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15 14:11:1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家庭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我国农民数量众多,有3.28亿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进程。农村科技培训是推广农业科技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南通大学商学院“红T恤”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对农村家庭参加技术培训的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85%的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处于初中或初中以下水平,80%的农村家庭没有参加过农业类培训,75%的农村家庭有成员参加过非农业类技术培训。据了解,大多数家庭有意愿在近期内参加非农业类技术培训,但费用普遍控制在500到1000元内,培训时间也控制在1到2个月。家庭参加培训人员主要是户主及其子女。绝大多数农民是通过干部上门了解到技术培训项的目的的,广播宣传是另一个重要的途径。

  通过调查总结,我们得知农村家庭参加技术培训的态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主要劳动力对科技兴农的意识不强。现在农民对种植养殖方面的常规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应用,但对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大多数人安于现状,没有进一步提高技术与认识的意识。

  二、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高新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运用能力差,影响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这是技术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农村家庭对于技术培训长远利益的认识不够明确。很多农民不舍得眼前时间和经费的投资,不能认识到技术提高对长期利益的重要性。

  四、农村科技培训缺少资金支持。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举措。农村科技培训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具有政府行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但这项工作在市场条件下运作,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也只能因陋就简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也就浮于表面,很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五、当前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不得力,缺少科技推广人员,科技培训工作没有专人具体管理。乡镇农业科技培训绝大多数是通过干部上门以及广播宣传,部分村干部不能把培训内容及时传达给农民,影响到科技培训的推广。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应做出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农村科技培训教育程度,具体如下:

  一、深入农村加强调研,了解农民对科技的需求;理清思路,找准当前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的切入点。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民的市场意识、效益观念、竞争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产品质量意识等已不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要求。要搞好农村科技工作,首要的问题是要搞清农民科技文化的总体水平、开展科技培训的难点和热点,根据农民需求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直接导致农民对农业新技术认识不足,接受、运用新技术能力差,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束缚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从各方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科技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项科普活动、送技术、送知识等活动需要积极开展。

  三、提高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力度,加强乡村干部的文化、科学素养以及责任意识。培养、发展科技推广人员,建立健全科技培训工作的具体管理体制。切实组织、宣传好科技培训,让农民认识到科技培训的重要性,参加农村培训的必要性。

  四、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积极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有力地推动了“以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邪教,反陋习”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建设。

  五、社会、政府应加大农村科技培训的资金的投入,促使科技培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培养出新型的农村科技型人才,不仅要“输血”更是要“造血”。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是开展好技术培训的重要保障,必不可少,马虎不得。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通过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重要手段。开展农村科技培训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村科技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是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2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镇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大岗镇的部分农村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形式与内容

  本次调查,本人选取了大岗镇的12所小学作为调查样本,在这些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到部分农村学生家庭进行访问。调查中,共召开座谈会12场,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58份,访问农户50户。调查内容主要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家长的言行举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二)调查的结果

  1、家庭教育弱化。调查分析发现,我镇有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模糊,他们片面地认为:孩子上学了,其思想、学业等方面的责任已转移到学校老师,老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学了,子女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况且,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态度欠妥当。从访问的50户学生家庭来看,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15户,占30%;放任型的25户,占50%;封闭型的7户,占14%;教育修养型的只有3户,6%。可见,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偏向于放任型、溺爱型,约占80%。

  3、家长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据调查了解,一些家长无视自己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在家中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导致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差,对子女的成长十分不利。

  4、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家庭中,家长只注重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的教育,忽视对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采用反诘、讥讽、用别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缺点进行比较,甚至实施粗暴教育办法来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对子女教育投入比较重视。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资,对子女学习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他们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日后能够出人头地。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正在转型,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结构等状况有了较大变化,一些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仍较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经济环境较差,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还对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关心。

  (二)苦于教子无方。虽然一些学生家长也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学习方面,更感到无计可施,教子无方已使他们为之烦恼。

  (三)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家长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他们在教育方式上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个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较普遍,大多数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庇护,物质的满足和行为的自由放纵,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

  三、强化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家庭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的“港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为此,各级政府及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重教善育”的社会氛围。

  (二)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家长,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重视个人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创设一个有利于子女生存发展的家庭空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学习一些较浅显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应对,采用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学习,当孩子的表现未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时,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骂孩子。同时,家长可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宽严有度,奖罚分明。

  (四)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子女的成长,家长要加强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教育始终保持一致。当孩子有了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等方面强差人意时,就要配合教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长。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3

  近年来,劳务输出已成为诸多农村家庭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婚姻家庭是否会受到冲击,如何预防它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我镇作为县妇联调查点之一,对镇域范围内====年至今的离婚家庭情况作了调查了解,调查发现,离婚呈上升趋势,外出务工对婚姻家庭冲击大。

  基本情况

  =年来有离婚家庭==个,因外出务工离婚的家庭有==个。其中:一方外出务工有==个,双方均外出务工有==个,女方提出离婚的有==个,男方提出离婚的有==个,双方均提出离婚的有=对。

  调查发现,造成农村夫妻矛盾的主要因素有三

  第一是外出打工人员一般年收入在=万-=万元,经商人员更高,和在家乡的收入反差强烈,加之文化程度偏低,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易造成夫妻关系不和谐;

  第二,农村离婚频率较高的年龄段为==岁-==岁,这一代人多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早婚,自由恋爱比例极低,感情基础本来就较差,其中一方一旦"出走",便会重新审视恋爱、婚姻和家庭,给原有婚姻带来不稳定因素;

  第三,外出务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缺乏必要的沟通,共同语言减少,久而久之感情疏远,很难经得起冲击。

  调查显示,外出务工目前已经成为农村婚姻离婚的主要诱因。在离婚的==对家庭中,因外出务工导致离婚的有==对,占==%。

  调查发现,==%以上是由妻子先提出的,==%由丈夫先提出的,这一比例显示,近年来“休夫”现象呈上升趋势。

  调查显示,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及经济的相对独立,女性更重视双方感情和婚姻家庭的质量,很多女性面对不思进取、缺乏家庭责任感的丈夫勇敢亮出“红牌”,特别是当婚姻关系名存实亡时,她们往往会选择离婚。从积极面上看,这也体现了现代女性不必靠男人生存的现实,也体现在对待婚姻的观念和态度上的改变。

  调查显示,位居第一位的仍是“第三者”问题。家中留守女性不堪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依赖于留守男性,有红杏出墙的现象,外出务工人员受环境影响,思想观念逐渐解放,责任意识慢慢淡泊,面对婚外情,更注重自身生活质量,女性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从而导致婚姻家庭的破裂。每到春节期间,外出打工者返乡后,法院审理的离婚诉讼也呈同比增长的势头。这期间的离婚案件占全年审理案件的==%以上。

  夫妻双方感情破裂,要求离婚无可厚非。但大量外出务工导致离婚的背后,隐藏着一些社会现象,高离婚率使子女抚养和老人赡养成为农村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重视。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预防外出务工对婚姻家庭负面影响。

  其一司法部门在加大普法宣传和道德教育的同时,根据新婚姻法合理调处,对于确属感情破裂的尽早促其离婚,对有过错方应在经济上进行制约,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其二,社会和政府应该给农村家庭更多关注,基层政府组织应定期派员走访外出打工者家庭,及时掌握夫妻双方的思想动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更多家庭的破裂。

  其三,提倡男女平等,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缩小收入差距。

  其四,社会和政府应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如小孩入学、老人养老、农村劳力问题,创办高质量的全托幼儿园、公寓式中小学校、养老院,并集中组织剩余劳动力完成农村繁重的劳动。

  其五,社会应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夫妻双方同地就业,既有利于长期务工,增加收入,尽可能减少双方差距,又能增进夫妻感情。

  其六,加大经济建设力度,引进资金、项目,富民强县,壮大当地经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积极返乡投资创业。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4

  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这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范围主要在小学的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198份,收回有效卷190份(其中学生问卷92份,家长问卷98份)。学生和家长认真填写了问卷内容。

