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目标明确培养好习惯

时间:2022-06-24 23:22:37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物理目标明确培养好习惯

  高考物理复习:高考物理目标明确培养好习惯

物理目标明确培养好习惯

  物理,向来被很多人视为理综成绩的“杀手”。高中物理由于知识点多,难度大,导致很多人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特此,清华紫光教育物理辅导老师、海淀区重点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北京市高考阅卷组组长徐老师三招教学生怎样在高考中物理考高分。

  第一招:以毒攻毒

  112个,包括力学、电学、光学、原子,北京地区不考热学,北京高考物理试卷120分,选择共八道题,占据了48分,实验两道题占18分,计算三道题共54分。

  第二招:目标明确

  分数目标明确:

  48道选择题最多错1 18分最多扣444分,这样才能得到保底的100

  复习目标明确

  20种绝密方法:

  第三招:有信心+好习惯

  物理学习需要打下好的基础,需要构建知识体系,需要提炼思想方法。,而高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知识是基础,除此之外更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及心理的一次检测。正确地对待高考能让考生正常甚至高水平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的复习备考之路变的轻松,让考生在考试中避免因粗心而丢掉宝贵的分数。

  总之,家长和学生都应该懂得,高考物理考高分靠的是功夫投入打基础,靠的是好习惯提高成绩,靠的是知识体系的构建,靠的是思想方法的提炼,靠的是信心心理和士气,靠的是查错纠错和补漏,缺一不可。

  【总结】:高考物理复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好好复习,成功是属于你们的。

  高考最后一周复习之物理提分 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掌握要领

  物理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掌握要领

  【回归课本梳理知识】认真对照“考试大纲”,明确所考查的知识点,再次回归教科书,有系统、有条理地梳理、落实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应将复习的重点回归到主干知识上来,特别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的内涵和外延,注重教材中的图表、重要原理、规律性知识的表述 高中政治,感悟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要强化物理学科知识的记忆,融会贯通地掌握教材的重点、关键点及知识的联系点。

  【回顾试题查漏补缺】浏览做过的笔记、检测卷、模拟卷,分析试卷中经常发生的错误及错误原因,查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学习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矫正补偿;其次,梳理并归纳各部分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和规律,对一些基本模式(如一些典型物理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要有印象;再次,对那些源于教材实验的考查题,要熟悉实验的操作细节、实验方案、解题目的和延伸知识。

  【精选精做掌握要领】高考前要适当做练习,“热热身”,保持熟练度,避免考试过程中产生“手生”现象。解题时应遵循“五字”解题方法,即:审 ――审清题意;读――读懂材料;抓――抓住关键词;获――获取有效信息;答――给出正确答案。最重要的是审题,“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明确考查目的,注意分清并处理三种信息(抓住有效信息,放弃无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然后联系教材主要概念、原理,找准解题切入点,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尽可能用物理学术语和课本上的原话回答问题,简明扼要。答题应注意条理性,围绕题干中的要点分步作答,切忌画蛇添足。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1.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按顺序找力

  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二、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理解:对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不要认为只有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也是物体的平衡状态.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平衡,但平衡的物体不一定静止.还需注意,不要把速度为零和静止状态相混淆,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速度为零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而物体速度为零可能是物体静止,也可能是物体做变速运动中的一个状态,加速度不为零。由此可见,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总之,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Fx合=0,Fy合=0

  3.判定定理

  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例1】如下图所示,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水平力F1=10N,F2=3N而静止,当撤去F1后,木块仍静止,则此时木块受的合力为?A

  A.0 B.水平向右 高中学习方法,3N

  C.水平向左,7N D.水平向右,7N

  【例2】氢气球重10N,空气对它的浮力为16N,用绳拴住,由于受水平风力作用,绳子与竖直方向成30°角,则绳子的拉力大小是_____,水平风力的大小是____(答案:4N2N)

  高考物理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单元复习测试题

  《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时间: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

  1.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答案】BD

  【详解】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在t1时刻虚线斜率小,反映的加速度小,所以A错误.v-t图象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0~t1时间内虚线包围面积大,则求得平均速度大,所以B正确,同理C错误.在t3~t4时间内,虚线是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反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速运动,则D正确.

