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真好》评课稿

时间:2023-12-15 17:02:18 其他 我要投稿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集合(1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领巾真好》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集合(13篇)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1

  20xx年12月22日未央区eepo同课异构活动拉开帷幕。在这次活动中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我有幸代表南康学区参加了于12月23日在西航三校举行的低语组比赛。活动中我们听了西航二校叶凡老师的《红领巾真好》一课,参加了团队评课。

  我们运用单要素评课方式进行评课。我在本节课中关注的是资源利用。

  叶老师这节课灵活的`运用了课本、课件、投影、黑板、微卡、大卡、图片等资源来组织教学。在这节课中叶老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在上课开始,叶老师让孩子们对课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动了解课文打下基础。随后有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同桌交流识字,既是学生个性得到凸显,有时孩子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得到提高。

  整个课堂无论是四人小组学习还是全班探讨写字都充分发挥个人资源和团队资源作用,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如果能在学习成果展示时多想一些办法,多一些展示机会和展台那就能更好地体现“人人参与,处处讲台”的效果了。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2

  于12月2日和12月8日我听了柯旭玲老师两次上《“红领巾”真好》一课。感触较多。佩服于柯老师勤奋钻研的精神,与对教学的热情。《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下面简单粗浅地谈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次,柯老师在自己班上这课。

  在生字教学时,柯老师采用随文识字,这篇课文生字较少,词语教学的方法多样,如在教学“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由此理解字的构造中,偏旁表义的情况。在教学“蓬松的羽毛”,让学生想象蓬松的羽毛是怎样的,读出词语的意思。在教学“巢”字时,用编字谜的方法,让学生识记。这堂课中,生词教学如若花时再多点,学生可能会掌握得更好。说词组的时候,可以出示自己制作的词语卡片,让学生看,读。

  朗读教学花时较多,以读学文,读中感悟。朗读的形式多样,指名读,跟读,范读,引读等。这堂课的朗读,形式虽多,但感觉有一点停留读的表面,没有读进文本,读出感受。这可能跟学生学了半节课,有点疲倦,松散有关系。

  这堂课的板书重新设计下,可能效果会更好。将生字范写在田字格中,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如何写好字,体会到“左窄右宽,上窄下宽”的意思。

  第二次,她在二(1)班上。

  这次,她又改进了教学设计,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又添加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听后,感觉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吹来。让人惊讶于柯老师的进步之大。

  在导入时,柯老师配乐朗诵诗歌,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教学蓬松的.羽毛时,让学生摸摸老师衣服上的毛领,并读一读,读出蓬松的感觉,个别读,齐读,比较扎实。这堂课,柯老师添加了分组一节一节地读课文,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意思,这处设计较为巧妙。柯老师注重学生的积累,在教学第一节时,让学生说说清晨小鸟还会干什么,学生说:叽叽喳喳地说话,飞来飞去,在树上跳舞等。然后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把刚才说小鸟的动作,连接起来说清楚。在教学第二节时,老师出示资料,这都是与第一次上课的不同之处,由此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小鸟。另外,老师在教学写字时,如果在田字格里范写更好。在空中书空的效果可能会没有字型概念。整堂课,给人感觉清新流畅。且老师的基本功扎实,笑容灿烂,给人亲切之感。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3

  今天上午听了颜xx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红领巾真好》一课,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颜老师的课,有一种娓娓道来的韵味,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时,颜老师的细致入微,讲解“领”字和“真”的写法,还有题目上引号的用法,并且以实物让学生明白题目用引号的含义,清晰而易懂。

  第一个环节,认读生字,颜老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特别是学习形声字“蓬、崭”用图片来帮助识字,理解词语,并且联系生活扩展词语,让小学生感觉有趣味,不枯燥。学习象形字“巢”图文结合演示“巢”字的演变:生动,有趣,学生记忆牢固。适合儿童年龄特点。

  第二个环节,理解课文,出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让学生明白全篇课文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写的诗歌。其中理解“梳理”一词时,颜老师用多幅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梳理羽毛后的小鸟更精神,更神气。让学生读出小鸟的精神和快乐。

