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调查报告

时间:2024-03-07 08:03:2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畜牧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畜牧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畜牧调查报告

畜牧调查报告1

  xxx镇地处xx南麓,xx河中游,位于xxx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xx”期间,xxx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xxx镇的实际。就xxx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镇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xxx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x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 XX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xxx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xxx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xxx,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镇畜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畜牧调查报告2

  调查对象:

  畜牧养殖农户

  调查人:

  杨xx

  xx级生物教育班

  学号:

  放假时间,对农户养殖情况进行了一个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户养殖的现状和特点

  (一)养殖现状

  去年在市场价格大幅回升的强劲拉动下,农户蓄牧业生产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养殖特点

  自去年上半年以来,随着生猪价格的大幅回升,调动了一些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生猪生产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村支部书记介绍和部份农户走访,去年,农户生猪出栏比上年有所增长。

  2、农户基本上没有规模化养殖

  由于受前年猪流感等动物疫情的影响,养殖业风险增大,使得一些准备投资养殖业的养殖户失去信心,而转入其他行业发展。

  3、耕牛养殖一使役为主

  二、农户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通过调查和询问,了解到当前影响农户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户饲养方法落后,畜牧业生产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我村散养农户饲养牲畜、家禽仍以传统方法为主,饲养时间长,养殖成本高,群众对畜禽防疫观念不强,特别是对家禽忽视疾病防疫,死亡率极高。在走访询问中了解到,由于散养农户轻视对家禽疾病防疫,导致个别农户家禽死亡率高达50%—60%。

  此外,农村生猪散养户饲养的本地母猪,并没有采取科学的'人工授精技术,而采用公猪配种自然繁殖,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农户对发展养殖业积极性还是不高。

  品意识较差。

  三、加快农户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畜牧调查报告3

  一、基本情况

  市畜牧XX年、XX年共制定了《市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2个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内容,要求各县区始终把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并把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与责任考核体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工作。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组织协调领导,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运转机制。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工作预案体系。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开展宣教教育工作。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重点,利用安全月宣传日,在各重点区域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就大家关心的安全生产等热点、难点问题现场做出解答。二是深入组织应急管理业务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定期、不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和《突法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阳光工程”这个平台,先后在各县区“阳光工程”培训点组织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保障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应急工作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经费和物资储备不足。

  2、基层应急工作人员有待进一步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系统、有效的培训,基层应急处置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应急防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识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1、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完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充实队伍,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切实加强各部门工作的衔接。

  2、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提高物资装备水平。建立健全应急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加大防灾抗灾救灾人员、资金、装备投入力度,加快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综合应急能力。

  3、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掌握事件情况。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加快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4、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做好宣教工作。

畜牧调查报告4

  自加快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央到地方制定了很多惠农措施,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尤其是肉产品价格节节攀升,尽管屠宰、销售等环节都分得了利益,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但是不断发生的猪病、鸡病等也使农民的忧郁不断加深,在抵御风险面前显得特别脆弱的农民极需得到畜牧兽医的大力指导和支持,然而,事实上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民这一期盼常常得不到落实。

  一、龙山镇城乡畜牧兽医队伍的现状

  (一)人数及职称情况:

  全镇现有镇农业服务中心一个,负责畜牧兽医工作的有六人,(其中本专业人员4人),村级畜牧兽医室16个,( 13个村级兽医),防疫员工资每月100元补助。

  (二)学历状况

  村级兽医人员中专13人,乡镇人员中大专文凭5人(非专业1人),中专1人(非专业1人)。

  (三)年龄结构:

  村级兽医13人中,40岁以下6人,40—50岁6人,50岁以上1人;乡镇6人中14人,40—50岁5人,50岁以上1人,无40岁以下技术干部。

  二、目前养殖户对畜牧兽医队伍的需求

  一是由于现在鸡鸭猪牛等动物及其产品大幅度涨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农民对畜牧兽医技术需求、防疫要求大。

  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央国发〔2012〕2号文件的出台,助农增收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畜牧业的发展也成广大农村增收的热点。

  三、目前龙山镇城乡畜牧兽医队伍存在的问题

  畜牧兽医人员是农村动物防疫体系中的最重要的成员,它不仅担负着辖区内的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任务,还依法承担着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兽药监督管理等工作,同时还承担畜牧、饲料等公益性职能,目前龙山镇城乡畜牧兽医队伍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是龙山镇1991年拆区并乡后从原来的5个行政村增至16个行政村,农户增至4000余户。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技术干部是直接面对农户的前线人员。但是,在职畜牧兽医干部无40岁以下技术人员,防疫、检疫、出诊、品改、草地、渔业等等工作压在身上,很难兼顾抓好工作,特别是当前畜牧示范点不断增加,农户要求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就越显我们的乡镇畜牧兽医力量不足。

  二是人员的构成是在建立畜牧兽医局时有些人员是从其他专业转移过来的,没有专业资格,无专业技术,只能做一些服务宣传工作或者防疫工作,在技术上无法给农民以更多的指导。

  三是游医(畜牧兽医)在乡间流串,他们根据传统经验有一定的疫病治疗手段和方法,农民为图方便常常找游医为牲畜医病,但是由于这些游医的方法没有科学的论证,时常解决不了关键问题。

  四、提高镇村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畜牧兽医人员是城乡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石,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最终必须落实于这块基石上。如果体制改革只停留在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这一层面上,不加强畜牧兽医人员的`管理培养,就会是悬空,就会失去根基,就无法真正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城乡畜牧兽医队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1、严格畜牧兽医人员准入。制止非专业人员进入畜牧兽医技术队伍,让本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城乡畜牧兽医队伍里,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2、加强镇村畜牧兽医队伍人员的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定期组织镇村畜牧兽医队伍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好做法,加以改进后作推广。加强与上级业务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互通信息,相互协作,使镇村畜牧兽医队伍人员的眼界更开阔,信息更灵通,观念更创新,服务更全面,在既定人员编制无法短期内改变的情况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班,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在业务技术、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使非专业人员由外行变内行,专业人员技术不断提高。

  3、建机立制,严格奖惩。建立干部考核机制,用制度管人,用机制激励人,让会干事,肯干事的人有干事创业的平台,严格奖勤罚懒制度,对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作待岗学习培训,逐步提高在职畜牧兽医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更好服务和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畜牧调查报告5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畜牧兽医事业健康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市按照省、市有关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文件精神,本着"狠抓科技队伍建设,服务产业发展,创新管理机制"的原则,有力有序地推进了我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于年月全面完成了改革工作任务。时隔6年,事实彰显了改革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改革后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现状

  (一)市畜牧兽医局

  市畜牧兽医局下属7个二级单位和9个派驻防检组,定编或控编71人。具体为:市畜牧兽医站,控编14人;市动物检疫站(挂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牌子),控编12人;市牲畜品改站,控编5人;市种畜场,控编4人;市种禽场,定编6人;市饲料监测站,控编4人;市养蜂管理站,定编3人;派驻镇(街道)动物防检员,定编23人。其中有执法监督职能的单位是市动物检疫站、市养蜂管理站、市饲料监测站、派驻镇(街道)动物防检员;有动物疫病监测控制职能的单位是市畜牧兽医站;具有畜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的是市牲畜品改站、市种畜场、市种禽场。

  (二)派驻镇(街道)畜牧兽医防检人员

  根据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需要,市畜牧兽医局经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事局在原镇(街道)畜牧兽医站具备兽医从业资质的技术人员中,公开招考招聘了13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防检人员,纳入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管理,并派驻到镇(街道)工作,承担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公益性职能。

  原镇(街道)畜牧兽医站转制为镇(街道)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后,退出政府人事管理系列,退出财政供给系列,单位由事业法人转为企业法人。原在编在职的全民事业编制人员和自收自支集体事业编制人员全部置换成企业职工身份,解除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执行企业用人制度,按市场化运作,从事经营性服务。

  (三)村防疫员(动物协防员)

  市198个行政村,对动物防疫社会公益性事业采取定岗服务制的模式进行,由各镇(街道)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以镇(街道)为单位,按照"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明确责任、择能聘用、注重素质、创新机制"的原则,从具有畜牧兽医从业资质或能力的服务组织、单位和个人的人员中择聘村级协防员108名,对村级防疫员进行定额补助,其补助经费纳入"以钱养事"财政预算,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动物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和管理。

  (四)其他公益性机构

  目前市畜牧类的其它公益性机构有部分行业协会,包括养猪行业协会、蜂业协会等。本市目前做得较好的是市养猪行业协会。市养猪行业协会成员包括全市的规模猪场、养猪专业户、饲料厂和兽药门市部。该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部自律、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培训等,市养猪行业协会对我市养猪业的发展、养猪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合作化服务机构

  市现有注册的畜牧相关合作社26家,极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而由自身在专业养殖上经营发展壮大起来的合作社运转正常,趋势渐强。畜牧类相关合作组织体现为多形式、多元化,缺乏统一规范,在学习、推广、引领畜牧发展方面亟需加强。

  (六)市场化服务机构

  目前市的市场化服务机构主要有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从事诊疗为主的经营服务。另有审批注册的80多家畜禽服务门市部或兽药经营店,大多数以兽药零售为主,有三分之一兽药店具有解剖、诊疗等服务。

  二、现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服务、农民组织服务尚需跟进

  一是科技服务的自主创新程度化不高,诸如猪舍标准化改造面不够广,适地性差异问题较突出;二是生猪良种、本地混杂品种兼有存在,业务部门在清理劣杂 种猪和种猪的引进管理上乏力;三是农民组织在实行协会+基地+农户的过程中注重自身效益突出;四是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偏低;五是市域内除了几家屠宰加工厂,没有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六是养殖大户普遍缺乏周转资金,一些养殖大户虽然得到政府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七是各级政府明文规定,对养殖大户建圈用地重点支持,但土管部门是严格按照中央和省

  有关文件保护耕地的相关法规文件执行的。因此,许多农户因用地难,对养猪望而却步。

  (二)人才培育亟待加强

  一是技术干部紧缺。系统现有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力;二是市局派驻各镇(街道)畜牧兽医防检组财政拨付的公益性经费有限,畜牧兽医方面对农民大户的培训力不从心。

  (三)市场信息服务滞后

  一是信息不灵,缺乏科学预测,养殖者只能被动地依赖市场,当市场猪价上涨,大家一哄而上,市场价格下跌时,大家一哄而散。二是中介组织缺乏有序管理,"猪贩子"在风险到来时错误地传递消息,制造群众的恐慌心里,为风险推波助澜,从中牟取好处。

  三、加快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让畜牧兽医科技服务更上层楼

  一是围绕牲畜品种改良,加速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要积极推广冻精冷配、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牲畜良种率。市通过三年的生猪人工授精体系建设,目前康圣生猪人工授精中心饲养良种种公猪80头,能为全市母猪养殖户年提供良种公猪精液16万份,25个生猪人工授精站点覆盖9个镇(街道),通过配种员上门服务和农户到供精站自购精液完善生猪良改体系。肉牛、肉羊的人工授精站正在筹建,人员培训到位,应加速站点建设和种畜引进,并辐射各镇(街道),有效地促进畜牧业良种化进程。

