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时间:2022-12-19 18:13:1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xx%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心理平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xx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xx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1.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能适应于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小学教育需要从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球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 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在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压力下,他们的身心潜能不能有效开发,个性特长不能和谐发展。

  3.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富不思进"的影响,小学生在"过剩"的物质拥有背后,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营养"饥荒"和精神"消化不良"。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受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

  4. 受独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小太阳"、"小公主"般的"宠养"中,孤僻、自私、依赖之类的"并发症"正不断滋生蔓延。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

  5. 一位有十几年教龄的小学老师对我说:“现在小学生说谎的人太多了,而且说谎不打草稿,随口而出。”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年轻的父母,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说谎的坏习惯,感到心烦。在一项由班主任填写的儿童行为问卷中发现,小学生中有说谎行为者随着年级的上升,人数亦逐渐增多。这就是说,说谎行为与年龄成正比。据不完全统计,有说谎行为者一年级占1-2%;二年级占3-5%;三年级约8%;四年级约9%;五年级和六年级约各占10%。

  综合上述原因,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迫在眉睫,我们课题组着手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以马医科中心小学低中年纪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学生在说谎心理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概念的界定

  1. 说谎,是一种有意向别人提供虚假陈述,给人造成误导,并且竭力使受误导者觉察不到被误导的现象。儿童则表现为有意编造与事实不符的话。

  2. 心理学研究表明:说谎者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偶尔说谎者”、“病态说谎者”和“社会病态说谎者”。

  但无论哪一种说谎,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说假话的坏习惯,它是在儿童入学后需要独立地面对问题或责任时才正式产生的,极易发展成问题行为和不良品德。因此,在小学阶段需要及时地正确引导,使小学生告别谎言,做个诚实的孩子。

  三、理论基础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

  2.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3. 《小学生情感教育校本课程纲要》中的人格优化训练内容。

  4. 《儿童的道德判断》看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观。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1.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2.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个体的生理发展条件,二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包括他们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的生理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飞跃"时期。而在客观环境变化方面,他们是刚刚步入小学,开始有系统地学习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开始有意地训练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能力;开始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综合、概括、推理等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开始有调控地接受群体生活,学习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因此,他们又同样地处于一个重要?"突变"时期。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决不能错误认为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还相对薄弱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

  3.诚实既是小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也是小学生的一种优良品质,其根本特征是实事求是,说真话、说实话、不夸大、不掩盖、不歪曲事实真相。相反,小学生说谎,是一种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育,而且影响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如不及时纠正小学生的说谎,终会导致小学生形成不良习惯,以致形成不良品德。因此,要了解小学生说谎的内在根源和分析小学生说谎的外在原因,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方法及措施,及时帮助小学生克服和纠正说谎的坏习惯,培养小学生诚实的良好品质。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通过调查问卷综合分析低年纪孩子说谎的原因。

  2. 针对原因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说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 如何让学生形成不说谎的自觉行为,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

  4. 如何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共同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如何理解、信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不必为惧怕批评或惩罚而说谎。

  六、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 被试:马医科中心小学二、三年纪抽取一百名学生。

  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主要设计了九道说谎心理的测试题:

  (1)向同学说你已有了某样十分想要的东西,其实事实上没有得到。

  (2)向老师报告没有搞清楚的同学之间的纠纷,以致汇报错误。

  (3)逃避现实或逃避责骂而用假话来取得家长或老师的信任。

  (4)留了作业,说没留,作业没做完,说做了。

  (5)考试成绩不好,说卷子没发。

  (6)报喜不报忧。

  (7)需要买什么东西,报价高一些。

  (8)学校没让交钱,却跟家长说要交钱。

  (9)明明买了喜欢的东西或吃的,却说买了别的东西或说钱丢了。

  第(1)、(2)题是测试学生由于记忆想象上的错误而说出了与事实不相符的话。

  第(3)题是测试学生由于想逃避现实或逃避责骂而撒谎。

  第(4)——(9)题测试由于孩子自控能力较弱,不能抵御物质的诱惑,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言行。

  3. 测试结果(出现该行为的比例)

  测试题出现行为的比例总比例

  二年级(30人)三年级(70人)

  人数占年级比例占总人数比例人数占年级比例占总人数比例

  九种情况都没有发生只占9%。

  以上说谎的三种原因平均为27%、19%、18%。

  4. 调查后的分析与思考

  从自测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有有意无意的说谎的行为,二、三年纪比较,年级越低出现的频率越高、种类越多。由于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在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压力下,他们的身心潜能不能有效开发,个性特长不能和谐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受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受独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大部分学生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由于大脑成熟原因1、2题比例较高,如果长期下去说谎将成为学生的坏习惯。

  5. 建议与对策

  (1)尽量引导学生把事情经过想完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2)老师平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尽量鼓励孩子承认错误,让孩子自己找出错误,纠正错误,分清是非,培养其诚实的品质。

  (3)正确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6.研究原则

  (1)自主性原则。有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

  (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能获得发展,以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实验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学生对象,注意切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重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在目标确定,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随机而动,灵活调节,优化研究,提高实效。

  7.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

  (2)实验法。

  (3)个案法。

  (4)经验总结法。

  七、实施步骤

  (一)课题前期工作(20xx.3——20xx.8)

  1. 课题确定

  2. 制定调查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前测。

  (二)实施阶段(20xx.9——20xx.7)

  1. 第一阶段(20xx.9——20xx.2)撰写第一次调查报告,按课题计划实施课题研究。

  2. 第二阶段(20xx.2——20xx.2)总结实施方式,形成可操作的多元的在课堂教学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一步验证完善。

  3. 第三阶段(20xx.2——20xx.7)形成第二次调查报告,汇集研究资料,进行第二次检测,完成调查分析报告,进行总结。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3

  摘要:

  近年来,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对此问题有充分的认识,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因此,通过本研究,让广大幼儿教师了解自身的真实情况,并为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提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一、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展开研究,能够丰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为幼儿教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概括,使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理论更完善。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解剖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2、实践意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许多幼儿教师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之一是通过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找到缓解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方法,以此促进幼儿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人际交往和谐,以及幼儿教师幸福指数的提高。另外,还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自身而言,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对于即将成为幼儿教师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与幼儿教师的访谈:访谈幼儿教师,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及是否有职业压力。

