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艺术探析论文

时间:2020-07-29 13:47:17 绘画/书法 我要投稿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艺术探析论文

  摘要:20世纪的中国画巨匠张大千,是一位在传统与创新两方面都有建树的大师。泼墨泼彩是张大千的艺术创造,此种风格不仅是他绘画的巅峰,也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启示。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艺术探析论文

  关键词: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特点

  一、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的成因

  1.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形成的外因

  (1)古法启示

  张大千重视师法古人,临摹与研究了大量名家的画作。他认为,创新是建立在摄取前人经验基础上的,要将绘画的技巧融会贯通,用于自己的绘画之中。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积累是张大千泼墨泼彩画形成的基础。他曾说:“讥人临摹古画为依傍门户者,徒见其简陋。临摹如读书、如习碑帖,几曾见不读书而能文,不习碑帖而能善书者乎?”自古就有泼墨法的启示,《宣和画谱》有记载:“王洽不知何许人也,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王泼墨。”虽然年代久远致使王洽的画作无法考证,但从相关文献记录来看,王洽的泼墨法先以墨泼,然后用手引导轨迹,再加以收拾而成。由此可见,他画画的过程不拘泥于具象的形体,无拘无束,随着墨迹加以收拾成具象的形体。从抽象到具象,这种大胆创新的方式为后世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画也正是吸收了此类绘画的手法。

  (2)中西合璧

  张大千痴迷于写生,他认为写生是必不可少的。对此他曾说:“今人学画,每不知临古与写生二者不可偏废。”敦煌壁画色彩艳丽,用笔细致。张大千曾在敦煌面壁了两年多,在这段时间内,张大千临摹了大量的壁画,也正是这次经历,张大千的山水画在用墨用色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之后,他敢于用重色,色泽艳丽,线条更是遒劲有力、勾勒严谨。壁画场面浩大,其壮观程度让张大千敢于尝试巨幅画作。多次临摹的经验,使他能够经营纷繁杂复的画面,他的作品《大墨荷通屏》正是此类佳作。此外,张大千移居海外多年,曾观摩过大量的西方画作,中西绘画在绘画语言上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绘画讲究用笔用墨,而西方的绘画更加注重块面与色彩,两者看起来并不相融,张大千却认为中西绘画并无很大的分别。他对此进行研究,是否吸收西方绘画元素也成为张大千泼墨泼彩前后的最大区别。

  2.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形成的内因

  (1)“无不造其极”:个性成为泼墨泼彩的基础

  张大千的画作以工笔、写意、泼墨、泼彩等技法表现山水、花鸟等,构图精巧、色泽亮丽,诗文率真豪迈,书法劲拔飘逸,这都与他的个性密切相关。个性是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的。张大千的个性可以用“无不造其极”来概括。张大千在30岁左右便名扬天下,他享名之早,持续时间之久,都是中国现代画坛的奇迹。“无不造其极”的性格造就了张大千泼墨泼彩的一个“极”字。他的泼墨泼彩摆脱了前人精于工笔的束缚,用大碗的墨进行肆意挥洒,再加之他对色彩的把握,敢于运用重彩,体现出他的大胆变法,这都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张大千曾在自序中说:“老子云:‘得其环中,超以象外。’此境良不易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其庶几乎?”没有“造其极”的胆魄是达不到此境界的。

  (2)眼疾成为泼墨泼彩形成的催化剂

  张大千晚年在巴西整修八德园时用力过猛,致使眼睛的毛细血管破裂,此后导致了张大千的眼疾。眼疾的缘故致使张大千不能再研究工笔,他晚年经常有“不复能为细笔矣”的题款。虽然这并不是张大千研究泼墨泼彩画的主要原因,但因为眼疾看山水会模糊,所以使其不自觉地研究泼墨泼彩这种不求工细的大写意技法。

  二、张大千泼墨泼彩画的艺术特征

  1.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技巧

  晚年是张大千山水画创新的高峰期,创造出了大量的泼墨泼彩作品,这是对中国青绿山水表现技法上的一大创新,也代表了他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画中显示出早期的传统绘画功底,亦工亦写,具有北宗趣味;其二是抽象山水,不追求具象的形体,而是色彩与水墨的融合。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与单纯用毛笔笔触描绘的画面不同的地方在于采用泼与画相结合的方式:“其法是纸上或绢上稍定大体位置,后执碗往上泼色,墨水,或趁湿而破,或稍干在泼,或浓破淡,或淡破浓,或色破墨,或墨破色,或色与色破,墨与墨破,或大碗狂泼,或小流浇柱,或再加渲染而取柔和,或以笔导引以正轮廓,色与墨在水分高度饱和中互相渗透,形成一片迷离朦胧的神幻世界。”①

