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23-11-16 10:31:33 王娟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礼貌》课堂教学实录(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谈礼貌》课堂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谈礼貌》课堂教学实录(通用5篇)

  《谈礼貌》课堂教学实录 1

  一、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师:(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师: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生:(插嘴)说勤奋。

  师:(请插嘴的学生)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这篇课文。

  生:我觉得题目差不多。

  二、顺藤“探”瓜,求同存异

  师:这篇课文当时是要求我们背诵的,还记得吗?

  (生接龙式地背诵)

  师:请大家大声地去读一读《谈礼貌》这篇课文,结合我们学过的《说勤奋》,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

  生:相同的是它们都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点出的课文的中心,第二部分都是讲了几个故事,第三段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我发现在“说勤奋”和“谈礼貌”时都是先讲个硌,然后再跟我们讲道理。

  生:我还发现了课文中的故事是从不同的方面为我们讲同一个道理。师:还记得《说勤奋》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这一课呢?

  (生说出了前者,答不上后者)

  师:那你们发现什么不同了吗?

  生:我发现说勤奋说的是两个故事,而这一课是三个故事。

  师:哪三个故事?

  生:牛皋和岳飞问路、女青年的裙子被踩、周总理理发。

  生:我发现《谈礼貌》开头用了一句古训,而《说勤奋》没有。

  生:(立即表现出有不同意见)我还发现一个相同点:这两篇课文都引用了名言。

  三、顺藤“摸”瓜,巧引妙导

  师:大家有了这么多发现,在发现的同时有没有疑问呢?

  生1:为什么《说勤奋》讲了两个故事,而《谈礼貌》却有三个故事呢?(让学生把有价值的问题自己板书到黑板上)

  生2:为什么要引用“古训”或“名言”呢?

  师:再去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或许你还能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

  (生认真地读书)

  生3:为什么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呢?”

  生4:什么叫“出言不逊”?

  生5:《说岳全传》是一本什么书?

  师:(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家一起来看看,读懂这两句话,你便理解了“出言不逊”。把生1和生3的问题摆到一起,(师用红线连接起来)再去读课文,便能迎刃而解。至于生2的问题,老师这也有一部分关于“礼貌”的名言,你们读一读,想一想,可以就会明白。

  师: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先去向课文请教,然后去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讨论,如果还不能解决,或许我能帮上你的忙。

  (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瓜熟蒂落,柳暗花明

  生:我们知道了“出言不逊”的意思,字典上说“逊”是谦虚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是“说话不谦虚,没礼貌。”和“失口于人”的意思一样。

  师:“不失口”和“不能出言不逊”也就是说--

  生:我知道了,就是要“使用礼貌语言”。“不失色于人”也就是“要礼貌待人”。

  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应该掌握,理解这个词,这两句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指名读)

  生:我们读了“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还有一句“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又读了丁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名言,知道了,这些句子都非常有道理,一说别人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要用。

  师:运用“古训”和“名言”,包括像“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样的谚语(板书:谚语)都是经过人们长期验证得出的`比较正确的道理,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用。

  (生齐读名言)

  生:以前《说勤奋》讲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司马光是中国的古人,而童第周是中国的现代人,又到比利时去留学了,所以可以说明“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而“谈礼貌”这三个例子也代表了“古今中外”。

  生:不对,不是“古今中外”而是“古今”,也就是“中华民族”。

  师:那这两个例子,不就够了吗?周总理的例子可以省去。

  生:周总理代表伟人,其他人都是普通人,不能省。

  生:我觉得可以省,可以把第二个例子省掉,牛皋和岳飞代表古代的百姓,周总理代表现代的伟人。

  生:不行!岳飞是抗金英雄,是古代的伟人。

  师:你们是从人物的代表性来谈的,我建议你们把每个故事再读一读,想一想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自由交流)

  师相机引导:

  (1)在学生交流《说岳全传》故事时,引导交流:如果你是老者,听到牛皋的话,你会怎么想?看到岳飞的行为,又会怎么想?这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并引导学生表演,组织点评。在看表演时,建议大家注意有礼貌地倾听与欣赏,在评价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评价,并进一步朗读重点语句。

  (2)交流第二个故事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来理解“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在交流到周总理的故事时,抓住“深感不安”和“深受感动”来谈,朱师傅会想些什么,品读周总理的话。

  师:再来看看这个问题呢?

  生:我明白了,这了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者从三个小方面来说的,告诉我们在请人帮忙是要讲礼貌,和人发生矛盾时要主动陪礼,别人无意伤害了自己时也要宽容有礼貌。

  师:是啊,随时随地我们都要讲礼貌,因为这不但能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五、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师:我们每天都在交往,自然会发生一些矛盾与纠纷,你有没有遇到

  过?

  (生自由交流)。

  师:请你们用学到的知识来劝劝他。

  (生运用文中的话,出示的名言,以及自己的理解来劝说)

  师:(出示末段,引导读课文。)学完了课文,有什么收获,谁来谈谈。

  在学生交流中结束。

  《谈礼貌》课堂教学实录 2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课前给同学们讲一个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听完后要回答一个问题)学生看屏幕,老师讲故事。

  师:大卫的妈妈为什么老是说“大卫,不可以”?

