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有感

时间:2022-11-18 12:23:2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读《大学》有感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大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大学》有感1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将人的智能分为八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内省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且运用到我们的教育中是有很大好处的。首先,它能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而是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第二是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不同的智能强项,并充分发挥出来。第三是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发展的积极因素。最后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能成才。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我们的教师“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看作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摈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而设计的`惯有思路,而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通过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新课程。

  早在春秋时期,孔老先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见解。多元智能的本质其实就是因材施教。材,就是是学生。的确如此,人的智能方式不一,人的智慧钥匙就存放在不同的地方,就看我们的老师、家长能不能帮孩子找到那把通向成功的钥匙!

  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各自解读世界的视角和语言。敢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视角看事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事物,就是老师发掘孩子自信的前提。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智能强项,也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使孩子充满自信地实现个性发展。中国有句俗语:人各有所长。放眼四顾,我们常常看到生活中有人工于运算,有人精于言谈,有人长于舞蹈,有人专擅绘画……多元智能的研究者加德纳曾经幽默地建议,判断孩子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办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规矩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冥想;人际交往智能发达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肢体运动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教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老师认可并接受。加德纳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潜质,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就能真正地立足于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无疑给第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的观念要变化,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建构起新型课堂环境;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定位,充分发挥其更为积极的作用;要用全新的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此,作为21世纪的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毕竟学生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中,接触的不仅是老师,更多的是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们一出生,父母就是他们的启蒙老师,要更好的发掘他们的潜能,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多一点关心,多一份关爱。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针对以上的内容,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尽量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协调发展,彰显教育改革的理念。

读《大学》有感2

  高尔基先生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每一本书里都包含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它们无形似有形,总是隐藏在最隐蔽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然而,书里的知识无非是一些让人受益匪浅的道理,这些道理往往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的身心和言行都受到长足的进步。

  《鲁滨孙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让人身心受益的好书,它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书中讲述了从小爱探险的鲁滨孙不愿过家里平淡的生活,他不听父亲的忠告,执意要当一名水手。后来,再一次航海的过程中,鲁滨孙乘坐的船只不幸遇难,船上的同伴都被海水淹死了,只有命大的鲁滨孙幸存了下来,他被海浪抛到了一个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荒岛上,面对着一无所有的'难题下,鲁滨孙凭着他那一颗聪明敏捷的头脑和一双勤劳能干的手,建造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山羊,打造家具……就这样,鲁滨孙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园,孤身一人在岛上度过了27个春秋。

  要是把我与鲁滨孙互换灵魂,我定会讲他的命运搞得一塌糊涂。因为,我的胆量非常小,忽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每天我肯定都是提心吊胆的度过的。还有,我的应变能力不强,万一哪天我看见野人了,我肯定会被吓得大哭起来,而不是事先想想,野人到底有没有看见我。最关键的是,我的动手意识薄弱,荒岛上没有住所,没有食物,还没有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我又从未做过,所以,要是让我在岛上27年是绝对不可能的,若绝非如此,那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我只有死路一条!到时候,鲁滨孙的传奇人生可就会在我的手里了!

  其实,在那种绝境下,鲁滨孙的心里也害怕过,也逃避过,但他明白,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勇敢地面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

  就比如他那次生病吧。被疟疾折磨地痛不欲生的鲁滨孙高烧不退,在没有医生、没有药的情况下,他随时可能死去。更何况他一个人孤身在外,既没有人照应,也没有帮手;没有人安慰,更没有人指导。尽管如此,鲁滨孙还是靠着惊人的毅力挺过了这一难关。

  《鲁滨孙漂流记》给予我的启示是: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受到挫折积极对待,至始至终心怀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读《大学》有感3

  家长会上,卢老师布置阅读吴军的《大学之路——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并写出相应的读后感。读完这两本书,感受颇多。作者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并写出了经典的教育读本。这样一位超级用心的父亲,留给作者孩子的只能是优秀。最终,作者的女儿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

