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论文

时间:2022-07-02 16:06:00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论文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写作困扰众多师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犹如突出:学生写作兴趣淡泊,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词不达意,无材料、无主旨等。我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作文教学的困惑、提出相应的对策,切实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论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现状 对策 提高 质量

  引言:我从事农村教学也快八年,主要担任初中的语文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初中是学习写作的关键时期,作文教学的重要,可现实状况是这个时期农村的许多学生对作文“厌”和“怕”,把这种心理状态一直保持下去,只会使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差。而且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这块所下认识不够、所下功夫不够。为此,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几点原因,浅析几点切实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和大家一起切磋。

  一、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现状

  首先表现在作文题材的雷同,单一。 相对城市孩子而言,农村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生活经验少,生活内容单一,见得少,听得少,读得也少,造成他们知识面狭窄。所以学生的作文很多时候题材都是雷同的,内容很单一。记得本学期我让学生以“我终于学会了……为题进行作文,超过一半的学生就写了“我终于学会了做饭”和“我终于学会了洗衣服”。全班近四十个学生,内容竟然只限于二个题材,可见学生经历感受之单调、知识容量之匮乏。

  其次,作文内容的贫乏,有大、空、抄的弊病,缺乏真情实感。见识面的狭窄决定了学生作文内容的单调,空洞。学生的作文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亲身经历的,就存在空洞的弊病,如写事一类的文章,学生大多用流水帐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抓不住“六要素”,更难以写具体;或者找来一些劣质的作文书,照搬照抄,根本不是自己亲身经历,长此下去,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

  再次,学生写作技能差、语病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作文缺乏创新精神。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比较单一,教学上存在无计划和脱节的弊病,造成学生的写作技能较差。如大多学生只知道用三段式来写,具体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列一个自然段,怎样用过渡句过渡段来加强文章内部的衔接,学生无法把握,有的甚至一段到头,读来费解 、吃力。学生写人的作文里,他们不知道怎样将人物写生动、写活,什么地方用神态、动作来描写,描写人物时可用上哪些学过的生动的词语、句子等,语言描写只会“XXX说”这样的干瘪模式。这样。在作文内容的具体上功夫不够就很难妙笔生花,就难以谈作文的创新精神了。同时,学生的句子虽是通顺的,但受农村方言的影响,语病较多,方言也多。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无区别的乱用,什么地方都用上句号;有的不知在什么地方断句,什么时候想起来就在什么地方点一下,以至写出来的话时断时续等等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 学生因素。 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个人,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知识容量匮乏,视野狭窄。学生的生活除了校园就是家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条件不多。农村的校园生活本来就比较单调,学校里开展的活动不多,除了书本上学的知识,学生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们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这些留守儿童,一来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二来有的还根本买不起,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和习惯看)。还有就是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也没有达到要求,基础很差。

  就课程来说,从学生到老师,到学校到家长对艺体科目的学习和重视都不够,这就更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匮乏。学生回到家里要么帮家长干点活,要么和同伴玩耍,周末和节假日大多也只是在家里度过,出门的机会不多。知识的欠缺还造成了学生心理的劣势,那就是胆小、羞怯,表达障碍,不能敢想敢说,这样给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足够的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要让学生写出具体、生动、内容丰富的文章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要做“无米之炊”。

  (二) 教师因素。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见闻、信息也相对匮乏、闭塞,多媒体教学根本没有,想给学生拓展都没有条件。教师们接受新鲜知识、理论的途径有限,对课改的方向不够明确,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的领会不够深刻。同样的,对新课程背景下作文的改革理念,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更是只能得到一知半解。教师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其本身的素质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 农村校园设施的不完备,教学观念落后,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宽裕,农村社会文化背景的落后,都对学生的知识的吸取、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的影响。父母不在身边,在学习上不能给孩子以正确地引导、师范和督促。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没有深入每个教师、家长的内心,有的地方仍然沿袭着应试教育的弊端,况且父母和教师的沟通不够。家庭经济的不宽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行动乃至思想。整体文化背景的落后,文化氛围的淡薄更是对学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有些根深蒂固。

  三、在提高作文教学上下功夫

  (一).强化目标管理,克服随意性。

  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大多处于劣控和失控的状态之中,必须强化目标管理,即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科任教师为载体,对全校的作文训练制订严格统一的规定,从思想认识、数量规定、指导措施、批改要求、讲评方法等一系列方面进行宏观控制,微观处理。

  作文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常常导致作文教学处在一种混沌状态之中。因此教研组在制订年度教研计划时,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能力训练的要求,作出作文教学在质和量上的具体统一的要求。具体操作可从教师的思想认识、数量规定、指导措施、教学详细批改要求、讲评方法等方面,用量化管理的方法,限定内容、时间、数量,全体语文教师讨论一致通过后,坚决实施,不能打折扣。期中监督检查,期末追踪查询。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作文指导计划,并另设作文教案本。长期如此控制,就会在本校乃至本地区形成序列化、规范化,使作文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强化环境管理,克服封闭性。