  生:因为大卫头戴锅子,手拿铲子乱敲乱打,吵得大家不能休息。所以妈妈说:“大卫,不可以。”

  生:大卫在浴缸里玩“海盗”游戏,浴室里到处是水,所以妈妈说:“大卫,不可以。”

  生:大卫衣服也没穿,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多不文明,妈妈才这么说。

  师:大卫做了许多不文明的事情,所以妈妈老是说“这不可以,那不可以”。你们的老师是不是常教育大家要讲文明,规定“这不可以,那不可以呀”?

  生:(齐)对。

  师:老师说什么了?

  生:下课要文明游戏,不可以打架。

  生:男同学不能欺负女同学。

  生:同学之间闹矛盾不可以冲动。

  师:老师说得对!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检查预习,读准生字词,提炼文章观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谈礼貌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说到“谈”,我们很熟悉。你犯了错误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要——

  生:谈话。

  师:你和好朋友闹矛盾心里很郁闷,妈妈问“宝贝怎么啦”,要和你——

  生:谈心。

  师:大家在一起天南海北地闲聊:“哎呀,今天天气真好。”“听说明天又要下雨了。”这叫——

  生:聊天。

  师:也叫谈天。双方代表为了达成一致意见不断协商,这叫什么?

  生:谈判。

  师:“谈”和吟诵、朗读不同。谈要有对象,没有对象不叫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漫无目的地谈叫聊。如果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用道理、用事例和别人去交流、沟通就叫谈论。把你要谈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就是一篇“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

  师:预习了课文,知道《谈礼貌》谈一个什么观点?

  生:待人要有礼貌,应该彬彬有礼,不应该出言不逊、态度粗暴。

  师:这是一篇说理的文章,谈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这是文章的观点。

  三、明确目标,层级训练,谈出礼貌“味道”

  师:谈论表达观点是需要技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谈礼貌,让对方爱听并接受你的观点。课文一开始引用了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引用”也是经常用来说道理的方法。

  师:什么是古训?

  生:古人做人的原则,流传了千百年的话。

  师:联系“大卫,不可以”想想,这句古训也是怎么说的?

  生:是不是也是用“不可以”来说的?

  师:真聪明!用“不”来表达有什么好处呢?大家读读古训,体会一下。

  生:我觉得语气更加坚定!

  生:说得更加清楚明白,一听就明白不能做什么。

  师:课文中是怎么表达古训意思的?

  生: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可以态度粗暴,也不可以出言不逊。

  师:朗读时,把“不”的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生再读)

  师:为了表达观点,课文用了几个事例来“谈”的?是哪几个事例?

  生:课文谈了三个事例。第一个讲牛皋和岳飞问路。第二个是一个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裙子,用礼貌化解了矛盾。第三个事例是周总理的脸被刮疼了,他反而安慰朱师傅。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路、踩裙、伤脸。)

  师:为了让“谈礼貌”真正有“谈”的味道,我们来练习一下。第—个事例“问路”该怎么表达呢?请你先简单地把故事和道理说出来。自己练习。

  (学生自己练习)

  生:《说岳全传》中讲了有一次牛皋向老者问路,他很没有礼貌,老者没有回答。岳飞也来问路,老者见他很有礼貌,便给他指了路。

  师:道理呢?

  生: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如果只是这样“谈”话,说服力怎么样?

  生:说服力不强。没有说清楚两人到底怎么做的,怎么得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个结论的。

  生:太简单了,别人听你的观点,不能心服口服。

  师:要紧扣观点把事例说清楚说具体怎样做的,这样做就是礼到了,让人心暖,无礼了让人讨厌。下面要进行第二轮讲述,增加谈论的说服力。谈论时重点要关注什么呢?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生:一定要说他们问路时说了什么,怎么无礼的,怎么有礼的。

  生:两个人物的出场要有顺序,先讲牛皋问路没成功,再讲岳飞问路成功。

  生:事例的经过一定要说清楚,还要增加一些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师:很好。下面就按你们自己得出的关注点练习第二次讲述。提醒大家,注意不能光摆事实不讲道理。

  (学生练习讲述。指名一生讲述。)

  师:和第一次谈论相比,什么地方进步了?

  生:他增加了牛皋和岳飞问路的话,故事变生动了,也有说服力了。

  生:语言清楚明白,也很流畅。我们能听清楚两个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

  生:他还能加入一些动作,很生动。就是谈话时眼睛稍微有些东张西望。

  师:和第一次比,这次讲述有了进步!当然,谈话时自信心很重要,从眼神就能看出来,不能躲闪。眼神问题也是礼貌问题哟。

  (生点头)

  师:你们知道用事例说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

  生:能吸引人。有吸引力。

  生:能感动别人。

  师:那叫感染力!就是有艺术地谈话。刚才大家的评论提醒了我们,谈话不仅要条理清楚,还要有声有色,让别人爱听,让别人信服!这是一种演说,一种非常厉害的本领,想不想尝试?

  生:(齐)想!

  师:好,我们练练怎么讲述就有感染力。先问问大家,牛皋和岳飞是谁?

  生:岳飞是古代的一员武将,从小他的母亲就在他背上刻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生:后来,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死了。

  生:牛皋也是一员武将,他是一个粗人,但是,武功很厉害。

  师:他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抗金英雄。从这件小事情上能看出他们的性格不同。岳飞很儒雅,牛皋很粗犷。可见,人物的话是符合他的性格的。提高谈话的艺术有一个经验,注意人物说话动作前的提示语。比如牛皋说话前在马上“吼”道,“吼”就和“说”不一样。不同在哪里呢?谁来吼吼?

