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评课稿

时间:2023-10-19 07:15:11 其他 我要投稿

女娲补天评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娲补天评课稿1

  此刻的我坐在这儿是十分的不安,第一个不安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资力还不够,自己的想法、看法可能比较粗浅、空乏,让各位在这听我的既不可能详尽,又不见得正确的评课,实在抱歉;第二个不安是本人3年来一直任教的是低段,对三年级的教材从未接触过,接到任务后才匆匆浏览了一遍,所以呆会儿有讲错或讲得不妥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还有第三个不安是,今天执教的朱老师是我的指导老师,徒弟给师傅评课那明显是在班门弄斧了,辜枉评什么课,我只把这当做一次向师傅学习的机会,谈我的感受、感触和想法。

  相信大家在听完朱老师的课后,对朱老师个人的性格和教学风格能猜出几分。我们漂亮、温柔的朱老师最大的特点也是优点就是拥有一副特别甜美、圆润的嗓音,这与生俱来的甜美嗓音不仅给朱老师的美丽指数增添好几分,也给朱老师的课堂带来了美丽效应。甜美、温柔的教学风格首先就为这堂成功的课赚足了一把,学生与这样没有距离感的老师一起学习是多么得放松、多么愉悦、多么享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用在听课上好象也妥当,咱们每个人听完课后也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观点,现在我就来谈谈我的感受

  朱老师在这堂课的整体设计上思路明确、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妥当,以体验女娲补天时的辛苦、劳累、不怕困难、不惧危险为感情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突破了以往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情形,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自主地,探寻式地学习,具有实效性,课堂中出现很多亮点:

  一、读中悟、悟中导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读”在拇指教育上也越来越“热”。这比以前的阅读教学多分析、少朗读的情形,实在是一大进步,但也不难发现“重视读”这一理念在有些课堂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偏差。如:为读而读,朗读无目的;读悟分家,朗读少思考等。可朱老师的这节课“读”贯穿始终,但不是没有目的的读,每次读都有具体的目的。如:朗读第二段时,老师让学生是自由读:

  女娲心里又难过又着急,她又会怎么做呢?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女娲的难过和着急?带着一个明确的问题去读,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又能使学生更快地围绕问题、解决问题;朗读第三、四段时,朱老师又要求学生大声读,想想读懂什么、感受到什么?后面的每次读也都有相应的要求。

  朱老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老师读、学生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朱老师对每种读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形式用得非常准确:如,体会女娲补天真辛苦、真伟大时,让学生在默读中找出具体的词句,学生通过细心揣摩都能找到有关句子,产生体验;再比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这句,朱老师采用了集体读,在气势中学生再一次体验了一把女娲当时补天的的勇敢和坚定。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朱老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为其今后更好地运用服务,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情感、升华情感,比如,学生从“找啊找啊、终于”看出了女娲补天多辛苦;从“五天五夜”中体验到了女娲补天过程的辛苦与伟大;但是有一点小遗憾就是,老师没有将这些重点词作为朗读指导的重要道具来使用,如果能将这几个词语再进行朗读上的重点推敲,是否效果会更好些呢?

  总之,朱老师很好得巧用了“读”的艺术,无论从读的形式还是读的次数,该什么时候读该怎样读都

  把握得当,行云流水。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读中,实现读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达到“一个文本,多种声音”的个性化朗读的境界。

  二、问题设计具开放性、发展性

  在问题设计上,我们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朱老师在教学时,设置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体验女娲寻找五彩石时,提问了:在这漫长的五天五夜里,女娲在找五彩石时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呢?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独特思维,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作出回答。巧妙的提问,问到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的共鸣点、思维的兴奋点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我们听到了有的孩子说

  有的说

  学生丰富想象力像天上的小鸟,无拘无束,同时也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填补了文中的“空白点”,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有一位哲人说得好:“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

  第三大亮点是结尾之处,朱老师将文本进行了拓展,将语文的人文性发挥到高潮。这时我突然觉得我们的朱老师可真能算是个很有悟性的“导演”啊,因为从本堂课开始到这之前,我们一直是沉浸在一个非常紧张、凄凉的故事情节中,但是在朱老师的轻而易举下,我们却被“莫名其妙”地带入了“欢乐祥合”的气氛中了!细细想想,朱老师选用的音乐实在考究,那欢快、轻松的旋律中洋溢着祥合、丰收的喜悦……连我坐在那儿也能在眼前展现出一幅人们欢歌笑语、手舞足蹈的画面:那拄着拐杖的老爷爷佝偻着背,手里刁着烟,远远得忘着天边……那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围坐在奶奶边上,听奶奶讲着女娲补天的动人故事,奶奶眼里分明闪着泪花,可却是笑吟吟得摸摸孩子们的头……那怀抱婴儿的妇女

  哼着小曲催孩子入睡,人们唱啊,跳啊……经过灾难的洗涤之后,恢复了原先的繁荣、昌盛!这只是我们自己的想象,不是课文里的,是朱老师选用的音乐、画面带我走进了这样的情境。朱老师真是个煽情的高手,借助音乐的渲染力来发挥想象,孩子们也在这样的感染下写下动人的字句:

  除此之外,朱老师设计的“作业超市”也很有新意,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新鲜的名词,学生应该也觉得很新鲜,原来作业也可以像去超市选物一样随自己心意,能选自己感兴趣的来做。这是多时髦的做法啊,我想这个我马上就可以在自己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学用了!

