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时间:2023-07-20 15:24:19 心理学 我要投稿

积极心理学必备(14篇)

  积极心理学 篇1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对消极、障碍、病态心理等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希望、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感体验的机制和影响;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创造、努力、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等。

  在创建阳光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注入了积极心理学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阳光氛围

  我们始终坚持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主导,通过教师培训、家长学校、校园心理剧、心理拓展训练、团体辅导课、同伴互助、个体辅导、青春期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想,增强学生的“力量”和“美感”,培养学生的自我建设能力。

  (一)转变理念,优化管理

  我们在理念上做到了三个“转变”:一是变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单一模式为强化生命教育的综合预防模式;二是变学校心理教育单一取向为积极整体心理教育取向,大力促进学生自我心理建设能力的提高;三是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在德育内容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思想。我们把中小学生自我心理建设能力的培养纳入学校德育的内容,充实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升了学校德育教学的内涵,为学校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罗伯·崔比说:“欣赏性探询是提升成功循环的过程,而非仅仅修正错误。它能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帮助人们获得自我实现感,而非陷入充满忧虑与阴暗的宿命的泥潭。”因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推行“欣赏式班级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

  学校教育向学生传授自我开发、自我提升能力的'方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我们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为学生阳光心理建设提供大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使其获得这些能力,并逐渐掌握开发自己能力的能力,以便学生个体将来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课堂教学为学生阳光心理建设提供主阵地。学生的喜、怒、哀、乐大部分发生在课堂上或者起源于课堂之中,所以日常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健康辅导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的教育过程。为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上提出了并试行这样的五大理念,即语文课堂重在求善,数学课堂重在求细,科学课堂重在求真,英语课堂重在求实,体音美劳班会课重在好学。同时,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建设进行有效评估,提出后阶段的辅导方案。

  家庭教育为学生阳光心理建设提供大展台。为防止出现“5+2=0”的现象,我们必须要用好家庭环境这块资源。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引下,最有效的利用方式就是让家庭和学生一起去体验积极情绪,感受积极心理学的无穷力量。

  二、构造积极心理场统摄的阳光课堂

  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场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终都有较强的统摄力,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一)全新倡导快乐教学

  积极的心理场能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在快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双方都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因而能在学习中形成愉悦的情感体验,拥有获得知识后的自豪和神圣感,这种心境通过内化、迁移,最后积淀为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

  (二)全心处理教学内容

  学生所接受的视听信息的质和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场”的质量,所以,教师要善于深入体验教学内容,用生动、活泼、形象、幽默并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把握学生的情绪,时时掌控课堂教学进度,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三、打造阳光活动

  (一)阳光的节日伴成长

  紧紧围绕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六一、国庆、中秋等法定节日,开展“阳光节日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乐翻天,在快乐中展示才能。如“集邮活动”“口琴齐奏” “剪纸艺术”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实践,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让节日的阳光伴随他们度过幸福的学校生活。

  (二)阳光社团添力量

  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们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推出各式各样的“阳光社团”,由具备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辅导工作,以最好的力量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全面发展。如成长社团、航模社团、德清方言研究社团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接受美的陶冶,充实自我,展示自我,丰富才情,快乐放飞梦想。

  (三)阳光假日助飞翔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阳光假日活动”,让学生们直接体验和感受,丰富亲身经历,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如礼品包装、模拟法庭、自护自救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可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在家人与老师指导和同伴的互助下,自主选择,创意实践,多元展示。

  四、塑造阳光少年

  (一)优化心理环境,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创设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调动学生自觉参与到积极心理建设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墙报、名人字画、阅报栏、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方式开展积极心理科普宣传活动,校园里随处可见“积极心理的十大标准”“心理小故事”等美文,使学生处处感受到积极心理、阳光心态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积极调适情绪,提高自我分析水平

  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评价”这四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促进他们形成更为强烈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运用团体辅导课对学生进行积极有利的归因训练。

  (三)倡导助人自助,提高自我疏导水平

  我们以“三助”模式(即合作互助、咨询他助、调节自助)为主,通过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分析水平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疏导能力,教会学生掌握“三大调控策略”——行为调控、认知调控和人格调控。

  (四)注重家庭氛围,提高自我完善水平

  我们还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分为“巧妙引领,主观幸福”“智慧塑造,积极人格”“善用激励,事半功倍”“积极沟通,共享成长”“平常心态,精彩人生”五大块,广受家长欢迎,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改善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的自我完善水平不断提高。

