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信息技术助力优化教学研修计划和“一师一技”

时间:2022-07-08 11:55:09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制定信息技术助力优化教学研修计划和“一师一技”

制定信息技术助力优化教学研修计划和“一师一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等文件精神,中国教师研修网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贺兰县、灵武市中小幼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制定信息技术助力优化教学研修计划和“一师一技”

(一)培训目标

1.技术应用有改变。引导参训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围绕自身学科(领域)教学,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案例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2.专业发展有环境。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参与混合研修活动,能够利用手机移动端“良师通”、数字备课工具提供个人工作效能,从而熟悉和运用技术手段形成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环境促进自身成长。

3.骨干建设有团队。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培养各区域及校本研修的骨干队伍(市镇混合研修管理者、教研员、学校混合研修管理员、教研组长等),推进区域混合研修导师团队建设,形成常态化骨干研修团队。

4.资源建设有成果。基于一线教师与研修导师团队的实践,通过个人建设、团队打磨、区域推荐的方式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精品作品集,包含学科(领域)的微课例、课程实例、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件等,推动本地的学科资源建设。

5.示范引领有基地。建设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及混合研修示范校,并帮助其深入探索实践,形成模式,打造团队,能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有所突破,培育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基地。

6.区域推进有机制。通过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实施,形成从学校、到乡镇、到区县的分层混合研修机制,为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训对象

固原市、贺兰县、灵武市参训教师

(三)研修内容与安排

1.整体研修内容与安排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至少完成80学时(其中信息技术50学时,网络社区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24学时,师德教育、法制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6学时)。

阶段

网络课程

混合研修任务及活动

任务主题

作业(成果)简介

工作坊活动安排

内容

要求

效果

责任人

训前诊断测评,并以此为依据,选学网络课程。

第一阶段

感受技术魅力

提升综合素养

(完成时间2016年8月下旬)

课程导学、技术素养类课程、

综合素养类课程(师德、法制、心理等)

任务1:

制定信息技术助力优化教学的研修计划和“一师一技”

请根据诊断测评结果,结合本校(园)信息技术环境条件、教学进度和项目安排,制定研修计划。

点评学员研修计划,指导学员确定个人信息技术学科融合的一技优势

坊内交流

‘一师一技’确定:学员确定项目结束后个人将要展示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一技优势

坊主

第二阶段

运用技术工具

开展教学设计

(完成时间2016年9月上旬)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准备课程

(资源检索、课件制作等)

任务2:撰写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请参考上阶段制定的研修计划,围绕即将执教的一节课(活动),撰写教学设计,重点说明将如何应用PPT投影、交互电子白板或网络移动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

指导学员利用一技优势进行教学设计;点评学员教学设计

坊内交流

完成教学设计:学员完成利用一技优势进行教学设计

坊主

第三阶段

应用技术工具

创新教学活动

(完成时间2016年9月下旬)

简易多媒体/交互多媒体/网络移动移动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

任务3:分享简易多媒体/交互多媒体/网络移动移动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活动的案例

中小学教师: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基础上,提交一份简易多媒体/交互多媒体/网络移动移动环境下运用PPT投影、交互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课例(鼓励提交视频形式的课例,可为一节完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课例片段;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提交课例的PPT课件)。

幼儿教师: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学习,运用所学,设计和实施一个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详细说明在导入、活动实施、总结分享阶段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有效教学(鼓励提交视频形式的课例,可为一节完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课例片段;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提交课例的PPT课件)。

指导学员利用一技优势呈现教学过程。指导研修小组开展线下课例研磨活动

小组推出研磨的优课

坊内推出精品:坊内评出推优的精品

管理员、坊主、组长

第四阶段

基于技术应用

反思教学实践

(完成时间2016年10月上旬)

信息技术助

力教学反思与评价类课程

任务4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实践开展教学反思

基于前两个阶段的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提交一份教学反思。

指导学员结合研磨课例的过程,提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

坊内交流

学员完成教学反思

坊主

第五阶段

借力混合研修

优化个人教学

(完成时间2016年10月中旬)

