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评课稿

时间:2023-09-21 16:21:03 其他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评课稿常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评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节是华师大编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的第二章的第三节《文件管理》。本节的学习内容是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和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的实现方法。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掌握信息处理技术的必要基础,这一节在整个教材中处于基础地位。本节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第二课时讲文件与文件夹的查找以及快捷方式的建立。现在我针对第一课时来说课。

  二、说学情

  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在这节课之前已掌握了操作系统基本的窗口操作和用户界面的有关知识。并且学生对网页制作的兴趣较高、感觉很新鲜。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件分类整理的习惯。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深学生对校园生活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校园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文件夹的.新建、文件与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命名和删除操作。教学难点是对文件、文件夹的理解。

  五、说教法

  采用任务驱动,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积极主动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针对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六、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由具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围绕为制作多彩的高中生活网站准备的素材分类,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掌握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

  七、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课题导入,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协作,评价总结”这一主线展开。

信息技术评课稿2

  龙老师执教的《画线》,画图程序中有两种线条,直线和曲线,直线的画法是比较简单的。在教学中,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先让学生在工具栏中找到直线的.工具,让学生进行任意的画。学生的操作完成情况都不错。在直线的操作中,怎样把线条变粗,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把线条变粗些。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探究发现了线条变粗的方法,效果较好。

  曲线工具先拖出来的是一条直线,接着鼠标放在直线的上方按住向上拉,那么这条线就变弯曲了,并且你还可以拖动一次,曲线可以拖两次。讲清楚要点之后,让学生来操作,在巡视辅导中发现,多数学生的问题在于拖动过程中没有到位鼠标左键就松开,接着再按左键曲线就乱了。

  曲线呈现三种图形,单曲线、双曲线、封闭性曲线。看到一个案例,用曲线来画鱼,用单曲线绘制鱼身,用双曲线绘制鱼身上的花纹,封闭性曲线来画水滴,只要用鼠标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各点一下,就会形成一个水滴形图形。

信息技术评课稿3

  一、在任务中学习

  “在任务中学习”是这堂课设计的核心。从一开始的“比较自己作品与教师作品的异同”探索如何利用剪贴画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到“观察教师作品的播放,小结教师作品的特点”激起学生为自己的作品设置动画的强烈欲望,以及后来的“调整动画的次序”这些环节,始终将操作方法简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己找任务的理念,这种设计理论,对课堂的动态生成体现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师的预设为主,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主,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无从下手的。

  上述任务的设立,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动画设计”这个环节,当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也能动起来时,那此起彼伏地响起在教室里的欢呼声,那满脸惊讶、欣喜、兴奋、激动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如果这些问题不是靠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去解决,学生会有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吗?学生会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吗?他们的探索欲望会强烈吗?

  二、教师成为任务学习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

  在这节课任务设计时教师精心准备了每个环节,课堂上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孩子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冷静应变。学生在“自主反馈”这一环节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组织学生交流和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这方面教师的能力还显得不足,引领学生展开讨论的面不够宽,深度还不够深,学生思维卷入不够。在这一点上尚需磨练!

  另外,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时,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从上课时播放屏幕广播时要求学生不能抱有埋怨的态度到完成任务时碰到问题该如何请教老师和同学的方法上,都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一新课程理念。下课时要求学生将各自的机器整理好再离开教室的做法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纵观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层次清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如果在课堂组织、参与上多下功夫,再锤炼锤炼教学语言,多看看教育书籍,从各方面不断充实相信会更出色!

信息技术评课稿4

  初中信息技术总是与电脑息息相关,从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生的心不在焉,这就更需要体现一位优秀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育水平。一份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就能很好的体现,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思考一下,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与一般的评课稿有什么区别。

  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一点:教学可取之处一、教师素质高,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能恰当运用教师形象掌握上课进程;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就让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能动性。

  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二点:教学可取之处二、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学习上,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准确到位;通过比喻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三点:提出不足一、设计教学模式方法新颖,但是没有提前深入了解学生基础,造成很多学生一开始无从下手。建议课前应深入研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分步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整体性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在解决学生的突发情况中,并没有完全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建议教师课前应有充分的准备。

  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第四点:提出不足二、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对每次同学们的操作情况也没有较好的总结与评价;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做不来就自己乱玩。建议使用小组互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五点:反思。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看完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要将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引导对课堂的兴趣上来,这既是个亮点,也是个难点,也是最能体现老师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

