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六年级《山中访友》评课

时间:2022-07-03 09:52:38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的六年级《山中访友》评课

  《山中访友》是作家李汉荣先生对大自然深情吟咏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他从小就很熟悉的这片山林由来已久的敬畏、喜爱之情,这种情感积聚已久,在这篇散文中喷薄而出。本文与之前学生所学过的写景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写景之中亦带情,表情之中又含景,所谓情景交融,物我相忘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在文中,大自然中的老桥已不单是座桥,而是一位在作者眼中德高望重的老朋友,而树林也不仅仅是树林,而是他多年的知己,来到那片树林,就像来到了知己的家中,他们无话不谈,彼此无所拘束,以至于作者最后把自己也当成了一棵树。文中有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的描写,非常地优美与令人动容。包括接下来的一个小节,作者与山中的一切(山泉、溪流、白云、云雀等)热切地打招呼,在这些段落之中,人已经不是凌驾于景物之上的人,而是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大自然的一员。这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但是,如何能将这种作者与大自然之间物我相融的感受在课堂上让学生深切体会并感同身受,同时学会欣赏与表达这种写景的方法,就成了本文教学点重点和难点。

  听完课,我觉得解老师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值得我学习:

  首先是目标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他力求简明、简约。《山中访友》一文描写的境界,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作者眼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山中的一切都有了人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入情入境,领悟这种“有我之境”,他选择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3、4、5自然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我觉得他这样处理教材,为下一课时学习及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简化、简便。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况且,文章本身字字玑珠,句句含情,适合学生朗读。因此整节课他都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领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在读中潜移默化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人文熏陶。老师的主导放在了引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上,避免了学生泛泛地读,在原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了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教学环节从导入、默读到逐段品悟,再到最后的回顾总结,力求简化,减少无效的导语和提问,把时间留给学生参与听、说、读、思的语文实践。第4自然段的读中想象、导读质疑,第5自然段的配乐美读与拓展练习,都落在实处,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并在积累的基础上得到了运用。

  最后解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以“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展开阅读。《山中访友》这一题目本身,既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又体现着表达上的特点。一节课的学习,在解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那份热爱大自然的深情,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也是解老师的成功之处。

  如果,要对解老师提点意见,我觉得在施教过程中,老师最好不要为了引导学生循着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而多次打断孩子们的发言,这样会更好些!

【小学的六年级《山中访友》评课】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评课稿03-12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07-01

山中访友说课设计2篇07-04

山中访友作文06-01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7-04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07-03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07-04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2-25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1-14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