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时间:2022-04-26 11:40:26 职场健康 我要投稿

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就自然的角度来讲,"寒"只是冬天的外部特征;从外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来讲,冬天的闭藏,意味着为来年积蓄能量。中医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快一起来看看吧!

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一、起居

  1、养成早睡晚起的起居习惯。冬季养生贵在空气新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证充足深度睡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从养生学的角度上来讲,冬季适当地增长深度睡眠时间有帮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存,让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力乃治"的康健状态。深度睡眠时应注重防寒保暖,避免受寒冷风的进入境内袭击,从而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切记不要蒙头睡,应开小窗通风。

  2、避寒就暖。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和煦,预防寒冷风进入境内袭击,特别是注重脚的保暖;但是忌暴暖、过度的烘烤。外出时应注重手、足、头面部位的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二、疾病预防

  1、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冬季气温变化莫测,温差较大或气温过低,空气干燥,是感冒多发季节。如果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就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例如鼻塞、口干咽燥、咳嗽、发烧、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特别是小儿、老年人、体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患者更加容易再次发作。

  2、冬天比较冷,气管、血管不同水平上痉挛,供氧量就会减少,血流量缓慢,血压升高,从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增高,因此大家要予以重视。特别是老年人应该注重保暖,防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和呼吸道传染。以上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冬季养生小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食物

  1、冬季养生应以食物养生为辅。多吃温热食物,少吃寒凉食物。传统的养生学中将食物分为温热、寒凉、平性三大类。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所以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吃一些具有温热性子的食物,而少吃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子的食物包括糯米、板栗、大枣、杏仁、核桃仁、香菜、韭菜、南瓜、葱、生姜、大蒜等。

  2、多吃一些润肺,滋阴,补液,生津的水果、菜蔬、豆类等食品,例如西红柿、柑桔、梨、葡萄、萝卜、大枣、芝麻、银耳、莲子、蜂蜜、红豆等。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效,增长抗病能力。

  四、精神

  1、冬季精神养生。应以宁静为本,保养精力。在冬季应该制止各种不良情绪的滋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恬淡宁静的状态,遇到事情要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平静自如,让自身的心田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2、心理调节。因为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注重心理上的调适,正确的把握本身,学会自行解脱,自我放松。可采取与伴侣交流、多参加户外活动及体裁活动等体式格局,来进行自我调理。

  五、运动

  1、冬季运动是很有必要的,冬天里运动自身消耗大,出汗少,运动者能更加适应出汗过程,增加运动强度。冬天气温低,空气相对洁净,呼吸道舒适,更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更能自然地加大运动量,加速热量的消耗。

  1、冬季运动锻炼,应注意保暖防冻。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预备活动,身体暖和,再脱去厚重的衣裤进行锻炼。锻炼完以后则要及时穿好衣裤,注意保温,尤其是冬泳后,宜立即用柔软、干燥的浴巾迅速擦干全身,擦红皮肤,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冬季运动注意事项

  1、要在安全的强度下运动

  所谓安全的运动强度,就是既不过强也不过弱。那衡量的标准该如何定呢?最简易的方法是用心率去测定,以控制自己的运动强度。运动时心率达到以下适宜心率标准而又没有出现明显不适,那么这个运动的强度就是合适的安全的强度。

  最大心率:220—年龄。

  运动的适宜心率:健康成人按照60%-85%最大心率的运动强度进行锻炼,效果较好。

  如一个20岁的年轻人,他运动的最大心率就是220-20=200次/分,他运动的适宜心率是200×60%=120次/分(最多不能超过170次/分)。刚恢复锻炼时应从较小心率水平开始,如无不适再逐渐增加到适宜心率的较高水平。

  2、要有合理的运动时间

  对于年轻人和一般人群而言,晨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晨运并非最佳时间。

  因为在早晨,人们的血压及心率往往呈现逐渐升高加快的过程,血液的黏稠度也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较高,故此不太适合有上述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锻炼。而傍晚,则是一天之中最佳的运动时间。