  运用积极心理学,创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阳光校园,有利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有利于师生在积极参与“阳光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 篇2

  《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 古典

  这本书里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作者本身的经历就十分丰富,他意识到很多人处于混沌中,想要突破却找不到方向。关于职业发展、个人学习、心里调节等都有很不错的.观点。

  书中关于安全感给出了一个结论:

  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要什么,而是内心深处,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拿到什么,而是为这个世界给予些什么。

  当代有为青年三大必杀技:过于关心你的父母、用不犯错的任务、养老殿的工作。

  无须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安全感,只会让一个人恐惧、没有自信。

  而作为职业生涯的规划师,他认为选择职业没有一条可以规划好的路,也不会一开始就知道什么合适自己

  一个人要想有大的改变,只能是自己觉醒,内在的驱动力才是最有力的。我们可以小范围地冒一冒险,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拆掉这些思维的墙,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积极心理学 篇3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积极心理学 篇4

  摘要:班级管理是校园管理的基础建筑,是养成优秀校风班风的必要途径。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校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如果缺少良好的班级管理作为大前提,校园教育开展起来将会失去必要的秩序性。毕竟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个班级的学习气氛的好坏、班级荣誉感的强弱、团结性的高低,都将对班级中的每个个体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当班级处于科学的班级管理下时,班级的各方面竞争力才能越强,班级才能越优秀。而在决定班级管理成效的各项要素中,心态是最最基础的。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为其营造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所有教学活动开展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班级管理;高中;积极心理学

  心态决定一切,所谓“相由心生”,其实不仅仅面貌,一个人方方面面的行为举止都是其心态的一个现实化表现。在积极、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往往可以表现出其最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起来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反之,在负面、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生会失去对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作为教师、一名班级的管理者,势必要为学生创建积极良好的心态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度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化解高考带来的层层压力。另外,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结束高中生活走出象牙塔乃至将来进入社会面对重重坎坷时,都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掌握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班级管理就成了每个教师的必修课。本文结合笔者日常的班级管理经验,浅谈几种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一、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正能量的心理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回归主题,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而班级则是这小社会中的一个团队。学生作为班级一员,其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就是“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挖掘与开发才能展现,而积极心理学就是开发这种潜能的一种方式。实践表明,在积极心理学的主导下,班集体的凝聚力将会更强。在积极心理树立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需要首先时时刻刻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并将这种状态传递给学生。其次,充分利用班级内的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让学生感触到这种积极的舆论氛围,从而在对舆论氛围的感知中理解并认可班级的荣誉感。例如,在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时,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首先在面对班级弱项时,教师不要表现出气馁与沮丧,反之要对这一项目充满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级管理者的积极心态,从而鼓舞士气。其次,在面对强项时,老师可以带领班级拉拉队给参加比赛的同学加油鼓劲,让参赛的同学感受到班级同仁对他的期许和支撑,在此期待之下,参赛学生的集体荣誉使命感油然而生,斗志昂扬,更有可能发挥出好的成绩。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的过程不在于改造,一味的纠正学生、改造学生、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方法不是好的教育方式。教育的重点在于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及优秀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潜能,并在实践中开拓和优化这些潜能。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只是学生因为社会阅历缺乏的缘故,容易“当局者迷”。因此,作为“旁观者”的教师应该想办法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特长。结合积极心理学而言,就是要在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特长之后,对其进行鼓励,让学生在鼓励中建立自信心,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发自己的特长。例如,教师发现某一学生存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特长,而学生自己却因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所以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这一特长,教师就可以找学生谈谈心,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让他发现自己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多开发自己的这项特长,并在学生有意愿的前提下推荐给学校科协的老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科技创新竞赛。这种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开发自己特长的过程中渐渐树立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养成。