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类课程

学习坊内推出的精品课

引导学员讨论精品课

坊主点析精品课

精品课效果辐射

管理员、坊主

在网络研修的过程中,研修网项目组将组织专家到市、县(区)“跟进”指导,并对优秀学员开展集中培训。

2.学校线下校本研修活动

为落实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区域研修的整合,加强线下实践,同时降低学校负担,缓解教师工学矛盾,学校可以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结合自身教研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为选题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学校根据参考如下校本研修活动安排表,灵活安排时间组织活动。

活动主题

目标

第1周

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研修计划制定

促进个人一技的确定,完成第一阶段作业

第3周

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研讨

优化教学设计,完成第二阶段作业

第4-6周

任选其一

微课与课件制作的技术攻关

解决技术专项难题

交互白板使用的技术攻关

解决技术专项难题

网络移动环境下的技术攻关

完成教学案例作业,完成第三阶段作业

第7周

学校课例交流

改善教学案例作业,优化第三阶段作业

第8周

开展“技术为我用教学因我而变” 区县交流活动

3.线下测评安排

按照宁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由县教育局进行统筹,以学校为单位结合第五阶段进行线下测评,即针对学员研修作业生成的作品集评价与推优。

具体评价细则如下: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内           容

教学准备

(30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材分析准确、教学设计科学;教法学法运用恰当、教学流程清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技术融合

设计中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或融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能合理分析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教学实施

(40分)

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注重知识多角度、多方位的联系和知识间的整合;应变能力强,能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调控和组织教学。

过程方法

教学过程阶段明确,衔接自然有序,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合理,节奏适度;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恰当;根据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中操作各种多媒体设备的熟练程度;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平台、学科资源等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录像清晰、画面稳定。

说明:课堂录像必须是完整的知识片断,可以用手机等简易设备录制,录像资源由学校保存。

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好,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激发;实现教学目的,总体教学完整,效果好。

资源开发

(30分)

课件制作

课件内容、结构符合学习要求;结构清晰,表现方式简洁,满足教学需要;程序运行稳定,无故障,字体恰当、版式规范。

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规范,设计合理,视频图像生动,有感染力,能够有效解决重难点问题。

(四)考核评价

本次研修将基于信息技术测评指南,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区域坊主、校/园级管理员)进行相应的考核,并由固原市、贺兰县、灵武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评优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项目管理者、优秀项目校(园)、优秀学员等进行表彰。各角色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 学员

必修任务(100分)

阶段

网络研修(50分)

单位:分

线下研修(50分)

单位:分

平台学习

含观看必修和选修课程,每20分钟计1分。

线上活动

每参与1个活动,计3分。

课堂应用(实践作业)

(30分)

线下活动

(20分)

阶段一

4分

3分

5分,个人研修计划

参加线下校(园)本(区域)研修活动,校(园)(或工作坊坊主)综合评定线下研修成绩,满分20分。

阶段二

8分

3分

5分,个人教学设计

阶段三

12分

3分

15分,课例(鼓励提交视频形式的课例,可为一节完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课例片段;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提交课例的PPT课件)

阶段四

8分

3分

5分,个人教学反思

阶段五

3分

3分

/

常态研修 习惯养成:参训教师在完成研修任务的同时自主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通过社区积分完善个人数字成长档案袋,养成常态研修习惯,积累学习成果。社区积分无上限,作为评优参考。

社区积分

贡献积分

写日志:2个积分/1篇

发问答:1个积分/1篇

活跃积分

评分(作业、资源):1个积分/1次

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1个积分/1次

关注同伴:0.1个积分/1次

魅力积分

作业、日志被评论:1个积分/1次

作业被推优:20个积分/1次;

资源被推优: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

资源被下载:1个积分/1次

2. 学科坊主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分值

合格率

学员优秀率达到95%以上:计20分;80%-94%:计18分;60%-79%:计15分;50%-59%:计10分;50%以下不得分。

20

研修组织

1. 发起本坊线上研修活动一个,10分;

