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有感

时间:2024-01-02 17:19: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集合]读《爱的教育》有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爱的教育》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集合]读《爱的教育》有感15篇

读《爱的教育》有感1

  清明节的三天假期里,我阅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

  这是一本日记体小说,书中讲述了安利柯在学校、家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其中很多故事我都很喜欢,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扫烟囱的孩子》。这个故事讲了安利柯看到一个扫烟囱的孩子在哭,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他挣的30个索尔多丢了,他会被师傅打的。许多孩子见此情景,把自己的钱都给了他,很快就凑到了30个索尔多。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被这些孩子的行为感动了,同时为自己几个月前所做的事而感到羞愧。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乘公交车去新华书店买书。车到站了,我愉快地哼着歌,轻松地向书店走去。就在这时,我看见一位穿着美丽长裙的'女士,正优雅地向前走着。旁边伸来一只脏兮兮的手,接着传来一阵可怜的乞求声:“女士,行行好吧,行行好吧……”原来是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在乞讨。只见那位女士迈开大步,立刻走开了,并用尖厉的声音大叫:“走开!走开!”转眼间,我也路过了那个乞丐身边,他同样“不厌其烦”地乞求着。我刚想把手伸进钱包,一个声音从脑子里冒了出来:你给他一元钱,就意味着你会少吃一包零食。再说人家都没给,你为什么要给呢?想到这儿,我拉上了钱包的拉链,继续向前走去。

  我现在才意识到当时自己的做法是多么愚蠢。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一元钱,可以成为乞丐手中一只珍贵的馒头。读完《爱的教育》以后,我也明白了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要有宽容、平等、体贴的优秀品质。

读《爱的教育》有感2

  今天,我阅读了《爱的教育》的《宽宏大量的品德》,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教育,教育到我们应该有那种“美丽而又神圣的心灵”,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美”。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叫科罗西是一个残疾人,在学校很多人讥讽他的,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就拿了一瓶墨水朝讥讽他的那个人扔去,反而扔到了老师的身上。

  老师寻问是谁搞的,卡罗纳瞥了他一眼,站起来了,老师知道不是他做的,就马上问,然后科罗西站起来了向老师叙述原因,老师教育了讥讽他的同学,又夸了一下卡罗纳说:“你的'心灵真美”!我们的身边是否能多一些这种心灵美的人呢?例如平时有人做错事还要抵赖,其实,只要做错事知道能改就行了。

  还有无论别人身体上欠缺些什么,我们都不应该去讥讽侮辱别人,我们在友谊方面要尊重对方,你知道这样别人是很伤心的,同时也玷污自己的人格。我们所认为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相貌与外表美是不符合实际的,是不对的,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思想美、道德美,如果这三样东西你不健全,那你何谈“美”?

  那只是虚伪的美,不真实的美。我们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中是否也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美。生活的美与许多都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拥有这样的美,努力加油,少违反纪律,少欺负别人,上课尊重对方,尊重老师辛勤劳动。这种美丽神圣的心灵能够真正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吗?点评:观点正确,获益良多,对的,“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思想美,道德美”。

读《爱的教育》有感3

  每个人的爱都有不一样的含义,今年暑假我读了《爱的教育》,受益匪浅。

  《爱的教育》是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日记,他写出了人间最朴实,最平常,最感人的真情。让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有安利柯的许多同学,有乐于助人的卡隆,有学习优秀的代洛西,无赖的弗兰谛,可怜的贝帝……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助人为乐、保护弱者的卡隆。因为卡隆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我们要向他学习。生活中,有许多可怜无助、有困难的同学,他们是多么地痛苦,我以后也要多多伸出援助之手,即使是给人一种安慰,别人也会感激你。我不由地想起孔子的一句名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是多么有道理啊!我更喜欢卡隆的行为,我对他十分敬佩。书中有一段关于卡隆的故事:弗兰谛欺侮克洛西。笑话他的母亲驼背,克洛西忍无可忍,拿起墨水瓶砸向弗兰谛,没想到砸中了老师。老师生气地问是谁干的,卡隆竟然站起来为克洛西顶错。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这就是我喜欢卡隆的原因!