  三、 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

  在积极心理学的主导下,团体成员往往会养成愉快、自信、有成就感和归属感的积极情绪。

  久而久之,成员情绪的优化往往会给整个团体带来焕然一新的面貌。将视线转回班级管理,积极心理学在班级中营造的积极情绪就是整个班里和谐融洽的教育和学习氛围。基于这样的班级氛围,班级才能给学生营造利于成长、利于学习的环境。教师可以采用诸如树立榜样、鼓励竞争这类的方法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树立榜样是教师们常用的一個方法,利用榜样的光辉来辐射班上其他同学,从而让学生之间优秀特质得以发扬。树立榜样的时候,榜样不一定就是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可以是拾金不昧、孝敬亲长、一技之长等等多方面的,与其说树立的榜样是人,倒不如说树立的榜样是一项好的品行来的确切。例如,班上一个学生因为拾金不昧登上了当地报纸,即使其学习成绩一般也可以在班上树立为榜样。鼓励竞争也是一种常用的营造班级和谐气氛的方法。教师利用高中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鼓励彼此之间在友好的前提下展开竞争,这样的竞争往往能带来良性循环,久而久之优化班级气氛。例如,每次考试之前提倡学生与自己成绩相近的同学展开竞争,让学生在竞争中找到进步的动力。

  四、 结语

  积极心理学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的运用长期以来都是教师关注的一项课题,未来也将持续为教师在班级管理上提供支持。可以采取的方法有许多选择,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们的目的都是要运用积极心理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正能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笑.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J].文教资料,20xx.

  [2]冯晓清.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J].新课程(中学版),20xx.

  积极心理学 篇5

  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教师刚入行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三尺讲台为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时桃李满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职业不容易,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很快被消磨了,职业倦怠感也就与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过这样路的人。面对几个简单的算式,讲解多遍算理情况下始终还是有记不住的孩子,耐心一点点的被瓦解,连带着自己也开始急躁起来。但是,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过后使用各种方法,却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家长累、孩子厌恶,我也感到没有职业幸福感。

  在读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后,我感悟到: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肖川有过这样一句话:“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你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时,春天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对比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内的表现,真的感觉一个教师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对教学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写写教室里的故事、课堂里的发现、读书感悟,但愿在本该采摘果实的季节再开出几多芬芳的花来,充满远方的诗意。

  积极心理学 篇6

  幸福可以提升,也可以学习。积极心理学让我更加明白幸福是什么!

  1、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

  奥运会银牌得主和铜牌得主相比谁最幸福,在我们外人看来,肯定是银牌的主要幸福得多,然而实验证明:无论是在领奖台上还是在赛后,铜牌得主的幸福感指数都要比银牌得主高。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奥运会银牌得主与金牌得主比,而铜牌得主与第四名相比,所以,银牌得主的满意度幸福感比较低。

  2、幸福需要经常“晒太阳”。

  有人说幸福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经常把自己的幸福,说出来,晒出来。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是一种信念,主动晒幸福可以减轻压力,“晒”幸福也可以提升自信。在现实生活中,有分寸地把自己私人方面的信息显示给他人,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本身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心里的秘密越多,压力越大,幸福感也就越差,总是担心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晓,长期下去心理会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人们在不停地寻求着宣泄的途径,把秘密以某种方式说出来,也是对压力的一种释放。因此主动晒幸福可以减轻压力,也可以提升自信。

  3、幸福需要留住。

  幸福的时光需要保留,但若干年后,当时的一张照片、一个小纪念品,甚至是当年和孩子一起折的那个纸飞机,都会成为我们打开我们幸福的闸门。所以,我们不要忽略那些生活中的那些小仪式,多拍幸福照、举行高兴的仪式、记录开心故事,保持快乐,让幸福定义住。

  4、小小慈善可以带来大大的幸福。

  记得前两天去KFC花17元买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20元钱给了服务员,正在等她找我3元钱,而她却微笑着对我说:“女士,您愿意捐出您的3元钱为贫困山区的儿童吗?”当时听到她的话,我先是一愣,随后和她相视一笑,说:“我愿意”从KFC出来,手里拿着送给我的三张感谢卡,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现在我明白了,那种感觉就是幸福。这也就是积极心理学里讲的----做不特定对象的慈善行为可以提高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 篇7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与传统的病理性心理学不同,它不是把研究视野专注于消极、障碍、病态心理等负性方面,而是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用一种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并以此来激发个体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使生命过得更有意义。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普遍重视智育,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由于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及从众心理的影响,很多家长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又把智育狭隘等同于提高成绩,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评价孩子标准单一,只以学习成绩论好坏。家长对孩子有意识的家庭教育都毫无保留地放在学习活动管理上,尤其注重“主科”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监督、检查与补习,八年级后,还存在重理轻文现象,相对重视物理、化学,把历史、地理、生物、政治、音乐、美术等视为“副科”,忽视孩子人文素养的培养。

