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小故事

时间:2023-12-20 07:11:36 心理学 我要投稿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集锦15篇]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蒙古的部落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部落大使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给皇帝: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集锦15篇]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全国最好的珠宝匠检查那个金色小人,称重量,看做工,所有测量办法的`结果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个金人的耳朵眼……

  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2

  一个国王在梦中梦见一只大象从窗户穿进来,不知道为什么,尾巴反而被勾在窗户上。又有一次,梦到一只庞大的牛要穿过窗户的细缝,它的头角和四蹄都过去了,可是尾巴却过不去。人的一生有许多难以取舍,困惑不已的尾巴纠缠着,这时所需的,就是断然的`舍弃与明智的抉择。

  人生感悟:落花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人也当在不断的割舍里升华自己!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3

  露出马脚的间谍——无意注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十分重视间谍机构的活动,都希望在情报方面战胜对手,以利于在整个战争中获取主动。同时,反间谍机构也都在积极活动。一次,盟军反间谍机关收审了一位自称是来自比利时北部的“流浪汉”。他的言谈举止使人怀疑,眼神也不像是流浪汉特有的。因此,法国反间谍军官奥克多认定他是德国间谍,可是他没有更有力的证据。奥克多决定打开这个缺口。

  审讯开始了。奥克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会数数吗?”这个问题很简单。“流浪汉”用法语流利地数数,没有露出一丝破绽,甚至在说法语最容易说漏嘴的地方,他也能说得很熟练。于是,他被押回小屋去了。

  过了一会儿,哨兵用德语大声喊;“着火了”“流浪汉”仍然无动于哀,似乎真的听不懂德语,照样睡他的觉。

  后来,奥克多又找来一位农民,和“流浪汉”谈论起庄稼的事,“流浪汉”谈的居然也并不外行,有的地方甚至比这位农民更在行。看来奥克多凭外观判断的第一印象是不能成立了。于是奥克多又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第二天,“流浪汉”在被押进审讯室的时候,显得更加沉着、平静。奥克多非常认真地审阅完一份文件,并在上面签字之后,抬起头突然用德语说:“好啦,我满意了,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汉”一听到这话,长长地松了口气,像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流浪汉”露出的欣慰的表情,虽然是一刹那间发生的,但这个表情却透露出他懂德语这一信息,从而使他露出了马脚。经过进一步的审讯,“流浪汉’最终承认了自己是一个德国间谍。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为指向与集中。它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奥克多运用的是4心理战。他利用人的潜意识心理,转移德国间谍的有意注意,忽然用德语说释放他,'从而他的无意注意让他在不经意间露出得意忘形之色,暴露了自己。

  兴趣是培养有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有兴趣的事情吸引着一个人的注意。几是那些与人的生活、当前的任务、从事的工作密切联系着的东西,都是人们容易感兴趣的`事物,因而人们便对它们集中注意。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

  人的心境对有意注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什么事物容易引起注意。疲劳或精神健征的状态也对注意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健旺时很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人在精神健进状态下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引起注意,注意也能持久。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快乐、积权的精神状态,以便能引起我们的有意注意。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4

  嘀嘀和快的干的火热,但当打车软件火热的时候,有人却用这个软件卖药,卖的是痔疮药哦。

  出租车司机因为长坐,而容易生痔疮。而在一个交通繁华地段,如果用打车软件,用语音或者文字推送一个卖痔疮药的'信息,绝对是最精准的营销。

  据说,一条消息会有5个人回复。这个主意简直是太绝了! 当你看不明白的时候,别人已经在行动了!

  启示:

  透过本质,看到的士师傅身上的痛苦,比如痔疮、腰樵等问题,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轻松成交客户。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5

  一次,几位学生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老师问学生们生活得怎么样。一句话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商战不顺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时间,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弃儿。

  老师笑而不语,从房间里拿出许许多多的杯子,摆在茶几上。这些杯子各式各样,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来高贵典雅,有的杯子看起来简陋低廉……老师说:“都是我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待了。你们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学生们说得已经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学生们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讲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挑选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就没有人选中它。”学生们并不觉得奇怪,谁都希望手里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

  老师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用好的杯子。这就如我们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用来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能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6

  1965年,一个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们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学术权威,还有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自己国内,一些成功人士把自己的创业艰辛过分的夸大了。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进行了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这本书后来鼓舞了很多人,他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的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必有收获。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的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7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用小白鼠做过一个有趣的走迷宫实验。

