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时间:2024-02-28 13:06:04 其他 我要投稿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精品]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读指导课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精品]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1

  1、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阅读活动的核心目标。选择《奥莉薇》这本图画书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是简洁纯净的画面有利于孩子们阅读和理解故事,充满童趣的生动情节,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这些都为幼儿利用自己的经验理解图书,进行自主阅读,讲述故事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书中出现的两幅名画《芭蕾排演瞬间》和《秋天的韵律30号》也为幼儿欣赏和感受艺术之美提供了机会。为幼儿大胆模仿创造了可能。

  2、活动目标:

  (1)自主阅读图画书,尝试讲述自己喜欢的情节,感受奥莉薇的精彩生活。

  (2)在自由描绘秋天的韵律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和创作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奥莉薇》和PPT课件

  ·广告色、绘画纸

  4、活动过程:

  (1)观察封面,导入阅读

  ─你看到了什么?

  ─这只小猪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2)阅读图画书,讲述画面内容

  ①出示第2、3页

  ─你发现了什么?奥莉薇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

  ②出示第4-7页

  ─奥莉薇和哪些家人在一起?

  ─她和可乐之间有什么有趣的事?

  ③出示第8、9页

  ─奥莉薇出门前会做什么事?

  ─你发现了什么?

  ④出示10-21页

  ─晴天、雨天奥莉薇都做了什么?

  ─奥莉薇在博物馆里最喜欢哪幅画?

  ─猜猜她在画前在想什么?

  ─让我们也用五分钟,画一幅波拉克的《秋天的韵律30号》

  ⑤尝试创意绘画,鼓励幼儿大胆用色,表现秋天的.美。

  欣赏、展示、交流并为自己的画命名。

  ─奥莉薇会不会画呢?又会发生什么呢?

  ⑥出示21-24页

  ─妈妈看到奥莉薇的画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你的妈妈会怎样?

  ⑦出示25-28页

  ─晚上睡觉前奥莉薇最喜欢做什么事?

  ─她做了个怎样的梦?

  (3)谈话交流

  ─看看封底,猜猜奥莉薇又准备做什么?

  ─你喜欢奥莉薇吗?为什么?

  ─你觉得奥莉薇是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区的活动:

  1、展示《奥莉薇》系列图书,感受她的快乐。

  2、每人一本用自己名字来命名的自制图书,记录自己的一天。

  活动拓展:

  1、参观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

  2、参观歌舞剧院,观看芭蕾舞表演。

  3、玩沙游戏,尝试堆砌立体建筑物。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2

  一、指导目的:

  1、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帮助其进一步了解掌握课本知识。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幽默感,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进而再促进、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学习。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课外阅读《名人故事》

  2、课外阅读反馈卡。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引入:

  1、交流平时喜欢看哪些书?

  2、说说看书的好处。

  3、小结: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没有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由此可以知道书籍对人类的非常重要。

  4、平时课堂上老师都教了你哪些读书方法?

  (精读、速读、记读、诵读)

  指名说出各个方法的用法。

  5、回顾:教师介绍《孟母三迁的故事》,说说自己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6、大家还想不想继续读《名人故事》中的好故事?

  布置要求,读《木匠祖师鲁班》

  (选择自己常用的方法进行阅读,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弄明白。阅读完后要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二、生读,教师巡视。

  三、生汇报读书所得。

  1、提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阅读这篇短文的?

  2)在鲁班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3)你觉得鲁班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出示学生找到的精彩句子,学生说说好在哪里?)

  2、讨论后完成表格。(学生展示)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平时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了,本节课老师最主要指导同学们怎样阅读名人故事,《名人故事》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等着大家呢!希望同学们以后用心去读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3

  今天上午听了李玥的一节《鲁宾孙漂流记》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精心设计了整个教学过程。李老师从语文的角度向学生推荐文中的优美语段,指导阅读方法。在这一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 所谓“阅读指导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自能读书能力和习惯的课程。阅读指导课类型繁多,例如读物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等,老师们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来把握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一堂好的阅读指导课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读懂一篇文章或书中的一个章节。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并且能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共同解决一些问题。第三,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最后就是将这一阅读过程迁移到课外,以形成有效自读的能力。堂课中既有读书方法的指导,又不乏片段欣赏、好书推荐,各有各的'亮点。李玥这节课重点是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整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合理。通过本节课,可以看出李玥的进步,不管是从教态上,还是从整个教学设计,还是学生的表达能力上,都能看出六年级师生的共同进步。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4

