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实录

时间:2022-04-12 15:35:01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实录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关于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实录

  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实录 篇1

  (师生问候)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刚正耿直;有的能言善辩;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多愁善感。面对如此个性鲜明的人物,我们该如何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作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何具体描写人物。(板书:人物描写要具体)

  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播放]展示孙悟空、妆容不同的女青年、卡通图象等几幅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气氛活跃,赞声不断)

  师:这些图片中的人物好看吗?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幅图片,为什么?

  生1:我觉得孙悟空那幅最好看,因为他的造型很奇特,很吸引人。

  生2:我觉得卡通人物那张好看,形象活泼可爱。

  师:刚才两个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图片内容。在写作中,我们要具备一种重要的能力,就是用文字把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描述出来。下面看一段文字描述,请同学们评论一下: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投影文字(一)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好像要打我们,其实教鞭只是轻轻落下来,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学生朗读,然后发表意见。)

  生1:这段文字比较概括,但不具体、不生动。

  生2:这段文字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不十分形象。

  师:同学们的评价很准确。下面还有一段文字,与上面文字描述的对象完全相同,看看给我们的感受是否也相同呢?

  [投影文字(二)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让学生同桌、前后桌之间讨论。)

  生1:这段文字比上段文字写的要细致。

  生2:这段文字比上段文字要形象生动。

  生3:这段文字运用了生动的人物描写。

  师:第二段文字确实比第一段文字要形象生动,因为第一段只是粗略描写,老师“慈爱温柔”的性格不够突出。而第二段用了生动的具体的描写,老师“慈爱温柔”的性格可闻可见。

  师:我们再看这段文字:他是我们班的班长,老师的左右手,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每次我们去实地考察,他走在前头,把队伍带得整整齐齐,没人插队,没人掉队。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召开时,他踊跃参加,比赛时,尽力而为。

  师:你们看这段文字中能不能突出班长的人真负责的性格特点呢?

  生:不能具体突出。

  师:我们再看这段文字,大家比较一下看看:一次我上黑板做题,老师评讲后,班长突然说:“这道题有错误,就是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少了个逗号……”我一下就叫出了声:“又不是语文,这么严格。”下课后,班长走了过来,她问我:“课堂上你说的话,你以为如何?”我一时无言以对。她严肃地说道:“这是学知识,不是买东西,可多可少:少一个逗号,意思就会大变,你难道不明白吗?”

  (学生阅读、交流)

  生答:1、这段文字好,从语言方面细致的描写出班长认真负责的性格。

  生2、这段比前段的描写比较具体,前段写得很概括。

  师生归结:这段文字中,班长认真负责的性格描写得比较具体,个性很鲜明。

  师:我们从上面两例文段可以看到,要对人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要注意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

  (生同桌讨论、交流)

  师生明确:只有紧紧抓住人物特点,选择准确的词语,进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才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对,这段人物描写很生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生动的人物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热烈地讨论)

  生:运用了外貌、语言等描写,很形象。

  生:文中运用了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形象,全面。

  生:还有在文中进行了神态描写,任务的形象更细致了。

  师生明确:只有紧紧抓住人物特点,选择准确的词语,进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才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我们再看下面这段文字:周老师的女儿在作文中写周老师“怕辣”的特点:那辣椒可真辣,一下就把我老爸辣倒了!

  大家读后思考问题:她写得详细具体吗?为什么

  生:写得很简略,不形象、不生动。

  生:辣椒怎么辣,写得不具体哦。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请小组同学合作进行表演,大家注意观察思考问题:

  四人小组任选一人表演吃辣椒的情景,请大家注意观察然后描写:

  1、他的动作是怎样的?

  2、他的神态是怎样的?

  3、他的语言是怎样的?

  (生四人小组进行表演、观察、讨论)

  生: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把脖子一缩,脸部肌肉皱成一团,眉头紧锁,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吊在外面,半天缩不进去。

  生:他写的很好,运用了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很形象。

  生:我认为这个同学写得很生动形象,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都运用了,人物形象很鲜明哦。

  师:酸、甜、苦、辣……等感觉,害怕、高兴、惭愧、伤心....等情绪,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这是抽象的。写抽象的文章,要采用具体化,使它生动。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抽象具体化呢﹖

  (学生讨论)

  师生明确:所写的'方法和前面写“辣”的一样。

  只有紧紧抓住这些感觉或情绪的特点,选择准确的词语,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才能生动地将它们表现出来。

  师:我们再看下面这段文字:

  看看这段文字:

  《我的烦恼》

  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呆在家里。因为小时候鬼故事听多了,所以晚上独自看家,实在可怕,非常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师:我们来分析:我们以『晚上看家的胆小害怕』为例子来练习,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那时候我有没有动作﹖如果有,有哪些动作﹖(动作)

  2、我有没有说话?如果有,说了些什么?(语言)

  3、我的心里想到什么﹖(心理)

  4、我的神态怎么样﹖(神态)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展示:......