  第三个环节,模仿作诗,理解了第二节小诗,出示填空的诗句,指导学生背诵。其中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你鸟类捕捉害虫的知识。看到有关的数字,孩子们很震惊,再读诗句的时候有了不一样的感情。读出了对小鸟的敬佩和爱护。在这个基础上,颜老师让同桌互相合作填空作诗。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小鸟编进了诗歌里。

  如:清晨,林中谁最快活,是机灵的(黄鹂鸟),扑棱棱,飞来飞去,保护翠绿的.(秧苗)。

  这样的教学达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第三个环节,指导写字,在这个环节,颜老师细致的指导学生书写“跃、蹦”,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字的笔画,板书指导漂亮。

  总之,本课教学,能够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思维水平,把学文与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巧妙融合,同时,又做到了把科学的识字与儿童诗的朗读、理解与感悟巧妙融合。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4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与爱的赞歌。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王瑞老师这一整堂课朴实亲切,清新流畅,以下是我聆听了××老师的课的感受。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在生字教学时,王老师采用随文识字。这篇课文生字较少,词语教学的方法多样,如在教学“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由此理解字的构造中,偏旁表义的情况。在教学“蓬松的羽毛”,让学生想象蓬松的羽毛是怎样的,读出词语的意思。在教学“巢”字时,用编字谜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王老师就用极其亲切、朴素的语言,引入课题,又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形象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为整堂课学习做好铺垫。

  三、立足文本,凸显双基训练

  在词语教学环节,王老师就赋予词语感情色彩,特别注意读好“叽叽喳喳、扑棱棱、机灵”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在教学中提炼出“AABB、ABB、ABAC”式词语,用“一会……一会”说话练习,从而扎实进行语言训练。这样的训练很有层次性,达到了积累词句,学语文,用语文的观念。

  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教学,如果教学环节再紧凑些,过渡语句再自然巧妙些就更好了。文中每一小节都有一个设问句,若给孩子渗透这样语言训练就更完美了。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4

  今天,有幸聆听陈老师的`一堂课《红领巾真好》,觉得陈老师长得真漂亮,声音真好听,对学生真温柔,因此我也想说声“陈老师真好”!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文中短短的三小节向我们展示了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也就是我们的主题,那么我认为陈娟老师在执教本节课时着重体现了如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在读书实践中学语文。

  首先,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以疑问促读,在揭示课题时让学生齐读题目,指明读题目,然后质疑,这时学生只提了一个问题“红领巾为什么真好”学生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可提,这时老师没有继续追问,我觉得是处理的很好。然后老师说:“那么我们就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做到了以问促读,像这样的地方很多,比如第三小节学好,老师就以红领巾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以问促读,自然而然去领悟第一、二小节,把学生带到小鸟的生活中去。

  其次,以评导读。读是有层次性的,不能停留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同一层次上,毕竟每个人的领悟能力,处理朗读的技巧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陈老师就充分发挥了评价的作用,方式多样化,生读生评,生读师评,老师不管听了谁读后,都会有评价。比如,不够带感情,读得很好;有没有人超越他。润物细无声,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学生读学生评,也是很重要的,他们是不留情面的,不好就是不好,“他有一个字读错了”,“他声音太小了”,“读的太快”。尽管说不出其他的,但是老师给了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也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小老师了。但是在这里面,我觉得老师缺少了师读生评这一环节,其实在学生一人一节站起来读后,老师就应该发现学生读的并不好。那么这时老师是不是应该范读呢?充分重视老师的范读,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农村的学生尤为重要。像我们这由于受到各种影响,很多学生快读,唱读,而教师在过程中的范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范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欣赏中领悟到诗的意境。

  在读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们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那在这节课中,老师是做得很好的,初读的时候老师是说:读完第一遍,读第二遍的同学就站起来读第二遍。这样学生最少就读了两遍,多的同学可能就三遍了,充分给了学生读的时间空间,主动性得到发挥。还有再比如老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排吗?老师写到这为什么停住了?”简单的提问却实实在在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由于因为学生启而不发的原因,老师好像不怎么敢让学生读了,读得比较少,所以我感觉学生领悟得也不够了。

