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2-10-30 11:03:3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读红楼梦有感(集锦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红楼梦有感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历史《红楼梦》的序言。今年国庆,我终于如愿所偿,买到了这本:大部头小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了王、史、贾、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以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认为“女子是用水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清爽”。而“男子是用泥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浊臭”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反映出了贾宝玉眼中的封建社会。他憎恨当时的尊卑有序和男尊女卑。不仅如此,他还十分同情奴婢和下层人物。这种放纵不羁的性格也为家道败落后出家做了和尚做了一个铺垫

  林黛玉,一个大家闺秀。在偌大的贾府中,除了贾宝玉,一个可以让她相信的人也没有。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在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当晚焚毁诗稿,吐血身亡。

  薛宝钗,一位看似老实,却在贾府中学会了圆滑。平日里不怎么说话,善于用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众生。”这句话讲述了王熙凤的下场。王熙凤是一个圆滑、见风使舵的人。是她用“调包计”使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三人的婚姻酿成了一场爱情悲剧。

  看完了这本书,我仿佛看了一场电影。这场电影让我为林黛玉、贾宝亮以及薛宝钗感到惋惜。也使我为当年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平等而感到愤怒。

读红楼梦有感2

  前段时间,妈妈买了一本书给我看,叫做《红楼梦》。刚拿到书时,我还有点发愁,这么厚的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等我静下心来慢慢看时,我渐渐地被书中的人物所吸引,随着他们一起悲,一起喜。

  翻开《红楼梦》,大观园的一个个人物熙熙攘攘出现在我的面前: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端庄大方的薛宝钗,精明能干的王熙凤,心直口快的史湘云……特别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是那么深入人心,令人回味。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看到关于林黛玉的情节,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这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女孩,令我产生了无限的怜爱。无论是离愁别恨,还是草木枯老,都会让她默然泪下。这个敏感细腻的女孩,或许她真是那株美丽的绛珠仙草,来到世间只为“还泪”吧。

  而书中另一个主人公——贾宝玉,同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通灵宝玉的化身,清灵、纯洁。他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迹于污浊的官场;他口无遮拦,因为他不愿意为封建礼数所束缚。宝玉与大观园中众姐妹的关系都很好,因为他懂得这些女孩的内心,能看到她们水一样清澈的心灵。

  《红楼梦》真不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创作,那荡气回肠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相信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像我一样沉湎于其中,不忍释手。

读红楼梦有感3

  终于看完了,本该在上学时看,现在才看挺惭愧。毕竟是中国的名著之一,作为中国人还是该稍加了解。本人比较喜欢读世界名著,读的不多,某次想该读哪一个好,突然想到中国也有名著,且没读过,不然就读读中国的名著,先了解了解本国的'名著再说。想想中国的四大名著一个都没看过,就先看看感兴趣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吧。“三国演义”难懂,就先看“红楼梦”了。看完觉得那时候的荣与衰太不稳定,今天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明天可能一无所有、穷困潦倒,而这荣与衰只凭皇帝一句话,看皇帝的心情,君主专制,让那些大臣家势难有保障。加上大家庭住一起,说不定那个小侄、孙外甥什么的在外惹事,就有可能牵连整个家族,或免职或被抄家都有可能,家大人多,即使处处小心,也难防有什么差迟。大家庭人多关系复杂,矛盾重重,富裕时还能勉强凑活不太明显,一旦穷困,之间的矛盾激化、显得突出、露骨。所以现在发展趋势是小家庭是有道理的,本人举双手赞同小家庭形式,人少矛盾少易解决,人多矛盾多事情复杂不易解决,所以做父母的要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幸福,他们结婚后尽量不要和他们住一起,这对您两位老人家和他们小夫妻都好。那时的婚姻是父母或长辈做主,自己无权决定结婚对象,全凭媒妁之言,洞房时才能见庐山真面目。现在能自由恋爱、自由选择结婚对象真是太幸福了。