  生: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师:这个“呔”字还达不到吼的力度,充其量大声喊了一下。

  (生用力提高了嗓音,加重了语气。同学们都笑了。)

  师:这回像了。很好!这么一吼,“无礼”就表现出来了。牛皋的表现正应了古训中说的什么?

  生:失色于人,失口于人。

  生:态度粗暴,出言不逊。

  师:岳飞问路是离镫下马后上前施礼。古人怎么施礼的,请一个同学学一学。(指名一生上前“施礼”)

  师:这是中国古人行的鞠躬礼!身体倾斜15度左右。这也应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语?

  生:彬彬有礼。

  师:刚才我们谈到这里做了一个鞠躬的动作,大家就明白了。用上体态语也是谈话的艺术!下面大家练习怎样提高谈话的感染力。(学生练习)

  师:(指名一生讲述并提醒听众)善于倾听也是礼貌问题。如果有感染力,我们的掌声就响起来。(生讲述,一讲完教室里就响起了掌声。)

  生:他把牛皋“无礼”的样子表现出来了,我一听就明白向别人问路不应该如此无礼。

  生:他声音响亮,把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了。讲得很好!

  师:同学们,岳飞和牛皋在战场上都是英勇善战、血气方刚的男儿,在“问路”这件事上表现却不同。一个大将军能从马上下来对一个老者施礼问路,就叫“卑己尊人”。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这是需要自己谦卑的。我们一起记住这个词。

  生:卑己尊人。

  师:《说岳全传》中有很多故事,为什么作者选择了这个故事来谈呢?

  生:因为这个故事和表达的观点有关。

  生:因为这个故事能说明使用礼貌语言,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师:事例是为观点服务的。不是随便什么事例都能拿来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刚才我们明白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我们进行了三个级别的练习。先简单讲事例说道理是初级,具体地讲事例说道理是中级,带有表演地演说事例就是高级。还有“踩裙”“伤脸”两个事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级别来谈。

  (学生各自练习)

  第二课时

  四、举一反三,循序渐进,提升谈话能力

  师:上一课我们练习了用事例说理的三个级别。大家各自选择级别进行了练习。下面请两个同学上前讲另两个故事。

  生:一天上午,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时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走在后面的小学生踩到了。女青年回首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了脚,诚恳地道歉:“对不起,我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微笑着回答:“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便避免了。

  生: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不小心被划了道小口子。朱师傅感到十分不安,连忙说:“对不起。”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是您的错,要怪就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的J1子躲得快哩!”朱师傅听了总理那温暖人心的话语深受感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师:我们来评评两位同学的谈论。

  生:我发现茅天仪说得很清楚,也非常生动。尤其是小朋友和女青年的对话,语气很诚恳,很符合人物的性格。但是她把说道理漏掉了。

  师:你补上去。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师:对!这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

  生:陆骁也讲得很到位,尤其是用自己的话把事例和道理讲得非常有说服力。

  师:踩裙事例中是什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纠纷?

  生:是女青年的微笑避免了纠纷。

  生:是小朋友及时的赔礼道歉和女青年的宽容。

  师:对,赔礼、微笑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师:踩裙的事例让老师想到另一个例子。美国的克拉克老师为他班上的孩子们订下了这样的规矩:“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你,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应该说对不起。”读了这个规矩,还可以增加一个道理,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课件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还意味着要有小小的牺牲。

  师:是什么让朱师傅深受感动?

  生:周总理安慰朱师傅让朱师傅很感动。

  师:安慰的话就是文中所说的`一

  生:(齐)文雅、和气、宽容的话,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

  师:周总理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还安慰朱师傅,这就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看来,礼貌待人真不是一件小事!

  师:事例都谈完了。比较一下,三个故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它们的结构相同,都是故事和相应的道理组成的。不同点是,人物的身份以及事例发生的年代不同,有古人、现代人,老百姓。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三个事例呢?写两个、四个不行吗?

  生:两个感觉少了,也不足以让人信服。

  生:三个感觉正好,不多也不少。四个感觉多了,啰唆。

  生: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三”是恰到好处,比如我们说举一反三,不说举一反四。

  师:同学们对语言的感觉非常好。只要选择三个事例,而且是有典型性的事例,就能使你的议论有说服力!

  师:礼貌待人是道德底线,说到底就是不伤害人,不伤害物。有时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谈礼貌可以选择的事例太多了!你们也能通过事例说理的方式来谈礼貌吗?

