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时间:2023-12-27 11:30:22 毅霖 职场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宣传最重要的目的是主动影响人民的对一件事的看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

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口腔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牙病类型发生变化并呈上升势头,人们对口腔健康需求也发生着变化,他们不但要求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希望得到专业医师的健康指导,提高生活质量。口腔医学新进展广泛应用于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口腔医师把自己从单纯传统的临床治疗转化为预防临床相结合医师,加强诊疗中的口腔疾病健康教育,寻找建立和扩大口腔保健的途径,通过口腔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促进人们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改进生活方式,养成自我维护、定期保健、及时治疗的良好口腔习惯,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与无效的治疗。因此,健康教育在口腔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有效途径。

  2、教育形式

  2.1院内教育:指对到医院就诊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2.1.1口腔健康咨询:由诊治医师在治疗前后对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宣教,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指导口腔保健方法。

  2.1.2宣传材料:根据诊疗环境因地制宜进行宣传,宣传画、口腔知识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播放视听资料等各种宣传资料。

  2.1.3健康讲座:由专业医务人员把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集合在一起,进行口腔疾病专题性诊疗、预防知识讲座。

  2.2院外教育:专业口腔预防保健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腔知识普查和宣教,如进社区、幼儿园、学校、机关等,形式可多样化、内容通俗新意化。

  2.2.1可以利用义诊宣传口腔疾病防治知识,发放各种专业宣传资料。

  2.2.2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等进行口腔知识宣传。

  2.2.3深入社区、学校、机关等结合口腔健康促进行动举办不同人群的口腔疾病健康讲座。

  3、教育方法

  3.1等候就诊时教育

  3.1.1集中教育:利用患者在候诊室或走廊等候时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按照事先的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专题教育,内容要简短、主题要突出,还可以利用专栏、科普读物等达到教育目的,有条件时应设专门的宣教室,通过录像专职医护人员试教等形式,对来院的患者及家属宣教。这样即可以起到缓解患者等候过程中的静态疲劳,又可维持就诊秩序。

  3.1.2针对性教育:可以在患者等候时由专业分诊或巡回护士,有针对性的口头回答患者的问题,对患者初步进行诊治前的宣教,这样利用巡视问诊的针对性教育,既可以发现患者如挂错科室候诊错误,又可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沟通医患关系。

  3.2诊疗过程中教育:诊疗中教育指患者到诊椅上由接诊医师进行的,以个别谈话形式、目的明确的诊疗教育,可以分为诊前、诊中、诊后,医师通过问诊、专科检查、辅助检查等根据病情,以患者此次就诊的主要目的和患者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内容包括病因、诊疗步骤、所用材料、所需费用、复诊时间等,当患者对经治医师的治疗方案提出疑问时要利用图谱、请示上级医师等,在征得患者理解、知情、同意后实施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在患者配合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而且等于给每次就诊的患者上了一次科普课。此阶段的宣教最为重要。

  4、健康教育内容

  因为口腔疾病种类多,涉及的专业学科之间又存在交叉,所以口腔健康教育内容也分门别类,我们专业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内容必须符合受教育对象,针对不同的口腔疾病开展健康教育,如龋病、牙周病、口腔癌等预防、治疗、修复知识。其它内容包括患者关心的器械材料、消毒是否严密、收费价格、复诊时间、治疗结果。

  5、教育技巧和评价

  5.1技巧

  5.1.1具有针对性,把握关键。

  5.1.2应用治疗中的沟通技巧,建立医患间的相互信任,争取患者的合作。

  5.1.3充分发挥患者家属的作用,重视与家属的交流和沟通。

  5.1.4对健康教育效果及时进行评价,随时改进计划和工作。

  5.2评价

  5.2.1通过患者的问卷调查了解教育效果。

  5.2.2借助病例分析掌握患者需求,提出和改进教育计划。

  5.2.3分析计划的实施,评估计划的落实。

  口腔疾病的治疗不同于其它疾病,具有诊疗次数多、易疼痛、涉及多专业学科等特点,并且最多的是患者疼痛减轻后不再就诊,如疼痛加重失去对医师的信任,从而导致患者失去有效保留牙齿的机会。所以充分利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口腔疾病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避免医患矛盾,推广口腔保健知识,帮助患者配合医疗,在顺利完成全部治疗工作中起到积极的

  先说说什么是洗牙?

  洗牙,顾名思义就是清洗牙齿,清洁牙齿,口腔界叫做洁治,还有一个更加专业的名称叫“龈上洁治术”,也有治疗的意思。它通过专业的医疗器械把附着在牙齿上面的牙菌斑、牙结石去掉,达到清洁牙齿的作用。

  洗牙就是一种牙齿保健,预防口腔疾病的措施,也是牙周炎、牙龈炎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是,有些不了解和没有口腔保健意识的群众对洁牙存在误解,然后得出结论“洗牙不好”。这让牙医们操碎了心。

  误区一

  洗牙之后牙缝大了?牙齿松了?