  2、问卷法。由所选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填写,主要针对幼儿教师当前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相关问题。如是否觉得受到社会尊重、是否实现个人价值等问题的提出,旨在了解当前一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真实情况。

  3、文献检索法。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和杂志,获取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资料。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结果

  通过对昆山市102名一线教师的调查、采访,研究者做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对问卷设计中的13个问题,回答“是”的占比情况如下:

  1、是否觉得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重大,占65.69%;

  2、是否感到没有受到社会的尊重,占72.55%;

  3、是否感到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过多,占60.78%;

  4、是否感到付出太多,所得报偿太少,占87.25%;

  5、是否感到社会地位低下,难以找到自信,占50.98%;

  6、是否觉得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占6.86%;

  7、是否感到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占50%;

  8、工作最大愿望是否是受到尊重和重视,有归属感,占70.44%;

  9、是否感到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56.86%;

  10、是否对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曾经后悔或一直后悔,50.9%;

  11、是否希望得到进修机会,98.04%;

  12、是否感到进修机会很少或总是轮不到自己,90.20%;

  13、平均日工作时间是否在八小时以上,占80.39%。

  (二)结果分析

  第一项结果显示,65.69%的幼儿教师认为这一职业社会意义重大,而与此同时感到没有受到社会尊重的竟有72.55%,两项比例都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认为从事的职业社会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却得不到社会给予的足够肯定,这一落差造成幼儿教师心理上的极度不平衡,从而产生不自信感。在第6项“教师应该多奉献少索取”这一点上仅有6.86%的人同意,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在不断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比第一项,这表明绝大本部分幼儿教师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渴望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以至于造成第9项有56.86%的教师认为这一职业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对比第11、12项希望得到进修机会和认为平时进修机会很少轮不到自己的比例竟如此之高,都高达90%以上。这“两高”的出现,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认识到了职后进修的重要性,也渴望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而第7项50%的教师认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变化过快,正是因为职后教育的严重缺乏。

  三、思考与对策

  (一)造成原因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与分析不难看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非常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工作落差大、工作压力大、工作太过琐碎、幼儿园内男女比例不当,等等。种种原因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感到乏力,继而成为心理压力。

  (二)研究对策

  对此现状,研究者为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提供了三条参考意见:

  1、转变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自己应怀揣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出发来教育孩子。幼儿园在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给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可采用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提出,使教师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烦琐的工作。

  2、分享好办法,高效完成工作。在幼儿园中,各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但工作量却相差不大。这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除去自身的能力以外,好方法也十分重要。幼儿园可经常组织老师们交流、分享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小技巧等,共同提升工作效率。

  3、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多为教师们增强多方面的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教师们的自信得以提升。在评价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机会,给教师充分表达的机会。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4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在南阳市方城县洋楼镇第一中心小学全校1-6年级18个教学班进行的、共随机抽取针对六年级发出的问卷22同学,共收回问卷22份。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诚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我们针对学情随机抽取共25个项目,八个内容量表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由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内容量表总分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根据各分量表统计结果,可诊断个体在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倾向与严重程度。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焦虑倾向的标准分即由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而成,以此来衡量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问卷调查利用6年级各班信息技术课上课时间,以班级团体测验方式进行。在学校微机室用电子表格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数据运用电子表格操作和处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

  我们从六年级22人在一些问题的统计数据中很容易看出一些情况。

  如,第10题“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六年级有6人被调查学生选择的是“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其中有15人选择的是“D读书后赚大钱”。首先我们说无论有多少同学是随意性选择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被调查同学中大部分是明白或者说是在家长、老师、社会的影响下了解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是一条真理。而少数学生的读书为赚大钱多多少少受传统思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影响,受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的不正常现象的诱惑。

  第11题“课堂上老师提问”六年级11人学生选择的是“想一会儿再回答”,其中3人选择了“A马上回答”,6人选择了“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2人选择了等别人答。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大多能认识到老师提问以后必须思考好了再作答,但是因年龄和学习现状等问题,六年级学生与低、中年级学生不同,不愿意举手,等老师抽问才回答是课堂中比较常见的状态。

  第13题“期末考试时”选择A “心情紧张。B有点紧张。C无所谓。D有信心,不紧张”,我对六(1)班学生的选择做为分析,其中选择A的8人,选择B的8人,选择C的3人,选择D的3人,可见学生对期末考试都比较重视,因为这关系到成绩报告单,也可能是家长比较关注而影响到学生。3位有信心不紧张的学生并不是学生成绩拔尖的,而是心理素质比较好,这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培养分不开。第14题“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仍旧是分析六

  (1)班学生,其中19人选择会不安,3人选择不会不安。从这一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作为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中已经有一部分开始进入青春期,比较独立,就问卷分析看,他们的内心深处仍十分希望有父母做伴。如今,父母时常因为忙于工作、应酬,忽略了对孩子成长的一种关注,本人认为这是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第15题“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我以六(1)班学生的回答做了统计,其中3人选B“没有眼泪”,4人选C“那是假的”,6人选D“非常激动”,其余同学均选择的是“跟着流泪”。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有些意外的,我发现被调查的孩子比我想象中的`要理性的多,但同时也感到一点焦虑,他们的理性会不会给他们的情感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今的孩子越来越个性,越来越缺少同情心也是社会必须要关注的。

  第20题“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A老师。B家长。C好朋友。D谁也不说。我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A的2人,选B的1人,选C的13人,选D的6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此班的孩子特别需要心理辅导课,因为一个人总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能得到释放,长此以往对健康成长不利。还可以看出一点——六年级学生对教师已经没有了依赖,对家长的依赖也不多,同伴交往成了他们主要的情感沟通渠道。

  第21题“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其中选A的是13人,选B的2人,选D的6人。从这道题目的回答也可以看出班级与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协调性,此班的学生比较顶真,若正确引导,让它在学习、工作发挥其长处,那就是好事,若没有正确引导,让它存在于人际交往中,那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第22题“对左右为难

