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变化规律评课稿

时间:2023-12-16 09:39:19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商的变化规律评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商的变化规律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商的变化规律评课稿1

  余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商的变化规律》一课充分运用“主动教育”课堂模式,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切实遵循平等、自主、合作、开放、高效、激励的原则,在课堂中努力践行我校“主动教育”教学模式:

  “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

  课前——到学生那里去备课,寻找教学出发点,“减负增效”的突破口

  课中——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

  课后——教师直面学生反馈,直面课堂反思

  教学内容“三级”:A级基标类、B级导学类、C级拓展类。

  教学过程“五元”:独立预习,完成预习生成单;高效热情的小组学习;

  巩固拓展的综合知识;即时把控的课末检测;下步的预习链接。

  模式渗透:

  “三全”立体式课堂:全员参与、全过程体现、全面发展。

  遵循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

  (2)自主的原则;

  (3)合作的原则;

  (4)开放的原则;

  (5)高效的原则;

  (6)激励的原则;

  模式支点:

  两主体:教师和学生

  三大环: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大环节若干个小步骤

  四学具:书本、问题生成单、小白板、作业本

  五要素:

  (1)学生主角;

  (2)小组形式;

  (3)宗旨明确:

  ①增强学习主动性;

  ②挖掘学生无限潜能;

  ③培养综合素质;

  (4)高效核心:①快节奏;②大信息;③及时测;④效果好

  (5)团队互动(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家校)

  “主动教育”教学模式师生品质要求:

  教师:勤于钻研,关注学情,积极组织,适时点拨,真心赏识,博学善思,团队协作。

  学生:主动求知,勤于思考,学会倾听,善于吸纳,敢于质疑,自信展示,善于合作,真心赏识,积极分享。

  氛围营造:

  (1)小组摆放:

  小组学习是我们“主动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式,课桌始终摆放成小组合作型,每个教室除了两块大黑板外,还有8—10块小白板以及20支白板笔,即时、动态的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和学生现场讲解示范。课堂上老师始终站在学生队伍的后面或小组中,把课堂空间让给学生。

  (2)小组分工:

  小组的组成上,每个组安排4——6人,组长由各小组成员竞争上岗,让他们轮流当一次组长,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我们不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看学生学的是否生动。要求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展示、激活思维,释放潜能。

  一、解读教材:

  《商的变化规律》一课属于比较传统的知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教材对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变化的规律,提升了学生自由探究数学问题的空间,因此颇具挑战性。那么老师怎样做到“老课新上”?做到在“主动教育”模式下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小主人,怎样在自主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主动优化,努力实现数学课堂的真正高效?基于以上几点,我们的教学策略定为:扶放结合、引导探索、自主参与、学会学习、培养能力。

  二、课堂呈现:

  在课堂呈现上余老师紧紧地把握住了以下三点:

  1、“问题生成单”是主动教育课堂的“魂”。

  我校的“主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石是“问题生成单”,我们在设计本节课之处就始终用“问题生成单”作为课堂的主线,经历试教之处的.时间不够用、教学环节不够精简、课堂探究不够深入、课堂效率不够高效等问题后,我们对预习生成单进行了再次设计,将教材中简单、静态、结果性的文本,设计成为丰富、生动、过程化的“问题生成单”,让问题生成单成为整堂课的“魂”。在整堂课中,“问题生成单”分三次呈现。

  第一次呈现:在开课环节,教师设计了第一层次的旧知复习,用积的变化规律旧知为新知搭桥铺垫,为探讨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起到了方法上的迁移。

  第二次呈现: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生成单研究当被除数不变时,研讨除数变商会怎样?除数不变,商会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怎样的变化,起到了为学生分散难点的目的。

  第三次呈现:老师要求学生根据第二次的呈现,对被除数、除数都变,商会怎样变进行合理猜想。

  一张小小的问题生成单凝聚着老师课前精心解读教材的心血,三次精彩的呈现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为完成一定任务而进行设想、预见、磋商、探究、讨论、辩解,思维发生碰撞,构筑了课堂上有活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成为了主动教育的“魂”,进而促进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里获得了最高效的主动发展。

  2、“学生自主探究”成为了主动教育课堂的“根”。

  “让过程和方法进课堂”可谓余老师上课的特色。整节课余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和教师的主导,师生和谐共荣,极符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和我校主动教育模式要求。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始终把激励学生学习、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在宽松的氛围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求知、好学向上的状态,奠定了学好数学信心的基础;同时重视合作、探究,使得学生愿意与伙伴交流,敢于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课堂上一次次探究活动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有了发扬个性、施展才能的空间,成为了主动教学的“根”。

  3、“学生自主构建、归纳、总结、提炼”,成为主动教育课堂新的增长点!

  课堂中余老师紧紧抓住探究三条规律的过程,注重让学生构建思考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有序观察,多角度、多方向去挖掘思路,引导学生参与到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在学生发现商的变化有某种规律的萌动时,余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发现的规律。”并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尝试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活了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整节课教师下放“教学”,只作点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的智慧,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流的机会。学生在静思、合作、商讨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学的境界。

  本课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亦学亦练,注重了知识的生成与巩固,学与练相得益彰。同时教师非常注重总结性的语言,能适时地把学生表达的变化规律的用语,加以提炼并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商的变化规律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能力。

  三、不足之处:

  1、“积”、“商”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学生极易混淆,建议可先复习乘法、除法的概念及算式各部分名称,做好知识储备,便于学生表述规律。

  2、教师还应加强指导学生表述完整的练习,同时要适时引导、及时纠正,比如学生总结第一个规律时,说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主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策略,教育艺术,教育境界。教师大胆地把舞台和空间让给学生,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这样,课堂就绽放出空灵之美。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模式的创新、思维的转变,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也从这节课中看到了自身许多的不足。

  创新终归出于实践,期待在以后的实践中与我们的孩子们共同转变、携手同行!正如我校“主动教育”教学理念中提出的“关注学生兴趣,兴趣焕发生命精彩;关注学生习惯,习惯影响学生未来;关注学生质疑,质疑引发智慧觉醒。”

商的变化规律评课稿2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上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虽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整堂课教者注重了学生的基础,适时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很好地实现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

  教者创设具体情境引入新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两组计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概括出商随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而变化这两条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给了学生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握了规律的本质。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时,教者完全放手,学生借助上一环节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自主建构了这条规律。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对三次验证过程不同角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研究过尝试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特色:

  1、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探究者、亲历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教者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从学生出发,分层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生的参与面广,给了学生较多说得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抽象概括。

  总之,从本堂课的组织实施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是一堂优质、高效的数学课。

【商的变化规律评课稿】相关文章:

积的变化规律的优秀评课稿07-01

《积的变化规律》评课稿范文07-01

商不变的规律评课稿范文五篇07-01

找规律评课稿02-04

《找规律》评课稿12-18

[经典]《找规律》评课稿09-04

[精选]《找规律》评课稿09-03

找规律评课稿06-12

【精选】找规律评课稿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