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诗

时间:2022-06-28 01:12:31 电影 我要投稿

电影与诗

  蒲伋:“诗”与市场

电影与诗

  如果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与成败,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的票房。甚至有时候我们对电影票房的关注度超过了电影内容本身。当然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讲艺术性与思想性则不会看得太重,以及对传播和是否能够经久流传也不会有太多的关注。电影只是一个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成为市场化的快消品。

  可以这样说,“其实快消品也是有营养的,不然的话,我们都‘饿死’了,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和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其实我们的精神已经‘饥饿’了很久,但我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绝不会‘饥不择食’,所以那些票房收入很好的电影是有她们的可取之处的。这些电影有清晰的受众群体,有详细的营销策略和方式,有成熟的运营和发行体系,从电影本身上来讲又能挖掘出许多的炒作和宣传素材。”

  相比之下,如果固守之前的表现手法和运作手段,不去变革不去结合市场深耕细作,创作出来的作品即便是好的,也很难被认可,变成了“孤芳自赏”。当然“快消品”如果一味的“哗众取宠”就是另外一说,“固守者”如果“宁死不屈”也是另外一说,艺术与市场的结合,绝不是“去艺术化”也不是“去市场化”。

  上述这些似乎与“诗”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诗”与“市场”的关系要比“电影”与“市场”的关系要复杂得多。因为“至今‘诗’还没有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在创作《蒲伋诗境》时候,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其实“诗”与“歌”没有本质的差别。而“歌”的流行得益于市场化运作,“诗”也需要市场化运作,因为“诗”是文学体裁中的“奢侈品”,市场化运作能够体现出“诗”的商业价值。

  诗人蒲伋认为,时至今日,诗并没有找到一种市场化的商业模式。像小说这种题材可以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漫画也可以这样,甚至可以改编成网络游戏。“诗”由于题材的限制,或许有人正在努力探索中(这是比较麻烦的),改编成舞台剧和歌曲的有不少,但看上去缺少了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其实,在创作《蒲伋诗境》时候,尝尝自我对峙和相互妥协。但是,我们的精神是饥饿的,需要给养,而诗歌确实丰富的精神食粮。如何能够找到市场的契合点,这至关重要。甚至这种契合点会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的诗歌和优秀的诗人,使诗歌创作重现繁荣的景象。而这种契合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我想一定可以找到的,而且是能够制定出最佳的运作方案。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看到了商业运作能够赚取多少利润。因为我们不是商人,我们所做的就是将诗歌推广出去,并且为多渠道的推广不断寻找‘解决之道’。诗歌的市场化运作不是要将诗歌毁灭掉,而是将它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让诗歌有了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让诗人有了自尊和自信(不再贫穷)。

【电影与诗】相关文章:

与电影有关的诗07-03

电影《诗》而作诗歌07-01

麻将诗,醉酒诗,购物诗,减肥诗-搞怪诗歌07-03

《琴诗》哲理诗有感02-08

木兰诗全文,木兰诗是哪个朝代03-17

木兰诗07-04

王安石的诗07-04

郭沫若的诗07-04

韦应物的诗07-04

辛弃疾的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