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纸上》评课稿

时间:2023-03-31 17:56:52 其他 我要投稿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精选10篇)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1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许碧兰老师和陈薇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风采。

  许碧兰老师整体框架清晰,节奏推进非常明快,内容丰满。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许老师是牵一句而动全文。三扣小女孩的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她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如在感悟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对人物神态、动作刻画传神,那么在小练笔环节,就不用硬性要求学生写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了。

  陈薇老师的教学给人感觉非常大气,她没有娇柔造作的语言,有的只是真情实感和朴实的言语。她能够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文中的重点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陈老师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再从语言环境中理解该词语。这就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教学因为扎实才有效,课堂因为有效才扎实。”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2

  聆听了许老师和陈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同一篇课文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及不同老师所展示的异彩纷呈的教学个性。就许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整节课的节奏非常快,教学的.块面很是清晰。尤其在初读之后的字词检查极具特色。

  许老师在课堂上呈现了三组词语:

  一壶茶、一缸鱼、一枚厂徽

  一丝不苟、融为一体、咯噔一下

  花港、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

  在这里许老师并不是简单的出示三组词语,在出示第一组量词的时候,由于孩子对于厂徽有些许陌生,在这里作了解释。在第三组词语的教学中,穿插了花港的图片欣赏,巧妙地让孩子理解了赏心悦目。在词语教学的同时,许老师还注重生字的书写,这样的词语分类教学着实有效。

  在教学青年看鱼的句子时,(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让孩子体会全神贯注地看,聚精会神地看,持之以恒地看,坚持不懈地看,许老师设置了一个情境朗读,这样的设计真是巧妙,让孩子反复地读,熟读成诵。如果在“呆呆地、静静地”这两个表示神态的词语上再精雕细琢,如:可以让孩子读读,看鱼看得呆呆的,静静地,生怕扰了金鱼,有了这样的神态描写,我们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个画面,那对其后的填补空白中让孩子们展开想象补白时,孩子们就有了一个写作的方向,让孩子试着写出人物的神态,让孩子习得写作的方法。

  在陈老师的课上我又读到了另外的风景,那是扎实的课堂,记得崔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觉得陈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注重孩子们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3

  陈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陈安琪老师做到了:在40分钟的课堂里学生都是愉快主动地学习,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体会,悟出了文章的含义,学习了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引导学生从两个动作“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切入,在图文结合理解中展开,在读中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我认为只要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注重方法引导

  整节课头绪简化。围绕文中写聋哑青年画画的语句,把教学的重点突出了。陈老师先让学生找出青年人是怎么画鱼的句子,然后圈出两个画鱼的动作“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通过看图理解这两个词,还让学生从文中找语句理解,最后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有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蔡玉雯老师注意了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内容偏长,较散,不好概括,教师就将难度降低,通过先看录像说说谁干了什么?让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方法可以是:谁干了什么事?

  三、抓住了重点的词句进行朗读理解

  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并没有逐句逐段地讲解,而是在学生自读,标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对文中重点语段的.品析,关键词语的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学习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的朗读指导上,富有层次性,如果老师能抓住“惊奇地叫、感叹号、哟语气词”进行指导,步步深入,效果好。

  四、教态亲切自然

  教态亲切自然,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总之,整节课教师都在和学生平等交流、对话,教态亲切自然,语言优美、生动、亲和力强,真正地教出了语文味。

  感谢陈安琪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堂精彩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4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周老师的这节课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

  在初读课文时,周老师让学生读通课文后找出带“游”的句子,再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二、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在教学句子“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在纸上游动。”问:从哪看出青年画鱼认真?学生找到“一丝不苟”,老师让学生理解并造句。

  又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创设情景: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来到茶室的后院,看到青年:

  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们来到后院,又看到青年,生读句子

  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们来到后院,还是看到青年,生读句子

  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我们又来到后院,仍然看到青年,生读句子。

  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每一天星期天他都在,他放弃过吗?他动摇过吗?间断过吗?——没有。这又叫怎样地看?(废寝忘食地看、持之以恒地看、坚持不懈地看)

  就这样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老师安排的写自己专心做事或感想的作业,实际上就是把课文中的一部分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就强调过,在每篇课文学完后,一定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作业。

  在向周老师学习的同时,对这节课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编排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除了要用好预习阅读提示思考练习外,也不应该忽视课文插图。这也是教学的内容。比如:周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我觉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

  2、朗读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

  周老师的课堂书声朗朗,有自由读、齐读等形式。如果在段落的朗读形式上多一些,我觉得会让课堂增色不少。齐读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可以让大家在位置上练好之后再单个同学来尝试或者两个同学来赛读。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5

  刘老师主讲的《鱼游到纸上来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鱼游到纸上来了》这篇课文语言虽平实,但在人物描写上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非常传神。刘老师这节课,就以“鱼游到纸上”为线索引导学生围绕青年的看鱼、画鱼动作神态的关键语句,进行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从而受到心灵启示,领悟了写作方法。这样的课堂真可谓语文味儿十足,也只有像刘老师这样的具有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的老师才能做到驾轻就熟,还语文课堂本色。

