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实录

时间:2020-10-15 18:22:32 语文 我要投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实录

  (一)见文

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实录

  1、读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篇课文。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读题,该生把“监”字读成了第一声)

  师:声音真好听!但是“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它读第四声。请你再读一次。

  生:(再读课题)。

  师:真好!这个“监“字啊,咱们还要注意它的写法。打开课本,就在课题旁边端端正正地把”监“字写上一遍。

  师:注意“监“字的第三笔是个短撇,最后一笔要稍长一点。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写字真不错·

  师:眼睛特别亮的同学肯定发现就在课题的下面有个解释。你就“监生”是什么意思。

  生: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师:对,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就象秀才、进士之类的是吧?打个比方说吧,(指着一生)你就是秀才,你姓什么?

  生:我姓冯

  师:我们就可以叫他……

  生:冯秀才

  师:那么这个姓严的监生自然也可以叫他

  生:严监生

  师:借助注释能更好的读好课题,一起再来读读课题。

  2、严监生到底是个什么人物。读读课题底下蓝色方框里的阅读提示。

  生:(自由读提示)

  师:一读就明白,严监生是哪里的人物?

  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师:是的,这是一部写于清朝的讽刺小说,它的作者叫(师生齐说:)吴敬梓

  师:我们还读明白了严监生在小说中是个什么的人?一起说

  生:很有钱的人。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我知道大家在课前已经读过课文了,不过,这篇课文在语言和用字上和我们现在有些不同。我们现在再来读一读,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

  ①一字一句地读,努力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②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讲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考考大家!这个句子比较长,谁会读?

  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抽生读------齐读

  师:什么叫一声不倒一声?谁知道?

  生:就是“一声连着一声”。

  师:你已经学会利用注释来理解了。象一声不倒一声这样的词现在不常用。但这篇课文里还有,找一找现在不常用的词,借助注释,琢磨琢磨能不能读懂他的意思。

  交流:

  生1:莫不是:

  师:你知道莫不是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不会是”。

  师:表示疑问和猜测,对吗?难道是,除非是。

  师: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我自己看懂的。

  师:语文功底较深的人一见就会。

  生2:再不回头。就是病情再不见轻了。

  生3:不曾见面:

  师:“不曾”什么意思?

  生3:就是“没有”

  师:你再来读读

  师:其实你们在读“不曾见面”这个词的时候,你们是把这个次放在哪里去读?

  生:句子中

  师:联系句子上下文来读懂。你们看,有注释的借助注释,没注释的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

  师:那么,这篇课文讲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什么事?

  生:……

  师:课文中讲到的“其他人”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诸亲六眷)

  师:能把这样一篇课文读成这样一句话,真不错。我们也来学着这个样子,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见形

  师:我们来看看临死前的严监生到底是怎样的。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师:此时的严监生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

  生:吝啬

  师:(你还没想明白)

  生:奄奄一息病弱膏肓气若游丝命悬一线……

  师:能不能把这些体会送到句子里读出来,让我们一听就感觉命悬一线啦!

  指名读(评价:真是有水平,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师:已经奄奄一息却总不得断气,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他还有心事未了!

  (三)见心

  师:所以我们自然的'把目光投向了他从被单里伸出来的两根指头。请你把两个指头写在黑板上

  抽生上台板书:两个指头。

  师:按一般人的想法,一个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念念不忘的会是什么?

  生:亲人朋友

  生:还有金银珠宝么拿出来。

  师:是啊,严监生身边的人也是这么想。所以面对着两个指头,大侄子猜中了吗?

  生回答并板书:两个亲人

  师:那二侄子猜什么?

  生回答并板书:两笔银子

  师:奶妈猜什么?

  生回答并板书:两位舅爷

  师:这三个人有没有猜中?我们能从哪些句子一读就明白!

  生:读句子1: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谁还有补充?

  生:读句子2: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很很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生:读句子3: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同桌合作读:一人读猜测,一人读严监生的反应。看看你的朗读是否能让同学们仿佛看到严监生。

  师生合作:

  师:听大家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跟大家一起读。我来当三个人的猜测。你们当严监生

  抽生1分角色朗读:(看谁的朗读能让我们如见其人)

  师:二叔,您莫不是还有两位亲人不曾见面?

  生: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临死的人能摇得这么利索吗?

  (师生再次对读,生进步)师:

  抽生2分角色朗读:

  师: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放在那里没有吩咐明白?

  生: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很很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师:读得很好,可是还没有读到他的心里去。大侄子猜不着,二侄子又猜不着,你说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心理着急

  师:着急啊着急,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急。生再读-------齐读。

  师:这时候,奶妈来了。(读句子:老爷,……)

  生: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师:我想问一下,严监生这时候把眼闭着摇头,什么感觉?

