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报告

时间:2020-10-19 13:16:56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课例研究报告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述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报告

西安交大附小三年级教研组 执笔:李慧

摘 要:复述训练在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频度不高,在当前课堂中,因为精读课文等环节占据了教学的大多数时间,教师安排训练学生复述的机会少、时间短,使其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空壳子,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复述能力的逐渐养成。而学生缺少了扎实的复述训练,就会影响语文学习的最终效果。复述能为学生搭建学习、运用文本之间的桥梁。扎实培养好学生此项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感受文章的表达方式、技巧,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因此,我们本次的课例研究将围绕“复述”这一语文训练形式,研究在教学“叙事性作品”时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将复述落到实处、扎实训练。

关键词:复述兴趣;复述方法;复述能力

一、课例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一)课例的背景

复述,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语文训练,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贯穿始终,如第一学段(1~2年级)“口语交际”中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如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中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口语交际”中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再如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中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口语交际”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从《课标》的这些要求来看,复述主要出现在“口语交际”、“阅读”板块中,它着重培养学生对文本采集、记忆、加工、运用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语言习惯、敏锐的语感,以及正确的思想。

复述训练在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频度不高,在当前课堂中,因为精读课文等环节占据了教学的大多数时间,教师安排训练学生复述的机会少、时间短,于是这个教学流程在常态课中被教师压缩精简、甚至弃而不用,最终导致了复述的形式化,使其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空壳子,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复述能力的逐渐养成。而学生缺少了扎实的复述训练,就会影响语文学习的最终效果。

复述能为学生搭建学习、运用文本之间的桥梁。扎实培养好学生此项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感受文章的表达方式、技巧,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因此,我们本次的课例研究将围绕“复述”这一语文训练形式,研究在教学“叙事性作品”时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将复述落到实处、扎实训练。

(二)课例的研究意义

:“复述”作为一种既传统又相对易操作的语文教学手段,在增强学生语感,训练逻辑思维,提高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复述能够强化学生的听记能力对文本材料的'熟悉是复述的第一步,它要求学生能将所听、所看到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大致完整地记录下来。这就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记忆能力,而要做到这点,精力的高度集中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二、复述能够进一步巩固记忆,帮助学生储存词语、句式和精美的篇章我们 平时教授学生时一再强调“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复述”恰好辅证了这句话。大量优美的词汇、精彩的段落甚至成篇的动人文章,通过复述这种活动,映射到训练主体的大脑,充实记忆存储仓库,丰富知识储备。

二、课例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组内成员在授课前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课例研究方案,以便对授课前后学生识字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收集、总结。

(二)观察法:在执教老师授课时,组内各成员各司其职,对被观察对象的表现进行记录,总结,并在课后及时反馈,以便授课老师二次执教。

(三)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方案。

三、研究过程

(一)选取课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盘古开天地》

(二)具体过程:

1、设计课:全组参与研究、设计,一位教师(李慧)执笔,写出一稿教案,再讨论、修改,再次组稿,形成用于研究课的教案。

2、第一阶段:

(1)执教:李慧

(2)观课:李玉玲、高伟、侯俊、杜静、陈萌、崔盈

(3)议课及反思:组长李玉玲老师主持,由授课教师李慧先发言,对这堂课的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再由组内其他教师根据自己观课的情况及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由高伟老师进行总结发言。

(4)将集体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对第一阶段上课教案进行重新设计和修改,形成新的教案。

3、第二阶段:

(1)李慧老师再次执教本课,其他老师及学校领导、专家进行观课。

(2)议课及反思:李玉玲老师主持举行讨论会,授课老师先发言,讲述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及不足之处,再由听课者对这堂课提出批评意见及修改策略。

(三)研究成果预期

1、课例报告

2、修改后的展示课

3、教学案例、教学随笔

4、过程性资料。

(四)技术支持及专家指导

科研处录制光盘等

(五)时间安排

1.2012.11.26:集体进行第一次设计课,组稿。

2.2012.11.27:第一阶段观课。

3.2012.11.29:第二阶段观课。

四、课例研究过程与思路

(一)第一阶段


【课例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课例研修报告09-26

课例研修心得体会01-20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例分析08-12

美国课例教学研讨活动观后感07-19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课例分析08-22

西餐的例汤做法01-22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07-10

最全的测试用例09-06

测试用例要怎么写11-28

调查研究报告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