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成长》有感

时间:2022-08-25 09:25:30 教师 我要投稿

读《教师成长》有感(通用24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教师成长》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教师成长》有感(通用24篇)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

  往往越是重要的知识,在存在方式上就越为抽象,学习起来更为艰辛,应用起来就更为费事。虽然我们经常讲学习过程是乐在其中,但并不因此而否认学习不痛苦,只是学习的痛苦与学习的幸福并不冲突而已,这或许就是现在的流行语痛,并快乐着的意思吧。

  理论阅读应该是教师不可放弃的责任。教师的确很忙,但这种忙碌靠时间是无法偿还的,它需要教育智慧去击碎它。在教育日常生活中,需要成倍的体力劳动才能够替代相应的脑力劳动;同样的'道理,相应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完成,就可以转化为成倍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越是繁忙时,就越有理由、越有必要去进行理论阅读。在这儿之所以强调理论阅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上有更深的造诣,另一方面是希望借助理论阅读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规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原本就不应该存在的感性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总是断断续续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断断续续的教学工作串起来。当教师把日常教学生活串起来后,不但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得到体现,而且我们才能够完整地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但是,串联工作本身却是艰辛的,甚至偶尔会觉得无聊,特别是当我们看不到这幅教育画卷何时才能成功时就更是如此了。不管你是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法,还是乐于对教学生活本身进行叙事,你在串联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既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知识来整合这些故事,还需要有教育整体的思路来勾勒你人生中最为精彩的教育画卷。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学习他人的知识与经验,即使我们还会不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不可能在教育实践这条路上寻找到富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智慧。所以,我们还需要在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验这条路上有所尝试。对待课堂教学生活,我们既需要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更需要在课堂教学这个岗位上,体现出自己的教育价值。对于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学习与应用,的确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可要真正地展现自己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教师主动地行进在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2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我轻轻地翻来目录,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绍、译者的感受和推荐都的想法,还分了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真是一目了然。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就这样,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匪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

  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

  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

  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

  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看完这本书了,感觉很不一样,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3

  读完了刘良华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许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教师并不需要拥有非常专业的技能,但是,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想要教得好,就要时时刻刻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能力,并且要持之以恒,可以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长期的努力和求学的热情是必不可少的。

  不管是准老师还是任职中的老师,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它们分别是教师学习、教师行动和教师发表。这是一个好的老师的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首先,要培养学习的激情。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会有更加敏锐的眼光发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更容易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他们头脑中有丰富的原材料和经验可以借鉴。教师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拜师,阅读和研修。拜师能够最直接地了解别人的经验,最快地得到一些教学技巧。我们可以从以下人士身上获得经验:大学教授,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相关专家,等等。也可以到别的学校参观,这叫参师,看看别的老师怎么上课。阅读,包括读书和读图。读图指的是看一些教育电影、教育电视和教育录像。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尽可能读研究点不一样,不同作者的书。同时,国内外的书都要读。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名人对话,而且这个名人可能是现代的,也可能是古代的,我们不仅可以知道现在的人是怎样教书的,也可以知道古人是怎样教书的,从而可以借鉴更多不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变成生活的信念和生活习性,才能源源不绝地充实自己。最后是研修。研修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大学的老师可以到国外进修,中小学老师可以到大学读研究生,听讲座。这里要介绍一种制度,叫教育硕士。它专门为中小学老师提供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老师暂时离开自己的学校,进入一个可以恢复阅读生活的地方。这种制度为他们提供类似教师教育学的课程,让老师们通过这个制度获得真实的实践智慧和专业训练。教师教育学和教育学不一样,这种课程反映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智慧,而不是一些枯燥的概念,实用性很强而且比较有趣。学习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因为只有那些有阅读习惯有学习习惯的老师,才可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才可能改变自己的行动,才有可能进入行动研究的状态。

  接着,是教师行动。教师行动包括三点。第一点,校本课程开发。狭义的课程开发指的是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对国家课程有所改变,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发专门的课程。广义的课程开发指的是补充、更新教材,增加很多相关的资料。第二点,校本教学研究。指的是在自己的教学中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第三点,校本管理研究。在与学生的交往,管理班级等的.管理行动中研究管理问题,找到更好的管理方法。这里要注意的是,真正的行动研究一定是老师自己的课题,是老师自己在课堂里面发现的问题。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改进工作实践。要超越经验,比较周全地考虑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在经验的层面。这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是教师发表。这是教师的与人交流和与人分享。一个老师,要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这样不仅有益与他人,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教师博客就是一个不错的平台。老师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有公开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别人才可能与你讨论,给你建议,自己才会得到更多的进步。

  总的来说,一个老师要有知识,也要懂得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使命感,为学生服务,最后也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发表从而得到更多的成长。

  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所学到的内容,我会将知识转化为行动,使自己不断进步,我也相信它对我以后的工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4

  我们常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家长的误解、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教学的困惑、工作的繁重,以及教育理想在现实中的不堪一击等等。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回想自己站在三尺讲台上,曾经面对一摞摞的作业、试卷,头也不抬地批改,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有些时候真让我透不过气来,再想想那并不丰厚的待遇,能谈得上幸福吗?

  最近几天,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感触颇多。读了这本书后,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和幸福的课,令我受益匪浅。书中说到“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教育的职业。对于教师而言幸福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看来我以前对教师的理解有一些偏见,教师与幸福人生同样可以密切相关。我们常说教师不仅在传授知识,还是在育人,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人,培养知感恩、会奉献的幸福学生。而培养幸福学生的.源头在于幸福的老师。老师的生活可以是单一,可以是劳累,但更应该是幸福。有幸福的老师才会有更多幸福的学生。这一方面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师的生活可以而且更应该是幸福的。在幸福的心态下去学习,去工作,才会让学生满意,也才会有自己的幸福人生。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福的汗水甚至是泪水来滋润。身影疲惫,额头苍老,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教育出一群学得幸福的学生。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5

  昨天开始了新一轮的数学继续教育培训,第一场讲座是王晗英校长给我们讲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听了之后,感触很深。一个老师不仅要能教好课,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如果老师缺乏了文化素养,那么就会导致自己视野不够宽阔,底蕴不够丰厚,心胸不够宽广。教师就是读书人群中的一份子,读书也就是我们的必须生活。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枯燥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苦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我们教师的阅读史就是我们的成长史。

  是啊,阅读是一件多么廉价的成长道路,一本书几块钱,十几块钱,老师可以少抽一包烟,少喝一顿酒,少买一件新衣服,一个学期区区百十元就可以满足我们阅读的需要。而有的老师买一件衣服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都很舍得,花钱很大方,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如果要是买书,二十元以上的书都感到贵,不舍得买,也不舍得给自己的孩子买。特别是绘本,一本绘本二十多元,便宜一点的也要十几元,而且绘本里面图多字少,所以家长就舍不得给孩子买。但是如果要是给孩子买衣服,便宜的衣服却是从来都不让孩子穿,总是给孩子们买名牌,几十元甚至上百元都舍得。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在吃饭饮食方面都非常重视营养搭配,力争让自己家的生活营养丰富,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助于一家人的身体健康。那么我们的精神营养呢?大家想到过吗?如果我们的孩子只读课本,我们的老师只读教参书,那么我们就像天天吃饭只吃白面馒头一样,长此以往下去,我们的精神是不是会很枯涩,会不会让自己的精神营养不良呢?