信息技术评课稿5

  一、背景学情分析

  《画龙点睛写标题》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使用word进行文本编排的操作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文本编排的能力,学习合理地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文章的图文混排。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生熟练的操作Word为短文插入艺术字标题,掌握艺术字格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这部分内容操作性较强,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学时抓住这一点,少讲多练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浸润在充满智慧的信息课堂中,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对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式样进行基本的设置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文章的样式,知道美化标题的重要性;通过自学课本,能运用艺术字的插入、移动、改变大小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字的魅力;通过对艺术字的合理使用,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关键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文章的整体布局,合理地使用艺术,发挥出艺术字在文章中真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根据教学背景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任务设计以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为切入点,对比有标题文章和无标题文章的异同,提炼标题,设计编排标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以自主探索为主,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采用“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评价方式采用分组投票评价的方式进行。

  三、环节反思

  1.情境创设和铺垫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本环节的教学,我刚开始准备了两个范文,一篇没有标题,另一篇加艺术字标题。

  经过反复思考,在新的教学中,我对范例文档进行了修改,一是将两片文档合并在一个文档内;二是给第一篇文章加上了标题,给第二篇文章加入了图片。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打开文件的速度,又增强文章之间的对比,同时为下一课插入图片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

  2. 插入、美化艺术字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书上描写的步骤清楚、易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这部分内容大部分人应能完成,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操作,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学插入艺术字时,会遇到了艺术字不能移动的情况,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并没有没立即回答,而是向学生询问有没有能解决此问题的人,同时为学生指出一条解决的途径,尽可能的让学生来找出方法、答案并进行演示,教师最后再进行适当地补充。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下把问题给解决了,虽然这样做会耽搁一定的时间,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作品的展示、评价

  在评价初,我让学生对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同学之互相评价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互评的中心必须针对学习内容,而不是他人本身。使得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够有序的开展。

  通过作品初评展示,学生进行互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对学生的互评进行提炼总结梳理,通过这样的活动,容易让学生形成共识,明确艺术字如何设置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我最初设计巩固练习的时候,虽考虑到分层任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后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将作品提交给老师后就结束本环节教学,没有对巩固练习的作品进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练习的效果,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因此,我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调整,设计了第二次评价,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有缺陷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自己和他人的进步给予肯定,及时反馈学生有没有形成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再次投票评价,也使原来没有得到票的同学也有机会得到票,体会自己进步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变“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评价”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多元评价” ,遵循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30条》的精神。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二次评价的方法,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采用学生直接互评,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发表建议的机会,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评价的面。

  在首次评价中,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基础性目标作业,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肯定优秀作业,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作品,教师梳理本课的教学知识。利用二次评价,学生自主挑选作业内容和练习的量进行再练习再评价,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了新知,同时又促进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又能体验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我这节课中我也发现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细节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课程设计中希望学生能将操作技能尽量通过自学来掌握。但是在课堂上,一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是喜欢老师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我想,在今后这方面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对部分自学能力弱的学生,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

  2.课中以投票方式进行评价,我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在投票的过程中欣赏优秀的作品,给同学提一些作品修改的意见或建议,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在评价开始前让学生了解评价的要求和方式,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是自己好朋友的就投票。

  3.学生互评的局限性。

  如果每位同学都离开位置参与评价他人,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建议就没有时间来认真听了;如果一个同学同时得到两种不同的建议,也没机会一起讨论。如果课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的活动范围减小,评价的效率就会提高同学之间互评更有针对性,实施同学间的讨论也更加方便。

  总之,只有学生感兴趣,乐意学,开心学,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质量才会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信息技术评课稿6

  看完了xx老师的《图像合成—————水果表情》这节课的录像,本人认为这节课设计比较新颖,创意独特,通过水果表情这条主线来贯穿图象合成这节课的教学,主题比较集中,总体上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本人认为这节课有如下一些优点:

  1、教学目标明确,有针对性。

  教者能够紧扣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教学中通过一组水果表情的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并以这条主线贯穿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教者通过投影片演示来类比不同图层的操作。这样为什么抠图、合成图像需要经过哪些步骤这些知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教学中教者还能结合课件进行教学,把合成图像的每一个步骤用醒目的字体在投影上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3、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刘老师的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任务教学法,老师提出任务,给出样板,学生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学生完成任务。第二阶段作品的设计阶段,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及老师提出的要求完成作品。整个这节课教学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4、语言精炼,有启发性。