  吴军在序言里强调“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成功的道路并不是想象得那么拥挤,在人生马拉松长跑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大学之路,只是终身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按照时间上的延续,终身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等三种方式。孩子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家庭教育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成功的家庭教育可以为良好的学校教育奠定基础。从小学到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学校教育逐渐取代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的位置。从成年到进入社会以后,自我教育将逐步取代学校教育成为孩子持续成长的动力。这样的终身教育过程,才能够为人生马拉松赛跑提供足够的能量。在人生马拉松赛跑的后半程,自我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持续人生马拉松长跑的动力源泉。

  自我教育形成的关键期在大学,成功的.大学教育是形成高质量自我教育的基础,不成功的大学教育很难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自我教育机制。因此,大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马拉松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美国大学承传了英国教育家纽曼的大学理念与德国教育家洪堡的大学理念。纽曼式的大学关注“道”的教育,推崇通才教育。洪堡式的大学应该关注“术”的教育,推崇专才教育,学生一走出校园就能为社会服务。我国大学基本上符合“洪堡式”的办学理念。美国大学本科教育偏向于通才教育。如果单纯地比较美国本科毕业生和中国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会发现美国本科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少,但是他们的知识面要广得多,而且社会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包括写作能力,讲话水平和科学素养)要强一些。这是通才教育带来的好处。美国大学为了弥补本科专业教育的不足,增加了一年硕士课程,以弥补通才教育的不足,从而达到兼顾专才教育的目的 。相对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未来社会,通才教育下的学生更容易成为社会精英。

  面对美国优质的本科教育,中国太多的学子想挤进美国名校。但是,面对名校录取的激烈竞争,以及并不公平的美国私立名校的录取方式,学生的爬藤申请之路异常艰难,成功率极低。就连美国藤校的招生官退休后给中国学生做升学申请辅导,也没有必胜的策略。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主要的任务是抓住家庭教育的最后机会,帮助孩子如何变得更加优秀,而不是纠结大学申请技巧与应付对策。在孩子的知识、能力、心智成长方面,家长们需要不断地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阳光、自信、自主、自强的人,成为一个善良、热情、感恩的人。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申请到顶级名校,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机会与平台。但是,在成功率极低的爬藤路上,我更加关心孩子是否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与热情,关心孩子非智力因素的成长与完善,关心孩子将来在大学学到了什么。任何时候,学有所成远远胜过藤校本身。

  孩子们需要一如既往的坚持,把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与自我教育融为一体,为自己将来并不拥挤的马拉松赛跑提供永久动力。

读《大学》有感4

  近日无事,便拿起闲置已久的《大学》细细品读。品读中,被其中儒家先贤的大智慧所折服,产生写读后感的冲动。奈何个人水平有限,在此便与诸君讨论其中皮毛。

  书中,我最喜欢这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便是儒家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处。在这段话中,明德天下者,既大贤与圣人,必先治国。国不能安定,何以明德?而治国又必须齐家,齐家在于管理好家族,使家族和睦。家人知礼而友善,从而社会人人皆仁。齐家在于以小见大,以家印国,一家不治,何以治大国?齐家又在于修身,以身印家,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如何修身?明心见性,格物致知,养成一腔浩然正气,此谓养性!

  宋有大儒张载,修一身仁义之躯,养一身浩然正气。以此发下大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那“天理之心”,立那仁孝之心;做那安身立命之事,做那国泰民安之事。

  到了新时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齐家是未来我们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对于有意官场的大学生来说该如何治国又是一个问题。现在我们自问,届时该如何齐家?又该如何治国?回首过去,我们是否修身?又是否养性?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当代青年,我认为,我们要做,就做那,修得一身仁义礼智信,养的一身浩然正气,做事问心无愧又胸怀壮志并且心系国家的人。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等生来不凡,何必平庸一生?我等壮志凌云,何苦今生无悔!