  二是完善科技创新技术,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完善畜牧新技术推广、示范为首任的服务体系,以促进养殖小区和示范点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养殖新模式,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市近年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场建设得到了稳步发展,开创了畜禽健康养殖的新局面。通过示范场、点为农民提供示范引导、技术培训,在服务理念上引导农民调整养殖结构;在服务范围上,改单一的产中技术指导转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在服务方式上,改单纯的技术培训为办样板、抓示范等全面服务。

  (二)强化畜牧产业生产经营形式创新,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着力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组建养殖协会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把农户、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及龙头企业有效地联结起来,提升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增强规避疫病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市养猪行业协会、市畜牧兽医学会等协会组织要发挥优势,主动参与到各个环节,增强服务能力和单位实力。

  二是加强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建立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提高畜禽产品档次。采取巡查、抽查等方式,重点在引种、免疫、用药、生产、销售等环节上对全市养殖户(场)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做到源头治理,全程监控。在城区2个定点屠宰场和2个农贸交易市场,实行24小时值班、检疫查证验物、入市登记管理等制度,确保生产资料有存储、产品流向有记录、储运信息可查询。同时加大"双认"申报力度。坚持"程序合法,质量合格"原则,完善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申报制度,做到成熟一个,认证一个,发展一个。

  三是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采取林草结合、粮草畜结合,畜-沼-渔(果)结合等方式发展畜牧养殖业,大力推广林间养鸡、种草养畜等养殖模式,形成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畜牧业生产与粮食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标。

  (三)建立和动物防疫工作相适应的基层防疫体系,全面落实强制免疫措施

  一是保证基层防疫人员工资补贴。在保证防疫物资供应经费的基础上,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保证村级防疫员待遇,稳定防疫队伍。我市共有村级防疫员108人,20xx年计划足额拨付畜牧兽医公益性服务人员劳务报酬108万元,并落实市级动物疫病和防疫抗体监测抽血采样专项工作经费5万元。建议将此计划固定沿袭下去,把村级防疫员依法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队伍稳定,使村级防疫员能常年坚守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强化动物疫情观察,做到动物疫情、尤其是重大动物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理。

  二是预备必要的经费,保障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理。建议市政府制定出台动物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标准和实施细则(原则上免疫应激反应率为千分之一,死亡率为万分之一),并落实相应经费,在遇突发性动物疫病之时,要有足够的资金作支撑,既保证工作经费,又能确保扑杀补偿标准得到适当调整和提高。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牛的补助标准应为每头1500-3000元、猪的补助标

  准每头500-1000元、羊的补助标准每只300-600元、禽的补助标准每只30-50元才能满足畜禽扑杀后恢复生产的最低成本。市自20xx年春季防疫开始,按照0.5万元的额度落实镇街道动物防疫应激反应死亡补偿经费,按xxxx元/村标准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组织经费,用于镇街道、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协调、消毒灭源、防疫质效监督等。

  (四)加强人才培训,以强化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充实服务队伍。目前乡镇畜牧技术人员紧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将已改行的专业人员吸引回到畜牧岗位;二是通过考试,从社会上招聘本专业人员安排在畜牧岗位上;三是对已在畜牧岗位上的非专业人员通过农广校或专业学校培训,以适应工作要求;四是人事部门应与院校联系,根据实际需要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以解决长期人才不足问题。

  二是加强人才培训。重点加强新招聘公益性乡镇兽医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逐步进行对我市公益性兽医站人员分批分阶段的再教育再学习,联合市人社局开展为期1--2个的培训和学习。对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轮训,同时采取"送出去深造一批、引进来培养一批"的办法,不断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宽服务领域,增强业务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省畜牧业项目、资金支持,尽快建立一批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和新技术推广实验基地,为培养和造就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畅通人才进入渠道,优化调整人才结构,增强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工作主动性,不断提升畜牧业生产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畜牧科技的贡献率。

  三是创新培训形式。在我市阳光工程培训的基础上,聘请华中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知名专家实地传授,帮助农民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依托正大、正江公司和农业合作社组织,推行企农联合办班培训模式,让农民到畜牧养殖企业进行实际参观,通过培养更多的养殖能手,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五)加快乡镇防检站设施建设,以得资源共享信息通达

  一是加快乡镇防检站建设。年我市获得国家扩大内需乡镇站建设项目3个,下达资金额度为36万元,这3个乡镇站平均获得12万元的补助,用于建设乡镇公益性防检办公楼,按这个资金额度根本无法实现,我局在项目自有资金中采取

   协商购买业主现房的办法来一起解决乡镇站房屋建设,而且全市尚有6个公益性乡镇站需要新建,建设项目的补助资金有限,建设资金缺口大,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建议国家应按统一规定标准补足投资额度,以满足目前动防工作需要。

  二是加大对基层畜牧系统网络建设投资力度,构建市、乡两级畜牧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省、市、市、乡网络资源共享,同时给予乡镇防检站一定的网络维护、信息上报权限,以便市局及时掌握基层畜牧业发展动态、疫病流行情况及向广大养殖户提供畜产品价格走势、价格动态、分析预测、供求信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生猪预警、养殖技术、疫病防控、政策解读、办法标准等信息的第一时间知晓度。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和服务热线,推进畜牧技术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养殖户解答疑难,提高和帮助广大养殖户抵御市场和疫病风险的能力。

  (六)大力发展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一是引导农民合伙举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业部门、供销合作社和各涉农部门的作用,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中介组织及农村经纪人队伍,特别要发挥能人的作用,鼓励有一定销售渠道、有一定生产加工技术、一定资金实力和一定拓展能力的能人牵头联合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要鼓励城市的流通企业到农村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中介组织,拓宽发展领域,沟通城乡市场,引导城镇下岗职工到农村从事农畜产品流通服务,寻求就业机会。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要引进大型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导引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和农民能人,以资本配合和劳动联合为基础,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协会,逐步形成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的生产经营格局。

  总之,服务体系建设是畜牧产业突破发展的重点,如果我们围绕政府配套、农民组织、人才培育、科技支撑、市场信息等方面开展服务,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就能使畜牧产业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

畜牧调查报告6

  为了摸清当前生产发展状况,根据宜昌市畜牧局的统一部署,我局组织专班,于3月上旬深入河溶、王店等地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业全面稳定发展,经济效益好,但仍存在着种苗价格高等问题。

  一、畜牧生产形势

  养猪业稳定发展。据调查,户平生猪出栏2.1头,同比增长4.0%,存栏6.9头,同比增长11.4%,母猪存栏1.3头,同比增长34.8%。说明生猪生产正在稳定发展。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养殖户正在新建或者筹划新建猪场尤其是标准化养猪场,如王店镇史店村张朋投资40万元,新建标准化养猪“258”模式栏圈2栋,已出栏200多头猪。规模养猪是养猪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说明生猪生产后劲较强。

  1、养禽业略有发展。调查的农户平存栏家禽10.4只,出栏6.6只,同比分别增长6.8%、12.0%。农户养禽有一定的增长,但是,走访了几个养鸡专业户,其养鸡势头和积极性基本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长。说明养禽势头只是略有增长。

  2、畜禽产品、饲料价格及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饲料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目前玉米价1.7元/公斤,精糠1.6元/公斤,肥猪配合料(粉料)2.4元/公斤,肉鸡颗粒料2.7元/公斤,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0%、23.0%、33.0%、22.0%。总体来说,猪、禽的饲料成本比去年同期期增长1/4。

  3、畜禽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目前活猪平均调价16.4元公斤,同比增长60.7%,仔猪平均调价52元/公斤,同比增长116%。肥猪、仔猪价格又创历史新高。肉鸡平均调价11.4元/公斤,同比增长26.0%。

  4、养猪效益很好,养鸡效益一般。据调查,目前出栏一头猪利润600――700元,比去年同期的350―450元又提高250元。肉鸡平均一只利润3元左右,比去年的利润略降,处于薄利状态。

  二、畜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种苗饲料价格过高。按常理,这样高的猪价和养猪利润,养猪户的积极性应该很高,但据调查,积极性并不很高,主要原因是种苗、饲料价格过高。目前仔猪价52元/公斤,而去年同期只有24元/公斤,农民进一头猪苗就要500元左右。虽然按照目前的肥猪的价格,利润是很高的,但是养殖户普遍担心高成本购进猪苗、饲料,而后又低价出售肥猪,市场风险大,抑制了补栏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

  2、疫病的风险大。去年以来生猪的无名高热在我市一些地方造成较大的损失,使得许多养殖户心有余悸。

  3、发展资金短缺。由于种苗饲料价格的大幅度提高,造成养殖投资成本加大,许多养殖户想发展规模而又缺少资金。

  三、发展畜牧业的主要举措

  1、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2月份,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化的.意见》、《关于印发当阳市创建畜牧大县的方案的通知》等两个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畜牧业发展尤其是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的激励政策。政策资金上不封顶,但据估算每年大约400万元。又经周密安排部署,大力宣传发动,各地发展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正在摸底上报阶段,但据初步了解,筹建标准化养殖“150”、“500”模式的特别多。另外,清平种猪场走正在扩建养猪小区;翔鹤食品公司的2万头养猪基地已基本建成,正准备引进种猪。

  2、积极开展春防工作。召开了全市的动员会,进行了周密地安排部署。

畜牧调查报告7

  随着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以草定畜工作的深入开展,去年,在天帮忙、人努力的情况下,城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3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而且涌现出了不少收入超10万元的农户,特别是辣椒、生猪、牛羊和家禽等农畜产品价格的回升,使农牧业收入大幅度增加,拉动了农牧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而且,更为乐观的是生态植被明显得到改善,进一步坚定了农牧民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决心与信心。但同时我们也更加明显的看到,牧户与农户的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农区增收的产业链条在不断延伸,而牧区仍滞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如何引导和帮助牧户发家致富,并形成稳固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畜牧业发展上台阶,成了我们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克珠尔、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里、巴音什边、珠拉图、糜地粱等嘎查,通过与一部分典型户交流的方式,对全镇畜牧业生产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农区畜牧业现状:根据水土和地理优势,城川南部地区19个嘎查村(原城川和二道川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农田水利发达,种植经验丰富,交通便利,属农业主产区。共有人口3742户12925人,其中,蒙古族1741人。水浇地11万亩,人均水浇地为8.