  经过白天的适应,傍晚运动时发生危险的几率大大降低,运动更为有效、安全。

  至于每个人运动时间的长短则应以年龄、运动强度、运动目的等作为参数加以考虑。一般说来,每天少于5分钟的锻炼没有意义,大于一小时的运动对于中老年人或非体育爱好者则过量,平均一天3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比较适合。

  至于运动的频率,较普遍认为:一周运动一次,运动量不够,不可取;一周运动七次,容易过于疲劳且难以坚持,并不推荐;如能大约隔天运动一次,一周锻炼3次以上(最少3次)则效果更好。

  3、冬季健身选有氧运动

  冬季运动要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这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爆发性的无氧运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等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这样可消耗更多热量,锻炼的时间应该比春夏季多出10~15分钟。

  中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爬楼梯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年人身体状况一般都处于下降趋势,不要因为忙于工作就放弃健身,否则冬天就是一个“藏病”的季节。

  4、冬季运动不宜过早

  冬季锻炼最好不要过早,健康专家建议,冬季晨练适宜在日出后进行。而一天中的最佳健身时机则在14时至19时之间,此时,人体自身温度较高,体力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状态,不易损伤,对健康大有裨益。

  在冬天,很多人往往由于缺乏激情而坚持不下来,这多是因为缺乏日照导致的情绪紊乱的原因。因此,健身者尽量多参加户外运动,尤其是在阳光充足的时候。

  5、运动前热身很重要

  在室外锻炼,首先要做好充分热身,冬季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和韧带也较紧,可通过慢跑、徒手操和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

  同时,热身时间应延长,最好控制在15~25分钟。另外锻炼间隙要适当缩短,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冷空气中。如果间隙过久,体温下降,易使肌肉从兴奋状态疲惫下来,粘滞性增大,再进行下组练习时容易受伤。

  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冬季中药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冬天季节比较特殊,而在这个季节是适合储存能量,强身健体的季节,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季节滋补身体,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而通过了解一些冬季中药养生小常识,可以让效果更佳。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冬季要食用一些温热松软的食物,而切记不要食用一些阴寒湿冷的食物,在这一方面身体上要多加注意。

  1.冬季养肾。肾是先天之本,是人的原动力,对人整个身体器官运作起着极大的作用。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天多吃苦味,少咸味,在冬季,肾脏的表现一般都偏往,如果在饮食上味道比较咸的话,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3.冬季进补: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冬季是储存能量非常重要的时节,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枣、薏仁等。而青年学生日夜读书,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肾虚,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莲子、首乌等。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等。

  4.冬季老年人养生,老年人本身体质就偏弱,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再接上冬天的季节异常,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进补。老年人无病时,可选用杜仲、首乌等。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进补是为了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使身体更健康,但如果进补过偏,则补而成害,使机体又一次遭遇损伤。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气。所以进补要补宜适度,适可而止。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温馨提示:传统医学认为冬季天寒,寒邪易伤肾阳,宜食温性食物。而肾是人体的根本所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它滋五脏的阴气,发五脏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调养摄取食物当以补肾温阳、培本固元、强身健体为首要原则。

  冬季养生有“六收”

  收气

  气指的是呼吸之气,如果有气喘或咳嗽,则是肺气不收不降的表现。肺气不收有两种原因:一是受了外邪,肺气受到寒气逼迫就要上逆来抵抗,这时不能单纯收肺气,需要先发散外寒,常用药有麻黄汤、桂枝汤等;第二个原因是肺气本身不降,这时一般没有感冒发烧等症状,身体也没有酸、懒等不适,可以将枇杷叶、杏仁、浙贝各10克用水煎服,有降肺平喘之效。

  收神

  神气不收可能会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中医认为心藏神,但心要藏好神,必须和肾相交,否则心神就会漂浮而难以入睡,严重时会伴有心烦。给心神不收者推荐一个《内经》中的方子——半夏秫米汤,该方只有半夏、高粱米两味药,可以各取20克,用水煎服,煎煮半小时以上即可服用,能够安神化痰。如果伴有心烦,可以服栀子豉汤,即栀子、豆豉各10克用水煎服,能够清心除烦。

