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养生保健

时间:2020-11-07 14:39:46 文化 我要投稿

寒露节气养生保健

寒露节气养生小要点

寒露节气养生保健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本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

除此之外,寒露之时已是深秋,随着白昼渐短,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相应调整。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

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寒露时节,胃部保暖工作不能少

节后上班第一天迎来寒露时节。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冷的象征,标志着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大,气温降得快,开始出现寒露风,西北高原是千里霜铺,万里雪飘的景象,我国的北方即将进入冬季。此时广大市民也要注意保暖防病,养生的重点是润燥和保暖。

俗话说,寒露脚不露,由此可见做好脚部的保暖工作尤为重要。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我们可以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养阴防燥。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苏所长表示,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适当养胃。进入寒露,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胃病的朋友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物,并适量运动。当出现胃痛、胃酸、胃胀等症状时,可借助服用修正药业的斯达舒及时缓解胃部不适感。

扫除抑郁。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修正药业医学专家指出,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在深秋时节,人们需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

寒露时节应吃的食物

黄豆。中医认为黄豆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作用,常用黄豆与猪蹄、排骨等煲汤食用,可起到很好地补益作用。且秋季天气干燥,在饮食上应多喝些豆浆等能补充人体津液的浆类食品,因此大家购买的时候多选择高蛋白的黄豆产品。

鸭梨。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另外秋天特别适合多吃鸭梨,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

牛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钙、磷、铁等物质十分丰富。常吃牛肉可以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特别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白萝卜。秋天人体容易出现咳嗽、哮喘、胃不适、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白萝卜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生吃可以止渴、清内热;熟食可消食健脾。


【寒露节气养生保健】相关文章:

女性养生保健的内容10-31

夏季该如何养生保健10-30

教你女性如何保健养生10-30

白领的养生保健原则10-29

小满节气怎么养生10-29

大雪节气养生原则10-26

冬季养生保健知识大全10-28

老年人保健养生常识10-27

冬季养生保健的小知识10-27

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