  6亩。虽然这一区域特色种植业已成了农牧民创收的主要来源,又是全年禁牧区,但是,特色养殖业也相对发达,城川镇东部区以大场则村为中心的生猪模式化养殖、圈养山羊和秋冬季快速育肥出栏架子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城川镇西南部区以三元杂交羊为主的舍饲养殖快速育肥出栏也初具规模,综合收益都很高。例如:糜地粱二社纳伊拉,3口人,70多亩(其中种植辣椒2.5亩)水浇地收入4.7万元,草场70多亩(承包邻居40亩),养9只三元杂交母羊,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一胎3-5只,年产羔46只,45天断奶,2个月左右出栏,平均每只售200多元,年收入1万多元,剔除肥料、电费等开支1.5万元,加上各种政策补贴1600元,去年人均纯收入1.4万元。

  XX年,全镇农区牲畜出栏头数为14.86万头只,年底,牲畜存栏头数为15.7万头只,农区人均畜牧业收入约3645元,占总收入的39。

  (二)牧区畜牧业现状:城川北部区10个嘎查(原珠和地区)以牧业为主,为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的季节性休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农牧户为1219户3934人,其中:蒙古族2759人。草牧场总面积178.97万亩,飞播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面积为14.45万亩。水浇地6.4万亩,人均水浇地16亩。核定载畜量为6.03万头只,XX年出栏牲畜12.85万头只,年底牲畜存栏11.12万头只。在执行禁休牧政策以来,牧区畜牧业发展由于受路、电、讯以及市场等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即:品种杂、规模小,驾驭市场能力差、很难形成稳固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调查,牧民均赞同限时放牧,但是,前提条件是草场要好。对限时放牧的好处都很清楚,但是,采纳应用的不多。大部分牧户以羊为主,兼有几头至二三十头不等的牛,农业收入大多是为养而种的支出部分,只有及少数还有1万元左右的盈余。在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边、巴音什里和城川嘎查牛产业相对发达;阿日勒、呼和、科泊尔、柴达木4个嘎查以鄂尔多斯细毛养为主;珠拉图、乌定什边、巴音什边、巴音什里、哈拉色日、克珠日6个嘎查以三元杂交羊为主,其中:珠拉图有70户,占总户数的60,户均创收1.5万元;乌定什边有52户,占总户数的50左右,上中等户均创收1.6万元,普通户近万元;巴音什里有112户,占总户数的90,占总收入的90以上;哈拉色日有104户,占总户数80,占户子80的收入;克珠日有29户,占总户数30(土种60、细毛10),占户子40的收入;巴音什边有87户,占总户数90,户均创收1万元。

  1、西部区三元杂(一胎多羔、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典型户。

  2、草场较大,载畜量相对较多的户子,大部分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由于很难掌握市场行情,一般不愿意育肥出栏,主要依靠自然放养,只储备三个月休牧期间的草料,如克珠日嘎查特古斯德力格尔家,4口人,有草场5000多亩,水地40亩,土种羊、细毛羊和山羊以及牛都养,一年一茬羔,40亩水地的收入全部开支,仅畜牧业一项收入,属数量效益型,人均收入1万多元,但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差,遇到去年冬天的雪,今年休牧期间的草料就不足了。一小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户子,自然放养与快速出栏兼顾,饲养经验丰富,数量与质量并重,如巴音什里嘎查张海兵家,6口人,有草场7003亩(可利用草场2503亩),水地160多亩,其中:苜蓿45亩,玉米40多亩,麻黄30多亩,农机具和舍饲养殖配套齐全,饲草料储备充足,农牧业发展极具现代化水平,虽然没有通电,用于农业的柴油费用支出较大,但是,收入来源多,羊、牛、猪、奶制品、玉米及其他各项收入加起来,人均收入高达2万多元。

  3、草场较小,载畜量相对较少的户子,迫于生活压力,思变意识较强,肯吃苦,饲草料储备也充足,在保留基础母畜的前提下,通过快速出栏羔羊创收,以经营三元杂交羊为主,辅之以1-2头奶牛,畜牧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属质量效益性,人均收入也能达到1万元以上,如克珠日嘎查张柱林,4口人,有草场2400亩(承包邻居300多亩,沙地近1000亩),水地40亩,舍饲与放养结合,有羊110只,牛8头,奶牛2头。20只三元杂交母羊快速出栏羔羊80来只,收入2万多元;50只土种羊接羔40来只,收入1万多元;40只(10只母羊)山羊年收入1万多元;牛和奶制品1万元。40亩地的收入足够生产开支,人均收入近1.5万元,草场随小可收入却很高。还有一部分草场较小的户子将草场转包后外出打工,如巴音什边嘎查黄牧仁和伊布格达来将草场转包给邻居苏亮旭和冯其劳,这样既转移了剩余劳动力,又方便了规模经营。

  以上提到的典型户劳力均为2人。

  4、细毛羊与三元杂交收入对比(以巴音什边户子为例)

  朝勒孟养细毛羊80只,种玉米30亩。年接羔60只,平均卖200元,出售羔子收入1.2万元,出售羊毛8000多元,产玉米2.8万斤(按0.7斤/元计算可收入近2万元),玉米全部用来喂养。畜牧业年纯收入2万元。

  冯小其劳养三元杂交羊33只,种玉米30亩。通过自治配方增加科技含量,玉米及草用于养羊的同时,还可以养6-7头猪,年接羔近白只,出栏生猪12头。羊年创收3万多,猪可创收1万多。年畜牧业纯收入达4万多。

  通过以上两户的对比,养适量的三元杂交羊收入比养细毛羊收入多出1倍,而草原的压力也减少了很多。

  综上所述,建议我镇畜牧业的发展除细毛羊和适宜养牛的个别地区之外,主推一胎多羔、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的羔羊快速育肥出栏养殖模式,限制数量效益型畜牧业,走生态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二、制约牧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化水平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基础条件较差。从调查的情况得知,很多农牧户对小尾寒羊及三元杂交羊非常感兴趣,快速育肥出栏致富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但苦于不通电,饲草料储备投入较大,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只能作罢。

  (三)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牲畜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规模小都影响了牧户的经济效益。

  三、加快牧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牧民的综合素质。一是镇政府和旗直对口的业务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各牧业嘎查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牧民科技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旗职业中学、三段地劳动力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等作用,积极参与“阳光工程”培训,让牧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三是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灌输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信心,鼓励发展畜牧业。四是加大舍饲养殖和饲草料的科学配方与推广应用,转变传统养畜的思想观念。

  (二)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迈进。一要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上下功夫。做到推广实用技术与科技服务同步,提高改良繁育水平。二要在技术调新、规模调大、示范作用调强上下功夫。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提高利用率,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三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上下功夫。在抓好牛羊发展的同时,利用宽敞的草原适度培育和发展禽、兔及其它特种养殖,获取较高利润。四要通过转移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促进农田草牧场向种养殖大户集中,形成户均拥有5000亩以上草牧场和100亩以上水浇地的基本发展规模。五要加快推广大中型节水喷灌、农牧业机械和规模化经营所必须的农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设备,确保农牧业生产高效率稳步提升,农牧业收入稳步提高。

  (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在龙头,要利用我镇各种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畜牧业群体经营规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抗御市场风险。

  (四)加速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及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二要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直接为畜牧业的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项服务。通过信息网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情况,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减少风险的目的。三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各类协会,为农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四要加强对畜牧企业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畜牧企业用地指标的审批和土地使用费用的最大优惠。

  (五)千方百计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要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一要将国家关于农村小额贷款的政策用好、用足,争取银行贷款。二要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借助外力,发展我镇畜牧业。三要利用民间组织或协会,协调各方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从而形成投

  资主体的多元化。

畜牧调查报告8

  一、畜牧小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我县畜牧养殖小区从无到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应该看到,目前畜牧小区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畜牧小区建设用地困难较为突出。如何解决和落实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已成为难以绕开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些养殖小区由于土地因素而被迫停建设或改变规模规划,养殖户受到损失,干部群众发展养殖小区的积极性受挫,一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也受到影响。因此用地问题已成为我县发展养殖小区最大的障碍。

  2、资金短缺制约了畜牧小区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属于高风险微利产业,而且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一些养殖户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在建造小区时大部分资金用于圈舍等基础设施建设,致使生产资金严重不足,生产规模小,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特别是在行情出现波动时,该坚持的时候坚持不住,想扩大规模时又无力扩大,要提高产品档次又缺少生产设备支撑,结果是养殖效益差,甚至亏本,严重挫伤了积极性,制约着我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

  3、小区技术不配套,管理不到位。畜牧小区从生产方式和饲养规模上看与传统的饲养不同,但在具体饲养技术上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在品种选择、饲料配制、环境控制、疫病防治等方面还是延续了传统的饲养方法,使小区的产品技术含量低,价值不高。更有个别地方“重建轻管”思想严重,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大力宣传和鼓励建设畜牧小区,但建成后没有及时动员养殖户进小区养殖,缺少帮助他们实现生产良性循环的办法,从而出现了小区畜禽存栏率和养殖户入住率极低,甚至出现“有区无畜”现象,造成土地和圈舍闲置浪费。

  二、畜牧小区建设现状

  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骨干支柱产业,近年来,畜牧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占农业的比重逐年增加,优势日益凸现。据统计,20*年,全县出栏生猪90。77万头、家禽772。42万只、肉羊17。73万只、肉牛2。*万头,肉类总产量8。1万吨、禽蛋产量0。68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6。39亿元。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4357。86元,其中畜牧业收入1634。57元,占37。5%,较20*年增收324。68元,成为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年开始,我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了50%,20*年占农业总产值的54。85%,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向农村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跨越。

  然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千家万户小规模饲养为主,农民的住房往往是前面住人,后面养畜,卫生环境差。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生猪和家禽养殖量的不断增多,一些养殖户将畜禽排泄物随意堆放,周围恶臭弥漫,引发邻里纠纷。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这种小规模人畜混居养殖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不利于畜禽品种改良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实施;不利于动物防疫,且增加了人体感染病源的机会。只有通过建设畜牧小区,集中建造标准化的畜禽圈舍,组织农民进小区养殖,实行统一品种、防疫、服务、治污、销售的标准化管理和组织化生产,才能达到逐步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轻养殖污染,从而确保畜产品质量和肉品安全,全面增加养殖效益,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我县从20*年开始建设畜牧小区,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建成各类畜牧小区186个,探索出6种建设模式。一是产业园区型,如汉阳中心畜牧科技园区、白龙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集中规模型,如木马威灵生猪养殖小区、公兴九龙生猪养殖小区;三是新村联建集中型,如白龙青丰生猪养殖小区、鹤龄化林生猪养殖小区;四是大户带动型,如国光五爱生猪养殖小区;五是分户散养型,如姚家团结生猪养殖小区、开封东华家禽养殖小区;六是山区生态型,如江口清明生猪养殖小区。我县应重点推广产业园区型和集中规模型两种建设模式。

  三、发展畜牧小区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要加强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畜牧小区,是推进我县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整体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畜牧小区是传统畜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的重要一步,其发展势头虽然很好,但困难也很多,需要各级党政制定优惠激励政策,扶上马、送一程。因此,建议各级党政要切实把畜牧小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真正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养殖污染处理设施等建设。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建设用地、水电安装、通场道路、粪污处理、金融信贷、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小区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保障畜牧小区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是要转变观念,落实畜牧小区建设用地。目前,畜牧小区建设用地问题已成为制约小区建设的瓶颈,对畜牧用地现在也存在着不同看法。首先,发展畜牧小区只是把原来分散养殖集中起来,从土地利用性质看,主要是转移用地和调整用地,并不是多占用土地,其结果是集约利用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其次,从已建成的畜牧小区看,所有畜禽圈舍、仓库等都是简易建筑物,墙基浅,容易复耕。因此我们要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我县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规划落实好畜牧业发展用地,按照《关于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有关工作的通知》(剑府办发[20*]3号)文件规定,把畜牧小区用地落到实处。