  2.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

  A.前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

  C.前10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答案】ABD

  【详解】由题图知,汽车25s内的位移为 故前25s内汽车平均速度 可求,A正确;由题图知前10s内汽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B正确;结合题图分析,因牵引力未知,故前10s内汽车所受阻力无法求得,

  C错误;由题干条件和动能定理可知, 故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可求得,D正确.

  3.如图所示,有一质点从t=0时刻开始,由坐标原点出发沿v轴的方向运动,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 s时,离开原点的位移最大

  B.t=2 s时,离开原点的位移最大

  C.t=4 s时,质点回到原点

  D.0到1 s与3 s到4 s的加速度相同

  【答案】选A.

  【详解】根据v-t图象在各阶段为直线,可知质点在各阶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1 s内沿v轴正方向的速度不断增加,故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 s~2 s内沿

  v轴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时离原点最远,A错B对;在2 s~3 s内沿v轴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3 s~4 s内沿v轴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 s时回到原点,C对;在0~1 s和3 s~4 s内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D正确.故选A.

  4.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段运动速度最大

  B.AB段物体做匀速运动

  C.CD段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运动4 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 km

  【答案】选C.

  【详解】由图象的斜率可知CD段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且速度最大,A错C对;AB段表示汽车处于静止状态,B错;运动4h汽车的位移为零,D错.

  5.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汽车x=10t-t2,自行车x=5t,(x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路标后的较短时间内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

  C.在t=2.5 s时,自行车和汽车相距最远

  D.当两者再次同时经过同一位置时,它们距路标12.5 m

  【答案】选C.

  【详解】由汽车和自行车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v0=10 m/s,a=-2 m/s2,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v=5 m/s,故A、B错误.当汽车速度和自行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根据v=v0+at,t=2.5 s,C正确.当两车位移相等时再次经过同一位置,故10t′-t′2=5t′,解得t′=5 s,

  x=25 m,故D错误.

  6.如右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2

  C.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

  D.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答案】A

  【详解】由图象可知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A正确;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但加速度为0.8 m/s2,B错误;15 s~20 s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16/5)m/s2=-3.2 m/s2,C错误;质点在20 s末离出发点最远,质点一直做的是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D错误.

  7.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东做匀加速运动

  B.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

  C.根据v-t图象可知,开始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减小后增大,当乙车速度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

  D.根据v-t图象可知,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度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

  【答案】A

  【详解】甲车中的乘客以甲车为参考系,相当于甲车静止不动,乙车以初速度v0向西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再向东做加速运动,所以A正确;乙车中的乘客以乙车为参考系,相当于乙车静止不动,甲车以初速度v0向东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再向西做加速运动,所以B错误;以地面为参考系,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所以C、D错误.

  8.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

  C.t2时刻两物体相遇

  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1+v22

  【答案】B

  【详解】速度—时间图象中Ⅰ物体的斜率逐渐减小,即Ⅰ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Ⅰ物体所受合外力不断减小,A错误;在0~t1时间内,Ⅱ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Ⅰ物体的速度,所以两物体间距离不断增大,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B正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到t2时刻,Ⅰ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大于Ⅱ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两物体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C、D错误.

  9. 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速度变化得越快,表明它的加速性能越好.图为研究甲、乙、丙三辆汽车加速性能得到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定

  A.甲车的加速性能最好

  B.乙比甲的加速性能好

  C.丙比乙的加速性能好

  D.乙、丙两车的加速性能相同

  【答案】BD

  【详解】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越大,加速性能越好,由图象可知B、D正确.

