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两极》评课稿

时间:2023-08-05 16:11:25 其他 我要投稿

《磁铁的两极》评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磁铁的两极》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磁铁的两极》评课稿1

  《磁铁的两极》选自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该课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1、关于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的实验

  2、磁铁两极的研究。其中第一部分是重点,而对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难点。

  在以往的该课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

  1、两端磁力很强,导致实验花费很多时间,导致课上不完。

  2、中间三个点磁力太弱,结果都是0个回形针,无法分析。

  3、两端磁力大,导致中间两个点回形针挂不住,会往两边移动。

  4、各组数据相差很大,学生分析起来难度很大。

  为此,本课引入了一个新的器材--磁力传感器。但是,许老师并没有忽略前面实验的设计,他的设计重点在前面一块,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已经在第一课中有所涉及。只是停留在颜色和SN。所以重点在认识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磁力弱,因此用了磁力传感器。显示在仪器上,每个组都不同,所以不可能全部投影在屏幕上。对于传感器上的正负符号学生很感兴趣。先对学生进行培训,5到6分钟。

  1.清零。规定小数点后第二位忽略不计。

  2.用传感器靠近磁铁,正负表示两极不同,跟磁通量有关。

  在这堂课中,对传感器的使用与回形针的使用有什么区别。在用回形针的时候,实验设计基本是失败的,但是大概可以感知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所以用传感器验证的时候就会更精确。让学生看到数据,知道自己脑子里想的是怎么一回事。把模糊的概念变成数据的变化规律,更具体。

  但是,面对如此方便的仪器,学生会不会渐渐产生依赖,从而失去转换思考的能力呢?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肯定会惰性,一旦他用了一些方便的仪器,他就不会想着去使用一种更加麻烦而且复杂的实验方法,随着仪器越来越先进,学生的操作能力会不会越来越差呢?对此,许老师是这样回答的:第一个环节依然是设计,只不过用了仪器,更加数据化。所以,仪器只能为我们的课堂设计而服务,但有了先进的仪器,对教师的设计要求反而提高了,不仅要解决新仪器带来的新问题,还要不让学生对仪器产生依赖,这又是一项新的挑战。

  虽然仪器测的的数据更加准确,同时学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面对先进仪器检测出来的一大堆数据,学生怎么办?我想这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和学生学习分析数据的能力要求更加大了。我们交给学生的是一种分析数据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

  科技,只能服务教学,不能作为教学的向导,只有合理运用科技,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磁铁的两极》评课稿2

  今天,我聆听了潘老师执教的《磁铁的两极》一课,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以下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上课伊始,潘老师创设了情境——利用两根磁力不同的条形磁铁去吸回形针,回形针数量的反差,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同一根条形磁铁上磁力的大小是否都一样呢?”快速引入本节课。

  课上,潘老师重视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把足够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如在对“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研究中,潘老师让学生经历实验前的预测,引导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而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最后全班交流形成共识。这部分所花的时间占本节课的80%。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潘老师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做了精心的研究的。实验中潘老师用铁粉盒代替回形针和支架,避免了磁铁磁力弱只能取三点研究的`不严谨的局面和学生操作困难耗时的问题。磁铁吸铁粉显现非常明显,两边吸得多,而中间少这一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是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一科学概念。这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也能帮助他们慢慢养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为了让学生头脑中对条形磁铁磁力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潘老师以练习的形式,进行提问,展示学生的想法,而后当场实验,使学生对本课的科学概念的形成更加完善。

《磁铁的两极》评课稿3

  1、陈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他的语言很富感情色彩,用儿童话的语言鼓励他的孩子们,对我触动很大。我想一个科学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陈老师的个人素质就很不错,值得学习。

  2、陈老师在让孩子用实验方法探究磁铁磁力时,孩子们用了在磁铁各点挂回形针的方法,这个活动我曾经在一位科学老师执教时也经历过,她在执教时,很多孩子想到了另一种方法:用了小钢珠、磁铁、尺子测距离的方法比较磁铁两端和中间磁力的大小,远距离能吸引小钢珠的,磁力大,近距离能吸引小钢珠的,磁性相对弱。我想,课堂上要给孩子充分多的思考时间,孩子们会想到更多的方法。

  3、陈老师在让孩子表达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的环节中,要求孩子自己用图画的方法表达,结果,孩子有的用木条根数多少表达,根数多,磁铁磁力大,根数少,磁力弱。也有用细线长短,水的满浅等全部在黑板上展示,是一种很好的、全新的课堂后测。

  张老师是这样评价的:这样的方法有效检测了孩子研究成果;练习了用图画描述;检测了预测水平;了解了学生如何思考。我想这样的设计,是陈老师思考所得,确实,科学课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4、引入的特别之处,小钢珠在磁铁上滚动(投影下),磁铁有点斜放,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际,蕴涵着教师无穷的智慧,孩子更能看出小钢珠的走势,磁铁磁力的强弱,细心!!!

  5、在本课最后的设计是教师给孩子出了一道题:铁和磁铁各一根,在不用其他工具的前提下,想办法怎么分辨哪块是铁,哪块是磁铁。这样的设计也与本课的教学重点:研究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相呼应。

【《磁铁的两极》评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科学《磁铁两极》评课稿07-30

《磁铁有磁性》评课稿03-21

《磁铁有磁性》评课稿【必备】07-15

《磁铁有磁性》评课稿(4篇)06-20

《磁铁有磁性》评课稿4篇03-21

六年级科学《电磁铁》评课稿07-30

三年级科学《磁铁有磁性》评课稿07-28

(精选)三年级科学《磁铁有磁性》评课稿07-16

评课稿-《走进青春》评课稿08-02

课赛评课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