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回乡偶书》教学实录

时间:2020-12-22 14:02:33 语文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回乡偶书》教学实录

  一、调动体验,激趣引入

四年级下《回乡偶书》教学实录

  生:请客。他想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

  生:做客。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请客”、“做客”、“客人”都有一个――“客”字。对,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找准切入,读诗悟诗

  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的帮助来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

  2、检查自读,加强识字:抽生读诗,其余听读,评价,正音。衰shuai,不是cui,误读cui,是为了和“回”押韵。但是古代“回”读huai.cui音没有疏落的意思。所以新课程标准规定读shuai .

  3、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

  生: “笑问客从何处来”。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

  师: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何来?)

  师: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个“客”是“客”吗?(师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个实心圆点,旁打一个问号。)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读诗或观察插图,去寻找答案。(生自读诗歌,勾画。)

  4、品读诗句,分享感受

  生:从诗中“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来看,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他当作“客”了。

  师:你在诗歌中找到了答案,真会动脑筋!那你来读一读后两句诗吧!

  生:在插图中也看得出来这个人是“客”,因为他骑着马,马驮了一大包行李,这也是那些小孩认为他是“客”的原因。

  师:真了不起,你能结合诗歌和插图找答案,学习就应该这样!我建议同学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个爱思考会观察的孩子。大家也把机灵的眼睛看向插图吧!聪明的孩子,你来读一读后两句诗,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不对不对!他不是客。我查过资料,这首诗是贺知章写自己的回乡经历,他三十六岁外出做官,到八十五岁才告老还乡,你们看第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就是这个意思。

  师:真棒!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这句诗。

  生:我还从第二句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这个地方的人,还说着这里的话,几十年了都没改变乡音。

  师:乡音的“乡”就是――(生:故乡、家乡的“乡”)

  师: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回”,你们明白了吗?

  生:因为他思念家乡;

  生:想回来看一看家乡的人;

  生:他想吃一吃家乡口味的饭菜;师:真应了那句“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呀!(随机板书:想家乡!)带着这种心情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读,语速稍快。)

  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诗人想念家乡,却要等五十年才回来?

  生:我知道,那时候交通非常不便,要是像现在这样发达,诗人肯定会回去不知多少次了。(师生一起笑起来。)(课件地图)

  师:是呀!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可诗人的年代就不同了。诗人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到八十五岁才回来,整整五十年哪!多少个日日夜夜啊!诗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可因为公务繁忙(皇帝身边的重要职位、服务与太子的)交通不便就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第一行诗里,有两对反义词,我们怎么读才能突出诗人回乡之不容易呀?(老大)那么第二行呢?(无改) 虽然诗人已经很老很老,头发也被风霜染白了,却怎么也改变不了他的一口乡音,因为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在传统观念里,保持乡音不变,就像是守本分一样。会得到相邻的认可,会认为这个人不变。)

  师:好!让我们把对这两个词的体会带入前两行诗中,再次吟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摇头晃脑地读起来,“无改”拉得较长,声音上扬。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知道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

  生:并不是客!他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而是久居他乡的游子回家――不是“来”而是――

  生:“回”呀!

  师:不是“来”――

  生:而是“回”呀!让我们加上对“回”字的.感受,再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回”字咬得特别重。)

  回归全诗:五十年了,许多的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好,我们一起读全诗。

  5、个性朗读,深化理解

  师:有人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这首诗究竟是欢快的歌曲,还是忧伤的歌曲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诗中,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师:大家读得真好!能读出自己的感悟就是读懂了诗,读出了诗的韵味。看着大家读得这样投入,我也想读一读,如果我是贺知章,我会这样想:我离别家乡几十年,想了家乡几十年,在他乡做了几十年的客人,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回到自己的家乡了,但家乡却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家乡了,我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万千。可惜老师的嗓子太沙哑了,很难表达我的感悟。不过老师在网络里找到一段朗读录音,听了之后正好能表达我的感受,相信你们听了以后也一定会引起情感共鸣。请同学们听:播放课件中的配乐诗朗诵。好,你能像这位朗诵专家一样再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吗?

  师:同学每天回家和父母沟通自己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吗?那今天我可以做你妈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今天的学习情况吗?

  宝贝:今天学什么了?(《回乡偶书》)可以给妈妈背一下吗?不是读cui吗?这首诗中的客人是谁呀?他从哪里来呀?既然不是客,怎么家乡的孩子不认识他呀?(在外做官多年)既然做了大官,就不要回来了吗? (想家)

  三、拓展阅读,加深感悟

  就在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唐代贺知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分享了大家对这首诗的感悟。其实,他还写了另外一首表达自己回乡后的情感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热爱家乡这一千古不变的情怀,还体现在许多的古诗佳作中。我们熟悉的有――

  生:李白的《静夜思》

  生:张继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课后同学们找到这几首诗,我们也要背下来。

  四、自选作业,提高能力

  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或两句诗,给诗配画,并试着将组内的作品组合成表现整首诗的连环画

【四年级下《回乡偶书》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元日教学实录范文10-04

“能源家族”教学实录11-26

中学课文《穷人》教学实录10-22

“机械效率”教学实录12-06

回乡调研报告08-10

悯农二教学实录范文10-04

爸爸的菜园教学实录范文10-03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范文09-25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实录11-03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