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艺术教育价值探析论文

时间:2021-01-05 16:46:09 艺术 我要投稿

艺术与艺术教育价值探析论文

  【摘要】艺术的价值和艺术教育的价值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的价值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对人产生教育作用。艺术教育是以美的对象和美的存在形式,按照艺术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本文就艺术及其教育价值进行探讨。

艺术与艺术教育价值探析论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价值

  艺术的价值和艺术教育的价值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的价值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对人产生教育作用。艺术教育是以美的对象和美的存在形式,按照艺术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本文就艺术及其教育价值进行探讨。

  一、情感方面的价值

  每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都饱含着艺术家最为充沛的情感,而观赏者之所以被这些艺术品感动,也是因为被艺术品所表达的情感所感动。故情感价值是艺术及其教育的基本价值,也可以说是本质价值。而其他的价值功能都是以情感价值为前提和基础的。而情感价值系统又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一)陶冶情操

  每个人都有情感,而情感的陶冶就是联系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检验方法和表达方式。情感的陶冶其实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感发志意”,所谓感发志意,就是指每个人的情感是其志向和意志的体现,可以满足人的精神发展需求。因此,情感的陶冶是艺术最基本以及最本质的价值所在,也是艺术及其教育的本质功能,其他功能与价值都是在这种功能基础上产生的[1]。西方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很早就认识到音乐可以随着节奏的起伏引起欣赏者相应的情绪波动和起伏,与此同时使得性情发生变化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发展到现当代,艺术作品更是注重艺术表达的情感功能,更向着情感的表达宣泄方面发展。美国著名的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人的内在生命中有一些复杂、微妙或是强烈的真实感受。而这些感受必须要借直觉和体验方才可以得到,类似语言、数字这类理性的符号是难以驾驭的,而这些只能由艺术这类表达性的符号才可以胜任。

  (二)与人格的关系

  每一件艺术作品与人格的关系都是极为密切的,一般理论认为从一件艺术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质、品味以及修养。每一个功成名就的画家都有他自己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位画家的个性化的、内心化的体现。因而才会有“画如其人”这种说法,指的就是从绘画作品的风格面貌中可以看出这件作品的作者内在的气质修为和精神面貌。正如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所说:“艺术的美,就是性格和表现。”[2]气质、品味以及修养等等构成了每一个人的人格。人格这个概念从其广泛的内涵来讲,就是指这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等,是构成每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的综合统一模式,就教育范围来讲,人格相当于人的“个性”和“身心”等概念。在心理学中就是指每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体现在个性倾向中的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在哲学概念中的人格则是感觉、情感、意志等的同义词。在艺术中,人格的.价值意义必定也是存在的,好比中国书法就十分讲究人品对书品的影响作用,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不过艺术创作与人格的联系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心理结构的特征方面。性格是涉及各个层面的心理结构的总特征,它与艺术风格有密切的关系。性格通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综合地体现出来,其中包含着态度特征、意志特征以及情绪特征等诸多方面。人的心理结构在成熟以后便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不再发展变化了,性格会随着逐步的、深入的学习以及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艺术风格不可能非常全面地反映人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它也只能集中地体现心理结构中与形式有关的方面。

  而其中还有一种更加稳定的因素,一种即使受到心理结构变化的影响而变化,也会保持不变的因素,这是由很多成功的艺术家的风格发展所验证的。正如毕加索的风格面貌有过一些变化,如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时期等,但再变也能看出是毕加索画的。这就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始终透露着他的气质和性情。赫伯特·里德认为:一切艺术风格的差异都最终归结为气质上的差异。人的各种精神活动都是一种运动,而气质就是基本的精神运动的动力特征,具体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耐久性等方面,这与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同的精神上的强度、运动感和刺激性等是相应的。可以说艺术风格是作品中所体现的内在精神的动力特征。但是特征毕竟是特征,它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决定性的东西还是人的生存与行为最深层的动力本身。在审美经验中,人的基本需要是作为内在的精神动力而起作用的。这种基本需要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以不同的面貌体现出来。而这种以特定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基本需要,就是艺术家们所孜孜以求的内在精神。这种内在精神能激发人们的艺术潜能,而人的气质是内在精神的体现,艺术表现风格与人的性格气质是一致的。如果注意研究一下美术史上的各种风格流派,不难发现美术发展史亦可按照内向型、外向型或理智型、情绪型等性格类型来分类。

