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表达口语技巧

时间:2022-12-07 12:35:06 梓薇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口语表达口语技巧

  讲话是一种语言艺术。口语表达技巧是讲话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技巧。口语表达技巧的构成要素,主要指语音、语气、语速、语调、节奏五个方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口语表达口语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口语表达口语技巧 篇1

  一、语音

  讲话中对于语音技巧的运用,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是发音要规范。讲话要说普通话,要按普通话的标准、规范来吐字发音。为了保证发音的正确、规范,要经常查对工具书。讲话中乡音并不可怕,最关键是吐字要准确,要克服地方方言,要防止在情绪激动中把某个音节的汉字滑过去,或与其他音节混淆,发生新的合并现象。二是语音要正确。首先,要克服忽高忽低。以为这样就是“抑扬顿挫”,其结果适得其反。其次,要克服语音抖动。抖动是发音的痉挛病,会给听众造成烦躁感觉。纠正的方法是使呼气吸气有节制,避免气息对声带的强烈冲击,声音延长时应力求平衡,从而保持正常的发音。再次,要注意鼻音。没有鼻音字就不能夹进鼻音,鼻音过重过多,字音就显得沉闷、暧昧,没有响度和光彩,听起来使人感到浑浊不清、难以入耳。第四,要克服朗诵腔。讲话时,不要始终用一种生硬的、背诵式的朗诵腔,因为这种“朗诵腔”与自然流畅的“讲话腔”相差甚远,产生不了讲话应有的效果。三是音色要考究。

  一般来说,讲话者的声音应当圆润、清晰、纯厚、洪亮、自然。各人应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力求选择适合自己讲话的音色。那种不顾个人条件,一味要求圆润、清晰、纯厚、洪亮、自然是不切实际的。四是共鸣要良好。讲话时,声带受气息的冲击而发出声音,但音量很小,也不优美,这就要靠共鸣去扩大音量和美化音色。共鸣器官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会运用和控制。因此,讲话者要有意识地通过训练,加强共鸣,使声音变得洪亮、圆润,蕴含感情。

  二、语气

  在讲话中,语气的强弱、清浊、长短、深浅、宽窄、粗细的变化,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发声效果。气足则声硬,气沉则声缓,气满则声高,气提则声凝,气多则声敞,气短则声促,气少则声平,气粗则声重。而不同语气、不同发音效果,则又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沉甸迟滞的语气,表达讲话者悲伤的感情;轻快跳荡的语气,表达讲话者欢悦的感情;短促快速的语气,表达讲话者急迫的感情;平缓低沉的语气,表达讲话者冷漠的感情,等等。在讲话过程中,所有这些感情的表达都不是孤立的,语气的感情色彩永远不会是单一的,而且经常交错出现、结伴同行。不过,在综合运用过程中,还是有主次之分的,主要的.感情造成主要的语气色彩。主次之间,有交替,有重叠,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形成色彩缤纷的语气。语气是一种艺术创作,只有自己不断的体验实践,才可能真正把握。许多人讲话时,往往不注意语气的运用,很少语气变化,形成某种语气定势,活泼者总是“气满声高”,粗犷者总是“气粗声重”,急躁者总是“气短声促”;男性则大多“气满声高”,女性则大多“气徐声柔”,很少懂得在不同的语境下选择不同的语气。发声语言是表达思路的物质载体,语气则是语言之舟航行的风帆;没有语气,语言便永远停靠在平静的港湾。

  三、语速

  讲话中的语速,指讲话者发音音节的长短和整个讲话的快慢。根据音节长短情况的不同,可以把讲话的语速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一个讲话者,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上述三种不同语速,就能造成语言的音乐美,增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语速的快慢要根据讲话的不同内容和情节而定。从内容方面说,叙述的较之抒情的语速慢,抒情的较之议论的语速慢,人物对话、情调低沉的叙述,也应该讲得慢一些。反之,急切的呼吁,热烈的争辩,愤怒的指责,慷慨的陈述,紧张的场面,又应该讲得快一些。这样才能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貌,创造出应有的气氛。从情节方面说,应当张弛不一,缓急得体。讲话中只有控制调节好讲话语速,才能充分表达讲话者的思想感情,才能获得较好的讲话效果。同时,讲话语速的快慢缓急是相对的,需要快,也不能无节制地快;需要慢,也不能一味地慢。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口语的表达力。