  二、强化双基训练。

  首先,陈老师在识字方面是处理的很不错的。先让学生一人读一节,读完一节出示本课生字,老师着重纠正学生的唱读,纠正学生的读音,并让学生在词义上也有所理解。比如:“崭新”“扑棱棱”最后让学生读“六个词语”说说发现了什么?做了归纳练习,让学生在记忆上升到高一个层次的突破。另外,在语言教学方面,老师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子说话,在思维逻辑方面也有所提高,但是老师在这里只叫了一人回答。其次本文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语言训练。比如:“AABB”“ABB”形的词语,“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都是可以穿插进去的。这样学生才会达到积累词句的效果。

  三、关注人文性,激活学生思维。

  本课是以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为主题,陈老师,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在课文开头处,教师让学生欣赏鸟的图片,在欣赏中,在娓娓动听的解说中激发学生对鸟的喜爱。在课文的结尾处,让学生赏析课文插图,问图中的内容在课文当中都表现出来了吗?让每个孩子去领悟。但我想,这里如果配上音乐,做好课件,让学生走进小鸟的世界,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从内心升腾的感受自然而燃的渲泄出来,这样效果也许比较好。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5

  《“红领巾”真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单元主题是“环保”。这是一首融合了深深的情、浓浓的趣,韵味十足,充满意境的儿童诗。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

  z老师执教此课,学习目标还是挺明确的,就是熟悉课文,流利的朗读课文,并受到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教学过程比较清晰,一开始让学生们整理好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明白谁就是“红领巾”,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学习课文。

  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想象的木牌上的宣传标语,直接引入第三小节的课文,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说话练习: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木牌上还可以写些什么?让学生在不脱离文本的前提下进行说话,无形中增长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然后,我要学生互相讨论:为什么红领巾们呀去保护小鸟?让学生从文章找出答案,并和同桌互相讨论,得出结论,红领巾们是因为小鸟可爱、快乐、机灵、活跃才去保护小鸟,这样很自然的进入到了第一,第二节的课文学习。

  不足之处是朗读的训练时间安排还不够。朗读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朗读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语文新大纲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安排充分的朗读,也就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引领孩子在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体验中理解课文,体味情感。教师的课件制作很精美,但有时出示不够及时,学生贴近文本时间较少,过多地依赖课件,应把课件和教材的位置摆正。

  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表现比较活跃,教师也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激趣。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课文一、二两节讲述的是清晨小鸟的快乐、活跃,第三节是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如何把文字所传达的开心快乐转为学生的快乐,变成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读出快乐呢?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响,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这一点教师做了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建议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最理想的。可是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希望谭老师在此方面注意训练,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高效课堂教学。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6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与爱的赞歌。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王瑞老师这一整堂课朴实亲切,清新流畅,以下是我聆听了××老师的课的感受。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在生字教学时,王老师采用随文识字。这篇课文生字较少,词语教学的方法多样,如在教学“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由此理解字的构造中,偏旁表义的情况。在教学“蓬松的羽毛”,让学生想象蓬松的羽毛是怎样的,读出词语的意思。在教学“巢”字时,用编字谜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王老师就用极其亲切、朴素的语言,引入课题,又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形象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为整堂课学习做好铺垫。

  三、立足文本,凸显双基训练

  在词语教学环节,王老师就赋予词语感情色彩,特别注意读好“叽叽喳喳、扑棱棱、机灵”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在教学中提炼出“AABB、ABB、ABAC”式词语,用“一会……一会”说话练习,从而扎实进行语言训练。这样的`训练很有层次性,达到了积累词句,学语文,用语文的观念。

  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教学,如果教学环节再紧凑些,过渡语句再自然巧妙些就更好了。文中每一小节都有一个设问句,若给孩子渗透这样语言训练就更完美了。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8

  大家好,对于叶老师上的《红领巾真好》这节课我主要关注的是单要素评价里边的时间调控。eepo单要素评价时间调控主要关注的是老师上课时时间怎么把握的,有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就叶老师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谈。

  一、教案预设时间

  从教案来看,整节课分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导入预设3分钟,第二部分初读生字叶老师预设了12分钟,第三部分再读感悟叶老师预设了16分钟。第四部分写字指导叶老师预设了8分钟,第五部分布置作业预设了1分钟,一共是40分钟。

  二、预设的合理性

  下面我分析一下这样预设时间的合理性

  1、教学的第二部分是初读生字。这部分内容是帮助学生克服生字关的,使学生能把生字读得准确熟练。因为把生字读得准确熟练是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的。叶老师把这部分预设12分钟是合理的。