  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我也是对六(1)班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B的15人,选B的7人,从这儿能看出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需要增强自信。这对他们的未来是非常需要的。

  第16题“21”,我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了统计,选A的14人,选B的2人,选C的4人,选D的2人。我认为选A

  的学生比较有个性,我喜欢。选B的学生比较会做事,成功的机会更多一些。选C的同学比较容易放弃,当然也不排除明智的特例。

  从问卷情况来看,学生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辅导与咨询,相信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渴望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年级的老师应该努力学生相关的心理卫生知识,做学生的心理顾问,及时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2、座谈调查

  根据小学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表内容量表统计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其严重者的分布依次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

  (1)学习焦虑该项内容量表在1-6年级小学中共检出153人,检出率为51、69%,列八个项目首位。整体来看,我校小学生学习焦虑水平偏高。学习焦虑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有学习焦虑的学生70%以上伴有头痛、心慌、胸闷现象,严重的经常出现精神恍惚、失眠、头晕等疾病症状。他们害怕学习,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学习有厌烦心理而不愿意去学习,一旦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5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有机调查系统完成。问卷调查范围广泛但一般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不易控制,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弥补问卷调查可能出现的调查样本和调查问题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个调查具有更强的可信性。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一、基本情况调查

  问卷中显示:

  在调查样本中,生源地为河南省内的样本数目为38,所占比例为76%。省外样本数目为12,所占比例为24%。男生样本数目为30,所占比例为60%。女生样本数目为20,所占比例为40%。由于在本次调查中样本选择分布不是十分科学,因此而产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学习情况

  学习情况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需要的指导内容、学习能力、临考心情、专业看法、毕业打算、学习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定位。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2%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调查还显示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前景表示不满意。综合来看,大部分受访者面对与自己专业学习的态度呈现中庸现象。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整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学地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满意。30%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而4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度为一般,并不是十分积极地态度。而还有22%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态度为不满意甚至是十分不满意。而从毕业后的规划来看,58%的同学选择继续研习,38%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还有4%的同学选择其他。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种处于迷茫、无目标的大学生,一种消极的定位,虽然是一种这样的定位,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应是其主要任务,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就业前景分析和职业规划指导。虽然大家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持严谨的态度,而不是没有思考盲目乐观。只是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

  三、生活情况

  调查显示,16%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每天一次,32%的联系频率为两三天一次,34%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一周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学表示很少与家人联系。从受访者的感受来看,20%的同学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访者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比较大。现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承担了家里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比较高,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四、情感交际情况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50%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清。在问到与同寝室人关系如何,8%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38%的同学表示关系一般,还有48%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在面对与寝室外其他同学关系如何时,66%的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16%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14%的同学说与其他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数不清。还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属于比较单纯或很单纯,也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学认为大足额同学关系严重功利化,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52%的同学认为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极佳,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62%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良好,少部分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也有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性交往的情况调查中显示,2/3的同学有男女朋友。46%的同学对自己的感情状况满意或非常满意。34%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感情状况一般,极少同学觉得自己感情状况比较糟糕。调查还显示,1/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握能力极佳或良好,也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我能力比较糟糕。由此部分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校园情感交际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消极现象也很普遍,

  不过大部分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小有摩擦都属于正常现象。同学朋友之间出现摩擦争执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五、自身情况方面

  调查中显示,在面对人生时84%的同学都选择积极生活,仍有12%的同学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对受访者进来一个月的精神状况中显示,52%的同学觉得自己最近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也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精神状况不好,从身体素质的调查来看,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认为身体状况极为不佳。在调查中还显示,只有4%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比较多,42%的同学觉得一般,53%的同学觉得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52%的同学表示当心情遭遇低谷时自己的恢复能力良好。在感觉心情低落时68%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学表示会找家人朋友倾诉。由于现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有较强的适应力,因此,遇到挫折时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意见与建议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学习上,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反映出他们需要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的指导,许多大学生荒废学业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对本专业及一些学科缺乏了解,对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导致的颓废堕落。因此,学校可定期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活动,为大学生专业发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和对以后未来发展的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性互相补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当在交际中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时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压抑,这是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自己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委婉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交往中,讲究诚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让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们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勇于正视,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来。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大学生活,还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现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试着提出了我们对于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 当然,上述调查成果的取得,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既离不开老师的宏观指导,也离不开小组所有成员的辛勤努力,在此对老师的指导。所有小组成员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6

  大学学生心思健康状况调查,共发放问卷96份,收受接管90份,收受接管率为93.75%,其中有用问卷81份,有用率为90%。申报从有用问卷采取抽样的办法,拔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怀、也是反响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思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以为,学业所形成的心思压力最大。这阐明刚才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法不适应,感应心思压力很大。从严重的高考中走过,很多同学不能顺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法,或过于精神严重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或觉得生活空无,全日无所事事,旷费了学习,虚度了岁月。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感觉你最大的波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果不睬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获得指导并追求获得心思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觉得大学生活自在开放,同学也比较注重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首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要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爱情。但这也从旁边面反响了同学心思上的学习压力仍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现在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坚苦,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残剩,与此还,在第7题中“你以为每个月生活费对本人能否是一种担负,形成心思压力?”有60%的同学以为没有压力。以上都阐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程度也在提高,因为经济生活形成大学生心思压力的状况分明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响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思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以为“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心思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伴侣在一同,你常感应孤单或丢失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响了现代大学生与别人交往的才能欠缺。相同,在第29题“上大学今后,你感觉最大的波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果不睬想”的人数相当,这表现了学习办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响最为严厉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局部同学来自乡村地域。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着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时机也较少,初到大学,面临如此开放自在的情况,面临如此多的同学。面临如此多的公共场所,一会儿手足无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构成内向性情。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后代家庭,难以领会乡村地域同学的状况。于是构成隔膜。与此还,在第20题“你感觉大多数人都不成信任吗?”有78%的同学以为“是”或“偶然是”。这更反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呈现了一些问题。

