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作文

时间:2023-10-17 14:10:00 设计 我要投稿

设计作文精选【8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作文精选【8篇】

设计作文 篇1

  假如我是服装设计师,我将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许多款式新颖、色彩艳丽的服装,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五彩缤纷。让人们穿着又实用又美丽,让穿衣服的人开开心心。

  假如我是服装设计师,我要设计出一种有特别功能的衣服,它不仅可以调节温度,冬天会变温暖,夏天会变凉爽。这样人们就不会为四季增减衣服而操心,还可以随人的体形而变化,这样不管什么人都可以穿。

  假如我是服装设计师,我要给运动员设计一种运动服,它可以自动吸汗,这种衣服很特别。运动员在运动时,会排出很多汗,使身体不舒服。不过这种衣服的布料可以把汗迅速吸收,这样运动员运动多久都没关系。我想员肯定会喜欢这种衣服的。

  假如我是服装设计师,我要设计服装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它,老人穿了我设计的衣服,身体健康;小朋友穿了我设计的衣服,聪明伶俐了;爸爸妈妈穿了我设计的衣服,工作不累了。

  假如我是服装设计师多好啊!!

设计作文 篇2

  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我在做作业,时钟已经打响了10下,我埋头苦学、疲惫不堪,能有什么办法呢,我心里想着,我决定我要“逃跑”,我想变成一条鱼,在江河湖海里尽情游泳,我先在纸上画了一条鱼,闭上眼睛,静静地想着,我忽然身体一动,我真的变成了一条鱼,在江里游来游去。我从未能这么身临其境地观察过,突然,我感觉肚子有一点饿了,忽然发现前面有一个新鲜的`食物,“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奔过去,一口咬住食物,没想到的是,食物竟然把“我”拉了上去,我现在才发现我是鱼呀,唉,我一看,啊,钓“我”的竟然是爸爸,他在准备做午餐,没想到,我吃了那么多条鱼,今天竟然要吃“我”了。他把“我”带回家里,准备拿刀修理“我”,我闭上眼睛等待死神降临,但怎么觉得不痛呀,我真希望此时变成一只乌龟,我睁开眼睛一看,旁边还有两只乌龟,是贪吃鬼和静静,它们又在叠罗汉了…

  我突然从我的幻想中醒来,一看,时钟已经11点了,又听见妈妈在说:“都几点了,作业还没有做完呀”,爸爸又说:“做完作业赶快睡觉,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

设计作文 篇3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能力: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初步掌握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2 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感受生动的人物描写,并在过程中掌握生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感受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并初步掌握其方法

  教学难点:

  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训练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面对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刚正耿直;有的能言善辩;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多愁善感。生活中的事更是千奇百怪:有的令人刻骨铭心;有的令人匪夷莫测;有的令人欢呼雀跃。面对如此美丽的生活,我们该如何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昭示人生的真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作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生动的人物描写。

  二、感受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1看大屏幕中的一段人物描写,体会其好在何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看一些人物描写,说说其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三、总结生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1.抓住人物特征

  2.细节描写突出

  3.善用修辞方法

  人物描写的目的: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四、通过两段人物描写的对比,再次体会生动的人物描写的.魅力

  1.我的同桌有什么样的思想性格呢?文摘2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明确:性格开朗、大胆,对工作认真负责。

  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等体现出来。

  2 .进一步明确描写的内涵。

  五、课堂练笔

  1.看录像《英俊少年》片断,初步感受人物思想性格。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那么,在这个片断中,你觉得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爱父亲,开朗、懂事

  怎样表现出来?

