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18 09:15:25 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5篇)

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灵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预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维

  1、引言

  教师介绍学校体操比赛活动情况。相机解释“横队”、“纵队”“方阵”等词。

  2、收集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把收集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个方阵。

  3、提出问题

  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1个方阵有多少人?)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比一个方阵多多少人?等等。

  4、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5、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汇报时候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教学预设]学生已经学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楚表达出思考的过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个1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10=80(人)表示求10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加以提炼学习方法:读----想----做----说,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8、揭示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思维。然后经过总结学习方法,表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考过程来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1、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2、思考解决方法

  (1)独立列式,(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种: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种: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种: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种:80×3=240人

  第六种: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预设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思考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基本方法鼓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3、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想、做、说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说,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注意严密规范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课本中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试做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判断出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补充问题并解答:

  小青有两本相册,每本有24页,每页可以放4张照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设计范文2

  一、 教学目的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

  三、教学情况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在新教材的学习中思维比较灵活,选择作品材料方面有更大的主动性,本学期提前通识教材就可以推动本册教材材料准备的问题;学生喜欢合作,但有懒惰的习性,自己就看着不做,喜欢依赖他人,在教学中评价教学方面需要强调;作业收集整理要逐步给学生养成习惯,为学期末作品成册装订作好准备。

  四、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4、水墨游戏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3、工具的使用。

  4、用笔、用墨的训练。

  教具学具: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教师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3、新授:

  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4、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2、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2、重重复复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

  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

  教具学具:绘画用具、剪纸用具等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有一家设计公司要开发一种新的项目,想请同学们帮忙搞设计,你们有信心吗?一会儿,就在我们班级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设计作品送给设计公司,你们说好吗?

  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们设计什么?我们先看一幅画就知道了。

  2、新授:

  教师出示课文范图,让学生发现重复排列的特点。

  师: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重复的概念。

  (2)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连续的排列的图案叫重复图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设计公司要设计的内容。

  (3)板书课题:重重复复。

  3、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

  小结:重复排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师:除了书上的的图案可以进行重重复复的排列,还有其他的图案可以重复吗?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范图,诱导学生说出还有用植物、静物、几何图形等进行排列。 三、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自由想象,进行课堂练习。

  四、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图案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好基础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3、曲曲直直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 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2、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具学具:“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

  二、讲授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教师板书“曲曲直直”。)

  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它们给人们的感觉。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叉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 学生分组介绍,讨论。

  4、直与曲物品展示。

  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

  四、小结: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 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 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 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 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 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 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 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宴毕休息

  第四段:听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教学设计范文4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非常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要求学生对一些实际例子做出判断、决策,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函数建模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来。所谓的数学模型是指对客观实际的特征或数量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一种数学结构。函数就是重要的数学模型,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使求解变得容易进行。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生刚学完函数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建立起函数模型奠定基础。

  学生虽然对这种函数建模问题并不陌生,但是要建立起正确的函数模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题型题目较长,相关的内容较多,问题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也多种多样,不少还会涉及到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对自己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直接让学生一步到位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很困难,老师在这里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带领学生由问题入手,逐步分析,自己设计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后把这些小问题串起来,把题目中的大问题解决。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才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分类的思想,帮助学生把函数建模问题分成几类,以方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一.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某同学为了援助失学儿童,每月将自己的零用钱一相等的数额存入储蓄盒内,准备凑够200元时一并寄出,储蓄盒里原有60元,两个月后盒内有90元。

  (1)盒内的钱数(元)与存钱月份数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几个月后这位同学可以第一次汇款?

  这种题型只要建立起一次函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以前也有接触过,对他们而言这种问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让他们对函数建模有个感觉。

  二.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整本书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多用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求利润问题也多属于这种类型。

  某商店进了一批服装,每件售价为90元,每天售出30件,在一定范围内这批服装的售价每降低1元,每天就多售出1件。请写出利润(元)与售价(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售价为多少元时,每天的利润最大?