  今天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养眼,听觉上的动人,情感上的共鸣,但再完美也可能有缺憾的地方,我也斗胆说说自己的观点:第一,就是在读完文中最后一段后,朱老师让学生“深情地读一读课题”,我在担心学生是不是真的考虑好了自己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的?究竟什么样才是“深情”呢?因为刚刚学生已经被调动了所有感官,体验了灾难过后繁荣的景象,学生应该这时更多的是怀着一种感激、感动的心情,仅仅是齐读,可能也没见得真的有了自己的感受,可否追问一下:你刚才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的?学生可能会说出敬佩、感激、感动等词语,将每个人的多元感受分享一下,让女娲补天的精神在孩子内心得到升华。另一处就是朱老师在让学生找出描写女娲补天时端、泼等7个动词,学生们只体会了女娲补天的艰辛,如果教师在这里恰当的做一个写法上的指导,是不是会更好? 这只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想法,还是那句话,如有说错的请批评、指正,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天在师傅这儿又学到挺多,谢谢!

女娲补天评课稿2

  这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读中悟、悟中导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读”在语文课堂上也越来越“热”。这比以前的阅读教学多分析、少朗读的情形,实在是一大进步,但也不难发现“重视读”这一理念在有些课堂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偏差。如:为读而读,朗读无目的;读悟分家,朗读少思考等。可但老师的这节课“读”贯穿始终,但不是没有目的的读,每次读都有具体的目的。如: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带着问题自由轻声地读,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又能使学生更快地围绕问题、解决问题;又如:看到这山崩地裂的一幕,能说说你的感受,能读出那种可怕吗?这是感悟边读;

  老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老师读、学生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但老师对每种读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形式用得非常准确:如,体会女娲补天真辛苦、真伟大时,让学生在默读中找出具体的词句,学生通过细心揣摩都能找到有关句子,产生体验;再比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这句,老师采用了集体读,在气势中学生再一次体验了一把女娲当时补天的的勇敢和坚定。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老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指导朗读,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情感、升华情感,比如,学生从“找啊找啊、终于”看出了女娲补天多辛苦;从“五天五夜”中体验到了女娲补天过程的辛苦与伟大;但是有一点小遗憾就是,老师没有将这些重点词作为朗读指导的重要道具来使用,如果能将这几个词语再进行朗读上的重点推敲,是否效果会更好些呢?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老师很得巧用了“读”的艺术,无论从读的形式还是读的次数,该什么时候读该怎样读都把握得当,行云流水。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读中,实现读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达到“一个文本,多种声音”的个性化朗读的境界。

  如果说读是走进语言文字的基本途径,那么这堂课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能体现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这也是我要说的这堂课的第二个特点:

  二、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到位

  课堂中,有多处让学生进行文字训练的活动。如: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说女娲是怎样补天的。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的把一件事说清楚,训练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能复述故事内容奠定了基础。再比如: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可以打乱顺序吗?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时也要有条理的叙述。这样的训练,对于三年级正开始学习习作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处训练点:女娲用尽全力把天补好了,你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赞美女娲吗?这样的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平台,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也使情感得以升华。

  我的一点建议:课文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确,课文写得够神的了!那么学生有没有体会到故事的神奇,由此喜欢上神话故事。如描写天塌的情景,通过一连串叠词的运用(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传达出人间的惨状;还有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十分生动传神;又如课文结尾段,“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看似写得随意,实则非常抒情、流畅,余味深长,值得好好朗读和积累。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女娲补天评课稿3

  自从刚毕业那一年教了三年级,我一直就徘徊在高段。今天,又十分有幸聆听诸葛老师的这堂《女娲补天》,看到新教师在课堂上能自然大方、引领自如和得心应手,着实让人觉得这不像是新教师,更像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

  诸葛老师整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天哪,太可怕了!”整堂课下来,借用“可怕”来说,我的感受是——可贵、可行和可观。

  一、紧抓学生心理,展开设计——可贵

  《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试行)》里指出: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学语文。诸葛老师的课堂也是如此,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接受能力,展开“由易到难”的教学流程——看图导入,揭示课题;初读感知,了解故事(补天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围绕“可怕”,品味词句;总结写法,拓展练笔。四个清晰的大板块,让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地进行学习,得到不错的效果。

  二、落实词语理解,展开教学——可行

  新课标对中段语文阅读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节课最大的亮点乃在于诸葛老师对词语的教学。