  2、第三部分是再读感悟,这部分需要花费一定长的时间来让学生理解课文,叶老师预设16分钟是合理的。

  3、其他环节如第一部分谈话导入、第四部分写字指导、最后一部分布置作业时间预设也是较合理的。

  三、实际操作时间把握

  1、谈话导入用时2分钟,提前1分钟

  2、初读生字用时12分钟,正好。

  3、再读感悟用时21分钟超时5分钟,这部分可能叶老师对于朗读指导比较细致所以用时比较多一些。

  4、写字指导5分钟,提前3分钟完成。

  5、总结作业用时1分钟

  6、总体超时1分钟。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7

  星期五下午,听了教研室张副主任带来的两堂教学视频——《“红领巾”真好》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位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对教材的巧妙处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抓住“孔隙”的特点,着重对“孔隙”这一部分进行了教学,重点突出,基础落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主线,理清文章的脉络。

  这是一篇游记,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教学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开门见山地抛出阅读要求: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金华的双龙洞的`。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合作完成游程图。这是非常巧妙的一个安排,老师制作了比较精致的课件,很直观地把这篇课文的游览顺序用图画表示出来,学生很快理清了游览的顺序——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在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将文本的语言达到内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后整理出游览图,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学习体会词句的精妙。这是一篇游记,一定要明白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文章的主线,可以使教学散而不乱。

  二、抓重点,以点带面进行教学。

  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游记,老师在上课时先进行方法指导,告诉学生游记就是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这位老师抓住了“孔隙”这部分内容,以点带面,重点带学生学习游记的写法。因为课文中关于孔隙,作者用墨最多。孔隙下是流水,孔隙上是岩壁。中间不过容许一艘小船进出的距离。由于空间太过狭小,所以带给我们的感受着实深刻。这里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进入内洞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词藻,近乎白描的写实笔触,把孔隙狭小的特点描摹得十分传神,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老师由解“孔隙”这个词入手,让学生说说“孔隙”这个景点的特点,自然引出了孔隙的小、狭窄。通过找重点词句体会这个特点,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哪些是作者的所见到的,哪些是作者所听到的,哪些又是作者所感受到的,处处抓住游记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转换——变成游客,用音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到了游览现场,让学生真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一个环节写话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老师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景物——武夷山的一线天,让学生先看图片,然后简单地说说写法,就让学生动笔写了。从学生的写作效果来看,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游记的写法。

  三、抓基础,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虽说这篇游记的教学以落实游记的写法为重点,但是从课堂安排来看,老师也非常重视词语的教学。课始,教师抓住“蜿蜒“这个词,复习《长城》一课中的语句,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延伸到这篇课文中的意思,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明白了双龙洞的得名原因。再如学习“孔隙”这段时,教师先从“孔隙”的意思入手,让学生说说“孔”和“隙”分别是什么意思,然后说说“孔隙”的意思,再让学生猜猜“孔隙”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引入到学习,这个环节丝丝相扣,特别自然,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虽然没有非常花哨的处理,但是朴实、扎实,这样的课才是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的课。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8

  二年级上册的《“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全诗三个诗节,结构基本相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

  诸成荫老师的这一课,让我看到了她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结构清晰的文本构思能力和亲切自然的个人语言魅力。

  这是一堂有的放矢的语文课。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知道达到的目标。诸老师的这堂课自是目标明确,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目标设定并非泛泛而谈,语嫣不详,而是缩小了目标的切入口,细微到会写哪些生字,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文本,达到一个怎样的价值体现。我想,这是初为人师的我首先要学习的地方。从来都只觉得教学目标千篇一律的我,发现原来教学目标才是真正不该也不准被遗忘的教学起点,发现教学目标不能大而化之,简而言之。只有切适性强的教学目标才能使一堂语文课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这是一堂精挑细选的语文课。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也曾质疑过诸老师对这篇课文内容上的选择和把握,将三个诗节的教学放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并且加之丰富的拓展练习,是否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消化。可经诸老师一解说,便恍然大悟,原来是表面“和盘托出”实则“精挑细选”呀!让我学会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必是以学定教的,诸老师就是基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理解能力的基本学情,以及本课文本较容易理解的特点,将三个诗节的教学合为一起,而相对缩减了认读生字和整体感知的时间,使得结构更清晰,层次更分明,进而保证了课堂的完整性。