2. 撰写研修简报,反映本坊学科教研活动情况,至少2期,每期15分,满分30分。

40

研修评价

1. 为本坊学员作品集评分,完成100%,计20分,完成70%以上计10分,完成50%计5分,低于50%不计分。

2. 按照10%推荐本坊学员作业品集,计20分;作品集推荐在6%9%,计15分;作品推荐3%-5%,计分10分。

40

满分100分

3. 学校管理员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分值

参训率

学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计20分;85%-94%:计18分;70%-84%:计15分;50%-69%:计10分,50%以下不记分。

20

合格率

学员优秀率达到95%以上:计20分;80%-94%:计18分;60%-79%:计15分;50%-59%:计10分;50%以下不得分。

20

研修组织

结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特点,整合并组织本校校本研修活动,撰写研修简报,反映本校校本研修组织实施情况,每期15分,本项满分30分。

30

研修评价

根据学员校本研修参与情况,为学员授予校本研修成绩

30

满分100分

4.县区管理员(任务建议)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管理制度

制定本县区项目组织管理制度。

培训方案

县域项目规划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将项目纳入县级培训规划,支持经费投入和设备条件)

监管评估

对县域内校本研修进行监管评估。

组织管理

关注学员参训率、学习率、合格率;关注学校和坊主的职责履行。

制定信息技术助力优化教学研修计划和“一师一技”

为提升我校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大部分任课教师参加了继教网与吉林省合力开展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为了更好的完成此次培训任务,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培训目标

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实践改进能力。

1.提高师德修养、法治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牢固树立献身农村教育的理想信念。

2.改进教学实践行为,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提升基础性、发展性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3.熟悉混合式培训的流程和方法,学会网络研修的`有效方式,善于在校本研修中学习与发展,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机整合。

4.发挥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项目县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共同为区域和校本研修提供教学现场和鲜活经验。

二、培训对象

任课教师中,语文学科28人,数学学科7人,英语学科3人,品社学科5人,心理健康2人,音乐3人,信息技术2人,共计50人。

三、培训周期、阶段安排及培训内容设计

1.培训周期:培训周期三年(自2015年12月28日开始)。

第一年:管理员与坊主培训(2015年12月21日),2015年12月28日学员网上学习,至2016年5月26日成果交流。

2.阶段安排:

第一年:一师一课,指导学员完成一节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优质课例。

第二年:一师一技,指导学员完成一项信息技术专项技能应用。

第三年:一师一题,指导学员完成一份自己关注选题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四、实施步骤(一师一课)

培训安排分为前期准备、启动预热、学员研修阶段、考核评优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

确定培训学员,制定本单位项目实施计划。

2.启动预热(12月28日左右)

开启动大会,学员网上登录,熟悉平台。

3.学员研修阶段(2015年12月28日2016年5月)

确定研修任务,在线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参加在线研讨以及答疑活动,参加校本研修活动与区域研修活动,完成线上、线下所有研修任务。

4.考核评优(2016年5月末)

根据考核标准,评定学员成绩分类编辑培训成果并展示;开展评优活动,评选优秀。提交培训总结。

五、培训方式

采用任务驱动式、主题论坛式、混合式培训模式。

六、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成立:桦甸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李xx

副组长: 管xx

成 员:

(二)明确职责 强化服务

1.教研组组长职责

(1)熟悉平台和培训相关资料。培训前组织学员熟悉研修平台,帮助学员了解研修流程。

(2)建立教研组QQ群等工作坊沟通渠道,及时传达坊主对培训的通知及要求。及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和解答。

(3)结合继教网对项目主题、时间的要求和安排,设计本教研组在培训期间的研修计划,对本教研组原有的校本研修计划在内容上进行调整,以符合本次培训的主题要求,严格按照培训研修计划组织学员参与线上网络研修及线下校本研修。

(4)设计并发布至少1个线上网络研修活动内容,在项目开展期间结合本校校本研修活动内容开展相应的线上研修活动。

(5)督促学员及时完成培训内容,并对学员在线上提交的作业等内容给出指导意见。

(6)撰写并发布教研组简报不少于3期。

(7)及时批阅学员提交的各项作业。

(8)定期整理教研组优秀研修成果,上报坊主。

2.工作坊坊主职责

(1)建立工作坊QQ群等工作坊沟通渠道,及时传达项目组、管理员对培训的通知及要求。及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和解答。