  实验之初,他把一群小白鼠分成3组,分别配给A、B、C三组实验人员,然后告诉A组:“你们真是太幸运了,配给你们的小白鼠是经过几位教授特意挑选并精心训练的。它们血统高贵而且非常聪明,智力几乎接近人脑,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对待它们,努力使它们发挥出最棒的水平来。”

  告诉B组:“你们的运气很一般,这些小白鼠只是很普通的一组。它们血统一般,智力也一般。你们用最常用的方法训练它们即可。”

  告诉C组:“你们非常地不幸,这组小白鼠简直糟糕透了。它们血统低劣,智力也很差,简直就是白痴。你们随便用什么方式训练它们都行,反正它们的本质已经注定了。”

  3组实验人员按照“指示”各自训练了小白鼠一个月之后,教授分别对3组白鼠进行了测试,最终的结果表明:A组小白鼠果然最为聪明,不但都走出了迷宫,还缩短了专家们预计的时间;B组白鼠则表现一般,只有一半走出了迷宫,所用时间也比专家预计的稍长一些;而C组最为糟糕,只有两只成功走出迷宫,而且所用时间之长简直令人无法忍受。

  实验完毕之后,罗森塔尔很平静地告诉各组实验人员:其实这些小白鼠根本没有什么血统以及智力的区别,它们都是普通的白鼠,是我把它们分成了3组而已。

  实验人员瞠目结舌的同时,不由得想起自己一个月以来对待白鼠的态度:A组人员非常珍爱自己的白鼠,他们不但很悉心地照顾它们,还用最积极、难度最大的方法训练这些“智力超常”的小家伙们,甚至会定期和它们进行“语言交流”;B组人员则像对待普通动物那样对待自己实验对象,按照普通的方式去训练它们;而C组人员呢?他们每个人都在叹息自己运气不好,竟然摊上这么几只蠢笨的东西,恰巧训练过程中又有很多迹象表明这伙白鼠的确“愚蠢无比”,比如不听指挥、没有纪律性等等,所以,他们常常打骂这些可怜的小家伙,有时还会以“忘记”喂食的方式来惩罚它们。

  罗森塔尔教授从这个实验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消极和不良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体会到即便智力相差无几,被对待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分出个优劣高低来。我们自身,乃至整个世界,往往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改变。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聪明人,就要以聪明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8

  风鸣忐忑不安地拿着手机,她今晚真的会出来和自己见面吗?

  想起她,风鸣就觉得缘分是真实存在的。

  那是一个月前的`晚上,风鸣刚从新开的一家叉烧店吃完饭回到家,正准备洗澡时突然收到一条陌生的短信: “我们能做朋友吗?”

  风鸣好奇之下,便回了一句: “好啊,你是美女还是帅哥?”

  几秒钟之后,他便收到了回信: “我是个女孩!”

  之后他们便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短信聊天,风鸣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这个女孩了,于是便想约她出来。

  一天,风鸣发短信约她。可是女孩回了一条让风鸣莫名其妙的短信:“还有一个星期,我们就能完全在一起了。”

  一阵悠扬的短信铃声打破了风鸣的回忆,他连忙打开手机查看。来信显示正是那个女孩。

  “你真的想见我吗?”

  “嗯,我是认真的!”风鸣略带紧张地给她回复道。

  她似乎有些犹豫,隔了一分钟,她才回复: “其实我们早就在一起了,既然你那么想见我……”

  认真阅读着短信的风鸣,有些兴奋和紧张。看到后面的省略号,风鸣突然感到胃部一阵翻江倒海,一下子无数的肉末从他口中吐出,那正是他在那家叉烧店里吃的叉烧,这一个多月他一直都在那里吃。

  还没等风鸣反应过来,又一条短信发了过来: “这就是我……我终于完整了!”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9

  在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就是心理学家詹姆斯。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

  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0

  日本有一个童话故事。

  有两个小孩到海边去玩,玩累了,两个人就躺在沙滩上睡着了。其中一个小孩做了个梦,梦见对面的岛上住了个大富翁,在富翁的花园里有一整片的茶花,在一株白茶花的根下,埋着一坛黄金。

  这个小孩就把梦告诉另一个小孩,说完后,不禁叹息着:真可惜,这只是个梦!

  另一个小孩听了相当动容,从此在心中埋下做梦的种子,就说,你可以把这个梦卖给我吗!

