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

时间:2024-02-11 13:02:45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作文

春节的作文 篇1

  雪花悄然地飘落着。那飞舞的雪花,一朵,又一朵像是漫天的蒲公英,又像是无数幼小而不可名状的生命,在苍茫的夜空中颤动、沉浮、荡漾。神情是那样怡然,变幻是那样神奇。田静仿佛觉得有一只白色的巨翼正在冥冥之中掩过大地,不知不觉眼前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了。就这样,冬天到来了。

  冬天到了,也就意味着春节的到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每逢过节,我都会特别想念我的爷爷,我家乡的春节。

  说起春节,我就兴奋,仿佛浑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因为每到这个时候,爷爷总会做一大堆好吃的,什么煎饼啊、饺子啊、肉丸子啊的都会做。每当爷爷把吃的`放在桌子上的时候,我总会很赏脸的吃他几个。这时爷爷看到桌子上的东西少了几个,就会看着我,笑眯眯地说道:“你这个小馋鬼。”我赶忙说道:“爷爷做的东西最好吃了!”爷爷温柔地看着我吃着,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二十七一大早,就听见院子里有“拜年”的声音,大概是那群小孩子们又来我家讨东西吃了吧。我从床上坐起来,看见爷爷奶奶们正在给那群小朋友发糖呢。对于像我这样的贪吃鬼,自然是要的。于是爷爷带着我加入他们的行列,提着袋子,跑到别人家里去。

  “拜年!”孩子们的声音异口同声。一个老奶奶走了出来,高高兴兴地拿出糖来分给小朋友们。随即看到我,笑着说道:“老章啊,这是你的孙女啊,都长这么大了..”然后老奶奶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递到我手上,说:“这是奶奶给你的压岁钱,拿着吧。”“拿着吧。”爷爷随即附和道。我高高兴兴地拿着钱,说了声谢谢。然后又不解的想:为什么爷爷让我借着钱呢,这种时候大人们不总是要推辞的么? 于是我去问奶奶,奶奶说:“奶奶不告诉你,长大了你自然就明白了。”现在我的确明白了,爷爷是为了让我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回头他自己再把钱还给人家。不得不说,爷爷真的对我很好

  二十八的早晨,每家每户都起得特别早——放鞭炮。然后就开始打扫卫生。我也不例外。于是我无精打采的拿着扫把在屋里扫扫荡荡。爷爷看见了,对我说:“你进屋里休息去吧,爷爷来扫。”我高兴的跑到房间里,打开电视。随后听见妈妈对爷爷说:“爸爸,你太宠她了,让她锻炼一下也好啊。”“小孩子嘛,天性是玩,那就让她玩吧。”在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爷爷,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老人。

  岁月流逝得太快,转眼我长大了,而爷爷已不在人世,妈妈曾如法炮制,做了煎饼,可我总是说:“不是,不是爷爷的味道。”再也没有爷爷的味道了,遗憾使我写出了这几句:岁月在薄笺上流转,指尖漏过的风,停留了岁月的沧桑;你那温暖如昔的微笑,定格在年华的沧海。

春节的作文 篇2

 冬季来了,年也来了。家家红旗招展,彩旗纷飞,装点节日的气氛。

  我的家乡位于东北的黑龙江省的一座小镇里,这里既没有漠河冬天的寒冷,也没有南方冬天的温暖如春,但每年的冬天都会年的到来,而变得热闹非凡。

  年近二十八九,各家各户张灯结彩的庆祝,人们贴对联,挂上红灯笼,走在村落间,我能感受到那浓浓的节日气氛。

  盼望着大年三十的到来。早在大年到来之前,我的家乡都会在腊月二十三过个小年,那一天,家家户户也很热闹,但我一直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过小年,我们在这一天也会和过春节一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不过,我还是盼着过大年。

  家乡的大年很特别,每一年的饭桌上必须要有一道关于鱼的.菜,寓意自然是年年有余意思。而临近午夜时,家家户户还要包饺子,等到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吃的。饺子里会藏一个铜字儿或一块糖、一粒花生什么的,谁要吃到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到来的一年里,谁就是最幸福最有福气的人。我们现在过春天又多了一个活动,就是看中央电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我们早早的就晚好晚饭,把饺子也早早的包好,然后就一家围坐在电视前机,边春节晚会儿的开始,边吃着好吃的,边聊着高兴的事儿。我们会坚持到吃过午夜的饺子听过十二点的钟声才会去睡觉。