  那么孩子也是一样,一个爱读书的老师不一定能够带出一批批爱读书的孩子,但是我敢说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一定不能带出多少爱读书的孩子。老师是孩子的向导,一个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小学生,更是对老师崇拜地五体投地。在小学生的心中,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自己模仿的对象。记得我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天天读拼音书,当时回到家我们也没有强迫她,而她总是自觉去读书。因为第二天老师要在课堂上检查。老师会问:“昨天,认真阅读的同学举手。”孩子们都很诚实,如果自己没有好好读书,一定不会高高举起自己的小手的。如果一个孩子天天不举手,老师就会及时调查孩子的情况。有的孩子是因为家长不支持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家里一本闲书也没有。家长总是认为只要孩子能够考试考出好成绩就行了,读不读书无所谓。这 时候 老师就会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给家长讲让孩子们进行大量阅读的好处,那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老师的这一举动很有可能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让孩子从此爱上阅读,拥有一个丰富的阅读人生。

  记得 薛瑞萍 老师也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她说:“我们那里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很多家长也是凭着辛苦的劳动去挣钱,很辛苦。我每学期都会孩子推荐一套书。但是鉴于孩子的家庭经济情况,我要求孩子可以只买其中的一本,互相借着看,一样能够起到阅读的效果。但是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他爸爸是用架子车推煤。买煤球的。每天都是带着一身黑乎乎的煤灰回家,挣钱真的很辛苦,这个孩子也很懂事,从来不向家长要求什么。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情况的下的这位父亲,却愿意花二百多元钱去给孩子买全套的书让孩子去读。我当时真的很感动,这要比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家长都舍得。这个孩子也很受感动,从此后,她天天都很认真地去阅读。家长在哪方面对孩子进行投资,就会在哪方面有所收获。”

  是啊,“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在要求孩子读书,要求孩子进步的同时,是否能够想得,我们教师也需要读书,需要进步,需要成长。我们老师要从教书匠向学科讲授型的`教师转变,唯一的途径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能够滋润我们的心灵,更有助于我们专业的发展。阅读就像爬山,我们心中要先有一座山,向着山顶不断攀登,在艰难爬行的过程中,或许刚开始是很艰难的,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和自制力来克制自己的。但是随着我们爬行的越高,我们的心灵就会感到越开心,越高兴,生活就会感到越幸福。一种感恩的心时时刻刻让我们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充实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忘却的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和不愉快。

  阅读和写作是老师成长的双翼,让我们借助继续教育培训的契机,能够从此改变自己,打破自己固有的生活习惯,走上阅读成长的道路。那么受益最大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师,还有我们的学生。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6

  以前的自己,每天上课说是照本宣科一点儿都不为过,改着作业发着牢骚,照着教参抄教案,还不耽误和别的老师说笑;盼着放学,盼着寒暑假,盼着能逛街的星期天。虽然有时也觉得很空虚,无聊,莫名的焦虑,但内心也早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了。如果不是阅读《谁是最具成长力教师》一书,我恐怕会一直这样子庸庸碌碌下去,做一辈子的教书匠。

  《谁是最具成长力教师》一书全面辑录了《教育时报》评选推出的31位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的成长案例。他们不是名家大师,都是来自于你我身边的普通教师。31位教师的成长之路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共有特点就是他们真实、自然,诚恳而有耐心,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默默地改善与改变自己,也改变了他们的学生。他们像树一样,终究变得富有活力、引人注目,让人称道。

  书中出现最多的词语就是成长,教师成长的故事,美妙地转化成了学生成长的故事。只有那些心地良善、不断用心于教育理解力与生命智慧的教师,才有无数感人肺腑的教育故事,他们的教育自传是以自己生命写就的,同时又可以在学生那里得到余音缭绕的回响。

  成长是一个过程,一个由迷茫、混沌到澄澈、练达的过程;成长是一种能力,一种潜心耕耘、自我更新的能力。正是有了教师的成长,才有了学生的成长,而学生的.成长,又反过来推动了教师的进一步成长。我从31位教师身上所受感动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此。

  这31位教师成长的历程中,无一例外的都体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爱与执着,他们把自己在教育中的困惑和经验方法,幸福与快乐进行了一些思索,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很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中的许多专家都曾是和我们尺码相同的人。在他们成名之前,他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你、我、他,我们在成长中所遭遇过的失败、挫折、痛苦、困惑等,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尝受过,他们之所以与我们不同,并不在于他们的天赋比我们高,而是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打造生命。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长年累月地坚守,默默无闻地付出。

  教师,应当全面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每一个生命都展示出自己的精彩之处。如果学生的生命因为你的关注而改变,因为你的影响而精彩,那么,你就获得了成功。让我们一起辛勤地努力,让学生的生命因我们而精彩!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7

  12月13日,很荣幸聆听到了上海市浦南幼儿园林剑萍园长《以有效的园本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的精彩讲座。说实话,在听讲座前,对林园长这个人是很陌生的,只知道她在早期阅读上很有研究,听了她的讲座以后才知道原来林园长是那么一个智慧、知性的园长。

  林园长的讲座一开始就解释了什么是“园本教研”,她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园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一“在本园的”——园本教研必须强调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围绕幼儿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服务。二“是本园的”——园本教研必须立足本园,确立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在智慧碰撞和互动对话中,最终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建构属于教师的实践思想。三“是为了本园的”——园本教研必须以幼儿发展为本,研究本园幼儿,尤其要解决本园幼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林园长的这些信息中,我强烈地感悟到了我们的园本教研要追求“适合”这两个字。

  一.园本教研要适合自己的园所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园所有深层次的了解,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盲目随从。虽然我们非常明白园本教研要“立足本园”,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会一不小心就会偏离跑道。特别多的时候是,看到别的幼儿园有什么新的做法,就会觉得人家有创新了,我们就要向她们学习,对本园的适合性考虑甚少。另外,我们常常为办不出自己幼儿园的特色而苦恼,听了林园长的讲座以后,突然明白,只要结合自己幼儿园的实际,客观地寻找自己园所的真正问题,结合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努力解决问题,才能走出属于自己园所的特色之路。

  二.园本教研要适合本园的教师

  首先,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水平。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知道,给予孩子的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水平,那么教师也一样,我们的园本教研也只能定位在教师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位子,不能超越她们的能力水平太多,否则,只能让教师们丧失信心。第二,要考虑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教师对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是最有话说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我们选择的教研内容要与教师当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第三,要考虑教师的层次性。教师之间有能力的差异、有年龄的'差异、有兴趣爱好特长的差异,所以在园本教研的形式上我们可以更多样化点,可以让有特长的老师来主持她擅长方面的问题研讨;第四,要考虑教师的主体积极性。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教研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园本教研要适合本园的孩子

  园本教研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因此在开展园本教研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考虑,我们的研讨是否是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发展而服务的,我们所作的研究是否是孩子发展所需要的。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吧,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处,我们的孩子有一半是外来民工的子女,受各地习俗的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天差地别,所以,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了我园最突出的问题。于是,我园的园本教研就定位在孩子的集会、用餐、卫生、礼貌问好等这些行为习惯问题的研讨上。

  引用一句经典老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听了林园长的讲座以后,我深刻的感悟到,我们的园本教研也应该做到“适合”,适合自己的园所、适合本园的教师、适合我们的孩子,这样的园本教研才是最好的。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8

  看到《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个标题,我反问自己:教师的人生幸福在哪里?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又有何关系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读了下去。读后,我才感觉书里有很多意蕴深长的人生哲理。

  幸福到底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幸福在于心态。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与苦恼。幸福不幸福,关键在于你的心是如何处之的。就像全书开头的这首诗,就是在告诉我们怎样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 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只要你能笑对人生,你就能体会到幸福。

