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教学法评课

时间:2022-07-02 04:50:24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情境作文教学法评课

  情境作文指导课我们要从哪几方面去评课呢?下面请看小编特地为大家收集的情境作文教学法评课的相关内容吧!

情境作文教学法评课

  情境作文教学法评课

  (一)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素质

  语文学科首先应该着眼于人,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应该从语文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角度,考虑语文学科在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方面,新课标强化了以下构成因素:

  1.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2.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

  3.良好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积累和文化底蕴;

  4.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为了强化这些因素,大纲从“教学目的”开始,做了大量的努力。同时,在某些方面也适当降低了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不背词语解释和段落大意,要求背诵优秀诗文,并且作了量的规定,推荐了部分背诵篇目。

  2.降低阅读教学中“分析”的要求。比如,原来要求小学生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等。现在则要求“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初中减少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分量,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只作为常识介绍。

  3.对考试作了一些限制。降低难度的意义不只在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在于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办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素质。把不必要的要求降下来,把该增加的要求加上去,既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又为学生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二)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是的一部分,语文课程还承担着全面提高学生的任务。大纲修订版正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强调在语文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这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2.科学的'思想方法和。

  3.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对于文道关系的处理,大纲强调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调思想、审美教育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渠道,通过长期的熏陶和浸染,达到提升道德、人格的目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大纲突出了以下几点:

  1.提出了发展健康个性的要求。强调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提出语文评估要注重学生发展水平的评价。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大纲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提出以上要求。改变用一个模子培养人的做法,给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留下空间。

  2.在继续重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观察、记忆、思考、联想、想象能力的同时,大纲强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倡鼓励有自己的见解和自由、有创意的表达。

  3.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倡课内课外打通,活动化;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鼓励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四)增强了现代意识

  1.体现了。许多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在大纲修订版中得到体现:、大众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思想,文明、合作、开放、进取等新的价值观念,还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方面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的研究成果等等。大纲修订版还要求课本选文要有时代气息,要以现代作品为主。

  2.体现了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阅读速度的量化指标;

  (2)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

  (3)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4)包括网上学习在内的多媒体的利用等等。

  3.体现了开放社会的要求。大纲提出了“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要求。初中选文要求“兼顾外国作品”,在推荐的10部课外阅读书目中列出5部外国文学名著。这些都表现出了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吸取全人类进步文化来塑造高素质的国民。

【情境作文教学法评课】相关文章:

情境作文的教学法03-21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创设07-03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课堂展示四五年级评课稿10-16

教学评课研究的听课评课07-02

评课稿-《走进青春》评课稿08-02

如何评课07-03

评课的用语04-28

评课的用语03-16

《荷花》评课08-04

“比”的评课稿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