读红楼梦有感4

  目光,碾过的世态百相。安静,凝固,繁华背后的家族兴衰犹如尘土,早已在时光流逝中被风沙抹去,了无踪迹,昨日的梦呓隐约中透露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初读《红楼梦》时我不过是几岁大的黄毛丫头,肚中墨汁浅,很快便被书中深奥的语言搞得头晕脑涨,不打算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华与喧闹似乎就成了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多愁善感,宝钗的知书达理,贾母的慈祥和蔼,贾政的正直,其他人物的刻薄,自私自利……于当时年少无知的我而言,《红楼梦》只不过是一本记录明末清初一户富人家的兴衰荣辱史罢了。

  再品《红楼梦》,随着阅历的丰富,视野的开拓,这本书于我,不再仅仅是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平凡故事,它开始有了更加深远的寓意,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领悟那背后所蕴含的真正含义,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位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贾府,这是当时集财富,权势于一身的大家族,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家族的一切都是如此风光美好,府中那此黑暗腐朽又有谁知晓。宝玉,黛玉,宝钗,湘云等人,整日待在大观园中,吟诗作画,捕蝶赏花,多么的快活!多么的风雅!但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礼节限制,看似活人又非活人般生活,宛如一只只牵线木偶,在这种长期的压抑之下,感情越压抑便积累的越多,一旦爆发便难以遏制住。

  打开时间的百宝箱,回首那一段缠绵悱恻的恋情,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过去了却又过不去,初见黛玉,楚楚动人,红唇皓齿,纯真浪漫。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宝黛之间的缘分,在相见的那一刹那似乎早已注定。在大观园中的,一段情投意合由爱恋由此开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却怎么也拗不过贾母的一段话。

  大喜之日,佳人却香消玉殒,谁可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焚稿时,又有谁明白黛玉心中的无尽的苦楚,泪如那断线的珠子般滴落,而宝玉却被蒙在鼓里,为他和黛玉的'婚事欢喜不已,两处气氛虽有天地之差,却能异曲同工地表现出两人之间的爱意。最后,那个眼含泪水的女子随着诗稿烧毁一同逝去,知晓了一切的宝玉,悲痛欲绝,一夜成长,不再是那纯真无知的少年郎,看破红尘,不久就随着一僧一道而去,了无踪迹,而宝钗呢?她虽成了贾府少奶奶,却失去了情爱,一辈子孤苦悲寂地守在府中,何其悲凉!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结束了……

  贾府中国大家族不仅仅是一家族的没落,更代表着时代没落与社会风气的腐败,代表了作者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看破红尘的一分洒脱与悲伤,而宝黛之间的恋情更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与冲击,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合上书本,放在心上的《红楼梦》,喜忧之间尽是魂牵梦吟,聚散过往皆为沉浮幻境。它孕育着智慧,积蓄着文化;它,展现着艺术魅力;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读红楼梦有感5

  秋已尽,风轻过,日犹长。书卷历历重翻,浅吟、低唱:一个是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究竟谁是谁的劫?

  《红楼梦》一书揭露与批判了众多:社会重用男才,封建制度的加深。使曹雪芹对于社会愈加失望,看破了世事的洒脱与伤感。书中的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一个个转折点,让整本小说充满了压抑感。对于红楼梦有许多感想,但作为俗人的我关心一切的俗事——宝黛之情。

  有一个观点:重新再读一遍你所读过的书,需要勇气。或许,你将推翻自己之前的所有论点。对于经典文化的肤浅的阅读,生活阅历的不足,文化底蕴的不够深厚。有一个至今想来都可笑的观点:相爱的人一定会在一起,他们之间的`结局一定会幸福圆满。当时的自己没有分析复杂的社会背景家族关系,错中复杂的家庭关系等等一切诸多的原因。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这是黛玉在三十八回之时所写。世人皆用不同的花来形容黛玉,但是我认为黛玉自己笔下的菊花更可以体现她自身的一切。咏菊之人,爱菊之人,感菊之人,又何其之多呢?陶渊明墨下柳体的菊也与高傲的她不正一样吗?一样的淡泊疏野,一样的孤标傲世。世人皆评她“心胸狭窄”可是有谁明白她背后的深情。多少次惊鸿一梦,多少个日夜梦呓,多少个春秋的无奈。梦中的那个男子是黛玉见过最有少年气的人,在她心中是那种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老,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的少年。但是,一切的一切,制度、习俗、本性让他们越走越远。黛玉的生性多疑,但是他们之间相处的时间之少。让本是一颗心的每个人,生出了两颗心。她该用什么来宣泄一切?宣泄她对于那个少年如涓涓流水般的爱意?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背后的痛,背后无限的爱与悲凉。让人不经心痛这样的女子。他的孤傲脱俗有谁懂,有谁怜。她对于爱情的求而不得:葬花,葬花,葬的恐怕还有在这个封建社会被扼杀的爱吧。“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凄凄惨惨,惨惨凄凄。太过于执着,反而成了一种梦魇。奈何不过世事:苦珠魂归离恨天。她的最后一句话是“宝玉,你好……”