  收涎

  中医将唾液中比较清稀的部分称作“涎”,它具有润泽口腔的作用,并有助于食品的吞咽和消化。《内经》中说:“五脏化液……脾为涎”,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涎液能润泽口腔但不溢出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出现流口水等症状。想“收涎”需要先健脾,小儿流口水可用白术、茯苓、冰糖各10克,共研为末,放入瓷碗中,加水100毫升,入锅蒸30分钟,取药汁分3次服;成人流口水可用白术、益智仁、茯苓各10克水煎服,有健脾收湿之效。

  收汗

  很多人有汗出的异常,有人白天出汗,有人夜间出汗,还有人头部出汗。一般来说,白天出汗的属于阳虚不固,可以将黄芪、生牡蛎、山茱萸三味药煎水服;夜间出汗多属阴虚不敛,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来缓解;头部出汗多是体内有郁滞,建议找医生具体辨证分析。

  收液

  液指的是肠液,肠液不收则表现为腹泻,腹泻又可以导致体液的丢失。秋季是腹泻的高发期,经常腹泻者,建议用赤石脂30克、苍术10克用水煎服;还可用手围绕肚脐做逆时针揉腹,有健脾涩肠的功效。

  冬季中医的养生方法

  寒冬已经来临了,都说冬天最适宜进补了,但是中医告诉我们,如果经络不通的话,进补了也是等同于虚不受补,营养物质没有办法好好吸收。因此,冬季要想进补,得先疏通经络。那么经络要怎么样疏通呢?我们又怎么知道自己的经络是否疏通了呢?带着这些疑问,咱们接下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有很多人在经络疏通过后,会感觉到很疲惫,甚至比之前还没疏通的时候难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症状,主要是因为气血比较虚弱。换句话说就是肠胃吸收功能不好。

  冬季进补先通经络

  人之出现会出现劳累疲乏,主要是因为内脏供血量的减少,基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剧烈运动

  比如,打球、爬山、跑步、走远路等,会出大量的汗。我们都知道,汗为心之液,在外为汗,在内为血,出汗过多,其实耗费的是我们的心血。运动时,大量的气血会分散到四肢,而内脏的血量就会减少。我们知道,心主神明,当心脏供血减少时,我们就会感觉到神情疲倦,四肢酸懒;同时,中医认为,肝藏血,卧则血归于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累的时候,喜欢躺下,这样,分散在四肢的气血,就会回流到肝脏,以便肝解毒。因此,如果我们是因为运动过度了,就会感觉累和乏。

  第二种,过度思虑

  虽然没有大量运动,但如果忧虑过多,比如说工作压力过大,拼命学习,这些都会导致我们疲累。因此我们的气血都供应到大脑上去了,内脏又出现了缺血的情况,因而过度思虑,也会导致我们累和乏,这就是中医的理论,思伤脾,脾主肌肉。当我们了现浑身上下肌肉酸痛劳累时,这都与思虑过度有关。

  第三种,经络疏通

  与第一种情况不同,经络疏通其实是一种被动的运动,当经络疏通调理师的手,作用于患者身体的某个部位时,患者的气血就会从身体的其他的部位向这里集中,同时,由于患者的身体较弱,身体无法快速生成新的气血补充,这就使得原本供应脏器的气血量一时减少,人就会感觉到累和乏了。

  劳累疲乏与经络疏通有什么关联

  给大家打个比方,我们家里客厅有台空调制热供暖。当其它房间的门都关闭时,这台空调工作起来会很轻松。可是,当我们把其它房间的门都打开时,这台空调工作起来就会很有累,它再怎么拼命工作,家里也热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它供热的面积被突然增大了。

  从空调制热联系到我们人体,我们人体通经络的道理和这个相似。当身体某部分的经络关闭时,那部分身体就处于低水平维持运作当中,有时你会感觉胳膊酸,腿痛,脖子硬,这都是低水平运作的结果;而当我们把经络疏通后,人体需要大量的气血去供应新打开的区域,此时,人体一时无法制造出大量的新的气血去满足,就会造成我们脏器的供血不足,人就会感觉劳累和疲乏。