读《大学》有感5

  《大学古本序》是阳明先生在治理南赣后写下的一篇文章。阳明先生秉承孔子"述而不作",一生没有太多著述,但对于五经之一、《礼记》中的《大学》,却是多次进行阐述和讲解,并特意写了《大学古本序》、《大学问》和《大学古本旁释》。而《大学》也是弟子入王门前的必读。

  《大学》讲的是"大人"的学问,那什么才是"大人"呢?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大人之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找到通达"大人"的.路径。《大学》中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阳明先生在这篇序中只谈到了诚意,他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整篇《大学》三纲八目,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诚意".这是《大学》中最根本的地方,格物、致知、正心,都是用诚意的功夫。

  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阳明先生认为,大学之道在"亲民"而非"新民"."亲民"是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彼此如同亲兄弟、左右手。

  阳明先生讲《大学》,是要我们明白一个更大的道理:为什么会有大人和小人之别?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大人,都有一颗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是我们将自己与万物的联系一点点切割开,越来越小,成为了小人。今天,我们要回归那种圆满的状态,获得全新的境界和格局,找到全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政商关系,一个"亲"字,一个"清"字。"亲"是儒家的核心,"清"是道家的核心。我们学习《大学》离不开这个"亲"字。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就是亲天下、通天下、利天下。虽然它只是一个倡议,没有强制性,各国却纷纷愿意参加,为什么呢?它与其他方案有什么不同?答案就是共赢共享,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天地万物一体的精神。

  《大学》中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意",一个是"亲民".抓住这两个要点,我们不仅可以修炼自己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可以亲天下、利天下。如此,才能真正在未来成就更大的事业。

读《大学》有感6

  读完《大学》之后,我的内心踏实了很多,原本复杂烦躁的心慢慢随着阅读被润了一遍。客观地讲,一切单单用文字去解释《大学》这些抽象,虚的文化,我觉得都不能解其味,总是不知道该用什么准确的言语去描述,总也表达不尽对它的理解,我是真的想把阅读这些国学文化的感受一一详细记录下来,一点点滋润我的.心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家仁,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阅读《大学》的感觉是踏实,敦厚的,就像是一位慈爱的老者娓娓道来他生平的智慧,给我们无尽的关怀。

读《大学》有感7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一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就是高尔基的原形他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为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他的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上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和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了俄国社会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中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自传体小说赞扬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也批判了腐朽的社会制度,揭露了黑暗的现实和自私,愚昧的.小市民习气,阿廖沙则淤泥而不染让我敬配。

  那个任劳任怨,坚强,聪明能干又渴望知识的阿廖沙让我佩服。他用常人没有的勇气和毅力去生活,在被黑暗笼罩的19世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他经过磨难后走向新生活,成为人们心中的典范。阿廖沙虽然身与社会的底层,但是他有丰富的知识,如果我的阿廖沙决对不可能像他一样勇敢面对生活,乐观向上,所以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遇到困难沉着冷静不会就此退缩的人。看了着本书,我有了很大的启发,我们现在的孩子都养尊处优,毫不知道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多一点的社会实践,去体验一下生活。

读《大学》有感8

  翻开字典,可以看到字典上是这样解释“诚信”的:诚,即真心,诚实,实在;信,即诚实,不欺骗,信任。伟大的古人孔子这样说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鲁迅先生这样说诚信:“诚信为人之本。”可见,从古到今,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道理、准则。

  每年寒假,学校都要组织一次读书活动,今年的推荐书目是《播撒诚信的种子》,全书有十个章节,分别有故事小屋、美文品读、教你一招、活动天地四个栏目,阅读这些内容,真的就像在自己心里播种一颗颗诚信的种子。

