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

时间:2024-03-20 19:16:06 红萍 心理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通用6篇)

  通过精心收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欢迎阅读与借鉴。

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通用6篇)

  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 1

  心理学测量是心理学考研的重点,也是心理学考生必须掌握的心理学技能。掌握心理学测量至关重要。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心理学测量中的兴趣测量。

  1、在兴趣测量方面贡献最大的是:

  史特朗,他在1927年完成了第一个正式的职业兴趣量表。另一个主要贡献者是库德。

  2、兴趣的研究:

  (1)荷兰德认为:兴趣是个体人格的表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受到动机、知识、爱好和自知力等因素的支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兴趣和人格。荷兰德界定出六种主要人格或兴趣类型,与它们相应的是六大普通职业主题。

  (2)罗伊认为,职业兴趣及职业选择的首要因素,是由儿童与家庭成员的关系造成的。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会使儿童成为“以人取向”者,而一个冷漠、疏离家庭中的儿童则具有“以事取向”的'特点。职业选择的另一个维度是从“有目的交流取向”到“利用资源取向”。依据这两个连续的维度,可以对职业角色进行分类

  3、史坎兴趣量表:

  其前身是史特朗职业兴趣量表(SVIB)。SVIB是由史特朗在1927年首先编制,当时仅适用于男性。专门为女性而编制的量表则于1933年出版。

  4、总加量表:

  里克特1932年所设计的总加评定法在编制态度量表时较为简易。这种方法假设每一项目都具有同等量值,不同被试对同一项目反应上的程度差异可以进行分极评定。

  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 2

  第1章 概论

  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1)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分心测验”的思想。

  (2)在中国古代,“七巧板”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3)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1) 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3)1922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4)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5)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7)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

  3、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 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2)从1978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3) 1979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1980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1)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

  (2) 50多年后,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级里学习和教育。此举动导致了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

  (3)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量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标准化是现代心理测验的重要评价指标。

  5、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验尝试:

  (1)弗兰西斯高尔顿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他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他的这一举动是心理测验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

  (2)高尔顿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并且他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不仅扩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

  (3)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8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于《心理》杂志上,这是在心理学文献中首次出现“心理测验”一词。

  6、比内·西蒙量表的`诞生及心理测验的发展:

  (1) 19比内为了鉴别弱智儿童,他与西蒙合作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内·西蒙量表。19,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从此,比内·西蒙量表宣告诞生。

  (2)比内·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后,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19,一次在19,此时比内已不幸去世。

  (3)1905年量表主要强调的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就是比内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成分。1908年版的量表删掉了1905年版中不合适的题目,增加了新题目,题目总数大59个。所有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 ~ 13岁。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平”来表示。人们常叫它为“智力年龄”。它表示一个儿童能完成何种年龄水平的儿童所能完成的测验。

  (4)最有名的是19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为IQ,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5)比较有名的几个测验。

  1 、智力测验: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最后在次基础上发展出美国陆军用甲、乙两种测验。有基于因素分析理论编制的测量多项能力的韦克斯勒的儿童智力量表。还有桑代克编制的标准化教育测验。

  2 、人格测验:19武德沃斯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19问世的罗夏克墨迹图测验(RIT)和于1943年首次出版,由哈撒韦和麦金利编制的目前影响最大的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3、测量是: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测量就是确定一个事物的属性的量多少。因此,我们所指的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采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事物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4、测量的要素是: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绝对的零点;二是相对参照点。最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心理测量中所用的参照点都是人为的,因而测量的结果常常不能以“倍数”来解释。如IQ = 100的人IQ = 50的人的智力的两倍。

  5、量表是:就是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

  6、量表的种类有:量表是由人来制订的,依单位和参照点的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一样。根据测量精度高低,斯蒂文斯将量表分为四个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种类定义特点备注

  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

  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无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

  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可以进行数学运算,有相等单位。

  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大多是物理量表。而心理量表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可以进行数学运算。