  这本书教会我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事,我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们的老师,和养育我们的父母。

  从这本《爱的教育》中,我感悟到了真爱。有爱之人必定是有情的人,无论对谁,都献出一点你的关怀,世界会更美好!

读《爱的教育》有感4

  曾经读了很多书,有些印象已经淡漠了,有些还隐约记得,有些刻骨铭心。记得有这样一本书《爱的教育》,看完感触很深。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人们的思想情操。书中都是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他们虽然平凡,却感人,每个形象依然浮现在我眼前。如写“我的老师”的:当我们早晨向配巴尼先生问好时,只听先生说“大家听我!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规矩。我没有一个家属,你们就是我的家属。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母亲死了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我现在并不要你们用口来答应我,我确已知道你们已在心里答应我,‘愿意’了。我感谢你们。”读到这里,我一边流泪一边读,流一些感动的泪,流一些惭愧的.泪。配巴尼先生爱生如子,视校如家,奉献的情神,高尚的道德,,哪一种不打动人,哪一种不教育人?虽然,我是教师也被教育了。

  当小英雄洛佩谛因救人而受伤后,学校挤满了人,受伤学生的家长,被救学生的家长,警察,围观的学生和家长都再看着可怜的洛佩谛,这时只见校长先生抱了洛佩谛出来。洛佩谛把头伏在校长先生肩上,脸色苍白,眼睛闭着。大家都静默了,洛佩谛母亲的哭声也听得出了。不一会儿,校长先生将抱在手里的受伤的人给大家看,父兄们、学生们、先生们都齐声说:“洛佩谛!好勇敢!可怜的孩子!”靠近一点的先生学生们都去吻洛佩谛的手。这时洛佩谛睁开他的眼说:“我的书包呢?”被救的孩子的母亲拿书包给他看,流着眼泪说:“让我拿吧,让我替你拿去吧。”洛佩谛的母亲脸上现出微笑。这许多人出了门,很小心地把洛佩谛载入马车。马车就慢慢地驶去,我们都默默地走进教室。读到这里谁能没有感慨!我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很多感想。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我作为教师,面对我们的教育,我认为: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学校教育不仅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接受爱的教育,学会爱,奉献爱,而不是象现在很多学生一样,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

  忽略了并敌视了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那么,他们走向社会,怎会拿爱来服务社会呢?

  当我的女先生对我说“啊!安利柯!”先生临走向着我说,“你到了能解难题、做长文章的时候,仍肯爱你以前的女先生吗?”说着,吻我。等到出了门,还在欧沿下扬声说:“请你不要忘了我!安利柯啊!”这时安利柯的心理独白是:啊!亲爱的先生!我怎能忘记你呢?我成了大人,一定还记得先生,会到校里来拜望你的。无论到了何处,只要一听到女教师的声音,就要如同听见你先生的声音一样,想起先生教我的两年间的事来。啊啊!那两年里,我因了先生学会了多少的事! 那时 先生虽有病,身体不健,可是无论何时都热心地爱护我们,教导我们的。我们书法上有了恶癖,她就很担心。试验委员考问我们的时候,她担心得几乎坐立不安。我们书写清楚的时候,她就真心欢喜。她一向像母亲样地爱待我。这样的好先生,叫我怎么能忘记啊!我被安利柯的感恩所打动。中国早都有这样一句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是现在能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又有多少呢?感恩变的吝啬,记忆变的淡薄,情感变的麻木。可悲啊!如果,学生不会感恩了,我们的教育的成功在哪里呢?