  同样道理,教师的幸福也在于心态。虽然我是一名入行不久,资质还浅的年轻教师,但与学生相处以来,我感触很多:有辛苦,可更多的是幸福与感动。担任初三教学以来,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又重大了,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去做,绝不能对不起学生与家长!可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看到有些学生不上进,不懂事,还屡教不改,我的心难受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加上偶感风寒,我失声了!此时,正是进入期末复习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收尾阶段,可不能讲话的我,仿佛感觉世界突然变得安静了。似乎我的心也跟着冷静了下来。虽然我不便讲话,但我的头脑是清醒的。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尽力用最少又最有效果话语指导学生整理好知识点,并认真的完成摸底考试。但是我仍然感到担扰,感到不安,直到我遇到这些事:“记得在九班,快下课时,我在黑板上写道:虽然我生病了,但我希望你们会学得比我健康时更好,能不能做到?”学生纷纷回答:“能!”这时,下课玲响了,我又写到:“下课!”让我没想到的是,全体学生,不约而同的站起来,喊到:“老师,再见!”喊声结束的那一刻,我的心不禁颤动了一下,这是我教学以来,听到的最响亮,最整齐,最饱含感情的一次告别语!它给我一种力量,一个信念,一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动!

  还有经常听到学生关切的问候,那声音很温暖。更让我难忘的是,课代表代表同学们将咽喉含片送到我面前,我摆手不要,可他低着头,硬往我手里塞,边塞边说:“老师,你拿着吧,你拿着吧,不贵的。”那可爱的表情,至今还清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还有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此时在课堂上也安静了许多。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虽然,这次期末考试,他们并没有做到最好,但是,挫折是前进的动力,我相信:他们一定做到最好的!

  我想作为教师,幸福的人生与自身专业的成长是分不开的。只有教师不停的去应用,去实践,去努力,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就能够给予学生最精辟的文化知识,营造最舒适的学习氛围。该如何去做?如果在生活中是一个苟且的人,干什么都心不在焉的人,在工作中是不会表现出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等这些品质。曾如作者所说:“假若你是一个能唤起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学而不厌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你不仅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也能胜任许多其他的工作。相反,如果你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一个贫庸和贫乏的人,不仅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能胜任的工作可能是少之又少。若一个人有问题,做出的事就会有问题。”

  综观自己,我迫不及待的想缩短我与“专业化”的距离。通过近两年的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悄然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对书中理论以及生动的教学案例的描述与分析已经有了很多的认同,但这也仅仅在“接受”层面。虽然开始主动地去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的理念在我的教学行为中也多有体现,但这也只是停留在感受层面而已。细细回顾自己的日常教学,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等很多时候还是欠考虑,显得很随意;或者自己行之有效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自己却不能够很清楚地从专业的角度给自己作一个分析定论。我看过不少名师的教学过程。课堂上名师们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如沐春风,趣味盎然,从他们的每一句平平淡淡的话语中,从他们与孩子每一次自然轻松的交流中,你能深刻地感受到名师教学的品味,体味到老前辈开阔的文化视野,高远的文化境界。如果将教师成长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我正处在蹒跚学步、呀呀学语的婴幼儿期。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疑,学习是我们必须的生活!还要拥有不畏艰苦、义无返顾、不断追求的凤凰涅磐精神,坚持每日学习、每日研究,每日积累,必定会积小得成大得,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逐步成就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

  记得去年总结时,我说过“只要想起我的学生们,我的一切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今年,我还要这么总结。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是因为我太年轻了才这么说,我觉得不是的,这是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啊!当我听到学生恭敬的问候时,我是幸福的;当看到学生真诚的微笑时,我是幸福的;当看到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时,我是幸福的;当我身体不适,看到学生关切的眼神时,我真是打心眼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其实,还有一点让我感到特别幸福的是:我也有师傅,我与我的学生一同成长!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9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将近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时常会想起那句“我爱我做我求索”,正是这句话让我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还能自信的站立在讲台上,还能向同事和学生展露自己的笑容,也是这句话激励我要不断完善自我并让我更有信心和勇气坚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育人先育己”,所以做教师可以激励我不断完善自己;其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会更具有挑战性。我做我爱的,我觉得很幸福,可是在工作中我却发现,“育己先育心”,而非常情绪化的我似乎与教育人的工作格格不入,尤其在做班主任之后,对此感受更深,甚至曾想过要放弃,但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要不断的求索,绝不可以轻言放弃。利用寒假,在阳光里,音乐中,我读完了这本《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感觉到好像是与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仿佛在为我上一节生动的心理学课,而课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感同身受。在这一节课里我不仅更多的了解了教师心里健康标准和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学会了一些调适心里情绪的方法以及应对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

  书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关于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严重的心里问题,但这些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会情绪不佳,心理不适的时候,仔细反省,在与同事和学生的相处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得心应手。其实,人都有多样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只不过有些转瞬即逝,而又些却越演越列,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还记得刚工作时,我也是个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者。我曾想让我的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英语,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为了应试,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原有的一些设想,虽然尽量去坚持自己的一些风格却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但随着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更深了解和自己不断的调整,在掌握一些应试技巧的同时也力求坚持自己的风格,有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放弃一些改革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在现今的教育制度的大环境下时难以执行的,所以不是的还是会小郁闷一下。而我的完美主义让我在工作初受到深深的'折磨,我总是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总是期望他们能理解我为他们所做的一点一滴。

  可这些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有一段的时间我却固执的坚持着,也对自己失去过信心。虽然失望,失落,但我没有逃避现实,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总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多与老教师谈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看到这本书中对年青教师成长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觉得很欣慰。工作的第一年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我成功的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而这一年的收获也让我更有自信的站在讲台上面对我的学生。而工作的第二年是我困惑最多,也是最痛苦的一年。刚到一个新环境,又担任了班主任一职。我知道到一个新环境一定会又一些不适应,而且我以前也没有见习过班主任,我很清楚一定会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凭我的一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但结果却让我很受打击。由于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甚了解,我在班级管理上漏洞重重,经常顾此失彼。而且本人性格急躁,容易发火,总是在情绪不佳的时候不能更好处理一些问题,也不能抓住一些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教育。虽然对学生付出了很多,也是真诚的爱着他们,并且也受到他们的喜爱,但由于一些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班级状况不太理想:学生行为习惯不太好,学习成绩也不出色。而且我还在“尊师爱生”这个问题上不太确定,也曾为到底爱学生多少这个问题彷徨过。现实生活的种种和学生的现状让我第一年的成就感荡然无存,这让我很痛苦。我也伤心流泪过,可我没有失去方向和信心,痛定思痛,我依然勇敢的站在学生的面前,接受他们的一些建议,我也反复反省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点,利用种种方法去调整自己,因为我知道要教育好这帮孩子我必须要尽快完善自己,而这也是我选择做教师的初衷。

  我对书中的一些调整心理的方法都很熟悉,也会做的更好。而书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对“尊师爱生”观念的诠释,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明白只有与学生互尊互爱才能其乐融融,再也不会去担心是不是对学生太好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书中的一些话让我记忆深刻。“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要学会对所有你认识的人微笑。”这些话会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个人的修养。书中提到的心里问题的对策和心理困惑的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品格,还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我永远不会忘记书的扉页上的那句“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当我在人生旅途上苦闷彷徨时,这本书将成为一剂良药,帮我恢复平常心态,继续我幸福快乐的教师生涯。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0

  “书,建刚一本一本地写;课题,建刚一个一个地做。对不起,您可千万别以为,建刚是个老学究。”《教师成长的秘密》的序言里的话,让我震撼,管老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老师不仅要学会研究,还要与时俱进。