  学生首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往往是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他们最熟悉的问题做起:利润=单件售价×售出件数,设售价为x,则下面只需要找出售出件数即可,而售出件数又与价钱降低的幅度有关,所以设计下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售价比原定的售价降低了:90-x

  售出件数比原来多了:(90-x)×1=90-x

  则现在售出件数为:30+(90-x)=120-x

  因此,利润=x(120-x)

  只要学生根据这些小问题,一个一个向题目索取答案,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分段函数模型的应用

  我们国家的税收,邮资的收取,出租车的收费都是按段收费的,可以根据这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写出它们对应的函数,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而且也更能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

  这种函数的应用多用于人口的增长问题,银行用复利计算利息的问题。

  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设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本利和为,存期为x,写出本利和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式。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2.25%,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不计利息税)

  这种涉及到建立指数函数模型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可以帮助学生从第一期、第二期……求起:

  1期后的本利和为 a+a×r=a(1+r)

  2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a(1+r)r=a(1+r)2 3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2+a(1+r)2×r=a(1+r)3 ……

  x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x

  这样分步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最终的本利和的函数式是怎么得到的。

  根据实际例子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是教学当中的一大难点,只有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体现由问题入手,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把数学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设计范文5

  教材分析:

  《我们的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手为主题的组合单元。手是劳动的工具,是制造的凭借,也是传递情感的介质。《我们的手》一课则是从友爱的角度选编的课文。全诗共4个小节。采纳比方的手法,借手这一意象,把手分别比做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妙生活的憧憬,把幸福、友好、真诚、欢乐等人性中美妙的情感传递给喜爱生活的人们。各小节的构造一样,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美和构图美。诗的内容浅显,但意境深远,是一首文质兼美的诗。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根底,担当了省级科研课题小学生阅读心理的讨论,我们四年级教研组成担当了子课题之一的小学生阅读情感的讨论。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经过近两年的探究,学生已能从已知阅历、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动身,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熟悉并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学习以是为比方词的比方句,并能仿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培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力量。

  (3)结合本单元金钥匙默读思索,学习作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文中对手的比方,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妙的情感,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枫叶、海星)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剪纸、画画、写字)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活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才智的手。不过,我们的手还有神通广阔的本事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手》,看看还发觉了手的哪些功能。(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你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在书上做出简洁的批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是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怎么办?(遇到生字可以查生字表或者,还可以请教师和同学帮助;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你们的方法都不错!聪慧的孩子最会学习。开头学习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索:我们的手是什么?(电线)

  (2)现在,我们依靠集体的力气,小组合作学习。争论:为什么说我们的手是电线?

  每位同学说时,其他同学仔细听,做出评价。小组汇报。

  (3)(出示第一句)我们的手,是电线。齐读这句话。谁能把加点的`字换掉,句子意思不变?(像)由此看来,这也是比方句。(出示课后的金钥匙。)

  (4)这一小节,同学们学得真仔细。教师信任,通过有感情的读,大家会体会得更好。指名读,美读。让读的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谈谈读的怎么样?好在哪里?

  2、学习其次节。

  (1)指名读。思索:我们的手是什么?(桥)

  (2)为什么这样比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们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名读。竞赛读。

  3、学习第三节、第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边读边思索:我们的手是什么?

  (2)齐读。

  (3)有感情的朗读。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手的神通广阔的本事究竟是什么呢?(传递美妙的感情)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接读。

  (4)我们的手还会是什么?师生互动。当你握住我的手,我们的手是什么?学生仿写。伸出你们的手,相互握一握吧,说说你们的手是什么?

  五、整体回忆,总结全文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最美妙的时刻,是心贴心的时刻,是手拉手的时刻。人们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妙。愿我们能将人们美妙的感情传递下去。

  六、布置作业手还会是什么?仿照课文,再写一段。

  总评:

  本诗清爽明朗、意境丰富、图文并茂、富有想象空间。林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新课改理念所提倡的阅读是学生的共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导入新课时首先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看看自己的手像什么?用手做些什么?在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的过程中自然导入。然后教师顺着学情,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索,从中获得感悟,读得入情入境。在此根底上教师提出了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手的神通广阔的本事究竟是什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争论,同时绽开更深一层的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内涵。在此根底上教师提问:我们的手还会是什么?先师生互动,再让学生合作创编,接着又采纳生生互动的方式进展沟通。这既是对课文理解的延长,又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也是对语言、思维力量的培育。