  得在读序言时,我看到了 夏丐尊 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我不禁在想:爱的感动力量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路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如果,我们都能感受爱,学会爱,会爱人,也会接受爱并奉献爱,那么可以说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我想这可能是爱的境界的升华吧。

  世界不能没有爱,世界靠爱来联系,爱沟通了人与自然,爱沟通了人与社会,爱更沟通了人与人。书中的爱和人间的爱一脉相承。相信:爱可以诠释世界的多彩,爱可以诠释人类的感动,爱更可以诠释教育的真谛。真心希望我们都用爱来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感动社会。

读《爱的教育》有感5

  看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后,我深深喜欢上了这样一本闪烁著智慧和动人情感的书。

  《爱的教育》通过小学生安利柯记录的一篇篇来自于生活的真实小故事,反映了人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孝敬父母等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看了这些故事,我更加懂得怎样感知和领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小却令人温暖的情意,也更加激励著我并让我相信,爱这种美好的情感终将延续下去。

  我也想到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年,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回青岛陪我过六一儿童节,路过台东必胜客餐厅时,妈妈发现餐厅正在搞活动,看到那个漂亮精致的旋转笔筒,喜欢吃披萨的我欢喜地向妈妈要求进去消费,好得到那个漂亮笔筒。

  必胜客大哥哥大姐姐们殷勤好客,令我和妈妈进餐愉快,可是,当我向大姐姐要笔筒的`时候,大姐姐却告知我笔筒已经发放完了,非常遗憾。得不到本以为囊中之物的笔筒,我失望极了,不由哭了起来,妈妈也没有想到一个笔筒在一个六岁孩子的心中,就如青花瓷般成了宝贝。她对大姐姐笑著说,“孩子就冲著这个笔筒来的,看能不能……”“我们这个笔筒是限量发放的,真的很抱歉。”

  妈妈正安慰著失望不已的我,过了一会,一个彬彬有礼的叔叔走了过来,递给我一个笔筒,亲切地拍拍我的肩膀,“小朋友,别哭了,叔叔刚才去办公室把我自己的笔筒拿过来了,好不容易过个六一儿童节,不能让小朋友留下遗憾啊!”“谢谢叔叔。”我破涕为笑,看著叔叔的工牌上印著他的名字。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这个叔叔给我留下的这份善解人意,乐于成人之美的美好印象。

  渐渐长大的我,也愿意将爱这份打动人心的情感延续下去。

  周日,和妈妈逛超市,突然发现有个小女孩正在大哭,原来妈妈在买东西,她却自己跑著跑著,把妈妈弄丢了。我拉起小女孩的手,让妈妈带我们去广播台。

  广播消息后,过了几分钟,一个阿姨满脸焦急地冲过来,一把抱住孩子,呼唤著孩子的名字,我看到她脸上惊慌的神色还尚未退去,她连连对我和妈妈说,“谢谢你们,谢谢!”

  看著阿姨带著自己的孩子离去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满著欣慰,被人帮助可以拥有一份感动,而帮助别人更可以收获一份快乐。

  虽然我们离《爱的教育》所记录故事的那个年代已经很远了,但爱的光芒永不褪色。它永远启示著我们,爱身边的每个人,用一颗宽容、真诚、进取的心去丰富我们的生活,去美化我们的世界,让世界充满爱的芬芳。

读《爱的教育》有感6

  在这个寒假里,我又爱不释手地拿起了《爱的教育》,因为那里的小故事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充满了暖暖的爱,深深地吸引了我。

  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我的母亲》。因为安利柯对母亲说了不好的话,让母亲伤心,父亲写信告诉他,你对母亲说的坏话,就像一把刀深深地扎在了我心里。我记得几年前你生病的时候,你母亲心里急啊,整天整夜地坐在你床前,数着你的脉搏,看烧退了一点没有。母亲对你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妈妈。记得有一次,我肚子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妈妈见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连忙把我送到医院,医生给我打针,我哭得哇哇直叫。回到家,妈妈一会儿喂我吃药;一会儿摸摸我的肚子,问我好点了没;一会儿又给我盖被子……我迷迷糊糊地想:“妈妈对我真好,要是每天生病该多幸福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地长大了,年级高了,作业多了,妈妈对我很严厉,有时还要“竹笋烤肉“,我心里默默地说了妈妈一些坏话,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啊!