  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表现出来。

  2.再看一遍录像,边看边观察,记录人物的动作、表情等,看完后进行口头人物描写训练。

  3.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再看一遍录像,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将录像中的人物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动的人物描写。录像的内容是可以重复播放的,而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则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习惯,历练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瞬间的美。还要有极强的用语言文字描绘生活的能力。希望今天这节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以启发。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生动的人物描写把我们的生活描绘的更生动,更丰富多彩。

  七、布置作业

  描写班里的一位同学,运用今天所学方法,使人物形象具体生动。300字左右。

设计作文 篇4

  学习目标

  1、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童话:有一个圆被去掉了一个三角楔,于是它就去寻找自己丢掉的那个缺口,一路上,它欣赏到了美丽无比的花草树木,跟正在晒太阳的毛毛虫做游戏。有一天,它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个缺口,它成了一个完成的圆了,随后飞快地向前滚动,世界完全变了样,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美丽了。于是,它果断地丢掉了那个三角楔,又变成了一个残缺的圆,带着残缺和喜悦的一路前行、一路欣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缺憾的圆,在生命的行程中,我们都要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路走来,一路欣赏,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一)感受借物抒情

  1.学生背诵《陋室铭》,教师点拨,让学生认识借物抒情。

  2.学生背诵《爱莲说》,教师点拨,再次感受借物抒情。

  这两篇文章,作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物”,而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情”。这样的委婉抒情的写法,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3.仿写:大自然时时刻刻给我们以启示:看到幼苗冲破岩层,我们感到生命的顽强;看到江河奔腾不息,我们感到时间的飞逝。

  (二)理解借物抒情

  1.齐读冰心的赠言。

  我们写作一方面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激励自己走上越来越阳光的生活之路,另一方面,也给他人以启示,及勉励。所以,由外在的物引发自己内心的情,需要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也需要你有一个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

  2.回顾名家的.“借物抒情”。

  (1)小思的《蝉》

  (2)席慕蓉的《贝壳》

  小结:初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叙事散文的写法,我们要从一件事中懂得一个生活的道理,或者从几件有内在联系的事情中获得某种启示。现在我们学习的借物抒情散文,那视线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周遭的世界,发现生活之美,感受生命之美。

  3.你认为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来写文章,应该写出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写前引路

  任选一篇回答。

  1.阅读《勒着青藤成长》

  ①勒着青藤的瓜果有怎样的特征?

  ②由“勒着青藤成长的瓜果”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阅读《窗外的牵牛花》

  ①“窗外的牵牛花”有怎样的特点?

  ②以“感谢你,窗外的牵牛花”为开头续写一段话,揭示作者的感悟。

  3.教师下水作文。《田野中有一棵树》

  ①这棵树有怎样的特点?

  ②你能揣测中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或者心情吗?

  把练习当考试 把考试当中考

  第二课时 作文练习

  将日记《我最喜欢的一种动(植)物》精心修改,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课堂小结: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些绿荫和花香。

设计作文 篇5

  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在这个环节中介绍作者:(略)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

  抒情诗。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很重要。它是一个“切入点”。阅读教学非常那个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恰当的“切入点”,也有人叫做“导入”,但我以为二者有区别。“切入点”是对课文而言的,是为了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而寻找的突破口,属于阅读教学内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是对课堂而言,是为了把学生从课前的无序状态引入课内的有序状态而设计的教学环节,属于阅读教学外部组成部分。提出“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出下面的核心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关系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诗歌意象的问题。高一的学生可能不会顺利的回答出“通过意象来抒发感情”,这不要紧。教师引导学生读诗歌的第二小节,抓住“金柳”这个词,让学生充分品味。“金柳”是这一小节表现的对象,作者为何如此表现它?我们来推测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么东西在里面?是的。作者写“金柳”是“新娘”。作为同学们,可能感觉到奇怪,由“金柳”怎么会想到“新娘”呢?是不是与作者的生活有关系?会不会与作者的感情有关系?有可能。谁能说说作者与剑桥大学有什么关系?简要介绍作者的生活历史。由此学生明白了,原来由“金柳”联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仅这个如此,其他很多作品,作者写什么,怎么写都可能与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有关系。下面可以总结一下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是什么?要想——美丽的影子;“荡漾”是什么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为联想,就适合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同学们“荡漾”过吗?如果你荡漾过,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到作者用词之妙。哪位同学荡漾过?不妨说说。好了,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整的朗诵这一小节。