教学设计范文6

  小小螃蟹运球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本事,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2、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游戏带来的欢乐。

  【活动准备】

  螃蟹头饰若干,皮球若干。

  活动玩法:

  男女两队排在前面的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学小螃蟹的姿势,背靠背,夹住球。胳膊像钳夹一样互相勾住,向前走,走到标志处再走回来,把球放入筐内,然后排在队尾等待下次继续玩。下一组小朋友只要前一组的把球放入筐内就能够出发。两只"小螃蟹"必须要注意团结协作好,球不要掉下来,如果掉了,从头再来,走时必须要注意安全。

  中班游戏教案:网小鱼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反应本事,学会躲闪。

  2、培养幼儿合作本事

  【活动预备】

  1、小鱼头饰若干,鱼网头饰两个。

  2、用一个呼啦圈放到地上做小桶。

  3、音乐CD《很多小鱼游来了》

  【活动玩法】

  一、将全班幼儿分成两部份,两个幼儿做鱼网,其余的幼儿做成群结队的小鱼。做网的两名幼儿双手相握,举过头顶,然后分开成鱼网状,做小鱼的.幼儿排成一字队形,等待穿越。

  二、游戏开始,全体幼儿念童谣:“很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很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快快捉住!”,扮做鱼儿的幼儿低头弯腰快速从鱼网下部经过,扮鱼网的两名幼儿听到“捉住”二字后,赶紧把鱼网放下,捉住没来得及经过的幼儿,把鱼儿网住,放到桶里,没有捉到的鱼儿继续参加游戏。当捉到3-5条小鱼时,让捉到的小鱼团体表演一个节目。

  三、第二次游戏让幼儿换主角进行。

  【活动反思】

  很多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要随时提示扮鱼网的两名幼儿不要提早放下鱼网,当听到“捉住”两字时,迅速将鱼网放下。扮小鱼的幼儿要首尾相接,鱼贯而进。

教学设计范文7

  [教材分析]:《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烟台的海和烟台人的赞颂之情,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情感。本文的语言优美,写法上也有着鲜明的特点:

  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全文“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脉络清晰,重点凸显;分述一年四季独特景观时,又近乎一致地采用了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方法,艺术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

  2、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全文多处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传神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烟台海的不同特点,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设计理念]:作为第一课时的设计,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必须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遵循“书不读通不开讲”的原则,以体验语言文字的作用为目标,将读的训练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思、议等多种的语文实践活动,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歌颂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情感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烟台海的特点,烟台人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习本课新词,结合文本重点理解“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领会课文独特的写作顺序。

  4、欣赏烟台的海冬季独特的美,感受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怕寒冷,不惧危险,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悟,让学生欣赏烟台的海冬季独特的美,感受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怕寒冷,不惧危险,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设计思路]:对于江南学生来说,亲眼见过大海的可能不多,能体会到大海的特点无非是“无边无际”“广阔无垠”等书本文字。基于此点,本课时的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以文本为桥梁,透过语言文字,走近烟台的海,领略烟台海的独特魅力。尤其是烟台的海冬季的特点,是烟台的海独特景观的关键之处。这一段文字从写作结构上来说和后面三个小节的描写相类似,因此,在教学上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通过“景、人”两方面深入的剖析、体会,感受这一写作特色,为后面三个季节的教学作出示范。与此同时,在教学完第二自然段后,注重回归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初步认识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舞台。”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课文“总—分—总”的结构,以及由景及人,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领会课文中人与自然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板示:海。谈话:同学们见过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说)

  第一板块:展示地图,引领入境。

  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课前交流,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大海的向往,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近烟台的海(板示:烟台的`),一起去领略那里海的独特魅力。

  2、看地图:烟台在哪里?请同学们看地图。烟台是我国沿海城市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它依山傍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其实中国的沿海城市很多,那烟台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生读文字,回答刚才的提问。小结:对,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城市,它们都是东面或南面临海。而烟台正因为北面临海,所以有了独特的海上景观。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按老师的要求去初步领略一下。(板示:独特)

