听《小数除法》有感

时间:2022-12-17 13:01: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小数除法》有感

  今天有幸聆听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小数除法》,在听课前我设想了很多种方案,吴老师怎样把这节计算课上出彩?情景教学?自主探讨?合作学习?要想把计算课上得不平凡还真难,算理要说明白,竖式格式要规范这些都非常枯燥,学生一般积极性不高,有些会做的学生不耐烦,不会的学生又听不懂,最后老师总是埋怨学生怎么如此粗心,总是算错……然后不断的练习、练习!吴老师上课前没有太多的课前谈话和铺垫,互相问好后直接上课,一开始就出示主题图,非常平常的导入,学生开始还有些拘谨,但在吴老师的感召下逐渐就会问问题啦!真是太神奇了,好像吴老师也没什么特别的环节,只是不断地请同学问问题,“哎,你怎么不问呢?”也许我上课这么问学生,学生会无所谓,但吴老师这么一问,学生还真被启发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再来看看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以儿童为中心,老师只是引路人,100元买4本《格林童话》,找回3元?每本是几元?学生很容易就算出:24余1,每本书是24元吗?显然不是,剩下的1元怎么办?给它,那三个不干,怎么办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展示自己的想法,有一个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将那1元换成10角,又将余下的2角换成20分,吴老师紧抓这个例子,余下的1元是可以继续分的,只是要把1元破坏掉,变成10角,就活了,又可以分、分、分。就这样在学生已经的经验上找准知识连接点,将复杂的算理变成简单的分分分,学生由衷的感谢小数点,向小数点致敬,感受到了小数点在小数除法中的重要性,自主将分的过程用竖式表达出来,吴老师到此还没有结束,将分“钱”迁移到了分“米”、分“数”,小数除法的意义由具象到了抽象,这样的过程多么自然,没有半点牵强,全部是由学生自已一点一点的升华,最后学生还提出: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一直分下去?这样的深入思考,多么的可贵呀!快下课时,吴老师还出示了51除以0.2,学生感叹,0.2要变成2就好了,老师请小朋友想办法?是呀,要是2就好了,在讨论中,有一名学生说出:可以变成2呀,51也变成510,这是商不变规律。虽然要下课了,学生们还要算,意犹未尽,依依不舍,铃声响、思未断、情未了,每次吴老师上课都有这效果,这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能让所有不相识的学生在短短40分钟内就恋上她!

  在互动环节,有老师质疑:用那么长的时间让学生分分分,太拖了,竖式的规范书写都还没讲,也没做巩固练习,学生能掌握吗?这是大部分老师的疑问,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面对测试,要有一定的练习量,吴老师没有否定要巩固练习,也没有否定要规范竖式书写,只是不一定要在这节课解决,起始课很关键,一定要让学生“通”了,这节课通了则百通,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竖式只是分的过程,如果学生都会分了,明白了每一步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那后面就会很顺利,我们再来完成后面的目标,一定要“慢”下来,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基础慢慢过渡到新知识,老师要做的就是找准知识连接点,不要急于做题。而且吴老师还特别有心,上课前到书店转了一圈,24.25元是《格林童话》的真实价格,一切情境都要真实,是学生遇到过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有需求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听完吴老师的回答,反观自己的课堂,有时真是太急,急于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急于让学生快点掌握知识,总觉得多讲些题对学生来说更实际,但效果总是不如人意,学习的过程更重要,慢下来,你会收获来自学生的惊喜!

【听《小数除法》有感】相关文章:

《小数除法》课堂实录07-02

关于小数除法教学实录06-27

关于小数除法的说课稿设计07-05

听数学课《整数÷整数=小数》有感06-24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评课稿06-01

小数除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06-23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05-27

数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素材06-23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堂实录及评析07-02

关于小数除法知识点的总结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