  四、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

  这个问题更深入了,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理解诗歌,进入到作者精神世界,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灵活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感觉,相机引导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读,后回答。作者的感情有变化,是进一步了,感情更强烈了,从“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可以看出这种变化。“青荇”“招摇”,整天与金柳相伴,早夕相处,你低头看着我,我仰头看着你,说着别人永远听不懂的话,诉说彼此之间的心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水草这一节着意表现“意象”。是在“柔波”里呀!在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中,经常使用“柔波”一词,我想是有其特殊含义的,同学们读“柔波”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同学们说一说,就像孩子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就像恋人含情脉脉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叹号不行呀!感情进一步发展了,更加强烈了。同学们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变化了么?感受到了,那就好,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一定要大声读么?使劲喊,行么?不行。怎么办?“使劲轻读”?好,使上劲,换得轻轻地读。

  五、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小节

  读得不错。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觉得写得不好。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写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作者写错了。是不是?这个地方很多老师容易疏忽,这么一问,就问出趣味来了。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作者的梦。“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噢,明白了,原来彩虹就是作者的梦呀!这个美好的梦怎么了?“揉碎”了,“沉淀”了,就是说,这个梦没有变成现实。正是因为没有变成现实,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怀,时不时地“荡漾”一下。读这样的句子,体会到了作者的什么?似乎有一些伤感。这种写法,我们叫做“移情”。景随情迁,以情入景,以我观物,则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这种句子:“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出自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诗人唯恐读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当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处,所以才用这样的写法来提醒读者。在诗人眼里,这的确不是一般的泉水,那里有作者的“梦”。作者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来到英国,来到剑桥。在这里,作者遇到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启蒙者,同时也是自己最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并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他说:“我的眼睛是剑桥叫我睁开的,剑桥是我的心灵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恋之乡。”所以,在别人眼里的清泉,在诗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梦。

  六、一提到梦,人们常常回忆起往昔的生活,特别是那些铭刻心头的往事。

  诗人也是这样,提到“梦”,他就好像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时刻,让他难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寻找那昔日的梦。昔日的梦究竟是怎样的美好呢?作者告诉我们了么?

  “撑一直长篙”。你知道什么是长篙么?噢,在《社戏》里学过,多美好呀!你们撑过船么?撑过,感觉如何?美极了。我们想象一下:长长的船篙,轻轻地波动着水面。船上只有两个人,划呀划呀,往远处划,为什么?那儿人少呀。来到幽静的地方,心里高兴,那就唱吧:放开喉咙,尽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好像在想我们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诗人高兴得放声歌唱,他醉了——诗歌到这里可以说达到了高潮。联系上一节,我们可以说,这里所写的就是作者那个美好的“梦”。荡漾在作者心头的也就是这梦中的情和景。那么,这一小节如何朗读?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谁有过“放歌”的经历,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刻!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可以张开双臂,仰起头,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读法也可以变成“放——歌——”

  七、诗人沉浸在里面,没有醒来。对吗?

  不对。诗人很快就醒来了。“但我不能放歌”。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种什么滋味?遗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么办?“悄悄”地离开。“悄悄”就是我的“笙箫”,憋在心里,此时无声胜有声。夏虫了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个康桥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还是藏在心底吧,就让我一个人知道。从诗歌情感的发展脉络看,这就是从高潮一下子滑落下来,形成了一个大的波折。那么,朗读的时候也要有所体现

  八、为了突出“沉默”的特点,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怎么写的?