  [设计意图:在上述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入情境,获得整体感知,教师情绪的渲染、精彩的过渡、多媒体的指示都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

  第二板块:初读文本,感受特点

  1、出示自读要求:

  ①标上自然段序号。

  ②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③想一想: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独特之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一组词语,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凝重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蔚为壮观

  轻盈 嬉 笑 顽 皮 害 羞

  浪漫 恬 静 水平如镜 如痴如醉

  高远 湛 蓝 忙 碌 起锚远航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既能了解学生生字词语的音是否掌握,也为学生了解烟台海的特点埋下伏笔。]

  ②出示一组句子,读通读顺: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设计意图:朗读是为感悟文本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一些长句子,检查他们自读要求②的达成度。]

  ③、畅说烟台海的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师: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那一年四季,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说,相继板书)冬 凝重

  春 轻盈

  夏 浪漫

  秋 高远

  小结过渡:作者正是这样别出心裁地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给我们介绍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的,我们先走近烟台冬天的海,去领略它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本文的写作顺序有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板块:走进文本,研读感悟。

  1、 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烟台的海有着怎样的独特景观?抓住关键词句,用心体会。

  2、学生自读体会。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文字,出示一些画面。(深入感悟烟台冬天的海的景色)

  A、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师:你抓住了描写涌浪的句子。那你又抓了哪些关键的词呢?(同时注意词语的朗读指导)

  (浪头多、声音响、速度快、来势猛、力量大)

  小结:作者把涌浪比作小山、狮子,还赋予了涌浪“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掀”等精神和动作,你觉得恰当吗?(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请大家看看那令人惊心动魄的涌浪。

  [设计意图:引导体会此比喻的好处:多方位多角度,形象逼真地表现了浪头之多、声音之响、速度之快、来势之猛、力量之巨,令人惊心动魄、深受震撼!]

  看图片后读:从画面中感受着涌浪惊心动魄的气势,相信我班的男子汉一定能把这种气势带到朗读中来。(男生读后再齐读)

  B、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烟台的海形成了如此的涌浪呢?

  C、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指名读句子,理解“凝重”,)

  师:你抓住了本段的中心句。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海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渡: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人们又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

  4、学生读悟第二自然段写人部分。反馈:同学们,人们干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板示:勇敢)

  5、小结构段方式,再读感悟: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显得如此凝重。这个自然段就是围绕第一句话,由景到人(板书:景 人),展示了冬日烟台海的独特景观。请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小节,让烟台冬日的海的凝重、烟台人的勇敢深深驻扎在我们心头。

  [设计意图:文本和画面辉映,让学生在自读感悟时有法可循。引导他们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到冬日烟台的海那份独特的美,同时,又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独特的表现方法,抓住精彩之处进行“精读和品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板块:略读末段,延伸文本:

  过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这样的海养育了这样的人,正是这样的人赋予了海这样的气息。人与海,海与人,紧紧相依。难怪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要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感悟烟台人与海互为依存、密切关联的和谐关系,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

  第五板块: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领略了烟台冬天的海,我们知道这是一幅凝重的画,一道令人震撼的背景,是烟台人壮丽的舞台。(板书:画 背景 舞台)它还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在这个舞台上,烟台人又干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能用我们刚才学习冬日烟台的海的方法去学习其它三个自然段,能真正领略到烟台海的轻盈、浪漫、高远。

  出示: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冬季烟台的海。

教学设计范文8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诗中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

  2、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

  2、难点:

  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较难捉摸。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

  二、播放朗读录音

  三、课文分析

  1、提问: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些什么?诗人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明确:

  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感情: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感情: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感情:讴歌与赞美。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记事写人来抒发的,而这些事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现的,这一系列的意象又写出了人物形象。

  2、提问: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来写?

