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日新月异的交通》评课稿

时间:2020-11-12 13:26:11 交通/运输/物流/仓储 我要投稿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日新月异的交通》评课稿

  李老师课堂教学目标清晰,主要通过“交通工具的演变、现代交通日新月异、未来的交通工具”这三个板块来落实教学目标。较好的落实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知道交通工具的演变推动了交通的日新月异;了解我国交通发展的巨变,知道我国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体会建国以来交通的变化,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一、关注真实鲜活的生活材料。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头活水,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挖掘生动鲜活的材料,引入品德课堂并生成活动主题,充分挖掘和锤炼生活材料这一极具教育价值的“富矿”。而李老师在教学中,力求让孩子从家乡鲜活的事例剖析,如在教学家乡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引出舟山跨海大桥,从而学习“陆路交通的飞速发展”这一板块内容,由小记者带领大家看“舟山跨海大桥”为我们带来了什么?通过一段录像水产品贸易,以及旅游业、外资企业等方面感受跨海大桥促进了舟山经济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跨海大桥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促进了城市发展。朱家尖的旅游业也随之增值,就看孩子们那喜气洋洋的'谈论中感受到交通的发达给朱家尖带来的种种好处。李老师能从学生出发,时刻以生为本,借助材料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很好地为品德课堂“推波助澜”。

  二、关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考虑到如何通过体验性活动以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

  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李老师首先播放动画“西游记”,出示“唐僧西天取经”路线图。这样的内容十分引人眼球,学生听得特别认真,初步了解古代的交通工具的种类,深深感慨古代交通工具的局限性,历经了18年之后才到达目的地。顺势引出话题:在现代社会,他可以采用哪些交通工具来到达目的地呢?(出示常见的交通工具图)如果采用飞机,需要多少时间呢?算一算(20个小时)从而十分自然的揭题——日新月异的交通。

  在很多环节中,李老师还采用了“资料的交流”来感受交通工具的不断演变,从而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了。还从小记者采访、录像、数据、图片的对比等形式感受舟山交通变化带来的各种效应。四小时交通圈,让学生感受到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课堂上李老师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感悟和实践,把课程内容真正内化、发展为学生的生活认识,体现了课程目标。

  三、关注学生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

  小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处理素材时往往不够全面、深入。但是在这堂课里,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资料汇报过程中呈现的有序和多样性,我想这都离不开教师的课前指导以及课中及时梳理。每一个环节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所作的精心指导,如在学习“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这一环节中,请小小讲解员大显身手。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李老师主要从有意识的让学生从“速度、安全性、材料、体积、装载量、装饰、舒适度、种类、环保、功能、性能、外形”这些方面来体会交通工具日新月异变化,在交流时,还不失时机地穿插教师的补充材料,从图片、数据等资料中形象又具体感知两三百年来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整堂课,我们看到了有条不紊,教学环节清晰,这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关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当然李老师的课是一堂精品课。我想,如果课堂上,能够从家庭交通工具的变化来看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看四通八达的交通带来的经济发展那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日新月异的交通》评课稿】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随笔10-20

平移与旋转的评课稿10-23

质数与合数评课稿11-08

倍数与因数评课稿11-07

平行与垂直评课稿11-06

燃烧与灭火评课稿11-05

诚实与信任评课稿11-05

明与暗评课稿11-05

小河与青草评课稿11-04

纸船与风筝评课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