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时间:2021-01-08 20:35:36 求职 我要投稿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些“留守 儿童”中普遍存在学习较差、性格缺陷、缺乏亲情、心理障碍、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教育入手来帮助他们。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的文章,欢迎阅读了解!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案例一、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刘海燕的转变

一、个案档案:

刘海燕,女,2000年4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河沟村,父亲:刘双林,母亲:

,是游仙区小枧置信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

刘海燕同学上课不够专心,学习和思想状况一般,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在她读三年级的时候父母想要个儿子,生了二胎,结果还是个女儿,这样父母回家的时候更少了,祖父母要带两个孩子,负担更重了。 三资料收集: 通过入户走访,刘海燕的祖父母告诉我们,刘海燕父母在她六岁就外出打工,刘海燕一直由祖父母带大,父母只有在过年时才回家,祖父母年岁以高,没有文化,只管好三顿饭, 使她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1、亲情的缺失:

刘海燕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是泪水。

2、极度的自卑:

同学讥讽的笑声和藐视的眼神,邻居风言风语的谈论,让亮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当同学们在操场上欢歌笑语的时候,往往能在教室里找到眼圈发红的海燕。

3、环境的影响:

刘海燕生活在农村,经济极不发达,这些农民都只解决温饱,在这个大杂院生活的邻居素质都不高,根本不重视读书,尤其是女孩。

五、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老师与其他亲人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改变了过去胆小、忧郁的“受气小媳妇”形象,重现了一名儿童所应有的天真与活泼。

2、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 似的恶性循环。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因年龄小而更不懂事的李涛竟为此在父母走前两天没吃什么饭,令父母又一次喜忧参半。

3、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4、教师要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作为海燕的班主任,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能够经常家访,与其祖父母交流,提高他们的认识。在学校里,我经常找她谈心,经常鼓励她,我还交代班委干部关心她,和她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增强他的自信心。

六、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通过两年的帮助教育,海燕现在和以前判若两人,以前自私变成了积极、热心帮助他人;以前的懒惰变成勤快、学习积极努力;以前的孤僻变成热情阳光;以前的逆反变成了乖巧、听话、懂事,学习由以前的后进生变成了现在的全班前几名,多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好儿童”等,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案例二: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一、产生背景

近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给老师,家长,社会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难题。

我校作为县“留守儿童”教育基地,开展了很多活动,如开展亲情活动;完善代理家长职责;对留守儿童进行各方面的关爱等。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和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案例描述

王翔、王浩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历史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酷爱历史学科,却不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找不到自信,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三、案例分析:

1、亲情的缺失:

王翔、王浩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王翔、王浩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上偏科:

今年开始,或许是因为我上他们班的历史的缘故,王翔、王浩同学特喜欢历史,但是却不喜欢英语,英语成绩直线下降,走访该班英语老师才得知,原来王翔、王浩同学上英语课一点都不认真,据其他同学透露,她整天都只学历史,从来不看其它书。所以,偏科现象就出现了。

四、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王翔、王浩,和英语老师赵佳佳一起交流管理办法,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其解除学习英语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英语学习上自卑的王翔、王浩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王翔、王浩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祖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这些,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五、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1、在思想道德方面:

前面已经说道,王翔、王浩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两结合的教育,现在的王翔、王浩已经变得非常的开朗,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学业能力方面:

刚入七年级的王翔、王浩,各个学科均落下很多,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现在,同学们不仅推举她当历史科代表,而且非常推崇她在学习上的方法和干劲儿,英语也进步不小,可以说,王翔、王浩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她在学习上的进步真有些令我吃惊。

七、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从王翔、王浩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爱可以带来不可以的可以。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相关文章: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09-18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书笔记4篇03-31

育儿书《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书笔记10-27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09-18

留守儿童手抄报10-31

纳税分析案例10-19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2-20

留守儿童感谢信范文10-14

十二星座的职场留守派09-16

职场里的留守派星座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