  四、语调

  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轻重构成的声音色彩,即通常所说的抑扬顿挫。语言学家将汉语的语调归为四种类型,即平直调、高升调、降抑调、曲折调。平直语调平直舒缓,没有高低升降的变化,多用于一般的叙述与说明;高升语调是由低升高、语势渐升,常用于号召、鼓动、反问、设问、疑问等感情,也可表现激昂的情绪;降抑语调是先高后低、语势渐降,多用于祈使、感叹、祝愿等;曲折语调是升高后再降,或降低后再升,有曲折变化,常用于表示含蓄、讽刺、夸张、幽默等。掌握语调的表现技巧,可以明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能够准确鲜明地反映讲话内容。

  在讲话中选择和运用语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把握:一是控制音量变化。讲话者音量大小的变化,是由讲话者思想感情变化决定的。一般说来,思想重要之点、情感激荡之处,声音就要大些,反之就要小些。变化时要自然、流畅,不能生硬地制造一大一小、忽高忽低的讲话效果。没有变化的音量是没有吸引力的,然而变化不当的音量也同样会使听众不喜欢。二是把握音调起伏。高音多用来表示慷慨激昂的感情,中音多用来表示较平缓的感情,低音多用来表示压抑与悲哀之情。讲话中,只有准确地把握高、中、低三种音的运用规律,才可能在讲话中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三是讲究重音处理。讲话时,讲话者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故意把某句话、某个词组或某个词音量加大,讲得重些,就形成了“重音”。在讲话中运用重音的目的在于显示词语的主次关系,可以帮助讲话者显示某些重要思想的关键成分,产生对比性效果。重音处理的关键在于选择好重音词。确定重音的主要根据在于讲话者的目的、理想、心境、感情等综合因素。这可以列举出很多情况,概括说来,一般是选在讲话者着意强调以显示区别之处。重音处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对主要词语和非主要词语声音的对比加工。重音词语使用过多,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但如果在该使用重音技巧之处而不使用,则会使听众打不起精神。这两种极端都应注意克服。

  五、节奏

  语言的节奏与语言的速度有密切联系,但二者又不是等同的,不能相互代替。有声语言的节奏,主要指停顿和延续。在讲话中对语言节奏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讲话者的感情变化。讲话者的感情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时,为了表达意义的区分、转折、呼应,就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隙,即停顿;当感情奔放之时,就需要一气呵成,即延续。讲话中的停顿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换气停顿。讲话时有些句子容量大,拉得比较长,一口气读不下来,出于生理上的需要,稍微停顿一下,这就是换气停顿。换气停顿,既可调节呼吸器官,又可加强语言的清晰度和表现力。二是语法停顿。讲话中讲话者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叫语法停顿。在讲话稿中一般用标点符号表示出来。各种标点符号表示的语法停顿,时间长短不一。

  一般地说,讲话者能根据标点符号采取不同的停顿,就能使语言表达得层次分明,使语气的变化与感情的变化和谐自然。三是逻辑停顿。讲话中有时为了表达某一观点,突出某一事物,而在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做适当的停顿,这种停顿叫逻辑停顿。一般来说,逻辑停顿是受语法停顿制约的。这是因为,逻辑停顿一般停顿在较大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的中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词组之间。四是心理停顿。心理停顿也叫感情停顿。这种停顿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停顿的位置可以是在一个句子的开始,也可以是任何一个句子的中间或结尾。正因为心理停顿没有陈规,一切为自由意志情感的运动决定,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效果。心理停顿常用于以下场合:

  ①列举事例之前,要略作停顿,给听众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听众从你要举的事例类型中,联想起其他事例。

