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14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养老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1
这个假期,我来到了XX市XX区敬老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给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还送上了营养品,并与他们亲切交谈。通过与他们的谈话,我了解了老人们过去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了解了他们现在的养老情况。
住在这所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大多在70岁以上,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送到敬老院来(这与我以前在其他敬老院了解的情况也是一致的),如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身边亲人大多已过世,孤身一人;一个人待在家里太孤单,想有人能够陪伴。从她们的口中,我大致了解到过去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建国初期,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文化,但迫于生计,只能外出干些体力活或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如在织布厂工作,生产烟草等。由于当时人们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即使是在城市,生活物资供给一样严重不足,大部分人最大的希望便是能吃饱穿暖。因为条件有限,许多人不能去上学,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去夜校读书识字。生活在乡下的人,为了能去学校读书,冬天里也穿着草鞋踩着冰雪去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地方求学。路上饿了就吃从家里带的生红薯或其他干粮充饥,要是遇上荒年,就吃路边生长的野菜,生存条件极为艰苦。
现在这些老人们的孩子都长大了,都成家立业了,他们被子女送到敬老院来更多的也是一种迫于生计的选择。在我所了解的老人中间,绝大多数人的子女都只在缴纳生活费时才来看望一下老人,顺便购买一些物品,见面交谈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真正关心老人生活起居细节的更是少之又少。子女们普遍对父母们的生活情况关注较少,以为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就万事大吉了。更有甚者,子女之间互相推卸养老责任,只顾自己享乐。这种情况着实令人心痛。
在与老人们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人口中都会说只要自己的子女过得好,自己怎样都无所谓,只要儿女们心中都有自己的父母就行了,他们来到敬老院生活至少还有人可以一起生活、说说话,陪伴他们度过晚年,这比孤单一人待在家里好。我注意到,每当老人们说起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女时,他们的脸上、眼神中总会流露出温馨、留恋、幸福,甚至泪眼婆娑。由此可见,老人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回归家庭、渴望亲情的.!
的确,老一辈人为我们新中国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过去所经历的苦日子值得我们年轻一代人永远铭记,我们要感谢那些为我们创造现在美好生活的前辈们,并以他们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努力学习,争取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不辜负老前辈们的期望。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辈已相继老去,庞大养老群体的出现成了一个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即使我国正加大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老人们缺乏的是家庭式的关心和温暖。当孩子们事业有成之时,都想着如何对自己的父母好点,让他们过上安享晚年的生活。殊不知,又有多少人真正可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的服侍他们一回?又有多少子女知道老人们心中的渴求?
我认为,传统“养儿防老”模式虽然受到现实的挑战,但是,“养儿防老”的传统并没有过时,并且永远不过时。解决养老的问题,除了政府要加大养老资金的投入以外,还要解决一个“良知”的问题。“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敬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辛苦地养育子女,当父母老了的时候需要子女们照顾的时候,子女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而那些推卸养老责任的子女应该遭到良知的谴责。倘若子女养老养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每个人都真心实意地为老人着想,那么,国家的养老制度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反之,最好的养老制度也温暖不了老人的心。
所以,我呼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养老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孝敬老人的心,那么解决养老的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只有人人都唤起自己的良知,才能让老人们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2
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在省内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的特点。根据实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奇台县位于吉木萨尔县之东,木垒县之西,北部和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31.4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89°13′至91°22′,北纬42°25′至45°29′,总面积18000平方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乌拉斯台口岸。在兰新线铁路修筑之前,奇台曾是关内通往新疆的必经之道,丝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过此地,所以,奇台也就成了关内和新疆的商品中转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故有“金奇台”之说。我县总人口 202768人,全县农业人口14.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6%,农村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数(不含在校生)70911人,占总人口数的14.4%,核实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口16061人,发放养基础性养老金354万元,发放率达100%。16-59岁农牧民符合参保年龄段人口70911人,实际参保人数达70492人,征缴养老保险费782万元,参保率为81.5%。
二、农村居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情况
1、新型农保财政补贴:年缴标准设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共10个档次,参保人可根据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按年度自主选择,多缴多得。
2、特殊人群有优惠 ,政策惠农暖人心 :对农村优抚对象、三老人员、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重度残疾人、五保供养人,低保对象、爱国宗教人士凡年满60周岁的,可按新农保政策规定计发养老金,并继续享受本人原来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的各项待遇。其中,对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应提高缴费补贴和基础性养老金发放标准。
3、年满16周岁即可入“保” 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养老金:奇台县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都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新农保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基础性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得超过15年;距离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补费,累计缴费不得少于15年。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测算存在以下问题:
1、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2%的标准按20%的参保率计算,全年需资金133.65万元,按照我县财政收入情况,县财政无力全额承担。
2、我县60岁以上的(含60岁)农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规定本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财政每月补贴50元,需资金2280万元/年,占我县20xx年财政收入的27%,县财政更无力承担。
3、目前我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尚未移交,机构、编制、经费等诸多方面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
1、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失地农民、农村专业大户、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重点人群率先参保,逐步向有经济条件且有参保愿望的农民扩展,不断扩大农保覆盖范围。
2、落实农保人员编制,明确管理和经办机构性质,统一农保机构名称,落实工作经费。建议
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内设“农村社会保险股”,设置行政编制2-3名;设置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事业单位“农村社会保险经办中心”,编制5-10名。
3、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方式,使新型农保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一是通过“点对面”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开办专题栏目,采取立体式的宣传;二是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方式,组织流动宣传车进行新型农保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实施“点对点”的宣传方式,聘请有宣讲能力的参保者或到期领取户作为新型农保政策义务宣讲员。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为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4、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保基金管理办法,农保机构要建立基金内审稽核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要将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管业务范围,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等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强财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3
一、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内容与目的
1、社区志愿服务不论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从其创立之初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作用,其发展程度也越来越成为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之一。我在自己家乡的社区里做了几周的志愿服务与调查,收获颇多。
2、经过:在与社区内独居老人面对面的交流中,老人对我们讲述了她的生活和家庭。从谈话中我了解到老人几十年的生活里,几乎都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过,她的儿女常年在外,几乎从不回家。老人很孤单,和物质需求相比,老人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社区大部分老人的境遇是相似的,我仅仅只是倾听他们的生活琐事,他们就表现出莫大的高兴与满足。当我在倾听老人述说的过程中,老人对她的孤单找到了一种寄托,有了生活下来的力量。志愿者的精神一步步传递,或许我们做的不多,但却给予了老人们精神上的慰藉,我们所传递的那份爱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3、目的:首先是让更多人了解到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其次是通过调查来深入了解社区养老服务这一构成的优缺点;最后是以调查研究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社区养老进行剖析。
二、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且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县由于物质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地方需要承担扶贫与养老助老义务,转变了传统的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转变为社会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无例可循且还未健全,家庭养老职能的退化,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种种问题摆在眼前,而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项职能还不完善。
2、观念认识不到位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县一些社区管理服务部门、职能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养老职能已经由以家庭为主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没有把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相对薄弱。
3、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专业化水平低
我县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只是刚刚起步,工作机构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基础设施较差,配备较单一。而社区专职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
失业和中老年人,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三、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和晚年的孤独感已经严重影响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年龄的日渐增加,使他们不得不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正常生活。据调查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主要存在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
就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调查发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具体日常生活中的烧菜做饭、外出活动、打扫卫生、洗衣叠被等都成为困难。
2、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其生理机能开始衰退,记忆力下降、视听障碍、手脚不方便以及其他健康问题出现。这种生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存在至少两种以上的症状。
3、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
各种老年健康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人需要借助各种辅助设备来维持正常的生活中的活动。经调查了解,老年人中视力和听力有问题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多的,而这类的辅助设备的需求也是最多的,但市场上目前这类老年辅助生活设备并不多,给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四、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服务、生活照料和医疗健康上的需求是相对较多的,而这三项中又以医疗健康为最,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对较低。
1、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的服务需求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很为难。所以,正常情况下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就更加强烈,如果有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很大改善。经过调查发现总结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日常登门巡视、上门做饭、代理购物、家庭修理、送货上门、邮寄等。