  一路走来,管老师用“仁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喜爱。管老师的书,一本本地读;管老师的话,一句句地记;管老师的理念,一点点化为己用。对书中的这句甚是喜爱“你一条道走到黑,穿过‘黑’,柳暗花明了,就会有很多人站出来,给你掌声、喝彩声。”管老师的鼓励字字在理,让我有了冲过黑障的勇气。做老师,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要“仁”字开头。

  管老师对专业的.成长也深有感触:“不喜欢的工作,并不是‘工作’有多可恶,而是做不出名堂,混在里头窝囊。为开脱那份责任,只好说,我不喜欢它。”“找到自己的特点,一头钻进去,不要问它能产生多大的效应,不要问它能带来多大的实惠,不要问它能带来多大的名声。”“有偶像在,心理有了个拽得住的,日子过得踏实。哪天你自以为成熟,不再有偶像,你的人生已经到顶了。”……都是大实话、大白话,然而,未必人人都明白,人人都明白,未必人人都能做到。拨开云雾,天蓝蓝,海蓝蓝,一切美景在眼前。管老师看待教师的成长,有清晰的认识,有不惑的见解,读后收益颇多。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1

  今天学习了《突破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八大瓶颈》,如臧主任所说的大多数教师会拿来与自己作比较,我就是其中之一,读罢此文,感触颇多,也深受启发,现在我就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时校长在体会中说,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师道尊严在教师的心中已根深蒂固,的确,古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也曾在《师说》里提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诚然,在古代,师生关系没有民主、平等可言,但师生关系并非只是“授”与“受”的关系,而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坦诚交流,做到心与心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流、融合、升华,教育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生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与学生心灵碰撞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树立起自己的师道尊严,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对学生发号施令,进行压制,约束,班里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危机四伏。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还要保有一颗童心,时刻能够站在学会生的角度上,用心去体会现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随意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要一直站在讲台上“俯视”全班,不要以为可以把全班一览无余,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蹲下来,在心理上,情感上贴近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谈,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还要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不断的去充实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要经常反思,提升自己的经验和教育智慧,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用苏霍莫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来对照自己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而使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2

  烈日炎炎的暑期,我用几天的时间读完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籍。合上书本,犹自沉醉在书中30位优秀教师的一件件案例情景中, 心中感到无比的振奋。

  一段段故事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来描述,表现了这30位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在他们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象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贺杰老师从一名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变为一名优秀教师,一直在网络上“行走”并取得最后的成功;万玮老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不断反思之后感悟总结起来的。于是,我下定决心,绝不犯相同的错误,绝不向困难低头,也绝不做一个平庸无能的教师。”之后他经过努力果真的成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写成了《班主任兵法》等文章;

  谁说每一位优秀教师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们不也和我们一样,终日与平凡单调的教书生活相伴,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 就象张曼凌老师说:“想想,生活虽然平淡了些,但的确每天有每天的'精彩,每天有每天的难忘,也每天有每天的收获。这样的日子虽是平凡的,但如果拒绝平凡,那么平凡的快乐也会远离我们。所以,我愿意成为这样一个平凡的,但却也是快乐而充实的教书人。”朱国红老师“在寂寞中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认识了陶行知,了解了朱永新,读懂了李镇西,爱上了教育在线论坛,写出了百万字的随笔和札记。”他们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而与网络的相识更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获取更多知识,得到强大精神支柱的愿望。而且让在教育事业中志同道合者的思想的火花随着网络碰撞,把网络作为平台来让自己的教育才能、智慧得以充分展现。在网络里他们找到了使自己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且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教育生活过得更快乐和精彩,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正象常作印老师所说的“网络让我的“教”更加活泼、民主;网络让我的学生“学”得更加自主自觉;网络让我的课堂精彩纷呈。”网络竟然有着如此大的魔力,让无数教育工作者神奇地运用它获得成功,并在它面前充分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再看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已经有了几年,这几年也有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也有对教育的困惑和不解,可我却很少把它们诉诸笔间,或与人分享。只是在这两年,我才真正有点感受到了网络学习的意义,知道了它的重要性,也开始拿起了笔,进行艰难的写作实践,收获甚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书中的人们一样满怀抱负和理想,从不曾气馁过,尽管屡遭挫折,我还是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不熟悉,我就每课认真备课,查翻资料,向其他老师请教,反复钻研教材,尽力上好每一堂课。可是做了这些就行了吗?认识了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后我自惭形秽。我所做的其他老师不也都在做的吗?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埋头苦干,只能算是教书匠,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而我现在只看了几本教育专著,没有开创一条适合自己能使自己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道路,在教学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发展,我现在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没有任何作为的教师,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改变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和一些有关专业教学的文章,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象魏智渊老师说的那样:“是的,我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哪怕是晚年,都能够不断地去读书,不断地超越自己。”只有这样,我的教育生活才会有可能更精彩些,因为教育是我一生不变的梦想。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3

  读一本好书,身心就会经历一次洗礼。在假期当中我读了林金炎老师的《教师成长那些事》后,我觉得作者虽然是一位从乡村中学走出来的教师,但他的故事中却蕴含着大智慧。随着一页页地阅读,我被深深地吸引;遇到难题,我会和作者一样紧缩双眉;实践尝试时,我会和作者一起充满期待;问题解决,我又为作者的教学机智称道!

  案例十分贴近生活,使我感触颇深,我觉得自己跟文中的陈雪很像。想干这,又想干那,傍徨、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林老师对陈雪说的那段话,让我似乎找到方向。“这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自己的个性喜好,如果你能寻找到自己兴趣的钥匙,一定会打开你的心锁。你一定会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小天地里开心地求索、恣意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尽情地展示自己”!静能定,定能安,安能成,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过滤掉那些浮躁,思考一下,自己的那把钥匙到底是什么,在哪里?

  很多时候,我认为教育学生,特别是顽皮的学生,或者孤傲有个性的学生,就必须想办法让他们“臣服”或是“就范”。而作者认为,哪一天,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剩下孤零零、硬邦邦的“征服”,那么教育的前景一定不乐观。作者在《与其征服学生,不如感谢学生》指出了师道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做保温瓶》讲解了培养了孩子的好奇心的技巧、《设立差生奖》对差生无疑是最好的激励。

  读完这些,我不禁称道:心怀鼓励和感激才会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和学生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娱乐中,建立和架起感情的桥梁。人们的感情是靠彼此熟悉、了解而建立起来的,师生间也是一样。教师只在上课时和学生见面,是断然难以建立,只有与学生充分地接触和了解,此间才能互相理解而加深情感。他们的才智、个性往往能较为充分地显露出来,思想感情也会自然流露出来。我们可以在与学生打成一片时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最真实的信息。

  一本好书于人的益处不是一两句话可以道尽的,作为基层教师,面对的问题更多,需要更强的教育信念,更先进的专业能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借鉴林老师优秀的教育经验为我所用,坚持一个教师成长中的感动与坚持。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4

  教育是一门艺术,学前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所面对的是还不能正确表达意愿、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以及深爱着孩子的家长。从事这门艺术的自然是我们教师。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于是,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成为这本手册贯穿始终的主线。

  整个七月,细细品味了这本手册带给我的乐趣,与其说它是一本帮助幼儿园教师成长的书,还不如说它是一本真实写照幼儿园教师一天工作的手册,以下就让我来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吧。我认为此手册:

  一、目录独特,清晰明了

  这本手册不同与其他的书籍,它采用的是“树形”目录,从树根到树干最后到树枝,分层清晰,一目了然。树形目录试图用一棵大树形象地暗示教师的不断成长,新手教师从最基本的根基出发,逐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内涵丰富的专业教师,同时根基也在不断地加深。因此,两个自评体系,即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和成熟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分别取代树干和树枝组成一个整体,它们的位置并不意味着有些领域是主干,有些领域是枝节,相反,各领域有同等的重要性,而且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录是一本书的指引者,指引读者如何读好这本书,就像生活中,我们为自己定位目标,没有目标只能是盲目的生活,因此给自己确定方向,做起事情来才能有条不絮。

  二、格式一致,通俗易懂

  阅读中发现两个自评体系都有自己的格式,给阅读者更清晰的思路,其中,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包括:关注的幼儿发展目标(关注的目标)、试试这样做、小贴士和案例四部分。每一部分都让我确定了自己的方向,知道下一步该做些什么,通过小贴士和案例进一步在“试试这样做”中尝试更多的做法,以至积累自己的经验。

  成熟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包括:等待你发现的问题、试试这样做和案例三部分。有这样一句话:熟手是昨天的新手,但不一定是明天的专家。

  我想这类体系的教师应该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介于自己还是位新教师,只是粗略的看了看这部分内容,但在今后的逐步成长中我还是会仔细阅读。

  一致的格式也是一种学习的模式,可以说是一个框架,平日的生活学习就需要一个简易的框架,就像写作文时先列一个提纲,跟着提纲的步骤内容自然丰富了起来。

  三、联系实际,易于学习

  教育充满了创新,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对他们的要求自然是因人而异,人们常说:教无法定,就是对这个充满挑战事业的概括吧。在自己平日的教学与生活的中,时常会碰到一些无法决定的事情,或是让自己找不到头绪的事情,会变得焦虑、急躁,给自己一定的'压力。但通过这本手册,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一点点小提示、一个个小案例在不知不觉中让我想到了很多以前发生的事情,有的是亲身体验的,有的是看到的,有的是在聊天中大家提到的,每一章节都能让我受到启发,不管是班级建设、家长工作还是幼儿一日活动,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么贴切,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在阅读时也不会存在枯燥与乏味,而且能清楚看懂它所要表达的意思,记忆犹新。

  迈开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后,不知不觉中我已渡过了两个春秋,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帮助我们更快成长,这理论的力量当然不容小看。作为新手教师,可能会感到面临的问题太多,有太多的困惑,不知如何把握幼儿园教师这个角色,有时会让自己迷茫,假如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妨也来阅读下这本手册吧,我相信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让我们一起和这群高尚的人起舞高歌吧。

  帮助孩子长成为“地球公民”。

  在1月2月的幼教核心期刊中,有一篇名为《帮助孩子长成为“地球公民”——美国斯坦福幼儿园规则教育》。这片文章主要写了美国加州洛杉矶第六区斯坦福幼儿的规则教育,让我知道了所谓的规则教育是什么样的,并可以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引导幼儿学会遵守现有的规则,是帮助他们成长为地球公民的第一步”.这就是规则教育的的大目标。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教育目标,教育幼儿成为一个社会人。规则教育包含两个部分,园级规则和班级规则,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大规则的统一下,班级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级的规则,看上去很普通的规则都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在这篇文章中还写到了规则教育的方法,我觉很适合我们教师去看一看,每月的“斯坦福幼儿园好公民”和一日的“小老师”被认为是该园规则教育中行之最有效的方法。在对待幼儿的纪律问题的上,这篇文章也提到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方法的步骤是非常的科学合理的,幼儿园配有相应的心理教育老师。

  我们教师日常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重视到如何尊重孩子,如何教育他们真正教育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发展健康的人。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5

  往往越是重要的知识,在存在方式上就越为抽象,学习起来更为艰辛,应用起来就更为费事。虽然我们经常讲学习过程是乐在其中,但并不因此而否认学习不痛苦,只是学习的痛苦与学习的幸福并不冲突而已,这或许就是现在的流行语“痛,并快乐着”的意思吧。理论阅读应该是教师不可放弃的责任。教师的确很忙,但这种忙碌靠时间是无法偿还的,它需要教育智慧去击碎它。在教育日常生活中,需要成倍的体力劳动才能够替代相应的脑力劳动;同样的道理,相应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完成,就可以转化为成倍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越是繁忙时,就越有理由、越有必要去进行理论阅读。

  在这儿之所以强调理论阅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上有更深的造诣,另一方面是希望借助理论阅读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规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原本就不应该存在的感性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总是断断续续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断断续续的教学工作串起来。当教师把日常教学生活串起来后,不但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得到体现,而且我们才能够完整地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但是,串联工作本身却是艰辛的,甚至偶尔会觉得无聊,特别是当我们看不到这幅教育画卷何时才能成功时就更是如此了。不管你是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法,还是乐于对教学生活本身进行叙事,你在串联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既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知识来整合这些故事,还需要有教育整体的思路来勾勒你人生中最为精彩的教育画卷。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学习他人的知识与经验,即使我们还会不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不可能在教育实践这条路上寻找到富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智慧。所以,我们还需要在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验这条路上有所尝试。对待课堂教学生活,我们既需要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更需要在课堂教学这个岗位上,体现出自己的教育价值。对于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学习与应用,的确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可要真正地展现自己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教师主动地行进在“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6

  我读了《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围绕“教师成长”这个关键词,书中记录了优秀的教师优秀文章,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他们在讲故事,我在看,在思,同时也在心里构思着属于我和我的学生的故事。

  书中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良好的师德师风假设,做尊重学生的老师,从课前听课、课后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出路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这些优秀老师的亲身经历中,发现教师的成长密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从书中获得的更多的是经验,是方法。

  首先要学会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对于新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会大大缩短他们成长的路程,也为激活教学思路,灵活处理教材与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能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各元素之间的切适度。作为新教师总会遇到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有时同事也无法给予相应的帮助,那就要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每一个人一生都不可能走入同一条河流,人生也如此,不可能再重复自己的生活之路。

  其次要寻求合作。现在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合作就很难有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亦如此。新教师用积极的态度寻求同事的合作,与家长、学生的合作显得很重要。“三人行,必有吾师。”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特长各异,用合作的方式是取长补短,取长补长的最佳途径。懂得向老教师虚心求教,借别人的经验来成就自己。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的`最好办法就是向老教师“取经”,在各方面与他们多交流,吸取有益的看法和建议。再有就是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你在成功路上迈的步子更快捷,更坚定,更有力。

  最后要善教学生。 善教有多条原则和多种形式。教师整节课都自始至终讲个不停,把学生的头脑当容器,狠狠地灌,结果老师和学生都累死了,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这种做法是不行的。因此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即合理的教学设计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快乐、高效的学习。另外教师面对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关心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用真心去感染学生。用心的去爱去教学生。

  总之,想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必须在教学实践上下工夫,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未知,求得新知,用新知推动教学前进;不断反思自己,通过反思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年轻教师,成长的道路虽然是辛苦了些,累了些,然而我的内心充满了快乐,愿意累并快乐着!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7

  我们都把孩子比作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在一天天的成长着。而作为园丁的我们也在需要成长,在不断的学习与感悟中,在总结与交流中成长……从一名新教师走向一名成熟的教师,过程是辛苦的,艰难的,但总有一份对学生的爱,总有一份专注和认真让我们在这条大路上昂首阔步。

  林老师的这本书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教师的独白,他还原了教师生活的本来面貌,正是因为真实,才越发让这些在教师生活中并不起眼的点滴闪烁着专注的光芒。他在诉说自己发自内心坚持和感动,是专注让他成长,他也在专注中成长着。