  二、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

  2、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

  3、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

  4、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通过回收调查表,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

  农民占%;干部和工人占%;个体户占19%,工人中大部分是在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

  中专文化占%;初中占70%;小学文化占%。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

  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其中收入较低的占%;收入较好的只占%;经济困难的占%;特别困难的占%。

  4、家庭组成情况

  原婚的占%;再婚的占%;单亲家庭占%。

  5、家庭学习环境

  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时看书看报的占%;指导孩子学习的约占%。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

  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五、调查结果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溺爱孩子

  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8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

  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2、放任孩子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发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他们认为“树大自然直”,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以及社会交流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随他去了。

  3、严他宽己

  从调查中显示,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放松,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从来做不到。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教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却从不摸书本,经常沉溺于扑克

  麻将桌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漫骂……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习、生活懒散,多半没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

  4、重智轻能

  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懂得知识,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益。从本次调查中得知,至少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少得可怜。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很难有大的发展。

  六、对策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学校开设家长接待日,每月定时专门接待来访家长,与家长们在某些教育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2、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为祖国培养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5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上学后的思想、学业等方面的责任都已转交给学校的老师,老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学生的前途、未来与家长的关系不大。其实,孩子从入学以后的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同家长朝夕相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的思想、学习、性格、兴趣、情操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密切配合,这已经成为无可辩驳的教育规律之一。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解我校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我校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来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调查的大致情况如下:

  一、对家庭教育过程的调查:

  在家庭教育中,从访问的50户家庭教育调查问卷(见附页)来看,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15户,占30%;放任型的25户,占50%;封闭型的7户,占14%;教育修养型的只有3户,6%。可见,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偏向于放任型、溺爱型,约占80%。首先,放任型: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只顾及自己享受玩乐。对孩子听之任之“随他去”,忘记了家长的义务和社会责任。作为家长对孩子不仅是生了就了事,还得养之,教之,子不教父母之过。其次,溺爱型:过分的娇惯使得孩子唯我独尊,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就算是天上的星星,月亮都要摘下来。家长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做一丁点分外事,使得这一代孩子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了一些高分低能的“中国人”,在吃苦耐劳,意志品质方面反而不如外国发达国家的孩子,使得我国艰苦奋斗,勤劳简朴的优良传统显失流传。

  其实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与物质、教育与照料相结合的过程。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家庭中,教育与培养不够,满足与照料有余。一般的家庭忽视提高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的问题、忽视对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家庭的情感优势大于责任意识。家长无视自己与生俱来的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导致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影响了子女的成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家长普遍采用反诘、讥讽、用别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缺点进行比较的办法来教育孩子,殊不知这样做,非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榜样”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二、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对子女的期望的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了较大变化。在经济富裕的情况下,家长对子女的未来都寄予了美好的期望,“望子成龙”者大有人在。其中希望孩子今后上大学、当工程师、当翻译、搞

  科研的人占近35%。愿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好本是人之常情,但作父母的往往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思想品质的教育。

  三、对家庭教育方法的调查:

  限于时间和水平,被调查的家庭中有40%的家长能稍微过问一下孩子的作业是否完成,但是,对于是否会做、是否做对就不细问了,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有无其他方法更是无从过问或无法过问。有60%的家长认为上学念书,就该学校管,家长只是负责供给,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旦听到孩子的测试不及格、听到孩子有什么过错,便非打即骂,“狂风暴雨”一过便认为尽到责任了。有56%的家长当子女在学习效果、操行表现上出现偏差时采用的是较为极端的方法:责骂、饿饭、关禁闭等等,真可谓五花八门。

  四、关于对待教师联系的态度的调查:

  家校联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途径之一,是使家校教育同步的必要手段。然而,我们发现,不少家长对此缺乏正确的态度。每当有老师上门家访、或老师以电话联系时,他们的第一反映往往是“孩子又犯什么错了”。对老师在联系的`过程谈及的情况,一些家长认为“谈优点是为谈缺点作铺垫、孩子没有缺点老师便不会与家长联系”,使教师的家校联系失去意义,因而,在联系之后,他们往往采取抓住孩子的缺点大做文章的作法,无形中造成了师生情感上的对立,由家长亲手把孩子送进了不愿接受教育的死胡同。

  五、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1、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关心。

  2、苦于教子无方。虽然一些学生家长也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学习方面,更感到无计可施,教子无方已使他们为之烦恼。

  3、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家长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他们在教育方式上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个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较普遍,大多数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庇护,物质的满足和行为的自由放纵,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

  六、强化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其中与教育部门联系尤为密切。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开办家长学校,定时定人办好家长培训班,让家长接受当前的先进教育意识、教育动态,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是学校开设家长接待日,每月定时专门接待来访家长,与家长们在某些教育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三是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四是设“家长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地送到家长手中,并请家长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为祖国培养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的教育活动整合一体,既有利于家长更好地教育子女,又有利于调动更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又使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得以提高,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

  附件: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更好的了解家庭教育现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庭教育,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只做研究之用,我们将对您的回答保密,希望您如实填写这份问卷,感谢您的支持!

  一、家庭基本情况

  1、您的孩子所在的年级:

  性别:

  2、您是孩子的()

  A、父亲

  B、母亲

  C、外祖父(母)D、祖父(母)

  E、其他亲友

  3、您的学历是()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

  C、大学及以上

  4、您家的家庭结构属于哪种类型?()

  A、核心家庭(三口之家)B、主干家庭(三世同堂C、其他_______

  5、您的孩子在大多数时间里和谁生活在一起?()

  A、母亲B、父亲C、爷爷奶奶(或外祖父母)D、父母

  二、家庭教育情况

  1、在孩子成长中您最关心孩子的哪方面()

  A、孩子的思想品行

  B、孩子的成绩

  C、孩子的综合能力

  D、孩子的身体状况

  2、您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的期望程度是()

  A、门门功课都要优秀

  B、各门功课及格就可以

  C、无所谓

  D、其他_____

  3、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如捡了一些钱交给了班主任,您会怎么做?()

  A、鼓励表扬孩子做得对B、认为无所谓C、骂孩子傻

  D、其他_______

  4、孩子做错事,您一般会怎么做?()A、先找犯错误的原因,再进行批评教育B、非常气愤,批评甚至打孩子

  C、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D、其他______

  5、孩子不听话或成绩不理想,您一般会采取什么手段教育他?()A、谈心

  B、找老师

  C、责骂或打骂D、其他________

  6、家长是否常常在孩子面前争吵?()A、没有

  B、偶尔有

  C、经常有

  7、您会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吗?()

  A、做得很好B、有这种意识但做的不好C、从未有过这种意识

  8、您经常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吗?()

  A、经常劳动

  B、偶尔会让

  C、从来不让

  9、您平时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做功课吗?()A、经常

  B、偶尔会

  C、不会

  10、您是否了解你的孩子(兴趣、爱好、朋友圈等)?()

  A、了解

  B、不了解

  11、以下几种说法,您同意哪种说法?(可多选)()A、小时学文化,长大学做人B、树大自然直C、智力开发最重要D、品德教育最重要

  E、健康教育最重要

  F、从小注意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2、您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A、家长会

  B、书本、杂志、媒体

  C、长辈影响

  D、自己的摸索、积累

  E、其他___

  13、您经常通过哪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不限项)

  A、家长会

  B、主动与教师联系(拜访、电话等)

  C、老师家访

  D、教师请家长E、其他______

  14、您认为“人前教子”这种方法正确吗?()

  A、对

  B、不对

  您平时这样做吗?()A、这样做B、不这样做

  15、您认为您教育孩子时缺乏的是()(不限项)

  A、态度不耐心B、知识不够C、缺少方法

  D、其他(请填写)