  生:(齐)能。

  师:老师给你一些情境。(出示:取笑残疾人、就餐时大声喧哗……)选择情境,用一两个事例说服别人,能说三个更好!为了方便大家谈论,老师送几句关于礼貌的名人名言给你们引用。注意引用一定要恰当。

  (出示句子——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德]歌德)

  3.良好的礼貌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美]爱默生)

  4.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英]约翰·洛克)

  5.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日]松苏内吉)

  6.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英]温特)]学生准备。指名讲述。)

  生:用餐时间到了,看到美味的食物,小明迫不及待地坐下来准备吃。他的姐姐小红请从乡下来的爷爷先坐下来,对爷爷说:“您先吃。”爷爷非常高兴孙女那么有礼貌,饭吃得更香了。小明看见了觉得很惭愧。这就说明了“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过节啦,超市里特别拥挤。大家走路都匆匆忙忙的。忽然,一个男生和一个阿姨不小心撞在了一起,眼看就要发生争执了。男生先说:“对不起,是我太匆忙了没注意,希望您能原谅。”阿姨也不再生气了,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也有错,怪我太性急了。”就这样,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正如松苏内吉所说:“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有时候在路上看见残疾人艰难地行走,有一些小学生用手指着他哈哈大笑,还发出怪声。残疾人生气地看着他们,路人也用责备的目光看着小学生,说这些孩子不懂事。因为“礼貌是儿童和青年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该生讲完后众生集体鼓掌)

  五、总结全文,比较首尾,掌握文章结构

  师:课文还有第五自然段,我们一起朗读。

  (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和第一自然段比较,发现了什么?

  生:首尾呼应,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点像,都讲到了“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师:议论文往往首尾呼应,开头结尾只是稍微改变一下用词,这重复出现的内容就是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像这样的五段式议论文也是最基本的议论文的形式。

  师:今天,我们学了议论文《谈礼貌》,大家用事例说理的方法真实地体验了谈论的艺术,进步很大。相信大家在谈论中也明白了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最后让我们把千古流传的这句古训再读一读,记一记,让它陪伴我们一生。

  生:(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谈礼貌》课堂教学实录 3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做手势让学生坐下。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问候的有没有礼貌?

  生生:没礼貌。

  师: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说老师好,而老师却什么也不说。

  师:那么我们再来互相问候一次。

  师:同学们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做请坐的手势)。

  师:这次老师有礼貌吗?。

  生:有礼貌。

  生:满意吗。

  生:很满意,老师还做了个彬彬有礼的动作。

  师:我们都知道有礼貌的重要,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谈礼貌》。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一起来读读吧。

  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结构特点。

  师:达到这节课的目标有没有有信心。

  生:有。

  师:大声点。

  生:有。

  师:学习目标中第三点,是感知说理性的文章,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曾经学过一 篇文章《说勤奋》,《说勤奋》这篇文章和《谈礼貌》这篇文章表达方法是一样的。

  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说勤奋》,课文开头先推出道理;

  生: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勤奋)浇灌 出来的。

  师:然后举例论证;

  生:司马光“警枕”自勉。

  生:童第周勤能补拙。

  师:最后归纳总结;

  生: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

  师:温故而知新。完成《谈礼貌》这篇课文的练习。

  提出道理: 举例论证: 归纳总结;

  师: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完成黑板上可练习 做好的请举手。

  师:提出道理;

  生:礼貌待人,使用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师:举例论证;

  生:岳飞、牛皋问路 。

  生:小学生道歉。

  生:周总理慰民。

  师:归纳总结;

  生: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 生活更加美好。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推出的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是那 句?

  生: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师: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语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生: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举例论证,课文用了三个故事,他们分别是;

  生:岳飞、牛皋问路。

  生:小学生道。

  生:周总理慰民。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 请同学们自主朗读第一个故事,注意要把人物的 动作、神态、语言读好。

  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读出了牛皋的无礼傲慢。

  生:读出了岳飞的彬彬有礼。

  师:牛皋、岳飞同向一位老者问路,结果完全不同。

  生:牛皋问路,老者骂他是个冒失鬼。

  生:岳飞问路,老者耐心地给他指路。

  师: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可以排一个课本剧,接下来,老师考考同学们导演、扮 演能力,自由组合,表演岳飞、牛皋问路, 注意(神态、动作、语气)。

  生:自由组合,表演岳飞、牛皋问路。

  师:哪一个小组上来表演 请同学们做评委,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

  师:(小组上台表演)

  生:“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儿去?”

  生:“冒失鬼”

  生:“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去了?”

  生:他往前面的.路去了。

  师:他们表演的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扮演岳飞的有礼貌。

  生:扮演牛皋的没有做动作。

  生:扮演老者的台词变了。

  师:跟下来,让他们再表演一次,还是换一组。还是换一组。

  师:如果换一组,要吸取他们的经验,表演得要更好。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动作语言语气等方面都比较到位,很好。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说说“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的意思。

  生:礼貌待人会使人心得到温暖,没有礼貌会遭到别人的嫌弃。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意思。

  师:第二个故事,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合作探究能力,请同学们合作学习第二、 三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通过这两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合作学习方式:(任选一种)

  1、分角色朗读;

  2、讲故事;

  3、课本剧表演

  4、谈感受。

  生:合作学习。

  师:接下来,让我们汇报交流一下刚才的合作学习情况。

  师:谁说说第二个故事内容?

  生:有一天,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跟在 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师:哪两位同学读读她们的对话?

  师:(分角色朗读)

  生:“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

  生:“没关系。

  师:大家想象一下,假如小学生和女青年都是没有礼貌的人,有可能造成什么后 果?

  生:吵架。

  生:打架。

  生:闹到警察局。

  师:好老师就是女青年,哪位扮演小学生, (师生合作表演)

  师:你长了眼睛没有?怎么踩到我的裙子,

  生:我又不是故意的。

  师:你看,我的裙子是一千多元卖的,你赔得起吗。

  生:是你的裙子绊到车厢的踏板上,

  师:你还强词夺理,家长没有教育你啊!