  师:我们在讨论的基础上,以晚上看家的胆小害怕作为主题写一段文字在中卡上。

  生:写作..

  师:抽查展示

  生1:爸、妈上街去了,我随即跑进卧室,关好门窗,拉上帘子。夜,冰冷冰冷的,我用双手抱住双肩,可阵阵凉意依然向我袭来,这时房门忽然被风吹开,发出“咯吱吱”的声音,我便以为鬼怪抓我来了,只吓得头皮发麻四肢冰凉,仿佛中那恶鬼狞笑着挥舞着魔爪向我扑来……躲在被窝里我战战兢兢地拨通了电话:“爸、妈,求求你们赶快回来吧!”

  师;大家分析这段文字写的怎么样?

  生;写得很好,文中运用了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把自己怎么害怕写的很生动,很形象。

  生:写得很好,文中综合运用了各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可感。

  师:好,我们要努力掌握人物描写的要领,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就像神仙那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一样,可以把抽象的意思,生动的描写出来。”

  再看一篇文段:爸、妈上街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当我看到行人从窗外走过的黑影<看>,或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砰砰』的声音<听>,我便以为小偷来了,吓得说不出话来<感>。假如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想>。我不敢捉小偷,所以跑进卧室里,锁起了房门 ,躲在被窝里<做>,在被窝里,我一直祈祷:爸、妈,赶快回来吧<想>!

  师:大家分析下这段文字写得如何?

  生:写得好,该同学充分运用了各种要素来表现我如何的害怕,怎样去躲避害怕等,写得很形象。

  生:我认为写得很全面,心理描写很到位。

  师生明确:本文段依次从看、听、感、想、做、想的角度渲染我的紧张和恐惧,形象具体。

  师:同学们,从上文看,作者写的很好,他们充分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那是不是每一个抽象材料的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全得用上吗﹖

  生:我认为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看看用到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生:我也认为不一定要全部描写方法都用上,要根据描写的角度和作者想突出的方面来写。

  师生明确:那要从文章的需要和应用上看是否妥当来决定。假如我们对某个抽象材料要详细的写,则四种方法都用上了,内容便较充实;如果打算简略地写,则应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去描写即可,其它的方法可以不必用上,因为用上了,会令人感到冗长、不妥。

  师:举例:例如我们到外婆家,看到一个脏小孩令人恶心,我们只采用动作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写:

  那个孩子擤了一把鼻涕,往墙上一抹,接着用手背对着鼻孔擦了两下,又伸出舌头,往上唇舔了舔。怎么有这么脏的孩子呢!

  这是采用简略的写法,其它的语言、神态等法子省略了。

  这样写就是根据需要来合理运用描写方法,又能够使描写的人物具体形象。

  师:我们做一个小练习,各人写在中卡上:

  我们来试试:

  用具体而细腻的笔触,将左边的一副肖像画《父亲》描述出来。

  生:个人按时写作。

  师:六人小组传阅。

  师抽查展示:

  一张古铜色的老脸上, 满是艰辛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在这张刻满了皱纹的面孔上,微笑显得那么的勉强与无助。他的手中端着一个破旧的茶碗,那犁耙似的手啊,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多少大豆高梁!

  该段文字使用了比喻修辞,使得描写对像非常形象生动。

  师:我们接着进行写作练习,六人小组合作完成,注意观察,合理使用描写方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从多方面去描写。

  师生小结:描写人物要具体就要紧紧抓住人物特点,选择准确的词语,进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才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展示图片《拥挤的公共汽车》布置课外练习

  学生六人小组合作写作。

  小组展示: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车的人气急败坏,下车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下课。

  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实录 篇2

  师:(板书——于永正。)请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

  师:对,我的名字叫于永正,家住在徐州,离这儿只有300多公里,坐高速,3小时就到了,所以我们离得很近,是吧?现在我们可以上课吗?

  (师生互相问好)

  师:请看这段文字。

  (多媒体展示)——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于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学生听得很认真)

  师:这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碰壁”的故事。她的文章写得可好了。这个故事中写得最有特色的是什么?

  生:是对话。

  师:正确。对话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对话)

  师:(小声地、神秘地)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能使文章字数够数的秘诀——字不够,对话凑。这个秘诀可千万别告诉其他班的学生哦。这当然是个笑话。好,我们来观察这段对话在描写时有什么特点?一个人说的话就——

  生:(接)占一个自然段。

  师:我们还有一个可以使文章变长的方法,这就是——分段。(板书:1.分段)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对话时分段可以使文章变长这个好处,那谁知道分段还有什么好处?这就是——使文章条理更清晰。人物对话时,离不开提示语,什么叫提示语?

  生:提示语能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经于老师用力甩胳膊而悟出)

  师:(板书:2.提示语)同学们,提示语还有提示是谁在说话的作用。提示语在对话中有变化性。记住: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于老师要考大家了,害怕吗?

  生:不害怕。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听写,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听写的内容是——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 现在请同位同学之间互相批改。(行间巡视)看,这位同学把“地”写对了,我在小学的时候,三个“de”我分不清,他竟然给用对了,真聪明!同学们都互相改好了吗?

