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

时间:2022-10-07 14:51:01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精选6篇)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1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在文章中,王戎七岁时,跟小孩子们一起玩耍,面对长在路边又红又多的李子,其他小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摘,而王戎根据环境推测这树上长得肯定是苦涩的李子,大家尝了尝,果然如此,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的效果还算满意,现总结如下:

  1、“读”占整头。四年级的小学生不常接触文言文,所以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许老师首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她先指生试着读一读,发现学生认识字但是不会停顿,所以教读题目学会停顿。接着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边听边划分本课朗读时的停顿,学习文言文的读法。听完之后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读,发现问题在班内及时指导,争取每个学生会读本文,也能以此为根基学会去读其他的文言文。最后,指学生在班内展示朗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教读,去体会当小老师的喜悦感。

  2、“学”字当头。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扩词、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等)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去自学。此环节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接着,开展讲故事比赛。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先在小组内评选出最佳讲故事的人选,在班内再展示。要求:自然得体、大方,语句通畅通过学生上台展示。根据理解的程度,及时予以引导,以便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最后创设讨论的环节,出示课件: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导学生学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在观察所得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3、潜移默化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说说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道理。

  不足之处:课堂不够生动,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说的部分较多,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的环节设计较少。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2

  吴青青老师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首先帮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拓展迁移。挖掘人物形象时,抓住关键词对比,层层深入剖析。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及文言文特点,吴老师将拓展讲故事作为难点之一,课堂中教给学生方法,同时为学生搭支架,引导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加入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

  课后,两校老师进行了积极沟通和对接,聚焦如何凸显“同步”、如何提升实效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为进一步实践同步课堂总结成功经验,弥补缺憾。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3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课文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本书的第二篇文言文。三、四年级的文言文主要都是一些通俗浅显的小古文,因其体裁不同,所以要明确学习目标,一是能够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节奏美,学会正确断句,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熟记;二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孩子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培养语感,通过学习知道文中蕴含的道理。但大部分都是平时熟知的故事,文言文短小精悍,故事内容理解起来也不会太难。

  本周我们一起学习观摩了本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公开课教学,下面就谈谈我在听课过程中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结合精美的课件,让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开头以“解释课题”进行导入,尤其对易错字“戎”字,以及“取”字的意思做了讲解,让学生对课题及文中要讲的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此处的导入时间有些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比较紧凑,并且课件中课堂练习的内容没有派上用场。

  二、朗读过程中注重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美,有齐读,有个人读,再通过学生互评的模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特点。

  三、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引导与思考,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其中,对“折”字,用软尺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折是折弯了,而不是折断了,非常形象生动。并且对古今异义字“走”,还有文中的“三个代词之”的意思做了重点讲解。当然,在抓住重点词解释句子意思时,可多叫几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总结后,可以进行复述,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四、在主题上有一定的升华,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聪明机智、冷静思考的孩子,而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学习他这种品质。

  五、当然,我认为本堂课中还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让课堂氛围更活跃,教师的板书内容可以再简洁一些。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4

  俞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语言精炼、富有趣味、蕴含深刻道理的小古文,它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相信在座的部分老师跟我一样,在学生时代害怕学习文言文,怕实词、虚词,怕背诵,怕翻译!而俞老师的课堂通过课前谈话和对生字“戎”的字理教学,学生一下子进入古文的世界,把畏古文变成了乐古文,何为乐?

  一乐乐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对于古诗文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从课标中我们看出,诵读是学习古文的.主要途径,是通向文言文世界的桥梁,俞老师的课堂以读贯穿始终。初读读准字音,二读指导学生划节奏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三读带动作吟诵。最后俞老师出示竖着的、去标点的古文,配乐朗诵,这样的朗读形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形成浓浓的中国风,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乐乐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只弹出万般音”,俞老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整个课堂围绕了王戎的人物形象设置问题:王戎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对王戎有什么了解?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于是从学生口中有了善于思考、善于推理、聪慧的王戎。

  三乐乐学:

  “好课堂能让学生受益一生”,俞老师就像那麦田里的守望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合作中交流,感悟出古文的学习方法:扩词法、查注释查字典、换词法。

  俞老师播下的是乐古文的种子,整堂课学生乐读、乐思、乐学,乐在其中。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5

  王月侠执教的这节《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节成功的微型课。第一,从时间上来说,从开始到结束时十分三十秒,符合微型课的要求。微型课的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体积要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课包含完整的教学环节,比如导入、新授、板书等等。当然,也不能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当然学生的反馈是通过老师的转述来体现的,王老师很好的把握住了微型课的特点进行教学展示。

  导入环节,老师首先用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入新课的学习。关注了单元语文要素,将课后三道习题的解决融入到了教学之中。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第二是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