(2)指导和督促坊内学员日常学习活动,通过平台功能、工作坊QQ群等多种方式,指导学员掌握远程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辅导学员有效开展网络学习。

(3)设计坊内研讨活动主题,组织工作坊学员开展线上研讨活动。

(4)撰写并发布工作坊简报不少于1期。

(5)发布学校研修规划并提交至平台。

(6)定期整理工作坊优秀研修成果,上报继教网项目组。

(7)做好工作坊培训总结工作。

制定信息技术助力优化教学研修计划和“一师一技”

一、项目目标

1.技术应用有改变。引导学科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围绕学科重难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案例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2.专业发展有环境。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参与混合研修活动,能够利用手机移动端“良师通”、数字备课工具提高个人工作效能,从而熟悉和运用技术手段形成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环境,促进自身成长。

3.骨干建设有团队。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培养各学科区域及校本研修的骨干队伍(市镇混合研修管理者、教研员、学校混合研修管理员、教研组长等),推进区域混合研修导师团队建设,形成常态化骨干研修团队。

4.资源建设有成果。基于一线教师与研修导师团队的实践,通过个人建设、团队打磨、区域推荐的方式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学科应用精品作品集,包含突破重难点的微课例、课程诊断实例、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件等,推动本地的学科资源建设。

5.示范引领有基地。建设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及混合研修示范校,并帮助其深入探索实践,形成模式,打造团队,能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有所突破,培育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基地。

6.区域推进有机制。通过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实施,形成从学校、到乡镇、到区县的分层混合研修机制,为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训对象

本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面向重庆市的.两个项目区县选定的项目学校全体教师,共1700人。其中秀山县800人,彭水县900人。

三、研修内容与安排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至少完成80学时。

模块

研修课程

混合研修任务及活动

任务主题

作业(成果)简介

工作坊活动安排

内容

要求

效果

责任人

训前诊断测评,并以此为依据,选学网络课程。

第一模块

感受技术魅力

提升综合素养

(时间2周)

课程导学、技术素养及平台操作指南

任务1:

制定“信息技术助力优化教学”研修计划和“一师一技”

请根据诊断测评结果,结合本校信息技术环境条件、教学进度和项目安排,围绕某一单元或某一主题,确定作品选题,制定研修计划。

点评学员研修计划,指导学员确定个人一技优势

坊内交流

学员确定项目结束后个人展示的一技优势(“一 师一技”)

坊主

第二模块

运用技术工具

开展教学设计

(时间3周)

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准备课程

(资源检索、课件制作等)

任务2:撰写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请参考上阶段制定的研修计划,围绕选定的单元或主题,撰写教学设计,重点说明将如何应用PPT投影、交互电子白板或网络移动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

指导学员利用一技优势进行教学设计;点评学员教学设计

坊内交流

学员完成利用一技优势进行教学设计

坊主

第三模块

应用技术工具

创新教学活动

(任务3选1,时间3周)

简易多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

任务3-1:分享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与学的案例

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基础上,提交一份简易多媒体环境下运用PPT投影等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与学的课例(鼓励提交视频形式的课例,可为一节完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课例片段;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提交课例的PPT课件)。

指导学员利用一技优势呈现教学过程。指导研修小组开展线下课例研磨活动

小组推出研磨的优课

坊内评出推优的精品

坊主、组长

交互多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

任务3-2:分享交互多媒体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与学的案例

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基础上,提交一份交互多媒体环境下运用电子白板等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与学的视频课例(可为一节完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视频片段)。

网络移动环

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

任务3-3:分

享网络移动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与学的案例

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

基础上,提交一份网络移动环境下运用IPad等移动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与学的视频课例(可为一节完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视频片段)。

第四模块

基于技术应用

反思教学实践

(时间2周)