  五,心思均衡

  在第1题“你感觉目前学校与你幻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异?”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响了同学同学幻想中的大学与实际中的学校照样有照样有必然差距的。在13题“你感觉自傲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傲”或“有时不太自傲”。在第5题“目前本人在大学生活中,你以为本人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以为本人不足自傲,这两题都反响了我们的'同学对本人没有足够的自傲心。但是在第23题中“关于本人的懊恼百辞莫辩吗?经常感觉本人是掉败者吗?”只要20%的同学以为本人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吗?你在为之不懈斗争吗?”只要31%的同学以为“是”。这两题又都表现出同学们关于本人的将来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对本人的明日没有决心。以上的几题辨别从分歧角度阐明同学在心思上并没有到达均衡,幻想老是与实际存在差距的。

  本次调查充分反响了以社会学院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现代大学生活在的一系列心思问题。为学校心思健康教育供应了真是、丰厚的材料和鲜活的事例,到达了此次活动的目标,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获得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讨社和历史班表示衷心感激!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7

  甘肃省心理咨询与调节中心通过调查也发现,大一新生中,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6项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而男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偏执等3项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女生。

  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调查表明,目前,大学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调查中21%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甘肃省心理咨询与调节中心咨询员李卫兵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其次是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还发觉在高手如云的新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最后是人际交往困难。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对此现象,甘肃省心理咨询与调节中心咨询员李卫兵建议,各高校应尽快认识到对新生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的重要性,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引导措施,使新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变化是正常的,从而科学地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以良好的心态走过大学生必经的“心理断乳期”。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压力增加,精神卫生问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医疗工作在现代化城市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和地位,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面临市场的挑战,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家属的需求显著增多,医院高风险、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特殊职业性质,诸多因素均导致医务人员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更加明显,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和释放,将直接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影响到对患者治疗的疗效,影响医疗工作质量,为了测量本院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程度,笔者对150名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院150名青年医务人员,年龄18—35岁。

  2、方法: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I-_90)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真实性较高的自评量表,该表共有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症状的条目,分为9个基本症状因素。被调查者根据自己最近1周来的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采用五级评分法(O一4),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问卷调查在开始评定前,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分方法向被调查者交代清楚,再让其以不记名的形式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为94%。

  二、结果: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显示其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一般人群低。本研究还发现部分被试表现出一定心理问题,最常出现的症状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该人群中出现最多的是强迫症状。而与身心健康高度相关的生活事件是“常觉有压迫感”、“生活单调乏味”、“对现职工作不满意”、“看到不正之风”,以及“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改变”等,而与强迫症状最相关的是“常觉有压迫感”、“对现职工作不满意”和“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改变”。

  三、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原因

  1、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环境复杂、经常接受病人死亡和濒死现象的刺激是导致青年医务人员心理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2、救死扶伤的愿望与医疗水平发生冲突,对危重疑难杂症的病人抢救无力可能使青年医务人员缺少工作应激因素(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和职业应激源)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3、医院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需三班倒,突发事件多,经常需加班,无节假日,这些都使青年医务人员没有正常生活规律及睡眠习惯,而且很多时候都无法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容易使他们产生烦躁、不满及身体不适感。

  4、恋爱、婚姻、经济困难、购房压力大等也易给青年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青年医务人员都面临结婚、买房等现实问题,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带给他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对农村出身的青年更是如此。

  5、紧张的医患关系,近年来日益多见的医闹事件,也是影响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强烈。同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凸显。而医院作为一个与百姓生命息息相关的“窗口”行业,自然最容易引燃社会情绪的导火线。医学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发生医患纠纷,不足为奇,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患者往往不愿意诉诸法律,而更喜欢“以闹取胜”。而相关部门对该类事件的处理也多是抱着医院花钱买平安的态度,这样必然会对青年医务人员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研究发现青年医务人员发生纠纷后的心理变化,高年资人员易出现迁就心理,低年资人员易出现愤怒和抑郁心理。

  四、对策:针对我院青年医务人员心理现状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1、培养树立正确、客观的成才观。青年医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而具有痛苦与憧憬并存、彷徨与进取同在的心理特征,团组织应重视对其成才观的培养,激励其进取,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客观分析环境和形势,树立明确可及的人生目标。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这样不但可以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3、创造继续深造的优良条件。青年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学校学到的医学知识往往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团组织应发挥纽带作用,争取医院加大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投入,为他们创造进修、学习的机会,鼓励送出去,迎回来,对学成归来的人员实施奖励和重用,这样不但有利于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激发了工作热情,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心身健康大有益处。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医院可以培养兼职心理医师,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定期出有关心理健康的板报,订阅心理杂志,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根据本研究结果重点放在男性、未婚以及初级职称的青年医务人员,因这部分人群心身压力相对较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另外,团委还可以通过建立QQ群等,加强青年人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动向和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缓解他们的压力。

  4、妥善解决医疗纠纷。发生医疗纠纷后,如何稳定青年医务人员情绪、维护他们的职业自尊心及注重对青年医务人员心理素质培养等管理措施,对他们在纠纷发生后这一特殊时间氛围内能够以积极稳定的心态进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5、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疲劳,降低心理压力。目前各家医院缺编严重,尤其是临床护士,人员少,工作繁杂,质量要求的提高都使临床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中,易导致身体疲劳,心理负荷加重,造成身心疲劳综合征,还有基层医院硬件设施一般也较差,所有这些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无疑是严重的考验。增加人员配置,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风险,可促进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总之,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团组织应切实重视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发挥团组织的作用,积极服务青年,并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采取各种措施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使青年医务人员保持情绪饱满、心情悦愉、精神振奋的健康心态,可以有效预防医疗过失的发生,促进他们坚守救死扶伤宗旨,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标。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9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一、时间:

  二、地点:

  三、方式:访谈

  四、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过程:访谈座谈、调查

  六、调查的问题、体会、结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东港区西湖镇竖韩小学校长2人,教师6人,学生61人。在调查中了解到:从学校内部来说,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班主任、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管理体制。从校长到教师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在走访校长时,他讲了:小学校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

  1、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领导、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建立合理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制,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管理。

  3、提高学校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4、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与设施,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5、督导心理辅导室拟定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6、主动与家长和社会人士沟通,争取社会力量对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的支持。