  16、您如何看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A、二者之间就是朋友关系

  B、二者可以平等友好的相处,但父母要保持权威

  C、就这么一个孩子我当然得好好对他,再苦再累也得把他伺候好

  D、父母就是绝对唯一正确的,孩子必须服从

  E、其他___

  17、您的孩子对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

  A、很关心,热情为家人服务B、比较关心,能为家人服务C、有时关心,有时为家人服务D、很少关心,很少为家人服务

  18、您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攀比过吗?()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19、如果您曾经攀比过,那您是比较的哪一方面?()(不限项)A、学习成绩B、思想品行C、综合能力D、其他(请填写)20、您认为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请简要谈一谈。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6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规定要求,我对我所在的行政村万安镇xx村的农户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的状况

  1、农村发展情况

  xx村人口约1200人,200户,离县中心约20公里,频临洪乔公路。土地人均一亩。该村耕地面积共约1200亩,园地5亩,林地12亩,每亩产量约为850斤。每户粮食略有结余,是变为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物产主要为小麦、玉米、大豆;果树主要为苹果树。

  该村收入形式多样,但主要是种植业约占48.5%,外出收入、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畜牧业收入、交通运输业收入、批零贸易业、饮食业收入、社会服务业收入在全村中所占比例为10%、18.5%、4%、2%、3.5%、1%、1%其中种植业中粮食、蔬菜、果品的比例为8:1:1。人均收入不等,有的毛收入平均3500元左右,有的在2500元左右,更差的1000元,以比较富裕的3000元计算。纯收入只有七八百元。略有结余。xx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纯收入增幅为2%,总支出增幅为1%,每户农民如果没有人生病住院,债务几乎为零。

  该村实有劳动力526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人数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 %;小学文化程度43人,占33%;初中文化程度256人,占48%;高中文化程度58人,占11%,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人,占3%。从所调查到的人员数来看,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70%;二产业从业人员3占劳动力总数的12%;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15%。从事的主要行业来看,我村农民主要是以从事一产业中的种植业为主,从事二、三产业的仅占百分三十左右。

  2、农民生活状况

  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加上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农民生活水平已

  有所提高。xx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320元,比去年增加50元,增长了4%。该村居民消费结构中比例最大的仍然是食品占25%。衣着占6%,交通、通信费用占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费用占48%,家庭费用支出占15%。家庭费用支出中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占得比例为50%。

  到xx年底,该村拥有洗衣机167台。摩托车286辆,农用汽车10辆,三轮车97辆,移动电话拥有率78%。家用计算机20台。农户的住房以砖窑洞为主所占比例为60%,平顶房占20%。沿公路两侧的住房比较现代。全村共有楼房4幢、土窑洞8户,瓦房3户。

  3、村容村貌,农民对两委的评价状况

  由于该村地形西高栋低,沿公路而建,因此该村的村貌较乱,房屋七零八落。这儿一家,那儿一家,除沿公路的农民住房较好外,其他农民的住房条件一般。但村里还是很干净的。饮水比较卫生,公共垃圾点与住房的距离间隔符合常规。

  该村的村民凝聚力、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程度评价一般,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评价良好。对两委工作的满意程度一般,对党员作用发挥的满意程度评价一般。农民有事一般自己解决,主动找两委的比较少。村民对两委只有无可奈何的评价“就那样,各自过好各自的日子,谁也帮不了谁”比较冷漠。

  二、调查中比较满意的方面

  1、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程度比过去大大提高。党的农村政策温暖了农民的心。

  2、农民对求富得渴望非常强烈。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很高,积极性也高。

  3、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观念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年,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帮扶下,该村的经济状况有了一定得好转。农民家庭生活状况改善,但是,还必须认识到该村的经济发展以及现状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增收缓慢

  从xx年上半年与同期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了50元,增幅为1.9%,比较贫困的几乎没有增长,增长率低于2%,低于本县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农业转型及市场变化影响;二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的影响;三是自然条件差,该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事实上,农民增收缓慢,主要体现在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增收缓慢。四是两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低收入户生活更为困难。

  该村老年生活保障相对滞后、老年人在养老、医疗保障方面面临的问题更多。到xx年底该村享受农村养老保险金的人数为20人,仅占全村老年人的7%。更多的老年人是靠自己干活养活和子女养老的。在调查的108个有老年人的户中,靠自己养老的38人占42.4%,靠子女养老的占31%,靠自己和子女共同养老的占24.6%。还有12户为五保老人。从而出现了六七十岁老年人还在田间劳作。在医疗保障方面,虽然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得到补偿的金额最多只占总费用的30%。因而存在着小病拖成大病的现象。

  3、该村自然条件有限,难以开拓其他产业

  该村农民收入来源有运输业、加工业、服务业、农业中的种植业、养殖业。从调查中可知几乎没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范围也有限。该村地形复杂,是一条坡,山多为石头山,有山无水。水质较差。矿产资源有,但开发难度大,加之资金不足。因此,很难开拓其他产业。

  4、村委支委的干部作用状况堪忧

  ①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②个别干部存在不作为现象③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二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三是农村干部待遇低。④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活动难以开展。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1、紧紧抓住当前金融危机中央出台的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的一列政策,在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人畜饮水条件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各项资金,以改善农户的基本生产条件为重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

  2、采取多种措施方法加大投入,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差、生活、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

  3、积极引导和组织贫困地区剩余农村劳动力脱离第一产业,加入二、三产业的行列,积极开拓第二产业,千方百计地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

  4、坚持推广“小额贷款”,确保贫困农民能得到国家扶持专项资金的扶持。监督和指导农民自己创业,对创业农民要解决好后顾之忧。在技术、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指导。

  5、根据新阶段农村扶贫新特点,实施分类扶持措施,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充分依靠科技,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

  6、采取激励措施扩大农民参保的覆盖面,加大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力度。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医”。

  7、加强对农村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①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完善农村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管理、奖惩激励等机制,特别是要全面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②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培养和管理。一是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加强培养锻炼。同时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二是进一步落实村级干部的“双定、双述、双评”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干部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三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深入推进“三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

  ③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针对农村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所处环境艰苦,工作难做,报酬又低,不少优秀年轻党员不愿担任村干部的实际,要在提高政治地位的基础上,切实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继续落实县委实行的卸职干部定额补助制度,让村干部“在职有奔头,卸任有想头,工作有劲头”。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⑤细化办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力度。要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承担的党建责任目标。要建立奖惩机制,对完成责任目标好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不能完成的,实行末位淘汰、黄牌警告、诫勉谈话等制度,并与工资待遇挂钩。

  ⑥对村支、村委提出的突出性问题要及时解决。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县委、县政府,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以及我们的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牢记党的宗旨。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农民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7

  目前,医疗救助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频发,“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话题。本次调研以家庭为单位,选取某镇(街道)得过大病的93户农村家庭,其中低保户47户、一般户46户,作为调查对象,发放医疗救助调查问卷,以了解农村家庭的医疗救助现状以及对医疗救助的满意度,从而提出一些对改善农村医疗救助现状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

  一、农村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发展情况

  医疗救助是指政府通过提供财务、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及社会通过各种慈善行为,对贫困人群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群,或者因支付数额庞大的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的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体现在缓解患有重特大疾病的贫困人群的疾病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

  农民一直是我们这个国家人数最多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事关老百姓生命、生存、生计、生活的民生链条上,健康和生命的保障,是当下民生改善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的普适愿望,大病救助又直接决定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感受,因此许多人将大病救助称作:为群众撑起“幸福伞”。几年前,“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人们形容三农问题最流行的写照。可是,如果这些农民患了大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这是我国许多中低收入人群面临大病来袭时的真实写照。不时发生的大病患者极端案例向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发出考问。

  新医改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民政医疗救助、慈善大病救助等制度互补,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就医经济负担。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要真正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依然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差距大;多头管理、体制不顺;困难家庭医疗救助需求大;医疗费用高、医疗负担重;医疗救助比例较低、额度较小;就医距离较远,花费时间长;就医渠道主要是私人诊所或社区、乡村卫生服务站。