  那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就是在疏通经络之前先喝生姜红枣桂元羹,但这样做仅仅可以缓解气血不足的问题而已。如果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提升饥饿感,增强人体吸收营养的能力,从而能随时制造出大量的气血来。

  而提升饥饿感的关键,就是要先通经络,通经络的目的,其实就是排毒,只有邪的出去了,正的才能进来。并且,当你饥饿感很强的时候,吸收营养的效率会倍增。你看看野生动物,为什么会比家养的动物有活力,饥饿感使然。因为野生动物,不能定期获得食物,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这反而促使人体有时间去清理体内的垃圾。当人体没有强烈饥饿感时,代谢就会减慢,垃圾不会排出去,而营养就很难被吸收。当你非常饥饿的时候,正是你身体打扫体内垃圾的时候。

  有很多人问,吃什么,补气血。中医说,如果你经络不通,吃什么也不好使。就好比,当马路被塞住了,你是开奔驰,还是开夏利,有区别吗?

  所以,一定要先通经络,然后,再补营养。凡是经络不通就先行进补的人,必定会上火,这叫虚不受补。就相当于,当家里房间的门都关着的时候,你客厅里的温度刚好合适。可是,如果你在没打开其它房间门的时候,又搬进一台制热的空调进去,你家里还不热的开锅了?此时家里必定“上火。

  因此,当某些人经络疏通以后会感觉累、乏的时候,你要明白,这个过程只是暂时的,是你调理身体过程当中,必需要经历的过程。当你的饥饿感显著提升之时,就是你的身体开始好转之日!

  中医经络养生时间对照表

  十二时辰与中医经络养生

  胆经子时(23:00-1:00)

  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有些人等闲切除患者的胆,是不负责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脑筋清楚,精神和面红润。反之,子时前不睡者,精神和面清白出格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变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此中一部门人还会是以而"胆怯"胆经这时要上床困觉,利于骨髓造血。

  肝经丑时(1:00-3:00)

  此时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撑持,废旧的血液裁减,新颖的血液孕育发生,这类代谢都是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摄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若丑时未入睡的话,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脸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经最旺的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肺经寅时(3:00-5:00)

  此时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颖血液提供给肺,经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肺经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而此时脉搏最弱。

  大肠经卯时(5:00-7:00)

  此时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况,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起床,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排泻。

  胃经辰时(7:00-9:00)

  此时胃经最旺,在7:00过后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豁嘴或生疮。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吃早餐,每一天这时敲胃经最佳,开始工作人体的发电系统。

  脾经巳时(9:00-11:00)

  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心经中午(11:00-13:00)

  此时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心气鞭策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中午能小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益,可以使乃至晚上精神抖擞。心经此时保养表情舒服,适当休息或午睡。

  小肠经未时(13:00-15:00)

  此时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至脾。未时是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1时前吃。

  膀胱经申时(15:00-17:00)

  此时膀胱经最旺,膀胱储藏水液和津液,轮回水液并将骈枝部分排出体外。津液在体内轮回,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咳而夜尿证。膀胱经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当多喝水。

  肾经酉时(17:00-19:00)

  此时肾经最旺,"肾藏于生殖之精,肾为天赋和五脏六腑之精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泄火排毒,肾在酉时步入储藏精华的阶段。肾经适合休息。

  心包经戌时(19:00-21:00)

  此时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包经戌时行旺,可断根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无缺状况。心包经旺时宜随便走走,这时心脑颅神经器官系统最活跃,心脏欠好的人最好这时候敲心包经,成效最佳。

  三焦经亥时(21:00-23:00)

  此时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备主持诸气,疏通水路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深度睡眠,百脉可休息生息,对身板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独特之处,即亥时困觉,故此时段内睡觉最佳,易于第二日起床后精神倍好。