  生:呜呜 (哭起来)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师:第三个故事,是说周总理安慰朱师傅,周总理为什么事情安慰朱师傅?

  生: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被 划了一道小口子,朱师傅深感不安。

  师:怎么安慰?

  生: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

  师:大家一起读读周总理的话,读出和气宽容的语气。

  师:朱师傅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谈礼貌》课堂教学实录 4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礼貌。“作者是怎样谈的呢?”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

  出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生齐读

  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应用了一句古训:

  课件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指名读。

  师:这句中的 “失色”、 “失口”分别指什么?这句古训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交流

  1、指名读。

  失色指——

  失口指——

  那么君子呢——

  君子:有道德的人

  失色:态度粗暴

  失口:出言不逊

  师小结:“不失色”是说态度有礼。“不失口”是说语言有礼。其实,这句古训还有一句,叫“不失足于人”。

  2.谁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出示句子:

  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男生读,女士读。

  是啊,古代的人们就明白了待人应该彬彬有礼的道理,可见——

  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齐读)

  过渡:传统,自古传来,还将传递下去,那么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课文列举了问路、踩裙、理发三个事例加以说明。

  板书:事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问路的故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牛皋和岳飞问路有什么不同。

  出示牛皋和岳飞的问话

  交流:

  1.牛皋是怎样问路的?

  指名读牛皋的内容。(你找得真准确)回答问题也响亮。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牛皋?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傲慢无礼

  你从哪感受到的?

  “在马上”傲慢,高高在上

  “吼”粗暴无礼

  “呔,老头儿”粗鲁,语言粗俗,不尊敬老人

  “爷”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你读得很仔细。你能通过朗读读出牛皋的……

  评:抓住了“吼”

  我想看到一个更粗暴无礼的牛皋。再读

  你注意到了!读出命令的语气,真了不起。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牛皋的话,体会牛皋的傲慢无礼。齐读

  堂堂的大将军竟如此无礼,你想劝劝他吗?

  (大将军在保家卫国上能做得那么好,在问路这件小事上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虽然你是大将军,但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你啊。)

  (要想办成事,不讲礼貌可不行啊)

  2. 岳飞又是怎样问路的?

  指名读。(你不仅读正确,还——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岳飞?

  彬彬有礼 以诚待人

  从哪里看出岳飞的彬彬有礼?

  “离蹬下马”“上前施礼”(谦逊有礼)

  “请问老丈”(尊重老人,说话文雅)

  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你读得很正确,他先是离蹬下马,上前施礼……(做动作)

  岳飞是古代的大将军,在问路这样的小事能谦逊有礼,确实让人尊敬,你能送他一句来夸夸他吗?

  (你不但在战场是威风凛凛,在生活中也能彬彬有礼,真是个君子啊!)

  (你待人彬彬有礼,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岳飞的问话,感受岳飞的彬彬有礼。

  3.对比,牛皋是在马上吼道——,而岳飞是是离蹬下马,上前施礼——。

  这如《弟子规》中所说“尊长前 声要低 骑下马 乘下车”。

  4.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听了他们俩的问话心里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①听了牛皋的话,讨厌他、嫌弃他、厌恶他。所以老人——

  ②听了岳飞的话呢?心里感到很温暖,愿意告诉他!舒服、舒坦。所以老人——

  5.师小结:

  同样是问路,岳飞和牛皋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也正如俗语所说——

  课件出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生齐读)

  6.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个事例,再次体会“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的内涵。(指名三人读)

  7.揭示写作方法

  作者在写这一事例时,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问路的事例,再告诉我们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

  今后,我们在写说理文时,也可以用这种先讲事例,再说道理的写作方法。

  板书: 道理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下面两个自然段,作者也是先讲事例,再说道理的,请同学们默读三、四自然段。圈画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词语,并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交流

  (1)学第三自然段

  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 踩裙的事例是怎样的?

  生读踩裙事例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同桌互相说说。

  一生做小学生,一生做女青年

  (相机鼓励你读出小朋友的道歉时的诚恳)(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朋友,及时道歉)

  “连忙,对不起”(小朋友有礼貌,有诚意)

  “微笑,没关系”(女青年的宽容,诚恳)

  试想一下,如果小朋友不主动道歉,女青年又不让,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呢?(想象情景)

  一场纠纷就不可避免了。有道理,你真会想象。

  读了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指名读

  同学们自由读读,将这道理记在心里。

  一个微笑,一句对不起,就将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礼貌待人多么重要,让我们一起来读。

  同学们真了不起,学懂了身边的故事,那么伟人又是如何礼貌待人的呢?

  (2)学习第四自然段

  总理理发的事曾打动许多人,这里什么地方打动你啦?

  交流

  A朱师傅情感变化的两个词。

  深感不安 深受感动

  深感不安?是因为担心,内疚。(朱师傅将总理的脸划破了,觉得对不起总理)

  深受感动?是因为总理安慰

  体会到朱师傅之所以情感发生这样的变化,正是因为总理的礼貌待人。

  B.课件出示:周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

  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

  轻轻读一读,细细体会

  指名读

  你体会到什么?

  从三个“您”体会到总理心里装着谁?

