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小故事

时间:2023-09-21 16:03:10 心理学 我要投稿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经典)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

  乐扣乐扣来到中国市场后,做了一件让很多同行看不懂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直营店开在了房租非常高,成本非常高的城市中心广场,乐扣店的左边一家店,就是著名的顶级品牌:香奈儿。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经典)

  很多人不明白乐扣到底为何这么做,后来,慢慢就明白了。

  客户心里认为:能够与香奈儿做邻居的.产品,一定也是高端产品。

  乐扣用一个形象店的成本,直接提高了产品在客户心中的位置。

  启示:

  借位——巧妙借力于其他品牌的位置,树立自己在客户心中的位置。你在客户心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与谁在一起。成功的核心,不是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帮助过多少人?你的转发将惊醒别人的伟大!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2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 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 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3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家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家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家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家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

  你在为谁而"玩"

  这是我在20xx年6月18日的《你职业枯竭了吗?》一文中提到的寓言。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家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家,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4

  火帽子得意地叫:“飞机起飞喽!“可他刚一振翅膀,还没飞起来,边歪倒了。原来小纽扣滑到了耳朵深处,小珠子滑到了鼻孔深处。他的耳朵和鼻子都被堵住了,耳朵好疼,鼻子好疼。火帽子着急地用手去抠。

  红袋鼠来了,忙说:“不能抠,不能扣,越抠会越往里,还是快去医院吧。“

  最后,红娘子这个“飞机“还得做”跳跳车“去医院。

  讲给宝宝听:小朋友,如果玩玩具、衣服上有小纽扣、小珠子之类的`东西掉下来了,记住千万不能把这些小东西塞到鼻子或耳朵里。如果耳朵、鼻子里有东西,一定不要用手抠,也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挖。鼻子里有异物时,要用手指摁住没有异物的那个鼻孔,用另一个鼻孔用力呼气,把异物呼出来;耳朵有异物时,要把头歪向右异物的一侧,侧着身子单脚蹦跳几次,让塞入的异物掉出来。如果这些方法不行,就要赶紧到医院去,让医生用专门的工具把异物取出来。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5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声音在厅中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地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张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6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7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 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 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

  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8

  天桥上,风很大。李娅随着人流往前走,一个头戴嘻哈帽的小伙子挡住李娅的去路:"大姐,买一瓶洗发水吧!"

  李娅最讨厌这些推销的,不高兴地摇了摇头,继续往前走。

  可这小伙子跟在李娅的后面,全力推销着:"大姐,你别走,只耽误你一分钟的时间,就能换回你百分百的美丽......"

  李娅今天心情不好,吼道:"你给我滚开!"

  小伙子愣了一下,小声嘀咕:"头皮屑多,脾气就是大......"

  李娅回头,恶狠狠地盯了小伙子一眼。可他还是面露微笑,继续推销:"要想拴住男人的心,就该洗去头皮屑,打扮得光彩照人......"

  小伙子的话,一下就戳到李娅最敏感的神经。老公没钱,可他就是靠着一张俊脸,在外面拈花惹草,惹得李娅都想杀人了。

  小伙子好像看出李娅的心思,继续说:"大姐,要是你打扮起来,比那些小三漂亮多了......"

  小伙子的嘴巴很甜,一会儿就把李娅的`心说活了,脸上露出笑容来。

  小伙子不忙推销洗发水,先介绍起自己来,说他叫林波,是在校大学生,主修心理学。他暗恋班花,向她表白,可班花指着他的头发做了一首打油诗:"昨夜寒风吹,今早满头白。要想我来爱,打扫头上雪。"

  李娅笑了:"她是说你的头皮屑?"

  "大姐真聪明,自从我用了去得快洗发水,头皮屑没了,班花和我相恋了。为了更多的头皮屑患者能重获幸福,我就趁周末干起了推销。"

  "揭开你的帽子看看。"李娅说。

  林波小心翼翼地按着头发,揭开嘻哈帽,露出柔顺的头发来。

  李娅一看,真的没有头皮屑,高兴地说:"我买两瓶。"

  林波低下头,从挎包里拿洗发水。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林波的假发被吹走,竟露出一个秃顶来。

  "你这天杀的骗子,竟然敢骗我......"李娅一阵狂骂。

  林波难过地蹲在地下:"大姐,我也是受害者。我用了去得快洗发水,头发都掉了。我找到黑心厂家,他们答应给我两万元的赔偿,就是这些洗发水......"

  李娅再也不想听林波唠叨了,甩手就走。

  林波急了:"大姐,这洗发水还有妙用,比如对付那些出轨的男人。只要他们和我一样变成秃顶,就没有女人喜欢他了......"

  李娅听了,咬咬牙说:"给我来5瓶洗发水。"

  李娅提着洗发水走远,林波长吁一口气,揭掉头上的秃顶头套,露出茂密的寸头来:"推销心理学不白学啊......"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9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喜欢你的。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0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稍倾,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茶?"

  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释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稍倾,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

  年轻人欲去端杯,释圆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

  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1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以后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话只听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到别人说的话上。我们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2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象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的.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馒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3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谈的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犯人这样写到: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那位著名人士这样写到: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说:“我把门前的饿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4

  马戏团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小时候的小象很调皮,玩性又大,故用绳子把小象栓在木桩上,由于小象力量小,经过很多次的试验都无法将木桩拖出来,当时间久了之后,只要把象系在木桩上,象知道自己无法挣脱,也就很安分了。

  小象长大变成了大象,在马戏团中可以做很多的表演。大象力大无穷,可以搬很多东西,但在表演后,却很安分的被栓在木桩上。

  大象的力量其实是很大的,但是它因为从小的经验,觉得木桩的力道比自己大,是唯一可以栓住自己的东西,使得它不敢去移动木桩。

  人生感悟:其实大象是被自己以前的'观念所束缚,不了解自己已有很大的改变了,因而放弃想移动木桩的念头。

  木桩,就像是妨碍个人发挥浅力的障碍;或许不是具体可见的阻力,而是由个人过去细微的经验所产生的无名恐惧。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5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当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罗汉拳时。他十分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让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罗汉拳了。"

【心理学小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09-24

心理学小故事08-02

心理学的经典小故事(精选19则)11-09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集锦04-19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通用05-16

(精)心理学小故事08-08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通用】08-19

【精品】经典心理学小故事08-03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热]07-05

[精华]经典心理学小故事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