  三是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畜牧小区规划。畜牧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我县养殖业的优势和特点,结合畜牧业结构调整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思路,充分考虑水源、交通、防疫、污染等环境因素,制定具体的畜牧小区中(长)期建设方案,分步实施。对小区选址、建设规模、圈舍建设标准、生产(管理)区域布局等方面,组织懂技术、有见解的专家进行多方面的论证,对审定不符合要求的小区要及时给予纠正,帮助投资者和经营者把好关。尤其要注意新建小区必须按照养殖小区排泄量与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严格控制小区布局和生产规模,尽可能的使畜禽排泄物就地转化为能源或有机肥料,力争实现新建养殖小区污染零排放,达到清洁生产标准。

  四是要完善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不论那种类型的畜牧小区,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比如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由这些组织根据小区的养殖种类,统一开展种畜禽供应、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服务,为养殖户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把养殖户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培养他们讲求诚信、遵纪守则,照章办事,共同促进畜牧小区的健康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畜牧小区运行机制。在建立管理体系的同时,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卫生防疫制度、人员物品管理制度、畜禽进出小区制度、消毒制度、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等等。在圈舍建设、引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生产全过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并实行全程监管,确保产品优质、绿色和小区安全,不断提高饲养水平,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小区健康快速发展。

畜牧调查报告9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小家禽、兔,积极发展草食牲畜”的工作思路,从抓试验、示范入手,紧紧围绕畜禽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畜牧业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完善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了全市畜牧业由耗粮型向节粮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分户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转变,加快了我市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一)耗粮型生猪生产数量下降

  全市生猪出栏量由1995年的125万头下降到年末的100万头左右,并稳定在该水平;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由1995年的78.2%下降至67.6%。

  (二)以肉兔、鸡、肉鸭、肉鹅为主的小家禽继续呈现大发展的态势

  1998年全市小家禽出栏突破1000万只以后,我市小家禽畜的出栏量以年递增100—150万只左右的速度增长,年增长率达到9.3%。到去年底止小家禽畜出栏已达1474.1万只,由于节粮型的禽畜迅速发展,其畜禽产值已经占畜牧产值的23.8%。

  (三)规范化、集约化养殖迅猛发展

  近三年来,我市新办规模畜禽养殖企业达26家,现有生猪养殖专业户181户,禽类养殖专业户228户,出栏肉兔100只以上的68户,养殖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13户。其中,正州养殖公司目前存栏优质的PIC父母代种猪近4000头,年产优质五系配套PIC仔猪近10头;江津市渝欣牧业公司属市外企业,该公司投资建成了两年存栏达600只的南江黄羊和金堂黑山羊种羊场。

  (四)禽畜养殖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减少养殖风险的新型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目前,我市出现了,酿造+养猪、堰塘养鱼+养鸭、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模式,在发展养殖同时,也发展了相关产业,极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较好地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和外出考察,我市的畜牧业发展速度在逐渐减缓,与周边发展较好的区市县相比差距逐渐拉大,很难发挥畜牧业在我市农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作用。

  (一)全市畜牧业发展速度减缓,与部分发展好的区市县相比有明显差距

  近年来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家庭养殖业逐渐减少,养猪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使得我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下降,全市畜牧业产值由1996年占农业总产值的40.41%下降到的32.40%。重庆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2%,合川、开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分别为45%和41.3%,而我市分别比合川市、开县低17和13.3个百分点,比重庆市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

  (二)全市种植业和养殖业比例不相适应

  近年来,市委、市府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种植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放松了对畜牧业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屠宰税停征、生猪价格下降和禽流感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资金投入有所减少,导致农民养猪和发展畜禽积极性降低,使得畜牧业出现下滑趋势。随着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也应得到较快的发展,种植业需要大量的有机肥,由于没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步发展,使得部分种植大户要到外地收购有机肥,增加了种植业的成本,同样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三)对畜牧业服务体系的投入不足,服务体系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畜牧业服务体系包括畜禽良繁体系、疫病控制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是一项公益事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畜牧业发展的有效保证,但是,我市的畜牧业体系建设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资金支持,很多设施基本不能运作。如:畜牧站建立的饲料监测室,由于没有资金,许多仪器设备搁置不用,未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或已损坏;良繁体系的不健全,我市的仔猪大多依靠外地引进,每年调入近30万头仔猪,不仅不利于本地畜牧业的发展,同时给疫病防治带来诸多隐患。

  (四)我市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规模养殖发展缓慢

  由于我市畜牧业龙头企业少,生产规模不大,而且自有资金不足,财政扶持力度不大等原因,致使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难以带动全市畜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调查了解到全市规模养殖提供的畜禽产品总量仅占全市畜禽产品总量的15%,全市绝大多数畜禽产品仍来自于饲养分散、缺乏规模效益的农户,与合川、开县相比差距明显。合川市规模化养猪场700余个,其中PIC种猪场238个(养殖母猪100头以上的120个),年饲养商品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场550个(其中1000头以上的30个,万头以上大型养猪场8个,还有4万头规模的猪场正在建设中)。开县养殖大户618户,其中养商品肉猪200头以上的256户,养羊200只以上的114户、养牛20头以上的47户,养兔1000只以上的58户,养禽5000只以上的143户,新建规范化种羊场6个,年可提供良种羊4800余只,两地都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适合本地区的优势畜牧业,并带动了饲料、肉食加工、兽药产业,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五)畜牧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在农村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差,文化低,缺乏相应的科技知识。由于畜牧业推广缺乏应有经费,有的畜牧业推广专业技术人员逐渐流失,使得科技知识的宣传、推广、服务不到位,致使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推广普及。在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农户和业主对动物防疫、防病知识缺乏,对品种改良及市场需求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六)畜牧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利用

  我市牧草资源丰富,南部山区有90万亩草山草坡资源,加之近年退耕还林20多万亩,理论上有55万只羊单位的载畜量,但我市目前只有2万多头牛,2万多只羊,造成大量的饲草浪费。特别是我市草食牲畜良繁体系建设滞后,严重影响我市草食型牲畜牧业的发展,很难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七)其他不利于畜牧业发展的事项

  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其他一些影响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其它因素,主要有:

  1、在一些地方存在生猪收购垄断经营,压级压价,坑农害农,严重影响农民饲养积极性。

  2、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宣传不到位,多数养殖户仍用传统的方式养殖,养殖效益差,成本高,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3、农民防疫意识淡薄,为安全畜禽产品生产的监管增加难度。

  4、饲料添加违禁药品监管困难,部分养殖业主仍在使用违禁药品。

  5、在发展龙头企业的过程中,有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兑现,影响业主的积极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三、对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市今后畜牧业的发展的`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畜牧业,能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畜牧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跳出种植业就是农业的传统思维,在产业管理上做文章,真正确立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以产业化改变畜牧业传统的经营方式,以科学技术改变畜牧业传统的生产方式,以畜牧业的大发展,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再上新的台阶。

  (二)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把畜牧业发展列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对畜牧业良繁体系、防检体系、服务体系和安全畜产品生产监测体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研究出台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龙头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把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良种繁育、饲料和疫病综合防治为重点,加强畜牧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培养和建立一支有技能、有经验的科技推广队伍和一大批能运用先进技术知识的新型农民队伍,全面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狠抓优势畜牧业发展。生猪生产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畜牧业时,务必抓好生猪生产形成农村经济的支柱,并利用我市被重庆市列为优质瘦肉型猪百万产业化工程项目县(市)的契机,充分发挥养猪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生猪品种改良,提高生猪品质,做大做强我市的生猪产业。同时,抓住我市畜禽产业的优势产业,依托重庆市场和壁山肉兔加工厂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肉兔生产,瞄准市场,依托养殖大户,带动农户,形成规模养殖。

  (四)充分利用资源,做好我市畜牧业发展规划

  我市有着非常丰富的饲料资源,农业部门尽快对我市畜牧业发展进行规划,坚持以资源为前提、市场为导向、企业为支柱、农户为基础、政府为后盾,加工为龙头、科技为手段、品改为突破、效益为目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养加销相结合、技工贸一体化综合开发,结合我市实际,从人工草地建植、品种改良及短期育肥、草业生态系统构建等关键技术着手,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出栏率和商品率,实行适度规模、规范化的科学养殖;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走产供销一体化道路,不断开拓市场,以市场拉动产业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畜牧业生产链;通过饲料资源的合理管理与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山林草畜生态环境构建相结合的路子,推动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调查报告10

  学院:动物医学院

  班级:10级动物医学(1)班

  姓名:xx

  xx畜牧有限公司调查报告

  一、公司简介

  天水嘉信畜牧有限公司良种奶牛引进繁育示范场成立于2006年,坐落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中滩镇羲皇故里、卦台山下的“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内。是一家以优质奶牛品种繁育、品种改良、饲料生产、畜牧技术推广服务和鲜奶生产等为主的大型民营养殖企业,注册资本1200万元。

  公司设有生产部、技术部、饲草料建设部、市场开发部、财务管理部、质量检测中心和办公室等七个部门。现有职工106人,专科以上学历占35%,其中专业管理技术人员38人。公司占地200亩,固定资产总投资7762万元,建筑面积5.2万㎡,共建钢架结构牛舍8栋、犊牛舍1栋、挤奶厅1座、饲料加工车间1座、干草大棚2座、青贮窖6个,配套污水处理、兽医室、育种室和办公楼与职工宿舍楼等设施,具有挤奶设备、微机系统和TMR饲料搅拌车等设施。

  公司现存栏澳大利亚荷斯坦良种奶牛2000多头,日产有机生鲜牛乳18吨。采用自由散栏式“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从意大利司达特国际公司引进的TMR“自走式饲料配送车”配送饲料饲喂,饲喂饲料主要来源于公司自有饲草料基地,采用有机全(青)贮玉米、苜蓿和自配精饲料养殖。从德国韦斯伐利亚公司引进“全自动并列式挤奶台”一套,购置3台10T、1台3T“直立式牛奶冷却罐”和1套冷排系统,挤奶厅集中挤奶、快速冷却的现代奶牛挤奶和储藏工艺。

  公司生产管理上实现了高度智能化,引进德国韦斯伐利亚公司DPC21智能管理系统,集成了包括奶牛营养管理、技术档案管理、挤奶设备管理和奶产量电子计量等管理为一体的大型系统化软件。该管理系统能准确监控奶牛的营养、分群、发情、疾病等,可为生产和技术人员提供可靠和科学数据;能实现全员驻场标准化管理,生产日报每日可实时上报,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管理,使挤奶与牛奶检测实现自动化管理与控制。牛奶体系胞数(SCC)始终控股在20万/毫升以下,牛奶细菌数(TBC)在5千/毫升以下,乳蛋白率大于3.2%,乳脂率大于4.0%以上。通过性别控制(性控冻精)技术繁育犊牛,使用进口冻精,使产犊母牛犊率达到90%左右。公司10000亩饲草料种植基地,直接带动农民3万人以上,农民增收400万元,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综合利用与发展。