  二、农村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调查结果

  1、农村家庭医疗救助基本情况

  选取大病家庭93户,家庭平均人口3人,其中低保户47户、一般户46户。

  调查结果显示:所抽取的大病家庭100%购买农村合作医疗;家庭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占17.2%;家庭有子女上学的占30.1%;家庭主劳力健在的73.1%;家庭主要成员有劳动力的占63.4%;家庭支持城乡居民一体化占97.8%;家庭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占66.7%;患病时去诊所占46.2%、患病时去医院占53.8%;家庭收入能够承受治病费用占5.4%、能承受一部分占48.4%、不能承受占46.2%;患病时就医方便占29.0%、一般占49.5%、不方便占21.5%;家庭成员享受慈善救助经常占14%、偶尔占50.5%、从不占35.5%;家庭成员接受政府组织的就业推荐经常占16.1%、偶尔占51.6%、从不占32.3%。

  2、农村家庭对医疗救助的满意度

  表格略

  3、农村家庭的健康意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每年进行常规体检经常占33.3%、偶尔占51.6%、从不占15.1%;家庭成员参加锻炼经常占24.7%、一般占54.8%、从不占20.5%;家庭成员观看或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经常占19.4%、偶尔占60.2%、从不占20.4%;家庭成员注意健康饮食非常注意占17.2%、注意占43.0%、一般占35.5%、不注意占4.3%、非常不注意0.0%;家庭成员注意调整不好的心情非常注意占2.2%、注意占47.3%、一般占41.9%、不注意占8.6%,非常不注意0.0%。

  三、改善农村家庭医疗救助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家庭实现了全覆盖购买农村合作医疗,现有的医疗救助对缓解家庭贫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超过一半的家庭对现有的医疗救助以及报销的及时性表示满意,但仍然有66.7%的家庭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要想进一步改善农村家庭医疗救助的现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医疗救助体制

  目前,以基本医保为主体、以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为辅助的大病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并为大多数人的大病费用提供了较好保障。然而,现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也存在较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基本医保责任过大、不堪重负,而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又非常弱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托底、补充作用。究其原因,一是自付水平过高;二是医疗救助制度的覆盖人群较窄和救助标准偏低。因此应逐步取消直接救助中的起付线和封顶线,并将大病门诊自付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在现有的社会救助制度中,医疗救助制度处于附属的地位,它是以收入和补救为核心而不是以发展为核心设计的,这种收入维持型政策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只能部分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生存需求,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困难家庭摆脱贫困。应逐步改变医疗救助政策仅仅是一种支出的传统看法,把医疗救助及相关社会救助视为一种社会投资行为,消除资格排斥,扩大救助范围,着眼于满足目标群体的有效性需求和发展性生计,遏制贫困状况的固化和代际传递,提高其生活质量。

  2、建立医疗困难群体服务平台,为救助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

  医疗救助属于“低保”制度的配套措施,处于补充性的从属或边缘地位。在这种思路下,医疗救助制度成为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目的而出台的辅助性措施,是一种“打补丁”或“摊大饼”似的不断扩张外延的状态,以修补现有社会救助政策中存在的缺陷,因此产生数量庞大的医疗救助边缘群体。因此建议医疗救助应将数量庞大的医疗救助边缘群体纳入进来,建立医疗困难群体服务平台,为救助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大病救助即时结算或同步结算,大病患者在出院时只支付自已应该承担的费用。

  3、加强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城乡困难家庭改善身体素质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庭疾病预防意识和健身意识淡薄。由于经济条件、居住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困难家庭接触疾病知识、卫生信息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建议通过居委会工作人员、专业社工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新媒体、网络等传媒的力量,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出行等活动对城乡困难家庭定期进行卫生和疾病知识宣传及普及,帮助他们掌握更多预防疾病的知识,同时加大健身设施的建设,提升他们的健康质量。

  4、完善慈善救助机制,建立慈善医院

  本研究调查显示,经常接受慈善救助的家庭仅占14%,这与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称。慈善事业被视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能够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同时尽可能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实施救助,近而促进医疗卫生的公平性,有利于“病有所医”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以及慈善事业募集资金能力的显著增强,政府与慈善医疗救助之间存在制度互补的动态关系。社会慈善应随着国家和地区基本保障程度的提高而灵活调整救助内容;补缺政府救助的覆盖“盲区”,充分体现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慈善为补充,功能互补、有效的衔接模式,从而有效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因此应加快完善慈善救助机制,建立慈善医院,加大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衔接,加强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基本医保缺乏资源整合。

  5、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对享受过医疗救助依然困难的都实行二次救助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97.8%的农村家庭支持城乡居民一体化。大病治疗一花就是几十万元,二次补偿这点钱,解决不了因穷弃医、因病返贫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应加快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对重大疾病患者实行特殊救助,医疗保险报销、民政大病救助后,余下符合政策报销的医药费用,按100%的比例进行二次救助补偿。

  6、健全医疗救助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促进医疗救助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7.6%的农村家庭对医疗监管表示满意,健全医疗救助的监督与评估机制迫在眉睫。首先要强化监督机制,特别是增强作为医疗救助直接受益者―农村困难家庭的监督意识;其次要强化评估机制,可以由官员和学者共同组成专家组定期对医疗救助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评价指标,通过对受助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科学、有序的评估医疗救助实施效果,提出相应的意见措施;最后要加强医疗救助服务问责管理,在“谁应负责、对谁负责和负责什么”三个维度上要有清晰的问责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受助对象的满意度,更好地为城乡困难家庭服务。

  7、加大人力和财力投资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成员经常接受政府组织的就业推荐仅占16.1%。投资人力资本是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点,不仅会增加家庭自我复苏的能力,而且会使外在的帮助事半功倍。另外,随着医疗救助制度的操作规程日趋严格化、具体化、复杂化、繁琐化,应增强民政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庭患病时去诊所就医占46.2%,患病时就医方便仅占29.0%,因此应加大对农村私人诊所的财力投资,增加农村私人诊所的建设,改善私人诊所的硬件设施。

  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重特大疾病已成为我国农村困难家庭解决了生存问题后的头号“敌人”,因贫致病、因病返贫形成了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农村困难家庭生活水准急剧下降,陷入了更严重的贫困状态。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特别是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是对农村困难家庭的有效保护,也是遏制贫困蔓延的必要手段,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8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家庭暴力问题逐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对妇女的暴力,是侵犯妇女人权、摧毁妇女的自信心和尊严、阻碍其发展进步的最重要障碍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往往因种种原因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受暴经历,有的认为对自己面子不好看,有的害怕丈夫知道了报复,还有的受害人对婚姻抱有期望,怕引起夫妻关系纠纷。通过对__乡进行了调查,全乡有3900户,有3786对夫妻,在调查120对夫妻中,有50%关系不大和谐,偶尔吵架;有10%的家庭有暴力行为,如:下小言村,有一位50来岁的妇女陈菊妹在近两个月来遭受丈夫打骂,每次丈夫喝了些酒就发火打人,有时甚至还把家里的东西摔了,要赶她出家门。有一次她的额头打出血,打到乡妇联。经过调查,原因是她老公每天喝药酒过量,酒醒后又认错了。还有些情况,有些妇女考虑到以后过日子,认为家庭暴力是阴暗面,是自己的“隐私”,并不希望外人了解,这样的认识也使我们的调解工作受到一些局限。家庭暴力就是这样在人们的不经意间被层层包裹着。

  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妇女原本都是善良、勤劳的,她们大多是长期遭受暴力,在受暴的过程中,她们中有些人曾经多方求助,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面对丈夫的暴力,她们无能为力,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也不肯走到离婚这一步。应该说这些妇女都具有“受虐妇女综合征”的特征。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妇女“以暴抗暴”在所有家庭暴力事件中仅占相当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受暴妇女并没有因保护自己的权益而逾越法律。