  通过仔细阅读,我发现每一个故事都衬托出了诚信的重要性。在众多的故事中,《大学者的真挚情》这篇文章尤其令我感动。

  文章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刚考入北京大学的新生去学校报到,可是校园太大了,这个新生一头雾水。这时,一位白发老人迎面走来,新生忙问他自己究竟该去哪报到。可是北大实在太大了,老人也不清楚。但老人主动答应为他照看行李。新生谢过老人,轻松地去报到了。九月的天气,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这位高龄的老人身上,而这个时候,新生终于他办完了所有报到手续,并找到了自己的新宿舍。正当他与同学交谈时,突然想起了交给老者看管的行李。他忙向楼下跑去。这时,他看到了等待了一个上午的老者,依旧在校门口。看到年轻人,老者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说。新生除了说“谢谢”,什么话也说不出了。事后,他终于知道那位老者竟是著名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我们可以想象,在北京大学的大门口,一个古稀老人,右手拎着沉重的行李,左手不停地看表,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而无情的烈日照在他身上,就是一般人也不一定坚持得住,更不要说一位老人了。在他等待的过程中,当然有这样的可能:也许他会因体力不支而头晕目眩,也许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完成,也许他……但是,季羡林老人并没有退缩,始终坚持着为年轻人照看行李的诺言,以顽强的毅力等到大学生来的那一刻。

  季羡林老人助人为乐、信守诺言、宽容待人,真不愧为一代宗师,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就是因为他品德高尚,所以在文学界,他是很受人们尊敬的,而他今天的成就,也是和他信守诺言的品质密切相关的。

  诚信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不仅包括了信守诺言,还包括了真诚地对待他人。这样才能与别人产生真挚的友情。我的姨妈就是这样一个人。

  1月28日,是我的生日,姨妈本来答应给我买一盒磁带当作生日礼物,但是,在我生日那天,姨妈却没有来,我很失望,开始埋怨起姨妈了。后来,妈妈告我姨妈在我生日这天因为加班而赶不过来了。哦,原来是这样,原来是我错怪了姨妈。令我想不到的是,姨妈在放假的第一天,就特地来接我,冒着雨,带着我去遥远的文二路图书大厦购买磁带。姨妈那样为了自己的一句承诺,想法设法去完成,她也是我做人的榜样。

  不管是季羡林先生,还是我的姨妈,他们都是言而有信的人,如果天下间多一些像他们这样的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的美好。

读《大学》有感9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满自由;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而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

  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绚丽多彩的。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三岁丧父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兴兴的吃下去;穿着破烂的衣服,他仍然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十岁时高尔基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继续努力着,奋斗着;他也没有逃避这种生活;而是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好像命运特别喜欢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坎坷、挫折和无奈,而他却能在那种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来想上大学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

  学”里学到了许多著名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是啊,司马迁就是凭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写下了《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小遭人嘲讽、斥责的爱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坚持,所以长大后才被誉为科学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读《大学》有感10

  在一次举行的“读好书 好读书”活动中,老师向我们推荐了《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这本世界经典名著。于是,我带着好奇心迫不急待地向人借来这本书并开始细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高尔基。书中主要讲他童年时期,双亲去世,生活困难,寄住在外祖父家,在那里留下了“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童年时光。没有快乐,为了生活,作者不得不很早就走向人间,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做过杂工、洗碗工。在那段时间开始接触书藉并从此沉浸其中,书中的知识开拓了他的视野。怀着对理想的追求,作者只身来到喀山求学。在一群进步人士的熏陶下,他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读完这本书,我脸红了。为何?看看自已现在的童年生活,想想书中的.作者生活,深知我们这代人是多么的幸福啊!看!许多同学在家里习惯了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但是,就是有这样好的条件,我仍没有好好地读书,坐在那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有时不认真听课,有时还开起了小差,不珍惜老师的辛勤劳动。书本不好好爱惜,到处乱涂乱画。下课后不是记住玩就是想买东西吃。如果我也面对书中作者那样的生活条件,我真的不知道怎样渡过。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良多:《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是一本启迪人们智慧的好书。生活中,只有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才能散发出人生迷人的芳香。我想:名人之所以被人所敬仰,是因为他们往往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对照自己现在的优越的生活环境,我更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以高尔基为榜样,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用心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读《大学》有感11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就像一本连环画,页页都是那么扣人心弦,感人泪下;它又像一部电视连续剧,每个镜头都是那么催人奋进。然而,最吸引我的是其中的小镜头——《带着养母上大学》这篇文章中的孟佩杰在我的同龄时所表现出的孝顺,责任和担当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四千多个日日夜夜照顾好瘫痪的养母和学业两不误的善举执着深深地鼓舞了我。

