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评课稿

时间:2020-09-20 09:12:02 文化 我要投稿

《新文化运动》评课稿

  刚才我们一起听了吴老师《新文化运动》。不知大家对这堂课的感觉如何?我个人认为,吴老师的这堂复习课,不失为一堂精彩、有序、具有示范性和实践性的一节好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新文化运动》评课稿

  一、 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高三复习课如何上,一直是我们高三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完成后,如何展开第一轮的复习,既要让学生建构起“知识之树”,又要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这节课,吴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考复习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吴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在之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

  二、任务目标定位准确。高考第一轮复习是介于复习基础知识与讲专题之间的一种复习方式,其目标定位既不能只整理教材知识,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去讲专题。因此,要上好一节课,其目标任务定位非常重要。从吴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到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二方面:一是教材知识的整合,知识的`迁移;二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目标定位无疑是准确的恰当的。从从教学结果看,也比较好地达到了这二个目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建,把分散于各课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建构了学生自己的“知识之树”,而这样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才是巩固的,才是能力的真正的基础。同时,学生参与了问题的解决,提出从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案,既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三、情境材料的选用精而又精。选用什么样的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对一段同样的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经常编讲议、编练习的教师,会去思考某一材料出题的“切口”,从哪个方面去设问更好。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吴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我用一个词说就是“精要”。时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四、教材文本处理和再认识上有自己的见解。一节好的课,必须要对原有教材文本进行钻研,并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重新处理和认识文本。王老师在处理教材文本时,打破原有教材的逻辑,把原来第三点内容提到第一点讲,而把第一点放到最后去讲。这样的文本处理本人认为是可以的。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需要论”。这种需要既有教师个体的需要,如导入的需要(感觉把第3点先拿出来导入更好)、教学习惯的需要(教师个体的思维习惯)、重难点设置的需要(把重难点置于前面还是中间或是后面)、教学形式的需要等。又有教学过程本身的需要。新颖的教材文本处理,会使人感觉耳目一新,也会使学生有一种新课的感觉,更好地融入于课堂学习之中。

【《新文化运动》评课稿】相关文章:

课赛评课稿12-17

数学评课稿12-24

关于评课稿12-21

掌声评课稿12-02

军神评课稿11-26

推敲评课稿11-09

爱莲说评课稿11-09

转化评课稿11-09

养花评课稿11-08

压强评课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