2、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绘画、读书、表演展示、法律和心理咨询等。老年人因日常闲暇时间较多,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他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对精神上的需求。
3、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
经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而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是绝大部分老年人愿意接受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中
慢性病较为普遍,而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经走访得知,老年人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的服务需求最高,其次是急救服务及专业健康护理。在我看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五、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
1、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是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及满足老年人需要和促进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社区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其对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老年人家庭生活了解他们的迫切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在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实践发展中对社区加以监督。
2、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设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养老行业的发展,对社区从事养老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体检、考核、服务质量的跟踪等,并对其颁发由权威机构授予的正规结业证书。而对于服务人员低劣的行为应及时查处,必要时要处以惩治,管理者需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3、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首先在人员的来源方面来说,应该要求相关高校设立专门的老年服务专业,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型人才,例如设立老年人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在管理方面,应由社区统一招收服务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培训,然后再分配到老年人居所。并通过社区走访和发放问卷等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4
养老保险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企业拖欠社会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投保不足”容易造成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功能失调、影响社会稳定等严重问题。最近,笔者走访了企业和职工,实地调查了我国企业保险不足问题的基本情况和原因,并对如何解决保险不足现象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问题
第一,保险不足现象由来已久。据调查,自1994年以来,出现了被保险企业欠保险的现象。之后,保底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保底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截至xxxx年12月底,企业未足额投保累计已达834万元。第二,保险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数量方面,我县已缴纳但未足额缴纳保费的企业有51家,占已参保的568家企业的9%;从企业行业来看,涉及贸易、文化、农业、工矿行业;从企业性质来看,无论是公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存在保险不足的问题。第三,保底问题更严重。目前,我县正常纳税企业1103家,其中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7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未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企业58家。
二、原因分析
原因之一:企业责任感不强。“无意中”交保费。受年龄、文化水平和地区条件的限制,一些企业领导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知所措。他们认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一个词——钱,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钱”转,忽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尤其忽视社会保险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未能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职工提供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认识保险支付工作。基于这个错误,在行动中拖欠养老保险费是恶意的。个体私营企业主认为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为了利益,应该缴纳“养老保险”抱着消极观望的态度,得过且过,难以扩大范围和收钱。另外,一些单位将本应由个人承担的部分转移给缴纳费用的员工个人,增加了员工的负担,在征收过程中存在一定阻力。
第二个原因: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无能”承担保费。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努力发展。企业效益下降,保费缴纳压力加大。我县主要投保企业属于电解锰金属行业。自xxxx年5月31日环保整治以来,大部分企业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导致保险暂停和中断,直接涉及55家投保企业,投保人数超过xx人,间接影响其他行业10万人。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市场缩小、生产效率低下等原因陷入经营困境,甚至面临停产破产,无法为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比如我们县丝绸公司,是原蚕桑局下属的国有企业,成立于19xx年4月。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于XX年8月被宣告破产。企业负债2311。1万元,无力支付职工养老保险费。累计投保约210万元,涉及员工81人。
第三个原因: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措施。无法”收保费。一方面,虽然社保部门对养老保险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仍有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养老保险与其老年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保险权利义务的对应关系。特别是一些福利待遇较差的企业的员工,在缴纳养老保险费方面表现消极,甚至因为工资收入低、目前生活困难、单位的诱导宣传而产生抵触情绪。或者认为工作一天就能拿到一天的工资。只要你暂时有钱挣钱,以后还有没有养老福利还是可以管理的;或者认为老板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敢于督促老板为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费,在思想上剥夺了自己应有的权利,更不用说维权,甚至支持和帮助保额少的企业为了眼前更多的收入而逃避政策,千方百计拖欠养老保险费。另一方面,虽然《社会保险法》规定企业有义务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但也有不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的处罚,但在实践中,有“难以执行”问题。目前,是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一些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利用我们宽松的发展环境,拒绝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有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投机获利意识强。但以增加企业负担、企业生存环境差为借口,拒绝参加保险,导致征缴机构即使查明情况并纳入征缴计划,仍无法征缴保险费,难以强制执行,情况十分被动。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养老保险的影响。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向公众发出公众咨询和监督电话,及时解答公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效提高广大职工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认识,提高维权意识。人力和社会部门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参保单位的经营状况,特别是各单位负责人的宣传工作,增强参保单位的缴费意识。有关部门可以联合组织召开欠费单位负责人和劳资负责人座谈会,扩大养老保险的影响,协调缴费。可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协调区域养老保险指标,关注缴费意识差、欠费严重的典型单位,定期在各种新闻媒体上曝光和通报批评,及时向社会反馈各单位的缴费信息,利用社会监督促进缴费。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债务清理工作。摸清单位经营状况,进一步了解欠费信息,全面开展企业养老保险清欠工作。坚持分类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欠费单位采取不同的措施,突出工作重点放在大拖欠款、长拖欠款的大困难户身上。对一次性还款有困难的单位,欠款单位可按规定制定清欠计划,按计划分期分批偿还欠款;拖欠单位当年应支付的金额必须足额支付,以盘活往年的坏账和死账,不得再发生新的拖欠。对拖欠时间超过6个月或未按计划支付欠款的单位,应按规定收缴或暂时停止提供发票,按规定支付欠款后进行处理。建立多项监督控制措施,将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纳入各级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内容,规范参保单位的缴费行为。比如欠费单位不允许参加各种先进评价,恶意欠费保险的不允许享受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有针对性地清理欠费,在清理欠费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切实提高养老基金的保障能力。
(三)明确职责,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地方税务部门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征收社会保险费,与劳动监察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对有实际支付能力但屡缴不缴、支付意识淡薄的单位坚决给予行政处罚;对于拖欠严重、恶意拖欠的,要消除各种障碍,纳入法律程序,实行滞纳金兑现制度,给拖欠企业应有的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税收征管部门要大力开展执法检查,有缴费能力的企业要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收。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义务、行使职能,努力做到严格执法、纠正违法行为。同时,应采取灵活措施,做好服务工作,及时收回欠款。对于暂时无力支付费用的企业,不应采取强硬措施,以免造成“杀鸡取卵”悲剧。面对这类企业,需要在全面分析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补缴方案,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从各个方面帮助企业,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恢复支付能力。
(四)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社保部门要倡导为社会保险做贡献的奉献精神,深入了解所辖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掌握其经济运行的规律性,变被动为主动,使保费征收有针对性。促进企业支付的实现,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政措施,督促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作为考核部门和相关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缴纳保险费是评选先进单位、优秀企业家和先进工作者的必要条件,特别是优惠政策的落实。实施扩大养老保险费征缴目标责任制等有效措施,形成良好的养老保险费征缴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养老保险费按时足额征缴。同时,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基础和广泛覆盖的角度出发,对破产和欠缴企业的养老保险费进行核销,并简化相应的办理程序,及时实施。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5
这个寒假虽然短暂,但我过得很充实。经村委的介绍,我有幸和村上的独孤老人接触,并向他们了解了一些生活情况,还带给他们一些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家园。这次假期社会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调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获益匪浅。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深入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真正体会到老人们的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认识到农村存在的问题。
由于老人们身体都不是很好,行动也不怎么方便,为他们打扫,整理房间成为了我第一个工作。过程中虽然挺烦挺累的,但看到老人们可爱又可亲的脸庞,我又有动力了,而且想想做这些也挺有意思的。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我发现以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家都缺少生气,本来房子就挺旧了,所以就更应该装饰一些东西来使房间里充满活力和朝气。这样老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那么身体状况也会有所好转的。可是我碰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者买东西的钱从哪来啊?于是我思考了一番之后,我准备去向村委干部商量,向他们要钱。在我娓娓道来之后我顺利的拿到了钱并置办了一些好彩头的物品以及一些盆栽。老人东夸我们呢!最后我们在村委的帮助下为老人办了一场精彩的“交谈会”,大家都围着一圈边吃瓜果点心边畅所欲言,“会”间还有
同学自爱唱歌表演,真正让老人感受到我们的爱。
虽然这次实践我没有去我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地方实践,但是我用我所学的专业技术帮助了许多身体不好的年迈老人,同时也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与交往能力,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来之不易,而且作为子女的人们应该多多想想在家的父母亲们,要常回家看看。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穿街走巷,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做着自己计划好的事。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要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这次的实践中不会有人告诉我这些,我必须要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而且要自己做,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同时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了我的思维,让我思想更深一层。 在与老人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很多生活趣事,也知道了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物质财富,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从他们身上我还学到 了挺多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我也和他们交流了我所学到的一些知识。
当然这次我学到的更重要的`还是如何与他人沟通。一直以来我的口语交际能力东不是很好,与别人对话时不会随机应变,往往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非常尴尬的事情。在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
点,所以我抓住这次机会努力与他人交谈,效果真的很不一样诶。