  (一)家庭暴力的类型

  我们知道,家庭暴力通常分为3种类型:身体的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几种暴力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暴力的手段都是多种多样的。身体暴力中拳打脚踢只是基础形式,针扎、火烧、刀砍、油烫这些极端的事例也不鲜见;在__乡如此恶劣的情况没有。精神暴力中常见的有恶骂、训斥、羞侮、冷漠、过度役使,同时还有各种手法的心理虐待和情感虐待。性暴力是一个更加隐秘的话题,即使在私访中也不便于直接问及,从中可以看出,性暴力可能更加普遍,它像是一条潜藏的河,被其他形式的暴力所掩盖。

  对家庭暴力进行分类是理论上认识家庭暴力的需要,但在暴力发生时,很难截然地将几种类型的暴力分开。施暴者常常是几种暴力同时并施,殴打时伴有辱骂、恐吓,强迫性生活时又有殴打和谩骂,同时还有经济控制、人身自由控制等等,都是多种暴力手段交织在一起。

  (二)家庭暴力发生发展的过程

  家庭暴力具有如下几个规律性特点:

  其一,婚后丈夫施暴,与婚姻基础没有明显关系,自由恋爱结婚的丈夫仍然可能施暴。这个发现打破了暴力是发生在婚姻基础不好或关系不和的夫妻之间的习惯认识,不恰当的爱有可能演化为更激烈的暴力。希望这个发现能够提醒未来的青年女性及早识别对方的暴力倾向。

  其二,家庭暴力几乎和婚姻关系的建立同时发生。大部分第一次暴力行为在婚后半年之内发生,还有些妇女婚后三四天开始挨打,甚至有婚前就开始受暴的。由此可见,配偶间的权力关系在婚姻初始即已建立。从男性施暴的动机看,施暴者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女性,而不是让她离开自己。所以,一旦妇女表示要离婚,施暴者就会认为是对其权威的挑战,从而施以更严厉的暴力,包括威胁恐吓。但在男方有了婚外恋,以离婚为目的的情况下,暴力发生发展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这时的暴力是以离婚为目的,实质仍是控制受暴人,依照施暴者的意志行事。

  其三,家庭暴力很难自行结束。原因有二:第一,如果妇女没有打算离婚,她对自己受暴的事实更加避讳,或是怕丈夫报复,或是顾及面子,她们接受访谈的可能性很小;第二,在调查中我们逐步了解到,妇女在脱离暴力的控制之后,会对家庭暴力有新的觉悟,她们更有勇气控诉暴力。在这类家庭暴力中,男女权力关系暂时达到了某种平衡,暴力还没有激发出尖锐的冲突,但暴力并没有消失或结束,它只是被掩盖着。我们可以这样的认识:家庭暴力必须干预,妇女一味地忍耐,不可能制止家庭暴力,只会纵容施暴者更加有恃无恐。

  (三)家庭暴力对妇女的.伤害

  家庭暴力不仅让妇女身心备受摧残,还彻底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第一,暴力对她们躯体的伤害是看得见的,而对她们精神和心灵的伤害更加深刻和久远。

  家庭暴力伤害的不仅仅是受暴妇女,它对儿童的伤害、对家庭的破坏性非常严重。孩子是家庭暴力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施暴者在对妻子施暴时,往往也对孩子施暴。孩子和母亲一样直接受暴,所有在家庭暴力中成长的孩子在精神上和心灵上都有严重的创伤,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还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由于家庭破裂,子女往往陷入无人抚养、照料的艰难困境。

  反对家庭暴力,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促进男女平等国策的实现,为共同呵护我们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9

  当代,人们谈论最多的莫过于大学生,经济等问题,是的,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特殊关注的群体,他们的学习环境、生活情况都在人们的注视下进行,然而对于现如今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问题也是一个备受大家瞩目的问题,为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展开一个调查研究。

  而且现在普通家庭对子女上大学的态度“知识改变命运!”在今天的中国,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上大学依然是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最有效途径,教育在居民收入差距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绝大部分的家长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是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即使是在现在高等教育收费并非十分合理的状况下,家长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仍未改变,因此许多家庭为了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宁可拿出高昂的学费供子女学习,以求将来改变家庭的面貌。

  本次调查我们以问卷调查为主,为体现问卷的真实性,有效性。我组共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有效回收98份。同时我们也采取了随机对一些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调查,这更体现了我们调查的多样性,真实性。此次调查表明:本校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总体上讲是良好的,但仍存在不少学生需要国家的大力帮助。

  在此也表示对那些接受调查的同学表示感谢!

  我组调查过程如下: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进步,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上。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在教育事业这块更是加大了投资力度,诸如生源地贷款、高校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各种各样的政策陆续出台,使广大学子圆了大学梦。在此种情况下,我们要调查一下广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因为上学所花销的费用对家庭的影响。此次活动,我们调查小组把地点放在了东华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上。

  二.调查分工

  我们开了多次会议并讨论。我们调查小组共有六人,我们分为三组,每组两人,第一组为实体调查,即到学生中去做走访问卷调查;第二组为前期资料收集,调查期间的沟通协调;第三组为后期资料整理,问卷分析等后期工作,最后大家一起写总结论文报告。

  三、调查目的

  通过了解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从而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及消费观念。在危机四伏的时代能够从容面对挑战,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为家庭经济有所贡献。

  四、调查内容

  我们在调查之前,收集了很多前人做过类似调查的文本,学习了其中好的方面,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精心设计了很多问题,有对家庭经济的,父母工作的,家庭成员的,个人花销的等等。

  正文:

  现在就我们的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如下:经过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通过网络和问卷我们掌握了许多资料,有一百多位的热心同学参与了此次调查,我们很欣慰。

  1.在我们的调查人员中,有多达将近62%是男生,由于调查是在我们自己学校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学校的男女比例问题。调查中对其家庭所在地的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学生的家庭所在地是在农村,随着乡镇,县城,地级市,省会城市的家庭所在地人数都越来越少,对此我们认为大学生来自农村的还是居多的。而且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家庭成员都达到了四人或者更多,其余的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也许也是我国计划生育的成果显示吧!

  2.对于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来源问题,调查中外出打工收入占24%,工薪收入占了将近34%,其余的就是务农为16%,经商收入占16%。对于他们的家庭月收入调查显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在1500—3000、3000—10000元左右,然而这个大学每年学费问题,调查中几乎都达到了4000—6000,加上同学们每个月的生活费问题,500—1000、1000以上元的都占了相当一部分,这从中就可以看出现如今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3.大学生话说都已经是成年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能力了,可是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的生活来源大家都是直接依靠父母,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父母的依赖的确是太大了。当被问及是否愿意通过勤工检学来减轻家庭负担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愿意的,还有一部分说要视情况而定,当然也少些同学是不愿意的。然而对于没有勤工俭学的'调查中,他们大多是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当然还有的是为了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也有比较多的同学是说没有可利用的渠道得到合适的勤工俭学机会,同样,还是有同学根本不愿意的,也许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好些吧,至少我们是这么想的。

  4.对于现如今的中国高校的收费问题,这也是同学们及家长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我们学校收费问题,有30%的同学认为收费比较合适,同样有23%的同学没有看法,表示并不清楚,还有41%的同学认为是略有不妥的。对于中国高校

  应如何解决大学生的经济负担呢?同学们各述主见,有较多还是对这个大学收费是有些意见的,认为要尽量降低对学生的收费,也有比较多的同学希望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发放生活补助,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学校的东西好像都卖的比较贵,希望尽量降低校内商品的物价,也希望学校能增多奖学金的名额,提供多一点勤工俭学的岗位。

  当被问及同学们除了学费、必需的生活费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时,同学们大多都是把钱花在了手机、电脑等消费上,还有同学是把钱大多花在请客吃饭。由于谈恋爱而产生的一些消费上,同样也不乏一些由于攀比等带来的奢侈消费,也有些不确定的消费在里面,这就导致了现如今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了。

  下面是我们根据调查表所做出的统计: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现今我校大学生有以下特点:

  1、大多数学生走理性消费路线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消费要求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而且同学几乎都拥有笔记本电脑。

  3、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或预支下月费用。

  4、大多数人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针对本小组的调查、分析、研究、我们对现如今大学生经济负担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做好整体规划: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用资金,以应该计划外支出,如外出、购书等。做好个人财务账本。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大概的支出情况。