  生:改好了。

  师: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听一段录音。(可电脑放不出声音)好,电脑罢工了,我来说吧。不过声音可能不太逼真哟。(于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大家听过这样的一段对话了吗

  生:好像在电视公益广告上听过。

  师:看来你经常在家看电视哦!(生笑)这位同学说的对。这段对话就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公益广告。请看——(多媒体展示)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啦,你!

  男:来劲啦,是吧?

  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生:(自由读这段对话内容)

  师:这段对话多好啊,请同学们发挥想像,把对话写得更具体,注意用好提示语,力争一气呵成,不会写的字可划一个圈,或者注上音。我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就划圈,这样写作思路就不会打断,速度也快多了。

  生:(认真写作)

  师:可以加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来突出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语言就不要加了。周晔写的那一部分对话多生动、形象啊,使人觉得真像见到了鲁迅先生一样。

  生:(继续写作)

  师:大家写好了吗?还需要怎样啊?

  生:修改!

  师:是啊,老舍和鲁迅先生都说过文章写好之后,一定要“多念、多念、多念!”请同学们自由念出自己写的文章,只有多念才能把文章修改好

  生:(认真修改)

  师:(个别指导)“下雨了,下雨了,上车的人更多了。”想像力多好啊。

  你的提示语怎么全在前面啊,找一个长的句子,把提示语放在中间。多聪明,我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再加上醒目的题目,让人一看就起兴趣。再放声念,好像左边的声音太小,听不见!右边的不错!继续念,好好改,好文章可是改出来的哟。

  生:(继续修改)

  师:改好了吗?

  生:改好了。

  师:请这位女生来推荐一位男同学上来读读他写的这个片段。谁平时爱找你喳儿的,就叫他上来。(众笑)

  生:(有点紧张地走上讲台)

  师:(关切地问)平时你得罪她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对她的推荐有意见吗?

  生:有。

  师:她让你上台来,你生气吗?

  生:还好。

  师:哦,那你喜欢作文吗?

  生:还好。

  师:我知道“还好”就是“一般般”的意思,对吧?(众笑)

  生:差不多。

  师:其实你应该感谢她给你这样登台展示自己作文水平的机会,读读你写的习作吧。

  生:(从内容读起)

  师:题目呢?

  生:生活中的一件事

  师:可以改为“一件小事”。

  生:(较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在这篇文章里提示语变化性不大,其它地方还不错。请下去继续修改啊。再请两位女同学来读出自己的文章。(师针对作文中的'一些问题及时补充、

  师:现在下课,休息10分钟,同学们需要那个的就到上面去。(示意在体育馆的后面)

  (其间不少听课老师与于老师合影,请求签名,于老师非常随和友善,基本上一一答应。)

  师:(和蔼可亲地)休息得怎么样了?

  生:很好。

  师:咱们接着上课。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写对话的基本要领,并写出了精彩的对话,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节课我们将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请同学们认真看,认真想像。我和一个同学来表演一出哑剧,大家可以给剧中的这位老师和同学来起名字。请这位同学到讲台前。(这位同学就是课前交流数十分钟的那个男生)

  生:(上台站在讲台前的右侧)

  师:(一老师推门入室,弯腰示意问好,提示这名学生走到讲台前)

  生:(手中拿着一本作业簿交给老师检查)

  师:(先微笑,后满意地直点头,再竖起了大拇指,继而同这位同学拥抱。同时学生面露得意之色,做出“V”的手势,与师一起微笑、点头、拥抱。可师转而手指这个同学,双眉竖起,把本子用力向学生身上摔去,生用袖擦拭眼泪,最后失意而回)

  生:(在下面认真观看,有的边看边写,有的受到感染,放声而笑)

  师:哑剧表演结束了,你们可以来写这篇作文了。不过我有三点提示,请大家记住。1.对话内容越多越好,越生动有趣越好;2.分段写对话部分;3.写好提示语。另外可以先拟好题目,也可以先写内容再拟定题目。争取一气呵成。想像一下,剧中的老师和学生分别姓什么,叫什么,检查作业时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对话?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体会,这样就好写多了。下面请大家开始写作吧。

  生:(认真写作文)

  师:(行间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16:30,学生基本完成作文草稿]

  师:请大家大声念自己写的作文稿。

  生:(用心地大声读稿)

  师:全体同学坐好,眼睛向老师报到。嗯,大家表现很好,现在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先分别说出自己拟的作文题目。

  生:《改作业》

  生:《好与差》

  生:《平平对话,声声道理》

  生:《那次的作业》

  生:《唐豆豆,水豆豆》

  ……

  师:请这位同学上来交流,把作文稿给带上来。

  生:(读出自己写的作文《平平对话,声声道理》,师相机予以评讲,指正,最后评为120分。最后他较自豪地走下讲台。)

  师:请这位女同学上台来交流自己写的作文,大家一起来认真学习啊,也可以给她提点修改意见。

  生:(读出自己的作文《唐豆豆,水豆豆》,师生相机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最后评为115分,她也很骄傲地走下讲台。)

  师:同学们,该是和于老师说再见的时候了。(友好地挥挥手,示意下课)

  生:(全都坐立不动,似有意犹未尽而生发的恋恋不舍的感觉)

  师:那就跟老师说点临别感言吧。

  生:于老师,我们在您的这节课上学到了很多的作文方法。我希望您以后再来合肥,为我们小学生上更多的作文指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的作文水平很高,这跟你们的老师平时对你们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有机会我还会来合肥给大家上课的,再见!拜~~拜!

