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时间:2022-12-17 17:32:5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2017年宜昌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017年宜昌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一:

伴随着第一场春雨的落幕,洗去遮住前路的尘埃,聆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一个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新的旅程开始了。

2017年宜昌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新春第一课》中,“高振宁”一家人用他们的爱心与坚持告诉了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虽然住在简陋的屋子里,靠一家小小的商店维持着生计,但爱心却没有被现实所埋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爱心善款被送到远安特校,温暖之流在长江汇聚,延续着师生们对教育与学习的'渴望。

没有亲身经历过,真是无法感受到贫困的同龄人接受资助后上学的喜悦和受到像“高振宁”夫妇这样的爱心人士帮助后的幸福。他们14年如一日的努力,见证了学校由校舍简陋到环境优越的过程,也时刻在启发着现在正坐在敞亮教室里的我们,珍惜好的学习环境,持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身边无时不刻不在关注教育事业的人们。

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长阳县资丘镇当支教,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那个让她呕心沥血,割舍不下的地方的刘发英,用十几年的努力,向我们证明了善举在困难面前不会倒下,一颗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心更不会凋零。她说:“每当看见这些孩子求知的眼神,还有令人心疼的贫苦生活,我就决心留下来帮助他们。”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心推动着人们口中的“英子姐姐”不断通过网络寻求资助善款。6年来,“英子姐姐”已通过网络助学,成功资助458个学生,累计善款达81万元。

一个是身体力行将自己劳动换来的钱捐给贫困孩子们的慈善家,一个是夜以继日地在网络上汇聚爱心的资助人,方式不同,但出发点都源于一个“爱”字。在今年这个令人感觉微凉的初春,这些充满热度,涌动着对教育事业热切关注的温情的故事,无一不在滋润和触动着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心。

长辈们给予我们莘莘学子殷切的期望是深沉而厚重的。它凝聚无数人对教育事业高度的重视以及对下一代的无限企盼,身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每个学生身上都承载着责任与义务去好好学习,不断前进,在一个又一个春天播种,不畏严寒酷暑,走过一段又一段新的旅程。

看!春天在向我们招手,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寓意着我们将创造辉煌,新学期的大门已向我们敞开,我们将带着饱满的热情与长辈们的期望,绽放每一个春天!

2017年宜昌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二:

新学期又来了,如同开学典礼般一直伴随着新学期脚步的开学第一课,也随之而来。节目每年的主题都不尽相同,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些感动和真情。

本次主题也是一如往常的善人、善事之类的,但那个叫邰丽华的女子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喜欢她不是因为她表演《千手观音》时的光鲜亮丽,而是因为她的乐观,她的无私。

一场高烧,导致聋哑,可她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不埋怨父母未能治好她,也不抱怨上天不公。而是选择默默地接受,默默地努力,然后默默地蜕变。在成功的路上,她跌跌撞撞,摸爬滚打,但即使这样,她也从未放弃。她一直在寻找,摸索那一条属于她自己的路。从来不允许自己颓废,她把烦恼,忧伤搁在离他最遥远的地方;把梦想,未来放在离心最近的地方。然后,就这样一步一步,终于她抵达了梦想花开的彼岸。于是,我喜欢上了这个女子,喜欢她的乐观与宽容。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然而对于这一群同她一样的聋哑人,要付出的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出像千手观音这般完美的表演吧。有身体缺陷的她们尚可不抛弃不放弃,执着于自己的梦想,那么,身体健全的我们呢?难道不应该多一些努力,多一些勤劳吗?她们在布满荆棘的路上,靠着满满的信念,披荆斩棘,只为抓住路途尽头的那一抹霞光。而我们走在平坦大道上,却常常被路边的乱花迷了眼,久而久之,便也失去了对霞光的憧憬和渴望。她们深深的相信,折翼天使也可以飞翔。所以,我愈加的喜欢上了这个姑娘,喜欢她的坚强与努力。