  一晚上的时光是很短暂的,转眼间就过去了。当第二天醒来时,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人们早早的起来,相互问候。远在百里之外的亲威也会带上礼品前来拜年。

  家乡的春节和其他地方的春节只有细微的不同。家乡春节虽然普通,但却流露出一股浓浓的纯朴民风。邻里间会在春节期间相互的拜年,都会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吃。这是我最喜欢春节的一个原因。

  家乡的春节很热闹,家乡的春节很有特色,家乡的春节最真实最亲切。总之,我爱的家乡的春节,更爱我家乡的人。

春节的作文 篇3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暑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革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见此,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穷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把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刺客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张弓搭箭,准备射死他。谁知,刺客被卫士发现,被当场缉拿。祖乙得知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 ,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的。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岁时之事,先要由岁首说起;而岁首之事,则先应由岁前说起。

  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城镇乡村,一般腊月过一半,就开始有年终的气息了,人们开始筹办“迎春”的年货。各地年前的市场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年货店摊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琳琅满目,有打上红戳的`“年糕”,还有年画春联、烟花香烛等喜庆用品。年前的市场是一年中最为丰富齐全的,男女老少都争相购买一些称心如意的商品。尤其是孩童们,每当买到鞭炮后,往往等不到过年,便开始零散着燃放,更增加了新年将至的气氛。

  北京有一首歌唱年终的民谣: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作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去宰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满香斗;

  三十日,黑夜坐一宵;

  大年初一出来热一热。

  歌词描绘了人们在年终的忙碌情形。内容与此相似的民谣,在中国各地方普遍流行。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春节的作文 篇4

  在中国,春节的这段时间绝对是最热闹的。如今奉化的春节,虽然人们依然在最后的忙碌着,但脸上都洋溢着新春的气息,朝气蓬勃。

  从腊八到正月十五,春节一共要持续一个月多的时间:

  “过了腊八就过年。”腊八到了,除夕就快要到了。除夕之前,依旧是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所以家家都没有时间自己熬腊八粥。不过,吃腊八粥的习俗可不能落。我们当地的中塔寺就会熬一锅又一锅的腊八粥,红枣、桂圆、米、红豆、黑豆、莲子、银耳,甚至还有花生和核桃。甜甜糯糯的香气弥漫整个奉化,在寒冷的`冬日带来阵阵甜蜜的暖意。那天早晨,寺内就进出着每户家庭里早起的老年人,领去免费,但代表满满幸福的腊八粥,与全家老小一起享受。

  腊九到年三十,这段时间要干的事情很多。立春之前要“送年”,就是在家里拜菩萨和祖先,保佑来年大吉大利,比今年的各个方面都要更好。灶神也在拜菩萨里面,拜灶神就是要来年有吃不完的食物,不愁口食。以前拜灶神有“祭灶果”,如今就用如蛋黄派这种零食来代替。拜菩萨分拜“荤菩萨”或“素菩萨”,也就是拜的东西不同。“荤菩萨”是猪头,鸡肉这种;“素菩萨”则是水果和素菜,其实就是看主人的口味。这段时间里,还要选一天“掸尘”,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象征的过年的新气象。而年货则是一定要准备的,五谷和鱼肉都要预备充足。

  到了除夕,家家团聚吃年夜饭,为了团聚,在外地工作的游子都要赶回家,所以才会有春运。一起吃年夜饭的,都是最亲近的家人;因为要放好多菜、坐好多人,所以要架上好几张大圆桌。一般女人们还在烧菜,男人们就已经一边吃菜,一边喝上了;小孩们就在庭院里面玩,到很晚才肯吃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除夕都要看春晚。在电视里倒计时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来了,漆黑冰凉的夜空有了温度,一朵朵绚丽的烟花,不间断的开了几个小时。小孩和大人们,在零点后才有了疲倦之色,沉沉的睡下。小孩的枕头下,是大人装在红包里的压岁钱,是大人对孩子的期盼,小孩也不敢乱动,做梦都惦记着。

  门上贴着春联,贴着“倒福”,正月初一开始,人们就要走街串巷的去拜年了。说一声什么时候来,举家都出去,留下空荡荡但依旧洋溢喜悦的家。

  十五元宵,去年在县江办了次灯会,今年还不知有没有。如今人人都很忙碌,以前的习俗有些都不实行了,但心中对过年的期盼还在,有些重要的也一定要保留,初春还是热热闹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