  这是一堂匠心独运的语文课。从课题中对引号的质疑,到想象这群快乐可爱的小鸟在干什么,到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在干什么,再到红领巾都为小鸟做了什么,最后再到想到灭绝了的小鸟你的心情如何,你会在木牌上写上什么话,诸老师的课堂提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导而引之,水到渠成。个别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及其对孩子个体的关注,足见其独到的匠心。在传统的一味的正面引导下,诸老师更是另辟蹊径,用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好多小鸟灭绝了的反面例子,更激发起孩子保护小鸟的情感。将课堂推至高潮,再以简洁却充满感召力的语言,打动了孩子美好的心灵。

  这是一堂基础扎实的语文课。现今的语文课是越来越“美”了,多媒体占了主体,孩子要能唱会跳还要演,殊不知,我们已渐渐忘却了语文最本真的模样,她是语言文学。因此,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是每一堂语文课都不能忽视的。诸老师就没有只停留在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的层面上,而是通过情境导入进行说话练习,要求说话要表情达意,注重完整性;结合学校国学启蒙教育的特色设计了“对对子”的方式进行aabb式和abb式词语的拓展练习。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诸老师的这堂课虽然让我受益匪浅,却也有值得我去斟酌的地方。

  这堂课虽然读的形式很多,但却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平均受力,没有逐层递进,尤其是在“以评促读”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把握住段落中关键词语的朗读,例如:“叽叽喳喳”和“扑棱棱”这两个词,学生在专读词语的时候把握较到位,可是放回句子里却显得有些苍白,没有读出快乐和机灵的感觉来。

  虽然整堂课诸老师的课堂驾驭很流畅,教学语言也引人入胜,但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仍未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例如:对“蓬”和“巢”这两个字如何记忆的教学中,未等学生发现阐述,就马上将教师认为的好方法灌输给学生。再比如“对对子”这一环节,虽可为本课的亮点之一,但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已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再进行练习,必定事半功倍。

  诸老师设计了“目前世界上已灭绝了的小鸟”的反例,可谓本课又一亮点所在,但它所在的位置的安排仍有待商榷。我认为该设计放置第二诗节的教学之后更恰切。原因有二:一是在第二诗节中已经出示了许多捉害虫的高手--小鸟了,再出示几种已经灭绝了的小鸟,不显突兀,也顺理成章。二是有了第一、二诗节做铺垫,激发了孩子爱护这些可爱能干的小生灵的感情,再进一步通过认识已经灭绝了的小鸟,激起孩子更加强烈的保护小鸟的情感,从而导出“那我们该如何爱护我们的好朋友--小鸟呢?”这个问题,自然引出第三诗节的学习,水到渠成。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9

  今天,有幸聆听了××老师的《红领巾真好》这堂课,觉得××老师人长得真漂亮,声音真好听,对学生真温柔,在此我也想说声“××老师真好”!你们年轻真好!

  《红领巾真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环保为主题。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老师今天进行的公开教学是第一课时。在这里我谈谈对这课时的一些想法:

  一、重点突出,夯实基础

  二年级第一学段仍然强调识字写字是重点。这篇课文的生字较少,教学时,××老师舍得花时间抓好识字、记字、理解词语的环节,课堂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记字,例如:个人读,小组读,摘苹果的游戏,随文读,特别是“巢”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在音形画的配合下的视频,形象生动,利于学生理解识记。词语认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在教学“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由此理解字的构造特点,偏旁表义的情况。

  二、读中理解,注重语用

  虽然这首是只有3节,很简单,但××老师教的却不简单。在词语教学环节中,××老师就赋予词语感情色彩,特别注意读好“叽叽喳喳、扑棱棱、机灵”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读课文时,至少读了3遍,不同的读书都有不同的要求。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初读儿歌,注重字音,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做到字不离词;再读儿歌,在句子中理解词语,AABB式词语,做到了词不离句。例如,对“叽叽喳喳”的理解,四张小口放在一起很热闹,用儿歌的形式进行;又如:对“蓬松”的理解,先出示图片进行理解,再让学生联系生活,组词语理解:蓬松”的`( )。这样让学生做到生活与语文的有机结合,语用理念得到彰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读儿歌,让学生思考,红领巾为什么要放鸟巢呢?红领巾究竟指的谁?读完以后,大家都明白了,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就这样既回答了开始读题时提出的问题,又干脆利落的点明课题,回应全文,完成了第一课时读文识字的任务。