  这个小孩买了梦以后,就往那座岛出发,千辛万苦才到达岛上,果然发现岛上住了一位富翁,于是他就自告奋勇的做了富翁的'佣人。

  他发现,花园里真的有许多茶树,茶花一年一年的开,他也一年一年的把重茶花的土一遍一遍的翻掘。就这样,茶树愈长愈好,富翁也就对他愈来愈好。终于有一天,他由白茶花的根底挖下去,真的挖出了一坛黄金。

  买梦的人回到了乡下,成了最富有的人;卖梦的人,虽然不停的在做梦,但他从未圆梦过,终究还是穷光蛋。

  人生感悟:梦虽然遥不可及,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有实现的一天。人因梦想而伟大,没有梦想的人生,也是最枯燥乏味的人生!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1

  天桥上,风很大。李娅随着人流往前走,一个头戴嘻哈帽的小伙子挡住李娅的去路:"大姐,买一瓶洗发水吧!"

  李娅最讨厌这些推销的,不高兴地摇了摇头,继续往前走。

  可这小伙子跟在李娅的后面,全力推销着:"大姐,你别走,只耽误你一分钟的时间,就能换回你百分百的美丽......"

  李娅今天心情不好,吼道:"你给我滚开!"

  小伙子愣了一下,小声嘀咕:"头皮屑多,脾气就是大......"

  李娅回头,恶狠狠地盯了小伙子一眼。可他还是面露微笑,继续推销:"要想拴住男人的心,就该洗去头皮屑,打扮得光彩照人......"

  小伙子的话,一下就戳到李娅最敏感的神经。老公没钱,可他就是靠着一张俊脸,在外面拈花惹草,惹得李娅都想杀人了。

  小伙子好像看出李娅的心思,继续说:"大姐,要是你打扮起来,比那些小三漂亮多了......"

  小伙子的嘴巴很甜,一会儿就把李娅的心说活了,脸上露出笑容来。

  小伙子不忙推销洗发水,先介绍起自己来,说他叫林波,是在校大学生,主修心理学。他暗恋班花,向她表白,可班花指着他的头发做了一首打油诗:"昨夜寒风吹,今早满头白。要想我来爱,打扫头上雪。"

  李娅笑了:"她是说你的头皮屑?"

  "大姐真聪明,自从我用了去得快洗发水,头皮屑没了,班花和我相恋了。为了更多的头皮屑患者能重获幸福,我就趁周末干起了推销。"

  "揭开你的帽子看看。"李娅说。

  林波小心翼翼地按着头发,揭开嘻哈帽,露出柔顺的头发来。

  李娅一看,真的没有头皮屑,高兴地说:"我买两瓶。"

  林波低下头,从挎包里拿洗发水。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林波的.假发被吹走,竟露出一个秃顶来。

  "你这天杀的骗子,竟然敢骗我......"李娅一阵狂骂。

  林波难过地蹲在地下:"大姐,我也是受害者。我用了去得快洗发水,头发都掉了。我找到黑心厂家,他们答应给我两万元的赔偿,就是这些洗发水......"

  李娅再也不想听林波唠叨了,甩手就走。

  林波急了:"大姐,这洗发水还有妙用,比如对付那些出轨的男人。只要他们和我一样变成秃顶,就没有女人喜欢他了......"

  李娅听了,咬咬牙说:"给我来5瓶洗发水。"

  李娅提着洗发水走远,林波长吁一口气,揭掉头上的秃顶头套,露出茂密的寸头来:"推销心理学不白学啊......"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2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用小白鼠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走迷宫实验。

  实验之初,他把一群小白鼠分成3组,分别配给A、B、C三组实验人员,然后告诉A组:“你们真是太幸运了,配给你们的小白鼠是经过几位教授特意挑选并精心训练的。它们血统高贵而且非常聪明,智力几乎接近人脑,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对待它们,努力使它们发挥出最棒的水平来。”

  告诉B组:“你们的运气很一般,这些小白鼠只是很普通的一组。它们血统一般,智力也一般。你们用最常用的方法训练它们即可。”

  告诉C组:“你们非常地不幸,这组小白鼠简直糟糕透了。它们血统低劣,智力也很差,简直就是白痴。你们随便用什么方式训练它们都行,反正它们的本质已经注定了。”

  3组实验人员按照“指示”各自训练了小白鼠一个月之后,教授分别对3组白鼠进行了测试,最终的结果表明:A组小白鼠果然最为聪明,不但都走出了迷宫,还缩短了专家们预计的时间;B组白鼠则表现一般,只有一半走出了迷宫,所用时间也比专家预计的稍长一些;而C组最为糟糕,只有两只成功走出迷宫,而且所用时间之长简直令人无法忍受。