  “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可看出问题发生了,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可看出总理幽默风趣,懂得感恩。

  你读懂了总理的宽容,……

  说体会:一位伟人,一个工人,地位悬殊,但总理依然尊重他,用敬语。

  齐读这句话,读出总理的和气、文雅、宽容。

  3.小结:

  是啊,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正是总理的安慰、和气、宽容的语言,使朱师傅由深感不安到深受感动。礼貌待人不但沟通了周总理和朱师傅之间的情感和心灵,还体现了总理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出示句子:

  “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这句话,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4.同学们真行,学懂了伟人礼貌待人的故事,在生活中你有过礼貌待人来化解矛盾的小事例吗?说一说

  四、回顾总结。

  1.读了这三个故事,老师相信你们对这三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

  引读:

  (1)我们请人帮忙时要讲礼貌,因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2)当自己无意犯错时要主动道歉,因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当别人无意伤害到自己时要宽容有礼,因为——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现在,你能说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了吗?

  出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可以 ,可以 ,还可以 ……

  同学之间先说说,再指名说。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正读。

  2.反读

  是啊,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就必须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3.总结

  课文一开始提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观点。接着用了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这三个礼貌故事,有古人有今人,有大人有小孩,有伟人有普通人,事例具体,说理恰当。他们用礼貌语言谱写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乐章。说理性的文章就是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例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齐读课件: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六、拓展

  除了书上这些古训、俗语外,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文人墨客对礼貌有着精典的谈论,他们的精妙的语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谁来交流一下?

  (1)出示名言

  (2)读一读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应该是我们全人类共有的美德啊!只要我们人人讲礼貌,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就会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到那时,人们的关系会更和谐,社会生活会更美好!

  八、课后作业。

  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下来。

  附板书:

  谈礼貌

  事例 道理

  《谈礼貌》课堂教学实录 5

  板块一:古训、俗语、名言警句巧铺垫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说理文《谈礼貌》。

  (课件呈现: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学生指名读,齐读。)

  师:这句话出自《礼记》,古人遗传下来的做人做事的准则。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生: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课件呈现第一自然段,其中“意思是说”呈红色。)

  师:“不失色于人”就是这个自然段中哪个词的意思?

  生:彬彬有礼、态度不粗暴。

  师:对。“色”是什么意思?颜色?

  生:相貌的意思。

  师:这个“色”就是脸上的表情、神态,甚至你的眼神。“不失口于人”是什么意思?

  生:说话要讲信用。

  师:不单单是讲信用。

  生:说话要严谨。

  师:要求有点高。

  生:不能说脏话。

  师:对呀,就是要说文明、礼貌的话。再读读这则古训,要争取记住。

  (生齐读)

  师:当别人不明白的时候,就用“意思是说”来解释一下。

  师:再来读一条古训:“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生齐读)

  师:它出自《荀子》。这句古训的意思是说——(课件呈现:人无礼不生,事无礼则不成。意思是说,。)有点难了,谁能来翻译一下?

  生:我只知道后面这句话的意思,意思是说,做事没有礼貌的话,事就做不成。

  师:非常好。再看看前面一句,人没有礼貌就怎么样?“生”什么意思?“生”组个词叫——

  生:生存。

  师:对,“不生”,不能生存,更不要说美好的生活。连起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生:人没有礼貌,就很难在社会上生活;做事情没有礼貌,就做不到完美。

  师:掌声鼓励一下,说得太好了。今后在写文章用到古训,如果别人不懂,就可以用“意思是说”解释一下。不要你懂人家不懂,这是不礼貌的。(众笑)

  师:课文中还用了其他的语言。(课件呈现: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生齐读)

  师:要不要用“意思是说”来解释?

  生:要,不然人们听了,不知道什么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追问:你听得懂吗?

  生(点点头):有点读得懂。

  师:一般人读得懂吗?

  (许多学生回答:懂)

  师:是的,一般人都懂,通俗易懂,这样的语言称为——

  生:(齐)俗语。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俗语,你会说吗?

  (生沉默)

  师:看来平时没留心积累。

  (课件呈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生齐读)

  师:是不是很好懂?(课件呈现:见人不施礼,多走二百里。)

  (生齐读)

  师:这些俗语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古训则来自于经典国学。平时要多留心生活中的语言,也要多读书积累。

  (课件呈现: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钥匙。——松苏内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歌德

  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生齐读)

  师:这些句子,都是很有名的人说的。这样的句子就叫——

  生:名言警句。

  师:这些句子也可以警示、启发别人。《谈礼貌》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古训、俗语,也引用了名人名言和警句。平时我们要善于积累,积累得多了,表达的时候语言就可以丰富、精准、有说服力。

  板块二:层层深入悟写法

  师:这篇课文读得懂吗?都没有问题?——那老师来考考你们。作者写《谈礼貌》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生:作者是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礼貌。

  生:作者是希望用礼貌化解纠纷,不会有矛盾。

  师:有点不一样,但总的意思都是说要有礼貌,或者说要讲礼貌。读读课文第一小节,其中有一个词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哪个词?

  生:优良传统。

  师:是的,“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要继承这个优良传统,要使用礼貌语言。好,把这个句子画下来。(板书:礼貌待人。)

  【点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总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看一篇文章,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这是学习说理性文章的一项重要训练。】

  师: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谈礼貌是怎么谈的,用了哪些方法?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要细致。

  (生阅读、讨论)

  生:他用了对比,讲礼貌会怎样,不讲礼貌又会怎么样。

  师:哪个地方是用对比方法写的?