  生:稍微有点失望了

  师:只是稍微有点失望吗?

  生:他有些着急

  师:只是着急吗?

  生:他有些烦

  师:非常烦了

  生:已经到了绝望的地步了

  师:已经到了绝望的地步了,。是这个意思,他听了这话。预备读。(生齐读句子3)

  师:把三个句子都打到大屏幕上,你读着读着有什么发现。生自由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严监生从头到尾一直在干什么?(一直摇头)。

  他就摇了摇头。

  他又摇了摇头。

  他还是摇了摇头。

  师:既然都是写摇头,那我这样写好吗?(课件出示对比)

  师:(结合三个人的猜测,读后面的三个“摇头”)这样写好吗?

  生:不好。(举手争着想发言)

  师:不着急。回头再来看看作者写的这三个“摇头”,到底妙在哪里?咱们先把句子划下来。

  师:然后你再仔细地读一读,比较一下,把你感受到的作者作者写这三处“摇头”的妙处写下来。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交流:

  生:他写得很详细,很生动。

  师:怎么说?

  生:“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写出他眼睛睁得很大了。如果只写他摇了摇头。就不够形象。

  师:读着这样生动的描写,你的眼前仿佛……

  生:看到活生生的严监生一样。

  师:还有哪些不一样的看法?

  生:写出了他的着急。

  师:哪些地方看出来?

  生:从他三次的摇头我感受到他心理非常着急。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是把严监生的样子写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现在这位同学把他的心情也描写出来,你们说描写得妙不妙?

  生:妙

  师:谁还有别的想法?把这三句话联系起来,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生:第一次大侄子没有猜到时,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心里很着急;当二侄子猜不到时,把头

  又很很摇了几摇,他有些失望了;当奶妈还是猜不到时,他把眼闭着摇头,他就绝望了。

  师:听明白了吗?也就是说,作者不仅写出了心情,还写出了心情的过程。

  师:把严监生绝望的过程写出来。把他的心路历程给描写出来了。千言万语尽在摇头中。再读这三句“摇头”。

  生:(齐读句子)

  (四)见性

  师:头不听地摇。手还是指着。他是根本就放不下啊。

  师:还是他的老婆赵氏明白他的心理。(师引读,抽一生读赵氏说的话)

  全班齐读: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刚才是“总不得断气”,现在是“登时段了气”。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

  生:严监生如释重负,就安心地死了。

  师:让他念念不忘的是什么?(两茎灯草)

  师:你说两茎灯草能值多少钱?可是在严监生心里呢?

  生:比生命还重要。

  师:是的。我们来看看这副插图。看到了吗?这两茎灯草滋滋的烧着,也在烧着什么?

  生:也烧着他的生命。

  生:还烧着他的心。

  师:是呀,你说他能不着急,能不难受吗?

  师:可是我们又想起了课文阅读提示里说的一句话。

  生:严监生是个很富有的人。

  师:严监生很有钱。老师读过《儒林外史》,我发现他还不是一般的有钱。《儒林外史》的第5、6回中写到……(课件出示)

  师:想说什么?

  生:严监生很有钱。

  师:拿到现在来说起码也是个千万富翁。

  师:临死前就为那两茎灯草“总不得断气”,又为那两茎灯草“登时断气”。面对这样的严监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1:你太在乎钱了

  生2:都快死的人了,还在乎这两茎灯草吗?

  生3:你真是个吝啬之人啊

  ……

  我们学的课文是人物描写一组,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严监生真的很吝啬。

  生:印象最深他指的“两个指头”。

  师:能不能从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上谈谈?

  生:神态描写,详细生动,不仅写出样子,还要写出心情。

  师:同学们,你们以后遇到吝啬的人,你的脑子里要马上跳出一个人,谁?

  生:严监生

  师:想到哪个情景?(两个手指头)

  师:就是这样印象深刻。

  (再齐读描写严监生的句子。)师引读

  师:你们看,就是这么小小的动作、神态,就是这样细微的变化,却让我们看到了活灵活现的严监生的样子、心情还有---真不愧是描写人物的经典啊。

  (五)见本

  师: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儒林外史》,(课件出示:《儒林外史》图片)这是200年前,这是民国时期的,这是50年前,20年、3年、这是今年出版的,还有英文版的。关于《儒林外史》的版本不下100种。你从这么多的版本中觉到什么?

  生:很多人看。写得精彩。很招人喜欢……

  师:在《儒林外史》中正如大家所想的那样,确实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象什么范进中举,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活灵活现地把人物的形象细细的勾勒出来。希望大家课后能找来读一读。

  板书: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两茎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