  实验完毕之后,罗森塔尔很平静地告诉各组实验人员:其实这些小白鼠根本没有什么血统以及智力的区别,它们都是普通的白鼠,是我把它们分成了3组而已。

  实验人员瞠目结舌的同时,不由得想起自己一个月以来对待白鼠的态度:A组人员非常珍爱自己的白鼠,他们不但很悉心地照顾它们,还用最积极、难度最大的'方法训练这些“智力超常”的小家伙们,甚至会定期和它们进行“语言交流”;B组人员则像对待普通动物那样对待自己的实验对象,按照普通的方式去训练它们;而C组人员呢?他们每个人都在叹息自己的运气不好,竟然摊上这么几只蠢笨的东西,恰巧训练过程中又有很多迹象表明这伙白鼠的确“愚蠢无比”,比如不听指挥、没有纪律性等等,所以,他们常常打骂这些可怜的小家伙,有时还会以“忘记”喂食的方式来惩罚它们。

  罗森塔尔教授从这个实验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体会到即便智力相差无几,被对待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分出个优劣高低来。我们自身,乃至整个世界,往往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改变。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聪明人,就要以聪明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3

  马戏团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小时候的小象很调皮,玩性又大,故用绳子把小象栓在木桩上,由于小象力量小,经过很多次的试验都无法将木桩拖出来,当时间久了之后,只要把象系在木桩上,象知道自己无法挣脱,也就很安分了。

  小象长大变成了大象,在马戏团中可以做很多的表演。大象力大无穷,可以搬很多东西,但在表演后,却很安分的被栓在木桩上。

  大象的力量其实是很大的,但是它因为从小的经验,觉得木桩的力道比自己大,是唯一可以栓住自己的东西,使得它不敢去移动木桩。

  人生感悟:其实大象是被自己以前的观念所束缚,不了解自己已有很大的改变了,因而放弃想移动木桩的念头。

  木桩,就像是妨碍个人发挥浅力的'障碍;或许不是具体可见的阻力,而是由个人过去细微的经验所产生的无名恐惧。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4

  一天,几个学生向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信子。就在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片刻,终于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好多倍;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过去。

  “啪”,弗洛姆又打开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暗淡,他们刚才都没有看出来。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平静的心态,乱方寸,慌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啊。”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不是吗?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4

  1、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发现他的5岁的儿子*在门旁等他。“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爸爸,你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话,我1小时赚20美金。”“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非常生气。约1小时后,他平静了下来,开始想着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于是,父亲走进儿子的房间,给了孩子10美金。“爸爸,谢谢你。”小孩欢笑着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为什么你已经有了钱还要?”“因为这之前还不够,但我现在够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时间可以换取金钱,也可以换取家庭的亲情和快乐。给家庭挤出些时间吧,因为有些东西是拿金钱买不到的。

  2、分苹果的故事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谈的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犯人这样写到: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那位著名人士这样写到: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说:“我把门前的饿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3、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喜欢你的。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4、错误也有价值

  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的严肃气氛顿时化为乌有。怎么办呢?但见这位教师神态自若,她从容不迫地问:“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经她这么一说,教师里静了下来。她接着说:“还有后来人的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的意思还有人接班。”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又亲切地说:“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他所以念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这种不应该的错误了。我们请他在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学生们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那位站着的学生情绪更加激昂的读了起来。

  5、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象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的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馒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6、人生第一课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声音在厅中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地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张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评价:这样的'灌输使孩子们从小就“站着”,不会光“趴着”去看待那些大人物。这种自信心与健全的人格会为人的一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7、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7岁。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怎样使用瓦斯驱动的割草机割草。他正教孩子如何在尽头把割草机掉头时,妻子叫他去问事情。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

  大卫回头发现发生的事之后,他开始失控了。大卫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大力才侍弄出那些令邻居们羡慕的花圃大约有2尺宽已被夷为平地!当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之后,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大卫,请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的妻子也提醒我们,为人父母必须明了熟轻熟重。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上的东西还要重要。被球砸碎的窗户、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灯及掉在厨房里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再责备孩子又有何用?我必须记得不要打破一个孩子的心灵,不要让他们充满活力的感受变得麻木,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损失。

  ……

  有一对夫妇以及7岁的女儿外出到朋友家晚餐时,女儿打翻了水杯。他们在水渍擦干净后并没有责备女儿。朋友抬头看看他们说:“你们知道,我真的很感谢你们不像别的父母一样。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会对孩子的无意小错咆哮,并且教训他们要更小心一点。谢谢你们没有那样做!”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共进晚餐,相似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儿子弄翻了桌子上的牛奶杯。当他们责备他时,我也故事弄翻我的杯子。当我开始解释说我在40多岁还会弄翻东西时,男孩开始微笑了,而她的双亲似乎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再生气。我们多么容易忘记我们仍然在学习啊!