这次的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的感触,这不仅仅是我的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 ,而且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当然这次社会实践之后,我掩卷深思,思绪万千。我在思考几个问题。嗯我觉得这些老人真的很可怜的。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却很少受到社
会的关心与照顾。我还经常看到老人们自己挑水喝,还要去城里为了生活而去卖东西赚钱,这些我看了好是心疼和心痛。心疼的是那些老人,而为那些对这些漠不关心的人而感到心痛和可悲。最让人难过的是政府对者些也视而不见,以点都不重视这些。虽然中央有说对老人的补贴,可是天高皇帝远,等到了老百姓这里就是岌岌可危的一点点东西而已罢了。物质上的资助没有也就算了可连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心也很少。还有就是子女没有尽到义务与责任。这种风气真的非常的严重。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几天实践下来,我也充分的认识到我的不足之处。我觉得我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也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且出门在外,朋友很重要,偶尔遇到困难的事情或者伤心难过时,朋友是最好的依靠。总之我会再接再厉,为自己而奋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6
一、全区老年人口和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
20xx年底,全区总人口86万,其中60周岁以上常住人口16.53万人,占总人口的1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老龄人口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日趋高龄化的特点。全区共有养老机构42个,床位5126张(其中民生工程建设床位3775张)。其中:(一)农村敬老院28所,床位 4291张(含开发区敬老院228张),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092人,五保机构供养能力已达100%。目前供养标准散居五保户人年均不少于2250元,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不少于3750元。(二)社区养老机构2所,床位数75张,活动人数15人。(三)社会办养老机构12所,其中经过民政部门审批并登记的 5所,床位数500张,收养对象170人。(四)XX区福利院床位数260张,入住院民228人。
二、全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政府主导,加大投入,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自20xx年将敬老院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以来,我区坚持政府主导,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硬件建设,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0806万元,共建设养老服务机构37个,新增建设床位3775张(其中农村敬老院33个,3570张),均购置家俱、电视机、电扇等相关配套设施,有效改善了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及生活条件。自建院开始,乡镇政府就安排敬老院配套生产用地,供种植蔬菜、养殖牲畜用,以解决、提高院民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区敬老院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所到乡镇,最醒目的就是民生工程建设的敬老院、学校及幼儿园。
(二)完善政策,建立机制,五保老人的生活、医疗得到基本保障。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敬老院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XX区农村敬老院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对做好五保老人的养老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完善了具体措施,各乡镇养老服务机构也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一是认真落实供养及管养经费。20xx年全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为3400元/年、人,分散供养生活费标准为 20xx元/年、人(分散供养按季打卡),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按期拨付;全区建立了敬老院及院民供养经费机制,并按600元/人、年的`标准将管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负担50%),每半年拨付一次,保证管养经费的足额到位,不足部分由乡镇兜底。二是切实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全区所有五保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范围,全额资助五保老人参加“新农合”,五保老人住院的给予“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住院看病不设起付线,对住院结算后由五保老人个人负担的费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再给予50%的比例救助,五保老人生活实行用水补贴等等。三是切实提高供养水平。全区共为养老服务机构安排生产基地 70亩,用于发展生产,改善老人生活。
(三)加大力度,增加覆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近几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覆盖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促进了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一是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等重大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二是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补充、完善被征地农民和村干部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五保老人除享受五保生活补助外,与其他居民一样同等享受60元/人、月的城乡居民养老补助。三是从20xx年起已连续两年向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助,20xx年发放高龄补贴664.5万元。
(四)强化管理,积极创新,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按照民政部门颁布的《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我区不断细化措施,强化管理,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20xx年,我区投入管养资金907万元。其中,院民生活费496万,工作人员工资203 万,工作人员及院民管理费96万元,日常维修管理费用100万元,工作人员养老保险12万元。具体做法:一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全区统一制定了敬老院基本服务规范、院长责任制度、饮食生活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各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建立了院务、财务、门卫、食堂管理制度,建立了院民台帐、健康档案,同时对院内服务人员坚持进行定期考核,强化服务人员的责任。二是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区养老服务机构推行经营方式改革,实行“公建民营” 试点。沈村敬老院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在不改变其用途及保障五保老人入住的前提下,将沈村敬老院新院转租实行社会化入住,放开让有入住要求的老人入住并合理收费,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给经营人一定的补助等。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7
摘要:文章主要是为了分析中国众多贫困县城社会养老现状及问题,以信阳市贫困县固始县社会养老状况调查数据为例,探讨出它们存在的共同问题。通过计算调查数据,揭示了中国广大贫困县城因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养老意识不足、农村封建意识强等因素,形成了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资源浪费、农村老人的养老权益未能得到保证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贫困县城的经济,在农村地区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健全社会养老体制,提高养老资源的利用等有效的建议。
关键字:贫困县城的养老状况;因素;问题;建议
导言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深度发展,多年的人口红利正在持续的消失,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来严重。为了保证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推行养老措施。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一二线的大城市的社会养老发展的越来越快和发展的越来越健全,但是,众多的直接面对农村广大地区的贫困县城在社会养老方面发展的较为滞后,各方面发展的不是太好。农村地区是我国发展的基石,几亿农民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是劳动力,贫困县城地区的社会养老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因此,关注贫困县城的社会养老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去调查和分析广大贫困地区的社会养老现状,也是我们的职责。
(二) 文献综述
中国贫困地区养老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很多专家人士都对贫困地区的养老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徐文芳和王汝志对贫困农村地区和农民工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当今贫困地区养老保障制度现状,揭示了制度不完善,传统保障制度落后等问题。袁维勤和黄振华从政府在贫困地区养老问题中实施的政策出发,提出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和政府介入等建议。郝金磊和罗庆是分析区域养老状况差异,揭示了不同区域的养老状况的不同。柳玉臻和刘斌借鉴国外养老经验,运用二维视角,提出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制的建议。邢世波和公衍勇分别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幸福感对比与农村集中自助型养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出多模式结合的.解决养老问题的措施。
(三) 研究意义
在看到城市养老保障体制发展快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关注了解中国广大贫困地区养老发展情况。通过研究信阳市光山贫困县的养老现状,直面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会对解决养老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完善贫困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其次,有力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再次,有利于解放贫困地区的封建思想,维护老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最后,有利于建立一个稳定的养老模式,释放出巨大的人口红利。
一、调查过程及方式简介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固始县城的各个养老机构和各个乡镇的养老机构;县城和各个村落的居家老人及他们的子女;各个乡镇的关于养老服务的政府行政人员。这次调查内容主要是调查固始县的养老保障制度现状,社会机构养老情况和家庭养老状况的对比,以及各个有关人群对现在县城养老状况的意见和看法,对比固始县和城市养老情况。在调查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三种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法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方法,线上共调查120人,仅收回98份问卷,回收率为81.6%,有效问卷90份;线下共调查100人,仅收回85份问卷,回收率为85%,有效问卷80份。通过这几种方式调查,我得到很多关于贫困县城养老状况的内容。
二、固始县养老保障现状及问题描述
(一)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不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低,养老资源浪费。
固始县城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缺乏工业基础,经济发展速度慢,并且农村地区存在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迁移,导致空巢老人增多,以及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城乡差距,养老基础设施相对贫乏,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甚至缺失,使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中之重。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县城养老机构的资源使用情况。
表一:养老机构的各方面使用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县城各个养老机构中,在各个方面,实际情况和理想情况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在养老机构人数中,固始县城各个养老机构几乎没有满员情况,以至于各个养老机构都存在着很大的浪费,以及养老保障体制不健全的情况。
(二)封建思想重,养老模式单一,老人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证。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则游离于制度之外,农村老龄人的养老,主要是依靠制度外的供给,在农村家庭日益核心化,而社会养老保险、养老机构等老年人照料服务又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农村老年人老无所养的现象将较逐渐显现。因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不被子女赡养的老人和他们的子女不愿意让社会上的养老机构对他们进行赡养,以至于他们的生活十分不幸福,权利遭到损害,酿成很多惨剧,如老人独自一人在家,多天后被发现死亡。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下表:
表二:不同地方老人接受社会养老的意愿
注:城市、乡镇、农村各一百人。
从上表可以看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降低,老人们接受社会养老的意愿也逐渐的不乐意,他们更加希望得到自己子女的赡养。觉得受到社会的赡养会受到别人的看不起。
(三)老龄化更加严重,需被赡养老人群体不断扩大。
中国的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他们为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奉献了巨大的努力,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但农民工的职业属于产业工人,但其户籍身份却是农民,农民工将青春年华献给了城镇建设,老来却被排斥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之外。特别在固始县,几年前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但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他们被迫回到家乡,却没有受到好的养老服务。他们很多人的子女因出外打工,他们成为空巢老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21世纪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这对光山这种国家贫困县的冲击更大,越来越多的农村老龄人口返乡,这对社会和个人都是一个需要直面的问题。
三、固始县养老问题的原因或结果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低。
固始县多年来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城农村人口大,缺乏工业基础,以农业和一定的服务业为主,人均收入比较低,并且固始县过度消费的观念浓厚,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固始县的社会养老保障有力一定的发展,但发展速度不快且体制不健全。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这个地域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河南省各个县城中,固始县的GDP排名十分落后,同样限制了养老事业的发展。可喜的是,全县生产总值由“九五”末的23.5亿元增加到“十五”末的41.8亿元,增长56.2%;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5年间大的财政支持。
(二)养老模式单一,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老人不愿接受社会的赡养。
在中国,农村的传统封建思想一直是十分浓厚的,老人们无
论能不能得到子女的赡养,他们也不愿意接受社会的赡养,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一生的否认,会受到别人的白眼;并且他们的子女也不乐意把他们的父母送到养老机构,因为他们会得到恶名。这些传统的封建思想,阻碍了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并且,使很多老人的权益受到损害,酿成了很多惨剧,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三)城市户籍制度不完善,使农民工不能接受到城市的养老保障。