  就如何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堂听了陈忠祥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事后陈老师谈了自己的做法:

  二、发放调查问卷61份,设计的问题是:

  1、学习疲劳2、学习困难3、厌学4、拒学5、多动倾向。回收调查问卷60份,感觉学习疲劳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41、6%,学习有困难的有10人,占16、7%,厌学的占10%,拒学的占2%,多动倾向的占1%,年龄在8-10岁,男孩多于女孩。

  三、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学业负担重是导致一些学生疲劳的重要原因。其中学校作业每天在2小时者占50%,家庭作业每天在2小时者占12、69%,结果使得许多学生天天围着课堂和书本作业转,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锻

  炼和其他活动。临近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为平时的2倍。学校还频频要求家长代惠子抄写已考过的试卷,要学生重做,理由是加深印象,减少错误,使得家长和孩子叫苦不迭。

  2、造成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较多,有儿童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方面的因素。

  ①小学生自身原因:大脑左右半球整合功能偏差。人类大脑左右两半球各自掌管着不同的认知领域。大脑损伤,它影响儿童的感知、思维及情绪等方面,从而产生学习困难。疾病、虚弱身体障碍。有些儿童体质弱,还有的长期患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②家庭原因: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管教严厉,常用粗暴的方法对付孩子,致使孩子对学业失败感到无助,产生了厌学情绪,考试成绩总不理想,惧怕家长的惩罚,造成心理障碍。缺乏指导。有些家长本身文化水平较低,孩子在课堂上学不好的课程在家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培养上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③学校原因。教学方法不当,教师缺乏耐心。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耐心,往往还挖苦讽刺,使学生自尊心严重受挫,失去学习兴趣。

  3、厌学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校方面,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填鸭式”教学,强迫学习,滥用

  惩罚,学生学习负担重、作业多、压力大、考试频繁、学习过难、缺乏活动、游戏,同学关系紧张等都有可能是造成厌学情绪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也往往使孩子在学习上感到挫折感,考试不好,学习不好,就遭父母的责骂与毒打,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社会上不良风气如“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等也是造成儿童厌学的社会诱因。

  4、拒学原因:个别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形成极端退缩的性格特点,产生拒学现象。个别儿童不适应学校生活,害怕学习,害怕老师,害怕考试,害怕同学,不去学校是潜意识里的.一种逃避方式。孩子出生后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旦分离就产生分离恐惧而影响上学。学校中功课太多、太难,使孩子感到焦虑,千方百计想逃避它,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就可能转化为疾病症状,以此为借口,获得暂时的解脱。

  5、多动倾向的原因:儿童听讲容易受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频繁地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做事有头无尾。个别儿童不分场合,特别好动。在课堂上经常扭动,做小动作。好动、冲动造成一系列违反纪律、打架斗殴等行为,为逃避惩罚,经常表现出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等行为问题。

  四、解决以上原因的措施:

  1、学习课程若安排不当,难度较大的学科相继排列,易使学生陷入高度疲劳状态。课程安排要科学,有难度的学科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适当调和。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

  际情况力争做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趣味性强,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常教常新,多加指导,在教学环境上,为小学生安排一个舒适温馨的教室。课间休息虽然短暂,但对于学生恢复脑力十分重要,教师切忌拖堂。课外作业量要严格控制,尽量做到当堂讲授,当堂练习,不留家庭作业,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游戏空间。保证儿童每天睡眠时间应为9到12小时。

  2、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给予方法指导和情感支持。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不得法,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效率不高。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和父母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和训练,使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上认可孩子,鼓励他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成功,注意及时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增加喜悦,增加生活的力量。另外,教师和家长要清楚他到底在哪个或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并根据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时一定要有耐心,具有诚意。让孩子相信他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学习方法不当,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信心。

  3、解决厌学的措施与方法:首先,教师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事,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尽量减轻孩子的学习、作业和考试负担,多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让孩子在做中学习,体验积极的情感。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0

  一、研究目的

  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为此,我对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另外,通过问卷,学生会显得不那么拘束,会说出真实的想法。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从而适当的改变一些教育方式,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二、研究对象:

  xx中学高一十班54名学生

  三、研究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4份,有效回收54份。

  四、研究时间:

  星期二班会

  利用班会发放、填写、回收调查问卷。

  五、问卷内容与调查结果

  表格略

  六、结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差,对新学习环境不适应。

  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短,容易走神;如果别人不督促,很少主动学习;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74%的学生拿不定主意,而主动选择学习的竟是0%;经常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的占44.5%;能按计划学习的人只占5.5%;77.7%的学生学习劲头时高时低;等等。高一学生承担的学习负担与压力和初中相比更重,高一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增大,教学进度比初中明显加快。此外高中老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变,学生难以很快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初中的老习惯。因此,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新学习环境的确是不易接受。

  2、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

  42.6%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9.2%的学生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苦恼不己;42.6%的学生经常讨厌考试;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警示他们的是:过得了高考独木桥即是阳关大道,过不去则跌入万丈深渊。在这种偏颇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学习被层层加码,在校学习时间很长。与此同时,课后作业繁重,考试频繁,且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如果有一场考前心理讲座,53.7%的学生希望的内容是情绪调节。

  3、学习目标不明确,但能及时调整。

  仅有5.5%的学生为自己刚开始的高中生活有详细规划的;92.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 62.9%的学生有时能能按计划学习;等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学年,都是勤奋、拼搏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结束中考,有一部分学生便松懈下来,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这些学生认为考上高中了可以休息下了,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下降。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方向感,感觉迷茫,产生了失落感,学习目标不明确,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但是,72.2%的学生,当给自己定的学习目标有困难可能做不到时,他们会缩小目标;51.9%的学生有时会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等等。说明学生一旦认识到现状就能调整目标,调整心态。

  4、责任心不强,缺少担当。

  3.7%的学生希望在班级中当干部;主动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的学生大致占14.8%。大部分学生很自我,一切以自己为准,不替他人不替班集体考虑,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班集体荣誉感薄弱。

  七、思考与改进措施

  无论学生出现哪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一定要做预防心理失衡的提前指导,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导工作。下面,本人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对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1.关心学生的心理。