在千手观音之后,她便渐渐退下了舞台,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幕后工作上。当别人问起时,她却只是静静的说:“我希望可以把更多的机会留给新人,希望他们可以有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自己的经历都令人不禁生出怜悯之心,她却还可以拿出那么多的心思去体谅别人,抚慰别人。试问:在这纷繁的社会中,在那些温室生长出来的`花朵身上又岂能看到这般令人动容的感情呢?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社会冷漠了,而是人心,是人心冷漠了。所以,暖暖温情便愈来愈少了。于是,这样的情感才越发显得珍贵了。

一个高雅、端庄的女子,自然会赢得很多人的赞美。一个艳美、精致的女子同样也会赢得很多人的赞扬。但你若不够高雅,不够艳美,不够精致,那也不用就此灰心丧气。因为,你大可以改变自己,让平庸的外表下藏一颗善良而质朴的心。而这样一颗心,同样能为你带来赞美,赢得掌声。

华而不实的外表能带给你的只是一段风光,而一颗善良而质朴的心能带给你的是一生的美好。当全世界都背离你的时候,不要悲伤,也不用烦恼。因为,太阳不会永远只停留在一边,总有一天你的汗水会等来黎明之光。我坚信,你也应该同我一样坚信。

路在脚下,而不在远方。当信念与勇气都足够时,折翼天使也可以飞翔。

2017年宜昌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三:

终于回到了我盼望已久的学校,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开心的脸,我也跟着笑了起来。“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声打响了,班主任邵老师走进教室,不用说,看一学期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的时间到了。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是围绕我们的宜昌市来拍的,我们的风俗,如:巴楚文化等,还有宜昌的风景名胜,如:南津关,大老岭,凤凰山,三峡人家等;也有历史文化古迹,如:屈原柌,昭君故里,关公庙等。

我就把我最感兴趣的巴楚文化来给你介绍一下。

所谓巴楚交错地段,就是巴人与楚人错居杂处、巴文化与楚文化交流混融的地段。它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从古到今一直以峡江地带为主干。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宜昌地域内的清江(古称夷水)是巴人起源和早期活动的重要区域,而沮漳河流域是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带。清江、沮漳,为长江出峡后紧挨着的两大支流,以长江为纽带相衔接。周代以前,巴人、楚人各据一隅,两种文化属于彼此独立无涉的发展状况,巴国、楚国于立国之初也依然如此。这两个民族在各自的国土上创造的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巴文化和楚文化此时基本上还没有发生交汇和碰撞。到了东周时代,春秋到战国中期,随着巴、楚两国开疆拓土,两国的境界尤其是楚国的境界迅速扩展以至互为接壤,成了真正的近邻。巴为楚之西邻,楚为巴之东邻,就在这巴楚两国的交接之域便演出了一幕幕巴楚征战结盟、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历史话剧。

巴文化、楚文化就在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交汇激荡融合而形成一种具有共同特征的混融性区域文化即“巴楚文化”。巴楚文化的`面貌,最初是巴自为巴,楚自为楚,不见其文化之互动,这主要是秦汉以前的考古学文化,即原生形态的民族性文化;进而是巴中有楚,楚中有巴,彼此有互动而非杂交,这主要是魏晋以后的历史性兼地域性文化,即它已不完全是民族性文化的次生形态的文化;最后,发展至今,便呈现出粗看似为非巴非楚,细想实为亦巴亦楚,巴文化与楚文化在互动中杂交,其杂交的文化事象大量存在于民俗之中而绽开奇花,结出异果。

总而言之,巴楚文化,作为从古到今存在于巴楚交界地区的人类学文化,是最能反映、体现、代表宜昌地域文化的面貌与特色的了。


【宜昌新春第一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宜昌新春第一课》观后感03-23

2017宜昌旅游攻略-宜昌旅游必去景点06-22

赞美宜昌的广告词03-30

宜昌高温津贴发放标准07-01

2014宜昌养老统筹基数06-28

宜昌2016社保缴费基数07-02

宜昌怎么办理护照06-24

最新宜昌社保缴费基数06-23

宜昌沃尔玛 营业时间07-10

宜昌中考试题分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