  朱唇似启,也许她的话还有许多。但宝玉从此再也听不真切。少女眼中的倾世桃花,口中的珠讥妙语,刹那之间,停止与永恒。心心之间,念念之远。梦回深处,是否会脱口而出:我愿与君绝。

读红楼梦有感6

  《红楼梦》是一部佛经。它就像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一样,可以照出我们的喜怒哀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心事。

  我们可以在其中不断地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喜悦,看到自己的哀伤,甚至在最悲伤最茫然的时候,它就如同佛经一样,会给予你最大的安慰,和最大的当头棒喝。

  父亲的去世让我对生死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也有了更大的困惑。面对生死,尤其是亲人的去世,很多事情是无法想通,也想不通的。

  心里有很多东西都交杂在一起,悲伤的、无措的、茫然的、不愿相信的,就像身处在两个时空的交界一样。

  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内,都会有这种交界的`感觉,在“人还在”和“人不在”的两个世界间游移。

  理智会告诉你“人不在了”,可感情会告诉你“人还在”;自己相处的时候会觉得“人还在”,可是身边不断安慰你的人却分分明明在说“人不在了”。

  我想亲人去世的时候,人大概都会有一段时间处在这种交界中吧。

读红楼梦有感7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只是一首红楼,读罢口齿沁芳;竟是一曲红楼,看毕其乐无穷。歌尽了帘外海棠,锦屏鸳鸯,也画绝了穷困潦倒,岁月沧桑。铺开人世的画卷,可我却回味无穷,乐在其中。

  初读红楼,只是七岁的小不点儿,才读几回,便觉有趣:“青埂峰在哪儿呢?我若去了,会不会捡到补天石?三生石畔真的有绛珠仙草……”之纠结于宝黛钗三人的微妙关系,甚至还着急于黛玉的“柔弱”、“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但大体还是看不懂的,满纸的“贾这贾那,”眼花缭乱的名字,听不懂的'弦外之音……却让我隐隐觉得好玩,比什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在一起”有趣多了。

  一本红楼,几缕芬芳,乐在其中,乐在“稀奇古怪”的词句中。

  又饮红楼,便是十岁的少先队员,是从妈妈在听“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评书中的只言片语中起了兴致,诸如“甄士隐”实为“真事隐”,“霍启”实为“祸起”等等。还有绛珠草和神瑛侍者便是黛玉与宝玉……一瞬间,我觉得这书其乐无穷又其妙无穷。我反复再度,可她就像解不开的九连环,非得黛玉的柔荑来“点石成金”,可我没有黛玉的机敏,自是不懂,可总是快乐的,毕竟只有解那解不开的九连环才其乐无穷。

  一曲红楼,几多玄妙,乐在其中,乐在“环环相扣的情节”中。

  再品红楼,已是十三岁的清雅少年,那日,我正热情洋溢地大声朗诵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妈妈却笑我:“这写尽红尘的诗,你竟读得慷慨激昂,服了你了。”我大惑,何为“写尽红尘?”带着问题,我再次被这红楼灌得酩酊大醉。可是“酒入欢肠千杯不醉”我继续“畅饮”,闭关修。终于,在脂砚斋老先生的帮助下稍有起色:“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空。”世间不过是一场空,起起落落,谁盛谁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初心未改,是否问心无愧。于是我带着浑身“酒气”,出关云游,手上一坛坛酒罐子,装满了快乐。