  读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当我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对长辈们嚷嚷着这个菜不吃,那个菜不好吃时,孟佩杰正在那冰冷的水中用冻得像红萝卜一样的小手洗着刚买回来的菜;当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撒娇,要买最漂亮的衣服时,孟佩杰正端着热水帮养母擦身换尿布。十岁时的孟佩杰虽说是一个孩子,但她俨然像一个大人一样担当了照顾养母的重任。

  从孟佩杰的身上,折射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百善孝为先”的高尚品德,联系到我日前在家庭生活中对长辈的态度,我深感内疚!

  记得今年十月中旬,我因肠道不畅,爷爷劝我多吃青菜及含有纤维素的食物,我非但不听爷爷的.忠告,反而冲爷爷发脾气,坚持说吃荤菜营养好,蔬菜营养不好。我对长辈的态度与孟佩杰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孝敬长辈有时需要像孟佩杰那样有惊人的善举,但更多的是体现仅是一个眼神、一个问候,一个举手之劳。复兴中华,我要从孝敬长辈的点滴做起,争做孝敬长辈、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合格的五好小公民!

读《大学》有感12

  被填满的时间总是会有空闲下来的时候,正如奔赴南国的候鸟,在飞翔之余,也还是有闲情逸致欣赏沿途碧空的蓝,和峰峦叠翠的绿。

  繁忙的学习生活难得在短暂的五一假期得以小小的放松。我把疲惫的心思放空,手指于落了灰的书架上游走,然后落在了那本薄薄的《学记》上。这本一年前陪伴我每个周四清晨的国学经典因课业的繁忙而被我小小地遗忘了,愧疚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于是我打算用这个下午的时间去重温古仁人的智慧。我庄重地捧着《学记》在椅子上坐下,午后的空气很安静,初夏柔和的光线让我感觉甚是惬意。蚕食桑叶般的纸页摩擦声里,文人墨客的智慧是一股强大的暖流,汇入我疲惫的心房;那字里行间蕴含的“学”与“教”之间关系的真理,触动了身为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内心深处对教育和教学的热忱。

  那么接下来我就从一个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简单地谈一谈《学记》对我的触动和我对它的理解。

  一、 教育最根本的道理,在于对老师的尊敬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两句话读来言简意赅意,阐释的道理也很简单:尊敬老师。但反复地咀嚼这短短两行文字后,我却参悟到了更深刻的道理。于是恍惚间,思想穿透单薄的书页,驻足于千百年前的京城的一隅,白墙黛瓦,古旧青砖,暮色四合之时,云朵被夕阳染成了桃花的色彩,教书先生小小的私塾里,虔心求学的莘莘学子手捧泛黄的书卷古籍在先生的桌案前陆续提问,他们尊重敬仰面前儒雅的老师,渴望更深入地汲取先生渊博的知识学问,只有通过先生不倦的讲解,书卷上晦涩难懂的道理才能得到解答。学生问,老师答;学生迷惑,老师解疑,尊师重道自古便是人们历来所歌颂的,它恒久而古老,却又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把“教师”看做最尊贵的人,因为唯有尊敬老师,才会去相信和学习老师所传之道;唯有相信老师所传之道,一个国家才能重视教育,这个道理在如今科技与经济都飞速发展的21世纪仍然适用,而作为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今虽尚未踏上工作岗位,更应时刻谨记尊重我们的老师,这是教育最根本的道理,唯有尊师,方可推动国家社会的`教育向前发展。