  我的简评

  1.体现人性化关怀课前于老师与一位学生深入交流,既为课堂上哑剧的成功表演奠定基础,也给其他同学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意识。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的顺利教学离不开他们的密切配合。心理学告诉我们,要让被教育者时刻能够感受到他是被关注的对象,这样他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活跃,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在教学中,于老师不厌其烦地进行相关的作文指导,唯恐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对完成得较顺畅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在两堂课中间,于老师很幽默风趣地让学生去“那个”,饱含着殷殷关切之情。

  2.体现大师级素质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于老师的粉笔字中规中距,且遒劲有力;朗读水平与表演才能堪称一流,在评讲学生习作时往往能够抓住要点,一语中的,点拔得法,激励有度,在三言二语之中使学生茅塞顿开,从而及时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放飞了自由想像的翅膀,从而使习作指导课能够非常顺利有效地进行。尤其在公开课上完之后,师生们意犹未尽之时,当主持人介绍于老师的京剧唱得特棒并请求他给大家现场表演一段的情况下,作为六十多岁的老教育家,老前辈,没有任何忸怩之态,欣然唱起了一段具有高难度的唱腔,且有板有眼,字正腔圆。

  3.体现渐进式教学在这节课里,于老师先由一个谈话类的故事入手,引入了“人物对话”这一教学主题,再让学生观察这段对话的特点,认识到了提示语在对话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然后由简单的师生两句对话、再到三个人物的一段简短对话为写作训练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最后以哑剧这种表演形式让学生把所看到的两个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加以综合理解,进一步去展开想像的翅膀,来完成一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文章。教学中处处体现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写起来流畅自然。

  4.体现开放性视角作文课上用什么样的教学素材,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才能渗透人文性导向?于老师在他的这节课里给我们作了多元的诠释:由“碰壁”的一语双关,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再到公交车上的一幕,最后是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检查。可以说,这些素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人物对话里有探讨、有问候、有争议、有表扬、有斥责,这些都会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另外,作为老教师,为了避免所谓的代沟而产生的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于老师用善意的微笑、灵活的动作、时髦的词汇、精彩的表演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予到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开放性、包容性、丰富性、艺术性是每个学生所深深喜爱的,这也是我们正应努力发展的方向之一。

  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实录 篇3

  一、情景导入

  课前交流

  课前学生看自己这两年参加活动时的照片,师板书课题:动作描写,让人物“ ”起来。

  师:同学们,从刚刚的这段视频中有没有找到自己或你的小伙伴?

  生:找到了。

  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场景?

  生1: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吃烧烤的照片,它让我想起了我们和老师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时的有趣情景。

  生2: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到实践基地的照片,它让我想起了不爱运动的我们攀岩时怎么也爬不上顶峰时的窘态。

  生3:……

  师:是啊,一晃两年过去了,视频里的照片都是这两年里,你们参加各种活动时老师偷拍下来的一些镜头,一下子就勾起了我们美好的回忆,让我们记住了小伙伴们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别之处。今天我想带着大家,用另外一个镜头——我们的笔,去捕捉自己或小伙伴们在每次活动中动作上的特点。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笔记下你喜欢的小伙伴或自己动作上的可爱、可笑、可学之处?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让照片上的人物 “动”起来吧!(补全板书:动作描写,让人物“动”起来)

  上课

  二、了解概念

  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叫动作描写。

  生1读:“动作”描写的概念

  师: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你来读。

  生2读:“动作描写”的作用

  师:那么怎样进行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更突出呢?我们来读读我们学过的一些文章中写人物动作的片段,学学那些作家们动作描写上的诀窍。(板书:诀窍)

  三、技法训练:

  1、诀窍一:认真观察,细化动作

  师:认真观察,细化动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诀窍。请你来读(板书:细化动作)

  生读:动作描写的要领。

  师:这个打虎片段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谁来读上句,下句呢?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听,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生1读:①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抡起哨棒用尽力气打虎。

  生2读:②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

  师:你们认为哪句好?好在哪里?

  生1:第二句好,写得很详细生动。

  生2:第二句用了很多动词,写出了武松的勇敢无畏。

  师:同样是写“打虎”,前一段写得很粗略,没有写出具体的动作,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后一段则分别抓住了“抡、劈、揪、按、打”具体动作,细致入微,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细化动作的妙处。

  师:我们来看这张照片,看同学们是怎么到终点的?