  ②做出出人意料的回答之后,应略作停顿,这样既可调动听众的思维,又为你的出人意料的回答铺垫了悬念意境。

  ③当介绍了某种精辟的见解或感人事迹后,稍作停顿,以加深听众印象。

  ④话题转移或段落结束时的停顿,可以加深听众的理解和记忆,以便再接收新的内容。⑤当讲到精彩之处,会场气氛热烈之时,停顿可给听众提供吐露情感的机会。

  口语表达口语技巧 篇2

  (一)发声技巧

  演讲像唱歌一样其发声是有一定技巧的,不是乱喊乱叫。

  (1)吐字准确清晰

  吐字准确清晰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演讲者在演讲时必须用普通话,运用普通话并且吐字清晰会避免因汉字一字多音现象而造成的听众对演讲内容的误解。相传,明代嘉靖年间,一位姓解的钦差奉皇帝的旨意巡查运河航运。一天,他到达古城沛县,县衙见上司到来,连忙大摆筵席,为其接风洗尘。宴会中,酒过三巡,这位解大人突来雅兴,想出联相对,于是便说:“今日众人相聚,实在难得。我愿出一个上联,请各位对出下联,以助酒兴。”说完,众官逢迎说好。他便说:“一杯清水,解解解元之渴。”众官听了,面面相觑,没有一个能对,情形十分窘迫。正在这尴尬之时,只听一阵箜篌的击打声。众官抬头,见一位被请来奏乐助兴的伶女轻启玉唇,莺莺之声响起:半榻箜篌,乐乐乐府之词。话音刚落,满堂哗叹。上联中“解”字有三意:前一“解”乃是解渴之解,第二个“解”字是姓氏,而第三个“解”字便是解元的意思,这位解钦差乃解元出身。而伶女之对也十分巧妙,前一“乐”是快乐之乐,中间的“乐”字是弹奏之意,而最后一个“乐”字是“乐府”之意。

  (2)声音要圆润响亮

  响亮一般嗓音没有问题的演讲者都可以做到,但是圆润就要求比较高了,圆润的声音让人感觉优雅有磁性,有的演讲者的声音先天条件优越,但是条件不足的也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加以改善。

  (3)声音要富于变化

  演讲需要有激情,这就要求演讲者的声音富有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演讲感情的变化多端,演讲内容的轻重缓急。

  (4)演讲声音持久有力

  演讲不是一句半句就会表达完毕的事情,是一个持续的语言活动,所以要求演讲者的声音需要有持久的穿透力,不能虎头蛇尾。

  (二)节奏技巧

  同样联系到唱歌,演讲也需要节奏,一路像念经一样下来肯定让人反感。

  (1)重音

  旨在表达思想重点、抒发感情、加重听众印象。重音又分为语法重音和感情重音。

  (2)停顿

  停顿既是换气时的生理需要,也是一种标点符号,也是演讲者情感表达的技巧工具。停顿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回味停顿四种。

  1、语法停顿。一般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的时间稍长;分号、破折号、冒号停顿的时间稍短;逗号、顿号停顿的时间更短。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长些,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更长。成分复杂的长句,通常在主语之后略作停顿。继续往下说,也要注意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停顿。例如:“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扮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初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只有一个修饰成分的句子,一般可以不停顿,修饰成分多的,离中心词远的可做停顿,连着中心词的成分可以不停顿。

  2、逻辑停顿。为显示语义,突出停顿前后词语,而不受标点约束的停顿。例如: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象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家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前两句是原因,后一句是结果,在表达这种因果之间的关系时,就需要一个较大的停顿。

  3、感情停顿。这是依据演讲者的心理和情绪所做的一种特别的停顿。它是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情绪,或者是情绪转化自然,有意识地、突然地做停顿处理。例如:

  秋风里,你们举起了挥别的右手,凤凰花下,请允许我们再道一声:“辛苦了,实习老师,祝你们一路顺风!”(陈争《祝你们一路顺风》)

  演讲者在“再道一声”之后停顿一下,最后的问候语和祝愿语就被强调出来了。这样表达,把演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又如:“伟大啊!什么叫伟大?持续的平凡//就是伟大!”这里的停顿就起到了强调、突出作用。