  2.家长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注意呵护孩子心灵

  不少家长喜欢以自己的要求代替孩子的需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缺乏对孩子的尊重。许多孩子因为成绩没达到家长的“标准”,家长很少给予赞赏,给孩子的往往是批评责骂、摇头叹息,导致孩子缺乏自我价值感及安全感,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让最有学习力的青春期在无心学习,一无所获中度过。也导致孩子不愿敞开心扉,亲子关系紧张。

  3.情绪教育的缺失

  情绪教育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不应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传授,也应当培养青少年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指的是认识自己的情绪、克制冲动、延迟满足、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我国的情绪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较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更加重视青少年理性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绪智力的培养。

  二、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1.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

  当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后,就能体会到生存发展的快乐。也许自己的孩子不是一个天才,但却可以将其培养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才。作为家长,首先应该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提供环境激发孩子在该方面的潜能,之后还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取得进步、获得赞赏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切忌硬性塑造。所谓的硬性塑造就是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设计孩子的一生,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2.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积极心理学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弱点。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懂得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要以为这样是浪费了孩子的精力,也不要认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类似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实际上,人在帮助别人、履行职责的同时也会感到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快乐。因此,家庭教育千万不可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先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教会他们如何用心灵感受生活中的善与美,激发孩子对周围世界的一种爱的情愫,让他们在良好品格的形成中体会到自我成长的快乐!

  3.培养孩子勇于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

  挫折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认识挫折事件,知道在成长中遇到点困难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孩子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他们所想的和想做的与实际往往有很大的差距,这时就要教育孩子做好对付挫折的心理准备,这样,他们在挫折面前就不会惊慌失措,就能够沉着应付。另外,就是要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孩子能正确对待自己,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有一股“我能”、“我会”的劲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是孩子顺利克服困难的第一步,这种良好的心态也会促使他们将来在纷呈复杂的社会竞争中能以强者的姿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4.营造家庭的乐观氛围

  在影响儿童成长的诸多社会因素中,家庭显然是最重要的。它是儿童的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一种。而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又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一种主要的家庭关系,儿童早期唯一的社会联系可能就是与父母的关系。亲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将会影响到儿童对以后社会关系的期望和反应。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自身的乐观态度随时都可以带动孩子。首先父母之间要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爱,让孩子从小感受到爱与被爱的温暖和幸福。儿童对外界事物是非常敏感的,父母间不经意的争吵,都会引发孩子的不良情绪反应。

  参考文献:

  [1]陈虹,吴九君.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xx,(13):23-24.

  [2]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xx,(02):90-94.

  注:本文为20xx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第二批立项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xx]GHB0691,课题名称: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构建学生幸福人生观的探究。

  积极心理学 篇8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最近,我在看《积极心理学》一书,了解了它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再回顾自身的日常教学经验,发现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重点内容的确可以使学生不断的进步与成长。那么,下面,我将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自身的德育经验来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积极引领,促进他们正面向上,更好地面对学习的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积极情感的形成促使学生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下,不仅无法学习,而且要经常处理情绪问题,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对待过去方面,提高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提高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提高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二、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有助于人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心理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物质,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是一方面。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退缩、压抑、文饰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积极、理性地思考问题,甚至导致其出现消极的行为,一厥不振的心理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努力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学生成熟防御机制的形成,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模式的.形成。

  三、积极社会环境的营造促进学生幸福感的产生

  马斯洛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最有可以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肯定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良的行为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验证了这一点。当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是幸福的,开心的,家人给予的是鼓励与支持,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话,学生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都较为稳定,而且行为方式都会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与帮助,让他能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许多理念与方法都影响着我对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等问题的思考,为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我会继续将不同的方法用于实际工作中,积极引领学生前进,促使学生正面向上,努力成长!