  亲人之间的爱是人间所有感情中最神圣的感情。破坏这种感情的人,实在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人们常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以后我要更加爱妈妈,听妈妈的话,做一个乖孩子。

读《爱的教育》有感7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老先生在给《爱满教育》一书的跋中写道:这部作品,以作者本身曲折而传奇的经历回答人类关于教育的最庄严的一个哲学话题:教育,只是生命的向善。简单地说,就是想别人的好,帮别人的好。阅读此书,眼睛里常常蒙着闪闪的亮光,特别感人之处竟不由得泛起泪花。这部中国式《爱的教育》,仿佛比亚米契斯所着的《爱的教育》更感人。

  《爱满教育》是一本自转体教育散文集,又好似一部教育日记。作者以自己特殊的生命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自己走过的一个个日子,遇到的一位位亲友。他们中又目不识丁的母亲,豁达开朗的父亲,从未上过学的姐姐;有提携后人的师长,朝夕相处的同事;也有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还有天天相处的邻里和萍水相逢的过客……

  何夏寿老师因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右腿烙下了残疾,被挡在高考的大门之外。却是机缘巧合,做了代课老师,从此走进了教育的大门,凭借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与钻研,从临时的代课老师做到了校长,最后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这一切仿佛只是偶然,又似乎是必然,这些生命中遇到的人,以其天性的善良、淳朴而又深邃的言行,启迪作者走上了教育的航程,最终领悟到受益终生的教育真谛以及生命的意义。而一切的故事,皆因“爱”而生。

  一、亲情久久

  母亲,我的.教育家。“我爱母亲,不仅因为她是我的母亲,还因为母亲是我最最敬仰的——一个目不识丁,却具有高超情怀和诲人韬略的教育专家”。母亲这位“天生的教育家”,从1985年直至去世,先后成了何老师八位学生的奶奶,悉心照顾每一个孩子,视如己出。她教育何老师:“只要对小人好,书便可教好。”“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哪能人人都会背”。母亲不懂什么“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一句句平淡、朴实的像白开水一样的嘱咐,竟包含了、甚至囊括了无数中外教育家穷其一生写就的“爱的宣言”。对于何老师的腿疾,母亲用善意的谎言呵护着童心:“你的右腿不是毛病,这是菩萨给你做的记号,好让娘一眼就认出你是我儿子”。何老师的腿疾成了母亲的心疾,母亲精心编制的“谎言”让何老师度过了纯净美好的童年。母亲以坚强的意志迎接苦难的命运,教会了我独当苦难,不抱怨,不悲叹,是母亲的“爱”唤醒了自伤自悲的儿子。

  父亲,我的精神支柱。何老师的父亲没有进过学堂,却爱看戏文,他始终坚信“戏文告(方言:教)人做人”父亲不仅自己爱看戏文,也把幼小的儿子领进了戏文里,从此,何老师也爱上了看戏,肚子里收藏了几百出戏。何老师六岁那年,当医生拒绝为腿疾打针治疗时,母亲抱着何老师嚎啕大哭,父亲粗着嗓门说:“哭什么?船到桥门总会直。”十五岁那年,何老师被高考拒之门外,父亲安慰道:“船到桥门总会直”。这是父亲对何老师的鼓励,也成了何老师的人生信念。因为有了这份信念,何老师能坦然面对人生,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无论遇到多大的磨难,遭受多大的挫折,何老师始终谨记父亲的那句话“船到桥门总会直”。父亲的“爱”和何老师的生命同在。

  姐姐为了照顾弟弟,舍弃许多条件优秀的追求者,屈嫁于各方条件都不如自己但离家很近的姐夫,姐姐的那句“瘸腿的人,以后会飞”让何老师不幸的童年生活也像童话故事一样;哥哥为了多挣钱给何老师加盖楼房娶媳妇,在出海捕鱼时不幸遇难了,还有何老师的爱人桂珍,宝贝儿子……这些娓娓道来的亲情,看似平淡,实则是多么的打动人心。正因为这些亲人的善良、伟大、无私,对他不求回报的关爱,造就了何老师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使这份爱绵绵不断地延续到他的教育生涯中。