  公司先后荣获:国家农业部奶牛标准化示范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甘肃省扶贫龙头企业、天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天水市动物标准化防疫示范奶牛小区、天水市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蒙牛乳业(集团)五星级荣誉奶源牧场等荣誉称号。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机产品(生鲜牛乳)认证证书。

  二、奶牛养殖行业形势乐观

  (一)牛奶销路良好

  据公司生产经理朱建平先生介绍,公司牛奶销路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趋势。从建厂以来,他们一直和蒙牛、伊利、庄园等国内知名乳制品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和沟通。并在牛奶销路上获得“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蒙牛乳业(集团)五星级荣誉奶源牧场”等荣誉称号,同时也得到了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同时,公司还有自己的乳制品加工厂,自己加工的乳制品也在天水等地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尤其从去年开始,公司又承担了天水两区五县所以小学生的早餐奶供应任务,是近几年公司乳制品销售的一个跨越式发展。所以公司牛奶的销售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二)、生产成本逐年增高

  朱经理说,奶牛场全群完全饲养成本为25~40元/头·天,其中高产奶牛一般为40元/头·天,中产牛30元/头·天,低产牛25元/头·天,后备牛15元/头·天。

  完全饲养成本主要包括奶牛使用年限、饲料成本、水电费/维修、疫病防治、人工、贷款利息、牧场折旧、后备牛饲养成本。其中奶牛使用年限折旧未计算,与小奶收入相抵,或按8年折旧;饲料成本主要包括精料和粗料,粗料主要为苜蓿、青贮玉米和秸秆等;而奶牛所需苜蓿本地没有,由河西地区提供,这就增加了苜蓿的成本,而且苜蓿营养与意大利苜蓿相比相差甚远。

  与xx年相比,饲养成本略有上升,目前生产1千克原料奶的直接饲养成本为2.60元,xx年时为2.36元,上升了0.24元,上升了10.17%;不计折旧的完全饲养成本为3.05元,2008年为2.95元,上升了0.10元,上升了3.28%。

  (三)、公司赢利状态良好

  公司奶牛的盈利状况为每头奶牛每月3000——4500元左右,这一赢利数字也相当乐观。“我们对养牛情有独钟,牛养好了,保证赔不了钱”,朱经理如是说。

  (四)、公司负责人对奶牛养殖业充满信心

  朱经理表示;“公司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对奶牛养殖业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的硬件条件非常好,牛种也好,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打造铁的管理团队”。只要喜欢这个行业,就能够成绩美好的未来。任何行业都有困难的时期,但任何时候都有商机;养牛也能成就人,干什么都不容易,要走差异化经营的道路,差异化就是利润点。目前原奶的收购价格为2.40元/kg。公司对目前的原料奶收购价格表示满意,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二、饲养管理情况介绍

  (一)、奶牛场饲料种类以及各种饲料配合使用

  1、饲料的种类

  1)粗饲料

  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的饲料均属粗饲料。粗饲料包括各种牧草(紫花苜蓿、毛苕子、小冠花、三叶草、黑麦草等)、农作物秸秆(玉米秆、麦秸、红薯藤、花生藤等)和枇壳(稻糠、谷糠等)。

  2)精饲料

  精饲料主要包括能量饲料(玉米、大麦、小麦、燕麦等)、蛋白饲料(大豆、豆饼、花生饼、棉籽饼、菜籽饼等)、工业副产品(麸皮、酒糟、豆腐渣等)和块根块茎(萝卜、甜菜等)。

  3)补充饲料

  补充饲料主要有矿物质饲料(骨粉、贝壳粉、磷酸钙等)和维生素饲料(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

  2、奶牛常见的配合饲料种类

  1)预混饲料

  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由营养性添加剂(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加载体物质(石粉等)按规定量预混而成。主要用于饲料厂生产浓缩料、全价料,也用于养牛户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如秦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龙首牌奶牛用复合预混料L810、L811、L861系列预混料;西安乐民反刍动物研究所研制的DC 01、DC 05、DC 10-H)预混料。预混饲料一般占精料的1-5%。

  2)浓缩饲料

  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预混饲料按要求混合而成。一般养牛户多购此类饲料,用10-20%的麸皮和40-60%的玉米稀释后作为奶牛的精料。

  3)全价饲料

  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由浓缩饲料和能量饲料加工而成。它与粗饲料搭配,可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一般牛场多用全价饲料。

  4)混合饲料

  根据当地原料资源,由多种精饲料和添加剂混合而成的饲料。这种饲料比单一饲料效果要好的多。

  (二)、奶牛的饲养管理原则

  1、分群管理,定位饲养。所谓分群管理,就是成母牛按泌乳阶段分别集中管理,后备母牛按月龄分别集中管理。所谓定位饲养,就是无论成母牛还是后备牛都要固定床位饲养。

  2、固定饲喂程序,稳定饲料品种。无论先粗后精,还是先精后粗,饲喂程序应该固定,不要随意变更。饲料品种要保持稳定,更换饲料时要有一周的过渡期。

  3、按营养需要配制日粮,保证干物质进食量,保持能量和粗蛋白营养平衡。冬季日粮应适当增强能量饲料,夏季日粮应适当增加蛋白饲料。

  4、运动场内应设置补饲槽、水槽和盐槽,便于母牛下槽后能自由采食粗饲料和饮水。夏季不喂发霉变质饲料,冬季不喂冰冻饲料,不饮冰凉水。

  5、稳定饲养人员,不要频繁变动。饲养人员要熟悉每头牛,要经常观察牛的精神状态和采食情况。

  6、严冬注意保暖,酷暑注意降温。气温低于-15℃要采取保暖措施,气温高于26℃,要采取降温措施。

  7、保持牛舍内外及运动场清洁卫生。运动场粪便应及时清理,地面要做到夏季不积水,冬季不结冰。饲喂和挤奶用具要及时清洗干净,牛体应每天刷拭,经常保持牛体清洁。

  (三)、传染病的基本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消除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牛只,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只抵抗力。

  环境卫生:干净的环境能减少周围病原菌的存在,减少传染机会。如清扫牛舍及其周边环境,洗刷工具用具,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隔离和封锁:发现牛只有传染性疾病要及时进行隔离,防止病牛通过呼吸、唾液、粪便、尿液向外界环境传播致病菌。杜绝健康牛与病牛的接触。出入人员、车辆、用具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病死牛尸体要按规定进行处理。

  定期检疫:结核杆菌病每年进行两次检疫:(分别于四月份和十月份)。布氏杆菌每年进行一次检疫。阳性进行淘汰处理,可疑者进行复查。

  预防注射:根据疫情有针对性进行炭疽芽孢苗注射每年一次,口蹄疫每年注射3次。

  严禁各种畜禽进场:生产区门口设立消毒池、更衣室。更衣室内装紫外线灯,外来人员进场要更换工作衣、鞋、帽。

  加强消灭吸血昆虫工作:吸血昆虫不但影响牛的采食、休息,还会造成牛生长缓慢,发育不良,产乳量下降等,以及传播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围产期的保健措施

  主要是为维护母子双方的健康,防止母牛产后感染引起不孕、败血症等疾病。

  预防感染:围产期的保健工作重点是防止感染造成胎儿死亡、早产,尤其是病菌的感染。分娩时由于接产人员不注意场地、工具、自身的卫生和消毒不利而引起母牛的产道感染,产后子宫恢复缓慢,恶露腐败胎衣不下容易引起母牛的子宫内膜炎而推迟母牛的`产后受孕时间,造成母牛长期不孕,更严重的引起产后败血病并引发的死亡。所以要做好围产期的卫生工作、饲养管理工作,提高接产人员的责任心和接产的技术素质。

  掌握助产时机:一般牛只分娩不需要助产,但是,当母牛努责无力,胎儿胎位不正或畸形或母牛产道开张不全或产道狭窄时,就必须进行助产,否则会引起产道损伤、胎儿死亡、甚至母牛死亡。

  以下情况出现后要进行检查:

  奶牛产期已到,临产表现成熟,阵缩和努责正常,但久不见胎水流出和胎儿肢体。

  第二次胎水流出来1小时—2小时不见胎儿露出肢体。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处理。一般进行助产,切不能滥用子宫收缩药物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犊牛的护理:出生后的犊牛在1小时—2小时内要吃到母牛的初乳,保证初乳的高质量这一点很重要,维持喂定量母乳一周时间。这样犊牛能吸收到初乳中抗体的营养,犊牛比较能够成活。另外犊牛的脐带(断带后)及时用10%碘酊浸透消毒。

  影响犊牛生长和发育的原因:饲养管理不当;细菌和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营养性腹泻等必须进行及时调整与治疗,纠正脱水、酸中毒等,否则极易死亡。所以要从保持犊牛卫生,环境清洁干燥,定期消毒牛舍、牛栏等环境上进行预防及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虫)药物进行预防。

  四、发展困境

  (一)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现有职工106人,专科以上学历占35%,大部分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农民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奶牛养殖和管理理论学习,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或者参加一些培训班。因此,牛场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成本较高。因此,公司渴望得到更多管理方面的信息。

  (二)第三方检测机制尚未建立

  除原料奶的价格和标准由企业制定外,原料奶各项指标的检测也由乳品企业执行。当奶牛场对乳品企业的检测结果表示异议时,无法找到拥有仲裁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复检。

  (三)优质苜蓿供给不足

  奶牛要产优质奶,必须吃好的牧草,特别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苜蓿。但是由于苜蓿价格较高,为1800~1900元/吨,并要从河西这样的远方获取,苜蓿成本高,况且营养价值一般。

  五、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进程。

  二是对奶业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奶业整顿的振兴规划纲要》以及甘肃相关扶持奶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补贴,特别要做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的补贴、牧业机械补贴、冻精补贴等;对于奶牛养殖业发展所需的饲料用地,应按照每头天3亩地的标准给予用地优惠政策,鼓励大力发展草业。

  三是尽快建立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应建立由奶业协会、奶农、乳品企业等组织组成的原料奶定价协调委员会,根据原料奶生产的奶料比,定期公布合理的原料奶收购参考价格。

  四是对规模化养殖场提供技术服务。奶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奶牛场的技术培训和服务,以提高其饲养管理水平。

畜牧调查报告11

  现代畜牧业是以专业化、企业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的生态养殖产业,与产业配套、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息息相关,其生产设施化、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对农业和农民收入贡献效益显著。现代畜牧产业是立体化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在发展中建议做到:

  (一)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对畜牧产业发展要制定发展战略,树立以社会效益、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意识。把畜牧产业发展成为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科学高效的现代农业新型模式,经济、社会、生

