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岗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育论文

时间:2020-09-29 10:36:08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以职业岗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育论文

  摘 要: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工学结合的“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岗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育论文

  关键词:岗位能力 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汽车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带动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业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长速度,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产业正快速成长起来,并将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工学结合的“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对汽车营销、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估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对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进行重新论证,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岗位认真研究、分析和论证。确定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化情操、语言交流、沟通合作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具有专业能力的汽车服务和销售人才,面向4S店前台接待员、汽车销售员、售后服务顾问、维修信息反馈员、维修服务顾问、保险公司汽车理赔员、定损员、二手车鉴定评估及相关的扩展岗位。

  二、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制订了基于工学结合的“1+1+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1年”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英语、计算机、数学、应用写作、汽车文化、汽车构造等基础课程,开展市场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1年”为专业领域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开设专业领域课程,主要有电子商务概论、消费心理学、汽车电子学、汽车售后服务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营销、现代汽车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修理技术、二手车评估鉴定、汽车法规、汽车科技英语、汽车驾驶知识。采用“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理论知识和专业训练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能力培养。

  第三阶段:“0.5年”为岗位能力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由“双师型”专业教师带队,到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学习,按照岗位标准要求,各岗位轮换实训,巩固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阶段:“0.5年”为顶岗实习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具体岗位操作训练,经过训练后达到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专业学习和岗位学习写出毕业论文。实习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由企业和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

  三年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1+1+0.5+0.5”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方案最重要的部分,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是在对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领域课程、岗位实训课程、顶岗实习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与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公共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需要、专业课程定位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拓展课程满足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优化课程体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适应岗位是汽车营销、汽车技术服务,拓展岗位是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这些岗位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化情操、语言交流、沟通合作能力,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要加强礼仪、普通话和应用写作的训练;在专业能力方面确定汽车售后服务、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评估鉴定4门核心课程;在实训方面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及综合技能训练三个环节组成的教学体系。

  三年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四、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

  以岗位需要为基准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理念,消除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的陌生感,实现学生实训环境与未来职业环境的“零距离”。要从职业能力要求出发,设计实训教学体系,采用岗位轮换的方法,实现全部岗位模块轮换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要有“双师型”教师全程指导,实训要人人过关,严格按照职业标准进行。实训结束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实训有目标、有动力、有标准。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要积极开辟校外顶岗实习基地,选择具有发展潜能的企业进行合作,寻求长效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能够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选择顶岗实习岗位要与专业学习相吻合,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企业安排的技师进行全程指导,所学的知识、技能符合职业岗位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朱慧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2010,11。

  2、唐永泽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3、翁幼珍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教育与职业》,2011,2。

  课题项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立项批号:教机职字[2011]042号),主持人:柳光日。

【以职业岗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构建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论文11-10

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论文08-07

适应社会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的教育论文12-28

幼儿文明礼貌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与措施的教育理论论文11-15

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教育理论论文11-16

如何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以某企业建设项目为例论文10-03

构建战略成本管理系统的论文11-09

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论文12-04

以“艺术”为话题的作文12-15

以时尚为题的作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