  积极心理学 篇9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教师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非常有幸拜读了周国韬先生的《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这本书,读完之后,令我感触颇深。为此,我表达如下几点自己对于这本书的理解。

  这本书为人们学会积极的心理调节、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提供了有益的知识和策略,掌握这些知识和策略对于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选取了部分有助于教师心理调适的积极心理学内容,因此命名为“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我觉得非常合理。书中采用了一些心理测量工具和训练程序,这些内容要求我们学习者进行练习。并且有很好的平台对其内容进行辅导,以便使我们这些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知识,学会运用有关策略进行心理调适。

  书中介绍了“学习能力感”概念、“习得性无力感”等相关内容。其实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介绍的有关“习得性无力感”的研究成果,已经被纳入到积极心理学的领域之中。其中的情绪管理能力部分对于我们这些中学教师非常受用。情绪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控制情绪表达方式的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较强的人,一方面能够在适当场合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善于调节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例如,在正式聚会当中,适当表达喜悦的情绪,在悲伤的葬礼上适度表达悲伤的情绪,在人际冲突中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善于调节气氛激发他人的积极情绪或者善于安慰他人的消极情绪。情绪管理能力由以下四种能力组成:对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保持开放心情的能力;根据对信息的判断和利用,成熟地进入或远离某种情绪的能力;成熟地觉察自己和他人相关情绪的能力;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我会结合书中的方法与实际情况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感到他们真的需要我们,我们不仅是学生前行路上的指明灯,还是他们性灵的创造者,更是他们灵魂的塑造者。我会用适当的方法与他们交流,减轻他们的压力,同事缓解自己。希望我们在心与心的交流上,他们的学习,精神能更上一层楼。

  积极心理学 篇10

  摘要:随着全社会文明文化水平的逐渐提升,以教书育人为主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更加迅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与教育相关的理论方法研究不断深入广泛。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从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其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加之思想政治学科本身枯燥乏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一直不高,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工具。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有必要应用积极心理学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美国两位著名心理学家共同提出的一种心理学思想,它颠覆了消极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填补了以往心理学研究的空白,成为心理学专家们研究的重点对象。与消极心理学相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的健康、幸福、乐观、力量,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以倡导积极乐观向上、良好道德品质为价值取向,传递的是积极的思想,乐观的心态和正能量。作为一种心理、一种概念,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受到了各国相关学者们的`广泛研究与探索。在长期的研究发展过程中,积极心理学整合了不同领域心理学中的积极心理、力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以往心理学研究成果进行了诠释,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壮大。积极心理学以自我决定行为为理论基础,强调人是积极的,具有先天的心理发展潜能,在充分认识自身需要和外界环境基础上,做出自我决定,这就是个体对行动做出经验性选择的一种体现,是人类拥有的一种潜能。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促进学生自我调节与反思理论层面分析,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与情绪。这说明,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调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正确客观的看待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实践应用层面分析,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教学,同样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自我调节与反思作用。有关实践应用证明,高校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传播积极心理知识,关注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传递正能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时常对自我进行反思,对自身心态进行调节,反思自我存在的不足,会时常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并用这一心态面对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生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绩,进而容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谐发展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表明在积极心理学中,其强调以人为本思想,认为个人关系的友好和谐发展是社会整体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注重个人关系与社会整体关系的融合融洽,将个人关系融入到整体关系中进行研究。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学生就是个人,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视为一个大的整体,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友好,学生与教师间关系的融洽,社会关系的稳定和谐,都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积极作用,都对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起着辅助作用。而这些和谐关系之间的相互促进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优化,改进现有教育体系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削弱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的矛盾。高职院校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改善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

  积极教育注重的不仅仅是对学生错误的纠正与缺点的克服,更是充分挖掘和提升学生外显的、潜在的各种积极品质,以及这些良好品质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因而高职院校应大力倡导积极教育,充分应用积极心理学来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营造一种乐观、充满能量、勇气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1.应用积极心理辅导法积极心理辅导法是积极心理学中一种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该方法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消除消极心理,而且可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效,对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存在的不正确心理,不端正态度具有良好作用。依据积极心理学指导,高职院校应引入积极心理辅导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利用积极心理测试技术中的幸福感指标从积极方面对学生当前心理状况进行测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传播积极的心理,乐观的思想,普及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根据心理干预理论,用积极向上的心理、力量去干预学生的心理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影响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的心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2.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教学方法与内容是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元素,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侧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需要对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与内容,需要在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基础上,依据积极心理学主观幸福感认知与研究来进行。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把重点放在对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上,加大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与深度,在保留与继承传统教学方法优势优点的同时,融入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大力开展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活动。针对现有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加以改进,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不断实践探索,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调查等方式了解现代学生的真实需要,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各项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素养为目标,以教学大纲为核心,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与编制,合理安排知识点的先后顺序。

  四、总结

  从上文分析中不难发现,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既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又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越来越重视,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将得到大幅提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实效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丁惠娜.积极心理学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xx.