  生:合作着走去的,只有李奕帆和王翔是爬去的。

  师:知道李奕帆为什么要爬到终点吗?他是怎样爬到终点的呢?我们来看一组慢镜头,谁来细化李奕帆和王翔爬到终点的过程。

  生1:烧烤那天,在玩两人三足的比赛中,李奕帆和王翔那组在半途摔跤了。

  生2:王翔想试着站起来,李奕帆见同学们一队队都奔向了终点,他着急起来,怕浪费时间,拖着王翔拼命朝终点爬去。

  生3:快站起来的王翔,再次摔倒在地,他们的腿搅在了一起。王翔两手撑在地上只顾笑。李奕帆,移左腿移右腿,拖着王翔朝终点爬去。最后在同学们的狂笑声中他终于把王翔拖到了终点。

  师:通过细化李奕帆爬到终点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李奕帆?

  生1:不退缩。

  生2:困难面前不低头。

  生3:永不言弃。

  师:细化动作的妙处是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服输,永不退缩、永不言弃的李奕帆。学习上他也是这样的,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哦!

  2、诀窍二: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细化动作可以让人物形象更鲜明。其实,细化动作只是动作描写的初步要求。要准确地描述动作,还得注意第二个诀窍——仔细推敲,选准动词。(板书:选准动词)请大家自由地读描写林海音小时候去书店看书的片段描写,对比一下括号里面和外面的动词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自由地读:我跨(走)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走)到里边来了。——林海音《窃读记》

  生1:括号外面的动词好。

  生2:“跨”字写出了林海音想快点看书。

  生3:“挤”字写出了书店里的人很多。

  师:括号外的“跨、踮、挤”几个动词,写出了书店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读书的如饥似渴。正因为林海音如此地爱读书,所以她才成了今天的大作家。我们要想写好作文,也要多看些好书哦!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情景,揣摩人物心理,填上准确的动词。(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讨论好了请举手。)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1:“推”、“走”、“穿”、“穿”、“跨”、“拿”、“刷”、“拉”、“洗”、“跑”。

  生2:天啊!要迟到了。我(蹬)开被子,(跳)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窜)进洗手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下,飞快(冲)出屋子。

  师:他们谁的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1:第二句的动词准确,用上这些动词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生2:第二句的动词准确,写出了时间紧迫。

  师:同样是写“迟到”,经过仔细推敲,用上 “蹬、跳、拉、套、窜、抽、戳”等动词,将人物在要迟到的情形下抓紧时间洗漱的动作描写的细致入微,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诀窍三:抓住情态,恰当修饰。

  师:其实,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状况下)做同样的动作,也会有轻、重、快、慢的差别;其神情姿态,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在动词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语,就会使文章更富于表现力。抓住情态,恰当修饰,这就是动作描写的第三个诀窍。(板书:恰当修饰)

  片段描写: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项冰如《鱼游到了纸上》

  师:还记得这个片段描写的是谁?在干什么?

  生: 这个片段写的是青年在观察金鱼。

  师:看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 从“呆呆地、静静地” 可以看出青年观察金鱼投入、入迷。

  师: “呆呆地、静静地” 这两个修饰语不仅写出了青年观察金鱼入迷,也为下文青年让鱼游到纸上做了铺垫。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个诀窍,我想请吕昕妍同学给大家当模特。吕昕妍同学你愿意吗?

  生: 愿意。

  师:等会不管同学们用上怎样的词形容你,你都不会介意吗?当然,这些词都是文明的。

  生:不会。

  师:请大家看这一组照片,想象吕昕妍同学吃烤肉时的情态,在动词前后加上合适的修饰语。

  吕昕妍( )地吃着烤肉,连( )。

  生1:津津有味地吃。

  生2:大口大口地吃。

  生3:连最后一点也不放过。

  师:通过想情态,加修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吕昕妍?

  生1:想快点吃完照相,而不顾淑女形象的吕昕妍。

  生2:贪吃的吕昕妍。

  生3:……

  师:谢谢大度的吕昕妍同学让我们学到了恰当修饰这个动作描写的诀窍。

  4、诀窍四:把握特征,巧用修辞

  师:学会了修饰,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把握人物特征,巧用修辞。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四个诀窍。(板书:巧用修辞)请你来读这段话。

  生: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艳丽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的插上几枝,那就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巧用比喻,形象生动;大胆夸张,灵气飞扬;多用排比,富有气势;反复吟哦,绵绵含情……

  片段描写: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人物描写一组》里《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师:请快速默读这段文字,说说“塌”等这些动词写出了小胖墩的什么特点?那小嘎子又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写小嘎子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1:这些动词写出了小胖墩粗壮、沉稳的`特点。

  生2:从“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机灵。

  生3:写小嘎子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嘎子比作猴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嘎子如猴子一样的灵活,为文章添加了色彩。

  师:还记得我们跳绳比赛时的情景吗?