  11、心理测量是: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反映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2、著名的心理测验学家安娜斯泰西认为: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这一定义包含有至少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样本、客观测量和标准化。心理测验要测量的是心理特征,但它要通过测量人的行为来实现,从行为测量中来推知心理特征。这就要找有代表性的少数行为作为全部行为的样本。

  13、关于心理测量中的标准化:心理测量要做到客观必须在测验编制、实施、评分、解释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标准化的测量是测量客观性的根本保证。

  14、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15、心理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的内容分: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反应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如成套的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如EPQ、MMPI等。

  (2)按测验的对象特点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3)按测验表现形式分:文字测验(纸笔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4)按测验的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5)按测验的时间分: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6)按测验要求分:有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前者要求被试尽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而且有正确的答案。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均属此类。后者要求被试按照日常习惯回答,无正确答案,所有人格测验均可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16、心理测验的功能:

  (1)从实际应用角度看:选拔人才、岗位安置、诊断、评价、辅助咨询。

  (2)从理论研究角度看:搜集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实验分组。

  17、正确的测验观:

  (1)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2)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心理测验的最大问题是理论基础不够坚实。

  (3)科学地看待测验,防止乱编滥用。

  18、错误的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文化公平测验(只有相对的文化公平,没有绝对的文化公平)、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第2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

  1、心理测验的目的是指:我们编测验干什么用。

  2、测验目的种类:

  (1)显示性测验是指:测验题目和要测量的特征相似的测验,比如成就测验。

  (2)预测性测验是:为了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3、心理测验的目标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测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或人格特点。

  4、目标分析依测验不同可分为:

  (1)工作分析:对于预测或选拔用的测验,主要任务就是对所预测行为活动做具体分析,即任务分析或工作分析。

  (2)对特定概念下定义:

  (3)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5、命题的基本原则:

  (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2)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3)题目格式要不被人误解。

  (4)语句要简明扼要。既排除与答题无关的因素,又不能遗漏答题所依据的必要条件。避免使用生僻的字句或词汇。

  (5)答案确定,不应引起争议。(创造力测验和人格测验除外)。

  (6)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互不牵连,对不同题目的回答不致相互影响。

  (7)题目不能含有答题倾向的线索。

  (8)题目内容不超出受

  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 3

  一、成就测验的历史发展:

  1.最迟在汉朝,中国便已经有了非正式的考试制度。公元1370年(明朝初期)笔试成为科举取士的一部分,这可视为成就测验的正式开始。

  2.今天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标准化成就测验发源于美国,始创者是赖斯。另外一个早期的奠基人是桑代克。并且桑代克被公认为是教育测验的鼻祖。

  二、成就测验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的区别:

  成就测验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的测量对象都是认知性特质。这三种测验都是测量个体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能力。所以在本质上,它们有相同之处。能力倾向、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也可以看作一种“成就”。不过,如果从测验的目的、性质及所含盖的经验范围来看,这三种测验仍有某些不同之处,不能相互取代。

  就测验的对象而言,三者本质上有重叠之处,无法加以截然区分。大多学者认为成就测验测量的是一些特定的、限定于某一范围的`能力和知识,而另两者所测验的则为一般性的、较为广泛的能力。

  从功能上看,成就测验也不同于智力、能力倾向测验。后两者的主要功能是预测一个人在未来的教育、训练或工作经验中可能的表现,它们的使用是在教育或训练程序以前,用以反映被试是否有接受某种课程或专业技能训练的能力。成就测验则是评估被试在接受一些教育或训练程序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它的实施发生在教育、训练过程后。在测验的技术品质上,成就测验要注重内容效度,而能力倾向、智力测验则必须有较高的预测效度,否则就失去其基本价值。

  三、成就测验的功能:

  考查和报告学习成就、筛选和安置、诊断、评估教育计划或教育质量。成就测验可以用于评估某种教学法和教学程序的功效,以作为改进教材和教法的参考。

  四、成就测验的分类:

  成就测验可从其内容、用途、编制方法和原理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单科测验与成套测验、评估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常模参照测验和效标参照测验。

  五、低成就与学习障碍的评估:

  1.低成就是指: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低于其所具有的学习能力。

  2.学习障碍可视为低成就中的一类。有关学习障碍的定义,使用最广的是美国联邦法的规定:“学习障碍是指和口头或书面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有关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有障碍,这种障碍可表现在听、想、说、读、写或数学运算的能力不足。”

  3.学习障碍的'特点:

  (1)学习成就和一般智力之间不一致。

  (2)习障碍的绝大多数定义包含了排除标准。

  (3)障碍是异质性的。

  (4)习障碍是一类发展现象。

  (5)习障碍个体经常会因学业成就差而遇到社会交往和情绪适应上的困难。

  六、学习障碍的评估:

  1.在学习障碍的评估中,最基本的工具是:信度、效度可靠的成就和智力测验。大多数学习障碍组合测验包括这两个领域的主要测量工具,如斯坦福-比内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及皮波迪个人成就测验、考夫曼教育成就测验等。

  2.为了保证儿童能从学业方面的补救措施中受益,测验者有必要了解是否有社会交往和情绪适应问题。在这方面常用的测验工具有:儿童人格问卷(PIC)和考纳斯教师评定量表(CTRS)

  七、儿童多动症的评估:

  儿童多动症或称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是一种行为综合症。症状为注意缺陷、多动,患者有轻微的脑功能障碍。考纳斯编制了一系列辨别儿童多动及其他行为问题的评定量表。其中,考纳斯教师评定量表有两种版式,一个包含28个项目(CTRS-28),一个包含39个项目(CTBS-39)另外考纳斯父母评定量表(CPRS)也有两个版式:一个包含48个项目(CPRS-48),另一个包含93个项目(CPRS-93)

  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 4

  一、考研心理学大纲变化综述

  1、大纲结构没有变化

  (1)考试科目不变。仍然是基本的6门科目: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和测量。

  (2)传统的题型不变。即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每门科目所占的分值比例仍保持不变。

  (3)考察的目标不变。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考试的整体难度变化不大

  大纲考查的知识点及相关内容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可以预测整体难度应该与去年保持一致。

  二、20考研心理学学科考试特点

  作为一门中间学科的心理学,它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涉及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理论研究(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和方法研究(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

  考研心理学考查的6门科目中,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主要考查对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的掌握。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和测量则偏重考查对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掌握。虽说考查的内容差异很大,但也有许多相通之处,理论研究促进了心理学原理、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为方法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方法研究也进一步将理论转化成现实,所以在复习心理学考研时,需要理论联系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和运用。而且各科目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和巩固,因而联系起来学习会事半功倍。

  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这三门课程理论体系庞杂,各种理论观点和流派繁多,识记的内容偏多,但脉络相对比较清晰,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大家要注重理解地记忆,多归纳总结,多梳理其中的关系,并同时将原理和实例结合起来理解,这样会事半功倍。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和测量是大家普遍认为较难的部分,尤其对于文科类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更是比较头疼。要想学好这三门课程,其策略就是先把理论研究透,熟练掌握各种研究方法,再多做题进行训练,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考试大纲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纲领,有些考生对大纲的重视度不够,认为它几乎涵盖了书中的所有知识点,没有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分,其实不然。毕竟心理学考查的科目有6门,知识点无数,如果不按照大纲来进行复习,那么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每年心理学考试的出题范围一般不会超出大纲,因此大家只要把大纲所列的知识点掌握了,考试就没有问题。因为心理学统考是没有指定参考书目的,因此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仔细研读大纲中的考查目标,对大纲知识点进行扩展性记忆,多读相关的心理学书籍,把每个知识点弄懂弄透。同时一定要带着思考和问题去复习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研究历年真题的出题规律,预测可能出题的角度,就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20xx年考研心理学大纲特点

  1、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考试形式

  答题形式是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3、试卷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 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约70分

  实验心理学 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 约7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试卷总题量