  态多种效益相统一的富民产业。建议国家在畜牧产业建设项目上足额投入到位,取消项目中设置的地方配套部分,以免地方不配套出现产业半死不活的半拉子工程,或开工时就摆烂摊子。同时要注重先规划、后建设。地方政府要在山水相间,因地制宜,严格按土地的承载能力规划好区域养殖布局。在宜畜、宜禽、宜种植的产业带,规划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粪污处理和利用及良性循环生态链。地方政府或经济合作组织引导业主做好详实的产业规划,产业路径、目标、发展模式、经营方式、核心产业、配套产业等先规划、再准备、再实施。在规划中,龙头企业、大户要合理布局,高端特色养殖要科学谋划,技术服务、物流网络通畅。坚持把规划做好,把产业做实。

  (二)创新机制,产业富民。畜牧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新的机制支撑。

  1、用地机制。农村土地不流转,规模养殖场难建,相关配套循环经济产业难兴。建议,以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模式,将畜牧业、种植业、乡村企业等融为一体经营。土地入股或集体租用,兴规模化产业就可以破难而顺产。若企业租赁土地搞规模化产业,企业实力必须很强大,否则是行不通的。新的'经济合作组织一体化经营是很好选择。

  2、经营机制。刚刚转变发展方式的畜牧业,经营机制还很欠缺,不少养殖户,都是“单打独斗”,生产的产品在家门口就卖给贩子,经常被低价收购血本无归。产业越做风险越大,甚至亏损越大。建议走合作经营的路子。与经济合作组织、种畜禽场、饲料企业、畜禽产品加工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技术部门、担保与保险、市场客户等密切合作经营。既能化难为易,又能抵御风险,还能把产业做成品牌产业。

  3、风险机制。畜牧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化解产业风险和产品安全风险,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履行好法定职责和义务,规避风险的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年产百万头以上生猪大县应建立收贮库,在生产峰期收贮,让养殖户平稳过渡,在生产谷期平抑市场,稳定民生。对违禁添加剂、违禁药品、疫病防控等职能部门要及时监督,同时,经济合作组织要主动严格管控,业主要自觉抵制乱添加乱用药行为,主动做好防控。要逐步把物流网络信息联到猪、兔、羊、鸡圈舍里,加强信息监控。科学的机制才能保障产业良性发展,产品安全,质量佳、前景好,民众依靠它真正富起来。

  (三)加大投入,做大产业。过去散养,都是农民自发的。如今进行规模化养殖,坚持设施化、标准化生产。建圈舍、购设备的费用较大,仅靠农民的积累投入是不行的,同时要把产业做大没有大投入也是不行的。所以政府要着力解决畜牧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如建圈舍等要按规模高补贴,病害损失实行政府补偿,道路建设纳入村道路建设,建水电设施给予补助,改扩建和流动资金在小额范围内以信誉贷款,一定大额资金可用政府担保或者畜牧风险基金担保贷款。手中有钱,才能让农民把产业做起来。同时出台优惠政策,招引大企业、大老板带资金进村,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开发畜牧产业,或打通社会资本下乡的通道,为畜牧业带来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稀缺资源。同时,这种机制是在主导和扶持,对推行规模化养殖、立体化养殖、生态化养殖架起了绿色通道。政府对畜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良品良繁、检疫检验药品、设备要投入到位,有力保障现代畜牧产业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

  (四)推广科技,做强产业。现代畜牧产品也是科技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科技作用十分重要,系于生产产量、产品安全、产品质量。所以,发展畜牧产业,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有了一批懂科技、用科技的人才,生产方式更科学,产品结构更合理,产品质量更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产品品牌效应更吸引市场。建议:以多种形式和方式,利用标准化基地和本土种养特色专家、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开展多种多样技术培训,面对面向农民普及特色种养、机械设施使用、维护和畜禽疫病防治、农副产品初加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秸秆氨化)等技术;县乡畜牧科技人才要深入到圈舍指导和研究。县级以上政府每年要对基层畜牧科技骨干人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建立信息联系,保持经常性指导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经济合作组织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纳入职业培训进行培养。经济合作组织要培养产业管理经营的高级人才(可吸纳懂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大学定向培养,农民自修等)。经济合作组织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合作机制,聘请专家到圈舍指导、研讨问题、解决难题,培训人才,推广科技。总之,要千方百计用好畜牧科技人才,千方百计把畜牧科技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品种上去,不断开发创新,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内涵,让现代畜牧产业成为有生命力的强大产业。

畜牧调查报告12

  一、加强畜牧兽医工作的重大意义

  畜牧业是果洛的主导产业,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动物防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全州土地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现辖六个县44个乡镇,185个牧民委员会、556个牧业生产合作社,总户数33002户、农牧民总人口130160人,20xx年底全州存栏各类牲畜178.92万头只匹,其中:牛95.43万头、羊80.30万只、马2.83万匹、山羊0.36万只。人均收入为2629.41元。果洛州地处高寒、严重缺氧、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当缓慢、科技文化落后,牧民群众逐水草而居,牧业生产靠天养畜,畜牧业生产发展滞后。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是畜牧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畜牧产业的主要技术支撑,而队伍素质是提高兽医服务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职能的前提和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的素质水平决定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加快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既是树立部门形象、强化服务职能的需要,也是壮大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和巩固畜牧业基础地位都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二、畜牧兽医人员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

  畜牧兽医工作是畜牧业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之一,且长期而复杂,工作涉及面广、服务半径大、牵扯部门多、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我州畜牧兽医基本工作任务:

  一是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人员每年承担着十余种牲畜传染病疫苗的运输、保存、发放和疫苗注射等工作任务,其中以口蹄疫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每年开展两次。

  二是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人员还承担着检疫监督工作,包括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和屠宰检疫等四个环节的检疫工作,而且包括相关的监督工作。

  三是从下到上逐级的疫情报告工作和州县两级开展的疫情监测工作。

  四是承担动物疫情的认定和处置工作。

  五是开展牲畜本品种选育工作。

  六是开展牲畜普通病的防治。

  七是开展牲畜内外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八是开展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培训、推广等工作。九是开展牲畜二维码标识和佩戴工作。

  三、果洛州畜牧兽医队伍现状

  1、果洛州畜牧兽医专业队伍现状

  一是单位机构现状。据调查统计,全州现有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51个,均属事业单位。其中:州畜牧兽医工作站1个,县畜牧兽医工作站6个,乡畜牧兽医工作站44个。州、县畜牧兽医站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均为合署办公。二是编制状况。全州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拥有编制303人,其中:州畜牧兽医站36人、玛沁县63人(其中;乡站45人),玛多县41人(其中;乡站29人),达日县53人(其中;乡站27人),甘德县26人(其中;乡站19人),班玛县37人(其中;乡站24人),久治县47人(其中;乡站32人)。三是人员状况。经过调查统计,20xx年7月底全州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有干部237名。四是职称状况。全州畜牧兽医专业有职称人员188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8人,初级职称82人。五是学历结构状况。全州有学历人员为183人。其中:本科29人,占学历总人数的15.84%。大专105人,占学历总人数的57.38%。中专49人,占学历总人数的26.78%。

  2、果洛州村级动物防疫员现状

  果洛州拥有村级动物防疫员549名,其中:玛沁63名、玛多27名、达日109名、甘德153名、班玛113名、久治84名。

  四、当前畜牧兽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问题

  全州动物防疫三级编制总数为303人,而实际正式国家干部职工只有237人。

  一是县乡畜牧两级兽医站人员缺少的现象非常严重,例如;甘德县的江千乡,达日县的满掌、莫巴、上红科、桑日麻、特合土乡没有畜牧兽医专业干部,上述6个乡的畜牧兽医站的业务工作靠安置生来完成,甘德达日两县的共10个乡,每个乡只有1名专业畜牧兽医干部,由于人员的缺乏,影响了正常动物防疫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达日、甘德两县的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只有8人,现有人员偏少,导致畜牧兽医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村级动物防疫员(民间兽医)数量和报酬问题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我州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在保证我州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村级动物防疫员数量和报酬问题是目前畜牧兽医工作的当务之急。全州只有549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着近500万牲畜(折羊单位计算)的防疫工作任务,平均每人承担着近1万头只牲畜,所以任务繁重且人员少,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开支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各县报酬标准也不一致,久治、玛沁县最低,每人每年只有800元。由于报酬偏低,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差,许多人不愿意从事防疫员工作,许多县采取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兼职办法来应付防疫工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州村级动物防疫员数量少、素质低、报酬低的问题亟待解决。

  3、经费问题

  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经费严重不足。

  一是除每年省上安排的部分防疫工作业务经费外,没有专门的业务防疫经费。

  二是办公经费各县标准也不一致,达日县没有给业务部门安排办公用地。

畜牧调查报告13

  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丰富城乡“菜篮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畜牧业统计是农林牧渔业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水平,为研究畜牧业发展规律,使畜牧业更好地健康发展,制定畜牧业政策,编制畜牧业规划提供依据。本文从畜牧业统计工作出发,结合县、乡、村基层统计工作与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畜牧业统计工作能有积极作用。

  一、现行畜牧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行的全面调查方式不适合蓄牧业季报工作。目前现行的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制度分为季报、年报,均采用全面调查、逐级汇总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是养殖户(场)、生产单位,每个报告期末由村调查员入户访问采集数据,逐户累加,上报村级汇总数据至乡级,由乡级统计调查员汇总各村级数据,上报乡级报表至县区统计机构,县区统计机构汇总其全部下属乡、镇、办数据,再上报县区报表至市级统计机构,直至省级、国家。这种调查方式简单,但不易行。因为一个乡的辖区内,统计信息源涉及千家万户,有的乡办畜禽养殖户(场)、生产单位达几百家甚至更多,每逢季末均需乡、村调查员逐户调查,逐户加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工作量相当于普查。从统计学的角度讲,普查的方式不适用于经常性报表,采用普查方式的调查周期一般间隔在几年以上,而畜牧业生产情况报表一个年度内要进行三次季报、一次年报,报表周期短,频率高,显然不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取得数据。

  2.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基层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报表的起报单位为村级,但村委会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一般由村会计承担,村会计除了负责全村财务事务外,还要兼顾家庭、农活、务工等,没有充足时间深入养殖户,逐户走访取得数据,有时会根据村组台账、主观印象、电话调查等方式填报数据,造成基层数据来源可信度不高。而作为被调查对象的养殖户(场),绝大多数没有建立生产台账,对养殖规模大多是近似估计,甚至对出售情况有所隐瞒,也导致基层统计调查工作难度增加,难以取得真实准确的统计数字。而在乡一级,统计工作由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负责统计的人员一般身任多职,不仅对口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个专业统计调查工作,而且对口多个上级非统计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每逢各个专业报告期末,面对着农业、工业、投资、第三产业等多种统计报表的数据收集、调查、整理工作,疲于应付,对统计中的一些指标涵义理解不准确,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3.目前的畜牧业数据采集平台审核功能比较简单,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有待完善。目前的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报表通过统计系统的网络数据采集平台上报,数据审核功能比较简单,仅限于统计指标数值的简单加减逻辑关系审核、包含与被包含指标数值的大小关系审核,而对肉产量与出栏量之间胴体重的上、下限,出、存栏之间的比例关系,蛋鸡存栏与禽蛋产量之间的比例的上、下限,奶牛存栏与牛奶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上、下限,报告期与上年同期数据对比的增减幅度等指标没有相关审核公式控制,需人工根据经验审核完成,一方面增加了基层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遇到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的统计人员,极易携带错误上报,造成统计失误。