  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拓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这是一种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

  面对这种新课型,我们至少应该去思考三个问题:什么叫做“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

  听了这五节课,我有了三个感悟:

  1、“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让学生阅读精品。

  2、“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3、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多读课外书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阅读指导课就是点燃课外阅读这“火药”的导火索。

  这五位老师执教的五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而且做得相当不错:

  1、阅读的都是精品如:安徒生童话、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余光中的乡愁、曹文轩的《青铜葵花》

  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魏老师注重指导诵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有感情,詹老师注重指导让学生边读边画线做好记号,这一点很重要。通过读书卡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教学童话故事时,注重积累、让学生在读童话故事中明理。谢老师教会了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

  作者曹文轩在《追随永恒》中写道:"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一一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羹和殷殷情爱……感动孩子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这些都在书中有所体现,都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追寻的永恒的内涵。学生在阅读过程往往比较难发现这些内涵。

  谢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帮助学生发现了这些内涵:他从青铜葵花遭受的苦难和感受到的幸福两个层面挖掘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交流、感悟,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懂得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学生读懂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让学生读懂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学生也模模糊糊懂得了“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文中字里行间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谢老师让这种真情湿润着每一位学生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所以谢老师已经点燃了这根“导火索”,相信在他的指导下,清新而淡雅的“书香”已经飘满他的班级。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5

  之前一直迷惑,如果让我去上课外阅读指导课,我该怎么去上?怎样把它上好?上周有幸听了侯老师和倪老师的两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我澄清了迷惑,更加清晰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思路和在指导中如何落实课外阅读教学目标。两位老师的课不仅让孩子们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知识,积累了词语,最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孩子们乐读、高兴地去读,在读中慢慢体会金波诗歌的童趣和爱,丰富陶冶孩子的情操。

  侯老师选取了金波两首比较长的诗,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来和大家分享诗歌所反映的一个主题,在一个接一个的朗读中,在音乐的感染下走进文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但在对诗歌个别主题的概括,我觉得可以再对学生多作一些引导,让他们自己悟出其中的韵味,效果可能会更好。

  倪老师的这节课,让我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我觉得是意犹未尽。他选取的诗歌都是比较短小精炼的`几首。通过前面两三首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感受金波诗中的童真和文字排列的趣味。接着出示五首小诗,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探讨对诗的理解,充分贯彻运用了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非常有益,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借鉴。

  总而言之,我觉得两位老师的课都做到了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的两个关键词——兴趣和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体会、积累、感悟,使读书有了收获,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6

  郑老师执教的《时代广场的蟋蟀》是一节中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听了郑老师的课后,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敬佩”。敬佩郑老师勇做“吃螃蟹第一人”,在语文研修活动中开了一堂新兴的中年级段课外阅读指导课,引领学校的语文教师关注、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课;敬佩郑老师勇将未试教的.课展现在听课老师面前,不经修饰雕琢,“原生态”、“纯天然”。

  很惭愧,我从未真正接触过中高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指导,对这一板块的教学认知处于朦胧状态。平时我也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只做到推荐书目、学生自由阅读、写阅读笔记或读后感进行交流,仅此而已,已无良策。听了郑老师的课,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后,又激起了我对课外阅读指导的兴趣与信心。

  郑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时代广场的蟋蟀》分为简介导入、整体了解、思想交流、思念家乡,告别纽约四大部分,思路清晰,环节连贯,看似简单,内涵却很丰富。在教学中,将朗读、想象、感悟等语文实践融合在一起,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其中,郑老师特别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外国的地名和人名读起来特别拗口,难记,于是郑老师指导学生采用重复、谐音联想等方法进行识记,效果显著。