  10.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运动,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减速,以0.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减速后一分钟内汽车的位移是( )

  A.240 m B.250 m C.260 m D.90 m

  【答案】选B.

  【详解】设汽车从开始减速到停止所用时间为t,则v0=at,解得t=50 s.根据 解得50 s内的位移为250 m,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所示,公路上一辆汽车以v1=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至A点时,一人为搭车,从距公路30 m的C处开始以v2=3 m/s的速度正对公路匀速跑去,司机见状途中刹车,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和人同时到达B点,已知AB=80 m,问:汽车在距A点多远处开始刹车,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

  【答案】60 m 2.5 m/s2

  【详解】人从C到B用时 这一时间内汽车由A

  到B且停在B点,设车从A经t1,开始刹车.v1t1+(t-t1) =xAB (3分)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3分)

  所以x1=v1t1=60 m, (3分)

  (3分)

  12. 在十字路口,汽车以0.5m/s2的加速度从停车线起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恰有一辆自行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行驶,求:

  (1)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最大距离是多少;

  (2)在什么地方汽车追上自行车;追到时汽车速度是多少.

  【答案】见详解

  【详解】(1)初始阶段,自行车速度大于汽车速度,只要汽车速度小于自行车速度,两车距离总是在不断增大.当汽车速度增大到大于自行车速度时,两车距离逐渐减小,所以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1)设自行车速度为v,汽车加速度为a,经时间t两车相距最远.

  则v=at,所以t= 最大距离

  (2)若经过时间t′,汽车追上自行车,则vt′= at′2

  解得:追上自行车时汽车的速度v′=at′=0.5×20=10m/s.

  高中物理实验(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中物理实验(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祝大家阅读愉快。

  实验仪器:平抛竖落仪(J04228)

  教师操作:组装仪器;使底座成水平状态,将两个钢球分别放置在角铁两端的圆窝内,压下扳机,在弹簧的拉力下,角铁发生转动,左边钢球离开圆窝做平抛运动,同时右端角铁后退,右边钢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变换弹簧的拉孔,重复实验。

  实验结论:在同一高度上的两个物体,同时开始运动,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另一个做平抛运动,不论平抛物体的水平初速度有多大,它与自由下落的物体总是同时落地的;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实验(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在理科各科目中,是相对较难的一科,学过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清华附属网校的就如何学好物理的一些建议:

  首先分析一下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作?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觉: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作,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总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必须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首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道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某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去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 高中语文,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就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会了,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一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曲率半径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实验: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曲率半径,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实验目的】

  (1)掌握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实验仪器】

  牛顿环仪、钠灯、半透半反镜片(连支架)、移测显微镜等。

  【实验原理】

  当一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与一磨光平玻璃板相接触时,在透镜的凸面与平玻璃板之间将形成一空气薄膜,离接触点等距离的地方,厚度相同。

  【实验图示】

  牛顿环等厚干涉示意图

  牛顿环干涉纹示意图

  【注意事项】

  (1)干涉环两测的序数不要数错。

  (2)防止实验装里受震引起干涉环的变化。

  (3)防止移侧显微镜的“回程误差”,第一个测量值就要注意。

  (4)平凸透镜I.及平板玻璃P的表面加工不均匀是此实验的重要的误差来源,为此应测大小不等的多个干涉环的直径去计算R,可得平均的效果。

  本文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实验: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曲率半径,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物理目标明确培养好习惯】相关文章:

求职目标要明确心态07-04

没有明确目标之前就辞职可以吗?07-12

职场人士如何远离空虚明确生活目标06-28

只要创业目标明确哪个行业都赚钱06-22

培养好习惯广播稿06-22

怎么培养职场健康快乐的好习惯07-01

如何培养雅思听力考试的好习惯07-04

校长新年国旗下讲话:明确目标快乐学习10-18

教育随笔-培养幼儿良好习惯08-05

教育笔记-培养孩子专心做事好习惯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