  二、改进畜牧业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1.改革现行的畜牧业统计报表制度。一是取消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季度全面报表,建立以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的报表制度。以每年进行一次的畜禽规模名录库维护工作为基础,针对散养户、规模户、养殖公司等不同调查对象,采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非全面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二是增加报表的多样性,改变畜牧业报表指标设置单一,不能全面反映畜牧业发展状况的局面,报表指标设置应涉及到生产、效益、成本、发展趋势、养殖品种分布等方面,全面反映畜牧业的发展状况,提高畜牧业统计的监测、预警能力。三是建立统计部门与畜牧部门互动的工作模式,互通工作信息,共享调查成果。畜牧部门的调查结果与统计部门的调查结果实行数据共享,如果两个部门同口径的调查数据相差较大,应有可启动的相应核查机制,以便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四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场)、生产单位,有条件的可进行网上数据直报;对于被调查对象集中的养殖小区等,有条件的可由村委会统计人员进行网上直报,减少层层布置安排产生的误差与干扰。

  2.加强基层统计力量,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一是针对基层统计人员经常更换,业务不精,疲于应付等现状,建议固定专职统计人员,并对报表制度上的统计指标解释尽量详细、系统,聘请行业专家组织专业培训,同时可联系素质较高的养殖户技术人员在养殖现场做实地讲解等方式,增加基层统计人员对畜牧业生产情况的了解,掌握畜牧业生产规律,更好地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提高其畜牧业专业知识与统计调查能力。二是通过村广播、宣传单、墙体广告等方式,宣传统计知识、统计信息服务、统计法规、统计调查制度,提高养殖户与基层统计调查员的配合程度,提高畜禽养殖者的法律意识,增加养殖者与统计部门的配合程度。三是统计部门与畜牧部门可联合开展业务培训,共同交流业务经验,调查技巧,共同提高工作水平。

  3.完善统计数据网络采集平台,加强审核、评估、信息交流等功能。一是完善对基层单位报表的审核功能,在现有的网络平台上,除具有对报表的简单逻辑关系审核功能外,还应增加相关指标间的匹配性审核,报表间的关联性审核等功能,如肉产量与出栏量之间的胴体重审核,出栏与存栏的比例关系审核,奶牛存栏与牛奶产量的比例关系审核,蛋鸡存栏与鸡蛋产量的比例关系审核等。二是完善数据平台的数据对比、汇总、分析功能,在录入当期数据时可与上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方便数据录入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增减幅度过大的指标数值,及时查询,及时预警。

  4.充分利用农业普查的优势,以普查年份数据来修正非普查年份数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表中的畜牧业指标,主要有猪、牛、羊、禽及其它动物的存栏情况,基本涵盖了畜牧业生产情况报表中的存栏指标,可充分利用每次农业普查组织起来的人力、物力,搞准、搞实畜牧业总量、结构等指标,并以普查年份数据来修正非普查年份数据。

畜牧调查报告14

  国家统计局阿图什调查队根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的文件及通知精神,深入全市各调查网点,在进行现场调查工作的同时,对辅助调查员及广大农牧民在政治思想及专业方面进行了现场培训,为今后的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尊定了基础。在畜牧网点抽样调查点辅助调查员的积极配合下,本队全体职工走访了5个单位5个规模户和三个小队178个调查户。通过现场调查和与农牧民访谈等方式,对20xx年度第二季度畜牧业生产动态进行了调查。

  一、非农生产单位

  1、上阿图什乡牧场期末存栏数,绵羊和山羊总数为5789头(只),其中绵羊为4178头(只),山羊为1611头(只),其中:自然繁殖数432头(只),自宰为12头(只),死亡数为8头(只),同期内减少的羊、山羊140头(只),其中:总重量2851公斤,在市场上销售收入82670 元 ,羊毛产量 920公斤,山羊毛产量 190公斤。

  2、哈拉峻乡克孜勒陶村期末存栏数山羊为457头(只),其中:自然繁殖44头(只),自宰为3头(只),同期内减少的山羊8头(只),其中:总重量95公斤,在市场上销售收入2760 元,山羊毛产量 60公斤。

  3、克州就业农场期末存栏数牛为0头(只),期内减少19头,总重量3625公斤,出售肉牛所得金额79760元,。期末存栏的羊数0头,期内减少649头(只),自宰为4头(只),死亡数为6头(只),其中:总重量21278公斤,在市场上销售收入617050元,羊毛产量 75公斤。由于饲料价格持续上涨,自己无法生产饲料,所得利润不多,要从事别的行业等原因,已经将所有的.畜牧都出售掉了。

  4、恰克马克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期末存栏80头,其中奶牛65头,肉牛15头,其中在产奶牛40头,自然繁殖数10头(只),牛奶产量79200公斤。

  5、皮羌绒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羊合计1944只且全部为山羊,期内增加养殖117只,自宰数为3只,死亡数为5只,山羊毛产量350公斤。

  二、规模户

  1、买买提,养殖牛期末存栏81头,其中肉牛22头、奶牛59头、在产奶牛30头。期内增加6头,期内减少5头,出售肉牛5头,出售肉牛重量合计993公斤,出售肉牛所得金额21850元,牛奶产量18100公斤。

  2、艾克百尔,养殖羊期末存栏439只,期内增加40只,期内减少310只,从市场购进的302头(只),总重量9372公斤,销售收入271800元,自宰3,死亡数为5只,羊毛产量 180公斤。

  3、海力力,期末存栏的羊和山羊1004只,其中:山羊1004只,同期内增加75头(只),其内减少的羊和山羊合计36只,,其中自宰4只,总重量621公斤,销售收入18000元,山羊毛产量206公斤。

  4、令小刚,养殖鸡期末存栏7000只,蛋用家禽7000只,期内减少3200只,其中自宰25只,死亡数为15只,出售3160只,出售肉鸡重量合计5950公斤,出售所得金额83300元整,鸡蛋产量13500公斤,更换了3200只老化的鸡。

  5、袁卫国,期末鸡数为4000只,其中:蛋鸡4000只,同期内减少1000只,自己食用20只,死亡10只,在市场上销售970只,总重量1550公斤,销售收入21700元,销售的鸡蛋重量6900公斤,更换了20xx只老化的鸡。

  三、散户

  6、三个小区散户的期末存栏的牛数651头,其中肉牛630头,奶牛21头,在产奶牛6头,其中,同期内增加的牛数为55头,期内减少28头,从市场购进的28头(只),总重量4403公斤,销售收入96830元,牛奶产量570公斤。羊:期末存栏的绵羊和山羊数量6991头(只),自然增加的绵羊和山羊为657头(只),期内减少的绵羊和山羊数为390头(只),自宰58头(只),在市场上销售332头(只),总重量8352公斤,销售收入242195元,羊毛产量515公斤,山羊毛产量405公斤。

  7、家禽生产趋于稳定。由于近年来牛羊肉价格的攀高,(牛肉价格35-37元/公斤,羊肉价格48-50元/公斤)。带动鸡肉价格的上升,鸡肉及蛋的出售价格明显高于往年,本季家禽养殖数量较去年减少,主要原因是受季节影响,开始对鸡崽进行轮换。目前肉鸡的价格15-17元/公斤,鸡蛋价格在8-9元/公斤,家禽养殖效益明显好于往年。

  第二季度后期我市肉价继续上涨,原因如下:第二季度饲料的价格继续上涨,我市的畜牧产业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外地运入牲畜运费上涨等原因造成我市肉价持续上涨。

畜牧调查报告15

  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畜牧业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铜川畜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联合市畜牧局、市畜牧站,赴宜君县、印台区和耀州区,广泛深入乡镇、村组、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合作社、养殖场、贫困户走访,掌握了畜牧业扶贫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显示:铜川市畜牧部门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全力组织实施开展畜牧业扶贫,畜牧业扶贫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养殖企业主动担当、帮扶带动,贫困户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畜牧业扶贫政策

  近年来,铜川市畜牧工作按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总体要求,历经了“由圈到场”、“由散到整”、由“传统到现代”的提升转变,形成了北部山区以肉牛、肉羊为主,南部塬区以奶牛、生猪为主,城郊区以蛋鸡为主的畜牧产业板块,畜沼果配套的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初步形成。2017年,全市畜禽存栏199.71万(头只),肉、奶、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69万吨、2.68万吨、1.6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3%。

  铜川市政府出台的《进一步加强生猪生产实施意见》、《奶牛生产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强力推进了奶牛生产示范市、生猪养殖基地、宜君肉牛基地建设,促进了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省市规划建设的宜君肉牛养殖基地重点县、印台蛋鸡生产基地、耀州高端牛奶基地县为主的畜牧产业为产业扶贫奠定了基础。创新性成立的铜川生猪产业联盟、羊产业联盟和陕西天天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联盟抱团应对市场,为新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及产品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铜川市制定的《铜川市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208个村3108户1.02万特色产业脱贫人口为目标,以做强做大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扶贫主体为载体,强力推进产业脱贫行动,培育100家以上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5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帮扶带动500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全市确定的208个贫困村中,适宜发展粮、畜、药特色产业的68个村,已确定 22个村发展畜牧养殖,结合贫困户脱贫意愿,生态养羊、林下养鸡、标准化养猪、肉牛及特色养殖成为贫困户关注的热点。

  二、畜牧业扶贫主要做法

  按照“南部奶畜、中部猪鸡、北部山区牛羊”的畜牧产业发展布局,坚持特色畜牧产品向优势区集中的原则,针对依靠畜牧养殖扶贫的22个村,引导贫困村、贫困户采取托管代养、贫困户自养等方式,启动实施生猪产业联盟、羊产业联盟,探索畜牧业全产业融合全面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

  (一)主要做法

  1.精准到村定方案。通过与扶贫、农业、包村干部、贫困户共同商定方案,确定22个村畜牧业扶贫项目。

  2.精准到户定措施。通过与区县农业局联合开展调查,对22个村1100多户群众的意愿进行归纳梳理,分类设计畜牧业扶贫方案5类,供群众自由选择。

  3.精准到人抓培训。根据建档立卡资料,对1100余户0.35万人,制定三年畜牧业扶贫培训计划,2017年培训1700人,2017年培训1800人,2018年巩固提高。

  4.创新模式促产业。针对贫困户养殖资金、技术、劳动等制约因素,组建生猪、羊产业联盟,设立融资担保基金500万元,采取“抵押贷款、养殖技术、生产管理、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产品销售”六统一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头发展会员50户,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