  [2]黄静茹.积极心理学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运用[D].西南石油大学,20xx.

  [3]齐晓颖,刘立伟,赵婷.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08):61-63.

  [4]高魁,刘康.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xx,(05):93-96.

  [5]卜路平.试论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10):45-48+138.

  积极心理学 篇11

  一、积极心理学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新理念

  首先从教育对象着手,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则应该是个体与整体的结合。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强调的是高校大学生已经存在的明显具有心理疾病的指导和解决,而其他学生则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外围,但是纵观我国高校大学生整体的发展趋势,其发展前景依旧令人担忧,对生活的茫然、对学习的漠不关心以及对幸福和快乐的感知缺乏等等。所以,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解决个体学生所存在心理问题,也要兼具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的引导。也只有做到对整体与部分的统筹兼顾,积极整合,才能真正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收获到最大的成效。其次从教育内涵着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要转消极为积极,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教育内涵基本上仍是集中在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分析辅导上,大学生过多地接触这些消极案例便会造成心理上的阴影,更甚至会对一些学生形成心理暗示,对自身正确的行为产生曲解,加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以积极心理学来解读现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还要有效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掘自身的潜能、提升积极的品质。再次从教育措施着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应该仅仅只是局限于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

  除了现如今较为普遍的一对一的专业性矫正、治疗外,还可以通过团队活动的形式,例如演讲、辩论赛、讲座等等,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不自觉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职业道德感。最后从主客观关系着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不例外,教师应该要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身对健康心理塑造的积极性,摒弃传统心理学中片面强调教师教育、指导功能错误观念,将高校中的每一人都视为健康心理的教育者,尤其是大学生自己。让学生对自身的潜能进行挖掘,做自我心理的调适者和积极情绪的培养者,同时还要减少心理辅导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则要以客体的身份去协助、引导学生积极人格的发展。

  二、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明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心理学家英格里斯指出,健康的心理并不是一时的表现,而是一种长久且持续发挥作用的状态,既表现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上,更能表现出人自身的生命活力以及发展潜能。如果能够一直以积极心理学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发展,那么心理上存在的疾病也就可以有效避免。在积极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应该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出现、形成的心理现象,这种对健康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也正是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因此,学校在课程教育目标的设立中,就首先要积极建立起一套预防机制,以在最大化程度上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或者减轻因为心理疾病而造成的后果。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首要目标,让学生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及时疏导、帮助那些存在心理问题或者具有心理疾病隐患的学生,从而保证每一个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向上人格的发展。

  (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虽然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但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分别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者提出了要求。例如心理健康教学要加强对大学生个人主观情感上的积极情绪的培养以及积极人格的形成,更应该包括对社会整体积极环境的建设。所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就不能只是将精力集中在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上,而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每一个学生存在于身上的个性化积极品质,并针对这些品质实行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实现学生对自我的完善和积极人格的塑造。

  (三)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发展至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也都基本上还保持着“有病治病”的'想法。在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上,其重心也多集中在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身上,而将其他心理状态良好的学生排除在外。其实,通过对高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学生都需要不断地对自我心理进行完善以及对心理调适能力的不断增强。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将所有的学生都视为被教育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提升,全面实现大学生对健康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有效利用高校的各种教学资源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相关教师要积极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组织一些具有健康积极意义的文化活动,以此来实现对校园优秀文化的有效构建,也让大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和对自我积极品质的塑造。除此之外,大学生积极品格的形成还必须要有健康、和谐的校外环境,即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当这三个积极组织系统相结合时,其便形成了最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完整环境,再加之对积极心理学的深入落实,学生便可以体验到更为丰富而多样的积极情绪,最终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个有序的保障系统和支持系统。

  (五)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质

  传统心理学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因为他们一般只会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正确分析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疏导,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帮助其他心理状态表现优良的学生避免心理问题的滋扰或者促进其更好地心理品质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存在于传统心理教师身上的通病,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来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学生的立场来增强自身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彻底抛除传统思想观念中的消极因素。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同样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启示:

  一,当人的心理充满积极因素时,消极、负面的东西对其产生的影响就越小;