  评课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课外阅读指导的关键”。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读书之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兴之所至,则不由自主地被书中人物、故事所吸引,废寝忘食是常事。如若此,何用教师苦口婆心地劝读、教育?所以,我们的语文组长章秀平老师亦强调:“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要苛求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懂得感恩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以后的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应该围绕“激发阅读兴趣”这个目标,根据书籍内容的特色,努力寻找兴趣点,引导学生进入书的世界。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7

  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拓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这是一种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

  面对这种新课型,我们至少应该去思考三个问题:什么叫做“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

  听了这节课,我有了三个感悟:

  1、“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让学生阅读精品。

  2、“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3、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多读课外书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阅读指导课就是点燃课外阅读这“火药”的导火索。

  魏老师执教的节课,做到了这几点,而且做得相当不错:

  1、阅读的是精品故事《窗边的小豆豆》

  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魏老师注重指导诵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有感情,指导让学生边读边画线做好记号,这一点很重要。通过读书卡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教学童话故事时,注重积累、让学生在读童话故事中明理。谢老师教会了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

  曹文轩在《追随永恒》中写道:"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一一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羹和殷殷情爱……感动孩子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追寻的永恒的内涵。学生在阅读过程往往比较难发现这些内涵。

  文中字里行间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魏老师让这种真情湿润着每一位学生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所以谢老师已经点燃了这根“导火索”,相信在他的指导下,清新而淡雅的“书香”已经飘满他的班级。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8

  杨老师执教的《昆虫记》是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精心设计了整个教学过程。杨老师从《昆虫记》一书封面到目录的指导,每一页都从内容上作了详细地介绍,娓娓道来,学生对整部书先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接着,杨老师又从语文的角度向学生推荐文中的优美语段,指导阅读方法。在这一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课外的方法,这在学生自荐语段阶段可见一斑。最后,杨老师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去读,而是针对书的篇目划分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去读。使阅读真正有实效。整堂课杨老师指导的又细致又有趣,学生完全沉浸于昆虫的世界中。课上,杨老师较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鼓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

  由于昆虫的世界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是有差异的,所以,每次指导到昆虫的`特殊的生活习性时,老师总是留下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相关篇章,自己去了解。整堂课,杨老师注重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倾听学生的表达和反应,及时作出评价,并随时鼓励学生,诱发学生深入阅读,翱游于书海中,是学生的阅读的点灯人。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9

  指导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

  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 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

  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指导过程

  一、展示导入

  多媒体展示片段:

  A、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B、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

  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阅读体验

  1、畅言读后感

  师:我们已经阅读了这部作品,你有没有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学生畅言读后感。

  2、精彩片段赏析

  师: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用十分钟时间搜寻并做出自己的赏析。

  (1) 学生圈出吸引自己的片段或句子或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2) 学生交流自己的赏析。

  示例:

  “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3、幻想与现实的联系

  师:《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据你的了解,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预设:

  由于作者勤奋好学,所以他符合科学原理的幻想成为他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社会海底潜艇与深海漫步已不单单是幻想。由此可见具有创造力且符合科学的幻想,始终引领预示着科技的发展。

  三、归纳总结

  师:从刚才同学的赏析中你能归纳出这部小说的特点吗?

  学生归纳,教师作预设性总结:

  (1) 科学:①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光的折射和亮度等物理知识,一一体现了出来。

  ②为我们介绍了丰富的海底知识,如形形色色的软体动物和海带,斑驳密集的珊瑚王国等。

  ③人们研制出的真实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

  (2) (2)幻想:本书写于1870年,那时世界上还未研制出潜水艇,海底世界到底如何无人知晓,本书的作者幻想出尼摩船长研制了潜水艇并带阿龙纳斯教授一行游览了长达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观赏到海底五彩缤纷的美景。而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研制出真实的潜水艇。