  这本书他分别从“教育成长”、“学生成长”、“专业成长”。 三个角度阐释了对于教师成长的感悟和理解。前两个“成长”都是围绕着教育孩子的一些事例来讲述自己对于成长的感悟,专业成长则是就教师这个职业的发展出发,为我们指一条路,那就是:只有耐得住寂寞,排除杂念,我们才能专心致志地潜心研究教学,才能有所作为。精彩生动课堂教学是我们所要学习、追求的。

  读着林老师的优秀成长故事,我也经常会反思自己和班里每一个孩子的故事。

  虽然我初涉讲台,在岗位上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我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格外多,伤心过,失望过,但总希望与学生一起,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他们生气时大声咆哮;高兴时欢欣鼓舞;失败后垂头丧气;成功时喜笑颜开……学生的纯真固然可爱,可他们的幼稚却令人可恼;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强调了一遍又一遍的常规却总有人违反;重复了又重复的作业依然满纸红叉;做了又做的试题考试时还是一塌胡涂……起初我很不适应,时常感到很难过,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是走到现在发现自己收获了许多,收获了教学成功体验,更收获了孩子们,家长们对我的信任。我体会到更多的是做一名教师的幸福,幸福存在于很多不经意的瞬间,做一名教师的幸福感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不经意间发酵,升华,萦绕心头……

  每天上课前,我走上讲台,学生起立喊老师好,我微笑还礼说大家好请坐。课上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一起分享感受,有时碰撞出各种各样的“火花”,我们就一起讨论,彼此细细聆听,相互学习……

  幸福是课下几个孩子跑过来围着我跟我聊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话题,讨论我适合什么样的发型,和我分享开心的事,喜欢吃的东西或者看了一个什么好看的动画片,问我喜欢看不喜欢,甚至感到无聊了要跑到办公室找我聊天,他们的“侵袭”时常让我不知所措,这就是他们的古灵精怪,常常会带来许多“意外”和“惊喜”。她们会准备好为我表演的节目,然后悄悄地把邀请函放在我的桌上,带我参加这一场只有我观看的.表演会!他们也会在某一节手工课后拿着自己的作品跑来满心欢喜的送给我……

  孩子就是孩子,前一秒笑的前仰后合,一转眼就有可能眼泪汪汪地对你诉说自己的不满和委屈,真让人哭笑不得,只好轻抚着他的脑袋安慰劝告,看着眼泪直流就是让你没有办法。

  幸福是一次又一次鼓励孩子,看见他字体写的越来越好,上课敢于发言,看到他的转变,我的眼里就多一份坚定,多一份爱!幸福是节日他们送上的一句问候,那些用心做的小礼物让我由衷的感动了好多次; 幸福是孩子们一早见到我就跑过来叫着我围着我,那粘人的小模样真叫人喜欢; 幸福更是每天放学时孩子们跟我相互挥手告别,有种依恋有种不舍,或者开始期待:明天再见……

  学习幸福,品味幸福,幸福不只是欣慰,微笑,欢喜,辛苦与累也是幸福存在的一种形式,有人说:自己的幸福常在别人眼中,殊不知自己同样也被幸福紧紧围绕着。我是一名幸福的教师,有一群我爱的和爱我的孩子,有一个像家一样温暖的大家庭,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之家……

  我在成长着,这条路上的你我他都在成长,我认为每个老师的成长史都可以是一本书,林老师的故事让我倍受启发,或许我可以用我这一份热情和坚持让我的这本书更精彩!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8

  这是一本相当朴实的书。我只能这么说,而且我认为作者会认同我的这种说法。这本书的文笔没有多少亮点,理论也没有多么的发人深省,篇幅也没有多长,我花了半天就读完了,但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那种朴实无华的讲述。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这个身份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虽然算不上高山仰止,但是也足以让我们仰望了。但是当你读他的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书里面并没有多少故作高深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感觉好像面前正站着一位宽厚的长辈,对你絮絮叨叨地说着他自己年轻时的往事,语重心长的提醒着年轻的你不要犯他犯过的错,并且知无不尽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数说着自己得到的教训,甚至读着读着会有一种如父母般唠叨的错觉。

  说实话,在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又是一本毫无营养的快餐书,以为这又是一本教师该怎么怎么做,教学问题该怎么怎么解决的空谈一些大而无当问题的书,但当我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在空谈教育该如何如何教师该如何如何,而是在讲述着当自己还是一个新教师时自己在干什么,讲自己从教师这条路上走来所做的一些选择,讲自己从新教师走到特级教师这一路所犯过的错误和所做出的努力。全书无时无地不透露出作者的那种朴实,书的语言朴实,讲述的方式朴实,讲述的事件朴实,无丝毫夸饰,无丝毫做作,讲到自己曾经的错误时,坦坦荡荡毫不讳言,讲到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时,理所当然毫不遮掩,这种朴实透露出来的是一名教师的值得尊敬的气度。不文过饰非,亦当仁不让,这种不卑不亢的朴实是整本书所传达出来的最为闪亮的一点。

  我认为,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必须拥有这种朴实,不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比较有噱头的东西,而是像书里说到的,要注重最基础最细节也是离学生最近的东西,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来做最简单平凡的教学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看到明显成效的,不能心急,只有让自己变得踏实,让自己的工作方法变得朴实,才能在教师这条路上走得更好。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对待教师这份工作的态度。

  作为一名才进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新人,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我该怎么去教学,而是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该干什么。在成为教师之前,我有许多对未来的规划,我想要成为这个想要成为那个,我想要去这里想要去那里,可能基本上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但事实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毫无心理准备的我突然扮演起教师这个和角色,一种措手不及的不适应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总是在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会耽误学生,总是担心自己经验不够处理不好班级事件,担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担心自己工作能力这么低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对教师这份工作充满着惶惑不安。我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角色转换的问题,是该如何适应教师这个对我来说新的身份。

  这本书的作者跟我一样,最初的时候也是从一名村小教师开始做起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这条路上所面临的问题,不如说是作者从一名村小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作者自身精神状态的一次次升华。

  作者在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之前,他的语文成绩是最差的,并且也相当不喜欢语文,但他最终却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并且如今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用自己切身的经验来告诉我们,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的很出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要做好一件事,首先需要对这件事感兴趣,兴趣可以让我们对此保持长久不衰的热情。但作者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我们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观念误导了。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往往是最高的,但是,兴趣往往只在起步阶段发生作用,当进入中级阶段无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只凭兴趣是无法继续往前走的,相反,所遇到的困难通常会导致兴趣的丧失,以至于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不要试图依赖兴趣去取得成功,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产生了另一方面的误导。我感兴趣的,我喜欢的,我就可以做好,那么反之我不感兴趣的不喜欢的,我就做不好,而我对某件事做不好,是因为我对它不喜欢。我们这些刚刚成为教师的人中,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当老师的,我想毕竟是少数,毋庸讳言,就连作者都说“我不是喜欢教育才考师范的,也不是喜欢语文才做语文老师的”,作者并不喜欢当教师,但却成为了特级教师。作者在书中说到:“很多老师跟当年的我一样,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当老师的死板不灵活,激不起热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不喜欢当老师,不适合当老师,一直排斥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始终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算不喜欢,也应该尝试去接受它,尝试着融入进去,“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欢并不是不出色的理由”。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踏踏实实以最朴实的态度来面对这份工作,而同时也必须要有韧性,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百年树人”的工作,是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积累的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能够承受“铁杵磨成针”过程中的孤独。