  经络养生治病三大方法

  一、经络急救,缓解头晕目眩

  紧张、疲劳,难免引起头晕、头重、眼花,这种状况持续时间久了还会诱发心悸、呼吸困难、脉搏不规律、手脚发冷、高血压、食欲不振、多汗症等,可以点百会、拿风池,快速消除头晕目眩,让清爽的精神伴随在你身边。

  出手穴位:风池→颅底两侧

  出手方法:拿

  这个穴位的位置约与耳垂相平,是颅底部非常明显的凹陷,点按此处时会有酸麻胀的感觉向后头部放散。你用力推按一分钟,可增强对穴位的刺激。然后顺势向下提捏颈项至大椎穴止,然后重复操作约10次,会感觉舒服很多。

  二、经络急救,缓解落枕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一夜好眠,起床后却感到颈后、上背部疼痛不适,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不能自由转动,严重的时候连低头仰头都有困难,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病侧,用手触摸颈部肌肉,疼痛、僵硬,摸起来有条索感……如果回想,轻易就想起是睡觉的时候位置不对,姿势欠佳,或有受凉等因素引起,然后马上感叹“落枕啦!其实落枕不一定要找专业的按摩师才能缓解哟,来试试自己解决落枕吧!

  出手穴位:翳风、气舍→翳风应在耳垂的边缘处,气舍在锁骨上的分叉处

  出手方法:揉

  俗称的落枕,实际上是位于颈部的胸锁乳突肌出现了痉挛疼痛,可自胸乳突肌起点的“翳风穴按揉至止点处的“气舍“穴,按揉时手法要轻揉,切忌暴力用力,不拘治疗时间,反复治疗至肌肉疼痛缓解即可!

  三、经络急救,用眼过度

  视物恍惚、眼睛疼痛、眼内充血,这些都是用眼过度的表现。现代工作离不开电脑,工作时间长,眼睛总盯着屏幕,或者忙碌的学习使你在夜深人静时也要再黑暗中持续用眼,这些都会造成视疲劳。眼睛同时也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疲劳的同时,也能导致烦躁、头晕、头疼等精神、身体上的疲劳,按摩睛明、四白,轻松战胜眼疲劳吧!

  出手穴位:睛明 → 内侧眼角内上方凹陷处

  出手方法:点

  轻轻闭目,双手握空拳,拇指翘立,以指尖点于穴位,用力的时候,以穴位酸胀为度,持续一分钟,放松十秒钟后再重复点按,反复3~5次,有助缓解眼睛疲劳症状。

  冬季养生中医小常识

  冬季气候寒冷,阴气极盛,万物敛藏,人体新陈代谢亦趋缓慢。因此,“藏”是冬季养生的主题。具体须重视以下几方面:

  一、早睡晚起,避寒就温。

  冬天日照时间短,天地闭藏,早晚寒气重,宜早睡晚起。早睡可保持身体温暖,以养身体阳气;晚起可避日出前之严寒,以养身体阴气,使体内保持阴平阳秘,免遭寒邪袭击。

  二、饮食宜温,减咸增苦。

  冬季饮食要遵循“养阴潜阳”的法则,宜多食些温性食物,如糯米、狗肉、羊肉、牛骨髓等,既滋补又抗寒;对生冷、油炸类及寒性食物应少食,以免伤阳气或更伤阴液;同时要减咸增苦,以养肾、护心。

  三、冬练“三九”,预防疾病。

  古今养生家都重视冬练“三九”。风雪练精神,又练体魄,可增强抗寒防病能力,防止“冬胖”。可选择步行、慢跑、拳剑、气功、健身操、羽毛球等项目。晨练不宜太早,以太阳初升为宜,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度。锻炼中须预防感冒、冻伤或宿疾复发。

  四、食药调理,辨证进补。

  冬季肠胃消化吸收力强,食用补品易蓄存收藏,健身效果好。因此,除加强饮食调补外,还可施以药补,如选用人参、鹿茸、黄芪、党参、阿胶、枸杞等,老人可服药酒、药膳。但人体病症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三分,进补须辩证。最好由医生指导,滥补无益。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知识