  三 书写指导, 步步到位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书写基础,但是××老师还是进行了很扎实的书写指导:看结构,看高低,学生书空。别看本节课××老师只选取了“跃”和“捉”二个字进行书写指导,她是有深意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足字旁和足字进行区别,突出书写重点笔画,为学生能写出正确、美观、大气的字打下基础,养成习惯。

  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是我还要在鸡蛋里挑一丁点骨头。“扑棱棱”是个象声词,它是有小鸟扇动翅膀发出的声音,老师在课堂上可否让孩子也扇动一下双臂“扑棱棱”一下,既用肢体语言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能让孩子们放松一下?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10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评的是林xx老师上的《“红领巾”真好!》一课,这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以下是我听了林老师的课后的几点感受。

  首先,林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识字教学很有特色。以二年级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为出发点,运用汉字科学知识解析生字,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乐于探究汉字密码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比如林老师在课堂上以熟字“领”为例,重温形声字构字规律,复习形声字的学习方法,为本课科学识字、正确书写夯实了基础。同时,“叽叽喳喳”’扑棱棱”不易读好的词语,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很快学有榜样,读得入情入境。还有林老师运用汉字的系统化特点,由“叽、喳”两个形声字拓展出“喵、吱、呱”等形声字,以有趣的问答游戏,巧妙地将随文识字转变为系统识字,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增加了识字量。在教学生字“叽,喳蓬”中,由于形声字“蓬”比“叽、喳”复杂,林老师就以直接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蓬”字,先由“艹”旁引出“蓬”的本义蓬草,再将引申义“蓬松”运用到诗歌语言中学习,从而将识字析词与阅读理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引导朗诵第一节诗歌中,传授诗歌押韵的知识,将拼音学习与体会诗歌韵律美结合,以提高学生朗诵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课堂上林老师不断给学生讲清各常见偏旁的来源,类属意义,进一步渗透形旁在形声字表意上起主体作用的'常识,尤其是在形声字"牌"的教学中,通过实例,如:你见过什么牌?再以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直抵学生心灵深处。

  其次,林老师根据儿童诗的特点,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积累新词;采用多形式、有情趣、有画面地诵读,整体感受儿童诗的情趣和韵味,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感受“红领巾”的快乐自豪。如:林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诗歌的押韵,并示范朗读,让学生学有榜样,感受儿童诗的韵味。又如将几种鸟名加进诗歌,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创造,是对所学语言的及时实践运用。虽然换成黄鹂、燕子等鸟名,破坏了诗歌的押韵(原来的“鸟”是韵脚),但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大方面来说,还是值得的。

  但是林老师的课也引发了我一点反思: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己”,这就要求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本课中林老师虽然不断刻意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训练说话能力,但是二年级开始已经有写话练习了,林老师是不是能在课堂中适当的设计一个写话练习,让学生根据句式进行写话训练,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而且又能达到了写话训练的目的。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11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解读教材: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袁景丽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展现了自己独到的教学风采。

  一、引情入境,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面对二年级的小学生,如何让孩子喜欢语文,走近语文,品味语文?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如何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用美好的心灵与智慧打造了个性飞扬的课堂。教学开始,教师笑容可掬地对孩子们说:“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也来了,想知道他是谁吗?再接着,教师话题一转,说道:“想不想和小鸟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看一看?但是小鸟说了,小朋友必须先闯过它设的两道关才能和它一起去。”教师创设了童话般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复习字词。

  二、教材处理别具匠心。三节小诗,重点落在第三节上。袁老师采取直扑重点的方法,以一个问题的提出“‘红领巾’真好,是谁在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找到。然后把一二节放在一起处理,因其内容接近。这样形成两个板块,既突出重点,又很浑然一体。