  一梦红楼,几许兴亡,乐在其中,乐在“起落无常的红尘”中。

  红楼一梦梦难终,字含冷香乐满舟。我载舟飘去,载满欢乐,乐在其中,在红楼难以言喻的玄妙中。

  我载舟,继续远游,在一卷红楼中,乐而忘归。

读红楼梦有感8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位女子,自幼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姊妹,身世如浮萍,美貌若凤仙(好女儿花),待人平静和气,与人为善,处事心中持平,从容不迫,虽然出身卑微,但是赢得贾府上下敬重。要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完美女性,平儿可以享此殊荣了。

  虽然通篇并没有对于平儿相貌的正面描写,但是作者擅长侧面描写,使平儿之美跃然纸上。刘姥姥初进荣府,见“平儿遍身绩罗,插金带银,花容月貌的”(第六回),竟把平儿误以为是凤姐。宝玉评价:“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第四十四回)。 李纨尤为怜爱平儿,赞平儿“这么个好体面模样”。更值得注意的是,尤二姐事先听兴儿介绍过平儿,文中这样描写,她初见平儿时,“见他打扮不俗,举止品貌不凡,料定是平儿”(第六十八回)。这四处侧笔描述,已经将平儿之“俏”、之“清俊”烘托出来,具有一种令人想象不已的朦胧美。

  她身处琏凤之间,一边是机关算尽的王熙凤的陪房丫头、心腹之人,一边又是浪荡公子贾琏的小妾,在贾府上下,恐怕她的角色是最难的。但是这位深谙中庸之道的平儿姑娘就像一道屏风,为两位主子各自保守秘密,并做得游刃有余。在拾到与贾琏私通的多姑娘的一绺头发时,只是“软语戏贾琏”。自然不会到凤姐儿那告发,选择了息事宁人。不过却因此抓住了贾琏的把柄,让贾琏不敢太放肆,可谓一箭双雕了。而她对王熙凤心无旁念,忠心事主,如同一位高级生活秘书,处处为奶奶着想,事事料理得井井有条,又从不越权行事。平儿名份上虽是贾琏的妾,但实际上从不与凤姐争风吃醋,不骄不妒,把奴仆兼妾室的身份担当得极为稳妥。在待人接物、行权处事诸方面,不待凤姐出口授意,平儿便能掂量轻重、知所进退。比方她知道凤姐与可卿素日亲密,便作主给可卿之弟秦钟备了格外丰厚的见面礼;她深知凤姐与贾琏同床异梦、私攒体己,当旺儿来送利银之际,便巧妙地为凤姐掩饰,不使贾琏察知。难怪李纨说她:“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

  平儿姑娘又仿佛是一架天平,总是尽量平衡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关系,并且这种协调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她在凤姐儿小产,李纨、贾探春、薛宝钗“主政时期,是作为凤姐的代表协助三位主子参与荣府事物的管理。但她深知自己只是个丫鬟,地位无法和这些奶奶小姐相比,所以给自己做了合适的定位:一方面作为凤姐儿的联络员在凤姐儿与主子们之间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全力支持贾探春的改革措施,树立探春的权威,压服对探春不满的丫鬟婆子们。平儿的`平衡与协调能力在这个时候充分显现出来。因此她也深得探春的尊重。贾探春是最心高气傲的一个人,一般人她是看不上眼的,但她却视平儿为知己。在得知平儿和宝玉一天生日后,便张罗起为平儿凑份子过生日,一个丫鬟能得到如此礼遇也是绝无仅有了。怪不得连宝钗都摸着她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的。”

  而平儿姑娘最为人称道的是心地善良,宽以待人。她的宗旨是:以和为贵,息事宁人。她两次接待并周济刘姥姥,为邢岫烟送寒衣,并把这个好名声让给了凤姐。一句“仔细打疼了奶奶的手”,熄灭了凤姐的心中的怒火,又巧妙地救了小丫头。在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中,平儿在一次洗手时丢失了自己佩戴的虾须镯,后来得知是宝玉的丫鬟坠儿偷去了,平儿深知如果把真相公布出来,恐怕这园子就不得安生了,而且于宝玉和其他丫鬟的面子上也不好看。因此还是选择了一种更稳妥和务实的做法。把坠儿偷镯的事只告诉了麝月,让宝玉小心提防。这样的做法不仅保护了坠儿和众丫鬟,也保护了平日和丫鬟们亲如一家的宝玉,也难怪宝玉要对此感动不已了。第六十一回“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中”,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做法,告诫了彩云,给了她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凤姐儿得知后还打算严惩茯苓霜的偷盗者,这时还是平儿站出来说好话,劝凤姐:“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才让凤姐打消了念头,无形中又保护了一批人,稳定了大局。作者通过贾琏的小厮兴儿之口高度评价平儿:“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着奶奶常做些个好事。”