  共83道题目。

  四、20xx年考研心理学考试范围变化

  考试范围相比没有变化。

  1.考研教育学考研经典练习题

  2.20xx年考研全面解析:考研初试

  3.考研教育学考研经典试题

  4.2017考研倒计时:考研数学如何复习

  5.考研那些不容错过的考研常识

  6.专科生可以考研吗_专科生考研条件

  7.考研教育学考研经典试题及答案

  8.考研经验:分享我的考研复习计划

  9.考研常识:考研试卷知多少

  10.2018考研:全国七大地区考研名校推荐

  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 5

  1、心理学导论

  包括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两门。

  普通心理学是进行心理学复习和以后进行进一步心理学知识深造的基础,从考试分值上也可以看出这门科目的重要程度。

  社会心理学是从开始大纲新加入的内容,涉及的也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基本原理。

  在复习程度上:首先,要对基本的基本概念、事实和理论都很熟悉,要达到能再认的程度,对于心理学基本的流派以及各个流派的基本观点也要很清楚;其次,按照大纲列出的心理学导论的13章内容,前五章是比较简单和基础的,在考试当中是次重点。

  但一些基本的理论或心理现象也是需要理解记忆的,从第六章记忆到十二章人格,这部分内容比较多,特别是涉及一些理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部分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第十三章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涉及比较简单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要达到能够对知识点再认的程度。

  在复习方法上:普通心理学在刚开始看的时候要认真看教材,不要只背简化版的大纲或是背诵版资料,因为普心涉及的小知识点或有助于理解的内容,在教材上会更加形象和明晰。在对教材熟悉一两遍后,可以形成这部分知识的框架,接着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记忆。社会心理学部分是相对简单的,对于基本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

  2、发展心理学

  这门课涉及的是个体从胎儿到死亡的一生中心理的发展与变化。

  在复习程度上: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年龄段划分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现象出现的时间等能够熟悉和再认,其次,对于基本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观点要能够非常熟悉,一些重要的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要能够回忆。

  在复习方法上:在对教材基本的框架熟悉后,可以按照横向和纵向两条主线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纵向上,就是按照年龄段从胎儿、婴儿一直到成年、老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总结,总结出各个心理发展期的主要特点。横向上,按照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总结个体从出生一直到老年的变化特点。

  3、教育心理学

  这门课涉及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教与学的心理,包括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等。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难度不大,但记忆的东西也比较多,特别是学习理论这部分。

  在复习程度上:学习理论部分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这部分知识点最好能够记忆。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部分的小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在复习方法上:可以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列出一个大的框架,按照分类、理论等的思路进行复习。

  4、心理统计

  这门课是心理学复习中更偏重理解性的知识也是一门方法基础课。主要涉及心理学数据的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在复习程度上:关键是要理解基本的概念明确各种统计的基本方法,同时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在复习方法上:可以按照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主要部分进行复习,明确各种统计方法应用于什么样的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统计并不像纯数学那样,需要进行繁杂抽象的`公式推演,对于一些公式,能够理解推导更好,但绝对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公式的记忆上,因为心理统计关注的是应用,要求知道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统计结果进行解释。

  5、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考察的主要是心理测验的原理以及测量编制的相关问题,如果说心理统计处理的数据是实验室实验得到的数据的话,那么测量主要涉及的是与心理量表有关的知识,如量表编制的原理、编制方法以及量表质量的评价四度等。心理测量的重点是原理部分,这部分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简答题也通常会出现在这里,包括经典测验理论以及信效度、常模等内容,次重点是常见的心理测验以及两个新的测验理论。

  复习时,可以在过完一两遍书对书里的内容有个大体了解后,按照心理测验编制和应用的整个程序来梳理原理部分的知识,这样会对每块知识点更为明晰,也能理解地更为准确透彻。关于测验的四度,要理解且识记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对于后面的基本心理测验部分,最好能够列出来每个测验的一些基本特点,如测验性质智力、人格等,常模、解释等。

  6、实验心理学

  这门科目主要涉及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以及一些经典的实验,可以说,心理学的实验是得到心理学中基本原理或概念的基础,因此,实验心理学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实验心理学的重点是实验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实验变量的控制,除此之外,还有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等,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也是重点。