  一:宜保暖防犯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颈部、背部和脚。一是注意颈部的保暖。有的人在冬季持续咳嗽而且不易治愈,其实是因为穿开领服装暴露了颈部,寒冷空气刺激造成的,改换高领服装并加个围巾后症状会有所改善。二是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二:宜适当锻炼,少大汗

  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应“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过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大暖大汗。这样“暖”是达到了,但是“暖”过头了,反而容易引发疾病。冬季养生宜适当活动筋骨,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机体抗寒能力。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宜大汗。大汗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老年人冬季洗澡过频,也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原则,水热所迫,汗出淋漓,很容易受寒生病。

  三:宜足饮水

  有些人可能认为,冬天,人的活动减少,而且一般来说也不会感到口渴,因此不需要喝太多水。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仍然需要水分滋养,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少于2000~3000毫升

  帮助

  四:宜适时进补

  我国多处地方都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可见饮食疗养非常重要。冬季养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补。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方法因人因地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对于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切忌不顾实际情况,全家上下齐进补。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五味子、黄芪、白术等益气药物。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理脾胃功能。

  五:宜调养精神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就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和喜悦。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冬季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冬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要“早卧迟起”。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冬季养神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六:宜通风换气

  冬季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影响健康。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应习惯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外流,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通风,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关于中医冬季养生攻略推荐

  如果您有手、脚、耳朵、小腿等感觉特别寒冷的苦恼,不妨试试专家推荐的几款能帮您抗击寒冷的冬季“暖身餐”。

  暖身攻略1多吃北豆腐和血豆腐补充营养

  适宜人群减肥和偏食的人

  如果除了手脚冰凉,身上其他地方也不那么暖和,可能是营养不平衡类型的寒症。经常减肥、偏食的女孩子和正值中年的女性,最容易维生素摄入不全面,而维生素B2又是平衡人体耗氧量的重要物质。所以,属于这种怕冷的人群,又不想吃胖自己来抗寒,可以多吃一点北豆腐烧白菜。

  北豆腐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能减少平时工作、活动时体内热量的快速散失,不但有助于保持能量,还能帮您提高耐寒能力。

  制作热乎乎的北豆腐烧白菜,最好选用新鲜的小白菜。将小白菜洗净、滤水后剁碎,豆腐切碎,备用姜丝放入油锅内爆出香味,然后放入小白菜,加适量盐炒至变色后,再加入豆腐,翻炒均匀大概一分钟后,可以加入适量的水或豆浆,开锅后两分钟关火,再淋上少许香油即成。

  北豆腐和血豆腐一起做成红白豆腐,也是暖身的好菜式。因为血豆腐对于贫血型寒症(除了怕冷,还有脸色差、易疲劳等表现)的人来说,特别能起到补铁补血、加强营养的作用,从而达到暖身的效果。红白豆腐做法特别简单,就是把北豆腐和血豆腐切成条,一起炒熟,调味即可。

  暖身攻略2北菇加山药全面滋补

  适宜人群身体虚弱、抵抗力差的人

  寒冷的冬天,多吃些菌类和根茎类食物,可以帮助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这里说的北菇是指根茎特别粗的那种。在遥远的东北深山生长的这种菇类,本身就有很好的抗寒能力。如果吃进这种粗根茎的香菇,人体会一次性补充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铁、硒、钾等。

  而冬季的常见蔬菜山药,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和淀粉,这两种营养物质可以快速地在人体内分解成热量,从而为身体增加能量,起到抗寒作用。特别适合身体虚弱、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小孩食用。

  具体做法是将北菇泡软,去蒂后洗净,山药削皮洗净,切成小段后切片备用热锅后加油炒北菇,再加入泡香菇的水及酱油、糖,烧开,改小火煮10分钟放入山药同烧,并加入盐、淀粉勾芡后即可食用。

  暖身攻略3多吃胡萝卜激活内脏和血液

  适宜人群心肺功能不好的人

  长期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以及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也是爱怕冷的人群。对于他们来说,解决怕冷问题比较难办,因为这些人怕冷的主要原因是脏器功能不调或代谢不畅。体质虚弱者、有慢性胃病的人,还有脏器功能衰退的老年人这种寒症最多见。