  4、回味停顿。在句尾或段末所做的特意停顿,为回味停顿,目的在于留给听众一个思考、体会、揣摩的余地。例如:

  “朋友,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词,你选择哪一个呢?”您可能会选择幸福,也可能选择生活或者是爱……但是如果让我来选择,那我一定会选择责任。”

  在“选择”之后做一个较大的停顿,然后再说出“责任”。因为者重停顿能引起听众的揣摩,因而也增强了演讲中的交流感。这种技巧运用的恰当,还常常可以调动听众的情绪,起到了空场的作用,据说,林肯在演说时,常常子阿说出重要的话之前,为了给听众打下烙印,突然收住话音,看大家一会儿,然后再把话说出来。这是演讲中的一种特别的技巧。会对演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停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演讲中的特殊停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控制会场秩序。在演讲中如出现观众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会场秩序不好时,演讲者可适当的停顿一下,让听众自觉不自觉的安静下来,以达到“控场”的目的。例如:有一个演讲员上台演讲,听众席上讲小话的较多,演讲者说了一句“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后,发现讲小话的听众并未减少,于是他便停顿了下来,站在台上一动不动,也不说话,这一停顿就是1分多钟,听众觉得非常奇怪,慢慢地都停止了讲小话,接着就是会场静悄悄,这时演讲者才不慌不忙的开了口,他说:“刚才,作为演讲员的我站在台上一分多钟没有讲话,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在此说一声:‘对不起’。我想演讲员有演讲员职业规范和要求,作为听众是不是也应该有听众的规范和要求呢?那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人人都要讲职业道德》”。话音一落,听众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就是特殊停顿产生的效果。但是这种长时间的停顿在演讲中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尽量少用。

  二是列举事例之前。演讲者在议论说理之后,往往要给观众说一个事例或讲一个故事和情节来加深听众的印象和了解,如果在举例之前稍稍停顿一下,就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好奇,抓住听众的心。例如:一个演讲者在宣讲爱国主义精神时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一种对祖国的'深厚的爱。说到爱国主义,在这时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到这演讲者有目的的略作停顿,让听众猜想和思考一下,然后再从容不迫的娓娓道来。

  三是赞叹议论之后。演讲者讲完一个动人的故事,介绍某种精辟的见解,赞扬一种高尚的精神和行为,或发表一番高谈阔论后,都应该稍微停顿一下,以便给听众一个思考、回味的空间,让听众产生共鸣和联想。如:一个演讲员在讲完吉鸿昌将军被迫到美国考察的故事后,大发感慨地说:“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我们中国人民是何等的受欺辱,是何等的被人瞧不起,但是我们更可以看到吉鸿昌将军这样有骨气的中国人!”至此,演讲员有目的的停顿,深深地吸一口气,表示对吉鸿昌将军的敬佩和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之情。

  四是话题转移或段落结束之际。在书面语言上,一个话题段落结束后,就另起一行,空两格,给人一目了然。但口头语言上,段落结束、新的话题开始之前,其标志就在于停顿。这时的停顿,可以加深听众的理解和记忆,以便再接受新的东西。从心理学上说,这是即时记忆的最佳期,这里的停一停,就像我们盖图章时使劲按几下的动作,可使印象更加清晰和牢固。

  五是会场气氛热烈,听众席中出现掌声和笑声时。当演讲者讲到精彩之处,全场笑语满堂,掌声大作,议论之声不断时,演讲者该稍作停顿;如果听众的掌声、议论声较长,演讲者还应用双手朝下,轻轻地按一按,待掌声、笑声、议论声结束之后,再作演讲。这样,可以给听众提供留有余味、吐露情感、双向交流、良性互动的机会,同时也是尊重听众的表现。

  特殊停顿,虽然在演讲中不是很常用,但演讲当中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特殊停顿,不仅可以给听众提供思索的机会和回味的余地;还可以使听众去掉局促感,为听众留下必要的悬念;而对演讲者来说,也赢得了一个休息,调整和转换情绪的机会。