  生:记得。

  片段填空:跳长绳比赛时,陈老师一声清脆的哨音划破了天空的欢呼声。张老师和谢老师随着这一声哨响用力挥动手臂,抡起绳子,把它抡得“嗡嗡”直响。我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像( )一样跳起了那优美的“8”字舞。抡到半空的绳子如同一道银弧。银弧之中,我们像( )一样上蹿下跳,像( )一样左右跳跃,像( )一样往返疾飞……

  师:想一想,该怎么填?我们来看一看现场,看看参赛者们各自是怎么跳的?(观看跳绳比赛小视频)

  生1: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

  生2:像(袋鼠)一样左右跳跃。

  生3:像(燕子)一样往返疾飞。

  生4:像(蜜蜂)一样跳起了那优美的“8”字舞。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比喻、排比。

  师:用上了这些修辞手法是不是为这段动作描写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

  生:是。

  师:请问周天宇同学,你是怎么知道蜜蜂跳“8”字舞的?

  生:我从一本有关昆虫习性的书上看到过。

  师:看样子要巧用修辞我们不仅要学会细致地观察,还要广泛地阅读才行哦!

  四、妙笔生花

  师:刚刚讲的这四个关于动作描写的诀窍大家都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说了不算,眼见为实。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要抓住人物动作,用上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四个诀窍,描写一个片段,看大家是否能“绘其行,现其人”。这些题目可供同学们参考。

  好题借鉴:《爱抢镜头的——》、《书迷——》、 《贪吃鬼——》、《捣蛋鬼——》、《搞笑大王》、《权力王》、《点子王》、《女汉子》、《喜剧大王》……

  师:可以把我们学过的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结合起来写;可以写视频中的小伙伴;也可以写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注意准确使用动词,借动作描写凸显人物形象,开始吧!

  生:边看视频边写。

  师:谁想上来展示自己的片段描写?

  生1:读片段描写“吃货”李奕帆

  师: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好。对李奕帆烧烤时的动作描写很形象,抓住“刷、撒、转”等动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烧烤动作娴熟的李奕帆,听着听着我也掌握了烧烤的步骤了。

  生:“闻一闻”、“舔一舔”这些修饰语,使李奕帆吃货形象跃然纸上。

  生2:读片段描写“娘娘腔”谢善武

  师: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很形象。通过描写谢善武生气时的动作,写出了他那像女孩子一样掩面哭泣,边哭边诉,还摇几下身子的“娘娘腔”形象。

  生:他不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还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进行了描绘,使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五、课堂小结

  其实,还有很多同学也写得不错,下节课我们来一一展示,看谁学会了妙用动词,让笔下的人物“动”起来了!

  六、板书设计

  动作描写,让 人物“动”起来

  诀窍:{ 细化动作

  选准动词

  恰当修饰

  巧用修辞

  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实录 篇4

  一、用《沙画》视频引入,感受动作的神奇

  师:同学们,课前请大家看一段沙画大师的表演,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观后感。

  (课件播放沙画表演视频)

  生1:好神奇!

  生2:他的速度好快!

  生3:我觉得画面好漂亮!

  师:大师说话了没有?

  生:没有。

  师:那大家是如何获得这些感受的呢?

  生:是通过大师的动作。

  师:对呀!创作大师没有一句话,只是借助他的手用这种转瞬即逝的艺术,就向我们展现了唯美的画面,独特的创意及其娴熟的技法,这就是动作的魅力。

  高乐基认为:“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

  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家喻户晓,武松“景阳冈打虎”妇孺皆知的原因,就因为作者都成功地运用了行动描写。

  (板书主题:刻画人物写行动)

  二、理解什么是动作描写

  师:那什么是动作描写呢?(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生:动作描写就是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并以此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师:请同学们扣出关键词。

  生1:做什么。

  生2:怎么做。

  生3:性格、内心。

  师:大家找得很好。我给大家看典型的例子,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

  (课件展示例①)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泰戈尔《金色花》

  师:请同学们找出我的动作。

  生:摇摆、跳舞。

  师:不错!那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动作看出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吗?

  生1:是个孩子。

  生2:老师,他是个可爱又顽皮的孩子。

  师:真棒!由此可见,人物的行动是可以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现在请大家看第二个例子。

  (课件展示②)

  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师:同样的,请同学们打出动词。

  生:摸索、捡、拼凑。

  师:很好。大家注意一下这里有个词“摸索”,为什么不用“走”呢?

  生:因为海伦是个盲人,“摸索”说明她有生理缺陷。

  师:说得好!她的缺陷让她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走”,那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她在做什么呢?

  生:拼摔碎的洋娃娃。

  师:为何要拼?

  生:因为她发现自己做错了,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不该任性。

  师:真好!那同学们从好的这个行动能感受到她当时的内心吗?