  三、注重“读”中感悟。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朗读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读不能是单纯的读,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方法。教师引导:“‘红领巾’真好,是谁在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谁找到了?快说给大家听吧!”教师提出的问题看似简炼,但是很有实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有目的,读要动脑、动笔、动情,多种感官协调运作,非常符合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教师还注意了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读中体验,例如,教师引导:“小鸟是那么的可爱,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小鸟吗?那该怎样读出这种语气呢?谁愿意试试?”“大家想不想看看小鸟可爱的样子啊?请看前面(出示课件)小鸟的样子多可爱呀!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你能再读一读小鸟吗?”教师点拨,课件地运用,把学生带入了富有情感的语文世界。朗读指导顺时顺势,教师的范读起到了指导朗读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朗读能力。另外赛读,美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夯实语文基础,凸显双基训练。学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扎实的语文课,教师没有停留在只是对课文的朗读与感悟层面上,还抓住时机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教师引导:“小鸟夸‘红领巾’真好,你们能不能也夸一夸‘红领巾’呢?”引导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有调理的说话;再有,用“一会…一会”说话,训练孩子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有,仿词扩展训练,仿照“(可爱的)小鸟”这种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语表达。语言的训练渗透在课堂教学始终。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学语文也要学做人。课文教育价值是“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教师总结到:“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树木的医生,森林的卫士,我们应该像课文中的红领巾那样爱护它、保护它,同时也要爱护其它小动物,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我们和动物成为永远的好朋友吧!”这种感召性的语言,打动了孩子美好的心灵。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12

  今天,有幸聆听陈老师的一堂课《红领巾真好》,觉得陈老师长得真漂亮,声音真好听,对学生真温柔,因此我也想说声“陈老师真好”!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文中短短的三小节向我们展示了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也就是我们的主题,那么我认为陈娟老师在执教本节课时着重体现了如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在读书实践中学语文。

  首先,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以疑问促读,在揭示课题时让学生齐读题目,指明读题目,然后质疑,这时学生只提了一个问题“红领巾为什么真好”学生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可提,这时老师没有继续追问,我觉得是处理的很好。然后老师说:“那么我们就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做到了以问促读,像这样的地方很多,比如第三小节学好,老师就以红领巾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以问促读,自然而然去领悟第一、二小节,把学生带到小鸟的生活中去。

  其次,以评导读。读是有层次性的,不能停留在你好、我好

  大家都好的同一层次上,毕竟每个人的领悟能力,处理朗读的技巧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陈老师就充分发挥了评价的作用,方式多样化,生读生评,生读师评,老师不管听了谁读后,都会有评价。比如,不够带感情,读得很好;有没有人超越他。润物细无声,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学生读学生评,也是很重要的,他们是不留情面的,不好就是不好,“他有一个字读错了”,“他声音太小了”,“读的太快”。尽管说不出其他的,但是老师给了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也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小老师了。但是在这里面,我觉得老师缺少了师读生评这一环节,其实在学生一人一节站起来读后,老师就应该发现学生读的并不好。那么这时老师是不是应该范读呢?充分重视老师的范读,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农村的学生尤为重要。像我们这由于受到各种影响,很多学生快读,唱读,而教师在过程中的范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范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欣赏中领悟到诗的意境。

  在读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们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那在这节课中,老师是做得很好的,初读的时候老师是说:读完第一遍,读第二遍的同学就站起来读第二遍。这样学生最少就读了两遍,多的同学可能就三遍了,充分给了学生读的时间空间,主动性得到发挥。还有再比如老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排吗?老师写到这为什么停住了?”简单的提问却实实在在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由于因为学生启而不发的原因,老师好像不怎么敢让学生读了,读得比较少,所以我感觉学生领悟得也不够了。

  二、强化双基训练。

  首先,陈老师在识字方面是处理的很不错的。先让学生一人读一节,读完一节出示本课生字,老师着重纠正学生的唱读,纠正学生的读音,并让学生在词义上也有所理解。比如:“崭新”“扑棱棱”最后让学生读“六个词语”说说发现了什么?做了归纳练习,让学生在记忆上升到高一个层次的突破。另外,在语言教学方面,老师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子说话,在思维逻辑方面也有所提高,但是老师在这里只叫了一人回答。其次本文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语言训练。比如:“AABB”“ABB”形的词语,“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都是可以穿插进去的。这样学生才会达到积累词句的效果。