  ……

  最近我听到一个有关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个曾经取得过重要的医学成就的科学家。有个报社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班人更有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来,这都与他小时候他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样!

  他的母亲来到厨房,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他或者惩罚他,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几乎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水坑。反正损害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它的确这么做了。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你还是得把它清理干净,让物归原处。所以,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欢哪一种?”他选择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你知道,我们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试验。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小男孩学到了,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这堂课真棒!

  这个知名的科学家说,那一课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除此以外,他还学到,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的父母都跟他母亲的反应一样,那不是很好吗?

  ……

  几年前,保罗·罗威曾经在收音机上说过一个在成人关系上也使用的故事。

  有个年轻女人下班后开车回家发生了碰撞,撞坏了挡泥板。她在说明那辆车是出厂才几天的新车时便说边掉泪。她回家怎么向丈夫解释呢?

  另一辆车的驾驶员充满同情心,但他也表示他们必须记下彼此的驾驶执照和车牌号码。当这个年轻女人从大大的棕色信封中取出文件时,有张纸条掉了出来。上面,男人的笔记写着:“如果出了事……记住,亲爱的,我爱的是你,不是车!”

  ……

  且让我们记住,孩子的心灵比任何物质还要重要。当我们这么记住,自尊和爱的花朵就会开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更美丽!

  (美)杰克。坎菲尔

  评:什么样的物质损失可以同给你所爱的人造成的伤害相提并论呢?

  8、利息

  在一次段考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说:“我借。”结果,再后一次段考中,他语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净剩81分。

  这位老师:一是有一颗真切的爱生之心,他不想让学生挨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学生;三是他善于利用契机激励学生。那个借分的学生由于获得了老师的“资助”,得到了老师的关爱,鼓起了奋斗的信心,从考试不及格到考试满分,实现了他自己的许诺。

  ——一般说,老师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不会很重视,不会很信任,有的甚至会挖苦讽刺,巴不得借家长之手“好好整治”一下学生。老师心里很想把学生教好,但对学生缺乏爱心,单是“恨铁不成钢”,“铁”就难以“炼成钢”。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

  9、爱的神奇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的真实故事。

  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其中有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学生们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这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考查外,其余180个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这一切,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

  继任者找到当年的小学教师,此时她已是迟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我爱这些孩子。”

  评价:只有没有爱心的老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

  10、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评价:诚如贝多芬所言:“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点,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美德和善行的成长环境。把美德、善行推荐给你的孩子们,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财富。”

  11、总理的老母亲

  泰国总理川立派86岁的老母亲川梅,是一个摆食品摊的小贩,她闲不住,虽然高龄了,还在曼谷的一家市场内摆摊卖虾仁豆腐、豆饼、面饼。她说:“儿子当了总理,那是儿子有出息,与我摆摊并没有什么矛盾。我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我很喜欢摆摊,在这儿,能见到很多的老朋友。”

  川梅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儿子下班回家后狼吞虎咽吃他亲手做的豆腐。

  泰国的媒体称赞说:“一个来自平民阶层的平凡母亲,教育出一名以其诚实正直而受人尊敬的总理。”而川梅在面对记者时却谦逊地表示:“我其实没有作什么,我只不过在他小时候教导他做人必须诚实、勤劳和谦虚。我从不打骂他,但我也不记得他有那件事让我失望。”

  评价:望子成龙是普天之下母亲地共同心愿,任何一条“龙”都是在父母地教育及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有几个母亲做到了川梅这一点?又有多少母亲在儿子“成龙”之后不母以子贵,仍甘于平凡?中国母亲们深思。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5

  一群小孩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小孩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小孩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小孩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小孩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小孩5美分。

  小孩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你在为谁而"玩"

  这是我在20xx年6月18日的《你职业枯竭了吗?》一文中提到的寓言。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小孩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小孩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小孩,而不去理会小孩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小孩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心理学小故事】相关文章:

心理学小故事08-02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经典)09-21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09-27

心理学的小故事精选06-29

心理学经典小故事07-02

心理学小故事[精选]11-22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09-24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集锦04-19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通用05-16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精选29则)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