  明确:描写了一系列图景,有“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满青苔的石椅”,给人创造一种孤独、凄凉、冷落的意象。

  3、提问: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大堰河对我的爱抚,作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明确:诗人不惜笔墨进行了铺排,先用8个排比句刻画出8个细节,这8个真切、动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写得非常具体、充分。还写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来衬托出大堰河对我的爱。大堰河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劳动是极繁重的,作者用了6个排比句写出来,然而她却是“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真正的母爱。又通过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的描写,有切糖、夸画、赞儿,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4、提问:在第三部分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大堰河的葬敛之薄? 明确:用了“同着……”五个意象,犹如五组电影的特写镜头,给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普通农村妇女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在xx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也升华到了极致。这与前三段中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来进行抒情不同,作者抛弃了具体的叙述或描写,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发似的激情。

  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艾青曾经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动人的意象,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这点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教学设计范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阅读乐趣。

  2.引导学生通过画面进行猜测(预测),培养学生阅读图画书的能力。

  3.通过这个故事,了解花袜子的不正确行为。

  二、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启发兴趣

  1.通过猜谜引出故事的主人公:乌鸦,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里面的乌鸦可聪明了,今天我们将认识另外一只乌鸦?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进入五彩缤纷的`小剧场,来看一场“图画剧”!

  2.出示封面:瞧,你看到了什么?猜猜,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花袜子小乌鸦”系列作品由德国艾斯林格出版社出版。《花袜子小乌鸦成长故事》内容可丰富,包括了:《全部都跑赢了!》、《全部放假了!》《全部上学了!》《全部迷路了》、《全部玩过了!》《全部拆坏了!》。小乌鸦穿着他那只经典的红白相间的花袜子,和成千上万小读者一起经历着成长的喜悦和烦恼。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也会喜欢上他。

  (二)边读边悟,对重点画面进行理解

  1.观察图片,讲讲你看到了什么?

  师讲故事,配上舒缓的音乐。

  2.乌鸦都拿了别人的什么东西?每次他都是怎样得逞的?(讲几个图连接在一起,引导生回答)

  那你觉得乌鸦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3.花袜子的宝贝越来越多,后来怎么养了呢?让我继续来看。

  师接着讲故事

  (三)首尾呼应、讲明故事

  你看,最后又是这张图片,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乌鸦一个人吗?瞧瞧这背景,花袜子好孤独啊?

  你有什么话想对花袜子说嘛?(拓展)

  (四)总结

  小乌鸦和朋友们在森林里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他聪明、活泼、热情,又有点儿淘气、任性、骄傲,常常冒出一些鬼主意,偶尔也跟朋友们闹些小意见。在成长过程中,谁能没有一点儿小缺点呢?你们猜猜花袜子后面会怎样呢?是继续自己玩耍呢?还是会敞开心扉的对待朋友呢?我们可以续编这个故事,为花袜子写一个结局。

教学设计范文10

  一、设计内容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材第102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经历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画面。

  出示田园风光图。

  提问:这幅图的是什么地方的情景?画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画面可以分成哪几个场景?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有苹果园、养蜂场、养兔场、养猪场、耕地和学生过河6个场景。

  提问:你看到图中的方向标了吗?根据方向标你能说出6个场景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汇报。

  提问:如果把田园分成两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说一说田园的西半部分和东半部分各有什么关系吗?

  指名回答。

  2、分块解决问题。

  (1)苹果园。

  提问:观察苹果园的画面和文字,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问题吗?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说说解题的方法。

  提问:根据苹果园每行有8棵苹果树这一事实,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人提问题,全班学生解答。

  (2)养蜂场

  谈话:在离苹果园不远的地方,蜜蜂们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人人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谈话:根据从图上看到的蜂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同组的学生列式解答。

  (3)养兔场

  谈话:美丽的田园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兔子,你从图上看到养了哪些兔子?