  2、养成储蓄习惯: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三个月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进行支取。另外,还可以开一个带有自动理财功能的“综合理财账户”,这样,家长寄去的钱可以自动转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时候,银行电脑系统会自动计算,支取损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3、树立勤俭意识: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除了4年间的学费5万元、基本生活费(吃饭、学习资料钱按600元/月计)约2万元,建议额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学生通过打工挣得。

  4、学会精打细算: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学习省钱窍门,尽量别花冤枉钱,更多地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电子产品,能用学校的就用学校的,或者几个同学合买、淘二手货,把奢侈消费压缩到最低。

  5、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坚持把收支情况整理并记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6、勤工俭学: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只有这样锻练下去,我们大学生才可以拥有良好的经济观念,才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使其自身更加努力,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回报父母,也只有这样可以使他们在走出校园之后,不再成为啃老族、拼爹组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能够从容面对挑战,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为祖国为家庭经济有所贡献。

  在最后我们小组真诚的希望广大学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改正。

  获得体会:

  1.首先问卷要设计合理,对于问卷我们是网上搜集资料和自己精心设计的。

  2.调查中团队要乐意配合,有团队意识和精力。随时保持沟通联络。有时候也会遇到分歧,不过最后都愉快的解决了。

  3.这次我们组开始做的时候没有规划,后来调整了,分工明确,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效率提高了好多。

  4.一个课题,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分工,需要每位组员的积极参与,需要大家各抒己见,互帮互助。合作,永远比单刀独闯天下要高效、容易、完美地多。

  5.要学会分析遇到问题的根本所在,会独立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更要学会向他人请教。切忌遇事便妥协,忌消极悲观。

  6.交谈是一种艺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彼此谈话更融洽,也有利于你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这次的调查,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点。

  7.当然,我们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问卷做的不够全面,问卷数量有限,问卷时同学不过配合等。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10

  本次调研,按全市农村家庭总数93万户的1%进行,共发放问卷9453份,收回有效问卷9453份。其中,实地入户调查1657份,占17.53%;问卷调查7796份,占82.47%。结果大体分三种情况:近期有进城意愿的家庭3161户,占33.44%;近期没有考虑但长远考虑希望进城的家庭4728户,占50.02%;不愿意进城的家庭1541户,占16.03%。另外,还有23户家庭持观望态度,占0.24%。由此可见,大多数家庭向往城市生活。

  1、青壮年家庭。这类家庭收入较高,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原始积累,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易接受新事物。这类家庭主要成员年龄在26岁至45岁之间,进入城市后,有能力实现二次创业,解决住房等问题。

  2、外出务工家庭。这类家庭夫妻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有一定积蓄,头脑灵活,习惯并融入了城市生活,渴望过上较为舒适的城市生活。

  3、解决孩子读书家庭。47.93%的家庭认为农村教育水平不高,为了让孩子在城市接受良好教育,愿意尽快进城生活。

  4、有稳定收入的家庭。这类家庭成员有的是干部、教师或经营食杂店、小诊所等,有稳定经济收入,创业有基础,没有多少后顾之忧,进城生活意愿比较强烈。

  5、想进城打工家庭。这类家庭认为进城市打工赚钱机会较多,比在农村种地收入高。大多数技能不高、收入少(年收入2万元左右),但身体比较健康,愿意进城打工赚钱生活,改变现有经济状况。

  1、老年家庭。这类家庭成员有浓重的养儿防老观念,儿女多在城里打工或将要进城,加上本身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随儿女进城养老。

  2、中青年家庭。这类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但主动进城意识差,对进城持观望态度,如果国家出台有关优惠政策,随大流进城享福。

  1、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这类家庭主要是居住在交通便利的城郊、城镇周围,头脑灵活,务实能干,经济收入高,认为农村政策应用好,目前的生活条件与城镇相差并不大,如果进城,自身无技能无特长,会影响现在的经济收入,进城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2、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这类家庭常年以地为生,思想较为守旧,头脑不够灵活,经济较困难,已习惯了农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认为农村消费水平低,城市生活成本高,又没有谋生技能或者不具备劳动能力,无法解决就业、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而守着土地至少可以衣食无忧。这是城镇化进程中最难解决的一类家庭。

  综上对比分析,现阶段农村家庭进城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1、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下的中青年家庭比45岁以上的家庭愿意进城。

  2、从经济基础上看,在外务工或有稳定收入的家庭比以土地为生的家庭更愿意进城生活。

  3、从进城方式上看,进入县城和小城镇定居的比进入城市的家庭比例要大。

  大多数家庭对进城生活持肯定态度,普遍认为这是农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进城过程中,有一些顾虑和担心,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担心离开土地无法生存。91.22%的家庭十分关心土地问题,担心土地被收回后无法生存,认为自己最大的本事就是种地,自己的命根子没了,再没有技能,进城后无法生活,这是入户调研中存在的极其普遍的心理。

  2、担心经济来源问题。调查中,有88.35%的家庭担心进入城市后,能否找到工作实现就业,解决生活来源问题。

  3、担心城市生活成本高。有41.57%担心在城市子女上学困难或上学费用高,有59.56%认为城市或县城房价太高。城市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要四、五十万,县城一套也要二、三十万。农民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生产资料中,手中余钱很少,如此高的房价,他们难以承受。

  4、担心能否享受市民待遇。47.45%的家庭担心进入城市后,能否同等享受城镇居民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农民原有的优惠政策是否取消。

  由此可以看出,想进城家庭希望政府在土地、宅基地、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帮助。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农村家庭进城生活的意愿会更加强烈。

  “三化”建设应注重科学规划,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多层次、网络化新型城市(镇)体系,因类而异,有序推进。

  1、整体定位,以小撑大。要从我市实际出发,在规划时,借鉴先进地区城市化的经验教训,注意分散城市资源,建立若干个城市中心核,使其与中心城融为一体,承接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和产业转移,加快人口聚集,有效分担交通流量,避免爆发人口稠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的“城市病”。要紧密结合我市产业布局状况,同步推进城市核心区、中汇新城、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把我市建成宜居、宜业、品味独特的魅力城市,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积淀后劲。通过调研感觉到,小城镇建设才是基于我市的现实状况,实现城市化的重要承接载体和最好的过渡平台,也是条件基本具备、最易被农民接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首要措施。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的连接体,使农民不远离土地,与他们的土地依赖心理不脱节,同时还可享受城市生活。因此,现阶段我市应优先发展小城镇,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三化”建设的根本支撑,以产业培育和发展为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小镇。

  2、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对农村家庭进城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求,不能搞“一刀切”,要因类而异,分批推进。近期有进城意愿的家庭,由于多数处于基本脱离或半脱离农村状态,是当下最有条件、也最愿意转变为市民身份的人群。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就业、就学、开发安居社区、做好新农合与城市(镇)医保对接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吸引他们第一批进城。近期有进城意愿的收入稳定家庭,因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建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进县城或小城镇创业,并提供服务,既解决了他们进城的生活问题,又活跃了城市(镇)经济。近期有进城意愿的打工家庭,他们经济基础较差,只能靠打工赚钱。要为他们搭建平台,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吸纳他们进城(镇)就业。近期没有考虑但长远考虑进城的老年家庭,他们进城的目的就是跟随儿女养老,在城市(镇)化进程中,养老设施要配套跟进。近期没有考虑但长远考虑进城的中青年家庭,他们大多持观望态度,不宜过急,要做好铺垫工作,随着政策和城镇化配套措施的完善,逐步引导他们进城。不愿意进城的经济条件较好家庭,都有致富能力,如果进城反而失去特长,要把他们转变为合作社的“领

  办人”,通过法规、管理、技能等方面培训,使他们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不愿意进城的经济条件较差家庭,可以鼓励部分进行劳动力转移;对于最终选择留守农村的家庭,引导他们依靠科技致富,或者加入合作社,跟随带头人共同致富。还可通过就地打造特色小镇的方式,在农民原宅基地两公里范围内规划出产业圈、生活圈和服务圈,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用生活条件改善来吸引农民集体搬迁、聚集居住。