  最让人感动的是平儿对待尤二姐的事上,尽管她为尽奴仆的职责,告诉了凤姐儿贾琏在外偷腥的事。但在凤姐接尤二姐进荣府,紧接着又对尤二姐疯狂迫害后,平儿便深悔自己当初的做法。所有的人都对尤二姐避之不及,只有平儿对她悉心照料,让尤二姐感受到了这个地狱一般的地方也有一丝温暖存在。在尤二姐吞金自尽,贾琏又无钱安葬之时,又是平儿偷出了二百两银子才使尤二姐入土为安。这是个多么侠肝义胆的女子!

  第七十一回,尤氏到荣府来,知道妹妹在荣府多承平儿的照料,因此不免感慨,对平儿说:“好丫头,你这么个好心人,难为在这里熬。”这时“平儿把眼圈一红,忙拿话岔过去了。”可怜娇俏平儿在贾府中为经营生存之道付出多少隐忍与血泪,虽然性情平和、平静,终究是处处为他人作嫁衣裳;虽然平儿连判词都没有,但是难掩她身上人性的光芒!

  贾府大厦已倾,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在王熙凤死后,平儿的结局恐怕也是一个惨淡的收场。87版《红楼梦》结尾,说平儿被平安州一位富户买了去,呜呼,但愿完美的平儿姑娘有个好的结局!

读红楼梦有感9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开篇词与结尾词。说来也是可悲,一本红楼梦,尽显人间的心酸。

  红楼梦中真的是一部人间“奇”书。

  说它奇,也非是,说它俗,也不然。这本书把人世间的庸俗与理想世界的奇幻相结合,奇中有俗,俗中有奇。曹老把这两者很完美的给搅和在了一起。却又找不着破绽。

  他究竟是从那个地方入手来把这两者混合的呢?说来很简单:梦。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饮了仙茶“千红一窟”(千红一哭)喝了仙酒“万艳同杯”(万艳同悲)。还听了仙曲《红楼梦》。一曲红楼,暗示了贾府与十二金钗的结局。只有看完全书再返回此章一读,方懂曹老一片苦心。每读到这里,我都不禁感叹,人生的结局真的`不是世人所能预料的。

  而梦醒之后,贾宝玉还是那个贾宝玉,那个任性的少年。并没有因为一梦改变自己。此处又从梦中的奇转为现实的俗。

  另外,很多的梦是托梦。秦可卿托梦凤姐要小心“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晴雯托梦贾宝玉说她要死了等等。

  其实,除了写出来的梦,还有一些隐藏着的梦。螃蟹宴、海棠社、桃花社,多么美好的生活!结果到了红楼梦末期,林黛玉枉凝眉,泪尽而逝;薛宝钗终身误,孤身至终。王熙凤聪明误,机关算尽。十二金钗,没有人有好下场。

  人生一世,离开后不终是一无所有吗?人离世后,终究和来到这个世界那时候一样,什么都带不走。一切,纯洁如初。

  虚幻一世,梦醒之时,万物皆空。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读红楼梦有感10

  第52回:红楼梦里的人物太多,小人物更多,你不能一一记住谁是谁,但当曹雪芹花了重墨去写的人物,你得细心去研读一下。于我看来,只要了解那几个高主身边的就已经很有意思了。

  比如袭人、晴雯、平儿、鸳鸯等等,这一回就写了晴雯和平儿。平儿是凤姐的丫环,也是贾琏的妾,她要在凤姐两夫妻间站住脚根有一席之地是不容易的。平儿心地善良,从理解了邢岫烟的难处可以看到。而回过头去看她赢得凤姐的心那一幕更是难得的'。我觉得平儿没有什么心计,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善良与平实去一点一点改变身边人的态度,不论主仆。她有她的长处,而事实上要能够成为贾府的侍仆也肯定有一些本领才行。