  作为老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是要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跟家长取得联系,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但是提高教学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证。教师要主动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教师如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授课,使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的压力。

  3.学习方法指导。

  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一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多,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时期,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班主任教师要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习计划,这样,从预习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了。

  4.开好班会,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来自于与集体的不同步,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与学生近期心理动向相关的主题班会,借此对他们给予开导,这样有利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班主任只要能掌握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学生中树立公正、无私的班主任教师形象,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并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科学研究证明,女性在生理、心理上均与男性有较差异,比较容易出现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易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心理应,但关于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的调查和研究还很少,这说明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一、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现状

  烦恼、多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一些农村妇女中显得较为突出。长期以来,男尊女卑的现象较为严重,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不高,她们为家人的起居饮食而忙碌,却忽视了自己的存在,家庭时有发生,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们的社会交往极少,而她们主要人际关系中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邻里关系又由于种种原因弄得十分紧张。当她们内心有了烦恼、有了痛苦和不满时,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倾诉对象来倾诉和宣泄。

  (一)文化素质不高,认识不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护、安全自护救护、文明健康生活和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等农村妇女急需的内容为主,依托妇联组织按每场活动经费1万元预算,每年举办50期(场)留守妇女专题讲座、咨询活动、亲子活动等,助她们掌握必要的法律、安全、生存和教育子女的科学理念和能力,提高留守妇女的自身素质和监护能力。使她们成为有素质、能担当的好家长、好妻子、好儿媳。

  (二)拓展留守妇女生存发展途径。

  充分发挥留守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建议将她们作为新农村环境保洁长效管理队伍主力,由村两或妇代会负责巾帼保洁队的人员推荐和组建,由耻部门负责培训、指导与管理,并为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清扫工具、运输设备及保洁人员每月每人300元的劳务补贴。此举一方面可以扩留守妇女在家门前就业的途径,并通过保洁工作的适当补贴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由所在村留守妇女进行保洁工作,在整治清扫环境卫生的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她们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激发全体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前期,市妇联在全市开展了“巾帼保洁”长效机制的'探索与运行,此项试点工作起步早,成效明显,张学忙副市长参加经验交流和推介会时对此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如何将这一前期摸索的好做法和经验在全市农村推广,希望通过这次留守妇女专题调研,将一举多得的好事办好。

  (三)提高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水平。

  针对留守妇女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法律意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如何她们解难释惑,我会专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在六个远城区多次调研座谈走,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一是借鉴农业互助合作社运行模式和经验,建议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互助形式可以是生活互助、生产互助和公益互助等,家在体力上互相扶,精神上互相安慰,生活上互相关照,缓解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留守妇女安全感。如创建示范“妇女之家”,使其成为留守妇女交心谈心的场所,规避矛盾风险的安全港湾;通过互助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贴近农村生活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鼓励她们组建秧歌队、锣鼓队、健身队、合唱队等留守妇女文艺队,让她们精神有所归依。

  二是试行留守妇女探亲制。制定“探亲节”或“探亲假”,鼓励外出打工的丈夫回家团圆,妻子分担农活、与孩子交流亲情,或留守妇女赴丈夫打工居住地探望,增进夫妻感情,维护婚姻家庭和谐。充分发挥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夫妻亲情互动活动,组织部分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加强留守妇女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探亲路途的费用政府给予鼓励性经济补助,如报销路费或部分报销路费、对打工地相对集中的村民集体包租车等,保证夫妻至少一年两次团聚的机会。通过互助活动的有效开展,探索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安全保障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留守妇女倡导邻里文明互助,努力形成团结友爱、文明祥和的新风尚,增强留守妇女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提升留守妇女生存发展质量。

  受医疗条件、生活条件限制,农活家务活繁重,又缺乏丈夫在身边关照,加之留守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其心理、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妇科病有上升趋势,建议以今年政府为适龄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为契机,把农村留守妇女定期妇科病普查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列入政府“惠民工程”、“健康工程”,并投入专项资金,由卫生部门、妇联组织牵头,对我市留守妇女实行每2年1次的免费妇检。或将留守妇女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中,费用全额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各级妇联组织和卫生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母亲健康”快车的作用,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广泛宣传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等。通过建立留守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水平,使农村妇女更幸福,农村家庭更稳定,农村社会更和谐。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2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表现出活泼好动、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交际能力较强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因为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生子女,并且受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和父母教育情况、家庭贫富差距以及相关报道的负面影响,现在的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现实的社会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应以及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学业终止或结束。另外,在对高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或者特的心理问题。

  二、正确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但是,全社会关注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什么来衡量呢?在这么多学者众说纷纭的情况下,笔者思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想要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把以下几点作为重点关注:

  (1)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

  (2)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不堕落胆怯,也不过度自信,保持辩证的眼光,防止自我意识的偏差。

  (3)能够保持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保持开朗、自信的心情,能够从事物中寻找快乐,永远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4)善于交往,对人友善,能够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够保证人格品质的完整、统一,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维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目标。

  (6)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快熟悉并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去,同时还要正圈理跟环境之间的关系。

  (7)高校学生的心理行为要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仿。

  1.学校方面的措施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风气上。沉稳的校风、积极的班风、刻苦的学风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型的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同时,主题班会等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学校应该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的学科中去,把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落到实处。让每个岗位的人都明白自己范围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线。

  ②开设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助高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一个“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避免进入心理发展的误区。助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观念,积极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青年学生。

  ③设置心理教育机构。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助学生在遇到心理磨难时能够正确地寻找到助,尽快从心理沼泽中逃离。同时力宣传心理咨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④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调用学校内部的各种媒体方式,宣传学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学生中普及心理知识,推广心理调节的一般方法,唤醒学生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2.高校学生自身方面

  (1)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①学习负担要适量。量力而行,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准确定位,选取适当的目标,不急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绩,多跟同学和老师交流,从中吸收相关经验,取长补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生活节奏要合理,做到松弛有度。除日常的学习生活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去做,要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与适应力。适当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做到松弛有度、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把状态调整到最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有益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3)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姿态