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村而来的巨大劳动力。他们为城市的方方面面发展都贡献了巨大的奉献和青春。但是,当他们老了,确受不到城市的养老保障制度的保障,这是一个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因此,国家应该大力改革户籍制度,使大量的农民工真正的融入到城市,接受城市的公共养老服务。固始县全县有近100万的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为各地的城市发展付出了巨大的汗水。传统的户籍制度,使他们接受不到自己所奉献那个城市的养老保障,老来无养,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对策和建 议
(一)大力推动固始县的二、三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水平,逐渐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固始县21世纪工业发展进入全面提速时期,限额以上工业“九五”末只有17户,实现增加值2.3亿元,“十五”末达到56户、5.3亿元,分别增长229%和230%。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利润、综合效益指数等主要工业指标的增幅保持全市领先,20xx、20xx连续2年位居全市第一。20xx年,重点工业增加值实现8.2亿元,较上年增长24%。蓝天集团光化公司、远大鑫鸳鸯、光山电业、强山集团四大企业在20xx年同时跻身全市赢利企业20强,一举改写了近年来全市赢利企业20强中光山为“零”的历史。五是财政保障能力更突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九五”末5732万元,增加到“十五”末的9797万元,年均增长23.3%,20xx年达到1.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较20xx增长23.5%。这为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财政资金支持。
(二)大力推动农村精神文化教育,使养老公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为使县城老人得到一个好的晚年,政府应该多开展一些精神文化教育活动,改变老人的老思想;同时,做老人子女的工作,使他们更好接受到子女的赡养,形成一个家庭为主,社会为辅一个多模式结合的养老体系。更好的让老人得到他们应有的权益,做到老来有所养,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和谐。
(四) 改革城市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得到城市的养老保障。
社会保障权利是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或有关部门获得物质帮助或者基本生活权利。农民工群体由于是“农民”身份,在国家现行制度安排下被纳入了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他们常年生活在城镇,城镇的社会保障
体系又将其排斥在外,造成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处于无人问津的真空状态。
以医疗保险为例,在城镇医疗保险计划和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覆盖下,11.2%的农民工同时享有以上两类保险,12.5%的人仅享有城镇医疗保险,25.6%的人只享有农村合作医疗,而近一半的农民根本没享有任何保险。因此,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民工能受到城市的养老保障,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8
一、引言
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国家经济还欠发达的现状下,人口未富先老,大量老龄人口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礼节、讲孝道的民族,如何服务老年人,让他们能安度晚年成为重中之重。为了了解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现状,促进养老服务事业良性发展,在肖云老师的帮助下,利用此次寒假的机会,对两所分别是城市和农村的养老院,进行了有关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情况
调查时间:20xx年2月7日、8日
调查地点:云南省保山市养老院、云南省保山市水寨乡养老院
调查形式:发放四份问卷,由服务人员填写两份,由入住老年人填写两份,收回四份。
三、调查结果
经过对相关人员的询问和对问卷的查看,我简要总结了城市和农村养老服务队现状的异同点。
㈠相同点:
①所调查的这两所养老院都是公办性质的养老机构,每月定期收取一些基本费用;
②所调查的这两所养老院都未给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援助;
③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人员中女性居多,且年龄都在36岁以上。老年人对服务人员的文化程度无太高要求,但在交谈过程中得知,老人更希望服务人员要通情达理,自己能与其谈心,且不要经常轮换;入住养老院的老人都认为最好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经常于子女在一起;
④服务人员都认为当前养老服务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愿意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缺乏必要的技能、政府不够重视。服务人员都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报酬和福利待遇的方法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水平。 ㈡不同点:
①城市养老院每月基本收费远远多于农村养老院。城市养老院提供的服务明显多于农村养老院提供的服务。农村养老院的居住条件、就餐条件等都与城市的存在很大差距。
②城市养老院入住人员和服务人员都多于农村养老院。城市养老院平均一位服务人员照顾2—3位老年人,农村的平均是一位服务人员照顾5—8位老人。城市养老服务人员有工作时间的规定,而农村的是随叫随到;
③城市养老院所入住的老年人多为有退休金的退休工人,农村养老院的多来自家庭环境很差、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家庭或是无生育能力无子女家庭;就观念而言,城市老年人希望得到更多精神层面的照料,而农村老年人只是希望吃饱穿暖不病就可以了;
④城市养老服务人员大多获取过养老护理资格认证书,没有的也在准备去培训考取。农村养老服务人员则没有考取过,也没打算考取。城市养老服务人员的收入高于农村养老服务人员,且城市养老机构是设有激励措施的,而农村养老机构没有;
四、调查分析
虽然调查结果只来源于四份问卷和部分询问,但在我国同云南省保山市、云南省保山市水寨乡经济水平相当的地方是很多的,这个结果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我国,公办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占养老服务机构的大半,有重要的地位。公办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费用较个体私营的低,这是大部分老年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重要原因。每月虽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只是基本的`生活费。入住老年人逐渐增多,这就要求公办性质的养老机构要合理收费,严格执行收费制度,不给老人强加一些额外的费用。
法律观念、维权意识淡薄使原本就是弱势群体的老年人在遇到侵害时,无法及时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近些年传出有老年人被服务人员虐待的事件,其实这折射出了很多体制上存在的漏洞。很多养老机构认为给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并不重要,并且,这种观念很普遍。给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其实是给老年人的生活加一道安全护栏。建议各级政府可以到所管辖的养老机构进行调查,没有给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援助要责令其提供,实施监督。
年龄在36岁以上的人,一般都具备照顾老年人的能力和经验,所以很多养老机构都会乐意录用,女性居多是因为女性在照顾人这一方面更为细心体贴。当然也有男性,在体力方面女性就逊色于男性,这就是很多养老机构女性居多,但也有男性的原因。由于老年人自身条件每个人都不相同,所以建议养老机构在选用服务人员是要注重年龄、性别的构成,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人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城市和农村养老机构之所以存在很多差距,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经济水平,当然生活观念、家庭环境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对于一部分城区各种条件都不错的养老机构,政府应鼓励,使其保持并逐步完善。对于大部分条件不太好的养老机构,政府应该多多支持,加大宣传,影响或是改变一些落后的养老思想。建立激励机制,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注重服务人员沟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让老人感觉温馨,多谢人文关怀。再有,应培养一种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气,让他们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安度晚年。
五、调查心得
在此次调查中我发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过的好坏与否,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地方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发展程度。我也从这次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同需要进行调查的人沟通,说明我的来意,让老年人不惧怕。当然也遇到了困难,农村养老机构中仍有不识字的老人,无法看懂问卷,也有听力不太好的老人,沟通很困难。
老年人其实很容易就被忽略被忘记的,老年人也很容易就感到孤独的。我们确实应该多多关心他们。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9
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大举措。该调查报告通过对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进行调查后,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提出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参保能力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继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新农合、农村低保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本文在通过对新农保制度进行调查后,试对新农保制度推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定义界定和数据收集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保障农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农保政府补贴包括缴费补贴和发放基础养老金两部分。各市、县(市、区)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参保农民实际缴费金额确定缴费补贴金额,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20xx年暑假期间,研究小组对全国各省市的50名农民进行了调查。调查以匿名填写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数据的收集整理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和相关的统计学知识,从技术层次上保证了样本数据的信度。为了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我们还分别对部分农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个案访谈。
二、样本的基本情况
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取了问卷中对农民的500份调查问卷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中男性300人,占60%,女性200人,占4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为主,20-40岁130人,占26%,41-60岁270人,占54%,60岁以上100人,占20%;学历以初中以下文化层次居多,小学以下210人,占42%,初中170人,占34%,高中及中专50人,占10%,大专及其以上60人,占12%;所在村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试点的频数为30,占60%,所在村不是新农保试点的频数为19,占38%,一人未选,占2%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观念陈旧,家庭养老仍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调查显示,选择子女供养作为60岁以上老人生活来源的有410人,占82.00%;选择老人劳动收入和老人养老储蓄的均占40.00%;然而选择农村养老保险作为老人生活来源的仅占22.00%。说明广大农民仍不同程度的束缚于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中,对农村养老保险还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和顾虑。
(二)农民对养老保险有很大的诉求调查显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为290人,占58.00%,参加商业保险的占4.00%,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占4.00%,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占6.00%,选择其它的占38.00%。虽然目前社会养老保险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对社会养老保有较大的诉求。
(三)农民个人缴费能力有限,参保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40.00%的农民每人每年能够承受的养老保险费为100元,32.00%的为200元,500元以上仅为6.00%。说明农民的个人缴费能力较低,有参加养老保险的诉求但是个人的参保能力不足。
四、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不够了解,对保障能力缺乏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有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问题时, 8.00%的农民表示没有听说过,72.00%的农民不太了解,与了解和非常了解的18.00%和2.00%形成鲜明的对比。农民自身对社会养老保险认知不够,其社会保险意识尚未真正形成。不少农民在收入水平提高后,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未来的养老消费当中。由此可见,信息是否对称已影响到农民参加新型农保的信心进而间接影响到农民是否参保的行为。
(二)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
农民的思想观念对新农保认识不足,传统的"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思想在农民心里根深蒂固,认为依靠家庭和土地来养老最安全、可靠,还没有认识到新农保的好处。
(三)政府财力投入不足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明确了三方主体的出资责任,理应提升农民参加新农保的信心,但在地方财力有限、支出压力很大且刚性较强的情况下,农民往往担心政府财力能否保证持续投入,确保农民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好处,进而担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成功实施。
五、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一)加大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要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引导农民主动参保,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有效性强的政策宣传工作。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参保能力未来的养老保障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为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农民考虑第一位的是子女教育、生活必需品、房屋修建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使他们愿意参加,但有可能没有参与能力而无法参加。我们从调查中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为此,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将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程度。
(三)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自身的建设和完善坚持参与方式灵活性,缴费标准多样性的原则。由于农村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缴费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创新社会养老保险缴纳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土地换养老保险,以实物缴纳保险费用等方式,使每年对农民的补贴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结合,以此为支点,推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R].国发〔20xx〕32.
