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

时间:2022-06-26 05:49:49 心理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

  从英语教学法中广泛地应用了三种心理学原理,分别是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从这些心理学原理中引出了多种英语教学法。行为主义的听说法,情境教学法、协作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的产物,而目前占据教学法研究主流的认知法教学则是在认知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的应用。但如果我们逆溯这些心理学理论的来源的话,就会发现它们与哲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自古希腊开始西哲就是一门以整个人类知识为对象的抽象学问,从存在论、认识论、实践等各角度来考察世界,自然界、上帝、宇宙和人类社会历史无不在哲学的统摄下。但自近代以降,各门具体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哲学的地盘也相应越来越收缩,最后只能作为最高阶的方法论指导为具体科学提供观察对象的思维模式与框架。虽然年轻的心理学并不是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的科学,而是在上个世纪初刚刚在哲学、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结合点上诞生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但是它的理论基石主要是哲学,因此它不仅与哲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有意识的主体,而且它的许多著名流派都带有一定的哲学渊源。本文正是想从已经渗入教学法中的三大心理学原理中挖掘出它们内含的哲学基础。

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

  首先,我们看看从时间上最早渗入英语教学中的行为主义。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的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该派的基本主张是只有可直观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唯一合法对象。他们同当时盛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一样,都认为行为是一个无主体的过程,行为中不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参与,这也是后来他们备受诟病的地方。从此立场出发,他们通过系列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是俄国心理学家巴普诺夫的狗的实验证明无论动物或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学会某一特定目标行为方式。这些目标行为中含有三个决定因素,即用来诱发行为发生的刺激、由这种刺激引发的反应以及对前两者的不断重复与强化。在学习观上行为主义把学习过程理解为是刺激反应习惯的三部曲,学生如同巴普诺夫的小狗,在机械背诵和反复操练中达成学习目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表达了这种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行为主义与哲学上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关联非常明显。产生于启蒙时代的机械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由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构成,世界上除了这种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并且他们都部分接受了牛顿力学的影响,把这些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机械运动,既否定了上帝作为第一推动力,但是同时又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排斥在外。如法国的拉美利特所言,人就是一部机器。行为主义盛行了20年后便走向衰败,虽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死记硬背的行为主义模式没有消失,但是在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中它已经无人问津。从哲学角度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早就批判过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认为它忽视了人的实践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学尽管有其自然科学的基础,但是它更主要的是落在人文科学的一边。这两种科学最大的区别是自然科学重解释,而人文科学则重理解。理解就必须要有主体的心智参与。强调无主体的行为主义自然很快会日薄西山;从教学法来看,机械背诵不能确保学生可以全面主动长久的记忆,短期记忆在短期内和初学时期或许奏效,但长远来看理解必须要有对学习过程的内省。

  其次,我们考察一下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通过观察自家孩子的语言习得过程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周围人与环境互动中架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和本属同源的认知主义比较,建构主义更强调认知结构的动态性。学习者把外界的信息吸收进原有的认知结构叫同化,而当原结构无法吸纳新信息时发生的结构重组叫顺应。同化是认知的平衡状态,顺应是打破平衡后的恢复平衡。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的反复中。活到老学到老表明这种认知结构的未完成性。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中,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知主体才是认知结构的建构者,二是注重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强调情境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和哲学上的后结构主义思潮有一定关联。后结构主义是一场20世纪下半叶发起于法国的人文科学的新动向,之所以称之为后结构主义是因为它不满于结构主义的静态封闭的和无主体的结构,它不是要彻底解构结构,而是要改造结构,凸显主体在建构中的决定性地位和结构的动态性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正是后结构主义在学习观上的拓展。

  最后,我们看一下目前盛行的认知主义学习观。

  认知主义源自上世纪初几位德国心理学家创立的格式塔心理学,其主张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是感觉元素的堆积,人们通过格式塔,即图式,整体性认知外界对象。认知主义心理学在此基础上更强调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学习是主体构造一种完形,即对整体组织结构的建构。这点与建构主义一致,但不同的是认知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对结构进行小敲小打的改造,而是更激进地把学习看成一种顿悟,是旧的认知结构的瞬间改组和新结构的突然诞生。因而在教学中认知主义强调对词汇进行整理分类,按照不同语义场借助词汇间的联系构成有序的词汇谱系。这种认知主义对整体的强调在哲学上有许多共鸣。例如黑格尔在《逻辑学》的本质论中就讨论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法。他说,整体和部分是互为条件的。在整体中,没有不是在部分中的东西;在部分中,也没有不是在整体中的东西。整体不是抽象的统一,而是作为一个差异的多样性的统一;但这个统一,作为多样性的东西在其中彼此相关的东西,是这多样性的东西的规定性,它由此而是部分;而部分作为部分,不等于整体本身,而是在整体中等于自身,即部分。此外,作为认知主义核心概念的图式则取自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中的图型(不同译法,在西语中和图式本是一词)。康德认为人无法直观物自体,只有通过时空的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来加工感性经验材料,构成知性的对象现象。但范畴和感性材料分属不同的认识能力,需要一个既有先天性质又有感性直观性质的中介,这就是图型。通过图型,由时空和范畴构成的先天认知结构才能作用于具体对象。

  综上所述,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对英语教学法有着直接指导意义,而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则是心理学的方法论,因此它们之间存在从普遍到具体的逻辑关联。本文不仅想探寻三种应用于英语教学法中的心理学原理的哲学基础,更希望能借此找到一条从哲学直接通往英语教学法的途径,因为大量的哲学思想依然停留在思辨的象牙塔中,这个思想宝库中有无数的财富期待我们去开发和应用到各级学科中。

【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相关文章:

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07-03

生活中的哲学原理07-03

试论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的内容07-02

心理学原理: 吸引力法则07-02

心理学原理的企业培训应用效果论文07-03

摄影中散射光的原理与应用07-03

面试中的心理学07-02

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论文07-02

生活中的心理学知识06-29

浅谈面试中的心理学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