  在复习时,对于实验设计,首先要注意弄懂书中的实验设计,自己能够总结出经典的实验范式,然后模仿书中的实验,做一些相关的质量比较高的习题,进实验设计训练,对于实验变量的控制,要注意记忆和区分一些基本的变量控制方法经典的实验部分,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方法或范式以及实验结论等。

  总体来看,这六门课在复习时,基本上可以按照导论、发展教育、统计测量以及实验这样的顺序去看,注意要分配好大的时间阶段,定好复习计划,一般采用并三步复习法是比较好的,也就是在考试前至少看完三遍书。

  对于导论这种分值比较大的科目,看到四五遍都是不为过的,但可能每一遍的侧重点不一样,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统计测量和实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注重问题的实际应用。

  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 6

  1、特征比较模型

  从逻辑上讲,语义记忆可以根据一些特征来组织,特征比较模型认为,概念按照一些特征或属性存储在记忆中。定义特征是指那些必要的特征;特点特征是指那些仅仅是描述性的、并不必要的特征。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采用句子核证技术所完成的一些实验。在这类实验中,被试看一些简单句,然后根据头脑中所存储的语义知识,判断句子的真假。被试的反应潜伏期被记录下来。使用这种技术,一个普遍的发现是典型性效应,即当一个项目是某个范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然而,特征比较模型难于解释同样是使用句子核证技术,所获得的另一个普遍的发现,即范畴大小效应。该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断更快。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

  2、原型途径观点、特点

  (1)按照Rosch(1973)的理论,人们根据原型来对范畴进行组织。所谓原型,是指一个范畴的最典型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范畴的原型,不必真的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还指出范畴的各个成员之间,可以在与原型接近的程度上有区别。原型途径认为,不是范畴的所有成员都平等。相反,一个范畴倾向于具有等级组织的'结构。其中,一段是最有代表性的或与原型最接近的成员,另一端是离原型最远的成员。

  (2)简述原型特点。

  原型经常被当作范畴的样例;

  原型能担任参照点的角色;

  启动之后人们对原型的判断更快;

  在句子中,原型可以替换范畴名称;

  原型具有相似家族范畴的普遍属性。

  启动效应:如果目标项目出现之前,先出现一个有某种关系的启动项目,那么,被试对目标项目的反应快。

  3、语义记忆

  从几个不同的水平来组织。如“家具”、“椅子”和“扶手椅”。同样一个物体,可以属于几个不同的相关的范畴。一种范畴水平叫做上位范畴,如“家具”;第二种范畴水平叫做基本范畴,如“椅子”;第三种范畴水平叫做下位范畴,如“扶手椅”。

  4、基本范畴具有特殊的地位:

  ⑴人们用基本范畴名称来标明物体的身份。当人们想表达一个概念时,基本范畴已经足够了;⑵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普遍属性;⑶基本范畴名称产生启动效应。⑷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基本范畴对于普通人具有特别的价值,但是,对于专家来说,下为范畴可能也有特殊意义。

  评估语义记忆的方法

  范畴流畅性;语义范畴判断;图片分类;对症命名;口头阅读;词图匹配;口语词书写词匹配;同义判断;词语义联想;根据描述命名;特征核证;语义相似判断。

  一、负启动效应

  1、Neill创设并比较了两种条件。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匹配。如被试先看到用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义为“绿”),紧接着看到用绿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义为“蓝”)。另一种条件下,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意义,并不匹配。Neill所感兴趣的是前一种条件。后一种条件实际上只是充当基线。Neill要求被试命名Stroop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他发现,前一种条件下,被试的颜色命名显得特别困难。Neill认为,一定是起干扰作用的Stroop刺激词的意义,如红色墨水印刷的“GREEN”一词的意义“绿”,受到了抑制。其逻辑是,如果被抑制的意义(如“绿”)后来恰好变得与任务有关,如后来的刺激“BLUE”正是用绿色墨水印刷的,那么,被试对后来的刺激词的印刷颜色进行命名,要相对困难。Tipper将上面这种现象命名为负启动。

  二、负启动反转

  Neill(1977)在实验中发现,当使用宽松指导语,即指导语不强调准确时,负启动消失,而出现正启动,这种现象被称作负启动反转。一种解释是,过分强调速度,将导致被试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抑制最初被激活的无关信息的表征。一旦这样的表征后来变得与任务有关,正启动效应就有可能出现,即观察到反转。