  这回我算是领略晴雯的真本事了。她病了,心情烦躁,本来就很难受,知道自己内院出了贼更是气上心头,但也无妨她护主心切,为宝玉缝贾母给他的那件独一无二的裘衣,最终晕倒。先不说她值不值得这样做,但她的针线活可称贾府头名了。因为贾母给宝玉的这件孔雀裘来头不小,那是帝皇才能够拥有的物料,不是哪个丫环能驾驭得了的,但晴雯可以,只见她三线一届,五线一补的针细,尽管她自己也觉得不像,但已经很完美了。之前我一直没太多关注到晴雯,只觉得袭人是宝玉身边最重要的,但这一回让我再一次审视和宝玉在一起的每个女孩,说不定下一幕还有麝月的故事。不知为什么,看着晴雯拼身护主缝衣这一幕,我感到特别温暖,很喜欢这个时候的晴雯,并不是不识怜香,也不是女子病态美的关系,而是看到她专注于宝玉的心是那么真实与殷切,仿佛看到一枉清水在夜色朦胧的深夜里泛起涟漪,被一种恬和的幽静深深地感动了。

  宝玉是应该对她好的,可恨的是宝玉对谁都好。

读红楼梦有感11

  这个寒假我读了少儿版的《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的文学家曹雪芹。

  《红楼梦》里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有人世故圆滑,有人清高敏感,有人能干泼辣,有人纯真善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林黛玉,她和我以前看过的《西游记》《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都不一样,她会吟诗作对,又多愁善感。她想的.事情是别人想不到的,她做的事情也是别人很少去做的。比如“葬花”这件事,一般人都认为花瓣掉在地上是很普通的事情,扫到一起,扔进垃圾堆里就是了。可是黛玉觉得花瓣是美丽的,纯洁无瑕的,应该“质本洁来还洁去”,所以黛玉小心翼翼地把花瓣收集起来,装进绢袋,埋入花冢之中。还写了一首《葬花吟》,表达自己的心情。

  曹雪芹作了一首诗来形容《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懂《红楼梦》,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小说,喜欢小说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等我长大了,认识的字更多了,我会读原著《红楼梦》,慢慢地理解其中的味道。

读红楼梦有感12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小说。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命,也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具有十分深的.意味。读这本书要细细读,慢慢品。

  《红楼梦》写的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角恋爱。我们能够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也能看到四大家著有兴旺到衰亡的命运。作者在这本书里,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各种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

读红楼梦有感13

  说到红楼梦,大家都很熟悉了,它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并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这本书主要记叙了贾、史、林、薜四大家族的兴衰。林黛玉和薛宝钗可以并称红楼梦中的“绝代双骄”,她们一个是主人公贾宝玉的两姨表妹,一个是贾宝玉的姑舅表妹,一个与贾宝玉有“金玉良缘”,一个与贾宝玉有“木石前盟”。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王熙凤,贾府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由她在管。她从小当男孩养,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可见她的'教育不在于诗书文章,在于管家理事。我记得这样一句话是描述王熙凤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真可谓八面玲珑。

  服侍贾宝玉的女子花袭人也是一个我较为喜欢的人物。她处事细致,把宝玉照顾得特别周到,对宝玉是百分之百的忠心,像个大姐姐一样处处护着他。

  大家应该还记得,书中还有个叫史湘云的人物,她正直、善良,善解人意又乐观,使得许多人都很喜欢她。在贾府,湘云的人际关系特别好,她和宝钗一样宽容、有涵养,和黛玉一样灵秀,而且她特别爱笑,这一点倒和我有些相像。

  我不喜欢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她是一个佛教徒,她想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但她把家庭治理得并不怎么样,对贾母有欺骗之过,把宝玉喜欢的丫鬟晴雯赶出门后,撒谎说她变坏了。而且,王夫人总怕漂亮的女孩会夺走她的儿子。金钏儿是王夫人的心腹丫环,王夫人刚一发现宝玉和金钏儿说了几句话,就觉得是大事,把金钏儿赶了出去,致使金钏儿含辱投井而死,后来又用同样方法让晴雯抱屈夭亡,逼死了许多无辜丫鬟。王夫人这位母亲做得太差。

