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技巧

时间:2022-11-30 18:46:30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古诗鉴赏技巧(集锦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鉴赏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鉴赏技巧(集锦15篇)

古诗鉴赏技巧1

  一、检测语言

  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08【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07【天津卷】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难: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 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07【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2.一词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

  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山行即事 宋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

  08【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3.分析语言特色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3、分析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1)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2)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

  小结:检测语言——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

  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

  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

  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练习:

  1、途径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前两句写作者途经秦陵的所见所感,“崩”的含义是?(答:一是指始皇和秦帝国的灭亡,一指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2、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答: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3、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答:“乱”字。一是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4、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答:“锁”字。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5、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一是写出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一是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如画,一是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6、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试结合这一特点鉴赏一下诗的语言特色。

  7、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田家少闲月,仲春时节正是农家繁忙之时,妇姑相唤,冒雨浴蚕,可诗作结尾诗人却收笔于“闲着中庭栀子花”。请对“闲”字简要赏析。(答:是以“闲”衬忙,从侧面表现无人能闲,唯有花闲。)

  二、检测意象

  易:确认意象的特点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08【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难: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

  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07【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1)燕子 兴亡 (2) 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08【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检测内容和情感

  易:检测层次内容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07【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难: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08【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四、检测表达技巧

  易:识断表达技巧

  07(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答案】①(1分)赋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难: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

  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07【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答案】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五、对比鉴赏式

  易: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06【重庆卷】13.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08【湖北卷】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案】14.(8分)⑴(4分)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4分)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难:无明确提示的比较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

  分析,分条做答。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案】(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

  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答案】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知时节……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眼见与想像)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

  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补充)

古诗鉴赏技巧2

  语文诗歌分析,孩子们往往不能对是个的理解很不到位,主要是没有抓住重点和掌握技巧。诗歌分析的技巧策略。

  一、意象搭桥,进入意境意象是指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恰当的意象组合,就能营造

  一个优美的意境。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和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钟情山水的形象,怀古伤今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等。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托物言志。言近而意远,只有把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再加以重新组合,再现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才能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二、寻找规律,把握情感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大概可分为以下八类:惜别、离别、思乡、讽喻、怀古、报国、咏景和恋友之情,作者的情感都能通过意象在诗中充分体现出来,如:古人常通过游子、折柳、天涯、家书、归雁、明月、秋、落叶等意象,表达思乡之情。平常要多积累总结。

  三、由表及里,解读诗文

  首先,要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就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

  其次,注意分析诗题,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也是正确把握诗的主旨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后,仔细研读诗歌语言,特别是关键字句、修辞手法和所用典故等;注意捕捉隐含信息,有的诗句语意双关,有的有“弦外之音”,要结合全诗细心揣摩,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意境。

  总之,要多读、多思考、多积累优美的古诗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并注意同类型诗歌的比较。

古诗鉴赏技巧3

  郑老师的复习指导课环节清晰,突出练习指导,显现了复习指导课的特点。导入课堂明确简洁地提出课堂任务目标。课前练习交流环节,呈现学生作业答案,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引导结合学生现实的答题体验归纳答题的相关方法和规范。这一环节,一进入课堂的正题,就呈现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在真实的答题体验中探讨考点,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练习交流环节,及时地引导学生将前一环节总结的方法规范在课堂上进行运用练习。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都突出了课堂的指导重点。整节课环环紧扣,务实求真。

  郑老师的这节课是一定的有实效的。郑老师的这节课立足于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作答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类鉴赏题时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法,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课堂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外练习中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最终实现课堂的指导作用。学生在课堂的练习中,赏析诗歌时,能努力练习抓关键词句。回答问题时能学着运用对应的答题规范,得分情况总体上是有进步的。

  郑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使得任务艰巨的复习课平添一种轻松氛围。当然,个人还有几点建议,供商榷。如:一堂复习课,交流答案时,可以安排一道题板演,这样,整个解题和答题的问题及改进过程就更直观了,对于学生的指导将更有意义。再如:突出整体把握的指导,在指导中,引导学生巩固整体把握诗歌的技巧,也可以提高学生答题的得分和信心。等等。希望这些建议,能为郑老师提供一点思考,更好地思索如何引导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养成整体把握的习惯,提高能力;怎样在复习指导课中视学生情况灵活地调整指导程度等等。