[ 2 ]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1997.56.
[ 3]米红,杨翠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于有限财政责任理念的制度安排及政策构想[ 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3).
[4]王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制度框架和实施难点[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3).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10
摘要: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坚定不移地实施广覆盖、低水平的医保政策的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并没有随之而消去,而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通过抽样调查及网上调查的方法对湖南省**农村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 新型医保
近年来,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很多农民们也都加入到了参与医疗保险的队伍中。投保无疑能给农民们带来巨大影响,在面临高额医药负担时,是真正能够给农民们带来实质性帮助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暑假期间,调查了**县**镇的一些村,以及结合网络了解了其他的一些村镇对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情况的看法,得出了一些结论,进行了一下分析:
1.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不高
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可知,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表示很满意和
满意的分别为13%和24%,其中49%的人表示一般,而还有12%的村民反映不满意,2%的人反映很不满意;这足以说明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认同。由此知道,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严重缺乏
在对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的调查中。呈现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其中55%的农民反映因为宣传不到位,他们对这项制度也就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它,到最后农民是基本享受不到这种保障。另外,有18%的人反映相关部门是通过海报和传单来宣传的,18%的人表示是通过口头宣传的,并且很多村民反映虽然这是一种最蹩脚也是最原始的宣传,但由于很多村民不太识字(在这次的调查人群中。就有9%的人是文盲。而分别有13%和22%的人学历是小学和初中)所以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还有9%的人表示自己村是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进行宣传的。
3.农村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费用偏离
农民是一个十分重视既得利益的群体,期望着最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调查显示,农民期待合作医疗能够报销60%~100%的医药费用,然而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4194万人次13.94亿元的医药报销费用占筹资总额的46.14%,住院医药费用平均有27.25%得到报销,实际的报销比例与期望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心理产生一种失衡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在对医疗保险个人所承担的费用的合
适程度的调查中,分别10%和29%的人分别反映过高和高,占将近50%的比例,47%的人表示基本适合,而只有分别为2%的人选择了低和太低。这足以说明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的费用偏高,这会导致下面提到的有些问题。
4.现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亟待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最严重的缺陷是政府宣传力度不够,这个问题已经在上面强调过,所以不再赘述。其次是普遍反映农民的受益面窄,占20%。还有分别为16%、15%和15%的人表示常见病多数不在保险范围内、手续多。成本高以及政策透明度低。前面两个其实也是主要的原因,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民反映大多数常见病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内,投保就会有点被骗钱的感觉,虽然我们都清楚,医疗保险制度完全是为了能让农民受益而制定实施的,但最后使有些农民得出这个结论便是制度的失败所在了。由此可知,医疗保险制度的瓶颈其实不仅在于制度本身,更在于人为因素,主要是各部门在保障制度良好落实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收入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医疗支出不仅是每个农民甚至可以说是每个生命个体健康发展必需的,但对农民而言医疗消费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消费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要农民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预期支付,是部分农民不会接受的选择 。
5.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是农民不参保的主要担心原因
通过对在调查过程中表示不参保的村民的进一步调查,他们不参保原因的结果显示,分别有10.7%、15%、20%和6%的村民表示担心管理存在漏洞、害怕得不到保险赔偿、不了解内容和程序以及政策不稳定,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农民担心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尤其是在对政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出了状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所以干脆就不拿出这个钱。
另外,还有15%的人表示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这是出乎意料的,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太浅了。只有7.7%和5%的人反映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在外务工的医疗费用不能回户籍地报销,这分别是个人的经济原因和政策政策所存在的一点漏洞。
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几条措施:
(1)重视医卫知识宣传,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2)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医疗保险。尤其是社保性质的医疗保险。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医保改革的意义讲透内容讲清,政策讲准。按国力发展水平,在国力资助下逐步覆盖全民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3)重视疾病治疗标准化指导。如住院天数、医卫服务、高效药物、高效设备、指导价格都应有国内外统计数据反馈给医院及保险机构并对外公布,促进提高医卫效率,促使大病治疗费用下降。
(4)医卫管理部门及保险机构应与消费者保护协会加强对医卫机
构的监督,反对一切不正当行为。保证医保费用正常使用。
(5)加强立法,在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保证医保政策落实。
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革,我国的医保制度会得到全面落实,并真正做到卫人民群众服务,实现其价值。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11
今年寒假我和村中的几个同龄人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居条件及现状,健康状况,精神状况,医疗保障状况和文化体育等几个方面在九龙村展开了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当前,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个巨大变化。这就是全世界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五岁以下婴幼儿。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这无疑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超负荷的负担。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到上个世纪末,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0%,而在老年人群中,农村老人约占80%。目前,我国农村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农村人口的7%以上。这些确凿的数据深刻地揭示了人口老龄化正日益逼近我们。如何解决好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生活问题,尤其是农村养老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必须关注,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为农村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农村社会的和谐。
一、老年人生活来源问题
该村老年人生活费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他们的子女供养,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都和自己的儿子、孙子生活在一起,并承担部分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小孩等等。二是少数体格交好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自己还拥有土地,土地的收益基本归老年人自己支配。据调查该村正常家庭中基本不存在老年人生活困难的问题。另外该村有少数五保户,他们居住在大岗村的敬老院里。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由财政局、民政局提供生活费用。生活在家里的老年人每月可以领到1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保障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二、老人的医疗问题
医疗问题在农村问题中应该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多数村民的经济条件一般,只可以承担老年人非重大疾病的费用。我们去的时候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该村实行,也能为该村老年人减轻了部分医疗负担。按规定,每人每年只需要10元,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数目医疗费用享受不同比例的报销数额。此项政策在该村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绝大多数人都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尽管有村民反映合作医疗存在报销手续繁琐,且必须在定点医院看病等各种不便,但合作医疗为大家带来了明显的补助,所以村民都对这项制度表示肯定,并希望未来能在此基础上改进,更进一步的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合作医疗制度给村民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在现目前,医疗费用主要还是由老人所在的家庭承担,当老人出现重大疾病,无钱看病,因病致贫的情况仍然存在,当然这个问题也是社会普遍问题,在医疗保险还未能在农村实行推广之前,这基本难以彻底解决。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发现有现遗弃重病老人的现象,就算遇到了重大疾病,家庭还是会尽力为其医疗。
三、老年人的休闲活动
由于现在农村的大多青壮年子女都外出务工以赚取比留下做农活更多的酬劳,所以该村的老年人要承担一些日常的简单田间劳作和家务劳动,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照看小孩,因此老年人的空闲时间并不算太多。在我们随机抽查的老年人中,部分老人偶尔观看电视节目。原因有多个:一是为节约电费。二是给家里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三是现在的电视节目除新闻和极少的`电视剧外,老人们都不喜欢。该村还没有设立图书角,原因是考虑到光顾的老年人不会太多。这与农村老人受教育的程度是有很大关联的,所以与城市的老人不同,这里的老人对国家大事也不太关心。对精神生活关注相对较少。
四、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我们随机抽取了几十个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比例超过了80%。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现状都表示满意对未来的预期都充满乐观,这里的老人更多的体现出了与世无争的清淡。由于该村老年的生活比较充实,生活中有琐碎的伙计,家里有孙辈的孩子,所以笼罩在城市老人中的孤独感和彷徨感在该村很少见。该村被调查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没有宗教信仰,他们并不迷信于鬼神。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晚年生活幸福安康。老年人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率为94.4%。调查中,有63.3%的老年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31.1%的老年人感到基本满意;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不太
满意的占5.6%。调查中,有96.6%的老人对子女给予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是满意的;感到非常满意的占24%;感到比较满意的占5.1%;感到基本满意的占19.6%;感到不太满意的仅有3.4%。
