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时间:2022-06-26 18:16:25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摘要:为了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首先阐述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然后分析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

  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深入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为我省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也使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与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摇篮的职业教育也将迎来重要机遇期与挑战期。但值得关注的是,职业院校发展仍存在专业结构相同或相似、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等问题。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的主流思想较为积极向上,他们爱国,充满热情与朝气,乐于助人,勇于拼搏承担,思想活跃,是兼具危机感、荣辱感与使命感特点的群体。但由于地域、区域、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生源类型及个体发展差异,他们兼具如下明显特点。

  (一)文化课基础较差,基础课学习兴趣较低

  中职学生一般为分流学生,高职在专科二三批进行录取,因此,中高职学生成绩较升入高中及高等院校的其他学生成绩往往偏低,文化课基础较差,对基础课的学习兴趣较低,导致其在这类型课程的出勤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果都较差。但因中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往往报考此类型院校的学生对技术技能型的专业课学习兴趣较高,因此,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度较高,且对这类型的课程学习兴趣高,进行自我学习探索的能力及课堂表现较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由于学生选择了自己满意和认可的专业,所以对于现状的满意程度和认可度较高,但对专业、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满意率及不满意率对比较大,如表1所示。

  (二)以自我为中心,组织纪律性较差

  95后和’00后的学生个性较强,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及好奇心均较强,但不够独立,不太注意其他人的感受也是这一代学生的显著特点。因此,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地积极研究,但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态度消极,欠缺主动性、积极性,且不愿接受集体、纪律的约束,旷课、旷宿、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学校虽有相关处理决定,但他们对自己的违规违纪行为及处分不以为然[2]。

  (三)抗压能力较弱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中学学习期间体验了太多的失败,一些学生会产生自卑感,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缺乏信心,更有一些学生自暴自弃;他们抗压能力较弱,遇事不够冷静。

  (四)迷茫于未来的生活,却又缺乏改变的动力

  在收回有效问卷951份中,研究者发现,学生表示在学习生活中最苦恼的事选择“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选项所占47.32%;选择“社会变革快,难以适应”选项所占19.66%;选择“对专业感到没有前途,失去兴趣”选项所占11.25%;选择“想学点东西,但不知怎么学”选项所占54.05%。从上面数据分析出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前途,感到较为迷茫和担忧,对现状存在些许不满,但又缺乏改变其想法的动力,如图1所示。

  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需求脱节,专业重复率较高

  目前,在河北省职业院校两极化现象较为明显,有些院校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调研,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3]。但也有些职业院校盲目跟风,不具备办专业的条件却低水平重复设置专业,在河北省职业院校之间专业重复率高的现象较为严重;还有些职业院校,5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无变化、无调整,对市场的需求不了解或置若罔闻,以至于出现了招生和就业情况两忧的局面,甚至有些曾经很火的学校落得合并托管或分流等的局面。有些中职学校虽通过与其他高职院校合作的方式,缓解些许问题,但治标不治本,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严重。

  (二)专业师资的配备与学生的增速比例失衡,存在因人开课的现象

  有些职业院校发展势头很猛,学生增速很快,但教师的增速却远远跟不上,有些增速虽快,但专业教师的比例却增加的并不高,增加的只是管理队伍。还有一些学校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来决定开设的课程,而是根据教师的情况决定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可想而知,长此以往,教学的质量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只会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学校的命运也可想而知。

  (三)校企合作流于表面欠深度,实习实训流于形式

  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大多数职业院校采取的办学模式,但有些学校仅为表面合作,在一些职业院校中,可以看到有些企业的仪器或实训设备在学校的实训室中陈列,但通过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有些学生表示这些实训室及设备仅限于有参观任务的时候才会打开,有很多设备连学生都不知道其用途,对合作的企业学生也表示未曾有到企业实习或实训,也没有来自企业的技能型人员来校任教。

  三、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

  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服务,当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与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时,职业院校应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进行分析,深入行业企业做好调研,使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并与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做出分析与调整。学校若想长足发展,专业的开设尤为重要。它的设置决定了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也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就业、学生培养等关乎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命脉。

  (二)加大师资引进与培训力度

  学校的发展需以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稳定师资队伍为前提。目前,职业院校招生较为火爆,随之而来师资不足的问题在职业院校中也较为普遍,部分学校火爆专业的实训教师的课时更是达到周40学时以上,与其他专业周14~18学时相比,工作量超负荷,教师教学压力较大。但这些专业因其专业性较强,加之当地引进人才的相关条件等方面限制,专业教师的引进有时并不容易,因此应适当放宽引进教师的相关条件,加大师资引进的力度,同时因专业的知识更新较快,故需要委派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专业领域的前言知识,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大赛历练,实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并行”。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将企业的能工巧匠与专业师资相结合,互相学习,互助提升,促进专业发展。

  (三)加强校企合作,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一种新模式,它将传统的学徒制与现代教育有机的结合[4]。是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由企业的师傅与学校的教师联合授课,将课程学习与工作岗位实践无缝结合,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现代职教人才培养模式[5]。以学生特点、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作为前提,校企双方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突破传统“学校教,企业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双主体(学校与企业)育人、双师资(教师与师傅)开发课程、双标准(学业与学徒)考核评价、双导师建设师资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技能型人才紧缺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我省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但经济发展需以高质量的人才作为发展前提,而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支撑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就要求职业院校顺应时代变化与教育发展,勇于创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与企业密切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及职业素养,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进.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2):6-10.

  [2]王丹,陆中宏.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7,15(1):76-78.

  [3]赵建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专业建设要有大局观[N].中国教育报,2015-06-11(2).

  [4]陈蒿,韩堡垒.关于“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的比较”[J].职教论坛,2015(28):67-71.

  [5]沈小碚,雷成良.现代学徒制的探源、践行及其审思[J].职教论坛,2016(1):32-36.

【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论文07-02

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模式论文06-30

关于造纸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论文07-04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论文07-0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市场营销的论文07-04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07-04

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论文07-03

室内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07-03

关于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论文07-03

基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考试类型与方法研究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