  小组内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看哪一组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多。

  小组代表在班内汇报提出的问题,其他组的学生回答如何解决。

  (4)养猪场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场景,提问:从养猪场的场景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一人提问题,本组内其他学生回答。

  小组代表说出本组计算的结果,指定其他组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5)耕地

  提问:观察耕地图,说说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

  在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答。例如,学生可以这样想:耕一块地用了8分钟,耕7块地用了56分钟,56分钟不满一小时,所以1小时能把7块地耕完。

  向本班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法。

  (6)学生过河

  谈话:观察图画,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猜一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在小组内说一说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你能说一说怎样乘坐最合适吗?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用图表示。

  3、总结。

  (1)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思考。

  (2)讲述:同学们在游览田园风光中,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以后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综合运用了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今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范文11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学目标:

  1. 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欢快、坚定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3.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表演歌曲,感受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和平共处。

  4.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演歌曲。

  教学重点:

  1. 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欢快、坚定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活泼欢的快绪。

  教学难点

  1.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把握。

  2.掌握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图片、背景音乐、教材歌曲及伴奏), 风琴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激趣

  1、师:孩子们,你们好!真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音乐殿堂。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爱”的世界。(出示课题:爱和平)

  2、师:这个世界充满了欢乐,但是,也有很多忧伤和痛苦的事情发生,比如,日本的地震和海啸,还有我国2008年的那场大雪灾……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发生过哪些灾难吗?(生答:汶川大地震,7.23温州动车事故等)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回忆一下吧。(出示相关画面)

  3、师:这些灾难的发生都是我们所不能预料到的,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观看几幅画面,想一想经受了这些不幸的人们,他们为什么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希望呢?(出示相关画面)

  4、学生回答。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曾经有一首歌里面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孩子们,你们愿意伸出你们的友爱之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和平,更加美好吗?

  学生回答。

  5、揭题

  师:是呀,如果每个人都能伸出一只手来帮助有困难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的更美丽,更团结,更和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共同的心愿,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每人伸出一只手》。(出示课题——《每人伸出一只手》)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听歌曲情绪和内容。

  师:让我们仔细听,歌曲中唱到了哪几种肤色的小朋友?(1听歌曲)

  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来自哪几个洲吗?(出示课件)

  引导生理解各种颜色的手代表不同国家的小朋友。

  师总结:是啊,老师希望更多国家的小朋友都团结起来,推着地球朝前走。

  2、复听歌曲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遍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想一想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听歌曲)

  生答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3.学唱第一部分

  (1) 游戏:找不同

  师:在学唱这首歌曲之前,老师先来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找不同”,请大家找一找这两条节奏有什么不同啊?(出示课件——节奏)

  (2)读节奏

  X X X | X - | X X | X - ||

  X X.X | X - | X.X | X - ||

  (3)按节奏读第一部分歌词(出示课件——歌谱1)

  (4)用“lu”跟琴哼唱第一部分旋律

  (5)跟琴演唱第一部分歌词:强调中速,坚决地情绪

  4.学唱第二部分

  (1) 复听全曲(3听歌曲)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一起来感受小朋友们的友爱之情。听完过后要告诉老师第二部分的演唱顺序是怎么样的?

  (2) 朗读第二部分歌词

  师:孩子们,你们听清楚了吗?第二部分的演唱顺序是怎么样的呀?那让我们按照这个演唱顺序有节奏的来读一读第二部分的歌词吧。

  为什么“全世界的小朋友…”这里要读两遍呢?

  生:||: :||“反复记号”

  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里反复一遍有什么作用吗?

  师总结:歌曲第二部分的反复表现了全世界儿童团结一心,维护和平的决心。

  (3) 用“la”跟琴哼唱第二部分旋律

  师:请问孩子们,反复的部分是完全一样的重复,还是有不同的地方?

  生:前面都一样,最后一个小节不同。

  师:是呀,孩子们很细心,听的很仔细,反复记号里面的部分并不是完全的重复,他们最后的一个小节是不同的.。请大家看歌谱,这里有两个“一只手”,第一遍演唱1这个小节,第二遍跳过1演唱2这个小节。

  这种记号叫做“反复跳跃记号”(出示课件——反复跳跃记号)

  它的演唱顺序就是A B A C,让我们再用“la”跟琴哼唱一遍第二部分的旋律,特别要注意两个结束小节旋律的不同。(出示歌谱1)

  讲解两个结束小节旋律不同之处:第一个结束小节1 6 5 |是一个下行的旋律;

  第二个结束小节1 1 1 |是一个平行的旋律

  生 跟琴哼唱旋律

  (4) 练习最后一句

  (5) a:唱一唱并处理结尾句。“推”、“球”、“朝前走”等重点词。

  b.方法:教师用画旋律线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音律走向。

  教学生扬起眉毛、气息支持唱高音。

  c.师:孩子们,我们的手真的能推着地球朝前走吗?