  1、解字解题结合,简单有效读题。

  刚开始揭示课题“女娲补天”,诸葛老师对易错词“补”偏旁的强调,告诉孩子要注意这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这样的强调十分有必要,但又不会花很长时间,让学生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这个字。

  2、字形词义结合,读出语境意味。

  到品读板块,诸葛老师紧抓“可怕”一词,来延伸“塌下”“震撼”“熊熊大火”等词语的教学——无不看出教师课前文本解读的渗透,和试教过程中一次次地认真修改。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板书中出现的三个同偏旁的词语“燃烧”、“围困”和“挣扎”。诸葛老师板书“燃烧”,强调他的偏旁,然后引出:三个火真厉害啊!这样的“熊熊大火”,难怪让很多人都会被“围困”山顶上。然后,很自然地抛出一个问题:从“围困”这个词得偏旁,你来猜猜他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说的出来了!

  3、借助词语理解,展开画面想象。

  在理解“挣扎”时,老师并没有用视频或是图片来让学生直观去感受这个动词的意思,而是问学生:此时此刻,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进一步去理解“挣扎”一词的运用。

  三、读写结合适度,展开练笔——可观

  《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试行)》里指出: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至少安排10分钟在教师随堂练习写字。我们看到诸葛老师在最后一板块的设计,就是读写结合。

  首先,诸葛老师总结了第一段的写法:在写可怕画面时围绕天、地、山岗、田野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让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写一写地震时可怕的情景吧!

  接着,配乐图片出示汶川地震画面,老师旁白:20xx年xx月xx日,汶川发生了八级地震……引出:天哪,太可怕了!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堂练笔单进行练笔。从后来学生的反馈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也都能用上刚学过的词语进行习作。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效果,又对文章的表达顺序加深了印象,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还要来提提我的一点疑惑。

  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文章最后的题目讲到“这个故事真神奇”。那么,我们是否要在教学中凸显出神话故事本身的一个特点——神奇?或者说,可以在结尾来一个“天哪,这太可怕了!”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神话故事“神奇”的地方。还有,我们是否还要留给学生更多读与思考的时间,真正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学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的。

女娲补天评课稿4

  郭xx老师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整节课老师都激情飞扬,引领着学生去读、去悟,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投入课文,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一点是很值得我学习的。郭老师的课,教学设计思路明确、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恰当,以体验女娲补天时的辛苦、劳累、不怕困难、不惧危险为感情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郭老师注重让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郭老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为其今后更好地运用服务,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情感、升华情感,比如,学生从“找啊找啊、终于”看出了女娲补天多辛苦,从“五天五夜”中体会到了女娲补天的'辛苦与伟大。

  郭老师在课堂的后面出示让学生“复述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过程: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接着、最后、结果。”不仅降低了了难度,使学生兴趣提高,而且又使学生巧妙地学到了学习方法,真是一举两得。而教师在结尾时的总结写法更是课堂的一大亮点。

女娲补天评课稿5

  每个人听完课后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观点,现在我就来谈谈我的感受,聆听了李xx老师执教的《女娲补天》,我的脑海里跳跃出的第一个字眼就是精彩。李xx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入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李xx老师这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一、激趣导入。

  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李老师首先根据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的特点,运用“看图猜人物”的游戏,展示了“孙悟空、盘古、后羿射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引入课题:《女娲补天》,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是有关女娲的一个神话故事。

  二、扎实的基本功。

  李xx老师课堂教学神态自然亲切,贴近学生。李老师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富有激励性和针对性,基本上学生都能得到各具特色的评价,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你读的'真不错”,“真了不起!”“读的真棒”“谁得眼睛最明亮”。同样是新教师的我,这一点做的远远不够,值得我去学习的。

  这节课以“读”贯穿始终,但不是没有目的的读,每次读都有具体的目的。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师生配乐合作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天塌地陷的可怕。

  李老师善于指导学生抓重点词来朗读,“围困、挣扎”引领学生一步一步体会人们在灾难前的无奈与无助,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

  另外,板书漂亮,板书设计简约、重点突出,效果很好。

  三、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堂中,有多处让学生进行文字训练的活动。如:

  1、“冶炼”两字的书写指导;

  2、让学生用四字成语来概括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说“天崩地裂、天塌地陷”;用自己想到的成语,这样的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训练了学生的表达。

  3、用“动词”来讲述女娲补天的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情感、升华情感。

  四、最后小结

  今天李xx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养眼,听觉上的动人,情感上的共鸣,但再完美也可能有缺憾的地方,我也斗胆说说我的一点建议:生字范写最好能写一写。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女娲补天评课稿】相关文章:

女娲补天评课稿06-03

《女娲补天》评课稿03-28

《女娲补天》评课稿4篇03-28

《女娲补天》评课稿5篇04-27

《女娲补天》评课稿(5篇)06-12

《女娲补天》评课稿【汇总2篇】07-07

三年级女娲补天评课稿02-19

三年级评课稿《女娲补天》03-29

三年级《女娲补天》评课稿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