这一代的老年人都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生活磨难的一代,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在过去经济困难、社会*的日子里受尽了各种痛苦,相对平静稳定的生活已经使他们感到非常的满足。这就是中国农民非常质朴可爱的一面。他们的儿女虽然大都在外打工,给以他们的关怀不够多,但他们都对此持理解态度,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老人们都支持子女出去闯自己的世界,而子女基本都能在物质上履行赡养的义务。而在精神上,老人们多依靠老年间交流活动排遣寂寞。人老了有好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来自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今天,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当然这也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一定的矛盾,不过这些矛盾都是可以通过家庭内部的和谐温暖来解决的。
面对未雨绸缪的心态,有关专家已经建言,无论中国将来养老保险体系的结构如何,现在的当务之急都是恢复养老保险体系的信誉和资金的可行性。毕竟“一个运行良好的现代社会不可能放弃养老保障”,如果人们普遍对养老金能否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表示怀疑,那就说明这项改革还没到位。
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文行也,德之本也。”可见,儒家思想以“孝”为先,“孝字上半部为老,下半部为子。有老人扶子之义。”因此,孝的道德伦理观最初是用于协调父与子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并列为三纲五常之首,凡是以孝为先,封建统治者正是依据此统治来缚着劳苦大众的思想灵魂,进而进化上升到“效”、“忠”的意识形态高度,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维持。这个转变过程本质上包含着“政治”和“伦理”的双重含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统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使得华夏农耕民族“顺从、软弱”的农耕民族性格代代延续,成为农耕民族根深蒂固,顽固不化的传统思想观念。因而,在这种崇尚儒家封建文化的氛围中,农耕民族总是认认真真地尽孝道。于是孝顺父母这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便逐渐成为农村家庭养老的核心因素。
中国有句俗话: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现在说“活到七十不稀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不断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的需要日常护理,这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总而言之,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因为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目前,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逐步构建了公办、民办、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服务。二是稳步发展民办养老服务。三是发展居家养老。面对社会老龄化,我市的农村养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正确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才能让大多数的人生活安康,才能全力助推“双提升”。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12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5日到20xx年8月10日
调查地点:
河南省新郑市
调查的内容:
利用暑假在家里待的周时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和同学一起调查了各自村里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并通过网络查看了河南省各地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了解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稍微合理的建议和改善办法。
经调查发现,农村现行的主要养老模式还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同时出现了集体养老、土地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现在河南各地80%以上的符合投保条件的农村村民都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90%以上的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的农村老人每月都能领取到一定数额的保险金,养老保险金的数额各地因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不同而不同,我们新郑市农村村民每月养老金是60元。
近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问题的热点,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根据20xx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决定,从20xx年起开展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在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始不久,河南省也开始了新农保的实施工作。自20xx年1月1日起,凡河南省农村村民年满60周岁,只要其符合新农保投保条件的子女投保新农保,即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由各地政府的财政及中央财政共同拨款,根据各地生活水平及经济水平给予不同数额的养老保险金。
家庭养老以血缘为纽带,由子女及其他亲友向年老的长辈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受几千年来儒家“孝”文化的影响,赡养老人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一种道德责任和意识,再加上在农村盛行的“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建立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家庭养老似乎必然会成为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四二一”家庭及无子女家庭,这更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保险的压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在老龄化冲击着整个世界的今天,解决好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也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关键。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建立和完善覆盖我国全部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解决我国老龄化的当务之急。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展开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及家庭养老都不能彻底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
现行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由于缺少经济条件的支持,必然不能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模式的对象毕竟只是少数人,而且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扩大,不少农民的耕地都被征收征用,这也冲击着土地养老模式的推行。相较于老农保而言,新农保更能满足我国农村养老的客观需求,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但是任何一项制度不经过实践的验证都难以完善,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变动,新农保试点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新农保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体系不健全,与其他相关法律不能衔接;新农保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新农保规定的起始参保年龄为16岁,年满60岁后方可领取养老保险金,交保年限过长,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新农保没有规定参保档次,各地参保档次落差很大,造成保险金的明显差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仍以县级统筹为主,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是通过存入银行、购买国债来实现保值增值,而近年来,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都比较低,债券的利率也不断下调,再考虑到这些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因素,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利用银行利息来获得保险金的收益其实很低,甚至可以说已经出现了缩水贬值,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的的实现——保障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生活需要上的资金供给,所以也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由于新农保制度本身极为复杂,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因此,新农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要在总结近年来开展新农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现有的体制本身去寻找新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我国的新农保制度不断完善。针对新农保现在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来完善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法律体系
我国近年来对新农保制度的探索研究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实施,而不仅仅是依靠社会政策的形式来实施。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并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资金来源、运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其操作行为,以法制的形式将农民的这项合法权利确定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
(二)完善新农保制度的不足
首先要拓宽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可以广泛争取社会的意见、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比如发行新农保福利彩票、允许农民以农保基金作为担保贷款用于农户发展生产、子女教育、基本
医疗等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重大事项。其次,做好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为农民工及失地农民的转保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简化转保手续。最后,修改关于起始投保年龄的规定,加大政府的财政投资,减轻农民的压力。
(三)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建立家庭与社会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方式为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几千年来传统的、最主要的养老模式,相对农村现行的其他几种养老模式而言,家庭养老模式有着极其的优越性和无可替代性。而且家庭养老可以减轻社会的压力,因此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必须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加强对我国居民的道德宣传,提倡敬老养老思想,并表彰和鼓励在敬老养老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同时,还应该提倡商业保险,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可以推行商业养老和集体经济组织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模式,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一项宏大的关系到社会民生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牵涉到很多方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已有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确保农村老人和城镇老人一样“老有所养”。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13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常州,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15年,到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4.28万,占全市总人口358.74万的17.9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6%,占老年人总数的15.39%;90岁以上老人1.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9%,占老年人总数的1.62%;百岁老人180人。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6.84岁。我市人口再生产从传统型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必然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老龄工作和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等文件,推进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团组织建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活动,等等,不断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使全市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逐步提高。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式