  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姿态,寻求健康的解决方法。同时还要加强自我意识的锻炼。

  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与学生的不断努力,我相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获得更高的升华。不仅仅在生理上滋养一片净土,同时在心理上也会有一片蓝天!让学生在校园里获得全面发展,转身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型复合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3

  中共十六届六中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奋斗目标,其中会议精神还强调:注意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和谐社会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体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综上可知“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中学生作为建设的后备,除了要学习好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显得犹为重要。

  因此,我利用寒假期间到原初中就读的广东惠州市第七中学开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恋爱观的问卷调查,旨在由此窥探出在校中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当今中学生的早恋情况,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助其所在学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压力、缓解压力的方法以及中学生对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的看法。

  座谈会形式,以过来人的身份解答他们对学习以及生活上的疑难问题,发现部分对成绩提高和开学后的生活很感兴趣。

  旁听课程,观察中学生的上课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二)调查对象

  初三(九年级)即将参加中考的中学生。

  (三)调查结果

  在整理调查问卷的数据时发现的结果表明其中约69%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学习和考试,又以女生比例较;不容忽视的是有约28%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亲子之间的交往和家庭环境,此项以男生比例较。而其中约63%的中学生从不或很少与家长、老师沟通来缓解压力,他们只选择与同学或朋友沟通、倾诉。

  通过对他们学习、考试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有约76%的被者认为学习有时候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情,说明在读中学生有很一部分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导致学习没有突破的重要原因。约76%的被者也承认自己在考试前感到过紧张焦虑以及很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又以女生所占比例较。近80%的被学生知道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是进入高一级的重点学校和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其中约74%认为家长要求适中,23%认为要求过高,但这23%的被学生对自己的前景抱有信心,但其中54%认为信心不强。

  被者中约52%希望自己取得进步和好成绩时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同与表扬,约41%同时希望得到物质的奖励。

  对中学生恋爱观的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被中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只有27%曾经接过为数不多的练;爱观教育;而65%的被者也认为学校基本上不进行恋爱观教育,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失也使得恋爱在学生头脑中存在无限的未知与好奇。54%的被者认为学校对中学生早恋现象应予以正确的引导而非盲目地一味对;约68%的受者认为恋爱对自身学习的影响不能确定,因人而异,此项以女生比例较。约48%的被中学生认为中学生恋爱是自己的事,是正常现象;38%表示不清楚,没有考慢。

  (四)调查总结

  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这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受的面临中考压力、开学问题的初三(九年级)学生,在压力的状况下近90%的人经常或偶尔有早晨起来还没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劳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的情况;近70%的被者不顺心时容易生气,说明压力给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亲子间的交往以及家庭环境成为了当今中学生的第二压力来源,少有的沟通交流使得中学生与家长不能够相互理解,给中学生带来不少的心理压力,这种现象又以出现在男中学生为主。而这种学业压力得不到排遣,又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父母对其精神生活的不够关心的情况又导致了中学生过早恋爱的出现,家庭与学校对中学生恋爱观教育的缺失,使中学生对恋爱的好奇与向往度增高。

  中学生恋爱的动机其实十分单纯,更多是感情上的依赖河慰藉。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学生处于长身体与成熟心志的重要阶段,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父母的正确引导与沟通交流显得犹为重要。父母应当哦引引导孩子多交朋友,使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支持孩子的学习以及正确的'选择,对孩子取得的进步予以表扬,鼓励孩子面对挫折与困难。

  另外,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路有几条,而该走哪条路由孩子自己选择,把父母一代的符合传统社会期望的判断向孩子阐明,讲清楚、到位,让其理解,让其找一个与自己相近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不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孩子,否则会助长中学生的叛逆心理,结果只会适得其。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学校不仅负有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责任,还有责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负担过重,师长期望过高,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过少,外部的评价过低使得许多在读中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认为学习有时候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情,完全为考试而学;师长对考试成绩的过分重视,使中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一切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减少学生对学习产生烦躁的情绪,老师不应该盲目地应用“题海战术”,而应多加观察学生,采用因人而异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爱好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少他们面对考试时焦急情绪。

  同时,学校应当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现实,如何调控情绪,如何从失败与挫折中磨练意志,以此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与应急能力等。学校还没设立固定的心理咨询室或情感宣泄室,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排遣压抑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此外,面对日益普遍的中学生早恋现象,学校不应该对此避而不谈或一味对,而应该把早恋的利弊向学生阐述清楚并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只会更加引起学生们对早恋的好奇与尝试;学校还应正确地教会学生区分恋人与伙伴地关系,因为一些心理学家发现早恋只是中学生尊寻求心灵慰藉地方式,“心向往之”的思慕之情。

  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心理学界称中学阶段为“心理危险期”,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除了家庭、学校要积极予以正确教育外,社会各界广泛借助于各种传媒,宣传一些积极、正确的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

  总而言之,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而广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且特殊阶段,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社会各界都应重视且积极参与到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上来,一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4

  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大学生连续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今后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我校团委决定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专项调查。本问卷调查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统计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出当前校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由我院各团支部的学生填写,并从中抽取样本。这次调查的对象是我们学院所有年级的学生。调查样本的选择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这次有540个有效数据。

  调查结果和总结

  1.你几年级?( )

  统计结果:

  1.大一2、大二3、初四。年长的

  分析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在每个年级都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更能体现本次调查的客观性。从而使研究更加准确有效。

  2.你是什么性别?( )

  统计结果:

  1.男性2、女性的

  分析总结:本次调查男女比例为50%,可以更好地反映本次调查的客观性,更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使调查更加有效。

  3.目前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吗?