  生:用牛皋没礼貌和岳飞有礼貌来对比。

  师:这是在一个事例中用有礼貌的行为和没礼貌的行为进行对比。有补充吗?

  生:牛皋没礼貌,老者不但没给他指路,还骂了他;岳飞有礼貌,老者给他指了路。

  师:这是用有礼貌、没礼貌行为的结果进行对比。

  生:第一段,作者用古训开门见山来点题。

  师:你的回答很高级啊!

  生:作者讲了几个故事。

  师:这叫举例子。举了几个例子?

  生:三个。

  师:概括一下。

  生:问路,下公交车,裙子被踩。

  师:下公交车裙子被踩,太长了,概括一下,两个字!

  生:被踩。

  师:被踩?概括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的,再想想。

  生:踩裙。

  师:嗯,好的。第三个呢?

  生:划脸。

  师:划脸?这变成故意的了。

  生:误伤。

  师:可以,范围可以更大一点,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刮胡子。

  师:朱师傅只是给周总理刮胡子?

  生:理发。

  师:请把这三件事概要地记在书上。(生记录,师板书:问路踩裙理发)作者用了举例的方法。还有吗?

  (生沉默)

  师:认真阅读第2、3、4自然段,看看写这三件事,每个自然段后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需要用心阅读才能发现。

  生:每段后面都有一个总结。

  师:再说一遍。

  生:每段后面都有一个总结。

  师:再说一遍。

  生:每段后面都有一个总结。

  师:这叫“重要的话说三遍”。什么叫总结呢?

  生:就是把前面故事包含的道理概括一下。

  师:明白了没有?课文不但写了事,还把每个故事暗含的道理概括出来了。伟大的发现!请用横线把每件事后的道理划出来。我们一起来读:“问路”这件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齐读)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踩裙”这件事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齐读)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师:“理发”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齐读)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师:作者是怎么谈礼貌的呢?先说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后举了三个例子,每个例子后面都说了一个道理。他是以事说理,前面部分是叙事,后面部分是说理。

  师:好,现在来看看这三件事,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三件事?

  生:这三件事是从不同角度写的。

  师:哪些角度?

  生:第一个讲如果没有礼貌会讨人嫌弃,第二个事例讲礼貌可以化解纠纷,第三个事例讲礼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师:这三件事是并列的吗?

  生:是有层次的。

  师:是的,“有层次”,这个很重要。哪个层次稍微低一点?

  生:问路。

  师:哪个高一点?

  生:踩裙。

  师:哪个最高?

  生:理发。

  师:三个事例,第一个问路,是我们有求于别人,要不要讲礼貌?

  生:要。

  师:第二个事例呢?

  生:我觉得是“有失于别人”,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要主动道歉。

  师:第三件事是什么?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朱师傅不小心把周总理的脸划破,最应该讲礼貌的是谁呀?

  生:(齐)朱师傅。

  师:他有没有讲礼貌?

  生:(齐)讲了。

  师:哪个词看出来呀?

  生:(齐)“深感不安”。

  师:但是这里重点讲的不是朱师傅,讲的是——

  生:(齐)周总理

  师:人家把你的脸划破了,照理可以不讲礼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讲礼貌,而且还安慰别人。思想境界很高。

  师:三件事。有求于人的时候要——

  生:(齐)讲礼貌。

  师:有过于人的时候要——

  生:(齐)讲礼貌。

  师:当别人有过于你的时候更要——

  生:(齐)讲礼貌。

  师:这三件事是递进关系。

  师:还有问题吗?为什么要写这三个例子?

  (生沉默)

  师:我们看,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他一开始举的是谁的例子?

  生:(齐)古代的。

  师:后面的呢?

  生:(齐)现代的。

  师:古人要讲礼貌,现代人也要讲礼貌。还有什么人要讲礼貌?如,“踩裙”是谁讲礼貌?

  生:小孩和青年。

  师:“理发”中是谁讲礼貌?

  生:领导人。

  师:普通人也要讲礼貌,领导人也要讲礼貌;小孩讲礼貌,大人也要讲礼貌;古代人讲礼貌,现代人也要讲礼貌。古人、今人;大人,小孩;平常人,领导人,人人都要讲礼貌。现在明白这三件事有典型xxx?

  师: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么用这三件事来说理的。(课件呈现: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读——

  (生齐读)

  师:这是用什么方法说理?

  生:(齐)俗语。

  师:引用了俗语。(板书:引用)

  (课件呈现: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生齐读)

  师:这是怎么说理的?

  生:(齐)打了一个比方。

  师:是的,很形象。

  (课件呈现: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生齐读)

  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沟通了人们的心灵,二是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两层意思用“不但……而且……”连起来了。——好,我们来总结一下。《谈礼貌》这篇课文是用“叙事——说理”的方式来谈的,选取三件事说了三层道理,谈了讲礼貌的好处。

  板块三创设情境学说理

  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有礼貌或者没有礼貌的事情?——老师就遇到一个,请看!

  (课件呈现:一个小青年甩着几张百元大钞,问一个卖布娃娃的老人:“喂,瘸子,这玩意儿怎么卖?”老人没好气地说:“不卖!”一个小姑娘问:“老爷爷,您的布娃娃真漂亮,请问多少钱一个?”老人递给小姑娘一个布娃娃,笑眯眯地说:“小姑娘,不要钱!”)