为积极践行和谐老龄化战略,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服务理念,有效解决养老服务需求,从今年3月份起,常州市民政局和常州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调查采取实名填写问卷形式,利用民政和老龄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对市区城镇户口按一定比例抽取了10084名老年人。在地区分布上,武进区2300人,新北区1155人,天宁区3218人,钟楼区2711人,戚墅堰区700人;在性别比例上,男性占49.53%,女性占50.47%;在年龄结构上,60-69岁的老人占35.99%,70-79岁的占51.74%,80岁以上的占12.27%。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就餐、日间照料服务、精神关爱等方面需求情况。整个调查经历了准备、实施和汇总三个阶段,总共历时两个月的时间。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社区准入制要求,贯彻费随事转的原则,由各区按抽样调查老年人数印发(常州市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由社区具体组织填写,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网上填报系统,由社区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社区干部认真负责,有的利用星期天和晚上深入到老年人中间耐心调查,然后将调查问卷逐份上报,一旦发现差错及时纠正,问卷回收率达到100%。这次调查的一个明显特征之处在于采用实名制填写的形式,防止出现虚报谎报的现象,也便于以后的抽查,确保了此次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次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基本摸清了居家养老、社区就餐和日托服务等方面需求,为我市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加大老年设施投入和发展老年服务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市区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老年人基本状况
1.文化程度偏低
在被调查的10084名老年人中,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占总数的11.57%和31.85%,初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分别占29.64%、8.42%、9.51%,而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5.86%和3.15%,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的特征很明显(见图1)。
2.63%以上的老年人是“空巢”老人
从居住方式来看,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独居和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分别占11.38%、52.49%,与子女同住或与孙子女同住的占35.17%,老年人“空巢”现象日趋严峻。
3.身体状况与生活自理状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健康或一般的分别占32.53%、35.98%,有慢性疾病或有严重疾病的占27.60%、3.89%(见图2),说明我市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总体处于较佳状态。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调查总数的87.98%,半自理的占10.26%,不能自理的占1.76%,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
4.配偶与子女情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配偶健在的占总数的74.21%,配偶不在的占24.26%,没有配偶的为1.53%。再从老年人子女的数量来看,有1个、2个、3个子女的分别占14.75%、37.50%、26.88%,居前三位,有4个和5个及以上子女的占12.22%、7.32%,无子女的占1.33%(见图3)。目前,多子女老年人还占多数,但已明显呈现日趋减少趋势,独生子女老年人目前虽还居少数,但也明显呈现日趋增多趋势,家庭小型化趋势不可逆转。
5.60岁前主要从事的工作
从被调查的老年人60岁前主要从事的工作来看,21.72%是干部、43.17%是工人、21.82%是农民、6.88%是科技人员、2.21%是自由职业者、0.90%是军人、2.97%是无业人员,还有0.33%是其他工作(见图4)。
6.月经济收入情况
从经济收入来看,月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的'分别占21.13%、12.88%、36.25%,月收入在1500-元、元以上的占18.11%、9.65%,1.98%的老年人没有经济收入(见图5)。由此可见,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
7.养老金来源
选择离退休金是养老经济主要来源的有3050人,另外子女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也是老年人的重要经济来源。
(二)老年人最迫切需求情况
1.精神赡养是最需
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是最强烈的,40.44%的人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精神赡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养老保险面逐步扩大以及子女的经济扶养能力日益提高,老年人物质生活质量基本有了保障。但是生活的幸福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享受。从这项调查显示,老人们更渴望情感上的关爱,企盼心灵上的充实。
2.家政服务市场大
调查显示,29.97%的老年人最需要家政服务。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子女大都忙于工作,不在父母身边的情况比较多,没有时间料理老人的生活,所以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也促使家政服务的市场不断扩大。我们可以推测,今后家政市场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三)老年人助餐服务与日托服务需求情况
1.目前老年人吃饭的提供方式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20.73%的人认为吃饭是个问题,79.27%的人认为吃饭不成问题。目前自己做饭的占总数的85.20%,由子女、钟点工、全职保姆做饭的分别占10.59%、1.32%、1.01%,到社区助餐点、与他人搭伙、叫快餐或去饭店吃饭的分别占0.63%、0.33%、0.11%,其它方式占0.81%(见图6)。由此可见,目前老年人自己做饭的占绝大多数,这与68.51%的老年人身体健康或一般,87.98%的老年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情况相符合。
2.对社区助餐点的调查
在这次被调查的对象中,37.86%的老年人听说或了解社区助餐点,62.14%的人没听说或不了解,可见老年人对社区助餐点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阅读问卷上有关社区助餐点的介绍后,选择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有4198人,占调查总数的41.63%,这次参加调查的人数仅占市区老年人总人数的5.042%,按调查比例推算,市区共有8.326万名老年人乐意接受助餐服务,这说明助餐点在我市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老年人助餐点是由政府资助建设,以社区为主导,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价格通常在5-15元:一顿中餐5-7元,一日三餐10-15元)。目前,天宁街道斜桥巷社区、西新桥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皇堂弄居家养老服务站等等已经有了为老人提供就餐的服务。但从全市来讲,老年人助餐点的数量还很少。从总体而言,还有很多老人不愿意选择到助餐点吃饭,究其原因,主要是87.91%的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和85.20%的人平时是自己做饭的,所以不需要由助餐点提供吃饭。
在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老年人中,因为省事方便的占62.04%,因为价廉物美的占15.20%,其它原因的占22.76%。在不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老年人中,因为不喜欢的占23.69%,因为口味不适的占21.36%,其它原因的占54.95%。
3.对老人日托所的调查
在这次被调查的对象中,33.26%的老年人听说或了解日托所,66.74%的人没听说或不了解,可见老年人对日托所也不熟悉。通过阅读问卷上有关日托所的介绍后,选择一定去日托所的有405人,占调查总数的4.02%,按调查比例推算,市区共有8033名老年人一定去日托所。此外,在被调查对象中,有5046人会考虑去日托所,这说明日托所在我市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日托所,即“老人之家”,像小孩入托那样,白天到日托所,晚上回家。老人在日托所可看书读报聊天,也可打牌弈棋,或开展其他有益的文体活动,还可以就餐,日托所的优点在于收费低于养老机构,对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护理。由于日托所对于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护理,所以对于10.26%的生活半自理人群应该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愿意进日托所的老年人中,有47.66%的人是因为年龄较大且无人照料,24.30%的人是因为要满足精神文化需求,22.80%的是因为身体欠佳,5.24%的是因为日托所收费低于养老机构。
4.志愿者服务
在我们这次的调查中发现,18.09%的老人愿意帮助日托所做些志愿者服务,48.71%表示偶尔可以做一点,26.03%不愿意做志愿者服务,7.17%未选择。在宁波市海曙区,有一支专门为独居困难老人提供服务的义工队伍,他们服务的内容和时间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进行储蓄,等到自己年老时又可以提取储蓄,享受服务。群众将其称之为“义工银行”。而我们的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市开展“义工银行”存在一定的群众基矗
(四)养老形式调查情况
1.居家养老是首选
调查显示,80.27%的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形式是居家养老,11.56%选择机构养老,6.34%选择老人日托所,1.83%未选择(见图7)。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逐步向精神慰籍领域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同时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对破解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发展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区已建有2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做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市、区两级财政共拨付养老服务补贴250万元。
2.选择养老机构的档次
在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选择500-800元/月和800-1200元/月底分别占58.30%、31.52%,仅有6.49%、3.69%的人分别选择1200-1500元/月和1500元/月以上(见图8),这与当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有很大的相关性。
(五)子女对老人精神赡养情况
1.大多数老人不感到孤独,九成以上子女愿意陪老人聊天
调查发现,80.97%的老年人不感到孤独,19.03%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更愿意找亲人或朋友聊天。90.91%老人的子女愿意陪其聊天、听其诉说,只有9.09%老人的子女不愿陪他们聊天。对“给钱给物让老人衣食无忧就是孝顺,您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这道题选择对、不完全对、不对的分别占15.01%、64.51%、20.48%。由此可见,我市的子女比较注重与父母的谈心,从精神上来关爱父母。
2.子女对老人的孝顺情况
在这次被调查的老年人中,57.66%的老年人认为子女很孝顺,39.88%的认为子女比较孝顺,认为不孝顺的仅占0.83%(见图9)。子女经常来看望的有82.68%,占大多数,偶尔来、生病时才来、节假日才来到分别占9.53%、0.66%、3.82%,只有0.35%的子女从不来看望老人。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常州子女对老人的孝顺状况令人可喜。而子女不常来看望的有81.57%是因为子女工作忙,6.20%是因为子女在外地,0.88%是因为有矛盾冲突,11.35%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子女关心老人的主要方式是上门看望和打电话。
3.老年人与孙子女的关系
调查显示,在有孙子女的老年人中,有62.78%的老年人替子女照顾第三代,37.22%不照顾第三代,这说明我市的老年人对第三代很有爱心,所谓的“隔代亲”。而且调查还显示68.37%和29.51%的孙子女经常来或有时来看望老年人,2.12%不来看望,说明第三代也很关心老年人。
4.老年人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
小区休闲广场和公园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平时经常锻炼或参加其他娱乐活动的9791名老年人中,经常去小区休闲广场和公园的分别占38.62%、21.91%,老年人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看电视、与朋友聊天、读书看报、打牌搓麻将等,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外出旅游的居少数。
三、满足市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关爱“空巢老人”,重视精神赡养