  作者最初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仅仅只是一名最最普通的村小教师,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一名不怎么合格的村小教师。作者的自述中说到,在他最初当教师的时候,“一年住院,两年养病,三年经商”,教师似乎反而成了副业,当他准备踏踏实实安心当教师的时候,当初和他一起进入村小的一些同事早就进入中心学校了。从书中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作者最开始工作的几年确实多灾多难,并且作者本身的能力也并不怎么出色,但是作者身上的那种最朴素最单纯的韧性却让我动容。

  书中提到一句话:“人的韧性即人的神性。”当作者以一个经历岁月磨砺的长者身份,略带复杂和缅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给我的是一种莫大的感动与震撼。作者最初工作的阶段, 仅仅是一名村小的民办教师,而之后作者更是在村小工作了十年,就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十年磨一剑”,用十多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村小教师,成长为了一名特级教师。跟上一辈的中老年教师比起来,我们这些新教师的优势在于受过全面系统地教育技能培养,具有相对来说更为新颖的观念和方法,与他们相比,我们在技巧性上占有更大优势,但是我们这些新教师却有一个共同的也是致命性的缺点,浮躁。教师所做的工作,通常被形容为“慢工出细活”,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在细节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最忌讳的就是想要迫切看到成果而追求效率,“欲速则不达”在教育上能够得到最彻底的诠释。而年轻人的特质,再加上目前越来越浮躁的大环境,年轻教师越来越缺乏耐性,更多的是喜欢一些花里胡哨的名目,很少能够踏踏实实坚持把教师工作中最基础的东西做好。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在这十年里作者也并没有做多么了不起的事,仅仅是在作文教学这条路上固执地走着,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死脑筋地坚持着,一条路走到黑,最终,走出了一名特级教师。

  坚持走一条道路,一路走下去,终会见到白。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19

  近段时间读了不<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篇文章后,我深有体会.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得到专业提升。

  我是一个有着13年教龄的教师,在这些年里我总是努力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也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还不够专业和成熟。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更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而为一,这对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知道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造,不断地有所感悟、体验和持续积累,我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的成熟教师。

  让我们一起不辞辛劳、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和探索,迈向专业成熟之路吧!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20

  随着教龄增长,在教育丛林中越走越深,未知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教育这项使命重大的职业,注定了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成长。从满怀热情与期待步入教师岗位,到后来的身心俱疲,我在这周而复始、碌碌无为的四年中,我逐渐感觉到茫然,像一棵脆弱的小树,失去了向上生长的动力。工作第五年,我换了环境,开始了新的教学生涯,我再次开始尝试向上生长,而罗树庚老师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让我久旱逢甘霖,帮我理清头绪,再次拥有了向上生长的力量。

  教师向上生长的力量,从书的封面看,一目了然,即:内驱力、学习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反思力。这也是罗树庚老师归纳的教师成长秘诀。

  教师成长需要内驱力。教师的成长,从来都不能靠他人推着前进,只有靠自身的强大内驱力。内驱力来自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那份使命与担当,对职业敬畏感,来自那颗想要向上生长的心。拥有了内驱力,便仿佛汽车拥有了发动机,助我们前行。

  教师成长需要学习力。有了发动机,没有燃料,再好的汽车也只是摆设。同样的,内驱力是发动机的话,那学习力就是能给发动机提供能源的燃料。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就像朱永新教师说的,读书能改善教师的专业结构,增强教师的专业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对于科学教师来说,读书能让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填补知识盲区。在信息化的当下,看微博、看公众号、看短视频等等,也不失为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知识的好方法。我个人更喜欢图文并茂的科普知识,既满足了我本身的求知欲,对于我的科学教学来说也是一大助力。微博、短视频中一些科普博主的科普既有趣又能丰富知识,例如:《博物》杂志的编辑张辰亮的小号“无穷小亮”帮助我认识了身边很多有趣的动植物,新开辟的“亮记生物鉴定”更是把这些有趣的生物做成了集锦;菌物学爱好者“赶尾人”会科普很多有趣的菌类;科学科普博主“石炭纪的猫”介绍的很多矿石也让我大开眼界……

  教师成长需要反思力。拥有发动机和燃料汽车,还不能不断奔驰,还需要方向盘。反思力恰恰是是决定汽车前行方向的方向盘。海明威说“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我并不在意。我只想弄懂如何在其中生活。”想要弄懂,就需要思考,最能帮助教师成长的思考就是反思。相信每个老师在上完课后都会对这节课中的环节进行反思,思考哪里需要改进,有什么改进的方法等等。我认为反思还有一个大难关,就是坚持记录,反思过后没有及时记录,就会错失很多宝贵的经验。每节课课后的授后小记则是记录反思的一个好方法,不需要长篇大论,把上课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及可以改进的方法罗列下来,我相信这些反思的小记录会成为教师成长的一大助力。

  教师成长需要行动力。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成长,必须要有行动力。很多事纸上谈兵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不简单。不知道怎么管理课堂,行动起来,多听听有经验的'老师是怎么做的;不知道怎么写论文,别慌,行动起来,多积累素材,多看看优秀的论文是怎么样的;不知道怎么上好一节课,行动起来,多向周围的优秀教师请教,多观摩优秀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受益匪浅。

  教师成长需要研究力。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新教师,不要怕失败,多一些基于实证的研究,发挥出研究力。

  教师成长需要沟通力。人在社会中,总会与其他人产生交集,而教师则是一类特殊的群体,除了自己的社交圈,教师更多的是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教师要成长,沟通力也必须要提升。刚踏上教师岗位时,我很怕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因此我每次上课前,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和学生聊一聊,学生很愿意跟我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还喜欢提问一些五花八门的冷知识考一考我这个科学老师,通过这个方式,我与学生的沟通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教师与家长有很多沟通的渠道,QQ、微信是常用的通讯工具,微博和抖音上也会看到一些教师或者家长吐槽。罗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微博上骂家长事件,是一个沟通反例。信息时代,网络工具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皆大欢喜,有时候双方过于情绪化,通过网络工具的放大和传播,则会引起大矛盾。教师成长,得学会善用沟通工具,注意方式方法,提高沟通力。

  以上内容,是我读了《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之后的一些感想,可能有些许杂乱,但记录下来,能帮助我拥有向上生长的力量。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21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难道只是因为雨具齐全的缘故,渔人才“不须归”?细品词句,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里,我们恍然大悟:渔人眼中不仅只有“斜风细雨”,还有远处高耸的西塞山、低飞徘徊的白鹭鸟;还有近处耀眼的桃花、翻波的鳜鱼。如斯景致才是渔人“不须归”的真正原因啊!垂钓是快乐的,赏景不也是快乐的?渔人不缺少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他享受着垂钓,享受着垂钓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呢!

  而教师是否在享受着自己的职业呢?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xx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的罪魁祸首就是“职业倦怠”。它使教师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教师一旦陷入职业倦怠心理的阴霾,要做一名合格教师已是困难,遑论个人专业成长?