  是啊,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大,只要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我们和平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6) 跟琴演唱第二部分歌词:强调小快板速度,热烈的情绪

  5. 跟琴完整演唱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发现不足,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6.跟伴奏带演唱(多媒体播放歌曲伴奏带)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小妙招唱好这首歌曲。

  三.表演歌曲

  1.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沙锤,铃鼓,双响筒

  2.学生自己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四.结束部分:和音乐做,师生一起热情演唱(多媒体播放音乐,再次出示课题——《每日伸出一只手》)

  师:其实,大到整个国家,小到某个家庭或个人,或许都会经历某些困难与挫折。这个时候,假如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每人伸出一只手”,向他人传递着友情,传递着支持,传递着任何灾难都无法阻挡的爱,世界就多一份微笑与和平。你们说,是不是啊?最后,让我们唱起这首团结的歌——《每人伸出一只手》,让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比的欢乐!

教学设计范文12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 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 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问: 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 配乐背诵 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 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请你选择其中几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教学设计范文13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

  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

  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6’)

  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

  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检查:(5’) 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四、学习第2-4段:(20’)

  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

  2、交流学习:

  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

  2)、出示句式说话: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xxxxxxxxxxxxxxxxxxxxxx。

  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3)、朗读课文第2节。

  4)学习生字“掉”。

  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说话: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

  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4’)

  教后感: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2-5节课文,要求想一想学会了哪些生字,用“——”划出想的句子,用“~~”划出怎么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学文后,小朋友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1-5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思、考、吸、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6’)

  1、卡片读生字,并找朋友。

  2、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3、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4,并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0’)

  1、再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2、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己读一读。

  3、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呢?

  出示句式说话:1)、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xxxxxxxxxxxxxxxxxxxxxx。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2)、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练习:因为今天下雨,所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并换一种说法说一说。

  4、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他

  5、学习生字“总”,练习用总要说话。

  牛顿遇到问题总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丁丁见到老师总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做完作业,总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6、完成作业本题目6。

  7、齐读课文第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10’)

  1、导入:牛顿真会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那苹果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抛落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牛顿想了以后,又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课文第五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作业本题目5。

  3、朗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4、结合学习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1-5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4’) 五、复习生字:(10’)

  1、卡片认读生字,并说一说注意点。

  2、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

  教后感:

  教学时,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学习第一节和第六节。第二课时学习2-5节。同时,在小组学习后交流时,我让学生回答时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学生兴趣较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2、学习课文第六段,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0’)

  1、自由读一读1-5节课文,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2、学习用“为什么‘提问。

  1)、齐读第一段。

  师:牛顿从小遇事总要问个为什么,我们也来学习用“为什么“提问。

  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对这句话,我们可以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吸引力?并板书。你们会这样问吗? 2)、出示练习提:苹果掉下来。苹果不向天上飞。请小朋友任选一句话练习说话。自由说,指名说。

  3)、谁能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呢? 二、学习第六段:(12’)

  1、自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学习生字:世、界、著、名、科

  1)、齐读最后一句,谁能给“牛顿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句提问? 2)、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牛顿xxxxxxxxxxxxxxxxxx,所以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3、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结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现象”在文中指什么?

  4、按句式说话: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是普通现象。

  5、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齐读课文,小结:(8’)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读一读课后第五题。师小结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释疑。

  四、指导完成作业本:(10’) 1、抄写生字,并评议。

  2、读拼音,写词语。

  3、照样子把词语分成三类。

  4、书面完成课后题目2、3。

  板书:

  苹果落地

  普通现象

  看见 想、又想 (提出问题)

  认真思考

  专心研究

  著名科学家

教学设计范文14

  教学目标:

  1.读熟《一朵云》并成诵,感悟诗歌的音韵美。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识记生字8个。

  3.掌握新笔画撇折,学习书写“云”字。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对诗歌音韵美的感悟力和识字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母卡片、生字卡片、云朵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几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声母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当你见到他们时要用宏亮的声音读出来,发音要准确。