  复习课,因为有着不远的高考作为最终的评价,其效果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郑老师的这节课展示一种的尝试,也为我们更好地探索有效复习课的上课方式提供了思考点。

古诗鉴赏技巧4

  古诗鉴赏只有做到两意方能规范答题。两意:一是指切中题意,二是指词能达意。所谓切中题意,是指答题首先要吃透文本,其次要研透题干,最后还要参透命题旨意,做到四读二看。所谓辞能达意,是指答题一定要注意流程,要做到分点论述、思路清楚、条理清晰,完成三答。

  四读

  1.读文本。

  读懂文本是答题的根本保障,以20xx年全国卷Ⅰ12题(2)小题为例。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后两联,作者先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由此引发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进而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2.读作者。

  知人论世是古诗阅读解题的一把钥匙。联系作者的身世境遇、思想品格,能更确切地理解诗意题旨,进而准确答题。比如,20xx年上海卷16题是赏析王安石诗颈联中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只要能联想到王安石改革的艰难困苦和最后遭遇失败,便可领会诗人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慨叹仕途坎坷,年老色衰的境遇。

  3.读题目。

  古代诗歌中,有的题目就是主旨,有的题目则标明了所咏物象,有的题目则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我们可以获取有用信息。比如,20xx年福建卷7题是选用杜甫流落四川时的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答题时,我们就可以从题目漫兴中获取相关信息。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4.读注释。

  粗心的考生常常会忽视文本后面的注释。其实,不起眼的注释里时常包含答题内容,有时甚至隐含着命题的旨意和答题导向。比如,要回答20xx年安徽卷12题(1)小题就必须结合作者人事遭遇的注释。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

  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

  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古诗鉴赏技巧5

  1 设问方法:某某(名人)在某某著作中评论这首诗(词)时说道,“……”。请结合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 设问变式:(1)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什么”,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这首诗歌中的某句,有的版本写做“什么”,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3 解答提示诗论评析就是结合诗论具体评析作品,一般是古代名家或近代名家就对某首古人评论的`诗发表意见,表示看法或赞,或批,或分析指瑕等。它在题型设计上多采用古评今释方式(即就后人对某首古人评论的诗发表意见,表示看法)来命题。做题时先要初步了解诗论评析句本身的含义,这样才便于对症答题。当然,诗论涵义许多时候只须明白其基本大意,答题时不需在题中答出来。

  4 答题模式:(1)明确涵义。但)表明观点。(3)阐述理由。

  5 答题示例:(20xx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上空泠峡

  王铠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该诗充分展现了一种傲岸气度。我赞同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评论该诗的观点。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上面就常见的十种古诗词鉴赏题型,分别作了提示,反复强调的是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漏掉一些要点,尽量做到答题到位、规范、不丢分。我们复习备考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诗歌鉴赏题,先按题型分类,然后按要点作答。当然,答题有法,答无定法。具体鉴赏、作答时也不能硬套,仍要注意灵活性、准确性。

古诗鉴赏技巧6

  考纲陈述: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要点: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示例:问: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

  [答]拟人表现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古诗鉴赏技巧7

  老师教态亲切随和,古诗鉴赏考点的剖析有条不紊,教学任务基本得到了落实,学生的学习反馈较好。教师声音悦耳、语言活泼,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品诗的意味比较浓郁。

  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从目标定位来看,教师的古诗复习课都把目标立足于“读懂古诗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但日常的古诗复习中,不少语文教师是忽视了“读懂”这一必需的环节,而直接进入“鉴赏”,使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进而死记硬背,并不能形成能力。老师教学目标定位于先读懂古诗词意思,后分析古诗技巧,目标定位对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实际情况而言是比较准确的。

  (二)从课堂教学来看,我觉得有以下的亮点:

  第一、在复习课上发挥高考真题的作用,无论是导入还是精讲、练习,都以高考真题为材料,拉近了学生与高考的距离,也让学生具体认识高考考什么、怎样考。

  第二、老师的阅读指导能重视紧扣文本,这在古诗词阅读中尤为难得。

  第三、老师能重视方法的归纳总结,而且方法比较到位。老师归纳了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目做题方法:明确手法——具体分析——点明效果。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审题不清、技巧不清、无从下手、分析不细。并找出了对策:圈画关注、熟记技巧特点、多看练习、积累经验、多看课内、立足整体、抓准关键。老师较好地为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的答题指出方向。

  第四、老师的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讲练结合,即时反馈,而且练的形式比较多样化。能遵循 “讲——练——评——练”这样的模式,尤其是教师的精讲方法,师生的相互评点(赋分评点更能激发兴致),而一些有缺陷的答案可能更会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吸收,这应该是复习课精华所在。

  以上只是本人对老师复习课的粗浅看法,总的来说启发很大。

古诗鉴赏技巧8

  诗歌的意象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东西,诗人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诗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友情。

  这里,笔者把古代诗歌中典型的意象例举一下:

  古诗中的月是一个最典型的意象。望月怀远是古诗中的永恒主题。用月烘托青丝是常用的手法。月这个意象表现的情感,常有下面一些。第一是思乡。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月,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第二是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的情感联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第三是情爱或相思。比如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第四感伤岁月的流逝。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古诗中的水这个意象,常用来喻时光飞逝。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水还可以用来喻愁情。比如还是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古诗中的菊这个意象,常用来喻高尚品格。如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菊还象征伤感。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菊。

  古诗中的梅这个意象,常用来喻高尚情操。如陆游的《咏梅》。梅还可喻纯洁。如王安石的《梅花》。

  古诗中还经常用到鸿雁这种鸟作意象。来象征孤独、思乡、念亲;还可喻书信和消息。比如隋代薛道衡的《人日死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又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在古诗中的燕,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常象征离愁、相思、感伤等。比如刘禹锡的《朱衣巷》中的燕,晏殊的《浣溪沙》中的燕。燕还可表现美好的意象。如《诗经.谷风》中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就象征爱情的美好。

  当然,古诗中的典型意象远远不止这些,这里只是例举一些,权作抛砖引玉。

古诗鉴赏技巧9

  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o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o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o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o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o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o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o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o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鉴赏技巧10

  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

  (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了解这些手法便可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四)、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回答什么答什么。

  (五)、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

  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风格流派: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评价主旨: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侧面描写等。

  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

  二、关于诗词鉴赏

  (一)、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 总答题模式为:

  “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将~~~~~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 具体说来: 1修辞:比如修辞就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你要找准,没找准后面也难得得分,实在找不到就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虚实动静也比较常考。

  2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把该句用信达雅的句子翻译一遍~

  3再说特点――一般就是生动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几个概括的词

  4效果:通常就是描绘了怎样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氛围等

  5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与题材归类:

  a怀古诗 。此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杜牧的《赤壁》

  b送别诗。 这类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态,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c行旅诗。此类诗多抒发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或久戍边关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

  d闺怨诗。 这类诗重在抒发女子对在外丈夫的思念。如《望江南》。

  e战争诗(边塞诗)。这类诗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生活的艰辛和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渔家傲》。

  f写景咏物诗。这类诗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钟情山水,厌弃官场;或描绘山川,热爱河山。

  感悟诗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词术语。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直抒胸臆等。(三)、品诗。品关键词句,可以从画面、形象、思想感情、哲理和语言表达、锤炼词句、修辞等方面进行品析。(四)、平时学生要多读多理解性地背诵,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既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运用,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的技巧点拨

  概括全诗或诗句内容,对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志向、观点、哲理等主旨进行揭示。

  解答这类题目时,分清体裁、题材和表达方式后,就可以按照相对固定的语言格式概括其内容。如:

  ①叙事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叙述了……,塑造了……,反映了……的社会现实。

  ②抒情言志诗的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抒发了……的情感。

  ③哲理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揭示了……的哲理。不仅概括的形式相对固定,而且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主旨也相对固定,只是叙写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