  二、唯有对症下药,方可助每一个学子向前发展不积极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这句话读来实在难懂,于是我翻阅了文献,详细查询了它的意思,大意是:老师必须明了学者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失误。只有明白了学生的心意,方可补救学生的不足之处。想起上个月音乐教材教法课上学习的教案写作,老师一再强调在教案的写作过程中要时刻记得对我们所教授的对象进行学情的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少了几分理解力;五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却染上了青春期孩童的顽皮;而中学生有了更深邃的思想去了解作曲家在音乐里传达的内心所想,却缺了儿童时期最珍贵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只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身心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我们才能够在教学中对症下药,明白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最缺乏的是什么。我相信我在未来会是一位了解学生的好老师,不会把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上得了无生趣,亦不会为调皮捣蛋的顽童而焦头烂额,我会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得妙趣横生,在我所爱的音乐教育岗位上闪闪发光。

  三、教育是引导,是勉励,亦是启发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这大概是这个初夏的午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也最让我感同身受的一句话了。我回忆起了许多年前的往事,那时我还是个八岁的小姑娘,在二年级班级的角落里认真学习每一节课,用稚嫩的笔迹写满厚厚的练习册,我想要好好学习,渴望学期末鲜红的大贺信。我腼腆又害羞,纵使心里有了正确的答案也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于是当时的班主任就以“上课不积极”为由取消了我参加公开课的资格,她的行为打压了我的热情和信心,让我认为自己的“内向”实在是莫大的缺点。

  三年级时我换了一个班主任,满头卷发的语文老师欣赏我的写作能力,她将我的第一篇作文在全班面前朗读,告诉我怎样把句子描写得更加优美,鼓励内向的我用这种无声的方式记录下我的内心所想,于是我便因为写作在年段出了名,20xx年“海峡 冰心”杯征文大赛一等奖的奖状捧在手心里时,我想用一个孩子能表达的最热烈的语言告诉我的老师,我爱她。她理解我的腼腆,又致力于挖掘我的写作潜力。我知道是她的鼓励,引导和启发,让我从内心深处爱上了写作和语文这门学科。我认为她是个非常好的老师,至少在对我语文学习的培养上是这样的,而即将在不久之后走上教育岗位的我,也坚信并且要求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理解学生、善于挖掘学生音乐潜能的音乐教师。

  《学记》带给我的温暖和感触,短短几句话实在不足以道尽,我也自认为我的浅薄学识不足以将它彻底顿悟和理解。《学记》所蕴含的学与教的道理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思想的结晶,它以白纸黑字的方式为世人所吟唱,它是一枚时代的火漆,是茫茫星空里孤独驻守苍穹的星辰,它顽强地站立于时代变更的长路上,身体里的一砖一瓦,都烙上了千百年前那个时代的痕迹。但它的精神永不过时——千帆于沉舟侧畔驶过,顺着前人开辟的道路继续它的冒险;新木于病树的残骸上生长,染绿欣欣向荣的春,我是千万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而我也将用尽所学,遵照《学记》所告诉我的教育的真理,用最热忱与真挚的心,去踏足音乐教育的事业。

读《大学》有感13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读了一遍《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部文学作品。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高尔基光辉的一生,也向我们展现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

  主人公阿廖沙因为父亲的去世,来到了外祖父家,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他从姥爷那里学会了识字,从别人那里听到了许多故事,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但随着母亲的去世,他来到了人间,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靠做学徒工、在船上帮忙等维持生活,还要忍受老板的`剥削和有钱人的斥骂。十六岁时,他抱着想上大学的心愿,背井离乡来到喀山。谁知梦想破灭,他迫于生活的压力,进入了社会大学”。在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了俄国社会底层,在一群进步人士的熏陶下和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一些朋友一起迈向了新的生活。

  我非常佩服阿廖沙那惊人的毅力和耐力,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那种热爱文学的精神。在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书对他来说很贵。他没有书,也没有时间读书,但他不理会别人的讥讽和反对,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我们应该向文中的阿廖沙学习,做到热爱读书、读好书,并学会从书中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读《大学》有感14

  1860年的10月6日,那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日子,我国的万园之首就这样毁于旦夕的日子。那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英法联军的侵入,让我国的百姓命在旦夕的日子。那是一个令人痛恨的日子,就是因为祖国的懦弱,让祖国的安危处于危险的边境日子。那些人们饱受耻辱的日子,是多么寒苦,祖国的人们没有一丝丝的权威,就这样被洋人欺负,辱骂,践踏!