  (出示声母卡片)

  二、创设情境,观察板书,激发兴趣。

  导: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许多洁白的云朵,他们有的互相追逐着,有的正在听太阳公公讲故事。可是有一朵云,却躲在角落里发呆。

  画:一朵云彩的简笔画。

  问:你们猜猜它在想什么呢?(要求讲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到诗歌中去看看这朵云在想什么。

  板书:一朵云

  三、初读诗歌,认识八个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一)指名优秀学生读题目,再指名反复读课题,巩固对“朵”字读音的记忆。

  你怎么认识“朵”字的?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利用拼音;向老师、同学请教。)

  (二)自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点。

  (三)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点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采取对自己有效的方法记忆字形。)

  (四)能读课文的同学齐读课文,其余同学用手指指读课文,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五)尝试指读课文,鼓励学生大声读。

  (六)同桌合作,检查课文。

  1.同桌轮流读课文,订正读不准的字。

  2.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

  3.同桌练习合作读课文。(接读、齐读、轮流读等形式。)

  (点评:从学习的起步阶段就注意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很好。)

  (七)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两个同学合作的好。

  四、有针对性地识字。

  1.四人小组读生字表,选代表带读生字拼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自己读一遍,读一读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识字、记字)

  3.指名读生字,说说又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4.用生字组词。(出示字卡)(接龙游戏)

  5.游戏:摘云朵

  指名到黑板上摘取一片云朵,认一认背面的字,然后当小老师带读手中的生字。

  五、熟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巩固识字。

  1.熟读诗歌,尝试用手打拍节读诗歌。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演诗歌。

  (点评:采用打拍节、加动作表演,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教学方式生动、活泼。)

  六、指导“云”字的书写。

  1.课件出示:

  明确笔顺:“云”字真神奇,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折,四笔点,四笔写成“云”。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在书写“云”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边书空“云”字边说说笔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七、评价

  同学评议这节课的表现,老师总结(表扬、鼓励为主)

  八、作业

  你想给自己留一项什么作业?

教学设计范文15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⑴ 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把握xx,训练学生 概括理解能力。

  ⑵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⑴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⑵ 体会xx生动描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珍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理解说明对象和特点;

  2、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难点】

  对文中一些表意含蓄的句子的理解感悟。

  【教学方法】

  1、读、悟、赏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面前,就宣告春天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聚会,寂寞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美国著名论理学家利奥彼德对大雁情有独衷,他把大雁看作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对大雁喜爱、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的种钟活动情景。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大雁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xx大意:

  1、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感受xx主旨。

  明确:xx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2、领悟xx的主旨:

  明确:作者从大雁身上感受到了善性、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探究思考: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那些特点?

  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3、朗读下面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到了。

  ⑵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1、⑴ 来的季节是三月天

  ⑵ 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⑶ 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鸣叫

  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⑸ 爱觅食玉米粒

  ⑹ 常六只列队飞

  2、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等说明方法,使xx充满生动性、趣味性。例如;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的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就成了曲线。

  又如:第一群大雁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3 、⑴ 这一句写出了大雁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⑵ 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小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xx的一大特色。xx字里行间注满了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佩,对大雁的种种叫声由衷喜爱,有时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爱意。

  四、赏析课文,深刻领悟

  品味xx的形象性。让学生再找几个拟人句,进一步体会其

  特点。明确:xx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的来时的低语,觅食前后的鸣叫,返回后的论述,晚上大雁的集会等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五、学生质疑问题,合作研讨,释疑存疑

  学生选取语段阅读,提出一个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大家讨论作答。

  六、拓展训练

  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雁的诗句。

  如: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七、课堂小结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作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的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质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彼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恰当的定位。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阅读《大自然警钟常鸣》一文,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知识性 保护动物

  大雁归来 抒情性 和谐共处

  趣味性 热爱自然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03-14

an教学设计11-23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06-15

《荔枝》教学设计04-08

《错误》教学设计04-09

林海教学设计04-09

《卢沟桥》教学设计04-10

空气教学设计04-08

《雨点》教学设计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