  与城市学校相比,由于历史的原因,客观条件的制约, 目前农村文化生活还比较落后,农村中学绝大多数缺乏应有的作文训练环境,家庭无报刊杂志可看,学校无图书室阅览室,或者有数量也是少得可怜。再加上近乎空白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长期处在贫血的文化氛围中。这种先天不足的语文环境,势必使学生严重地营养不良,两耳难闻窗外事,写作源泉枯竭,写作热情窒息。因此,必须对现有的作文教学环境强化管理。强化环境管理,就是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创造一种宽松、开放的作文环境,学生一旦进入这个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就自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情不自禁地投入作文学习,主动地“找米下锅”,我们就可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解除写作兴趣不浓、把写作当成负担这个包袱。具体操作时,建议七、八年级作文开放,九年级作文收拢。所谓七、八年级开放,意思是这两个年级时,每次布置作文,先让学生搜集整理借鉴各种有关的写作材料一周后再叫学生交作文本。克服长期以来那种把学生封闭在四堵墙的教室里,死限学生在短短的两节课时间里,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乱煮“夹生饭”的做法。所谓九年级收拢,有它特定的含义。因为我们的学生都要面临应试的检验,有了七、八年级的充分准备,到了九年级,应该说是厚积薄发的阶段,要面对中考。作文教学特别是课堂作文,特别需要制造一种竞争环境,时间就是分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快速成篇,组与组比、人与人比,甚至班与班比,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利用小黑板公布结果,不断激励竞争机制。此外,还可以和学生商量,规定毕业班(可以推广到非毕业班)学生每人每周抄写两篇作文,各种文体、各种结构方式兼顾,并推选两位责任心较强的同学负责轮流检查、登记、公布,始终营造作文氛围,让作文时时印在学生的心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强化作文环境管理,保证作文这半壁江山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积累素材,夯实基础

  我认为是初中学生的经历太少,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对此事的真实写照。因此,在初一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作文素材的积累尤其重要。

  ①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

  农村生活一样是广大丰富的,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留心观察,用心想象,细心体会。对可喜可悲,可憎可爱的人和事要“情动于衷”,才会“不吐不快”,有如活水源头,泉涌不止。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波折,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品读生活这部无字书,永远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意蕴。同窗情,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社会的时常与留俗,世界的和平与冲突,这一切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点滴,产生共鸣。

  ②用教材作为写作范例

  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筛选的,可以说是提炼后的精华。这些文章具有代表性、教育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凭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熟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务必要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地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材,用好教材,

  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概括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作文素材,提供写作的范例,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后,让学生借鉴课文,再用心观察我们学校教学楼后面生机勃勃的如瀑布般的藤蔓植物,写出所见所感,效果就是不一样。

  ③指导学生正确的素材积累方法

  (1)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写作者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自己的见闻和感悟。如: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一喜一悲;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社会的流行与凡俗等。只要是能够触动心灵,

  无论是大事小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间接经验就是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如:课内课外阅读的书报杂志;看到的电影电视节目;还要听别人讲许多故事等。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用心记,用心思考;第二,用笔勾画、用笔记。在这两种方法中,用心记、用心思考是最为重要的。

  无论是直接经验方面的素材还是间接经验方面的素材,都应尽力地用心把它记住;用笔勾画或作笔记是辅助的积累方法。用笔记只能够作为临时之便,用笔记录过后仍然需要用心去记。只有储存在自己大脑里的才真正属于自己的,

  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活动中运用自如。因此,我坚持学生写周记的习惯,即使对信息的收集,整合,再处理,以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部分学生真正地爱上写作,不再是逃避。

  (2)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素材的方法

  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梳理,以便于在写作时运用自如。

  对素材进行归纳梳理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分类。对素材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如:写景的、写人的、写事的等。可以让学生根据他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教师只需加以简单的指导就可以,比如,外貌、心理、神态、肖像、动作等可以归纳为写人类;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等归为写事类等。

  (3)指导学生加工整合素材的方法。归纳梳理好的素材,还需要进行加工整合。同一个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就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旨,比如,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既可以用来论证开拓创业,又可以用来论证敢于实践,还可以用来论证不断求索。只要勤于动脑,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些典型素材进行分析和加工整合,就会发现,许多的素材都是多功能的,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旨。

  (4)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素材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

  这样写是无法与自己想要表的内容连接上的,更不会写出不出好文章。因此,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素材。其方法主要有:

  1、将原本比较复杂的、比较长的故事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叙述,加以压缩。

  2、对原来比较简短的素材加以扩展,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3、结合所需要表述的观点对所选用的素材加以分析,让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等。其原则就是根据文章的主旨和材料的性质来予以选择使用。

  总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我们才会有有选择的使用。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朱熹也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林崇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4]苏立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论文】相关文章:

高山滑雪教学质量提高途径论文07-03

多种活动提高汽车专业的教学质量论文07-03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提高措施论文07-03

浅谈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论文07-03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思考的论文07-03

如何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论文07-04

如何提高商品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论文07-03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07-03

关于多维教学模式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论文07-03

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