  教者在布置一个新的教学任务之前首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然后再进行下面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能够使用普通话教学,教态比较自然。

  5、发挥“小助手”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者能够发挥优等生的作用,让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去帮助未完成任务的同学,通过“兵教兵”这种方法帮助这些需要个别辅导或适当点拨的学生,提高了学习效果。

  6、合理使用学案。

  教者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编制了相应的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能通过学案获得一定的帮助。

  7、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宽松的、xx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这个氛围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教学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时间安排上后面时间略有些紧,有些学习任务学生没有时间去完成。老师在学生完成第一个教学任务后检查教学效果,请做完的学生举手,在录像显示的部分人中只有少部分人完全做完了在举手,其他同学都没有举手。而教师为了完成事先的教学进度,让学生放下目前的学习任务,重新去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这一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

信息技术评课稿7

  曹**老师的这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教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评课稿8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x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x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x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x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x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x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x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9

  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节七年级下册《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视频课,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力争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巧妙导入学习内容

  教师通过请学生帮忙找一找报纸上第一栏有什么,干什么用的,让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找出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开始,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会了插入表格可以有很多用途,这样学习起来就动力十足。而且教师采取请学生帮忙的口吻,这样学生会想:老师都请我帮忙了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一下,同时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也会认真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从开始教师让学生找报纸上的第一栏有什么,干什么用的,给了学生第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边看书边学习在电脑上实践,再演示总结出制作表格的步骤。在教学中,学生自学体现学生的学习个性,避免个性的压抑;通过学生的自学,自己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来达到我们相应的教育活动目的。同时解放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教育活动时间和空间,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三、悉心指导,大力组织操作

  对于表格的制作,学生有着强烈的动手创作欲望,在教师讲解了制作的`具体步骤后,就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自己置身学生当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在操作练习中,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明确制作表格的步骤,让学生掌握知识且清楚明了。

  四、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

  在制作表格时,教师以一种方法为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表格。如可以用绘图工具中的画表格,也可以利用表格工具栏绘制表格,还可以插入表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课堂设计比较合理、得当,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以下是我对这节课提出的建议:

  1、教师在课堂中较为随意。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在巡视时老师想起什么没讲就补充讲,发现问题也顺着讲出来。这过程中,老师讲时学生忙于操作根本没有听进去。在上课时老师可以把一些重点或流程记在书上,或者在多数学生操作的差不多时让学生停下来,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中有的问题,让其他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进行演示操作进行集中讲解。

  2、教师的作品评价时用了过多的“嗯,好”、“很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尽量不要使用好或很好这类词,因为你用好作评价时学生会认为你已说好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作品请其他学生作出评价,然后再作评价,或对学生作品作出具体某一方面给予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已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已经转化为将计算机当作收集、整理、辨析信息的工作,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是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信息技术评课稿10

  下面就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想法。

  1、美味的课前餐

  由于朱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已经11点多了,同学们都有点儿肚子饿了,可为了上课我们只好忍着。没想到朱老师尽然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家乡特产--美味的酥饼,让我们在上课前填饱了肚子,有更好的精神来上课了,真是太感谢朱老师了,还没上课,我们便有了一个好心情。

  2、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画面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我们都知道,可今天朱老师带来的故事中,乌鸦却喝不到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我们知道了原来乌鸦喝不到水的罪魁祸首尽然是我们人类,看到这些我真得深感惭愧。我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努力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3、快乐的操作

  在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宣传海报》的'制作,怎么通过画图软件打开文件、怎么样才能更快地输入文字、怎么修改文字格式、怎么输入“绿”……朱老师都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快乐地进行操作与学习。

  4、不断的肯定

  “讲得真好,朱老师记下了。”“感人的图画,让人深思的宣传语。”“多么感人啊!”“好美,太棒了!”……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会不断地听到优美的赞美声,让我们感觉自己个个都是能干的电脑小能手,特别得开心。