  5.科技示范树典型。市县两级畜牧科技人员深入贫困村户,抓推广、促示范,每个贫困村培育5户畜牧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5个贫困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进畜牧业精准扶贫。

  6.政策支持育龙头。铜川市出台财政支持产业脱贫扶持相关政策,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作为主体,带动5户贫困户以上的财政贴息20万,每个项目支持100万,并优先申报相关畜牧业扶贫项目。

  (二)主要亮点

  1.托管代养方式。印台睿娟合作社担保,从就业局以创业免息贷款形式给每个贫困户贷款5万元,合作社以每年出栏50头生猪,每头生猪盈利200元的标准,给贫困户每年分红1万元,时间为2年,2年给每个贫困户分红2万元,目前带动10户贫困户。

  2.参股分红方式。印台亚蒙肉牛场从扶贫办给每个贫困户贷款1万元,以入股形式参与合作社生产,合作社每年给每个贫困户分红1000元,时间为3年,3年给每个贫困户分红3000元。

  3.借鸡下蛋贫困户自养方式。宇谷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4个乡镇10个村110户贫困户418人。合作社免费给每个贫困户发放50-400只2-3个月的青年鸡,贫困户利用自家的院落、果园或废弃的老宅子等场地进行散养,并用自产的玉米、豆子等粮食喂养,贫困户喂养1个多月到120天左右就开始下蛋,蛋鸡的防疫、养殖技术、上门回收产品等服务由合作社免费负责,鸡蛋由合作社以每枚0.8元的价格回收,贫困户蛋鸡产蛋率60%-70%。一只鸡每月产20枚鸡蛋,每年产240枚鸡蛋,可以增加192元的收入。一年半后淘汰蛋鸡,钱归贫困户,调研期间每只淘汰鸡价格是12元,1只蛋鸡每年可以增加200元收入,100只蛋鸡每年可以给贫困户增加2万元收入,时间是5年。2017年该合作社从市农业局以扶贫产业项目得到50万元,主要用于给贫困户购买鸡苗,已分批给贫困户发放1万只蛋鸡。该合作社引导贫困户进入产业链条,使贫困群众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宜君县中华蜜蜂保护协会养殖基地位于太安镇范寺村,占地100亩,现养殖中华蜜蜂1800箱,年销售产品5吨,产值110万元。协会带动110户贫困户,以贫困户自养方式进行精准扶贫,协会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生产的土蜂蜜由协会以每公斤200元价格统一回收,统一包装销售,110户贫困户平均每户4箱蜜蜂,每户每年产蜂蜜20公斤,每户每年增加4000元收入。

  4.以粮改饲方式。宜君县浩华养殖专业合作社有繁殖母牛圈舍2栋,标准化牛舍1000平方米,现存栏肉牛106头,其中基础母牛62头,后备母牛35头,主要从事繁育小牛及销售。该合作社带动34户贫困户68人。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饲料种子,贫困户每年种植两茬饲料,第一茬为黑麦草,每亩合作社收购价格为700元。第二茬为青贮玉米,每亩合作社收购价格为800元。贫困户种植饲料的亩纯收入为1200元,每人可以种植2亩,每年每人可以增加2400元收入,时间是2年。同时,贫困户可以到合作社务工,若长期务工,年薪3万元,按季度付给工资;若短期务工,按天结算,每天100元。

  5.“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方式。铜川市鸿伟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兔养殖、种兔良种繁育、兔饲料制粒加工于一体的特种畜牧业养殖企业,流转土地100余亩,建成年出栏百万只良种种兔扩繁基地,现拥有商品兔舍10座,种兔舍5座,固定兔笼位2.3万余个,主要以托管代养方式进行畜牧业精准扶贫。2017年公司牵头成立鸿伟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扶持带动全市1000余户贫困户发展肉兔养殖,其中扶持带动耀州区8个乡镇36个村700余户,同时在宜君县、印台区直接对接4个合作社组织,扶持带动贫困户360余户,贫困户每年增加3000-8000元收入。公司对散养户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标准收购”的“五统一”服务模式,公司与贫困户签订“产品回收双协议”(仔兔回收协议、商品兔回收协议),并且制定保底回收价格。对集中托管养殖户,公司按规模养殖场模式进行管理,设置专职检疫防治员,实行“三统一”(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消毒),“三集中”(集中养殖,集中销售,集中治污),提高养殖效益。公司从每年的托养利润中分红给贫困户,同时采取保底分红,保证贫困户收入。

  公司利用技术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扶贫模式,帮扶包括印台区红土镇孙家砭村、庞家河村、周陵农业园区、宜君县棋盘镇水沟门村、太安镇等3个乡镇的5个自然村设立合作社组织开展肉兔养殖产业扶贫,公司供种、供料、供设施,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受帮扶的合作社修建场地,负责管理,产品公司统一回收,开展技术服务,开展肉兔养殖技术培训,切实抓好兔产业扶持效果。开展养殖技术专题培训160场次,基地参观学习50余次,上门技术指导1200余次,发放养殖手册3000余册。

  6.联盟聚焦促扶贫方式。铜川市羊产业联盟成员达到189个,存栏良种肉羊达到 4.5万只,占到铜川市肉羊总存栏量的60%。已带动贫困户596户,聚焦五个产业脱贫难点,精准施策按需定措施。聚焦缺资金的困难,由联盟与金融机构对接,给每户直接提供5万元的免抵押贴息贷款。聚焦缺劳力的短板,联盟组织专人,对全市有意愿发展肉羊养殖的贫困户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在科学评估后,登记建档2100户,其中,缺劳力家庭750户,占总户数的35.7%。联盟设计了代养和托管等合作方式,让贫困户当“老板”,联盟来“打工”,依靠手中的资源坐在家里也能赚钱。聚焦缺技术的现状,专家指导。落实《铜川市科技精准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每一个肉羊养殖专业村派驻1个科技特派员。由联盟负责邀请专家,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技术培训。每年组织一次参观交流学习,相互借鉴经验。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肉羊产业发展论坛,集思广益,明确方向、目标和经营策略。聘请了西农和省上2名研究员,帮助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标准。聚焦怕风险的心理,联盟买单。通过调查,贫困户对发展畜牧业,最担心的是市场和疫病风险。针对市场风险的问题,联盟与贫困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让贫困户感到,只要愿意养,即使跌价也不会赔本;针对疫病风险的问题,一方面由联盟技术人员免费上门打疫苗做好防疫。另一方面是由联盟联系保险公司并统一组织参保,发生疫病有理赔。聚焦不愿养的实际,跟着赚钱。对没有家庭养殖习惯,也不愿意从事养殖业的贫困户。联盟积极发挥作用,落实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实施粮改饲示范,带动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对有果园的贫困户,推广三叶草、苜蓿草等固氮类牧草,改良土壤,获得复合收益。对相对贫瘠的土地,带动贫困户改粮食作物为黑麦草种植,大幅提高亩均收益。以牧草延长产业链,让贫困户参与联盟发展、分享产业收益。

  三、发展畜牧产业扶贫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产业扶贫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长期脱贫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选定发展扶贫产业时,应按照“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入,农民市场化参与,生态持续性改善”的原则,进行科学布局和认真谋化,坚持树立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的理念。一是要选准选对产业。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原则,在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充分市场调研考察的基础上,选准选对产业,规避产业选择的盲目性,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二是要发挥各部门各方面的政策、信息等资源优势。乡镇、包抓部门、村两委、贫困户齐上阵,共谋产业发展,共定产业脱贫措施,形成产业扶贫工作合力。切实解决好村集体经济薄弱,“三变”改革与扶贫未有机结合的.问题。三是要选准龙头企业,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优势。因为龙头企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强、有经验,易获得市场资源,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易形成优势畜产品品牌。四是要发挥贫困人口的脱贫主观能动性。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应考虑贫困户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应在贫困户扶智扶志方面下功夫,形成自我造血能力。五是要将脱贫任务与产业发展融合考虑。既要考虑当下的脱贫任务更要谋化长久的产业发展,解决当下和长远的问题。六是要考虑畜牧产业的实际。现代畜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技术的产业,不应以传统思维谋化畜牧产业扶贫,以发放几只羊、几头猪,百拾只鸡发展畜牧产业,更应关注设施、设备、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更需要现代设施设备、现代生物技术的支撑。

  四、推进畜牧业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

  (一)推进产业扶贫与农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

  为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应优化畜牧区域布局,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发展与脱贫开发深度融合。一是以生猪产业联盟为平台,结合招商引进的正邦“120万头生猪”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为重点,大力推进百万头生猪产业基地和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形成生猪产业“润民达康”、“铜川正邦”特色品牌,增强生猪产业的新动能,推动生猪产业;二是以羊产业联盟为平台,创造条件积极引进中天羊业,打造100万只肉羊产业,形成“程明肉羊、铜川中天”优质品牌,带动肉羊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以蛋鸡产业联盟为平台,充分发挥大匠蛋鸡的优势产业,推动蛋鸡产业升级;四是以奶牛产业联盟为平台,打造奶牛及饲草产业,带动饲草产业发展,推动奶牛饲草产业转型升级。

  (二)提升畜牧技术创新联盟的科技支撑作用

  围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创新联盟加大对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向科技进步和装备驱动转变。一要加强科技推广应用;二要强化实用人才培训;三要强化与省上四大产业体系合作,引进适用关键技术;四要搭建畜牧科技扶贫专家团队,发挥在铜的省市拔尖人才的作用。

  (三)推进畜牧发展担保基金破解融资难题

  一个产业健康发展,除政策引导支持,更需要以市场化手段获得融资进行发展,市农业部门、金融部门应建立机制,推动金融服务畜牧业的方式方法创新,降低门槛,搭建起“银行+保险公司+产业基金+产业联盟+新型经营主体”的铜川畜牧融资新模式,解决养殖场户融资难问题,同时对贫困户落实好畜牧政策性保险,降低养殖风险。

  (四)壮大集体资产推行农村“三变”改革

  从培育健全新型经营主体(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包装支持、村级清产核资及互助资金协会的建立完善、引进龙头企业、加大土地流转等方面入手,制定”三变”改革方案,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真正在畜牧产业发展中形成贫困户和农民的保底、分红及工资性收入,促进贫困人口增收。

  (五)切实加强对畜牧产业扶贫的组织领导

  积极发挥行业指导引领作用。一是各级畜牧部门、产业扶贫机构,应加强对产业扶贫规划、政策的宣传、示范,推广产业扶贫创新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对畜牧产业扶贫工作好做法、好典型、好模式的梳理总结推广;三是加强对畜牧产业扶贫领域

  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营造良好畜牧产业扶贫氛围。

【畜牧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畜牧调查报告12-17

畜牧调查报告12篇03-31

畜牧调查报告11篇12-17

畜牧小区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06-23

畜牧实习报告05-06

畜牧情况报告01-23

畜牧专业毕业留言07-03

畜牧专业大学生畜牧场实习报告06-23

畜牧兽医猪场实习报告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