  总之,红楼梦的人物可谓千姿百态,往深一层含义说,反映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清晰的看出社会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处理这些问题,才不至于像贾府一样,到最后“荣华富贵一场梦”。

读红楼梦有感14

  喜欢在午后懒懒的阳光下,沏上一杯清茶,躺在摇椅上,一页页地品味,那种感觉很惬意……

  周末,闲来无事,随手拿出《红楼梦》,虽已读过,但还是忍不住再次坐下来慢慢品读。再读《红楼梦》,感触最深的便是王熙凤。书中有二百多个人物,唯独为她的魅力所震撼,为她的才智所倾倒。

  凤姐的出场,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皆屏息,再加上衣装之华丽,这气势就高人一等,正可谓美中含威,人称“胭脂虎”。她为什么会如此有威严呢?一是与生俱来,二是手中有权,三是有能力。

  协理宁国府,是对凤姐能力的充分肯定,从侧面也能透出她的威气来。凤姐受命于危难之际,对宁国府积重难返的局面,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她的这种超人的洞察力,确实是荣宁二府无人能及的,这也就树立起了威严,成为众人眼中“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女曹操。众人只是听闻凤姐要来管理宁国府,就发出了这样的恐惧之言:“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也不认人的”;可随之便有人说:“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她来整治整治。” 可见凤姐有能力、有威严,“辣女”的名声早已传千里了。

  王熙凤掌权时,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锦衣卫从凤姐的房间查出了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风光体面是她的权和威带给她的',悲惨的下场也是她的权带来的。其实,权若运用得当,就像凤姐协理宁国府,为大家造福,也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若运用不好,就像“弄权铁槛寺”,凤姐落得了悲惨的结局——“哭向金陵事更哀”。

  不由得,我想到了法官。他们在经历各种形式的选拔考试后,进入法院,成为一名法官,他们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一纸判决千钧重,既能让婚姻解体、财产易主,又能让自由丧失、生命终结;既能让企业破产,又能让当事人绝处逢生。因为这份威严与权力,法官成为让人梦寐以求的职业,然而,如果运用不当,这份权力便会成为罪恶之源。

  法官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是社会矛盾和纠纷的终局裁决者,是社会正义最后防线的守护神,只有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勇于拼搏,才能正确利用好手中的审判权,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审理好每一起案件。

读红楼梦有感15

  初次接触红楼,是上学时国家推荐阅读,是老师硬性要求。当时,懵懵懂懂,完全看不懂,只是知道貌似关于爱情,贾宝玉和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小时候我看不懂所以谁也不喜欢。

  长大后再次观看电视剧,才慢慢的喜欢上了林黛玉,也心疼林妹妹的.遭遇。假如她没有遇到贾宝玉会不会幸福快乐点呢。贾宝玉这个角色确实出身纨绔子弟但也有自己的才华与思考,不过从我的角度看他是不是很像现在社会的渣男呢?

  大概是家族纠缠,生生不息,宝玉和黛玉总归差了点缘分。我不是很喜欢宝钗这个人物,当时听别人说她如何如何好,可她不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家族的盛誉?不排除她喜欢宝玉但更多是爱自己吧。她那么聪明的一个女子,怎么就假装看不见宝玉和黛玉的情?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

  宝玉与宝钗成亲的那个晚上,黛玉孤零零的走了,我宁愿这个女孩不要那么敏感那么不爱自己,为了这样的感情搭上自己的命不值得啊!可我看到一个细节又心疼宝玉了,他怕林妹妹生气,所以忍着没提前掀盖头,他认为自己娶的是林妹妹时,眼睛都在发光,像星星一样闪亮。可终究抵不过……下一篇 | 阅读全文(1) | 回复(0) | 赞(0) | 编辑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10-19

读红楼梦有感10-13

读《红楼梦》有感10-19

读《红楼梦》有感【荐】10-22

读《红楼梦》有感【推荐】10-23

【热】读《红楼梦》有感10-23

读《红楼梦》有感【精】10-23

读《红楼梦》有感【热】10-24

【精】读《红楼梦》有感10-24

读《红楼梦》有感【热门】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