  2.张大千泼墨泼彩的绘画特点

  (1)没骨为主,意在笔先

  没骨法是指不用线条勾勒轮廓,直接用墨或彩来描绘形体,由南朝张僧繇创立,史称没骨山水。相传唐代有王洽擅没骨法,可惜年代久远,无法考证。直至张大千,才将泼墨泼彩的方式融入山水画创作。张大千的作品《长江万里图》,画卷长达20米,描绘了长江沿岸的风景,气势磅礴,绵延不绝。画面以大块墨与色使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其雄伟壮观。而点点帆影,隐现其间,使整个画面具有灵性,富有诗意。整幅画作采用没骨法,打破了前期以线条构图的方式,只有局部采用线条勾勒,突出主与次、远与近、静与动、虚与实的层次。洋洋洒洒的长江美景,在张大千笔下,以湿墨叠彩晕染,粗放与精工收放自如。

  (2)泼彩兼施,墨色相融

  泼墨泼彩是一种大写意的方法,其特点是一气呵成,自然写出。而泼墨泼彩的创造在于将墨与色结合,富有现代性。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意外,都是画面中的新意,让观者陷入无限的遐想。张大千认为写意画的“写”并不是随意涂抹,而是用笔、韵味、作者的情感。他的泼墨泼彩作品既采用了破墨、积墨、泼墨的技法,又融合了西方的泼彩,从而形成了“泼彩兼施,墨色相融”的画风。《长江万里图》综合了张大千平生的画风与技法,各种技法都有运用。在山顶受光面,张大千在墨色中加入亮色,协调画面,并稍加墨线加以勾勒,将浓艳的青绿设色与工致的笔调都予以体现,达到前人所未能及的境地。《长江万里图》笔调的雄厚与秀润表现出张大千泼写兼施的个人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

  (3)抽象具象,雅俗共赏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画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因为他前期对古人画法的研究,对传统笔墨运用自如,这才在晚年厚积薄发,在传统中国画中注入新的.生机。他的泼墨泼彩画并没有失却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而是在此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色彩技巧。张大千的作品《庐山图》是他还未游历过庐山的情况下,翻阅各种关于庐山的记录,揣摩各位名家的画作创作而成的作品。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画作并没有脱离形体。画面中传统笔墨的比重加大,他将抽象的山石与具象的树木相结合,处理巧夺天工,勾勒精到、点染凝重,与泼墨泼彩形成的山石相映衬,更显得苍苍莽莽,瑰丽绚烂。张大千没去过庐山,却将庐山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庐山之美早在张大千胸中酝酿。聚天地之精华,集江山之瑰丽,这就是画家意识中的庐山,也就是画家心中的祖国河山。

  三、张大千的绘画对当代中国画的启示

  张大千在泼墨泼彩山水画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一反常态,前人的工笔重彩将颜料作为辅助工具,在画面形体勾勒完成后再辅之以色。画面中的用笔、用墨、用色都是相互分离的,而色彩大多被归为辅助作用。这种画法难以表达画面的生动气韵。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画中工笔与写意实现了交融,形体不追求具象,用笔更加肆意。在泼的酣畅淋漓之中又巧妙地将工笔手法运用其中。张大千受到青绿山水与敦煌壁画的影响,大胆运用色彩,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张力与冲击力,极大地彰显了色彩的魅力。在表现山水画的气韵时,作者的情感也得到了充分表达。由此,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当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应当把传统山水画作为其根本,重视师法古人,师法造化,将其作为现代山水画创新的基本点。这样的创新才更加具有个性,才能发展得更为长久。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艺术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绘画艺术作文(6篇)12-21

绘画艺术作文5篇06-18

艺术绘画作文500字12-21

绘画艺术作文合集五篇07-16

【精品】绘画艺术作文4篇07-15

室内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08-08

实用的绘画艺术作文四篇12-29

绘画艺术作文汇编6篇12-25

油泼大鲍鱼做法和步骤11-09

小议艺术议论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