  (3) 小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都具备。

  四、深度鉴赏

  “救命!救命!”我喊着,两手拼命划着向林肯号泅去。我身上的衣服非常碍事衣服湿了贴在我身上,使我的动作不灵。我要沉下去了!我不能透气了!…… “救命!” 这是我发出的最后呼声。我嘴里满是海水。我极力挣扎,我就要被卷人深渊中了……忽然我的衣服被一只很有力的手拉住,我感到自己被托出水面上来了,我听到,我的确听到在我耳朵边响着这样的声音:“如果先生不嫌不方便,愿意靠着我的肩膀,先生便能更从容地游泳。”我一手抓住我忠实的康塞尔的'胳膊。“是你呀!”我说,“是你呀!”“正是我,”康塞尔答,“我来伺候先生。“就是刚才的一撞把你跟我同时抛人海中来的吗?"“不是。为了服侍先生,我就跟着先生下来了!这个好人觉得这样做是很自然的!“战舰呢?”我问。“战舰哪!”康塞尔转过身来回答,“我认为先生不要再指望它了。"“你说的什么?”“我说的是,在我跳入海中的时候,我听见舵旁边的人喊:‘舵和螺旋桨都坏了"“都坏了?"“是的!被那怪物的牙齿咬坏了。我想,林肯号受到的损坏虽然只存这么一点儿,可是,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是很不利的,因为船无法掌握方向了。”“那么,我们完了!”“也许完了,” 康塞尔安静地回答,“不过,我们还可以支持几个钟头,在几个钟头内,我们可以做不少的事!"康塞尔这样坚定和冷静,鼓舞了我的力量。我用力地游着,但我的衣服像铅皮一样紧紧裹着我,很妨碍我的动作,我觉得很难支持下去。康塞尔发现了这一点。“我想先生一定会允许我把衣服割掉。”他说。他在我的衣服下面放入一把刀子,很快的一下,从上至下把衣服割开。然后,他敏捷地替我脱衣服,我就抓住他泅水。

  很快,我也给康塞尔脱掉了衣服,我们彼此轮流在水上“航行”。可是,我们的处境仍然十分危险:可能我们掉下海的时候,人家没有看见,也可能看见了,但因为战舰的舵坏了。不能回到这边来救我们。现在我们只有指靠大船上的小艇康塞尔很冷静地这样假设,并计划着随后应做的事。多奇怪的性格!这个冰一般冷的人在这里好像在自己家里那样!

  现在我们唯一的生路,就是希望林肯号放下小艇来救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尽力支持,时间愈久愈好,等待小艇到来。我于是决定节约使用我们的力量,使两人不至同时筋疲力尽,下面是我们的办法:我们一个人朝天躺着,两臂交叉,两腿伸直,浮着不动,另一个人泅水把前一人往前推送。做这种“拖船”的工作,每人不能超过十分钟,我们这样替换着做,我们就可以在水面浮好几个钟头,也许可以一直支持到天亮。这是碰运气的事!不过希望在人心中总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我们又是两个人。最后,我还要肯定一点——这看来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即使我要“绝望”,现在也办不到!战舰跟那鲸鱼冲撞的时间是在夜间十一点钟左右。

  所以到太阳升起,我们还得游泳八个小时。我们替换着游,游八小时必然可以做到。海面相当平静,我们还不至于过度疲劳。有时,我的眼光想看透深沉的黑暗,但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那由于我们游泳动作激起的浪花透出一点闪光来。在我手下破碎的明亮的水波,点缀在镜子般闪闪的水而上,就好像一块块青灰色的金属片。

  阅读上面的文字,然后进行个性化点评。

  (考虑到学生所读的书版本不一,以上文字单独打印,分发给学生,学生点评后交流,如若时间不允许,可延至课外作书面点评。)

  个性化点评要点:在“林肯号”战败后,这三个人被抛到了海中。作者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人物在极度紧张、恐慌中的心理活动,仿佛使人身临其境。主人公之间的友谊和伟大的忠诚也令人感动。

  五、课堂总结

  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这也正是《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的原因。

  六、拓展训练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名人传》,并把阅读所得整理成读书笔记。

  七、板书设计

  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科幻小说

  科学 幻想 小说

  物理学 潜水艇 人物

  生物学 海底世界 情节

  化 学 环境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相关文章: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03-15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06-03

阅读指导课的评课稿06-24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5篇03-15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6篇04-18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7篇05-19

习作指导课的评课稿03-30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11-13

小学语文阅读课评课稿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