  3、多措并举,优化环境。一是加强宣传,提高优惠政策知晓率。农村家庭进城与否,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导向问题。只有农民自己把利益帐算明白了,才能自愿进城。要尽快明确进城农民宅基地、承包地,住房、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优惠政策,通过强有力的宣传,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多层次培训。除最基础的技能培训外,还要提升合作社领办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使集约经营的效益发挥最大。开展文明礼仪培训,使农民逐步改变生活习惯,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教育引导,增强农民自觉进城意识。用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养老就业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前景等吸引农民进城。引导进城农民将土地入合作社,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建立咨询平台,开通农民进城热线电话,做好解疑释惑、情绪疏导工作,预防上访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在“三化”过程中,农村家庭最担心的就是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政府要在宏观上出台政策,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1、提供就业支持和扶助。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进城的生活问题。一是组织开展进城农民技能培训。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定向技能培训,使培训与就业挂钩。二是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满足进城农民的务工需求。引导企业将农民逐步培养成技术娴熟的“技能工”,使农民能够稳定就业。三是鼓励进城农民自主创业。通过小额贷款、无息贷款、减免税收等方式进行扶持,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2、解决住房问题。住房问题是进城农村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现行商品房价格较高,大部分进城农村家庭无力承担。探索建立农村家庭进城住房保障机制,是解决农村家庭进城的核心问题。一是应抓住国家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机遇,在城市、县城统筹规划配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对于户口没有转变,但实际已在城市居住生活的农村家庭来说,可通过按户申请的方式获得住房,使进城农村家庭买得起房。二是因农村宅基地不能象城市房产一样进入市场流转,从而抬高了农民进城的门槛和成本。因此,建议通过宅基地置换的方式,帮助进入小城镇的农民解决购房资金。

  3、加强社会保障。各有关部门要制定落实优惠政策,通过一系列进城配套服务,使进城农民真正“稳得住、留得下”。对于25—45岁的青壮年农民来说,可通过稳定就业的方式,由所在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等规定,为他们办理企业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对于46岁以上的农民,因为年龄较大,再就业困难,可通过承包土地置换医疗、养老保险的方式,在城市养老。对于进城农村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要调整布局,保障进城子女接受并享受同等教育权利。户籍问题是农民成为市民并享受同等待遇的关键,在考虑城市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推进城乡一体化。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存、养老的保障。只有把土地问题处理好,才能给进城农民吃上“定心丸”。

  1、政策先行。是否保留土地,如何做好对土地的安置和补偿是影响农民进城的关键。近期看,在不能打破城乡壁垒的前提下,农民变为市民后,以暂不收回土地为宜。但从长远看,农村家庭进城后如果长期同时享受城市待遇,又拥有土地,这侵害了城市居民的利益,有失社会公平。我们可以借鉴成都、西安等城市的做法,进一步加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尽快出台进城农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补偿标准,让农民放心进城。

  2、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进城后,相当一部分承包土地会闲置,因此,通过组建合作社,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方式,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可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一是要规范合作社经营运行程序及相关机制,引导合作社依法运行,提升管理水平,支持同类或同产业合作社开展生产、销售、服务等跨区域联合。二是重点培训合作社领办人,提升合作社的带动能力。目前,制约我市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就是缺乏领办合作社的能人。应把不愿进城的富裕大户调动起来,对其进行培训学习考察,将他们培养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带动没有进城的家庭入社,共同致富。

  三是促进土地依法流转。农民除将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集中外,还可委托别人代耕或者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建议尽快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实行依法、自愿、有偿流转,让农民踏踏实实地收取土地转让金或租赁费。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11

  家庭暴力,尤其是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家庭暴力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暴力侵害妇女是侵犯妇女人权、摧毁妇女自信和尊严、阻碍其发展和进步的最重要障碍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家暴受害者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暴力经历,有的认为自己不好看自己的脸,有的害怕丈夫知道报复,有的受害者对婚姻有所期待,担心会引起夫妻纠纷。通过对xx乡的调查,全乡有3900户,夫妻3786对。被调查的120对夫妻中,50%不和睦,偶尔吵架;10%的家庭有暴力行为。比如夏小燕村,一个50岁的女人,陈聚梅,这两个月被老公打骂。她老公每次喝点酒就生气打人,有时候甚至往家里扔东西,让她不得不被赶出家门。有一次,她额头出血,打了乡妇联。经调查,原因是丈夫每天喝太多药酒,醒来后又认错。在其他情况下,有些女性考虑到自己未来的生活,认为家暴是阴暗面,是自己的“隐私”,不想让外人知道。这种认识也限制了我们的调解工作。家庭暴力就是这样被人们的粗心层层包裹起来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女性原本善良勤劳,大多长期遭受暴力侵害。在暴力过程中,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以多种方式寻求帮助,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面对丈夫的暴力,他们无能为力,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拒绝走到离婚的那一步。应该说,这些女性都具有“受虐妇女综合症”的特征。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以暴制暴”在所有家庭暴力事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遭受暴力侵害的女性并没有逾越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家庭暴力的类型

  众所周知,家庭暴力通常分为三种: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暴力形式,每种暴力手段都是多种多样的。肢体暴力中的拳打脚踢只是基本形式,针扎、火烧、刀切、油烫等极端情况并不少见;xx乡没有这种不好的情况。精神暴力通常包括虐待、申斥、羞辱、MoMo、过度奴役,以及各种方法的心理虐待和情感虐待。性暴力是一个比较隐秘的话题,即使私下探视也不方便直接问。由此可见,性暴力可能更为常见,它就像一条隐藏的河流,被其他形式的暴力所掩盖。

  理论上有必要对家庭暴力进行分类,但当暴力发生时,很难将几种类型的暴力完全分开。施暴者往往同时使用几种暴力,包括殴打时的虐待和恐吓、强迫性生活时的殴打和虐待、经济控制、人身自由控制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各种暴力手段交织在一起的。

  (二)家庭暴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家庭暴力有以下规律性特征:

  一、婚后丈夫的暴力行为与婚姻基础没有明显关系,自由恋爱结婚的丈夫仍有可能实施暴力。这一发现打破了婚姻基础差或不和谐的夫妻之间会发生暴力的习惯理解,不适当的恋爱可能会演变成更激烈的暴力。希望这一发现能提醒未来的年轻女性尽早识别对方的暴力倾向。

  其次,家庭暴力几乎与婚姻关系的建立同时发生。最初的暴力行为大多发生在婚后六个月内,有的女性在婚后三四天就开始挨打,有的甚至在婚前就开始遭受暴力。因此,配偶之间的权力关系在婚姻开始时就已经确立。从男性施暴的动机来看,施暴者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女方,而不是让她离开自己。所以,一旦女人说要离婚,施暴者就会认为这是对她权威的挑战,进而施加更严厉的暴力,包括威胁和恐吓。但是,当男方有婚外情并以离婚为目的时,暴力的发生和发展是不同的。这时候暴力的目的是离婚,但本质还是控制受害者,按照施暴者的意志行事。

  第三,家庭暴力本身很难结束。原因有二:第一,如果女人不打算离婚,她更害怕自己遭受过暴力的事实,或者害怕丈夫报复或者照顾自己的面子,所以她们被采访的'可能性很小;其次,我们从调查中逐渐了解到,女性在脱离对暴力的控制后,会对家庭暴力有新的认识,更有勇气投诉暴力。在这种家庭暴力中,男女之间的权力关系暂时达到了一定的平衡,暴力还没有引发尖锐的冲突,但暴力并没有消失或结束,只是被掩盖了。我们可以理解,家庭暴力必须介入,女性没有耐心是无法制止家庭暴力的,只能鼓励施暴者更加无所畏惧。