  一、三学小组课堂模式运用驾轻就熟

  预学时,在经典诵读后,刘老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请学生读课题,在文中找出写明课题的句子,学生找出句子后,请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蕴含的情感,这样一开课很快就将学生带入阅读的殿堂,感受到了阅读的美妙,同时也为整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这句话赞美的是谁?青年如何作画,得到了这样的赞美?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却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直奔这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这时老师相机出示学习目标,这就进入了互学阶段。互学时,学生讨论、老师指导,小组展示时,老师放手学生交流,又能及时上线给予点拨将学习引向深入。在学生交流了“看鱼”和“画鱼”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轻松理清了“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在这水到渠成的时候,评学环节教师让学生讲和聋哑青年一样的勤奋忘我取得成功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而且在讲故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从预学到评学,三个环节,在刘老师的这堂课上显得清晰流畅,有节奏,毫无生涩之感,相反从练课到现在我都感觉是那么的驾轻就熟。

  二、读悟结合,读出了语文味儿

  课文虽语言平实,但是情感浓郁,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品读课文、发展思维、获得情感体验就是刘老师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在刘老师这节课上呈现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随时感受到阅读给课堂增添的韵味儿。

  1、抓住关键词句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常常是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朗读,从而获得一些思考和感悟。在这堂课上学生就是这样做的,朗读句子,谈谈感受,在感悟有困难时,还是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不断思考,积极参与体验。如在交流“看鱼”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谈感受,在学生感受到了青年看鱼专注,忘我的精神品质时,教师请学生读出这种感受,又通过挑战读让这种感受深入学生内心,从而达到影响学生心灵的作用。又如交流画鱼时抓住动作“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体会画技高超,继而采用各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切实理解句子的意思,使读悟结合,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创境朗读,升华情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如在学生交流青年看鱼的句子“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时,学生只是简单体会到了青年的勤奋,老师就抓住“每个星期天”适时创境引读:“春光明媚的星期天,青年——烈日炎炎的星期天,青年——秋高气爽的星期天,青年——寒风凛冽的星期天,青年——”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青年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当交流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时,教师设计了多种层次的读,先是个别读,然后是齐读,接着想象训练创境读:想像有哪些人会怎样赞叹,怎样议论?当学生想象了一些人物后,教师出示了一个句子填空,老人怎样称赞,青年怎样赞叹,一群孩子怎样议论,学生在选词填空中,不仅积累了词汇,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感受,此时学生一定会明白聋哑青年受到老人、青年、小孩各种人的称赞,一定是说明他的画技高超。学生此时心中可能就会想:要想得到人们的夸奖,那就要像这位青年一样,做事勤奋专注、坚持不懈。这时再就填好的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就再一次共鸣,得以升华,为理解“鱼游到心里”做了铺垫。

  3、拓展阅读,符合大语文观

  在解决“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两者关系时,由青年自己的话,引出“胸有成竹”这一课外词,不仅丰富了语言词汇的积累,而且很好地将课内课外知识进行了迁移、融汇。在评学环节学生将搜集的反映这一主题的故事进行交流,这就使学生不仅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而且训练了表达能力、升华了情感。这样的设计就是符合大语文观的。

  总之,刘老师这节课具有浓厚的语文味儿,还原了语文课的本色。美中不足的是我觉得课堂中缺少写的训练。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刘老师一堂很好的课我却评不出来,希望刘老师见谅,也诚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6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觉得陈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专注、忘我。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围绕青年“看鱼”的特别之处,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对语文的本体和文本都做到务实,力求超越

  语文的本体什么?口头的听说为语,书面的读写为文。

  首先陈老师能够凭借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得到了体现。《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丁有宽老师也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在这节课中,通过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一遍一遍的读书声让我们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学生们懂得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聋哑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其次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同时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青年的坚持不懈。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老师安排的写读后感的作业,实际上就是把课文中的一部分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就强调过,在每篇课文学完后,一定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作业。

  三、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际、交流

  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他们在优势互补中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如:让学生想象自己看鱼游动的样子,你的一种形态,我的一种形态,相互交流就有了两种、三种姿态。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7

  听了李老师的感受颇深。这是一堂扎实的课堂,记得崔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觉得李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1、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画得栩栩如生。在读和悟中,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并受到感染。

  2、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李老师的教学给人感觉非常大气,她没有娇柔造作的语言,有的'只是真情实感和朴实的言语。她能够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文中的重点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结合语言文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从语言环境中理解该词语。这就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

  3、李老师由疑入手问学生:青年为什么把鱼画得像真的一样?结束时抓住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接着用选择题解决难点:“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整堂课教学设计浑然一体。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教学因为扎实才有效,课堂因为有效才扎实。”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8