  三、关注人文性,激活学生思维。

  本课是以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为主题,陈老师,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在课文开头处,教师让学生欣赏鸟的图片,在欣赏中,在娓娓动听的解说中激发学生对鸟的`喜爱。在课文的结尾处,让学生赏析课文插图,问图中的内容在课文当中都表现出来了吗?让每个孩子去领悟。但我想,这里如果配上音乐,做好课件,让学生走进小鸟的世界,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从内心升腾的感受自然而燃的渲泄出来,这样效果也许比较好。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2

  今天,我有幸和学校全体语文老师在网上欣赏了“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江西省甘密老师的优秀课例《记金华的双龙洞》,甘密老师结合游记文体的特点,引领学生理文序、清结构,以段为例领悟写法,迁移运用,得意、得言、也得法,很好地实现了以篇达类、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听完这节课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老先生早年游历金华双龙洞的一篇游记。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游览见闻和感受,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甘密老师的开篇教学先声夺人,先引领学生画游程图,再理清写作顺序,并且清晰课文结构,使学生高效地把握了游记文体特点,了解了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紧接着直接切入“过孔隙”一段进行教学。从“孔隙窄小”的特点入手,深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的?便于学生体悟写法,迁移运用。读是输入,写是输出。最后甘老师让学生根据武夷山一线天的景观进行仿写。从课堂上学生的练笔情况看,语言运用的目标有效达成,高效地实现了当堂实践一课一得、以篇达类的目标,真可谓言、意、法兼得也。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13

  今天,有幸聆听了xx老师的《红领巾真好》这堂课,觉得xx老师人长得真漂亮,声音真好听,对学生真温柔,在此我也想说声“xx老师真好”!你们年轻真好!

  《红领巾真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环保为主题。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xx老师今天进行的公开教学是第一课时。在这里我谈谈对这课时的一些想法:

  一、重点突出,夯实基础

  二年级第一学段仍然强调识字写字是重点。这篇课文的生字较少,教学时,xx老师舍得花时间抓好识字、记字、理解词语的环节,课堂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记字,例如:个人读,小组读,摘苹果的游戏,随文读,特别是“巢”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在音形画的配合下的视频,形象生动,利于学生理解识记。词语认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在教学“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由此理解字的构造特点,偏旁表义的情况。

  二、读中理解,注重语用

  虽然这首是只有3节,很简单,但xx老师教的却不简单。在词语教学环节中,xx老师就赋予词语感情色彩,特别注意读好“叽叽喳喳、扑棱棱、机灵”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读课文时,至少读了3遍,不同的读书都有不同的要求。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初读儿歌,注重字音,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做到字不离词;再读儿歌,在句子中理解词语,AABB式词语,做到了词不离句。例如,对“叽叽喳喳”的理解,四张小口放在一起很热闹,用儿歌的形式进行;又如:对“蓬松”的理解,先出示图片进行理解,再让学生联系生活,组词语理解:蓬松”的()。这样让学生做到生活与语文的有机结合,语用理念得到彰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读儿歌,让学生思考,红领巾为什么要放鸟巢呢?红领巾究竟指的`谁?读完以后,大家都明白了,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就这样既回答了开始读题时提出的问题,又干脆利落的点明课题,回应全文,完成了第一课时读文识字的任务。

  三、书写指导,步步到位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书写基础,但是xx老师还是进行了很扎实的书写指导:看结构,看高低,学生书空。别看本节课xx老师只选取了“跃”和“捉”二个字进行书写指导,她是有深意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足字旁和足字进行区别,突出书写重点笔画,为学生能写出正确、美观、大气的字打下基础,养成习惯。

  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是我还要在鸡蛋里挑一丁点骨头。“扑棱棱”是个象声词,它是有小鸟扇动翅膀发出的声音,老师在课堂上可否让孩子也扇动一下双臂“扑棱棱”一下,既用肢体语言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能让孩子们放松一下?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相关文章: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05-09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08-06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04-08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03-09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08-10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范文08-02

[精华]《红领巾真好》评课稿07-07

【精华】《红领巾真好》评课稿07-11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优秀02-20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通用)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