  艺术的发展都会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性格,有热情奔放的和冷静淡然的。如徐渭的大泼墨花鸟和八大的花鸟画,就是典型的豪放派和冷静派。而艺术风格的特点就体现了艺术家的性格气质,或者说是艺术家个性的直接体现,正如徐渭的癫狂和八大的冷峻。这种审美与艺术风格不仅在纯艺术中需要,在实用艺术中同样需要,马萨诸塞州教育局的艺术教育专家史密斯就学院的职责说过:“不管什么人,只要看一看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审美趣味和艺术修养而被积压在仓库中的任何一种工业产品都能发现,尽管我们在产品设计上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和劳动力,但是其美观方面的不足却是显而易见和令人痛苦的。只要那些承认艺术感染力的外国工厂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艺术个性而我们的没有,那么我们在竞争中不可能拿出什么有效的保护法。”[3]这说明审美与艺术风格已经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与心理的关系

  人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艺术体验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情从而潜移默化地调节人们的性情,从而形成乐观健康的心态。常常有这种例子出现:奶牛养殖户通过放音乐来使奶牛多产些牛奶;葡萄庄园给葡萄放音乐使得葡萄增产;养猪场定期给母猪播放音乐促进母猪多产等等。这种生理上的关系虽然尚未得到科学验证。但是,在心理上的关系早就有所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艺术体验是一种“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指“对人的最美好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的概括,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转引自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译序,三联书店)[4]。而这种高峰体验可以使人的身心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艺术是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的,可以启发增强人的自信心,因此在欧美国家一些医疗单位治疗癌症时通常会加入艺术的欣赏,使得病人增强对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因此,在医院的墙壁上经常挂满了优美的画作,就是用来陶冶情操调节心理的。

  二、认知能力上的价值

  (一)开发认知能力

  在认知能力上的作用,最明显的就是应用于幼儿教学上。音乐、绘画、舞蹈、诗歌寓教于乐,这些都是培养幼儿的重要手段。幼儿两三岁以前的涂鸦是没有主观控制的肌肉活动,经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练习后这些活动就可以逐渐变得有所控制,而这种无意识的涂鸦和有意识的锻炼正是幼儿智力成长的重要过程。就像人类刚刚开始的岩画和原始舞蹈以及有节奏的喊啸,这些可能不算是真正的有意识的艺术,但是现代的艺术正是由这些渐渐转变而来的。这是一个随着人们的智力和感受力全面增长的过程。

  (二)身、心、手、感官的协调

  在绘画基本功写生的练习中就强调眼手心的统一,也就是眼睛看到的要通过自己的审美取向进行取舍再通过手表达出内心所想,这就需要长期的练习来协调好眼睛、心以及手,所谓的“眼高手低”和“手低眼高”都是没有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导致的,由此可见绘画练习可以加强人们的感官协调,加强感官之间的对话联系。

  三、与创造力的关系

  (一)培养创造力

  “只有创造性劳动,才能创造知识和文化,才能发展人的智力,使人更加完善。”[5]“天才是指进行一种没有明确法则可循的创造活动的能力。”[6]由此可见,艺术是自由的创造,艺术这种性质在教育过程中肯定会对培养人们的创造力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诗歌需要按照平仄要求进行创造,音乐需要按照调子进行创造,戏剧需要按照故事的发生、高潮、结束进行创造,绘画需要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这些艺术能力的培养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随随便便进行的。因而艺术及其教育是可以培养良好的创造力的,而现今国家也正强烈号召建设创造性新中国,可见艺术及其教育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二)培养创造技能

  这是随着创造力的培养必定带出的,无论是学习绘画也好还是音乐也罢,任何艺术的创造都是需要相应的创造技能的,在培养创造力的同时,创造技能是随之逐渐形成的。

  四、对社会价值的贡献

  人类在远古时期会将生活刻画在岩壁上,会围绕篝火跳起收获的舞蹈,会因为需要交流而进行有节奏的呼喊和嚎叫……这些都是艺术的最初模式,虽然当时没有为艺术而进行这种创作,但是这些渐渐发展成为了现今的各种艺术门类。与此同时,对人类的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人类正是通过这些艺术性的创造活动逐步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高,渐渐地向着文明发展,从而使得社会生产力逐步快速发展起来。从而使得人类社会从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进步。这就是艺术及其教育的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4]王志明,许笑松.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艺术教育价值系统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20,21。

  [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66.

  [3][6]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M].邢莉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39-40.

【艺术与艺术教育价值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室内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08-08

书法与当代艺术多媒体艺术的关系12-21

我与艺术的作文09-11

浅析汉代雕塑艺术的写意特征艺术论文08-24

小议艺术议论文01-08

幼儿园艺术教育总结01-19

我与艺术创想作文11-25

我与艺术作文(14篇)09-25

我与艺术作文14篇09-25

艺术与生活作文(6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