  5、丰富幽默的语言

  “确定下来了,还能不能修改?”紧接着朱老师说道:“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慎重和仔细,要不然一旦做错了,就好像我们的环境一样,一旦破坏了,再想恢复的原来的样子就很难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在信息技术中可以采用撤销命令来补救。”让我们不仅了解了撤销命令,再一次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在讲解另存为的时候,老师说“图片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了,我们要想让他保存到新的家,就要选择另存为命令了”,多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听就懂了。课堂上朱老师还不时的提醒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姿势和正确的指法,让我们听了心里暖暖的。

  朱老师的课,让我们从吃酥饼开始,伴随着乌鸦喝水的故事,与它一起体验着口渴的感觉(吃了酥饼),到最终乌鸦喝到了水,我们也得到了水,并一起思索了如何使用它而结束。整堂课是一节快乐的课,我真希望每节信息课都能有如此快乐的体验。

信息技术评课稿11

  就刘老师的《水果表情》这节课我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教学目标的制定来看本课比较全面、适宜,能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确定三位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来说:本课主要学习的是photoshop中的图片合成技能中的,抠图工具、磁性套索工具、画笔工具的使用,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说,学生很能够能够采用适当的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水果表情(愤怒、微笑……)能充分体现这一年龄段学生的个性。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体现出了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和思维活跃的特点。

  (2)从教学目标达成来看,本课教学目标能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边演示边学习的教学方法完成每步内容,教师的教学手段能够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本课的重点是如何合成图片,该教师能够利用传统的挂图以及透明的胶片和现代的photoshop教学手段相结合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该课老师能够把握教学的重点:如何合成图片,并找出合成过程中是瑕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的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photoshop的一些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有一定的独创性,不单单是照搬书本的内容:在教学开始利用一组可爱的水果表情图片导入新课,给学生学生以创作的新鲜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并且在黑板上制作一个舞台来让学生添加舞台人物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这节课。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层次、脉络清晰,教师按照如何合成作品的思路进行介绍制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一思路运作良好。

  2、看课堂结构的安排

  计算机教学环节的时间与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恰当,教师通过2分钟左右是时间利用已经做好的各种水果的表情图案导入新课,切换广播教学在传统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合理高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利用一些丰富活泼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如:在作品出现瑕疵的时候说到:这个表情出现了“双皮脸”

  3、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本节课的最后利用近几年出现的典型案例:年画周老虎事件和金奖作品张戈事件来阐述作品创作中的“创作诚可贵,创意价更高”的思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作素养和版权意识。

  4、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能够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四、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分析

  本课教师能够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讲授学习、自主探究以及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合适方法加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得课堂教学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富有艺术性。同时本课教师充分利用传统的挂图教学方法是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能够是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任务苹果猪猪侠的设计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四、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课前的'准备:

  苹果贴图、透明的胶片,黑板上布置的舞台可以看出教师上课前是经过充分准备的材料的选取上也能够很好地把握。从教态上看,该老师在课堂上教态明朗、语言丰富、幽默富有感染力,从操作上看该老师基本功扎实操作熟练,能够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本节课教学能够使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有创作欲,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三维目标能够达成。并且能有效地利用了上课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学习负担合理。通过图片的合成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既掌握知识又能活动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作技能和信息素养,符合《新大纲》中培养学生创作技能、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最终目的。

  六、存在不足

  个人任务学生小组创作的时间较少,教师布置了创作不同水果表情的小组创作任务到任务结束只有3分多钟只能有少数小组能够完成作品。

信息技术评课稿12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xxx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xxx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7

  今天我们学习了刘超老师的《用事实说话—表格数据加工与数理统计》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对这节课作一些简单的点评。

  一、教学目标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过程,二是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即时调查获得到班级上网情况调查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于这些数据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虽然教学容量较大,但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还是比较充分的。

  2、刘超老师一开始用“xxxx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引入新课,在调查报告时“通过我对…的了解,我觉得…”到“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数理统计动机,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3、在介绍分类汇总时候,由于数据来源生动真实,与自已相关,学生兴趣很高,在评价自己的统计数据时,学生思维明显活跃,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传来其他同学的认同的笑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师生之间交流充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培养了师生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刘超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学生引领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超老师通过现场即时采集数据,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四、教学素养

  刘超老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刘老师能够尝试将Excel抽象至一般的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再将数理统计与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并深深体验到数理统计之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最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8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董xx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董xx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9