  “生活虽然平淡了些,但的确每天都有每天的精彩,每天有每天的难忘,也每天都有每天的收获。这样的日子虽是平凡的,但如果拒绝平凡,那么平凡的快乐也会远离我们。所以,我愿意成为这样一个平凡的,但却也是快乐而充实的教书人!”案例5的'张曼凌老师以朴素的话语表白着她的快乐宣言,并践行着:清晨上班路上,她思考今天要做哪些事情——计划的快乐;7:30左右,她亲率孩子们到操场上锻炼身体——运动的快乐;7:50左右,参与学生负责的“每日一诗”活动——吟诵的快乐;语文课后,她即刻完成教后记——反思的快乐;间操和午休时,她按学号与两名学生谈心——交流的快乐;学生离校后,她拿笔写下当天的教育日记——感悟的快乐……在张曼凌老师生动的快乐宣言和实践里,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她享受教育细节的惬意和满足,而这种精神的极大愉悦正激励着她意气风发地奔走在专业成长的路途上……

  能在埋头苦干中保持目光警醒,能在观念碰撞中实现思维融合,能在漫漫求索中坚持百折不挠,能在平淡琐碎中善于发现快乐,你就拥有了至关重要的“第五元素”,你就能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劲飞,就能在“成长”的大道上踏出坚实的足迹,一如这30位平凡而又优秀的先行者……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22

  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肖川教授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完此书,收获颇丰,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心灵的滋养。

  本书共六辑分别是:诗意地生活,教师的解放,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聚焦课堂,我的教学主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肖川教授在“教师的解放”这一辑中给我们一线教师提出正确的方法引领:教师的成长需要哪些策略。他概括为四点:一是大量阅读,仔细咀嚼。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读书有利于教师的思想从狭隘走向广阔,提高教师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气质。在“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这一辑“读书与成长”这一章中肖教授再一次重申了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实在是忏愧,读书甚少,自己总是被一些繁杂的琐事所缠绕,没有心情更没有心境去读书,教师就没有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反而一再要求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显然这样的要求显得苍白而无力,更没有好的读书方法给予学生,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如何能形成,今后一定得潜下心来,大量的阅读,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活力,使自己的课变得丰富和深刻。

  对于读什么样的书,肖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合理建议:首先读一读中小学各种教科书。其次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比如:《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等。最后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如席慕蓉、余光中的诗,林清玄、刘墉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等。从古至今,书籍可谓浩如烟海,肖教授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读书指明了方向,真值得借鉴。二是深入探索,自觉反思。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要有探索的欲望与精神,及时反思自己在工作的失误并努力改正,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成长。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确是这样,有改变才会有成长。三是及时总结,着力提升。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把自己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及时总结,古人讲: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可见平时积累很重要。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及时的总结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自己就能获得成长。第四,团队合作,真诚交流。很庆幸我所在的教研组是一个充满关爱和谐进取的一个组。在这个组里,同事们互通有无,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合力解决教学的难点,通过团队的交流与分享,我们的认识深化了,理解深刻了,关系更加融洽了。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应该着力提升自身的素质,使教育世界充满温情和仁爱,充满信任和希望,我相信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23

  肖川教授的著作——《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给了我这么个机会好好和“诗意”来了个亲密接触。冬日的午后,沏一杯清茶,细细品味着这一篇篇随笔,我从肖教授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教书,如何生活。

  一、诗意的情怀——将“诗意”渗透进一条又一条教学理念

  如果说意识决定行为,那么我们想要完成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思想目标。教学理念就是教学设计的思想目标。每次在名师的教学展示后总能听到他们将教学理念娓娓道来,这个时候我才豁然开朗,原来那些我为之惊叹的巧妙设计,都有名师们的先进理念的引领。在他们设计课堂教学之初,就有明确的理念意识。作为语文老师,是要带着孩子们在文学的世界里领略语言文字的美的。那么,在我们的.意识中就要渗透进“诗意”,渗透进传统文化悠远深厚的文学底蕴,不断丰厚我们的教学理念。

  二、诗意的语言——用“诗意”串联起一个又一个教学情境

  诗一般的语言不一定是辞藻华丽,纷繁冗长,有时候也是精炼准确,意味深长的。在教学实践中,连接一个个教学环节的重要“工具”就是教师的语言,如何过渡、连接,将孩子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导到下一个环节,靠的就是老师的语言魅力。诗一般的语言,带孩子美美地享受;诗一般的语言,让孩子深深得投入;诗一般的语言,给孩子回味的空间。相信用“诗意”的语言串联起课堂教学,会让老师在课前更加仔细地斟酌要说的每一句话,更加享受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每一个四十分钟。

  三、诗意的生活——让“诗意”伴随着一天又一天美妙生活

  许多老师爱岗敬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让他们对生活少了关注。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最大的感触便是一天忙下来,发现自己都几乎没去过洗手间,没喝过一口水。于是,一系列的“不适应症”随之而来。肖教授让我们诗意地生活,便是让我们稍稍放慢脚步,把那些琐事引起的失眠等不适应症,暂且当做是种享受,简单地生活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妙。每天对自己好一点,才有力气有动力照顾好班里的孩子,愿老师们的生活都能与“诗意”相伴。

  虽然,我们没办法像常丽华老师那样,在班里每个孩子生日的时候都能送上一首亲自写的小诗,或是一个度身定制的故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创作才华,但“诗意的情怀”、“诗意的语言”、“诗意的生活”或许也能为我们赢得孩子们的认可和更为舒心的生活。那么,“诗意”一把又何乐而不为呢?

  读《教师成长》有感 篇24

  文章中指出:成长是一个过程,一个由迷茫、混沌到澄澈、练达的过程;成长是一种姿态,一种昂扬、幸福、坚定的姿态;成长是一种能力,一种潜心耕耘、自我更新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路径,她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直接开出了一张保单,他说:我开一个保险公司。投保条件是:教师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理赔方式是:如投保方10年后未能跻身名师之列,公司愿以一赔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路径1:职业规划,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无论是谁,若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一定会很充实,很快乐,很成功。做最好的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最好不是和别人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和别人比较,你永远都成不了最好的一个,你也永远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最好,是和自己比较,和过去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让自己成为今天最好的自己,努力让自己的每一今天都有收获,有进步。做最好的自己不在乎你昨天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在乎你底子有多多差,只要努力,你就可以比不努力的你更好,只要你坚持努力,你完全可以薄,基础有成为最好的自己。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你在这方面做得很差劲,但是你在别的方面做的却很优秀,请你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不能做大树,就做小草;不能做牡丹,就做路边的小野菊;不能做大海,就做小溪;不能做太阳,就做星辰。总而言之一句话:“做最好的自己,自己的敌人就是自己。”

  路径2:阅读,为教育生命加温。人不再阅读之日,就是他的思维停止之时。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代表作、主要的教育理论贡献,我们应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新理念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就可能被降格为支离破碎的“教条”和“规则”。阅读,其实是在和精神的雕像对话。当我们把教育史上一座座“精神的雕像”牢牢树立在自己的心中,并自觉与之为伍、与之进行精神勾通时,我们便也能获得教育的真谛,获得做为教师应有的庄严的幸福。

  路径3:专业写作,让思想走得更远。常老师说:“专业写作,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更多的收获是专业发展、教育的智慧和幸福。每一个教师要想提升生命的价值,就不能轻视写作。”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个小的细节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研究的起因,我们可以为此作为金矿挖掘的开始,这无疑对于学生的成长,乃至教师的成长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写作可以促使教师,不断观察、不断思考,写作可以使教师保持旺盛的思考力。写作可以使教师成为一名思考者,进而成为一名思想者。一个有旺盛思考力的人,会不断拓展思考的空间,不断加深思考的深度,会站在思想高处来审视教育、审视教学,审视社会、审视人生。

  对于于写作,最重要的是坚持,是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必有奇效。 教师们,拿起笔,坚持写些东西吧。

【读《教师成长》有感】相关文章: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09-15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09-11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02-13

读《成长的味道》有感04-23

读《终身成长》有感10-19

教师成长读后感02-09

《教师成长》读后感09-03

教师成长读后感02-12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