  对于这种怕冷人群,建议常喝胡萝卜洋葱汤。因为胡萝卜能够增强体力和免疫力,激活内脏功能和血液运行,从而达到调理内脏、暖身、滋养的功效。而洋葱不但可以降血脂,防治动脉硬化,还有显著的杀菌作用,同样能增强抵抗力。

  把胡萝卜和洋葱洗净切片,用橄榄油把洋葱炒成透明状后,再加入胡萝卜继续煸炒。加入高汤煮沸,再加少许调味盐等。每天午饭或者晚饭时喝200毫升,长期坚持,就会改善怕冷的情况。

  进入冬季,天气越来越干燥,这个时候,正是鼻炎、咽炎等季节性疾病的高发时节。除了正常的治疗外,在家中巧妙使用加湿器可改善咽干唇燥的症状。

  1.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灭菌,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以1~2倍清水稀释后煮沸,每次熏蒸4小时,隔日熏蒸1次。

  2.金银花、菊花、白芷、藿香适量,用水煎煮,取药汁适量加入清水稀释后加入加湿器中,关闭门窗,使水汽弥漫房间,除有湿润房间空气的作用外,中药的清热解毒、芳香通窍的作用对干燥性鼻炎、咽炎很有好处。

  3.菊花、蒲公英、辛夷适量用水煎煮(方法同上),芳香通窍,有同样的作用。

  4.如果想方便一些,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加水稀释后加入加湿器,可预防、缓解咽喉肿痛、鼻腔干燥等。

  5.在加湿器的水中滴几滴风油精加湿房间,或者倒一杯热水,将几滴风油精滴入其中,用蒸气熏鼻子,它具有清热、通窍、滋润的作用。

  总之,干燥的季节,我们稍微动点心思,就能在湿润房间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但同时也提醒大家,用中药时一定要注意稀释,最好能过滤一下,防止堵塞加湿器。

  暖身攻略4每周吃两顿豆豉南瓜缓解压力

  适宜人群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人

  南瓜、玉米、黄椒等黄色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它可起到促进人体代谢循环、补中益气、增强耐寒能力的作用。特别适合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的神经失调、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类型(还可能伴有失眠、焦躁、头痛等症状)的寒症人群。

  如果您也有这种类型的怕冷情况,建议每周吃两顿豆豉南瓜。因为这款菜味道丰富,并配合辣椒调味,令保暖效果更好。具体做法是用半个小型黑皮南瓜(约1200克),去皮,切成四方块,加入盐和一杯清水,烧至熟软入味,备用然后热锅加油,加入豆豉和蒜末、红辣椒、酱油、糖和少许清水,翻炒出香味后加入水淀粉,关火备用。将炒好的南瓜盛入盘子,淋上炒香的豆豉即可。

  暖身攻略5附子羊肉汤温经逐寒

  适宜人群脾胃虚寒的中老年人

  中医认为,附子是一款温经逐寒、宣通气血的好药材,特别适合那些脾胃虚寒、肝肾功能减退的中老年怕冷人群暖身食用。而羊肉也属于温补性食物,可起到助阳健胃、通血生津的作用。

  如果家里的中老年人还有腰部和膝盖部位发寒、小便频繁等症状,可以多喝点附子羊肉汤。每天晚餐时喝上一小碗,不但可以有效帮助身体防寒保暖,还能解决腰膝发寒、小便频繁等不适。

  附子羊肉汤的具体做法是将250克羊肉洗净,切成小块将25克杜仲、30克附子、15克熟地用纱布包好再将所有的材料以及葱、姜、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把所有的材料都盖过,用大火煮沸,再转成小火慢慢炖煮至熟烂,起锅前捞起药包,即可食用。

【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相关文章: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知识12-06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08-27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04-14

浅谈中医养生的五大误区03-25

九九重阳节中医说的养生方法01-25

中医养生馆开业致辞04-24

妇幼保健知识讲座总结11-23

冬至吃什么养生?冬至养生食谱01-27

冬至养生的文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