  姜老师执教的《认识GIF动画》是第二单元《动画天地》的第一课,姜老师的课堂让人感觉很亲切,教态自然,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而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下面我着重谈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本堂课姜老师设计了四个环节贯穿整个课堂,通过欣赏“动画”、学找“动画”、探秘“动画”、应用“动画”四个板块来层层深入让学生来理解动画的原理。将思维方法训练与培养、学生认知需求的建立和软件平台技能操作目标三者有机结合,同时渗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成功导入,激发兴趣

  姜老师课的导入设计得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姜老师在导入时用了同学们喜欢的喜羊羊图片来作宣传图,两张宣传图更喜欢哪一张?一张幻灯片里是普通格式的图片,另一张幻灯片里有GIF动画图片。学生的眼球马上被吸引过来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激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从课间的休息状态快速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三、注重自主,互帮互助

  在学习过程中,姜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在学习每一个新的知识前,姜老师都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先动手尝试再广播反馈,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带动稍弱的同学,而不是单调的灌输式教学。

  这节课,无论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安排,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认识动画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让学生的思维随着兴趣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达到了教学目标。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应用动画”这个环节,时间显得仓促,如果在前面给学生查找和下载动画的时间缩短一些,限定好3或5分钟,那么就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用GIF动画图片把幻灯片装饰得更美一些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13

  一、理念

  我对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新课程理念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这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节课在导入课程之后,并没有直接关注技术层面的知识点,而是首先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反馈和再加工,这样自然形成了本节课的主要结构。

  在进入到操作层面的知识点之前,先通过精心准备的贴图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再到PHOTOSHOP中找到相应的工具去实现它,这样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这节课从导入课程开始就尽力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氛围,如“别再迷恋哥”这样的流行语的出现,会在瞬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猪猪侠题材的选取也非常有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也经常提到,但经常会感觉很生硬,这节课最后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非常自然,在周老虎、广场鸽之后出现的“创意诚可贵,道德价更高”的总结,水到渠成,令人感叹。

  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晰,导入、模仿练习、自主发挥、总结和拓展,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很自然,特别是总结提高部分,匠心独具;教学准备非常充分,导入部分的水果表情图片、练习部分的`透明贴图、预先下发的学案,处处体现了准备的精心;学生练习层层递进,固定动作部分通过老师巡视、小老师帮助的形式达到良好的效果,自定义表情部分,通过作品展示对学生加以反馈,拓展部分老师抛砖引玉,任务设计十分精妙。贯穿课堂始终的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如:打开苹果图案时让学生示意,“同学们已经对老师的话产生呼应了”,“第一个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等,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体现了老师的基本素质,有生动有趣的语言如“请大家东张西望,互相帮助”、“做出了二皮脸的效果”等;当电子教室出现意外声音时对学生说抱歉,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不影响正常授课;在行间讲课时,提醒“那边还有一个同学没有注意到这儿”;放大演示时,苹果在左下角的处理,一开始放得并不大,后来用了导航器使演示效果更好,这些细节的处理都值得我学习。

  学生由于从一开始就被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目标达成度也非常好,这与教师精心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小的瑕疵,如对透明背景的描述,“棋盘格”似乎比“黑白相间的小网格”更简练;巡视过程中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不错准备之后展示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保存一下;利用蒙板修图时直接在黑白图上涂抹是不是更好也可以探讨。

  综上,这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好课,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教学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方针。

信息技术评课稿14

  听了刘老师的一节《表格数据加工》课,感触比较多。刘老师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刘老师用表格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一段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并且用“我觉得”和“通过数据,我发现”进行比较,说明对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这个例子不仅能很好地说明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更能让学生反思,体会网络成瘾症对青少年危害。

  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该教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然后作统计。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主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如:教师画抛物线,学生可以自主画其他函数图象。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三、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刘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刘老师将插入图表、排序、分类汇总的教学融合到画函数图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任务”中。

  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老师提问学生得出结果的方式,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四、值得探讨的问题:

  1、时间有点紧迫,学生自主练习讨论时间有点短,气氛不是太活跃。

  2、最后总结时也比较仓促如果与学生一起总结效果会更好些。

信息技术评课稿15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xx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xx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xx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xx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xx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xx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xx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评课稿07-20

信息技术评课稿(精选)07-27

(经典)信息技术评课稿08-28

【经典】信息技术评课稿07-31

[经典]信息技术评课稿08-10

信息技术评课稿07-21

信息技术评课稿(经典)07-21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07-28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08-13

《信息技术画图》评课稿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