  二,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并非是要从痛苦中解脱,而应该是为了寻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不应该对任何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产生歧视,他们的心理和正常人一样,都拥有积极品质,通过有效地咨询也就一定能够获得“新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存在的潜能和美德,从而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视角。也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向积极取向进行转变,才能够克服并解决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从而在最终意义上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

  积极心理学 篇12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已经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心理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其与传统的心理学有极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开始探究积极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求为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一、运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但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更要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其本质就是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态度以及情绪,研究学生潜在的、积极的品质,进而引导学生保持健康与积极,最终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善于发现其中积极的因素和资源,并利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潜在的积极心理,使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以《劳动最光荣》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完成基本的教学,要让学生会听、会唱,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这首音乐的内在元素,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含义。此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潜在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并主动参与到劳动中。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拥有大量积极的资源,如《可爱的家》。教师需要以此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激发学生的潜力

  积极心理学以激发人类的潜能作为重要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例如,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大声歌唱,能够组织其他学生进行歌唱。这就体现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就应该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积极心理学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完善其运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积极心理学 篇13

  近段时间,拜读了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前言及第一章部分,收获颇多。

  在书中,陶老师为我们介绍脑科学的知识,讲如何慧眼识人,如何积极投入,如何播种幸福,如何快乐生活,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陪伴学生成长。

  我们常说,尊其师,才能信其道,爱其师,才能乐其课。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我们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可能会让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学习中。

  小薇,一个黑黑胖胖的小男生,是我班公认的捣蛋大王,只要班里有违法乱纪的事,那肯定少不了他。平时听到最多的告状声音就是“老师,小薇打我。”“老师,小薇把谁谁打哭了。”“老师,小薇把扫帚把弄折了。”“老师,小薇把抹布扔到房梁上了。”……

  当我一听到这种声音,血压就开始往上飙,一开始就是各种批评,后来吵疲了,效果甚微。我又采用怀柔态度,有点成效。

  带了孩子们两年多,每天和他们朝夕相处,对他们的了解更加的深入,特别是小薇。他看起来是个什么都不在乎的孩子,别人得到什么奖励,他还嘲笑一番。我知道他内心是最想得到奖励的那一个,因为他偶尔得一次奖励,会炫耀得全班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自制力很差的孩子,上一刻的表扬余温还没下去,下一刻他能马上犯个错误。

  我看过很多的案例,知道越是调皮的孩子,越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小薇也是这样。这不,晚自习放学了,我去班里带孩子们回宿舍就寝,结果看到的却是小薇和数学老师僵持的局面。不用说,小薇又犯错了!数学老师向我诉苦,这个孩子又不好好听课,还搅得别的同学上不成课。劝走数学老师,我把小薇单独叫到教室外,问他原因,一开始,他态度还特别硬,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后来看到我真的生气了,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说数学老师一节课都没看他,昨天一天都没理他。看着他哭的那叫一个委屈,我无良的笑了,这个理由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我告诉他想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可以用问问题的方法,不能用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法。

  笑归笑,这件事也让我沉思了好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是特别想要老师关注的,只是采取的方法不得当。如果作为老师,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所想,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是和谐的课堂,学生才能乐其课,爱其师。

  因此,当我们遇到越来越难教的学生的时候,需要反思,有没有以新的眼光和视野来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只有努力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开启新思维新方法,并运用于实践才能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陶新华老师的这本书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们做教师的知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改变自己的教育与理念和方法,获取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也是我们终身的追求。