  四.诗词曲常见意象

  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

  ①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②松――坚贞高洁

  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④莲――表达爱情或高洁志趣。

  ⑤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⑦鹧鸪鸟――离愁别绪。

  ⑧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⑨柳――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⑩明月――寄托相思。

  五.歌鉴赏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明确作者和背景资料。这样可以确保鉴赏不盲目,但中考阅读的诗歌大多与作者背景没有密切的关系,除非有相应的注解,否则,可以忽略。

  第二步:读懂全诗,整体感知,明确题材、体裁、写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这一步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要明确体裁,可以关注标题,如题目中有赠、送、别等字眼,一般为送别诗;如题目中有登、题、咏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诗或怀古诗,如次等等,当然判定的最终依据是诗的内容。然后感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明确意向、意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志向或诗句中的关键字眼,要善于发现诗眼。

  第三步:分析诗歌是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其关键是理清内容与情感哲理的关系,分清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看意向有无明显的对比,有无古今、动静或虚实的变化等等。

  第四步:赏析语言,反观全诗。看那些词语使用比较精妙传神,一般要多注意动词、形容词,注意描绘色彩或情感的词语,看看有无叠词或连绵词,进而品析诗句中的修辞格,可以尝试从表意、结构和音韵三个方面分析某些词语或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六、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举例分析: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七、实战演练: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1)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 (刘?)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22.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 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九、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8.(1)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2)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9.(1)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10.(1)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11.(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12.(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13.(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5.(1)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16.(1)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7.(1)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18.(1)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19.(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

  (3)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20.(1)吟余小立闲干外。

  (2)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21.(1)答: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古诗鉴赏技巧11

  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因事即理 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对比衬托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借助修辞 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熞淮ㄑ滩荩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杜甫《江村》“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

  托物言志 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虚实结合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使用典故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在考题中出现的典故应是大多数考生熟悉的。如1996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三个典故就是如此,“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成名八阵图中”,依次是曹操、孙权、诸葛亮。

  渲染烘托 这两个词本是绘画的传统技法,在诗词中也经常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古诗鉴赏技巧12

  【复习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八上古诗,能够正确无误默写八上古诗;

  2、能够结合古诗主旨回答理解性默写题型;

  3、掌握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

  【复习重点】

  1、能够熟练背诵八上古诗,能够正确无误默写八上古诗;

  2、能够结合古诗主旨回答理解性默写题型;

  【复习难点】

  掌握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

  【复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课前2分钟积累

  二、比赛导入

  规则:分成2个大组参加比赛,每组指定一首必须背诵题目,任意指定学生背诵,背上则该组加5分;

  《七律 长征》、《诗人 领袖》、 《春望 》《泊秦淮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己亥杂诗 》《望岳》 、《钱塘湖春行 》、《登飞来峰 》

  《雁门太守行 》、《别云间 》

  三、默写检查

  规则:每个小组成员先自行完成,然后排1名代表上黑板完成(直接写答案),速度最快者依次序得5、4、3、2、1分;

  (一)识记续接型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3、浩荡离愁白日斜,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5、城阙辅三秦, 6 、 ,干戈寥落四周星。

  7、白头搔更短, 8、 ,谁家新燕啄春泥。

  9、飞来峰上千寻塔, 10、 ,灵旗空际看

  11、僵卧孤村不自哀, 12、荡胸生曾云,

  12、恒山是“五岳”之一,请写出其它四“岳”:东岳,西岳 南岳,中岳

  13、唐宋八大家:

  (二)理解识记型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两个诗句是:, 。

  2、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的: , 。

  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 。

  4、《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作者文天祥以死明志的两句诗是:“ , 。”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 , ”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6、《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的诗句为:, .