  开头写的是“轻轻的我走了”,结尾写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静。作者就这样走了,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轻手轻脚走来,又轻手轻脚离开的身影。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无限的留恋。

  九、最后,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国现在诗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为代表的“新月派”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建立了功劳。他赞同闻一多先生的“三美”诗歌理论,认为诗歌要有韵律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他的诗集有《志摩的诗》《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的诗广为流传,人们张口就可以朗诵,据说,1928年11月,也就是作者再别康桥后,就去了印度,拜见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尔。泰戈尔当众朗诵了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着甜蜜的忧愁。”写的多好啊!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找徐志摩的诗选来读一读。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国海上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本教案根据特级教师程翔老师的教学思路整理而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2.通过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诗歌的真情,进而拉近学生与诗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多写写新诗。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和分析意象。

  2.感受诗歌的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创设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1.设计理由: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2.在这个环节中,适当介绍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

  1.抒情诗。

  2.目的是从这个问题切入到下一个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

  1.请同学们品味第二小节的“金柳”,“金柳”怎么会是“新娘”呢?为何我们联想不到?这是不是与作者的情感有关系?

  2.“金柳”“新娘”就是赋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发挥想象,我们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是什么?请同学们想象美丽的影子,荡漾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体验这种萦绕在心头的情感。

  4.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小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荡——漾”的味道来。

  四、 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

  1、请一位同学先朗读,适时引导其回答。

  2、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变得强烈了?“我甘心变成一条水草!”

  3、请同学们想象“青荇”在招摇,“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与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组合成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这样的写作叫做“绘画美”。

  4、请同学们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甘心”二字饱含的幸福感。

  五、通过指导朗读进入第四小节,作者为何说“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这里的“虹”原来是“彩虹似的梦”。

  2、作者的“彩虹似的梦”实现了吗?没有,被“揉碎”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梦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样?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此时的伤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揉碎”的伤感和“彩虹似的梦”的无奈。

  六、诗人的“梦”让他重回昔日在康桥读书的梦,这昔日的梦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吗?进入第五小节。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撑着长篙的感觉,向前,向更深处漫溯,忘记了时间,撑到星辉斑斓的时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啊!多么美好啊!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与美”。

  2、请一位学生朗读,指导其读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读第七小节,诗人的情感变化了吗?为什么?诗人写了什么意象?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词是什么?这些意象让你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诗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梦,因为要离别了。诗人写了“笙箫”,修饰词是“别离的”,诗人此时是忧愁的。

  2、诗人写了“夏虫”,修饰词是“沉默”,为何诗人要沉默?

  首先,夏虫也不堪离别的愁绪,故“沉默”了,不再“欢叫”了。其次,诗人希望离别的方式是静悄悄的,恰如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的。

  3、那诗人为何在开头和结尾采取同样的形式呢?有何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特殊形式,回环往复会使诗歌有音乐美,感情浓厚。

  八、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适当师范指导。在读书声中结束。

设计作文 篇6

  生:写。老师辛苦用事例写具体了

  板书:内容具体把话说清楚

  全班同学读板书。

  其实无论写哪一类文章,要想把文章写好都必须做到:

  内容 具体 把话说清楚

  三、出发习作要求:

  师:让学生读要求:

  师:作文要求什么?是写什么的作文?

  生:可写人、写事……

  师:提示:人:亲人、朋友……

  事:有趣、难忘、快乐……

  景(物):一个地方、动物、水果、蔬菜……

  师:让学生同桌交流

  最向写的.师什么?把你要写的填上去?

  师:展示学生的作品(一块评)

  四、小结:

  师:今次习作师自由的作文:

  一定抓住把写的内容写具体,把话说清楚

  师:同学们今堂课表现挺好

设计作文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习《荷花》一文的写作方法,能对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2. 学会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 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荷花图片,谁来说说:这是些什么样的荷花?

  2. 要怎样才能把一种事物说具体、写生动,一直是个让我们头痛的问题,对吧?可是有人却能把一件普普通通的事物写得详细而生动,我们今天也来学学他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方法吧!

  二、写法指导

  1、(出示第二自然段)大家快速地看一看,这段话出自那篇课文?