  三、返回抑制

  通常,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然而,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或更长时间,那一位置的目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反而变慢,这种效应称为返回抑制。研究者认为,这种抑制能够保证高效的视觉搜索。具体地说,一旦注意已经指向某一位置,那一位置即被加上标签,结果无需返回去再次搜索那一位置。没有这样的记录,搜索过程将处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访问同样位置的危险之中。

  四、脑损伤病人的注意缺陷

  1、视觉忽视:视觉忽视病人通常右半球顶叶受到损伤。这种损伤导致他们在简单的定向任务上存在困难,换句话说,他们不能注意到对侧空间。

  2、Driver和Halligan设计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在这项实验中,环境空间和以客体为中心的空间互相对立。其逻辑是,向视觉忽视病人呈现一幅图,图上画有两个无意义图形,要求病人判断两个无意义图形是否相同。当环境轴和客体轴相同时,病人将作出错误的判断,即认为两个图形相同。Driver和Halligan想知道,如果画有无意义图形的纸旋转,因此客体的关键部分跨环境轴,从被忽视的空间移到非忽视空间。结果显示,当画有无意义的纸旋转之后,病人仍然认为两个图形相同。这说明病人忽视的是客体的一侧。Driver和Halligan的实验非常清楚地证明,视觉忽视可以是客体主轴的一侧,而不简单是那个客体所占据的空间的一侧。

  3、Hillis,Mordkoff和Caramazza对一名半侧空间忽视病人进行研究,该研究为回答注意窗口大小究竟是否可以调整,并进而揭示空间注意机制,提供了非常好的来自病灶性脑损伤病人的证据。病人NG,在临摹、划线、阅读、书写和其它视觉任务上,表现出严重的右半空间忽视。改变或调整NG期待空间的大小,是否会影响在特定位置上所呈现的刺激被忽视一侧(右侧)的目标觉察成绩。刺激为视觉呈现200毫秒的圆环这些圆环或者左边有缺口,或者右边有缺口。NG的任务是判断圆环上是否有缺口。如果认为有,就按一下空格键,如果认为没有,不按任何键。

  通过在在不同位置上呈现圆环,来改变注意窗口大小。结果发现,当圆环总是出现在屏幕中心,并且缺口在右边时,NG的漏报率为94%。然而,当圆环随机地出现在左、右或中心等不同位置时,对出现在屏幕中心且缺口在右边的圆环,NG的漏报率下降到46%,而出现在屏幕右侧且缺口在右边的圆环,漏报率为88%。显然,同样是出现在屏幕中心缺口在右边的圆环,在不同条件下,漏报率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左、右或中心等不同位置上随机地呈现圆环,使得右半空间忽视病人NG的漏报率大大下降。这说明NG能够在期望和任务要求的基础上,调整注意窗口的大小。

  通过变化刺激(圆环)大小改变注意窗口的大小。所有的圆环都呈现在屏幕中心。结果发现,当只出现小圆环且小圆环的缺口朝右时,NG的漏报率为92%。然而,当大、小圆环随机出现时,同样是缺口朝右的小圆环,NG的漏报率下降到60%。显然,出现的大圆环放大了NG的注意窗口,使得这种条件下,缺口朝右的小,圆环上的缺口,远离注意窗口的边缘,因此觉察成绩有所改善。

  上述两项实验说明:

  ⑴半空间忽视并不损伤病人调整注意窗口大小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注意损伤的性质作限制;

  ⑵非优势顶叶损伤,能导致半空间忽视这种注意缺陷的梯度变化。注意窗口的中心,忽视现象最轻,脑损伤对侧注意窗口的边缘,忽视现象最严重。

【心理学考研中的兴趣测量】相关文章:

考研心理学06-25

心理学考研试题06-27

考研心理学的介绍06-23

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07-02

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06-25

考研心理学的备考指导07-04

心理学考研备考指导07-04

考研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必考重点07-03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考研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