  (3)速度

  速度主要指演讲中的语速。演讲中的快慢对于表情达意是十分重要的,凡是兴奋、激动时,语速加快;而沉思、平静时,语速就变慢。演讲的语速是介乎波音与报告之间,每分钟发出200个左右的音节。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演讲风格酌情增减此外,每篇演讲的开头、高潮、结尾等各部分语速也应有所不同,否则就会呆板而缺乏变化。

  (3)抑扬

  抑扬是指句子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升降变化能表达不同的语气。演讲中常用的语调有三种:

  1、上扬调。声音由低而高,一般用来表示惊讶、反问、号召、鼓动,或意犹未尽等,以此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2、下扬调。声音由高至低渐次下降,一般用来表示自然、肯定、祈使和话语结束等。

  3、平直调。声音从头到尾比较平稳,变化不大。一般用来叙述、说明、解释,表达庄重、严肃、悲痛,等情绪。

  语调运用时必须投入真情实感,否者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会适得其反。

  (5)节奏类型

  因为重音、停顿、速度和抑扬的排列组合不同,演讲中使出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节奏。

  一是明快型:感情脉络平稳,语调变化小,语气平和,中速或稍慢,重音和停顿较少,多用于叙述一件事,说明一个理。

  二是凝重型:抒发沉思、悲伤、激愤的情感所使用的一种节奏,多用于抒情性演讲。

  三是激昂型:抒发激昂、喜悦、愤怒、紧张等多种感情时所使用的一种节奏。语调高扬,大起大落,语速快,节奏流畅,音色明亮,重音与停顿较多。

  这三种类型的节奏,既可作为整篇演讲的基调,又可交替使用,灵活多变,但必须以演讲者的情感为依托。

  口语表达口语技巧 篇3

  一、口语表达的特点及技巧

  口语表达的特点

  1、同步性。即外部语言表达与内部语言思维是同步进行的,口语只是将思维外化了。

  2、简散性。即常使用的是一些短句、散句,有时可使用体态语都能表达,它的结构松散的。

  3、暂留性。我们讲话是通过声波传播的,而声波瞬间即逝,有心理学家作过一次测试:我们听话的过场中能够精确留在记忆中的大概不超过7-8秒钟。既然是短暂的,怎么去评价一个人的口才呢?是从整体上把握、从语流上把握。语速给我们的启示一,就是想好了再说,启示二,是说话速度不可太快。一般的发言200字/每分钟,最快不能超过280字/分钟。每次发言(座谈会、讨论会)最好不超过2分10秒,否则,被吸收的信息大大削弱。

  4、临场性:

  (1)表达的对象是特定的,听众是特定的。

  (2)时空是特定的,说话必须符合时间和空间并受其制约,比如,我今天来讲课,我不是来演讲的、也不是来讲故事的,我要受到这时空的约束。

  (3)现场的氛围是特定的。了解这点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由于是特定的,说出去的话想收回来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想好了再说;第二,说话要受现场氛围的影响,要考虑“现场反映”,要适时调整语言,这要求提高本身的素质。

  5、综合性:

  (1)手段的综合。口语表达是传声的、有感情的,同时手段是多样的。传声包括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长短;表情包括面目、眼神、手足。

  (2)系统的综合,说话时,语言、声调、态势语要综合考虑,如果语调没有变化,语言是枯燥的,如果没有加一点体态语,语言是不生动的,系统的综合要求在说话是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来完成说话内容,且各部门、各系统要有整体感、协调感。

  (3)调动的综合。口语表达有一个过程,就是从生活到思维,再由思维外化成口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说的话,包含了这个人的生活体验、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听其言可了解这个人。同样的稿件各人说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就是因为各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调动知识素养、要调动能力素养,要调动生活积累。

  口语表达的技巧

  (一)重音运用

  生活中经常运用重音,重音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如,“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么”,“大意”是大概的意思,如果把“意”轻念,就是“粗心”的意思。所以,重音具有区别词意的作用,读重读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重音可分为三种:

  1、语法重音。是按句子的语法规律重读的音,

  2、逻辑重音。是根据演讲说话的内容和重点自己确定。

  3、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微的心理来安排。重音不一定重,有时放轻也起了强调的作用。重音有二种,一种是重重音,一种是轻重音。重音怎样体现?一是加大音量,二是拖长音节,三是一字一顿,四是夸大调值(调值有一个五度表: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

  (二)停连掌握技巧

  1、感情停顿。又叫心理停顿,逻辑停顿为理智服务,感情停顿为感情服务,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作的停顿。

  2、逻辑停顿。是根据要强调的停顿,苏联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如果没有逻辑的停顿的语言是文体不通的话,那么没有心理停顿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逻辑停顿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3、语法停顿。又叫自然停顿,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的,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停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哪些地方该停呢?停顿时间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是段落>层次>句子。

  4、特殊停顿。为加强某种特殊效果或应付某种需要所作的停顿。

  停顿的表现力:第一,可以变含糊为清晰;第二,变平淡为突出;第三,变平直为起伏。第四,变松散为整齐;

  连接的作用:第一,是渲染气氛,第二,增强气势,能表达激情推进内容;

  表现停连技巧有三:一是气息要调解。第二,接头要扣“环”。第三,层次要“抱团”。

  二、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

  (一)语音训练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必须加强语音训练。“声乃气之源”,发音的基础之一是呼吸。响亮、动听的声音与科学的呼吸训练是分不开的。演讲者要善于掌握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控制气息。一般来讲,采用胸膛式呼吸较好,这种呼吸是通过横隔膜的收缩和放松来进行的,气量大,能为发音提供充足的动力。平日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为正确地吐字发声打好基础。

  吐字发音要做到音节正确、准确,完全符合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戏曲艺术所谓的“吐字归音”训练,其目的就在于美化音色,使字音纯正、清晰、响亮、圆润,富有表现力。它要求发音时咬准字头(即读准声母),吐清字腹(即读清韵头、韵腹)和收准字尾(即读准韵尾)。“吐字”时,发音力量集中于“字头”上,“归音”时要读准每个音节的韵尾,即要求“到位”。总之,发音时要正确把握每个音节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演讲者平日要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为了做到语句流畅,干净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择一些绕口令和有一定难度的语言片断,进行快口训练,力求做到吐字准确、快速、流畅,快而不乱,语气连贯,不增减词句。

  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演讲者要学会准确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变化。在情感激荡的地方,意思重复之处,音量要大些,反之则要不些。音量大不变化要自然、流畅,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音量大小变化也要恰当、适度,不能大到声嘶力竟,也不能小得无法听清。此外,演讲者平时还要学会准确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运用规律,以便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多用来表示惊疑、欢乐、赞叹等情感;中音比较丰富多采,多用业表示舒缓的感情;低音则比较低沉、宽厚,多用来表示沉郁、压抑悲哀之情。这些训练最好是通过朗诵进行。

  科学的发音取决于科学的运气,有些演讲者时间稍长点就底气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现象,此时,只得把气量集中到喉头,使声带受压,变成喉音。

  “气乃音之帅。”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科学地运用运气发音方法可以便声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平时要加强训练,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其要领是:又目平视,全身放松,喉松鼻通,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

  吸气方法是:扩展两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感到腰带渐紧,后腰有撑开感。横隔膜下压腹部扩大胸腔体积,小腹内收,气贯“丹田”。用鼻吸气,做到快、缓、稳。

  呼气方法是:控制两肋,使腹部有一种压力,将气均匀地往外吐,呼气时用嘴,做到匀、缓、稳。

  (二)语调训练

  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升降、快慢等要素。语调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演讲者应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1、抑扬

  语调大体可分为四种,即平直调、高升调、曲折调、降抑调。

  2、轻重

  在演讲时,人们常常把某些词语讲得比一般词语重些或轻些,这样便能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若按声音强弱划分,重音可分为轻读型重音和重读型重音。若按表现思想感情、内容重点或句子语法结构来划分,重音可分为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