  积极心理学 篇14

  一、引言

  积极心理学是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研究领域,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eligmanM.E.)提出,倡导人们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激发个体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来看,它不仅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其思想已经渗透到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较显著的社会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已经有专门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也称为“幸福课”,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自助并帮助他人、社会变得更幸福。与综合性大学相比,美术院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而英语更是学生的弱项,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他们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英语课堂上学生睡觉、看课外书、聊天、玩手机等现象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美术院校的英语教师渐渐进入“消极教学”状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美术院校英语教学中,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和感受幸福,让曾经枯燥无奈的学业变成可以带来快乐和幸福的感觉的兴趣爱好,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积极心理学对美术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个体的幸福、快乐、积极体验。在Fredrick的“拓展—建构”中明确指出:积极情绪的调动可增强个体的智力,并帮助个体形成长久的智力资源。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言得到顺畅的表达,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压抑语言的表达或阻碍语言的学习。我国古代也有积极情绪体验的说法,如《论语》第6篇《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形成学习自觉性,由内而外地实现学习的持久性。把积极的情感态度引入英语课堂,使其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即认知的需要,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求知欲望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它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进取心,带着“为什么”去学习,明确认识学习英语不只是死记硬背或者应付某次考试,更应是通过整合一切资源,学会真正运用英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系统学习,在学习中寻找自身的兴趣点,这样学习才会变得积极主动,才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积极心理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同样都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不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对立关系,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平等﹑积极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发展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积极心理学理论能帮助教师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使教师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空间,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身上巨大的发展潜能,并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成长的经验,努力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在美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更新指导思想,培养学习兴趣。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灌输知识点为主要任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学生在拼写、语法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使学生避免错误、克服缺点。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在愉悦的状态下往往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因此,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应从过分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其参与英语学习的热情、信心和勇气,并把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特征及积极品质作为最终的教学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且富有实效性的语言技能训练活动,始终坚持“教为练,练为用”的教学原则。教师要用快乐的心态面对和感染学生,积极肯定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而取得的小成果,使得学生有快乐学习的.感受和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愿意将学习中的经验和困惑与大家分享讨论,从而形成轻松愉悦、积极上进的英语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积极心理学旨在关注人的积极和优秀的品质,要求教师学会肯定学生的价值,能够引导学生摆正心态,正确面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计划。教师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通过这些小目标的实现,不断累积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诸多的约束和控制,尤其是在口语和写作等的学习上,学生的学习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陷入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开口的恶性循环,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结果适得其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在于个体的积极因素,立足于个体潜在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对个体心理现象做出积极解释,包括许多的心理问题,进而激发个体自身内在的优秀品质及积极力量①。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创造条件,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而又生动活泼的思考探究状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营造出乐学、愿学、善学的教学氛围。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满足、快乐及充满希望等主观体验;二是研究人格中的积极力量,包括勇气、仁爱、正义等;三是研究建立有利于培育责任感、关爱、宽容等积极品质和力量的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组织系统。因此,英语教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英语教师还要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感染与启发,将学习英语内化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部分,帮助学生摆脱英语学习过程中“压力大、包袱重、紧张、害怕、积极性低落”等不良心理障碍,这样的英语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改革方式方法,激发内在动力。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们应该注重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充分挖掘、培养、发挥人类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从而使教育过程更高效,促进人的发展并使其走向幸福。逐渐地,乐观、希望、智慧、爱、满意感、宽容等积极因素进入当代教育教学研究的视野,积极心理学成为课堂教学研究中新的价值取向,它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其“潜能和动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挖掘出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首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贴近日常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参与度较强的教学环节,如猜谜游戏、头脑风暴、情景表演、编创课本剧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生硬、无趣”,而积极加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在课外,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如组织英语角、经典英文电影欣赏、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故事讲演、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文电影配音大赛、举办英语文化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演交流的舞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其次,运用积极的方式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出针对性强、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运用积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分析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例如通过典型例题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亲自看到教师发挥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从而获得启发,再引导学生自己顺着一定的逻辑思路推测可能的结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绝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似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占有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质疑,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和研究问题,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最后,提升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最重要的一点是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情绪,首先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情绪,通过表情、目光、声音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达积极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会随之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以愉悦的心情感染学生,才能切实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学会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回答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参与课堂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乃至生活中多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对话,对于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行为要予以肯定,对于学生获得的一点点进步也要不吝惜夸奖和褒扬。通过不断地鼓励、褒奖和帮助,使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使学习英语成为他们愉悦的体验,而不再是负担。

  (四)丰富评估内容,提升学习体验。将积极心理学引入美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就是根据英语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现状,运用积极心理学最新的研究理论和测量方法深入挖掘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在积极的氛围中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功体验,使英语教学效果最优化。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为了知识点而教,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学生乐学、向学的积极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愉悦的体验,进而形成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因此,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业评估来说,在重视期终考试等终结性评估的同时,更要强化形成性评估,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业成就给予直接的、及时的、充分的评价。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估,学生感受到成功,进而内化成学习动力,这样无论是对英语教学还是对学生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四、结语

  教师应针对美术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结合美术院校自身英语课堂的现状,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营造积极的英语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享受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积极心理学】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07-20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10-12

积极心理学心得12-28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03-23

积极心理学心得03-15

积极心理学感悟论文11-13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8篇10-12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8篇)10-12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精选8篇10-12

积极心理学心得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