  2、对,这段话出自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一文,接下来咱们边读它,边思考:这段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荷叶和荷花? (指名答,板书:颜色 样子 )

  3、颜色描写的指导

  (1)句子中的哪些词是写它们的颜色的?(指名答后,变色显示)

  (2)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写颜色的词?(指名说)

  (3)老师也搜集了不少写颜色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吧(齐读)。

  (4 )这些词语可以随便乱用吗?对,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词语来对事物进行描写。比如:玫瑰,我们可以说( )的玫瑰……

  (提示孩子:同一种颜色用不同的词语来描绘,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4、样子描写指导

  (1)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句子是写荷叶及荷花样子的。(指名答,变色显示)

  荷叶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荷叶比作了什么?(大圆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修辞手法?(板书:比喻)

  (2)你会说比喻句吗?那我们来试着说几个比喻句吧!

  太阳像个_________。

  荷花的花瓣全展开了,看上去就像_________。

  那一个个的花骨朵好似_________。

  荷花

  (1)这些荷花有几种不同的姿态?

  (2)为了把这几种不同的姿态描写,更好地组合在一起,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你能把那组关联词找出来吗?(有的……有的……有的)

  5、抒情指导

  看到这么迷人的景象,作者忍不住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发自己的——感受。(板书 感受)来,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的感受。(出示范文第三自然段,齐读。)

  三、能言会道。

  1、(出示范文二、三自然段)你看,刚才我们只能用一句话来描述的内容,现在变成了那么生动具体的.两个段落。由此可见,写一种景物时,我们只要认真观察,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它的颜色、样子写清楚,最后再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了,对吧? 现在就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出示图片)请你认真观察一下,图上出现的是什么花?它有几种不同形态?(指名上台指出,老师用小标题做记录。)

  2、现在我们把同学们观察到的这几种花的姿态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组关联词将它串起来读一读吧!

  3、和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比起来效果怎么样?(干巴巴的,不生动)那我们就得用“比喻”的方法来帮忙了。(引导孩子逐句的说比喻句。)

  4、看着这么漂亮的桃花,你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说)

  四、仿写文段。

  1、大家说得真棒。其实,我们刚才进行的就是对《荷花》这篇课文的一个片段口头仿写。现在,只要将刚才我们说的或是心里想的内容按板书上的顺序写下来,就可以成为一段很棒的景物描写了。咱们赶快拿出作文草稿本,把它写下来吧。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作文

  六、布置习作

  同学们,美丽春天已经来到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有许多景物值得我们去写。今天回去后,就请你用老师教给的方法,选择一种春天里的景物来写一写,好吗?

  板书设计

  颜色

  写清 样子 用好比喻

  感受

设计作文 篇8

  习作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了解图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习作要点提示”,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习作要求”,完成看多幅图作文。

  作文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图的意思。

  (1)妈妈给儿子穿上棉衣。

  (2)一棵小树在寒风中发抖。

  (3)两个小朋友为小树捆稻草。

  (4)小树也穿上了棉衣。

  4.师生共同观察第二幅图上的景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观察画面,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分别观察这两组图,说说每组三幅图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2.观察组图中第一幅图: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组图中第二幅图:他们做了什么,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什么,适当描述人物的表情。

  4.观察组图中第三幅图:结果怎样?(同样结合人物的表情、动作来写,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

  三、积累词汇,理解运用

  自言自语 姹紫嫣红 兴奋不已 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 耷拉脑袋 抓耳挠腮 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 夜以继日 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悄无声息 喜上眉梢 无言以对

  (1)指名读

  (2)师生共同理解

  (3)指名说说这些词的意思或用法

  (4)齐读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誉写

【设计作文】相关文章:

设计的作文07-16

设计作文(精选)08-18

设计作文08-15

设计作文[经典]08-20

设计作文[精选]08-21

(经典)设计作文09-23

[经典]设计作文09-29

设计作文(经典)09-21

设计作文【经典】10-04

设计作文【精选】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