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与氧气》评课稿

时间:2023-07-05 15:52:23 其他 我要投稿

[热]《空气与氧气》评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空气与氧气》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空气与氧气》评课稿1

  吴老师这节课是借班上课,但是这节课上下来,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似乎一点也不会感觉到陌生,而且吴老师语言很有亲和力。

  这节课用了一段《海底总动员》的视频导入,非常有趣,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在讲授空气中的各气体成分时,展示了学生预习单的优秀作业,学生很高兴看到自己的作业被同学们称赞。在演示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的实验时,发现氧气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吴老师便利用这个问题在学生之间开展了讨论,学生们的回答都很到位,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相信,经过这堂课的讨论之后,学生会对这个问题印象深刻。最后,以“小小辩论赛”作为课堂的结束,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作用、用途。

  在这堂课中,吴老师充分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主思考发言非常多,学生们都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吴老师中考题目渗透很到位,循循善诱,引发学生思考。

《空气与氧气》评课稿2

  校级教研活动中,在六中八3班听了吴老师上的“空气与氧气”。感觉颇多,受益匪浅。

  一、三维教学目标明确,将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融合在过程与方法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花了大量时间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拉瓦锡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效果良好。

  二、课堂教学符合设计者的理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吴老师首先运用了一个简单适用的实验引入新课的.同时,也为后面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这一难点作了一个铺垫;接着她将重点放在了“重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这一情景中,通过讨论与学习,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然就了解了实验室“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反应物、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知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三、“润物细无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生成性,给了学生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本节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吴老师并没有把实验室中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作为重点内容讲解,而是用了较大篇幅重点学习“拉瓦锡的钟罩实验”,没有简单说故事,而是采用了四种不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1)讲解;

  (2)讨论;

  (3)实验演示;

  (4)动画模拟。

  在生生、师生的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原理等知识潜移默化,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生成实验室“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原理等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空气与氧气》评课稿3

  本人参加市直教研活动,在实验中学听了林玉林老师上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感觉颇多,受益匪浅。

  一、三维教学目标明确,将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融合在过程与方法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花了大量时间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拉瓦锡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效果良好。

  二、课堂教学符合设计者的理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林老师首先运用了一个简单适用的实验引入新课的同时,也为后面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这一难点作了一个铺垫;接着她将重点放在了“重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这一情景中,通过讨论与学习,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然就了解了实验室“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反应物、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知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三、“润物细无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生成性,给了学生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本节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林老师并没有把实验室中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作为重点内容讲解,而是用了较大篇幅重点学习“拉瓦锡的钟罩实验”,没有简单说故事,而是采用了四种不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1)讲解;(2)讨论;(3)实验演示;(4)动画模拟。在生生、师生的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原理等知识潜移默化,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生成实验室“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原理等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空气与氧气》评课稿】相关文章:

《空气与氧气》评课稿03-23

《空气与氧气》评课稿4篇05-18

《空气与氧气》评课稿(3篇)04-20

《空气与氧气》评课稿3篇03-23

九年级化学《空气和氧气》评课稿07-30

《小狐狸卖空气》评课稿范文08-12

评课稿-《走进青春》评课稿08-02

心理课评课稿01-18

《掌声》课评课稿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