  生1:好愧疚。

  生2:她后悔自责。

  师:是的,她为自己的行为难受了。这说明人物的行动是可以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的。

  三、借助人体说动词

  师:行动描写离不开动词的使用,现在我们就调动我们的大脑库存,搜搜我们积累的动词。

  (活动1:请一个男生上台,用手在他身上做不同的动作,请学生辨认。)

  生:打、戳、拍、掐、揉、捏、按……

  师:大家很善于观察,这点很了不起。

  (活动2:请一个男生上台,借助头部做一系列动作,请学生辨认。)

  生:点头、摇头、甩头、眨眼、说话、擤鼻子……

  师:大家的库存很丰富,观察仔细,动词找得也很准。

  为了让我们的语句变得更凝练,我们还可以将这些动词用四字短语或成语表现出来,请大家看老师的动作,请大家用成语表示。(做一个张望的动作)

  生1:东张西望

  生2:左顾右盼

  师:一点就通,真聪明!那大家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生:抓耳挠腮、细嚼慢咽、抱头鼠窜、横冲直撞、拳打脚踢……

  师:好!有了积累,我们就要将它们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下面老师要教你们动作描写的方法。

  四、常用的方法

  师:凡事事不过三,只要掌握三种方法,并将其融会贯通,就终身受益了。老师要告诉你们的第一种方法是“连贯法”。(课件展示,生齐读)

  生:连贯的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

  师:对!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解为几个小动作,再用语句串联起来,一个完整的动作就呈现出来了。

  (课件展示示例①)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这是鲁迅先生写的“冬天雪地捕鸟”,他就是将这些动词串联起来,既写了捕鸟的方法,又交代了过程。同学们能准确的将这些动词填到横线上吗?

  生:扫、支、撒、系、牵、等、拉、罩。

  师:大家在“鸟雀下来啄食”这个空里填的是“等”,那大家看老师的这个动作。(闭着眼用手牵着绳)

  生:哦!闭着眼等就不知道有没有鸟来吃食了,应该用“盯”。

  师:“盯”字可传达出什么意思呢?

  生:“盯”说明他很专注。

  师:可是小孩子他们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因此这儿其实应用“看”。这个空的失误,就是告诉我们要选准动词。

  (课件展示例②)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猛冲上去,往上一蹿,双手抓住一根枝干,双腿绞着树干,两脚使力往上蹬,谁知没龟爬一米,就被树后一根荆棘条刺伤了腿,钻心的痛让我一溜就下了树,挽起裤脚,一道约5厘米的伤口,赫然出现在我眼前。

  ——东中朱陈《痛并快乐着》

  师:这是在省级刊物发表的“小家”作品,年龄与你们相仿,应该更能引起你们的共鸣。朱陈同学写了他一次爬树失败的过程,请同学们找出动词。

  生:吸、冲、蹿、抓、绞、蹬、爬、溜、挽。

  师:在确定要做什么后,就要要用到的动词先罗列到草稿纸上,再串起来,过程也就出来了。现在我要教你们第二种方法“修饰修辞法”。(课件展示,生齐读)

  生:在动作前后加一些修饰语,从而使动作更充实形象。

  师:同学们,当我们口渴的时候,我们有了一杯白开水,它固然能解渴,但我们还要追求高品味,那就在这杯白开水里放点糖或者茶,它的味道就甘甜而清香了是不是?在动作前后加修饰语,就是这个道理。

  (课件展示示例)

  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白兔和月亮》

  师:请同学们谈谈这个句子。

  生:“盯”字就是注视,集中视力看着,不放松。不加修饰语,我们只知道她专注的在看月亮,加了修饰语,我们发现她和财主一样,财主怕自己的财物被盗而不安,白兔怕守护不了月亮而不安。

  师:理解的很透彻!像我们的.课文《散步》中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本来只是一个“背”的动作,不加修饰语,我们可看出这夫妇俩尊老爱幼,加了修饰语,就强化了这个“背”,让人瞬间有种责任的沉重感了。现在,我可以学习第三种写法了“综合表达法”。 (课件展示,生齐读)

  生:把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与行动结合起来。

  师:当一段动作描写完毕后,我们觉得还有点欠缺时,不妨想想,是否可以添加一点其它的描写作辅助呢?

  (课件展示示例①)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冰心《荷叶 母亲》

  师:请大家读出动作描写。

  生: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师:说说这句动作描写给你的感受。

  生:“倾侧”“覆盖”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它为了子女不惜牺牲自己。

  师:对啊!母亲就是这样无私的人!这个动作已震撼了我们,可是作者并未就此搁笔,她又加了一句什么描写呢?

  生:“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是心理描写。

  师:这一句是闲笔吗?

  生:不是,加入“我”心理的变化,强化了母爱具有安抚人心的巨大力量,让母亲的形象更饱满了。

  师:这就是综合描写的妙处啊!