  (三)家庭暴力对女性的危害

  家庭暴力不仅摧毁了女性的身心,也彻底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第一,暴力对他们身体的伤害是可见的,而对他们精神和心灵的伤害则更为深刻和持久。

  家庭暴力伤害的不仅仅是作为暴力受害者的妇女,还有儿童和家庭。儿童是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施暴者在对妻子实施暴力时,往往会对儿童实施暴力。儿童像他们的母亲一样直接遭受暴力。所有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儿童都遭受严重的精神和精神创伤。青春期的经历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往往陷入无人赡养和照顾的困境。

  反对家庭暴力和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努力工作,促进实现男女平等的国家政策,共同关心我们更美好的生活!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12

  开展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先导。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丰县妇联在全县1xxxx镇3xxxx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探讨当前我县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以便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推进全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基本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大部分农村家长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现在大多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从而也会导致出现“严而无爱”或者“爱而不教”的极端教育。此外社会的变革,特别是现在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大学生找工作难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家长的观念有一定的改变,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导致对子女的教育有一些错误的行为。

  二、存在问题

  1、农村家长素质偏低。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底蕴差,大多数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家长闲时不看书读报,而是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2、家长期望值过高。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与此相对应,农村家长都舍得投入,他们节衣缩食,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物质上的要求。

  3、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

  4、过分依赖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5、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有的农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由于农村家长外出打工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6、家长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还较为片面。有的认为孩子升高中、考大学,将来当工人、干部才有出息。有的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就可以“成才”。还有的认为不管孩子将来干什么,只要能赚钱就是人才。

  三、几点建议

  1、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2、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此外,学校也要向家长介绍、讲解一些实实在在的家教知识、家教理论。

  3、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要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

  4、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要向农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家长订一两份有益智力的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要尽力为孩子创造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配置书桌、书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全方位的引导,在孩子面前要不酗酒,不讲粗话,不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事情。

  5、改变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要着力改变家长片面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让家长拥有长远眼光,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13

  调查原因:家庭作业在教学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虽然提倡减负,但由于受到教育现状的影响,农村学生的家庭作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调查目的:转变教师对作业的传统看法,提高老师布置作业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弱点和难点,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同时使家长对孩子的作业有更深的认识,优化家庭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真正的从“质”和“量”上实现家庭作业的减负。

  调查对象:东海县房山镇大倪小学三年级一个班,发放问卷38份,收回有效卷37份。

  调查方式:自编问卷,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包括学生学习情况,家庭作业情况,学生对家庭作业的评价。

  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老师态度:

   1. 86%的学生认为老师批改作业的态度认真;10%认为批改比较认真;4%认为批改不认真。

  2. 85%的学生反应对没能完成作业的,老师会辅导学生做完;10%的学生反应老师会严厉批评。

  3. 75%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时会表扬家庭作业做得好的'同学,20%的学生认为经常表扬。

  以上3点反应老师对家庭作业的态度,从学生的角度看来是这样,但有的老师会随便应付作业,带着这种态度给学生的表扬及反馈值得深思。

  二、家庭作业:

  (一)家庭作业的“量”

  1.87%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预习对新课的学习有帮助,13%的学生认为有时有帮助.

  2.65%的学生一般做作业花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以内,30%的学生一个小时多一些,只有5%的学生花了一个半小时。

  3.93%的学生在老师批改完作业会后会认真订正,不懂的问同学或老师。

  4. 58%的学生认为现在的作业和以前的作业比较起来有减少,34%的认为有点减少,8%的感觉没有变化。

  通过以上4题我们可以发现作业量还是适中的,这让学生对作业没有反感,通过访谈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对布置作业是有统一规定的。教师间应当搞好协调关系。经过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花的时间比较少主要是由于他们会在其他课上偷做作业,或利用午休的时间以及晨读的时间做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类型”

  1.家庭作业一般有练习册(3本)、写词语背诵、预习;周六周日有小作文、日记。

  2.74%的学生喜欢的家庭作业的形式是动手做东西;只有20%平时老师布置的,但要减少;6%的学生选择其他种作业形式。

  3.你喜欢做家庭作业吗,为什么?生1:喜欢,因为作业我都会做。生2:喜欢,因为如果没有家庭作业,我会觉得很无聊。

  4.91%的学生觉得抄写词语的作业能帮助记住词语。5%的学生认为不抄也能记住。

  5.你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布置吗?学生普遍反映没有。

  从中以上5点可以说明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单一,而且一般是为了让他们练习。及时巩固就会使遗忘减速甚至停止减速。抄写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这样的作业要适量,学生更渴望的是灵活的作业方式。

  三、家长方面:

  1.49%的学生在做作业时如果吃点水果或乱动,家长会责骂,不让他们做其他事;27%会责骂,但还是会让他们做小动作。

  2.学生家庭作业太多时,20%的父母从来都不会让他们停下来休息;45%的有时会,但需要自己请求;只有29%的学生家长会经常让他们休息。

  3. 如果学生没能及时完成作业80%父母会严厉批评,有时会打他们;10%不加以过问 ;41%问明情况,和老师沟通。

  从以上3点可以看出,由于父母错误的作业观,限制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的作业成为一种应付,而且变得无正趣。

  四、学生对作业的认识:

  1.90%的学生认为做作业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学习。

  2.6%的学生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只有4%的学生不知道为了什么。

  3.89%的学生认为不做作业不可以考好成绩,只有4%认为不可以。

  从以上 3点可以发现学生对作业的认识还是比较积极的,这可能是由于作业适中。

  五、家长,教师关于家庭作业的沟通:

  大倪小学的作业很少需要家长签名,比如背诵,读课本之类的,这是考虑到农村家长的文化差异很大,但是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教师和家长在作业方面的沟通很少!

  六、问题对策:

  (一)教师方面:

  1.不该让学生在早读的时间或正式上课的时间做作业,同时应该纠正学生在上课时间偷写作业的不良习惯。

  2.尽可能根据学生需要布置作业。作业设计要尽量分层次,注意把握好难易度,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3.及时批改反馈给学生。

  (二)家长方面:

  1.与老师保持联系,第一时间获得孩子家庭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的信息。

  2.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不把时间排在快要上床时,这时孩子可能已经困了。周末的作业最好安排在星期六。

  3.应当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不要给孩子造成有机会依赖家长,什么都问,要让他独立思考。

  4.对孩子完成作业好的表现及时表扬。让孩子对作业产生积极的情感。

  5.允许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有片刻的休息时间,喝水,上厕所等。

  优化家庭作业是值得每位教师钻研的,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更应该认真思考,使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达成一致,让农村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能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14

  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于XX年3月份对我市农村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组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

  二、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和家访谈话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对家长专项调查的要点是: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通过回收调查表,研读家访、谈话纪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五、调查结果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溺爱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农村责任田的承包、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农村很多家庭的条件明显改善,他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又使农村独生子女剧增,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无法理解家贫出孝子、执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15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农村未成年人成长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通过深刻分析和客观评价我镇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合理的途径方法和对策建议,从而将加强农村家庭教育,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转化成为_____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一、调查实施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镇居住的居民,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调查结果:走访了120名农村妇女,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120名农村妇女中,已婚妇女90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8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22人,3140岁的42人,4150岁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_____镇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农村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农村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7.61%的农村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1.83%、13.80%和6.76%。很多农村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最高达77.55%,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更新,但科学家教任重道远

  问卷调查中,52.6%和32.3%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61.5%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64.5%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这说明,广大农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渐在改善,但调查也反映,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农村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7%的被调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2.76%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8.86%。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2.08%。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24.21%的农村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6.4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9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镇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三)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长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家长素质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小学及以下的48人,占40% ;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职高、中专、技校)的6人,占5 %;大专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镇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目前,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部分农村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心连心的沟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家长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书,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

【农村家庭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12-11

农村健康家庭事迹12-08

农村现状农村现状调查报告01-02

农村的调查报告01-16

农村平安家庭事迹01-06

家庭的调查报告11-19

家庭调查报告12-12

农村调查报告07-19

农村网吧调查报告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