  先前已经听过陈老师上过一节课,今日再听陈老师上的《鱼游到了纸上》,真的是感受颇多。在短短的40分钟里,陈老师以“游”为切入点,用她那温柔的嗓音带领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激情导入,导入方式新颖

  在上课伊始,陈老师播放了一段魔术师变鲤鱼的小视频,引导学生边观看边思考“谁在干什么?”并将这种方法带入课文的学习中,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更积极。

  二、词语理解的成功

  这堂课上,陈老师出示了两组词语:①“厂徽、聋哑人”在这组词语里,陈老师意识到“徽”是个出错率比较高的字,进行范写,我想如果就此字与“微”字进行形近字比较,再书写,教学效果是否会更突出。

  三、品味语句的成功

  在教学中,陈老师紧紧抓住青年人如何画鱼的句子,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析。反复进行朗读指导,重点词语“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像姑娘绣花那样”、“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是青年人绘画的细致描写,陈老师有意点出这是虚幻的部分,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青年人画的鱼栩栩如生。可见陈老师对句子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做到了准确的解读。

  陈老师的这堂课,虽没有青年的画那么完美,但是为她课前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有效的教学设计,让我在心里为她惊叫。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9

  昨天听了各组的精品课,感受颇深,感谢你们让自己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感谢我们教研组的蒋老师代表我们组展示了这堂课——《鱼游到了纸上》。

  蒋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一、在这堂课中,蒋老师的精彩之处:

  1、重点词句抓得巧

  蒋老师请学生找出文中带“游”的句子,共找到了七句,请学生认真体会、朗读。在教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体会聋哑青年画技高超,二是为了领会“游”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作用,因为“游”在本文是一个核心词。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鱼在水中游,在青年的心中游,在纸上游。同时也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查。

  2、问题设计抓得好

  蒋老师在教学中,她抓住“呦,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启迪学生用文中的话和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画画这位青年为什么会把金鱼画活了。让学生展开想象,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会怎样夸,戴眼镜的叔叔会怎样夸,穿花裙子的姐姐会怎样夸……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青年人画的鱼是那样的逼真,那样的栩栩如生,最后发出感叹:“呦!金鱼游到你的纸上来了!”通过与“呦!金鱼画到你的纸上来了!”的.比较,突出用词的准确。同时引出青年是怎样画鱼的。

  3、朗读形式很重要,丰富多彩兴趣高

  蒋老师的课堂上,有引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蒋老师通过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教学。但是对课文中容易写错的“港”“徽”没有做指导,另外比如“福利工厂”,我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时候,发现学生不懂,需要让学生了解。

  2、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蒋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就更加的清晰了。我认为还可以让学生应用其他的关联词引导学生理解只有胸有成竹(鱼),才能让鱼游到纸上。

  当然语文课堂总会带有那么点遗憾。只有有缺憾的美,才会让我们的语文老师最求不断地完美!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10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我感觉李老师有三点十分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1.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整节课教学节奏紧凑,教学环节紧密相连。从课题出发《鱼游到了纸上》,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生在初读课文和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就可以知道和了解这点。从学生的回答“青年把鱼画的栩栩如生”,提出为什么可以把鱼画的栩栩如生?青年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从而引出举止特别,引出“举止”、“特别”的具体含义,最后让学生自学画出写出青年的举止“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句子并体会。浑然天成的环节,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维紧跟教师,稍微走神,就难以跟上节奏。

  2.抓重点词语,进行深刻体会。讲授有顺序,先正面描写,再侧面描写。每个段落讲授完后进行练习,脚踢实地,课堂有实效。

  教师紧紧抓住“呆呆地”、“静静地”以及融为一体等词,带领学生进行体会。先让学生找词,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时候,进行细心的层层问题深入引导,利用反问的方法以及想象的方法进行体会。当和学生一起探究完正面描写的句子时,再进行侧面描写的句子讲授与寻找,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的飞跃感,且讲到侧面描写时,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进入那个画面,当成其中的一种人想象,自己会说什么话来赞美青年。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测试了学生是否真的感受到了青年的.坚持不懈。

  3.从课本到生活,感受课文深意的同时,感悟自己的人生。

  教师将语文不仅教授于课堂,而且拓展于生活。你是感受到了青年的爱鱼,感受到了青年的坚持不懈,那么这就够了么?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深意么?不是,每篇文章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懵懂的孩子们学会正直,学会懂事,学会一切好的方面,李老师就考虑到了这点,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应该怎么办?进而进行德育渗透与启迪。

  建议:

  1.在讲解工笔画和速写画时,是否让生自己观察两种画,再加以教师的讲解,如果理解的透彻了,学生是否会有新一层的感受?

  2.在说举止的意思时,应该多叫几个人来说,让大家对这个词引起重视,为之后学生的勾画奠基。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相关文章: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03-31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12-10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11-07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范文11-12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10篇03-31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10篇)03-31

关于鱼游到纸上来了的评课稿09-03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汇编10篇)03-31

语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听课评课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