  (课件展示例②)

  我拉着妹妹猛地钻进了这昏黄的外界,瞬间就被包裹在风雪之中,天气比我们想象的要恶劣,我们只得埋头前行,任狂风肆虐我们的头发,任雪花钻进我们的颈窝,我和妹妹紧贴在了一起,两只小手紧攥,颤抖的身体,颤抖的双手,在夜色中是那么地突兀。脚底下的雪地已变成厚厚地冰棱,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回响。四周笼罩在一片可怖的黑暗中,凛冽的寒风在这雪白的世界呼啸,像鬼怪般发出尖叫。

  ——东中董雨嫣《那一盏灯》

  师:这个片段出自董雨嫣同学写得《那一盏灯》,讲述风雪夜我保护妹妹晚归的情景。请同学们找出动作描写。

  生:埋头前行、紧贴一起、小手紧攥、身体颤抖……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1:她们好狼狈。

  生2:她们走的好艰难。

  师:路途的难行,我们通过动作的刻画已经感受到了,可小作者就此停笔了吗?生:没有,她又加入了一句环境描写。

  师: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

  生:渲染烘托

  师:渲染了什么?又烘托了什么呢?

  生1:恐怖的、阴森的气氛。

  生2:烘托的是人物形象。

  师:环境愈恶劣,人物就更艰难,可在这样的条件下,姐姐将妹妹安然送到家,姐姐的形象就变得高大起来了。所以,综合描写是有必要的!

  五、牛刀小试

  师:包子蒸出来了就要卖,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及老师助手的一段动作,用准确的动词将这个过程表述出来。

  (师表演动作后,分组合作,一人执笔,三人辅助。另外,请两名同学上黑板展示,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生:老师破门而入,走进教室,将书放在讲台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敲了一下,然后,丢下粉笔,值日生跑上前,抓起黑板擦,三下五除二将黑板擦干净后回到了座位上。

  师:台上台下的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就以台上的为范本,大家对照着自己小组写的过程,看看他们有没有完整的再现当时的情景。

  生1:老师拿起粉笔后转身走到黑板前敲了几下黑板,他漏掉了“转身”这个动作,还有不只是敲了一下。

  生2:值日生擦完黑板后还拍了两下手,他们也写掉了。

  师:大家的眼睛真是雪亮的。那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动词选的精准吗?

  生1:我们组认为老师不是“破门而入”而是轻轻推开门。

  生2:老师敲了黑板后是“扔”下的粉笔,而不是“丢”。

  师:老师也这么认为。“破门而入”这个成语把老师塑造成了个女侠似的人物,虽然词好,但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扔”这个词可体现老师当时的生气,“丢”的效果要差些。

  师:我们更正了这些错误与不足后,过程已是完整的了,可老师觉得还可以再加点“糖”或“茶”,同学们说说你们加的修饰语吧!

  生1:值日生跑上去的速度很快,我们组加的是“像离弦的箭一样”。

  生2:值日生下来的时候也不慢,我们组加的是“像只兔子一样”。

  师:两个比喻句的加入让过程变得生动而形象了。大家还能添点描写吗?

  生:可以添心理描写。

  师:可是你们不是值日生本人又如何知道他的心理呢?

  生:老师我认为应该加神态描写,我们可以通过他的神态看他的心理。

  师:(点头赞许)你们一点就通,真棒!

  生1:他满脸通红的跑到黑板前。

  生2:他的眼里有一丝慌乱。

  师:同学们还能在老师身上作文章吗?

  生1:老师是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的。

  生2:老师扔粉笔时生气了,可以说“晴朗的天空飘来了一朵浓云”。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出师了。写动作时,我们第一步他细观察,第二步选准动词,第三步连串成句,第四步加入修饰,第五步添进描写。只要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步解决小困难,最终就解决了大困难啊!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千里共婵娟》的视频,请大家先描述你看到的画面,再用四字短语概述,每句中必须要有动词。

  (课件播放视频,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生1:我看到大荷叶上有露珠在滚动。

  生2:我看到很多萤火虫在飞。

  生3:我看到水中有月影晃动。

  生4:我感觉还有风在吹拂,不然月影不会晃动。

  生5:我看到荷花正在开放。

  生6:有一个女子坐在船头看月亮。

  生7:月亮升到树梢上了。

  师:同学们这下观察的很仔细了,现在我们就将你们表述的句子用四字短语概括吧,让我们的句子变得凝练而生动起来。

  生1:荷叶流珠

  生2:流萤飞舞

  生3:月影晃动

  生4:清风微拂

  生5:菡萏初绽

  生6:坐在船头

  生7:月上枝头

  师:真是好极了!我们再由从水面到空中的顺序将这幅画面整体描画一遍,大家一起来。

  生:清风微拂,月影晃动,菡萏初绽,荷叶流珠,流萤飞舞,坐在船头,抬头望月,月上枝头,当空朗照,双手合十,许个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它可以让我们描画的人物真实可感,生动鲜活。只要我们掌握方法,用心观察,认真描绘,其实作文并不是难事,反而是件让我们快乐的事。希望同学们能带着本节课的学习关注生活,收获心灵上的丰盈。

【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评课03-30

卖炭翁的教学实录03-29

《猫》教学课时实录03-09

名师《天窗》教学实录02-18

窦桂梅猫教学实录02-23

关于长城教学实录09-30

《好的故事》教学实录03-22

“能源家族”教学实录11-26

《渔夫的故事》教学实录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