  真相:这洗牙来得有点晚。

  洗牙之后会觉得牙齿牙缝大了,牙齿松了,这是一个“错觉”。当牙结石像水泥墙一样粘在牙齿周围,就像把所有牙齿全部捆在一起,让你感觉牙齿看起来看很牢固,但其实内部在牙结石和炎症的刺激下,牙槽骨在慢慢的萎缩。

  当洗牙之后,把牙结石清掉,就会感觉牙缝大了,牙齿松了。其实,牙结石清掉,等待炎症消除后,这些情况都会改善的。

  误区二

  洗牙会痛

  真相:其实是你牙齿有问题。

  偶尔会看到一些网友的回复,“洗个牙痛死我了”。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估计您的牙齿存在着某些疾病,例如牙龈炎,正常的情况下,洗牙是不会痛的。

  而且一般洗牙之后如有痛感,是不会持续太久的,炎症消失后就会恢复了。

  误区三

  洗牙会导致牙齿敏感

  真相:正常现象,健康牙齿会很快恢复正常。

  就像在大冬天,人们穿着大棉袄,突然间脱下来,肯定就会发冷打颤了。

  牙结石就像那件大棉袄,洗牙之后,牙结石去掉了,牙齿就暴露在外面,人们就会感觉敏感,遇冷热刺激会有酸痛感,但只要是健康的牙齿,时间一长就不会敏感了。

  误区四

  每天刷牙两次,不用洗牙

  真相:别天真了!牙结石是刷不掉的。

  牙结石是唾液中的钙物质和细菌沉淀,积聚在牙齿表面的,唾液和细菌无处不在,牙齿的边角位置也有,这些是刷牙刷不到的位置,久而久之得不到清理,牙结石就这样子形成,附着在牙齿上,只有通过专业的牙科工具才可以清除掉。

  误区五

  洗牙会伤害牙釉质

  真相:洗牙不会伤害牙釉质

  要解释洗牙会不会伤害牙釉质的话,看一下这段视频估计我们才会更加明白,从洁牙的原理或者器械的使用这两方面,老实说,是不会伤害牙釉质,最好的解释就是视频中的实验,通过专业显微镜看出牙釉质是否受到伤害。

  为了我们的口腔健康,我们不应该轻易听信谣言,应该相信牙医,每年至少进行1次的洁牙,如果有抽烟、经常喝茶、喝咖啡等习惯的,建议适当的增加洁牙的次数。

  如果你很久没有洗牙了,那么是时候给牙齿洗洗澡了。

  口腔知识要记牢

  近些年来,健康问题已成为了人类关注的重点,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里健康,对每个人的人生都非常的重要,那么作为身体结构的重要一环,口腔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牙齿的健康关乎着整个人身体的健康,牙齿不健康就会造成咀嚼食物的困难,时间久了人们会面黄肌瘦,身体机能消退,会产生疾病。那么来了解一下口请卫生健康知识。

  口腔卫生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健康是牙,牙周组织,口腔邻近部位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性异常。牙齿的健康包括牙齿时刻保持清洁,无异物,无龋洞,牙龈颜色正常,牙龈无出血等。正常一个人每天吃饭,都要进行无数次的咀嚼活动,成年人的牙齿能力较强,但是儿童和老人则会弱一些,尤其到了老年,如果牙齿出现了咀嚼困难,时间久了可能会引起咀嚼能力的丧失,最后变成老年痴呆症。

  口腔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是人们身体消化道的起端。口腔包括牙齿,唇,舌,颌骨,涎腺。正常人的牙齿分别会按照顺序排列在上、下牙槽骨上,组成上、下两列牙齿,而且正常成年人牙齿的数目为二十八到三十二颗左右。在生活中要保持牙齿清洁,早中晚每天刷三次牙,每次刷牙三分钟。

  龋病是一种口腔常见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地治疗,会逐渐地发展为根尖周炎或是牙周炎,不但会影响恒牙的如期萌出,还会导致恒牙的排列紊乱,造成牙齿的畸形排列,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发音,牙齿吐字不清的问题,因此日常生活中要了解牙齿口腔卫生知识,时刻爱护牙齿,保护口腔。

【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相关文章:

口腔健康教育宣传知识04-26

医护健康教育宣传资料07-03

秋季健康教育宣传资料07-03

医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06-19

健康教育乙肝宣传资料06-29

叶酸健康教育宣传资料07-03

幼儿健康教育宣传资料07-03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607-03

中医健康教育宣传资料03-22