全社会都要来重视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家庭成员要负责,年轻人要多承担体力劳动,给足老人生活费用,抽空常回家看看,多给老人们精神慰藉。社会服务功能要强化,社区要为他们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要扩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
继续开展“牵挂你的人是我”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活动。市民政局和市老龄办连续两年组织了“牵挂你的人是我”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活动。这项活动给老人们送去了关怀和帮助。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好这项活动,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要扩大此项关爱活动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空巢老人。
抓好老年精神关爱示范点建设,推进全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积极探索老年心理研究,在做好老年人精神关爱工作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撰写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继续做好常州老年服务中心开展的老年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积极为基层做好示范作用。扎实抓好全国老年精神关爱江苏示范基地常州示范点建设,总结推广钟楼区老年心理关爱示范点心理咨询室和社区心理咨询室试点的经验,努力推进全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
(二)提高养老金待遇
尽管我市已连续几次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但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总体生活水平不高。加上近年物价上涨幅度较快,因此,要继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
(三)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要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真正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及时评估中介机构服务效能,确保服务落实到位;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定上门服务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确定生活服务标准、养老护理标准、服务效果评价标准等各项标准,规范服务项目和内容,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四)建立社区助餐点和老人日托所
政府要出资在老年人集中的社区设立老年人助餐点和日托所试点,并对助餐点和日托所的的性质、任务、要求、运行机制等都要有配套政策及相关规定,培训工作人员和招募志愿者,建立后招标按市场化来运作,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助餐点和日托所日常运作予以相应支持,并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满足高龄、独居、纯老家庭的老年群体一日三餐的需求以及生活照料的需求。
(五)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入住需求
尽管调查显示,只有11.56%即1166名老年人最愿意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但即使按照这个标准,市内养老机构床位也应达到2.31万张,而目前仅有1.28万张,尚有1.03万余张的缺口。因此,要落实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及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设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逐步改变目前较高收入人群大量占用公办养老机构资源的现象,在合适的时机,为中低收入老年人群发放养老服务专项补贴,使中低收入老年人能够住得起养老机构。
(六)大力扶持,多形式发展社区家政服务
出台相关政策,培育家政服务业,吸引家政服务的相关企业加盟,同时进一步扩大政府援助服务对象范围,完善送时服务机制和制度,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有偿、低偿和无偿的家政服务。
(七)加快各级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建设
加快市、区及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按照老年人口的分布和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形成档次不同、面积不等、配套事宜的梯次排列格局。增加室内活动场所和室外活动设施,方便老年人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引导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度过幸福的晚年。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物美价廉的旅游线路,开拓老年旅游市场,满足老年人出游需求。积极兴办老年大学、学校,发挥市和各区老年大学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街道(镇)和社区(村)老年学校建设工作,逐步完善老年教育4级办学网络,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满足老年人的求学需求。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 篇14
第一部分社区进行养老服务的原因进行社会调查,得到一些数据,反映当前老年人的状况
第二部分社区状老服务的各个方面
1、生活护理
2、医疗照料医疗 保健机构
3、劳动服务
(1)服 务队伍及其各项工作(2)老人在社区的义务工作
4、文化教育
(1)图书 室
(2)健身大型健身器材
(3)棋牌室
(4)球类活动
(5)专为老人举行的活动金婚、现场书画送对联
第三部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分析与建议[摘要]
二十世纪末,我国步入老龄型国家,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与突出。老年人的现状如何,现在的社会是如何看待这类问题 的现在的社区是怎样为老年人服务的在为老服务中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经过此次社会实践,对于社区在服务老人的方面所做的工作有所了解。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社区服务为依托的为老人社会服务的重要性。本文的一些数据资料来源于余杭区各个社区。中国政府历来关心与重视老龄事 业,多年来国家大力弘 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文化传统, “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而社区作为基 层单位,养老服 务的担子更是重大。
20xx 年的余杭区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18.74 万人,增长13.5。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 99.9。年末全区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 25 个,床位 2121 床。乡镇敬老院覆盖率 100。社区服务设施场地 333 个。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为 9494 人。共发放低保金 860.3 万元。如此可喜的` 进 步说明我们的城乡老人社会保障正在逐步走向完善,政府正在努力的完成“ 老有所养”这一目标。
[关键词]社区服务 老人
[正文]一、社区进行养老服务的重要性
1、社区内老人的现状以亭趾社区为例据调查现有住户总数 414 户,其中低保户 7 户,占 1.69,60 岁以上的老人有 129 名,占 31.1%。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各个地区间交流的加快,在乡镇社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子女在外务工,使得留守老人增多。2、社区内老年人现习惯的生活方式据了解现在有将近 1/4 的老人在参与社区的活动; 1/4 以上的老人喜欢在家看电视;喜欢在公园散步,健身或闲聊的老人近 1/5;其它方式生活的老人点 1/5;区内老人的日常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是在家无赖可做的老人人数减少了,而由于社区活动的丰富多彩,使得更多的老人选择参与社区活动。
3、社区老人的医疗上所受的照顾据了解几乎 100的老人在生病时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低保家庭的老人在生病上医院时也总能得到社区或上级单位的补贴。二、社区服务的各个方面
1、生活护理[附录Ⅰ] 社区有一批志愿者,时常在需要帮助时为老人们进行服务,如一些家庭,子女外出工作,面家中老人又上了年纪,行动难免有些不便。此时志愿者们应付上门对老人进行照顾。而当一些老人生病住院需要护理时,社区也会派出一些志愿者进行护理。社区还拔款建设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每个社区或相邻几个社区都有至少一家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
2、医疗照料人到老年生体各部分的机能都有所下降,不仅有病要及时医治,而且在开始时还需要进行保健、体检、预防,做为最基层的社区在老人医疗方面的照料是必不可少的。以亭趾社区为例
A、据了解每个社区都有其因定的医疗保健网点,特别开设老年人优先的窗口,而且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在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老年康复保健站等,方便老人看病。
B、对社区内的所有老人进行一年一次的体检,由区劳动保障局全额拔款。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
C、但凡有老人生病住院,社区便会派人对其进行探望。
D、基层医疗机构对老人进行临终关怀,有老人逝世,社区负责送花圈一个,派人慰问死者家属。
E、看病花费医药费在 5000 元以上的可以报劳动保障局进行报销。社区会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切合当前实际,在医疗上尽力量来帮助老年人。
3、劳动服务社区在不同的地区设立多个网点,有多支热心的义务服务队伍。每个老人手中都持有一张服务卡,上面记有服务内容与联系电话,服务人员随叫随到,进行水电维修,代换煤气等便民服务。
4、文化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文化是一种精神食粮,能为老人们带去精神上的慰藉,所以社区工作人员特别重视对老人们的文化教育为了让老人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社区开办了不少的老年大学,鼓励老人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为了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社区定期开展了法律知识研讨班;社区还组织老人学习信息技术,让老人学会了上网,从而开阔了老人的视野;因为老人们都希望长寿,社区还邀请了一些营养专家到场,让老人们学习基本的养生之道。有的老人文化水平较低,因此社区还召开了扫盲班,教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老人们通过在社区里的学习,掌握了不少有意义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以亭趾社区为例
A、每个社区都配有一所老年学校,亭趾是一个小型社区,所以学校科目比较简单,像健康饮食、养身保健之类的。而临平的桂芳桥社区则有一所老年大学,学科种类多,面向更广大的老年群体,还有书画、声乐、阅读、英语、摄影、花卉、文史等。B、社区为老年人学习专门有一间图书室.像亭趾这样的小社区的图书室,有 2500 多册甚么书,其中包括科普、保健、文学等方面。这些书有一部分是文化站拔款买的,而更多的是社区自己筹钱买的,或是社区居民捐赠的,而且在不断地增添新书好书,使老人们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C、社区还在一些老人常去的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边上设立了宣传栏,定期更换其内容,向老人宣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
5、休闲娱乐社区考虑到老人们的晚年生活需要,所以还经常组织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艺活动来丰富老年人晚年,有时候还邀请老人来参加表演一些节目。在社区内还开放了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使他们可以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社区还不定期组织青少年慰问、看护,陪同老人,使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为老人家中添置多媒体电器,使老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世界大事。社区不定时地召集老人们和他们一起聊聊家常事,看看电影,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以亭趾社区为例
A、社区在每个小花园或是居民楼密集处都会设置一些大型的健身器材,供老年人早晚锻炼。B、建立老年活动室,如棋牌室,球类活动室。
C、以老年活动场所为阵地,成立老年舞蹈队、老年书画队、健美操队、秧歌队等多个文体队伍。
D、从老人们的喜好,需求出发开展一些老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一)大型的集体金婚,让老人们重温几十年前结婚时的美好感觉
(二)现场书画表演(附录Ⅱ)老人们写春联,送春联,给春节增添了一份喜气。
(三)体现社区间交流的春节联欢晚会。年青人都在上班上学,所以让老人们展示一下身手。(四)老人节活动。社区与周边小学一起去敬老院,对孤寡老人进行慰问,送出祝福。
(五)每当节日社区便于工作会将上级发入的慰问金送到老人们的手中。70 岁以上所有的老人在重阳节进行精神、物质慰问。(六)社区每年一次组织老人们外出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社区老人不再“蹲街头、靠墙头、晒日头”或是带孙子、干家务的单调无聊生活,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与充实。
【社会养老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社会养老问题调查报告04-11
养老情况调查报告07-26
养老机构调查报告10-13
养老情况调查报告10-20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01-15
社区养老调查报告01-01
养老院调查报告09-15
社会养老保险条例11-04
社会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