  7、《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概的诗句是: , 。

  (三)迁移应用型

  1、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示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_______,____”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2分)

  2、陆游在《诉衷情》一词中写道:“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意思与此相同的两句是: , 。(2分)

  3、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

  4、《夜雨寄北》中诗人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把对 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用“ , ”的词句来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5、古人作诗常“化用”前人成句。请把下列诗句所化用的前人成句默写出来。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前人成句_______________ 。

  四、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实例一: 杜甫《春 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

  答题技巧: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技巧: 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评价语可参见上文的解析,譬如: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词、副词往往是起强调或使文气更贯通的作用;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韵律感或强调作用;颜色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加画面感、色彩感,表达心情。

  3.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技巧: 这是从整体问答的题目,内容可结合诗句具体回答,答案在诗中。只要记住常见的主旨或情感,一般都会有话可说。譬如: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或穷兵黩武、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郁闷、壮志难酬的感伤、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等),思乡怀人(羁旅行愁、思念亲友、边关思人、闺中怀人、宫中哀怨),生活杂感(对自然的热爱、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怀古伤今或怀古伤人的情怀、青春易逝的感伤、仕途失意的苦闷),长亭送别(依依惜别的深情、离别的惆怅、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等)。

  实例二: 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句诗好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技巧: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1)问:此诗或某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有时问的委婉一点,如,此诗或某两句是怎样表现形象或感情的?此时,一定要答手法)

  (2)答此类题请牢记常用术语: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对比、用典、欲扬先抑、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有层次感)、白描等。

  (3)答题步骤:先说运用了什么手法,再结合诗句具体解说,接着说表达了什么感情,产生了什么效果。

  实例三: 杜甫《望岳》鉴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技巧: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五:课堂检测

  龚自珍《已亥杂诗》鉴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人在前两句中用 、 两个词烘托出无限离愁,流露出天高地远的苍茫迷惘之感。

  2.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鉴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第 联。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 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 。

  6.“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

  7.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布置

古诗鉴赏技巧13

  一、抓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的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词,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古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老师要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学生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思潮,还要按照历史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其次,还应该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比如押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等。比如,重庆高考卷诗歌鉴赏题就是宋代王观的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有两道题,第一题概括上下片内容,第二道题分析这首词“新丽”特点的表现。针对这道题来说,如果对宋词问题知识了解多一些,一读到这首词,就能够对其进行一个大致分类。鉴赏起来就容易些。

  二、抓诗歌内容

  从内容来分,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等。读到诗歌鉴赏题的诗词,首先就可以对其大致进行一个诗歌内容的界定。这对于后面的具体鉴赏就界定了范围。

  下面就这五类诗歌的具体鉴赏的要点来谈谈:

  1.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围,这类诗歌,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在指导学生学习鉴赏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这类诗歌有一个共同的主要特点,那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抓住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体会出其中蕴含的情。对于鉴赏答题就很主要了。例如,20xx年全国高考卷古诗鉴赏就是王维的.《新晴野望》,这就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其中第二道题是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好处?对于这道题,如果一开始读的时候,就抓住了“原野”“明田”“碧峰”“白水”这几个景语,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情语。回答起来就很顺畅了。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这类诗歌,要注意把握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因素。例如20xx年宁夏海南卷的诗歌鉴赏题,是刘一止的《小斋记事》,就是一首咏物诗,借咏棋琴二物来写志抒怀。第二道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棋琴二物?他借棋琴抒发什么情怀?答这道题,就要抓住“托物言志”这个特点。要明白,写棋琴二物,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是在借棋琴发表自己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国事的隐忧。

  3.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唐代边塞诗多作于蓟北之行和入河西幕府期间,系据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除七言歌行外,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慷慨昂扬。

  宋代的边塞诗,更多的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诗人有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风貌,鉴赏这类古诗,首先把握住时代特点,然后推敲出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技巧14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古诗鉴赏技巧15

  一、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二、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1.羁旅思乡之情

  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边塞思乡之情

  4.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感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意境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步骤:

  (1)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简要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3)根据这首诗的情境氛围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得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归纳20xx

【古诗鉴赏技巧】相关文章:

古诗鉴赏技巧09-26

古诗鉴赏技巧15篇09-27

古诗鉴赏技巧(15篇)09-27

古诗鉴赏技巧(精选15篇)11-30

古诗鉴赏技巧(汇编15篇)11-29

古诗鉴赏技巧(合集15篇)11-29

古诗鉴赏技巧汇编15篇11-29

古诗鉴赏技巧(通用15篇)11-30

古诗鉴赏技巧合集1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