  3、顿挫

  在口语表达中,停顿既是一种语言标志,也是一种修辞手段。它一般分为语法停顿、感情停顿和特殊停顿。

  语法停顿既能满足演讲者自然换气润嗓的需要,也能使演讲的语句、段落层次分明。语法停顿一般用标点符号表示出来,按标点停顿,但有时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份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也可作适当停顿。这种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某一观点或突出某一事物。

  感情停顿是为表达复杂或微妙的心理感情。感情停顿常常以拖长音节发音,欲停不停或适当延长时间来表现,并且常常辅之以体态语言,使感情表达得更加自然清楚。有时,为了加强某些特殊效果或应付演讲现场的某些特殊需要,演讲者常常采用特殊停顿。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前面所提到的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伦敦一次参事会上就劳动问题演讲时,中途突顿七十二秒的事例。这种根据表意需要面是设计的特殊停顿,可谓匠心独具,高人一筹,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般来讲,在列举事例之前,略作停顿,能引起听众独立思考;在作出妙语惊人的回答之后,稍作停顿,可使人咀嚼回味;在讲出奇闻轶事和精彩见解之后,在听众赞叹之余,特意停顿,可加深听众印象,引起联想;在话题转移之际或会场气氛热烈之时,稍稍停顿,可加深听众记忆,给听众以领会抒情之机。同时,恰当的特殊停顿,也可以使演讲者本身赢得调整情绪的时机。

  4、节奏--起伏结合

  对艺术来说,节奏是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的变化。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感情)的传达媒介。据此分析,演讲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结构的疏密松散,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演讲者的举止等要素的秩序、有规律、的节拍的组合,便形成了演讲的节奏。常见的演讲节奏有轻快型、持重型、平缓型、急促型、低抑型等。

  节奏类型主要特点适应范围

  轻快型轻松,欢快,活泼,语速较快欢迎词,祝酒词,贺词

  持重型庄重,镇定,沉稳,凝重,语速较慢。理论报告,工作报告,开幕词,闭幕词

  平缓型平稳自如,有张有弛,语速一般学术演讲,座谈讨论

  急促型语势急骤,激昂慷慨,语速快紧急动员,反诘辩论

  低抑型声音低沉,感情压抑,语速迟缓。悼词,纪念性演讲

  5、缓急——弛缓结合

  语速的变化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正常谈话,每分钟讲大约120-150个字。演讲的速率不能太快,一则听众难听懂,二则也使人产生怀疑,认为演讲者怯场。因为人们胆怯时往往语速较快。当然讲话也不能太慢。太慢就显得拉腔拖调,给人以愚笨、迟钝、缺少教养的感觉。初次上场的演讲者容易犯的错误是速度太快,像“放鞭炮式的噼里啪啦”,一个调子,一个速度。他们提醒自己“慢慢”后,又趋于慢得平坦,没有变化。演讲的速率不能总是“一崭齐”,要做到急缓有致。

  演讲的速率一般可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语速适合的内容适合的环境适合和心理情绪适合的句段适合的修辞手法

  快速叙述事情的急剧变化;质问斥责,雄辩表态;刻画人物机智、活泼、热情的性格。欢快,紧急命令,行动迅速,热烈争执。急促,紧张,激动,惊惧,愤恨,欢畅,兴奋。不太重要的句段。排比,反问,反语,叠声。

  中速一般性说明和叙述感情变化不大感情平静。平静,客观。一般句段。一般陈述。

  慢速抒情,议论,叙述平静、庄重的事。幽静,庄重。安闲,宁静,沉重,沮丧,悲痛,哀悼。重要句段。比喻,引语,双关,对偶,拈连。

  演讲语速要做到快慢得体,缓急适度,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张弛自然,错落有致。这样,便能显示出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使演讲具有音乐美。长时间的快会“供过于求”,引起烦躁,听众不易全面了解内容,理解感情;太慢则“则过于求”,听众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提不起来。

【口语表达口语技巧】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技巧03-31

托福口语考试技巧09-13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技巧02-04

即兴演讲把握口语表达的方法01-25

英语口语演讲01-11

面试英语口语03-02

经典职场英语口语09-27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04-09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