  老师入题很快,微型课总共就十分钟时间,王老师教学的时候直奔课题,对王戎的“戎”进行书写指导,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而不是只在小学一、二年级重视,老师从字形、字义等方面进行解说。老师的板书是一种很好的示范,这一点从老师的板书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来。

  老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猜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记得三年级有一个单元是策略单元,要求学习预测。语文学习是有连贯性的,不是只在那一个单元教预测。统编教材在编写的理念上注重了方法的传授和知识、方法体系连贯性与层次性。所以说,王老师这一问题的设置,不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预测这一学习策略的延展。

  文言文的学习,朗读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并且老师非常注重倾听能力的培养,语文学习就是应该这样,围绕听说读写这四个字来做文章,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这个学生倾听这一习惯与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范读之前明确提出了一个倾听的要求,而且注重老师自身的示范,示范就是最好的指导。如果老师只让学生去读,有感情的读,怎么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呢?其实老师本人的示范非常关键,它给了学生朗读的指引,明确的学生努力的方向。朗读的指导,男女生分别读,还有齐读。

  第五个亮点,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理解“多子折枝”的一个难句子,包括“走”的意思的古今异义的不同,还有“之”这个字出现了三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了。让学生理解有些汉字的意思是多变的,在不同的语境中代表着不同的事物。重点是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这也充分的重视了我们这个统编教材重视课后习题的教学。这是第五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老师教有方法。

  教学中,老师先写“判断”,然后再让学生去交流,王戎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从“看到的、想到的”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展开讨论。那么小组内讲故事,在这一环节的问题是什么呢?可能只是说一遍意思而已,那么老师的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这里老师就提一下。关于教方法,教复述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到了,看到“多子折枝”时的惊喜,还有“诸儿竞走取之”时的动作,“人问之”时的疑惑等等,让讲述更有吸引力。

  作业的布置指向了这个阅读历史人物故事,也是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做准备。我们不应该让学生这个学完这一单元所有的课文之后才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可以进行一个变序号的教学,要求教师的备课的时候有单元整体的意识,第一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就要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做准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任何一节课都是不完美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级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第一次读书会读的怎么样,其实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然后发现问题之后再进行适时的指导与示范,这样就做到了以学定教,第二,另外,借助注释这一学习方法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不是直接去告诉。幼年的王戎有什么特点呢?老师通过让学生借助注释找出相关的答案。这一点是可以的,因为可能有同学注意不到。但是在后来的教学中,有些词句的意思肯定会有同学能够借助注释来作出回答,老师此时再进行实时的表扬与肯定,巩固好借助注释这是一学习方法,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学中要体现出教方法,学生知道的就不需要教,可以先让学生去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到借助注释或者插图等。学生自己说出的方法会比老师的直接告诉或者灌输,更能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第三,就是关于背诵。背诵是应该在当堂完成的,引导学生背诵的时候,老师是出示填空,那么其实可以有层次性的体现,比如说可以再少一些字,或者出示几幅图片是或者一幅图片,这样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当堂背诵会这篇课文。另外一点,那个老师的感染力也非常重要,我们注意看老师的声音是很好听的,如果老师的这个语速能注意一下快慢的差别,或者说再神气一点,会不会更好呢?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6

  熊老师之这节课,给我们的启发很多,熊老师尤其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归类总结了“结合注释”“联系生活实际”“集合图片”“已有知识回顾”“借助工具书”等办法学习古文;注意了朗读的指导,特别用地的要求和指导了“有感情朗读”,通过文章补白、任务对比等方式理解任务形象,感知文本内容;还有对难点字的分析与比较,还有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等内容的涉及。

  我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么多可教的内容,是都要在课堂上“有所体现”吗?

  小古文学习的'方法,一定要在一节课里呈现完吗?可不可以只找准与本文最相关联或者学习本文最需要的方法集中突破?本文内容简短,“结合注释”和“图片理解”在这一课运用最普遍,是不是可以集中突破运用以上两个方法,提炼归纳这两个方法,再次运用这两个方法去学习后面。

  小古文的教学,“读”的地位该如何凸显,如何读正确、读出停顿、读得有味儿?怎样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朗读指导的层次性该如何得以凸显?该如何把握内容全面与一课一得的关系?

  课后习题中有讲故事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把小古文用比较有意思的大白话进行创造性复述?这节课没有过多涉及此项内容,需要我们思考,在实际操作中的如何处理。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相关文章: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通用7篇)09-30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精选6篇)09-30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评课稿(精选6篇)10-07

王戎不取道旁李听课评课稿范文通用04-28

部编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04-30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通用7篇)10-01

小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精选7篇)10-06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评课稿范文(精选7篇)04-09

部编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通用7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