信息技术助

力教学反思与评价类课程

任务4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实践开展教学反思

基于前两个模块的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提交一份教学反思。

指导学员结合研磨课例的过程,提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

坊内交流

学员完成教学反思

坊主

第五模块

借力混合研修

优化个人教学

(时间2周)

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

学习坊内推出的精品课

坊主点评推优作品集并引导学员讨论精品课

坊主点析精品课

精品课效果辐射

坊主

四、考核评价

本次研修将基于信息技术测评指南,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区域学科坊主、校级管理员、市管理员)进行相应的考核,并对优秀项目管理者、优秀项目学校、优秀学员等进行表彰。各角色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 学员

必修任务(100分)

阶段

网络研修(50分)

线下研修(50分)

课程学习

线上活动

课堂应用(实践作业)

线下活动

阶段一

看课80分钟;4分

参加1个得4分

5分,一份个人研修计划

10分

参加线下校本(区域)研修活动每学期3次以上,学校管理员综合评定线下研修成绩

阶段二

看课160分钟得8分

参加1个得4分

5分,一份个人教学设计

阶段三

看课240分钟得12分

参加1个得4分

20分,一份个人精品课例

阶段四

看课160分钟得8分

参加1个得4分

5分,一份个人教学反思

阶段五

看课60分钟得3分

参加1个得4分

/

常态研修 习惯养成:参训教师在完成研修任务的同时自主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通过社区积分完善个人数字成长档案袋,养成常态研修习惯,积累学习成果。社区积分无上限,作为评优参考。

社区积分

贡献积分

写日志:2个积分/1篇;发问答:1个积分/1篇

活跃积分

评分(作业、资源):1个积分/1次

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1个积分/1次

关注同伴:0.1个积分/1次

魅力积分

作业、日志被评论:1个积分/1次

作业被推优:20个积分/1次;

资源被推优: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
资源被下载:1个积分/1次

2.学校管理员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分值

参训率

学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计20分;85%-94%:计18分;70%-84%:计15分;50%-69%:计10分,50%以下不记分。

20

合格率

学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计20分;80%-94%:计18分;60%-79%:计15分;50%-59%:计10分;50%以下不得分。

20

研修组织

以简报形式制作发布校本研修计划一份,计15分;

以简报形式制作发布校本研修活动总结一份,计15分;

30

研修评价

根据学员线下活动参与情况,为学员评定线下实践成绩

30

满分100分

3.区域学科坊主

评价指标

指标描述

分值

合格率

学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计20分;80%-94%:计18分;60%-79%:计15分;50%-59%:计10分;50%以下不得分。

20

研修组织

1. 发起本坊线上研修活动一个,10分

2.以简报形式制作发布本坊研修计划一份,计10分;

3.以简报形式制作发布本坊线下研修活动简报一份,计10分;

4. 以简报形式制作发布本坊项目总结一份,计10分;

40

研修评价

1. 为本坊学员作品集评分,完成100%,计20分,完成70%以上计10分,完成50%计5分,低于50%不计分。

2. 按照10%推荐本坊学员作业品集,计20分。

40

满分100分

五、组织管理与服务保障

(一)双线管理

结合项目实际,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行政、业务双线并行,多方联动。首先,形成重庆市-区县校“三级”行政组织管理网络,主要负责项目管理和监控;其次,形成培训机构指导团队区级学科坊主团队“两级”专业指导体系。

(二)组班方式

(1)分学段、分学科建工作坊,每个学科配备1名学科总坊主和若干助理坊主,每个助理坊主管理50-100人组成的学科工作坊。

(2)组访原则按照学校一个学科参训教师数量能够达到50人的,可以单独建坊;人数不足50人的学科,可参考日常学科教研活动组织规则,按片区组坊。

具体组坊规则由区县根据自身情况,具体进行设置。

(三)服务保障

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制定信息技术助力优化教学研修计划和“一师一技”】相关文章: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主题制定个人研修计划07-09

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研修计划02-01

学习《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能力提高》感悟07-28

信息技术研修计划11-03

信息技术研修教学总结01-26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08-04

信息技术研修计划集合11-17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11-11

“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10-01

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