  二、师恩如山

  遇见恩师周鹤龄是何老师人生的转折点,二十岁那年,何老师依然是默默无闻的乡村代课老师,是当时的教研员周鹤龄老师把何老师一个代课老师领上了县级大舞台,让何老师的课走出了校门,走出了乡门,成了上虞地区的上课明星,直至被教育局破格招收为公办教师,从此真正成了一名教育者。就好像灰姑娘遇见了白马王子,千里马遇见了伯乐,而何老师遇见了周鹤龄老师。让何老师更确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第一次与周一贯老师的相遇,是从让他替何老师看包开始,戏剧化的开头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周一贯老师对我的提携、打磨,让何老师坚定了“童话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周老师的期待、关爱下,何老师建立了江浙沪儿童文学教育联盟,将儿童文学引进了小学教育。

  何老师朴实无华的真情流露,丝毫没有特级教师的自得,仿佛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向我讲述来时的路,诉说着这段温暖人心的记忆,对长者的知遇之恩,一如既往地单纯和真诚。而我只是默默地聆听,微微地点头,却是深深的敬意。

  三、魅力童话

  在书中,有这样一篇散文《天使不可以跟蛇玩》,讲述的是一个文静秀气、却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小孩——丁一通。他总是不上课,老想着去学校的后花园里看蛇,他说要把自己的围巾送给蛇,因为天冷了。何老师看出他的善良,称他为“天使”,编了一个将围巾送蛇的童话,直到有一天,丁一通真的被蛇咬了,何老师却继续圆着孩子的童话梦:“蛇想把你吃了,他想做天使”。让孩子参演到童话里,并告诉他“天使不可以跟蛇玩”。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何老师对学生满满的爱,无论多么让人头疼的学生,他都给予自己最大的宽容,最大的肯定。

  何老师倡导“童话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童话的字眼,不禁惊叹于何老师二十多年如一日,以童话般的浪漫和执着,教学生读童话、写童话,呵护童心,传递写作真谛,将一所濒临撤并的村小创办成省级童话特色学校,成为闻名遐迩的乡村名校。在文字中,一篇篇童话般感人的故事如一股股清新的溪流曾无数次涤荡了我的心灵。童话,对于人的一生,启迪是真的,温暖是真的,感动是真的。就像此刻,我深深地被打动,我想,这就是童话的力量,是人性中对美对善的追求,而这一情感的核心,说到底,还是人心中那份单纯的善念与“爱”,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

  四、教育永生

  从何老师的文字中,我感受到的总是人生的豁达、人心的纯善及人情的温暖。很多时候,生活愈是落俗,那孕育和留存于人内心的脱俗的光芒愈使人感叹和振奋。他笔下的人和事读来总是那样亲切、平实,质朴无华又饱含令人振奋的力量。

  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也是一名有情怀的老师,感恩何老师的文字,走进我的生活,浸润我的心田,让我无数次地扪心自问:作为一名母亲,我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操之过急?作为一名老师,我是否能满心包容每一个慢一拍的孩子?是否让孩子爱上语文,拥有童话般天真烂漫的笑容?

  闻着油墨的芬芳,聆听文字的吟唱,我感受到的是一个强劲的韵律:教育不是别的,只是生命的向善。何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故事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爱的教育,什么是善的力量,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本义,是对生命成长发展的呵护,你对孩子的“爱”,孩子那颗纯真的心自然会感受到,他也就会推己及人,学会感恩,学会去“爱”别人,这就够了。

  严素卫,海盐县滨海小学教师。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曾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小学组一等奖,多篇论文在市、县级获奖,在她眼里,每一位学生都是等待绽放的桃李,陪他们一路欢笑一路前行,静心地等待每一朵花蕾吐露芬芳。