  统计结果:

  1.熟知2、懂一点3、懂一点4、不清楚

  分析总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许多人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很多同学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并不清楚,很少有人理解。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需要加强。

  请选择是否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4.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你有没有觉得生活很紧张?( )

  统计结果:

  1.是的,我经常感到沮丧。2.不,我没有这种感觉。3.这种情况偶尔会发生

  分析总结: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学生感到紧张和压力。但也有其他人只是偶尔感到紧张,甚至没有这种感觉。可见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学生应该增强危机感,给自己适当的压力,这样才能前进。

  5.你目前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允许多项选择) ()

  统计结果:

  1.学习压力;2.就业压力;3.家庭经济压力;4.人际关系紧张;5.其他人

  分析总结: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苦恼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家庭经济压力大,人际关系压力大。其中,学习压力占28%,就业压力占33%。这两个是主要原因。近年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使得许多学生担心未来能否就业,同时也带来了学习压力的增加。当然,家庭经济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6.你现在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以下哪种情绪?(允许多项选择) ()

  统计结果:

  1.抑郁症2、抑郁症3、焦虑4、敌意

  5.快乐6。充满希望7。其他_ _ _

  分析总结: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往往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发展,需要纠正。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充满希望,乐观地对待生活。

  7.你想过自杀吗?( )

  统计结果:

  1.偶尔,2、经常,3、从不

  分析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学院近60%的学生从未想过自杀。可见这些同学对生活很乐观,不会逃避。然而,近40%的学生偶尔会有自杀念头,这是不健康的心理,应该杜绝。

  8.你认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允许多项选择) ()

  统计结果:

  1.学习压力;2.对自己专业的不满;3.家庭条件比别人差

  4.失恋5.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人际关系失败

  7.四年级没过就拿不到毕业证。8.其他人

  分析总结:大学生语气软的原因很多。调查显示,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家庭经济条件差。在学习阶段,有很大的学习压力是正常的,所以学生应该学会如何释放压力,缓解紧张的学习。在大学里,有些学生喜欢攀比,家庭经济条件比别人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这也是大学生轻声细语的重要原因。

  9.你认为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存在以下哪些问题?(多项选择) ()

  统计结果:

  1.缺乏社会责任感2、不能真正理解“死亡”是什么意思

  3.心理挫败感差4、适应性差5.缺乏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分析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自杀是因为心理挫折能力差,不能正确面对挫折,而采取逃避的方式。这种做法不可取。因此,学生应加强心理挫折能力的培养,正确对待挫折。

  10.大学生活这么久,你对现在的大学生活满意吗?( )

  统计结果:

  1.满意2、不满足3、没感觉

  分析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有20%的学生对目前的大学生活感到满意,大部分没有什么感觉。对于那些对现在的大学生活不满意的同学来说,原因是现实的大学生活与他们想象的相差甚远,他们对这样的大学生活感到厌倦和厌烦。

  11.现在的大学生活和你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差距吗?

  1.是的,差距很大。2.是的,但是差距不大

  3.不,感觉一般。4.不,和想象的一样

  分析总结:近6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活和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差距很大,这是必然的。想象终究是想象,生活是真实的。学生应该面对生活,不要沉溺于自己的想象。

  12.你认为你的精神状况健康吗?( )

  统计结果:

  1.很健康2、基本健康3、有点精神疾病

  4.不健康,有严重精神疾病

  分析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心理非常健康,而60%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健康,有的认为自己有点精神病或不健康,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所以学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

  13.当你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偏差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允许多项选择) ()

  1.保持沉默。2.和你的家人谈谈。3.与朋友和同学聊天

  4.和老师谈谈。5.网上和陌生人聊天。6.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7.自暴自弃。8.采取自杀等极端方式

  分析总结:当你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选择和同学聊天,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缓解方式。选择沉默是不可行的。你应该和你的家人或朋友谈谈。但是从上表可以看出,没有学生选择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可见学生并没有看到心理咨询的好处。当家人朋友帮不了你的时候,心理咨询是个好办法。

  14.你们大学有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吗?( )

  统计结果:

  1.有2个。没有3、它正在建立或改进

  分析总结: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心理困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15.你觉得在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地方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很丢人吗?

  统计结果:

  1.对,2、不,3、没关系。我从来没想过

  分析总结:大部分学生并不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耻辱。在他们看来,每个人都有心理困惑,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这些疑惑,让他们的心理更健康。

  16.你认为学校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吗?( )

  统计结果:

  1.应该2、应该不是3、没问题

  分析总结:在大学,成绩很重要。然而,心理健康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组织更多的心理健康活动,开设培养健康心理的讲座,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17.你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挫折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吗?( )

  统计结果:

  1.必要2、不必要的3、没问题

  分析总结: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通过开展“挫折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挫折,不会轻易屈服,可以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

  18.你身边有过学生自杀的事件吗?( )

  统计结果:

  1.是的,而且经常发生。2.是的,但很少。3.不,从来没有发生过

  分析总结:我们同学自杀事件很少,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

  19.你对生活的理解是()

  统计结果:

  1.人生只有一次,你要珍惜。2.生不如死。

  3.人生的意义在于获得别人的认可。4.人应该为自己而活

  分析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说明学生认识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你觉得自己人际交往有障碍吗?( )

  统计结果:

  1.障碍很大。2.有时候会有阻碍。3.少。4.不,畅所欲言

  分析总结:根据表格显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有障碍,说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都很优秀,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21.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低下,会不会感到烦躁和干涩?( )

  统计结果:

  1.经常2、从不3、偶尔4、有时

  分析总结:根据上表,当学习效率较低时,大部分学生都会烦躁不安,这意味着学生要学会冷静耐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效率。

  22.你会如何应对压力?( )

  统计结果:

  1.转移(娱乐,游戏,不开心的时候看书)2、发泄(哭,说话,写信,写日记)

  3.压抑(喝酒,睡觉,假装快乐)4、顺其自然,顺其自然调整

  分析总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每个人处理压力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是可取的,有的不是。因此,学生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处理压力,比如和朋友或家人交谈,或者写信写日记,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饮酒和睡觉是不可取的

  二、简答题

  24.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或者学校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帮助?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参与各种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同时学校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适应性、宽容性、控制力、意志力、思维、创造力和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5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我国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但是,关心中学生成长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当今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现今的的生活状态及未来发展的教育,学校有必要更有可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做为一名新课改指引下的新型班主任应该具有发现和观察学生心理动态的能力,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妥善的处理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着都必然要思考怎样在新的形势下办教育。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

  但是大力重视中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窑淮初中学生

  2、调查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结果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学校,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的期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败“老觉得自己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三、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易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12-28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1-14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5篇01-03

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7-25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1-17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1-25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2-16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2篇12-05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0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