  师:用这个故事来谈礼貌行不行?还缺点什么呢?

  生:(齐)道理。

  师:对了,只用事来说理,缺乏深刻性,没有说服力;只说理没有事,不生动,没有感染力。

  师:现在,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议一议这件事,拿起笔来写一写,这件事能用来说明一个什么理。三分钟时间。

  (学生写话,师巡视指导。)

  师:这是个极有挑战性的任务。谁第一个来跟大家分享?

  生:礼貌不能用东西来衡量。

  师:东西,这里是什么东西?

  生:金钱。

  师:建议你改一下。

  生:礼貌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师:很好,优秀。

  生:礼貌就像镜子,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对你怎么样。

  师:不错,你化用了别人的语言。但是,怎么把这个意思说得更好呢?

  生:礼貌就像一面镜子,你善待别人,别人就会善待你。

  师:刚才那位同学,你觉得这个句子怎么样?

  生:比我的好一些。

  师:那就修改修改,这叫取长补短。

  生:不管在哪里,凡是彬彬有礼的人都会受人尊重;反之,举止粗鲁,说脏话,不懂礼貌的人,肯定遭人鄙弃。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么一大段话,我们记不住的。说道理不能说得太长,因为一般人记性不太好。(众笑)

  生:礼貌不是钱,但比钱还要值钱。

  师:记住了吗?来,一起说一遍!

  生:(齐)礼貌不是钱,但比钱还要值钱。

  生:即使再有钱,也买不到“礼貌”这个无价之宝。

  师:掌声鼓励。讲道理就要这样简要精练。

  生: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这位同学引用的还是这十个字。有没有发现,自己写的句子也不错,但一引用古训、俗语、名言警句,就会显得更有水准。当然,刚才这位同学化用名言警句也很好。——用刚才这个事例,再加上同学们写的道理,就能够“谈礼貌”了。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修改自己写的话。(生修改)

  师:有没有新创造的句子?

  生:礼到让人赞,无礼让人厌。

  师:这是化用,不是直接引用。一变化就很高明了。

  生:礼貌是映照你缺点的镜子。

  师:很好,用了比喻说法。

  生:金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却买不到“礼貌”这个无价之宝。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掌声鼓励。他先说了自己的意思,再引用课文中的俗语,太好了!

  师:刚才这都是在“纸上谈兵”,这不算本事。什么才算本事?

  生:现学现用。

  师:好,考考你。小青年甩着百元大钞,老人却不卖给他。他肯定非常生气。“我的钱不是钱?你为什么不卖给我却送给一个小姑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小学生,你该怎样跟他谈谈礼貌?这个小青年姓“牛”——现在实战,给你们五分钟,来说服这位牛先生。

  (生写话)

  师:好,假如我就是那个小青年,很没有礼貌,你会怎样说服我?

  生:牛叔叔,您知道那个老爷爷为什么把布娃娃送给小女孩,却不卖给你吗?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老者问路,也像你一样态度粗暴,最后导致他多走了200里路。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向老者问路,态度也跟这个小女孩一样彬彬有礼……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希望你也能向岳飞和小女孩学习,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师:她引用了岳飞和牛皋的故事,并引用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有一定的说服力。合格。

  生:牛大哥,你看小姑娘有礼貌,人家卖给她,还不要钱。你没礼貌,自然不卖给你。一个人对别人不礼貌,别人就对你不满,甚至讨厌;假如你有礼貌,别人会对你满意,甚至会对你赞赏。

  师:就是说——“礼到让人赞,无礼让人厌。”她用了什么方法?与小女孩做了一个比较。

  生:叔叔,你这样做,如果我是那位卖洋娃娃的老伯伯,也不会卖给你。歌德曾说过:一个人的礼貌就是映照他的镜子。希望你能像那个小姑娘一样做个有礼貌的人。您能向那个卖洋娃娃的老伯伯道个歉吗?

  师:掌声鼓励。她引用了歌德的名言,再加上自己创作的,还用上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更能让人信服。好,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牛大哥,您好!我觉得您不讲礼貌是不对的。讲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时刻铭记于心。给你讲一个《说岳全传》里的故事吧!牛皋向一个老者问路,态度跟你一样恶劣。老者不仅没有给他指路,还说他是个冒失鬼。岳飞也来到这里问路,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我觉得你应该向岳飞和小姑娘学习。正如俗语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不错,他既引用了故事,也引用了俗语。好,统计一下,引用了投影上的俗语的同学举手!——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你有时候说理说不清、说不透的时候,有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生:(齐)引用。

  师:是的。引用古训、俗语、名人名言,能把道理说得更透彻更明白。下课回去后,再把你写的修改一下。

  板块四拓宽思路练应用

  师:再读课题。这篇课文是谈礼貌的。除了谈礼貌,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谈什么?

  生:谈文明、谈理财、谈国学……

  师:比如说,这个同学经常不做作业,我们可以跟他谈什么?

  生:谈勤奋、谈习惯。

  师:这些话题,我们可以在班里谈谈,锻炼我们说理的能力。

【《谈礼貌》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谈礼貌》教学实录07-01

《谈礼貌》课堂实录07-02

关于谈礼貌的教学实录07-05

《谈生命》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07-04

谈生命课文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07-03

谈礼貌教学设计04-03

谈礼貌教学设计06-07

课堂教学实录07-01

《谈生命》的课堂实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