读《爱的教育》有感8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看书,因为从书中我可以得到快乐与知识。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对我有很大感触的书,就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著。它是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了三年级的学生安利柯在一个学年里的一些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虽然平凡,但每个文字里,都包含着一种爱的力量: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不论是哪一种爱,都是不同寻常的。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每月故事,里面的“小抄写员”让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小抄写员”讲述了一位男孩朱利奥为了减轻父亲工作的负担,偷偷半夜起来帮父亲抄文件,日复一日,朱利奥渐渐体力不支,功课退步,引起父亲的责骂甚至不理他,但朱利奥并没有就此放弃,最后父亲终于明白了朱利奥的孝心。原来父亲责骂的时候爱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深了他们父子之间的爱。

  还有里面的“寻母记”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寻母记”讲述的是13岁的马可尔只身一人去美洲寻找母亲的故事,马可尔不辞辛苦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

  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永远是美好的春天。

读《爱的教育》有感9

  今天我阅读的是一本感人的书。书名叫《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

  上作文班时,老师发给我们,叫我们阅读。我读了其中的一篇,标题是《弗洛伦萨的小抄写匠》。讲述了一个孩子的父亲除了白天做工,每天晚上还抄写便条挣钱。孩子为了为父亲分担,等父亲十二点钟上床入睡的.时候,孩子便偷偷下床,帮父亲抄其余的便条。那个孩子又因睡眠不足,而影响到学习,被父亲责备。有一次,那个孩子晚上又在抄写便条,抄着抄着,有一本书掉到地上。父亲被惊醒,蹑手蹑脚地走到书房门前,看到儿子在帮自己抄便条,心里很感动。

  我很喜欢这篇故事,因为那个孩子不怕辛苦,一直帮父亲抄便条,就算父亲责备他,他也没有怨言。

  我觉得这本书最感人的地方,是父亲发现自己以前抄的那么多的便条,原来有些是儿子在帮自己抄。自己感到很惭愧,之前还一直伤他的心。举一个例子就是:父亲使劲地吻着儿子的额头,哽咽地说道:“我全明白了,全知道了,是我,是我请你原谅,我的小宝贝,来吧,跟我来。”“快亲亲这孩子吧,三个月来他一直不睡觉,为我受苦,给我们挣面包吃,我却只管伤他的心!”父亲不了解实情,就随便指责那个孩子,真不应该。

  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阅读,我从书中收获到:父母有困难的时候,要多帮父母分担一下。

读《爱的教育》有感10

  假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爱的教育一书上每一个小故事都讲述了一种不同的爱,特别是每月故事更是让人感动,让我觉得世间处处有真情。其中《洛马格那的血》更使我感动。费鲁乔整天在外面鬼混,到了夜里十一点才回家。外面下起了大雨,费鲁乔回来时,满身都是泥水,衣服也撕破了,额头上一块肿包。老祖母十分心疼,和费鲁乔说了道理。房间里有人,费鲁乔说:谁一个人从房间里冲出来,抓住了费鲁乔,用手把他的嘴捂住,另一个人将费鲁乔的外祖母绑架。在,无可奈何之下,费鲁乔将钱交给了强盗。后来,强盗将费鲁乔扔到费鲁乔的外祖母的膝盖上,将刀刺进费鲁乔身体里。强盗逃走了,可是费鲁乔却死了。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要看到在当前发展经济的情况下,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关心人,了解人,帮助人的优良风气日渐淡漠。因此,在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在学校,在学生中提倡和开展爱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上一切需要爱护的人,培养学生得、智、体全面发展,做个新时代的好少年,让我们用爱去唤醒人类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驻。

读《爱的教育》有感11

  暑假里,老师推荐我们看《爱的教育》,这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无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

  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中国小读者也被其中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根底。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12

  这本书是从意大利语翻译来的,虽然表面上是本小学生的日记,但从文中得到的是各种不同的启示,而且都是从生活中可以学习到的,甚至自己曾经经历过呢!