  圆明园,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它曾被法国大作家雨果赞美为夏宫,又称圆明三园。它由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又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围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中有着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祖国风光的民主建筑,也有风光奇特的西洋景观。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风光秀丽,奇珍异宝也是无法丈量的.。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可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国的一座艺术瑰宝就这样毁了,一去不返。我痛恨,痛恨敌人的猖狂,野蛮,我痛恨祖国的懦弱,痛恨腐败的清政府太软弱无能,因为祖国的国力衰败,祖国落后,只能任人宰割。我更痛恨祖国的将军战士,我们明明有那先进的武器可以还击,明明可以不让黎民百姓在血海之中恐慌,为什么!为什么!只要团结一心,我们明明可以不让敌人欺国辱国,但是没有,为了一己私利,人们并没有反击,导致我们的祖国受到了多大的耻辱。开放新中国以后,由于国力不断增加,由于科技越来越发达,祖国也变得富强,由于人们越来越团结,不在被欺负,祖国又从新成为我们温暖的家。为了祖国的安危,我们要好好学习,早日成为为国家贡献的栋梁之才!

读《大学》有感15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是我刚刚毕业的表哥在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送给我的。记得暑假,我总是在家庭聚会时缠着他跟我诉说关于他的大学,我既兴奋又期待。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算是他给我的一份开学礼物吧。面对大学新鲜陌生的环境,我有点担忧。于是想到《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或许可以给我一些指示,带着疑问,我便进入求知的海洋。

  这本书的内容都是给大学生的一些忠告,虽然有的是一些大道理,比如大学期间要多看书、学好英语等等。但不管我们爱不爱听,相不相信,这些忠告都有一定听取性的。毕竟这些都是前辈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叛逆,牺牲我们的青春来印证这些的忠告的真实性。

  我想我在这本书找到了我想要的。在书中谈到专业时有这样一句话:“冷门未必不给力,热门往往很坑”。我想被分到冷门专业的人都会很懊恼吧,觉得自己应该要去读金融会计等热门专业,这样才比较有“前途”可是谁不想去呢?我突然想起了在上专业导论课时老师讲的一句话:只怪你分数不够。是呀,你竞争不到那些热门的专业,所以你理应到竞争小的专业再跟别人竞争。

  热门专业就一定好吗?我有时在想,这些热门专业都被别人探索、搜刮完了,再在这样的基础发展还有意思吗?或许,从乐观的角度去思考,说不定冷门专业,却是热门前途呢。谁会知道四年后社会会发生什么?流行什么?热门专业又会是什么?说不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会像现在的软件工程、金融会计等等热门专业一样,人人都想挤破脑袋冲进来。社会发展日益完善,老龄化愈发严重,我想以后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多。所以那些还在为处于冷门专业而懊恼的朋友们,不要觉得自己倒霉不幸运,或许幸运在某一时刻就会降临。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碌碌无为,而是创造更好的条件去抓住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我也不是赞成书里的所有忠告,比如“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就不认同。老师上课,我们都要到席,不管你喜欢与否,你都应该尊重他的劳动。你可以上课不听做你的事情,你可以看书写作业,但是逃课就不应该提倡了。况且学校在这方面管得也挺严格的,所以这种忠告不是对谁都适合的.呀。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在我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就读完了。有时候觉得多翻翻,看看,挺不错的。它能在你颓废的时让你重燃起学习的激情,我就是这么做的。不可否认,读完它后我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读了五本课外书,也挺欣慰的。所以朋友们,在你迷惘的时候就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吧,它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读《大学》有感】相关文章:

读《大学》有感11-18

读《我的大学》有感04-24

读《我的大学》有感经典范文11-05

读《我的大学》有感经典范文5篇11-05

大学生读西游记有感02-09

大学生读西游记有感(6篇)02-10

大学生读西游记有感6篇02-09

《大学》读书心得03-15

大学读书心得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