  日记中的.主角-安利科,将他这年在学校所认识到的同学及老师都介绍给我,还有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也写进日记里,从这些经过,让我想过为什麼他们能够这麼快乐的在一起,虽然有些同学令人讨厌,但他们的同学却不是像我们班去排挤他们,他们使用多沟通、多去劝那些同学的方式,这点可能就是我们班无法和睦相处,无法团结合作、发挥力量的原因了。

  除了老师和同学之外,也有同学的家长和主角的父母亲们出现在这里,每位父母对管教自己的子女,都有不同的方式,但不管怎麼样,父母对子女都有无限的爱,但现在的人很少会孝敬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好,一天到晚在唱反调,等到父母不在了才知道要行孝,但都已经来不及了。

  书中的主角也拥有的许多好朋友,他们常常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去帮助人,可见朋友是生活中很重要的角色,所以选择朋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交了坏朋友,自己的行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的和从前不同。

  这本日记它不只是本日记,他表达了许多不同的爱,但是现代的人大部分都缺乏这些爱,都十分自私,这本书就是要我们学习这些爱,让这个社会充满著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13

  这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86年完成的作品,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但我读起《爱的教育》这本书,就会感到这些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故事由10个小故事组成,似乎可以独立成,但是每个故事里都有爱的故事。这里的一切都与爱、与安利柯有关。故事的一切都围绕他和他的朋友来写。安利柯是一位善良活泼、有爱心的小男孩,他在四年的小学生涯中,懂得了许多道理,犯了少数的错误。比如说,他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懂得了万灵节是什么日子、懂得了尊老爱幼、懂得了贫民是怎么过日子,可他顶撞父母,看见穷人连一分钱也不给

  但是在少年鼓手(每月例话)那一章,又让我多次流下感动的`泪水。在那一章里:1848年7月24日是,咯斯托扎战役拉开了序幕。意大利军约60个被围困在小阁楼里,密集的子弹呼啸着穿过墙壁,一个个战士纷纷倒了下去,这时老上尉找一个人去到十几里远的地方去找自己的军队,这样才能救出我们,那名战士从窗子上跳下去,结果跌倒在地还中了一枪,但是他还是坚持跑到了那个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军队,救出了被困在阁楼里的军队,自己的腿却再也不能走路了,流了许多血。

  人世间,有很多爱,妈妈爱我,哥哥妹妹爱我。

读《爱的教育》有感14

  自从妈妈给我买了这本《爱的教育》之后,我带着好奇心打开这本书,看着这本书的前言我发现了这么一句话:打开这本书,一起来接受一次“爱的教育”吧!

  我突然发现“爱的教育”这四个字打了双引号,我顿时,充满了好奇心:“爱的教育”是什么?“爱的教育”又为什么要打上双引号呢?我跑上前去问妈妈,妈妈却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有能力去看懂这本书,并且理解这书中的道理。”于是,我用心地读了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

  书中卡隆的乐于助人令我感到欣喜,泼来可西的.信任让人感到欣慰,耐利的坚强让我感动,勿兰偙对弱者的戏弄让我感到愤怒……

  在丘林小学同学们的行为中终于,我理解了“爱的教育”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了!爱的教育其实就是从每件点点滴滴的小事感受到。每当到这儿,就会想起我生病的时候妈妈那担忧的眼神,学习下降时爸爸那严厉的目光,出去游玩时老师那和蔼的笑容,遇到困难时同学们那无私的帮助,在这里,无论是爸爸妈妈的呵护、老师的关心,还是同学们的互相帮助,这些都是爱!

  在爸爸严厉的管教下、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以及老师和同学们在学习上给予我的帮助。我打心底里的知道他们为我付出的这一切都是对我那无私的爱,所以在他们爱的鼓舞下,我努力的做到最好!

读《爱的教育》有感15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我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爱的教育》,可以说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其实爱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在此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爱的教育》这本书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读《爱的教育》有感】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有感03-05

《爱的教育》有感12-24

《爱的教育》有感06-22

《爱的教育》有感10-05

让世界充满爱——读《爱的教育》有感03-30

读《爱的教育》体会07-05

读《爱的教育》心得03-27

读《爱的教育》作文08-02

读爱的教育感想07-04

读《爱的教育》感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